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处世态度与思维方式

合集下载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文集,其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以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品德。

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都以言谈之间的巧妙和机智为主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为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提供了土壤。

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才华,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自己的价值。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政治家、文学家、学者和美女的故事,这些人物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自己的才华和价值观。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常重视,他们通过学习古代经典和文献来提升自己的修养。

同时,他们也注重创新和突破,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学问和文化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还包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于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通过对于人性的观察和分析来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想。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人性的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人们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

世说新语所体现的魏晋风度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它包括了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于人性的关怀和理解等方面。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通过言谈举止来展示人们的才华和品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们对于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追求。

这些故事不仅记录了魏晋时期人物的言行,更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待礼仪、友谊、忠诚和智慧的态度。

这种魏晋风度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走在马路上,一边的车流日趋拥挤,一边的高楼日趋耸入云天,世人仿佛打破尘世的宁静还不够,还要竭力去侵扰缥缈的白衣苍穹。

哪里可以诗意的栖居,哪里可以诗意的休憩,猛然觉得现实世界仿佛变得不再可以,于是只有把目光转向过去,欲在历史的尘封里寄托枯涸的心灵和疲惫的身躯。

思绪流淌到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对酒放歌,临刑挥琴,麈尾清谈,华亭鹤唳,新亭洒泪,高卧东山,兰亭流觞,东篱采菊......一个个峨冠博带、潇洒超脱、空灵飘逸、翩翩而来,天地间变得月华如练,变得澄澈纯净。

我尝试着感受悠悠名士的情感世界,谛听他们的心灵跳动,渴求能够与他们融为一体。

怀着这种心情,翻开了《世说新语》。

汉末战乱,三国纷争,西晋一统不久就发生“八王之乱”,接下来西晋灭亡晋室东迁。

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

在这个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却在精神上达到了最自由、最解放、最智慧、最独立独行的境界。

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编撰了《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该书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是刘义庆审视人物的三十六个视点。

信手沾来一则,都可以从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时而欣赏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潇洒飘逸,时而倾听到文人内心的矛盾与悲痛。

出自孔融之口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言语》)不仅使太中大夫陈韪局促不安,更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巧言善辩。

阮籍就座时“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简傲》)让我们目睹了魏晋名士的狂放不拘,“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简傲》)“目送归鸿,受挥五弦”的嵇康和“洒脱不羁,心胸过人”的吕安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与那个时代独有的,令人神往的无羁无绊。

魏晋这一特殊时代,改朝换代的压力下,诗人们淡泊功名怀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信念在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中,探求人生变化无常的命运,执着爱恋短促生命,寻求人生的欢乐。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出世入世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出世入世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出世入世对待以山水为依托的生存方式的情感与态度,作为魏晋士人山水情怀的重要元素之一,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出世情怀”;相对于此的,即是一种“入世情怀”。

魏晋风度绽放着清峻淡远之美,看似放达、通脱的士人行为也确实会叫人联想到世外的高士;那便不妨立下这“出世情怀”和“入世情怀”的名目,依寻着士人们解放、自由、旷达的行为之“迹”,探究一下此“迹”背后的“质”。

入世情怀动荡的时代,士人的选择多半只有两条。

要么隐世避居,要么各侍其主。

从事实看来,曹魏、西晋时代的士人们,多半选择的是后者。

建安之风,在乱世之秋一定程度上也是极具吸引力的。

魏武的理想,是齐桓公的霸业,选才与能讲的是为才是用,他为当时注进的是慷慨悲凉的士风。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徒叹乱世生命的悲忧,不如慷慨振作,一同去建立万世的基业。

不是被曹孟德杀掉的士人孔融还曾经被曹魏风气所吸引,进入其政权内部,并还企图劝王朗北来投奔曹操吗?如果说曹操的时代,是因一种新的风气吸引士人竞相入世,那么到了曹丕魏文的时代,因为道玄思想已在整个社会结根滋长,作为政权核心的主导者,曹丕走的是一条与士风同流之路。

政治上他提倡轻法息兵的道家精神,并为了表明此意,还曾向孙权寄去自己的《典论》与诗赋,他那些早已受道玄思想影响的臣子们,看见自己的皇帝尚且爱好文学,尊奉黄老,自然更是大畅玄学、旷达之风气,上者倡之,下者和之。

司马氏的王朝不是象曹氏父子吸引士人入世,司马氏对待士人的手段很残酷;对依附曹魏的士人,采用了残酷的杀戮手段;对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的士人,也多半加以杀害。

名士们除了进入司马氏的政权外,几乎毫无别的选择。

被迫入晋的士人们是带着一种苍凉之情入晋的,他们眼中的山水,是宣泄悲凉情感的“道具”。

而主动采取一种与政权合作的态度的士人们,则日子过的大多轻松愉快,山水在他们的眼中也是“道具”,却成了关乎自身得失、置名置利的道具。

入世的大前提下,士人们山水情怀的表现形式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类型:“士不遇情怀”、“怀故情怀”、“沽名钓誉之道具”。

《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

《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

《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世说新语》读后感魏晋风度名士风采《世说新语》是一部以魏晋时期名士言谈和轶事为主要内容的经典著作,它是有关魏晋风度的重要文化遗产。

在阅读该书的过程中,我对魏晋时期的人文、哲学以及人性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魏晋时期名士的风度。

对于这个“风度”这个词,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是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魏晋名士们的谦逊、自律和谨慎。

比如,《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毛玠为朝散大夫时,常谢牀下醒者。

对于这个故事,在现代看来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名士们不仅注重自律规范,也非常重视人际关系。

这种处世之道,让我不禁想起我们现代人在面对许多陌生人时的无措和不安。

如果我们能学习魏晋名士们的处世之道,对于我们自己的发展和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魏晋时期名士们的的哲学思想也令人深思。

他们注重“言必信,行必果”的准则,更加强调真实、泰然和稳重。

比如,《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于嵩见孔融,谓曰:“汝为鬼雄,诈术之辈。

世俗之人不知汝之险,天下之士不见汝之险,何也?”孔融笑曰:“吾以骨肉之亲,故蒙侯景之隆。

君子之行也,君子之言也,岂有险阻哉?”这个故事传达的是孔融在面对众人的质疑时,能够镇定自若的态度,以及对待身处困境的风范。

这样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引领和启迪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面对困难时,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坚定和勇气。

最后,名士轶事,是《世说新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之一。

这些轶事里包含着面对人生的智慧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如《世说新语》中有一则轶事:吕袭之初学礼,属意于尹文。

文每至,袭必奉笔墨,听经论,纪录其语;及数年,尹文卒,吕袭自可取焉。

文子诣袭曰:“吾为乡里谏官,俸钱无厌于来;今子在宰辅之侧,窃闻有苦,颇有以结交者,如何为而后可?”袭具言主上难以言之,将休,何恕礼法。

文子笑曰:“子非讼人,乃学者也。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风度作者:谢勇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5期摘要:《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学、思想、习俗、民生等诸多方面。

其中该书反映最丰富的一部分内容,是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

那么何为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为何在这一时期产生?书中所反映的魏晋名士风度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关键词:《世说新语》;魏晋;名士风度;原因及影响在中国小说史上,有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是两大类别之分,而这两大类小说均不约而同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走向自觉,具备了小说的雏形。

当然这与整个魏晋作为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世说新语》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轶事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名士的故事集。

名士风度,也称魏晋风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的言谈举止的一个总体概括。

名士风度主要有三个外在的表现形式:饮酒、服药和清谈。

魏晋时期士人阶层中嗜酒成风,而且毫无节制。

例如《刘伶病酒》:“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便可具酒肉。

”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我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饮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刘伶因为纵酒过度而卧床不起,妻子劝谏他戒酒,但是他却假意戒酒,骗说让妻子准备酒肉,自己在鬼神面前发誓戒酒,但是自己却在祷告时说:“天生我刘伶,酒是我的命。

一次喝一壶,五斗消酒病。

妇人之言,万不可信。

”说完拿起酒又是一饮而尽。

魏晋风度的第二个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服药,服五石散。

五石散主要石油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这五种金石类药调制而成,药性较为猛烈,服药后需要奔跑行走把药性给发散掉,故名五石散。

魏晋名士服五石散的目的一是为了长生不老,二是为了感官上的刺激,为了美容,因为吃了五石散,容貌焕发,心情开朗,体力增强。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一、引言《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所编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集,全书共十卷,记录了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的人物逸事、言谈风尚和社会风俗。

其中,魏晋风度作为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之一,在《世说新语》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魏晋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二、魏晋风度的背景与内涵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思考逐渐深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魏晋风度即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强调个体内在的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崇尚自然、超脱和自由。

这种风度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举止上,也体现在文化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

三、《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表现1.个性自由:在《世说新语》中,许多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个性自由的精神风貌。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既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的性格,又展示了他在审美追求上的自由精神。

2.淡泊名利:魏晋时期,名利场上的追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然而,《世说新语》中却有许多故事表现了人们对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如嵇康拒绝入仕,钟会拜访嵇康的故事,就展示了他们对于名利的轻视和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3.才情横溢:《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许多文人墨客的才情和逸事。

这些人物形象既体现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也展示了他们在审美追求和精神世界上的独特见解。

如王羲之写《兰亭序》,谢安与王羲之的交往等故事,都展现了他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

4.自然洒脱:《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许多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故事。

如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就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故事表现了人们对于生死、名利等问题的豁达态度,如王羲之的临终遗嘱等。

四、结论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态度、审美观念和思想文化。

这种自由、超脱和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后世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处世观念的嬗变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处世观念的嬗变

皇 室腐朽不堪 、宦官专权 导致整个东汉 的朝 政十分混乱 ,民 众 生灵涂炭 ,知 识分子们强烈 的政 治责 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使 他 们积极地参与 到政 治的讨论 中,试 图以 自身的力量去 改变 这 腐朽的一切 。总体 来说 ,东汉时期知识分 子之间的清议方 向主要集 中在政 治事件 与人物 的评 论上 ,在 《 世 说新语 ・ 政
从 《 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处世观念的嬗变
谭 泽 为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0 )
[ 摘要】 《 世说新语 》作 为研 究魏晋 时期极 为重要 的一 样资料 ,在 文 中我们 可 以十 分清楚 地看到 由 汉 朝 末 年 到 魏 晋 时期 社 会 主 流 思 想 的 演 变、人 们 思 维 方 式 产 生 的 变化 以及 士人 群 体 的价 值 人 生观 念 等 许 多 难 以 触 及 到 的历 史 事 实 。 在 言 谈 上 ,士人 群 体 的政 治 追 求 由积 极 的 出世 观 念 即主 动投 身 到政 治 当 中去 演 变成 了不 问世 事 、狂放 不羁 的田 园生活 ,这 些转 变我 们都 可 以由 《 世 说新语》 这 本集 魏晋 时期 思 想 达 成 的 书籍 来 一探 究竟 。 [ 关键词】 《 世说新语》 士人 群体 思想演 变 【 中图分类号 】1 5 6 5 【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9 —5 3 4 9( 2 0 1 4 )0 8 —0 0 8 2 -0 1
了 。司 马 氏建 立 晋朝 ,统 治 者 开始 大 肆捕 杀 政 见 不相 同的 人 , 社 会 上 人 心 惶 惶 ,人 人 朝 不 保 夕 唯 恐 沦 为 了 政 治 斗 争 的牺 牲 品。在这种现实的高压统治之下人们只 能寻求一种新 的生活方 式 来 保全 自己性命 ,士 人 群体 开 始 在行 为上 表现 出放 浪 形骸 的 狂 士 形 象 ,这 样 一来 就 可 以避 免大 部 分 的政 治 迫 害 , 因为 谁 也 不 能 要 求 一 个 不 理 世 事 的狂 人 去 遵 循 世 俗 的 规 则 。 《 世 说 新 语》中的 《 任诞》 《 简傲》等几个篇章十分详细地记载了魏晋 时期文人放荡不羁代表群体 “ 竹林七贤”的所作所为 ,很好 地 为我 们诠 释 了那个 时代 人们 行 为 的狂 放 不羁 。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结合世说新语对魏晋风度的理解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种文化精神,它的内涵很丰富,不仅包括文化、诗词、书法等方面,还涵盖了政治、宗教、思想等各个方面。

而《世说新语》作为有“四书五经”之称的古代经典书籍,也记载着魏晋时期著名人物的生活品行以及他们在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表现。

因此,结合世说新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风度。

首先,《世说新语》详细记述了魏晋著名人物的诸多精彩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是魏晋风度。

例如,记载中的文人墨客班固的故事中,他的博学谦逊使宦官郑恒和朱邵很是佩服,他的精神价值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博学谦逊就是魏晋风度的典型代表,它代表着魏晋时期文人们崇尚学问、谦虚谨慎的风格,他们崇尚礼让、谦虚礼让,为人而行,忠诚信义,毫无自私的态度和精神。

其次,《世说新语》还为我们提供了对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一个独特的视角。

例如,记载中的文人秦观的故事中,他的谦虚态度和谦逊态度,以及他对死者的情感,都体现了当时文人所崇尚的情感表达方式。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心底的真情,毫不加炫耀,也不贪图虚名,而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

同时,秦观对自己身份的安排,也体现出了他对魏晋时期礼义、敬法的忠实践行。

最后,《世说新语》中记载的魏晋风度还包括政治思想方面的内容。

例如,记载中的思想家苏洵的故事中,他总是试图捍卫炎黄子孙的尊严,他试图反映民众的期待,并大力支持社会变革。

他崇尚自由、理性和民主,主张清明之政,批评无政府状态,反映出炎黄子孙关心社会秩序的态度。

苏洵提倡的社会改革也符合了当时炎黄子孙的期望,充分体现了魏晋风度的精神内涵。

以上,结合《世说新语》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魏晋时期的风度:它体现出文人们做事时的博学谦逊、谦虚谨慎,还体现出政治思想上对社会秩序的关注、尊重人权、追求清明之政等重要理念,这些都是魏晋时期人物表现出来的重要风度。

总之,《世说新语》作为重要的古代文献,为我们理解魏晋时期的风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仍然对我们的理解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处世态度与思维方式
摘要:《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这主要代表作之一。

全书中共有一千多则,每次和文字长短不一,所涉及内容也相当广泛。

既有作者对作品的品评,又有文学审美观念等等方面的材料。

本文试图以《世说新语》文本为基础,探讨魏晋时期人们的处事态度及思维方式。

关键词:世说新语;儒道佛;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
洞悉历史,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是上接秦汉,下启隋唐的分裂动荡年代,同样也是一个文化大放光芒的时代,世说新语孕育在这样一个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自然而然也
带着这个时代的烙印,即一种独特的经世之道。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录了魏晋士大夫逸闻轶事的笔记小说,遍观全书,我们可以感受魏晋时期上流社会的风尚和几代世人的群像。

更值得探究的是,《世说新语》的思想内涵是一种信仰的交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皆可从中折射出光芒,而儒道佛的思想寓于一系列的人物记事又恰如其分地彰显
了魏晋士大夫的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

一、老庄的道家思想在魏晋乱世的精神救济
魏晋时期,政局动荡不安,专制独裁统治着朝野。

曹操统一三国分裂之后大揽人才,扬言不忠不孝没有关系只要具
有经世之才即可,后因猜忌心日益加重残杀杨修,又因孔融对时事的批判而以不孝罪名加害于他。

司马懿取代曹氏天下之后也因猜忌杀害竹林七贤的嵇康。

整个混乱混沌的魏晋时代笼罩在漆黑的政治漩涡之中。

对知识分子的肆意残杀使得士人对朝不保夕的恐慌与日俱增,于此,老庄哲学成为了这一时期士大夫的精神良药。

魏晋士大夫厌恶乱世,回避政治,崇尚老庄的逍遥境界以此来寻求处事上的超然。

例如: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以天地为一朝,万年为一瞬,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将饮酒作为唯一要务的逍遥生活即是对老庄哲学的外化,是士大夫在乱世中用逍遥派的安逸对我自我的救赎和对世道的抗拒。

老庄思想对魏晋时期士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世说新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文人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安顿和实践
自己以谋求浊世里自己一方太平,虽然他们缺乏政治力量与政权抗衡,但他们却以其精神的力量显示其不朽的魅力[1]。

二、佛家思想在魏晋时期的镇定之效
南朝刘宋时期,佛教文化从边缘地位一跃为主流文化。

《世说新语》的编纂者即有一部分为僧人,而《世说新语》中也记述了诸多关于崇佛人士和僧人日常的篇幅,一系列生动的描绘传达出佛教在魏晋时期的影响之大。

不难揣摩,因
为魏晋是个时代的转折点,战乱与分裂,迁徙与交融,从上至下人心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急于需求一种心灵的安慰,佛家思想的壮大也在这个大环境下势如破竹。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王羲之与僧人的交往记录: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于此。

孙兴公有言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且自有一袭隽气,殊自轻之。

而后,孙同支齐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其言。

片刻便支退,随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

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愿同君小语。

”因论《庄子?逍遥游》。

支作千言有余,才藻新奇。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难止。

王羲之与僧人的交流折射出魏晋时期名仕对佛文化的尊崇与吸纳,而佛文化中的无欲无求和众生平等的博爱抚慰了黑暗社会下饱受苦难人的心灵
创伤,佛文化的经义带来了一种精神上的镇定且太平之效。

三、儒家思想在魏晋时期的不可磨灭
《世说新语》以人物品评为主要叙事内容是根源于儒家注重伦理人事的传统,以忠孝为主要内容,以三纲五常为主要框架的儒家伦理观念极大地方便了统治阶层的统治,理所当然为统治者所运用[2]。

从某层意义上坦言,儒家思想从未被淘汰也未曾衰竭过,对于政权的运作,儒家思想作为巩固封建社会和统治秩序的学说是最为合适统治阶层的指导思想。

儒学是立国基础和文化基础,刘宋王朝设立四馆且以儒学馆为首;梁陈时期儒学典义丰硕,儒学仍是当时人士学学
习的重点内容,诸如此类等等。

因此,在《世说新语》里我们依然能看见儒学色彩和儒学智慧。

褚秀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

”此处褚氏讲的即为魏末和西晋时期黄河以北所流行的儒学的特点。

由此可见,彼时《世说新语》受官方儒学思想的浸润,儒学仍然耕种于士人的精神土壤之上。

小结:魏晋时期是整个华夏史上的大转折点,处于分裂动乱时代,政治黑暗,人心惶惶,流动与迁徙频繁,异教文化入主中原,道加思想、佛家思想、儒家思想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却又相得益彰地和谐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荟萃。

魏晋士人在寻求避世和入世的选择中受到多种思想的牵制,从而也造就了这批上层名士贵族的心声-----《世说新语》。

纵观《世说新语》,魏晋士人的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寓于期间,既有对逍遥派的超然追求,也有士族佛教的自我平和,当然,对正统儒学的教义依然有根深蒂固的践行。

注释:
[1]宁稼雨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的嬗变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4)
[2]彭昊《世说新语》人物品评的儒学渊源湘潭大学学报2008(5)
作者简介:叶皓然,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