《心中的110》教学设计1
《心中的“110”》教学设计

《 9.心中的“110”》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有点警惕性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教育主题下的第三课。
旨在从人际安全方面,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陌生人。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有点警惕性”,通过创设独自在家有人来敲门的情境以及《智捉小偷》的案例,重在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
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分辨能力,人际交往中懂得自我保护,时刻保持警惕。
2、学会遇到正确拨打报警电话教学重难点:识别潜藏在人际交往中的危险,保持警惕,懂得如何应对危险情况。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ppt,自备教学道具教学过程:活动一、有点警惕性一、故事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两个新朋友,哥哥小安,妹妹丽丽。
面对喜欢和陌生人聊天的妹妹,哥哥会怎么批评她?生回答。
师:为什么不能和陌生人说话?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吗?引入课本62页第一段话······教师小结: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坏人,但是我们年龄小,分辨能力还不强,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性。
遇到危险紧急情况,拨打报警电话110.这三个数字背后是一群“人民守护神”。
二、平安中国、新时代警察使命与担当遇到危险求助警察,拨打报警电话110。
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下,新时代的中国,警察为平安中国贡献力量,人民倍感幸福与安全。
少先队员致敬警察。
单靠身边110,还不够......(揭示心中的110 )活动二、模拟表演(课本62页)分角色扮演。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独自在家的经历吗?预设:生1答:有一次妈妈出去买菜了,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
生2答:有一次爸爸需要加班,我一个人在家。
师:很多同学都有独自在家的经历,那如果你独自在家听见敲门声,你该怎么办呢?师:我来扮演敲门的煤气修理工。
“咚咚咚”,有人在家吗?(扮演的学生在屋内不说话)师:哦!家里没有人。
师:“咚咚咚”,家里有人吗?我来帮你家修煤气!师:“咚咚咚”,我是邻居王奶奶。
9.心中的“110”(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心中“110”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心中“110”的基本原理。
b.学生需观看至少两部与心中“110”相关的视频,并撰写观后感,内容需体现视频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
c.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教师需在每周的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阅读和观看情况,并进行点评和反馈。
d.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或志愿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心中‘110’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沟通协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分享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观点,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5.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勇于尝试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将能够:
1.培养责任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
2.增强团队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心中的“110“》教学设计

《心中的“11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一篇以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材,语言简单易懂,内容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本文扩展相关的话题,如安全知识、紧急处理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掌握文中所涉及的交通安全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突发紧急情况;3.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文中所涉及的交通安全知识;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以“交通安全”为主题进行谈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遭遇过的交通安全事件,从中感受到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对安全的追求。
2.阅读与讲解(2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默读文章,并重点讲解文章中的交通安全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就文中提到的紧急情况,怎样才能正确应对,避免形势的恶化。
3.分组讨论并展示(20分钟):(1)教师将全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随机选取一位代表进行讨论并展示。
(2)讨论内容为:针对文中提到的紧急情况,就学过的交通安全知识,讨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展示各自的处理方案。
(3)教师鼓励各组之间加深合作,发现网络资源和其他学术资料。
4.小结(5分钟):教师及时总结整个活动,强调本次活动的主要教育意义和学习内容,并提出下一步活动的目标。
五、教学方式:1.交互式教学法;2.小组合作探究法;3.多媒体教学法;六、教学体会:《心中的“110”》是一篇非常生动、实用的文章,它涵盖了生活中的许多场景的交通安全常识,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透彻了解到如何规避各种交通事故,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
同时,在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而且能够加强合作、团结、互相学习。
总之,这种活动非常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人文素养。
9心中的“110” 第1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9心中的“110” 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课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第一单元,主题为“为什么要110报警”。
本单元以生活中的事例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身边的警察是如何保护我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判断力,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道报警的意义和重要性;2.能举一些生活中可能需要报警的事例;3.能正确使用110报警。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10分钟)•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问学生们受过什么样的保护,为什么需要保护。
•通过课件展示报纸上不同社会中所需要保护的人员的照片,带领学生说出每个人需要保护的原因,介绍警察的工作职责。
观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想象某些场景,让学生讨论在这些场景下会发生什么事情,需要怎么做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视频观看(15分钟)•播放有关“报警”的视频,理解报警的意义、重要性和正确的报警流程。
报警流程体验(20分钟)•老师会为每个小组配备一部手机,学生按照老师的引导,模拟进行110报警流程体验。
课堂小结(5分钟)•点名当堂表现好的学生,与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学习过程。
教学策略•想象训练策略。
引导学生想象在不同场景下所会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加深对报警的理解。
•合作学习策略。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通过小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问题解决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模拟110报警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报警流程,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反思本次课程通过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了110报警的知识,学生认识到了报警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110报警的流程。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团队意识。
在后续的实践教学中,我们还将加强学生对于了解法律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成为合格公民,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9课《心中的“110”》第一课时优质教学设计

《9 心中的“110”》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九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独自在家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能够掌握基本的自教自护方法,能正确应对盗窃发生时出现的状况。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建立人际安全防范意识,能够正确分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意识,保障个人安全。
教学重点:1.独自在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2.基本的自教自护方法,能正确应对盗窃发生时出现的状况。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建立人际安全防范意识。
2.如何让学生正确分辨不同情况下应该采取的不同应对方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课件等教学工具。
2.教师预先准备好演练情景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应对。
学情背景:本节课的学生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普遍在8-9岁之间。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对于安全问题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教师需要针对这一学情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安全意识。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来源于常识,包括在家独处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和基本的自教自护方法。
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些关于安全的知识。
首先,请问有谁在家独处过?学生:我独处过。
老师:非常好,那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安全问题呢?学生:有时候会有陌生人来敲门,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在家独处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请大家一起来想一想,有哪些安全问题需要注意呢?学生:不要开门、不要说话、不要签字、不要轻信陌生人等。
老师:非常好,你们已经很聪明了。
那如果有坏人来入室盗窃,你们会怎么做呢?学生:报警、保持警觉、不与坏人对抗等。
老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这些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安全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教
案
一、教学目标
•知道打电话报警是维护社会安全的一种方式。
•了解民警是专门负责维护社会秩序的人员。
•学会正确的报警方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参与社会公民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课件:课件应包含相关图片和案例,用于展示和讲解。
•教具:手机、电话卡、报警用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物品等道具。
•实物:民警制服和工具。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个案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关注。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提出问题或对话,让学生思考“110”的含义。
2. 探究与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和回答以下问题:–。
心中的“110” 教案 三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制

《心中的“110”》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中的一课,本单元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生活范畴逐步扩大的特点,安全教育也从居家到交通、游泳、火灾,使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材视角的逐步拓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
话题"有点警惕性",重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旨在帮助学生在交流和演示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了解同龄人遇到危险时的表现,研究面对陌生人及遇到不怀好意的人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强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话题"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寻找的应对策略,虽然这些情况学生不一定遇到过,但是能够提高意外发生时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研究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目标1.提高独自一人在家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警惕性。
2.掌握独自一人在家时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3.通过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教育,初步认识社会的复杂性,提高分辨能力,学会自护自救。
四、教学重难点1.独自一人在家时,提高警惕性,运用生活智慧,保护自己,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
2.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培养自信心,具备一些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的智慧。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t和《小兔子乖乖》动画等相关视频六、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我们熟悉的也有陌生人,当然在这些陌生人中,有很多人会像熟人一样关心、爱护、帮助我们,但是也可能有少数人会对我们不怀好意,会危及我们的安全。
所以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就是跟我们的自身安全相关。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2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单元第9课《心中的110》。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么老师先来带大家看一个小动画,回忆一下儿时的记忆,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1.观看《小兔子乖乖》动画视频,激活儿童小时候不能给人随意开门的记忆。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心中的“110”》优质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一、教学内容分析《心中的“110”》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第9课内容。
本课分为“有点警惕性”和“不要上当受骗”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有点警惕性”,分为两个话题:话题一“我该怎么办”以学生独自在家遇到各种情景为内容,思考如何面对外人来访。
话题二“智捉小偷”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邻居被窃时,要在保护好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帮助他人。
第二板块“不要上当受骗”,通过辨析几种情境,学习一人独自在外与陌生人交往时,面对绑架、拐骗、性侵等意外情况时如何寻找正确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社会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虽然对他人、社会有一些浅显的认识,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接触的人更为复杂,他们处在各种各样未知的环境当中,加上对周遭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弱,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人身侵害。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帮助他们做到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三、教学目标1.提高独自一人在家时自我保护意识和警惕性。
2.掌握独自一人在家时应对陌生人的方法。
3.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学会主动、智慧地关心他人的安全。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他的电话是?那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距离警察叔叔较远,又或者是警力资源不足呢?那谁来帮助我们呢?是呀,这就要求我们自己的心中要有110。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心中的“110”》,请齐读课题。
2.新课教学(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在开课前,老师想先来邀请同学们观看一段由真实案例所改编而成的视频。
看的过程中,请大家认真思考,视频里的魏老太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受到伤害呢?一起来看。
师:视频已经看完了,魏老太太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呢?生:不给陌生人开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能力目标:
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提高分辨能力,下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
教学重点:
、重点:
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难点:
提高分辨能力,下上当受骗,遇到危险学会自护自救。
教学过程:
活动一、狡猾的骗子
、听故事《狡猾的骗子》
、引导学生讨论:
小姑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
(遇事慌张、没冷静思考、对坏人缺少警惕性、没有安全意识、心中没有……)
、讨论:
骗子的狡猾之处的哪里?
为了骗取小姑娘的信任,装出关心的样子。
、假如你是小姑娘,在哪些环节上你可以识破骗子?
活动二、别忘了拨打心中的
依次出示书本的三张图。
说说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学生通过书上的三个例子了解了当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些看上去很平常,但有时却隐藏着
危险,不要忘了拨打心中的,不要忘了拨打你心中的,为提醒自己。
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场景吗?
(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形成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
活动三、警觉的王丽
看图听故事《警觉的王丽》。
遇到这种情况,王丽是怎样做的?
王丽是好样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些什么呢?
学生先小组交流。
指名全班交流。
让学生体会王丽的警觉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