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勾股定理_(第3课时)勾股定理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勾股定理第3课时应用勾股定理解数学问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画出相应的△ABC,并求
出它的面积;
【解】△ABC如图①,S△ABC= .
探索创新:
(3)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 a,2 a, a(a>0),请利
用图③中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a)画出相
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
【解】△ABC如图②,可得
∵∠ABC=120°,AB=BC,
∴∠BAC=∠BCA=30°, ∵∠AOB=90°,
∴OB= a,
∴OF=OB+BF= ,OA=OC= .
∴AC=CE= a.
易得∠PFO=∠OEM=90°.
∵点P的坐标为(-2 ,3),
∴ =3,即a=2.
∴OE=OC+CE=
=3
( − ) + 的最小值.
【解】如图,作BD=12,过点B作AB⊥BD,过点D作
ED⊥BD,使AB=2,ED=3,连接AE交BD于点C.则AE的长
即为代数式 + + ( − ) + 的最小值.
过点A作AF⊥DE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得到长方形ABDF,
则AB=DF=2,AF=BD=12,∴EF=ED+DF=3+2=5.
∴AE= + =13,即 +
+ ( − ) + 的最小值为13.
利用勾股定理探求格点三角形面积
11.[新考法 构图求面积法]问题背景:
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
∴∠CAD=45°=∠ACD.
∴AD=CD=2 cm.
出它的面积;
【解】△ABC如图①,S△ABC= .
探索创新:
(3)若△ABC三边的长分别为 a,2 a, a(a>0),请利
用图③中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a)画出相
应的△ABC,并求出它的面积;
【解】△ABC如图②,可得
∵∠ABC=120°,AB=BC,
∴∠BAC=∠BCA=30°, ∵∠AOB=90°,
∴OB= a,
∴OF=OB+BF= ,OA=OC= .
∴AC=CE= a.
易得∠PFO=∠OEM=90°.
∵点P的坐标为(-2 ,3),
∴ =3,即a=2.
∴OE=OC+CE=
=3
( − ) + 的最小值.
【解】如图,作BD=12,过点B作AB⊥BD,过点D作
ED⊥BD,使AB=2,ED=3,连接AE交BD于点C.则AE的长
即为代数式 + + ( − ) + 的最小值.
过点A作AF⊥DE交ED的延长线于点F,得到长方形ABDF,
则AB=DF=2,AF=BD=12,∴EF=ED+DF=3+2=5.
∴AE= + =13,即 +
+ ( − ) + 的最小值为13.
利用勾股定理探求格点三角形面积
11.[新考法 构图求面积法]问题背景:
在△ABC中,AB,BC,AC三边的长分别为 , ,
,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小辉同学在解答这道题时,先建立一个正方形网格(每个
∴∠CAD=45°=∠ACD.
∴AD=CD=2 cm.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PPT精品教学课件

13 .由此,可以依照如下方法在
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A, 则OA=3,过点A作直
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点B,使AB = 2,以原点O为圆心,以
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0
1 2
•
3 4
新知导入
想一想:
2, 3, 5 …的线段(图1).
随堂练习
4.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 延长线上,
求证:AD2-AB2=BD·
CD.
A
证明:过A作AE⊥BC于E.
∵AB=AC,∴BE=CE.
在Rt △ADE中,AD2=AE2+DE2.
在Rt △ABE中,AB2=AE2+BE2.
AD2-AB2= DE2- BE2
= (DE+BE)·( DE- BE)
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面积与边长、直径有平
方关系,就很容易联想到勾股定理.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练一练:
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
则b的面积为( D )
A.16
B.12
C.9
D.7
随堂练习
64 cm²
1.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角形外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
S1 S 2 S3
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归纳: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正方形、半圆及
正多边形、圆都具有相同的结论:两直角边上图
形面积的和等于斜边上图形的面积.本例考查了
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A, 则OA=3,过点A作直
线l垂直于OA,在l上取点B,使AB = 2,以原点O为圆心,以
OB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0
1 2
•
3 4
新知导入
想一想:
2, 3, 5 …的线段(图1).
随堂练习
4.如图,在△ABC中,AB=AC,D点在CB 延长线上,
求证:AD2-AB2=BD·
CD.
A
证明:过A作AE⊥BC于E.
∵AB=AC,∴BE=CE.
在Rt △ADE中,AD2=AE2+DE2.
在Rt △ABE中,AB2=AE2+BE2.
AD2-AB2= DE2- BE2
= (DE+BE)·( DE- BE)
键是仔细观察所给图形,面积与边长、直径有平
方关系,就很容易联想到勾股定理.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练一练:
如图,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
则b的面积为( D )
A.16
B.12
C.9
D.7
随堂练习
64 cm²
1.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角形外作三个半圆,则这三个半圆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
S1 S 2 S3
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课程讲授
2
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
归纳: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正方形、半圆及
正多边形、圆都具有相同的结论:两直角边上图
形面积的和等于斜边上图形的面积.本例考查了
勾股定理(第3课时)课件最新版

x40.25 x 3.75 (尺)
答:湖水深3.75尺.
可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0.5 2
x
x+0.5
探究3
执竿进屋 笨人持竿要进屋, 无奈门框栏住竹, 横多四尺竖多二,
没法急得放声哭。 2
有个邻居聪明者, 教他斜竿对两角, 笨人依言试一试, 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
谁人算出我佩服。x-2
的毅力。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蹉跎无限的光阴。只有如此,到暮年之时,细细回想起来,才不会有年华虚度、韶华易逝的感慨。
4
3C 4 15
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 2 的点吗? 2呢 ?
用 相 同 的 方 法 作 3 ,4 ,5 ,6 ,7 , . . . . 呢 ?
探究1:
你能在数轴 上画出表示 1 3 的点吗?
2 -1
21 0 1 1 2 25 3
34 67
13 ?
13
12 2 3
? 93
1
2√
13 ?
42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三)
历史因你而改变 学习因你而精彩
探究1:
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 3 的点吗?
13
2
步骤: 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
3
2、作直线l⊥OA,在l上取一点B,使
3A,B以=原2;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
数轴交于C点,则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当堂达标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边上的高 为.
2 .长为 的线段是直角边长为正整数 ,
26
.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3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在网格上的三
答:湖水深3.75尺.
可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0.5 2
x
x+0.5
探究3
执竿进屋 笨人持竿要进屋, 无奈门框栏住竹, 横多四尺竖多二,
没法急得放声哭。 2
有个邻居聪明者, 教他斜竿对两角, 笨人依言试一试, 不多不少刚抵足, 借问竿长多少数,
谁人算出我佩服。x-2
的毅力。所以我们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走下去,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蹉跎无限的光阴。只有如此,到暮年之时,细细回想起来,才不会有年华虚度、韶华易逝的感慨。
4
3C 4 15
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 2 的点吗? 2呢 ?
用 相 同 的 方 法 作 3 ,4 ,5 ,6 ,7 , . . . . 呢 ?
探究1:
你能在数轴 上画出表示 1 3 的点吗?
2 -1
21 0 1 1 2 25 3
34 67
13 ?
13
12 2 3
? 93
1
2√
13 ?
42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三)
历史因你而改变 学习因你而精彩
探究1:
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 3 的点吗?
13
2
步骤: 1、在数轴上找到点A,使OA=3;
3
2、作直线l⊥OA,在l上取一点B,使
3A,B以=原2;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弧,弧与
数轴交于C点,则点C即为表示 13 的点。
当堂达标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边上的高 为.
2 .长为 的线段是直角边长为正整数 ,
26
.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3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在网格上的三
《勾股定理》课件

《勾股定理》PPT课件
欢迎来到《勾股定理》PPT课件!跟随我一起探索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数学定理, 了解它的定义、历史、应用和证明方法。
什么是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数学定理。它关联了三角形的三边, 为许多现实生活和科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
勾股定理的历史发展
1
中国古代
古代中国数学家首次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特殊情形,应用于土地测量和农业。
于理解。
归纳法证明
利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原理,证明勾股定理 对于任意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都成立。
代数法证明
运用代数运算和平方差公式,将直角三角形 的边长代入公式,推导出勾股定理的等式。
勾股定理与形的关系
勾股定理与圆形密切相关,可推导出圆的周长、半径、直径等与直角三角形 边长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的推广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勾股定理可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任一边长,或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 角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航海和测绘。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
几何法证明
2
通过构图和几何推理,演示直角三角形中各 条边与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3
巧妙证明
4
介绍一些有趣的巧妙证明方法,如使用数学 图形和变换,让勾股定理变得更加直观和易
2
古希腊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将已知的勾股定理完善为通用公式,为后世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3
现代
勾股定理在现代数学和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三角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等 提供了关键工具。
勾股定理的定义
勾股定理表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满足a²+ b²= c²,其中c是斜边,a和b是两个直角边。
欢迎来到《勾股定理》PPT课件!跟随我一起探索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数学定理, 了解它的定义、历史、应用和证明方法。
什么是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是解决直角三角形边长关系的数学定理。它关联了三角形的三边, 为许多现实生活和科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
勾股定理的历史发展
1
中国古代
古代中国数学家首次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特殊情形,应用于土地测量和农业。
于理解。
归纳法证明
利用归纳法和数学归纳原理,证明勾股定理 对于任意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都成立。
代数法证明
运用代数运算和平方差公式,将直角三角形 的边长代入公式,推导出勾股定理的等式。
勾股定理与形的关系
勾股定理与圆形密切相关,可推导出圆的周长、半径、直径等与直角三角形 边长之间的关系。
勾股定理的推广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勾股定理可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任一边长,或计算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 角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如建筑、航海和测绘。
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1
几何法证明
2
通过构图和几何推理,演示直角三角形中各 条边与角度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3
巧妙证明
4
介绍一些有趣的巧妙证明方法,如使用数学 图形和变换,让勾股定理变得更加直观和易
2
古希腊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将已知的勾股定理完善为通用公式,为后世的发展奠定 了基础。
3
现代
勾股定理在现代数学和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三角学、几何学和物理学等 提供了关键工具。
勾股定理的定义
勾股定理表明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的长度满足a²+ b²= c²,其中c是斜边,a和b是两个直角边。
八年级下册《17.1 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A
D
E
B
FC
RtΔABC中,AB比BC多2,AC=6,如图折 叠,使C落到AB上的E处,求CD的长度,
C D
B
A
E
例5(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
则第三边长为 5 或. 7
(2)三角形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 高线AD=8,求BC 21 或9
8
6
15
A
8
17
10
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
C
下滑0.5m,那么梯子底
端B也外移0.5m吗?
从题目和图形中,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O
B
D
某楼房三楼失火,消防队员赶来救火, 了 解 到 每 层 楼 高 3.5m , 消 防 队 员 取 来 7.3m 长的云梯,若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水平距离 是4m,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6
DB
C
15
练习5(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
是3cm和6cm,则第三边的长是
.
(2)△ABC中,AB=AC=2,BD是AC边 上的高,且BD与AB的夹角为300,求CD 的长.
A
D
A
D
B
CB
C
分类思想
1.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长,求第三边 时,应分类讨论。
2.当已知条件中没有给出图形时,应认真 读句画图,避免遗漏另一种情况。
课前练习: (1)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6
8
4
8
2
2
30°
45°
23
2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每个直角三角形需已知几个条件?
《勾股定理》PPT(第3课时利用勾股定理作图和计算)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和计算
- .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与数轴、坐标系
2.勾股定理与网格
3.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
新知导入
想一想: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
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吗?
如果能画出长为 13 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
例 如图,在△ABC中,∠C=60°,AB=14,AC=10. 求BC的长.
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D.
∵∠ADC=90°,∠C=60°,
1
∴ = 2 = 5
在Rt△ACD中, =
2 − 2 =
在Rt△ABD中, = 2 − 2 =
∴BC=BD+CD=11+5=16.
E
设EC=xcm,则EF=DE=(8-x)cm ,
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x2+ 42=(8-x)2,解得 x=3.
即EC的长为3cm.
B
F
C
随堂练
习
1. 如图,点C表示的数是( D )
A.1
B.
2
C.1.5
D. 3
随堂练
习
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中, 长为无理
数的边有( C )
2
点.容易知道,长为
的线段是两条直角边的长都为1的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
长为 13 的线段能是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吗?
新知导入
想一想: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发现,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2, 3
知识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3 .由此,可以依照如下方法在
17.1 勾股定理
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和计算
- .
知识要点
1.勾股定理与数轴、坐标系
2.勾股定理与网格
3.勾股定理与几何图形
新知导入
想一想: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数,你
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点吗?
如果能画出长为 13 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
例 如图,在△ABC中,∠C=60°,AB=14,AC=10. 求BC的长.
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D.
∵∠ADC=90°,∠C=60°,
1
∴ = 2 = 5
在Rt△ACD中, =
2 − 2 =
在Rt△ABD中, = 2 − 2 =
∴BC=BD+CD=11+5=16.
E
设EC=xcm,则EF=DE=(8-x)cm ,
在Rt△EC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x2+ 42=(8-x)2,解得 x=3.
即EC的长为3cm.
B
F
C
随堂练
习
1. 如图,点C表示的数是( D )
A.1
B.
2
C.1.5
D. 3
随堂练
习
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中, 长为无理
数的边有( C )
2
点.容易知道,长为
的线段是两条直角边的长都为1的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
长为 13 的线段能是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吗?
新知导入
想一想: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发现,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2, 3
知识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3 .由此,可以依照如下方法在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单元解读 课件(共13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勾股定理
单元教材解 读
课标解读
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7.1 勾股定理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关 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 2.会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确定无理 数对应的点. 3.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极常见而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性质.本章所研究的勾股 定理,就是直角三角形非常重要的性质之一,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平面 几何中是重要的定理,而且在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中都是理论的基 础,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个课 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互逆定理
一般的,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知识结构
内容
a2 b2 c(2 a , b, c为三角形的
三边长)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互逆定理
勾股定理
应用 勾股数
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 的三个正整数
课时安排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
勾股定理分为两节。第17.1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17.2节介绍勾 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出猜想,然后 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在其中穿插介绍了逆命题、逆定理的概 念,通过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单元教材解 读
课标解读
教学内容
课标要求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探索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7.1 勾股定理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关 于勾股定理的文化历史背景. 2.会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确定无理 数对应的点. 3.能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极常见而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性质.本章所研究的勾股 定理,就是直角三角形非常重要的性质之一,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不仅在平面 几何中是重要的定理,而且在三角学、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中都是理论的基 础,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个课 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互逆定理
一般的,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 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这两个定理互为逆定理.
知识结构
内容
a2 b2 c(2 a , b, c为三角形的
三边长)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
互逆定理
勾股定理
应用 勾股数
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 的三个正整数
课时安排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
勾股定理分为两节。第17.1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17.2节介绍勾 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出猜想,然后 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在其中穿插介绍了逆命题、逆定理的概 念,通过举例说明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17.1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第三课时PPT课件(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勾股定理(第三课时)
授课教师: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数学初中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实际问题 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边 与未知边长度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求出未知边长.
数学初中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1 正确理解实际问题的题意; 2 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 3 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4 将数学问题的结果“翻译”成实际问题
的答案.
B
C
A
数学初中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测得长方体的木块长4 cm,宽3 cm,高4 cm.一 只蜘蛛潜伏在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 体上和蜘蛛相对的顶点B处,蜘蛛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 爬到B处,所走的路程会最短,并求最短路径.
1 正确理解实际问题的题意; 2 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 3 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4 将数学问题的结果“翻译”成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初中
课堂小结
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2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初中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中的题目.
H G
B
F
B
按下
A
C
数学初中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测得长方体的木块长4 cm,宽3 cm,高4 cm.一 只蜘蛛潜伏在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 体上和蜘蛛相对的顶点B处,蜘蛛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 爬到B处,所走的路程会最短,并求最短路径.
答案: 65.
H G
B
F
B
A
C
授课教师: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数学初中
学习目标
1. 能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能从实际问题 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边 与未知边长度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求出未知边长.
数学初中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
1 正确理解实际问题的题意; 2 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 3 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4 将数学问题的结果“翻译”成实际问题
的答案.
B
C
A
数学初中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测得长方体的木块长4 cm,宽3 cm,高4 cm.一 只蜘蛛潜伏在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 体上和蜘蛛相对的顶点B处,蜘蛛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 爬到B处,所走的路程会最短,并求最短路径.
1 正确理解实际问题的题意; 2 建立对应的数学模型; 3 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4 将数学问题的结果“翻译”成实际问题的答案.
数学初中
课堂小结
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基本步骤? 2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初中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中的题目.
H G
B
F
B
按下
A
C
数学初中
拓展提高
如图所示,测得长方体的木块长4 cm,宽3 cm,高4 cm.一 只蜘蛛潜伏在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 体上和蜘蛛相对的顶点B处,蜘蛛究竟应该沿着怎样的路线 爬到B处,所走的路程会最短,并求最短路径.
答案: 65.
H G
B
F
B
A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09·湖州中考) 如图,已知Rt△ABC中, ∠ACB=90°,AB=4,分别
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
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S2的值等于________.
4.(2008·永州中考)一棵树因雪灾
于A处折断,如图所示,测得树梢触
地点B到树根C处的距离为4米, ∠ABC约为45°,树干AC垂直于地面,
6.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体中,一只蚂蚁
从顶点A出发沿着正方体的外表面爬到顶 点B的最短距离是( B ). ( A) 3 (B )√ 5 (C)2 (D) 1 2 C
B
1
B
A
A
分析: 由于蚂蚁是沿正方体的外表面爬行的, 故需把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如图).
1.构造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2,CD=1,∠A=60°,∠B=∠D=9 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探究思路:把握题意——找 关键字词——连接相关知 识——建立数学模型(建模)
0
1
2
3
4
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 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 点吗? L 解: B
2
A
0
1
2
C 3 4
13
试 一 试
1请你在作业纸上画图,在数轴上表示
13
的点
2请同学们归纳出如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方法? 3你能在数轴上表示
解:如图所示,延长AD,BC相交于点E, ∵∠A=60°,∠B=90°,
∴∠E=30°. 在Rt△CDE中,∠CDE=90°,CD=1, ∴CE=2.
DE= CE2 CD2 = 22 1 = 3 .
1 1 故S△CDE= CD· DE = ×1× 3 = 2 2
3 . 2
在Rt△ABE中,∠ABE=90°,∠E=30°, ∴AE=2AB=2×2=4,
18.1.2勾股定理
一 回顾交流,小测评估
1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为a,b,c , ∠C= 90° ,则 a,b,c 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 a2 b2 c2。
2 矩形的一边长是5,对角线是13,则它 的面积是 60 。
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 无理数,你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3 的 点吗?
3. BE= AE2 AB2 = 42 22 =2
1 1 ∴S△ABE= 2 AB· BE= 2 ×2×2 =2 3 . 3
3 3 3 ∴S四边形ABCD=S△ABE-S△CDE=2 3 = . 2 2
点拨: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关键是用割补法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然 后再求其面积.
A
55cm
10cm 6cm
A
B
解题思路:把握题意—— 找关键字词——连接相关 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建模)
48cm C 55cm
B
1.如图, 以数轴上的单位线段长为边作一个正方形 , 以原点为圆
心,以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A,则A点表示的
数是( )
2. 在 △ ABC 中 , AB=15 , AC=13 , 高 AD=12 , 则 △ ABC 的 周 长 为 ( ) (A)42 (C)42或32 (B)32 (D)30或35
2.如图,在△ABC中,∠A=150°,AB=20 cm,AC=30 cm,则△ABC的面积 等于( ).
A.450 cm2 C.330 cm2 B.300 cm2 D.150 cm2
解析: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BAC=150°, ∴∠DAC=30°. 在Rt△ACD中,∠DAC=30°,
1 1 ∴CD= 2 AC= ×30=15(cm). 2
1 1 ∴S△ABC= AB· CD= ×20×15=150(cm2),故选D. 2 2
答案:D
……
13 的点
17的点吗?试一试!
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 的线段.
2,
3 4
3,
5 ,…
5
用同样的方法,你能否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 2
1 1
2
3
4
5
用同样的方法,你能 否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1 0
4
1
5
,…
2
3
1 2 32 5 3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 别等于55cm,10cm和6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 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 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 爬到B点,最短线路是多少?
那么此树在未折断之前的高度约为_____米(答案可保留根号).
5.如图所示,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
处交汇,且∠QPN=30°,点A处有 一所中学,AP=160米,假设一 拖拉机在公路MN上沿PN方向行驶, 周围100米以内会受到噪声的影响, 那么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说明理由,若受影响,已知 拖拉机的速度为18千米/时,则学校受到影响的时间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