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理解《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演讲文体的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优秀演讲的欣赏和认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难点:分析演讲文体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演讲文体的重要性,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教师提问,创造学生对演讲文体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预读(10分钟)•学生阅读《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这篇课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重难句和生词,以便后续深入学习。
3.配对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在讨论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教师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详细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演讲文体的特点。
5.小组演练(20分钟)•学生按小组分工,模拟梁任公演讲的场景。
•学生可以选择课文中的某一段落或者自己编写一段演讲稿进行演练。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并进行反馈。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回顾演讲文体的特点和语言运用。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展示对优秀演讲的欣赏和认同。
四、教学评价1.书面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读后感,评价这篇演讲文章的优点和不足。
2.口头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演练中互相评价,评价同学的表现和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优秀演讲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提高对演讲文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演讲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自己的演讲实践,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质课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梁任公先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成就。
2.通过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演讲技巧。
3.引导学生学会从演讲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梁任公先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成就。
2.梁任公先生演讲的内容及主旨。
3.演讲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文言文表达。
2.演讲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任公先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成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梁任公先生吗?他有哪些成就?第二环节:演讲内容解析1.教师播放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演讲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讲的结构和主旨。
第三环节:文言文阅读训练1.教师挑选演讲中的关键段落,让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
3.教师针对文言文中的难点进行解析。
第四环节:演讲技巧学习1.教师讲解演讲技巧,如发音、语速、情感表达等。
2.学生模拟演讲,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学生再次模拟演讲,力求掌握演讲技巧。
第五环节: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将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技巧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第六环节:课后作业2.学生练习演讲,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际中。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和合作意识。
2.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理解程度和演讲技巧的运用。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参考并改进教学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梁任公先生的历史背景和学术成就,还学会了演讲技巧,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重难点补充:第二环节:演讲内容解析1.教师播放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演讲内容。
3.学生甲回答:“梁先生主要谈论了教育的意义和国家的发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背景和重要性。
2.分析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运用的语言技巧和演讲技巧。
3.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培养自信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梁任公先生的个人背景介绍2.梁任公先生演讲节选3.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语言和演讲技巧分析三、教学步骤步骤一:了解梁任公先生的个人背景教师向学生介绍梁任公先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教育背景、职业经历、演讲经历等。
通过介绍梁任公先生的个人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演讲内容和目的。
步骤二:观看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节选教师播放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视频或音频节选,并让学生以观众的身份认真聆听。
学生可以边听边做笔记,记录下他们觉得重要或者有感触的部分。
步骤三:分析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语言和演讲技巧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梁任公先生演讲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演讲技巧。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如: -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内容是否清晰明了? - 他的语气和表情是否与演讲内容相符? - 梁任公先生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表达或者故事来引起听众的兴趣?学生可结合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节选,分析其所使用的具体语言和演讲技巧,并给予个人观点。
步骤四:学生演讲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演讲话题,通过互相讨论和借鉴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技巧,进行演讲实践。
小组成员可以互相指导和鼓励,帮助彼此提高演讲能力。
演讲结束后,可以进行同侪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中的亮点和不足,并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演讲体验和感悟,提出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演讲实践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演讲内容是否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 演讲者的语言表达和语速是否得体。
- 演讲者是否能够运用一些演讲技巧,如使用故事、表情和手势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4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4
一、导入──认识梁启超
1、我所知道的梁启超:
请学生谈谈对梁启超的了解。
2、梁启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灯片:梁启超青年、中年时期的活动及其照片,梁启超子女的照片。
3、师: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梁启超,去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课──走进梁启超
1、听课文录音:
伴随深情地课文朗读,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清华大学的礼堂,大师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
好,听完录音,请大家谈谈感受。
2、学生谈初步感受。
3、评点文章,深入感知。
品人:
活动:
请同学补充:一个的梁任公
让学生从学识和人品两方面概括,并尝试用对联形式概括。
幻灯片出示胡适致梁启超的挽联。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目标】1.圈点评注,体会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气度、风范。
2.合作探究,领悟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3.感染熏陶,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圈点评注,体会精彩的人物描写,感受一代国学大师的气度、风范。
2.合作探究,领悟梁任公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感染熏陶,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
【课前准备】独立阅读课文,和任公对话,做旁批,品评任公先生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师:20xx年旺苍学子张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羡慕吧?〔羡慕〕师:不用太羡慕,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脚踏实地,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
知道清华大学的训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那你知道这个训是谁最先提到的吗?〔梁启超〕师:对,正是梁启超,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梁实秋所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在1914年冬,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乾卦》中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和《易经坤卦》中的卦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的“厚德载物"等话语来鼓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这8个字写进了清华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训。
我们也应该以此共勉。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梁启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90年了,但是像梁启超先生这样的人,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也不能忘记的。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品文、品人,走近任公,感受他作为学者的独特的魅力。
二、抓描写〔一〕前面大家预习了课文,和任公对话,做旁批,品评了任公的独特魅力,现在,请大家说说,梁任公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生思考并作答。
这是同学们初读的感受,那任公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跟着梁实秋先生的文字穿越时空,回到100年前,1921年的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华大学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在千人翘首以盼中,任公出场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品出场〔1)生齐读第3段。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梁任公先生的生平事迹及演讲背景。
2.分析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结构、内容和技巧。
3.培养学生倾听、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强盛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梁任公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演讲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梁任公先生演讲中的深刻哲理。
2.演讲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任公先生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梁任公先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梁任公先生有什么了解?他在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第二环节:演讲内容分析1.教师播放梁任公先生演讲的视频,让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演讲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讲的结构,如开头、中间、结尾部分分别讲述了哪些内容。
3.教师提问: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提出了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第三环节:演讲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技巧,如语音、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运用了哪些技巧?这些技巧对演讲的效果有什么作用?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四环节:实践演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让学生模仿梁任公先生的演讲风格,进行演讲。
2.教师为学生提供演讲主题,如“我的祖国”、“我的梦想”等。
3.学生分组准备,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精神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进行点评。
五、作业布置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演讲比赛,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借鉴。
2.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演讲技巧方面的进步。
3.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程度。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梁任公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演讲内容,还学会了倾听、思考、表达的能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5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三、课文学习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先生却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特点:(见板书设计)总之,梁任公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深刻印象。
从课文中找原句。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2)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3)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4)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5)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提问: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设计(通用2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通用2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篇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课标解读】课标指出: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留意感受形象,品尝语言;应注意同学的阅读体验,鼓舞同学乐观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意义;应引导同学努力做到知人论世,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基本内容不难理解。
文章通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任公(梁启超)先生做精彩生动的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但是文章似浅实深,由于三处韵文的演讲表现的不仅仅是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更有在那个特别年月里所形成的满腔的爱国热忱。
【同学分析】同学对这篇课文的仆人公、包括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早期的政治经受比较熟识,对演讲的第三处韵文——杜诗也很了解。
同学对前两处韵文——《箜篌引》和《桃花扇》不是很清晰,课文对这两处本身的内容没有解说,也没有做注解;因此,他们可能比较难理解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所体现的任公先生的深层情感。
【教学目标】1、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热心肠”(爱国热忱)。
2、学习运用“评点法”阅读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1、自主评点赏析,从中感受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的性格、气质和情感,这是教学活动的重点。
2、理解三处韵文、特殊是《箜篌引》和《桃花扇》这两处韵文的演讲中表现出的任公先生的情感,从而感受任公先生的爱国热忱,这是难点。
【教学设想】1、介绍评点的基本方法,唤起同学评点尝试的热忱,引导同学进入评点赏析。
2、以小组成员互帮互促的方式进行核心活动,让全部同学真正参加进来。
3、对于难点,由老师介绍相关背景资料,从而引导同学争论探究。
【教学方法】认真揣摩,评点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圣叹这个人吗?金圣叹是才子,是文豪,是清初闻名的文学家、文学批判家。
我想,同学们知道他主要是由于他评点了一部《水浒传》,他还评点了《西厢记》,他的评点精彩、生动、富有独特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二、教学重点: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三、教学难点: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六、教学用具:投影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三、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蓟(jì)北(2)问题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3、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理解疑难语句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
”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
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
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这段话。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
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
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
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
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
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
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总之,他是个有文采有学问的学者。
四、通过结尾段的“热心肠”转入对其人格的分析。
听补充材料:思考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1.一夫一妻少风流——自古道:才子风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风流之情怀还是可以遏制的。
他对华侨小姐何蕙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
那是在他带着\\\'渔阳三叠魂惨伤,欲语不语怀故乡\\\'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时,\\\'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这位流亡者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
年仅20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
任公先是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数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门的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总不能自食其言,愧对良知与亡友。
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连累他人?权衡再三后,他就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
清朝垮台后,常年飘落异域的梁启超得以回国效力,旧情难忘的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而且只在总长客厅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使抱兴而来的蕙珍扫兴而归。
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别无他念,连饭也没留蕙珍吃一顿。
2.大义灭亲,披麻戴孝——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
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
君不见,每当有人提起亡友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俯首低回。
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
尤其是面对乃师违背民国历史发展潮流,为帝制复辟大造舆论,甚至追随张勋之流,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在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
康氏谢世时,是他带头募捐,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
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不同寻常的宽容——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
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
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
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
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
手术之后才过3年,肾的主人就撒手尘寰了。
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一个56岁的学术大师毕竟还是正当时候啊!五、教师总结:在那如火如荼的苦难岁月,梁任公的政治主张屡屡因时而变,但为人处世的原则始终未变,他不是冯自由等人所描述的那种变色龙。
他重感情,轻名利,严于律己,坦诚待人。
无论是做儿子、做丈夫、做学生,还是做父亲、做师长、做同事,他都能营造一个磁场,亮出一道风景。
明镜似水,善解人意是他的常态,在某些关键时刻,则以大手笔写实爱的海洋,让海洋为宽容而定格,人间为之增色。
我敢断言,在风云际会和星光灿烂的中国近代人才群体中,特别是在遐迩有知的重量级历史人物中,能在做人的问题上与梁启超比试者是不大容易找到的。
六、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七、课后作业: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八、板书设计:梁任公演讲特点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二、首先,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三、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举例:课文原句)四、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①直接表达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