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修改病句

合集下载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 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如: “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 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 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 正。
三、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变。
; ; ; ; ; ; ; ; ; ;
https:///21/ https:///22/ https:///23/ https:///24/ https:///25/ https:///26/ https:///27/ https:///28/ https:///29/ https:///30/
再如:睡眠不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 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 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 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 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又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 此。不能满足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 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一、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 薄弱程度。 (缺谓语,应把“薄弱”调到“态度” 后) 如:工商管理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缺少宾语,在句末加上“的问题”)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介词“对于”多余的,应删去。)
8、有歧义。 如:我校举办的数学、物理两个短训班开设了农用数 学、农业机电课程。 (这句话有两种理解(1)这两门课程是数学、物理 短训班各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这两门课,物 理短训班也开设了这两门课。(2)这两门课程是数 学、物理短训班分别开设的,即数学短训班开设了农 用数学课程,物理短训班开设了农业机电课程。看来 应该是第(2)种理解,应该在“开设”前加上“分 别”。) 9、逻辑错误 如:800个人,几千条胳膊,与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不合事理,800人,不可能有几千条胳膊。)
多层状语的排列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取决于表意的需要。大概的次序(从离中心语最远的 算起)是: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何时”)+ 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何地”)+表示范围、 否定等的副词(“范围或否定”)+表示情态的形容词 (“怎样”)+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同谁”)。 如:现在我们就运动会的情况通过学校广播室向大家作 介绍。 如:这个名字早已深深地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了痕迹。 如:排字工人每天要在这些字架中不停地来回拣字, 还有时为找一个不常用的字耽误了很长时间。
再如:睡眠不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 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 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 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 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又如:对于这篇作文,我写了整整一小时。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 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如: “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 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 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 正。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训练题-每天练一练-3年次次考高分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训练题-每天练一练-3年次次考高分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方法+训练题,每天练一练,3年次次考高分(可打印)#病句# 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

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不见一般。

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平时勤加练习、善于总结,在考试时,这类型的题也就不在话下!一、辨析病句的几种方法1.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2 .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光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3 .逻辑分析法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

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二、常见的句子错误(病因)1、用词不当2、成分残缺3、搭配不当4、语序颠倒5、结构混乱(句式杂糅)6、指代不明7、表意不明8、重复累赘9、分类不当(概念不清)10、前后矛盾11、不合事理12、不合逻辑13、语言不得体等。

三、病句修改的原则修改病句的五字诀: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妥当)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四、改正病句练习(一)用词不当1.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答案:“特别”改为“尤其”2.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答案:“处心积虑”改为“呕心沥血”3.龟缩在碉堡里的敌人十分顽强,拒不投降。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多层状语的排列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取决于表意的需要。大概的次序(从离中心语最远的 算起)是:表示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何时”)+ 表示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何地”)+表示范围、 否定等的副词(“范围或否定”)+表示情态的形容词 (“怎样”)+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同谁”)。 如:现在我们就运动会的情况通过学校广播室向大家作 介绍。 如:这个名字早已深深地在她的脑海里留下了痕迹。 如:排字工人每天要在这些字架中不停地来回拣字, 还有时为找一个不常用的字耽误了很长时间。
(三)有的放矢法: 语病往往会出现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 定语、多重状语,可能会出现语序不当的问题,如: “是否刻苦学习,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在老 师的帮助下,使他提高了学习成绩。” (四)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 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违背逻辑。 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 正。
4、重复罗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 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 则罗嗦。) 又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 (“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 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 面,不一致,应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再如:睡眠不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 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应该去掉, 否则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 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 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一定用得上,为孩子收藏)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三、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
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
B、尽量少变。
御宅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御宅片,御宅屋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 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御宅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御宅是一门年青的艺术,它是唯一 有确定诞生日期的一门艺术,1892年10月28日埃米尔·雷诺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御宅的正式诞生,同 时埃米尔·雷诺也被誉为“御宅之父”。御宅艺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深受人们的喜爱。 [7] ; 御宅屋 jeh72mcg 御宅屋技术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 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御宅。 业。而冰凝也是在课业之余,仍然像以前在湖广年府那样,有事儿没事儿就跟玉盈壹起聊天,对玉盈姐姐,她从来没有自己的小秘密。另外, 她还把玉盈的女红统统地包揽了下来,帕子、兜肚什么的,玉盈的这些日常闺阁用品,全部由她负责做好。虽然两个人好得就象从前壹个样子, 但是,玉盈心中那份自卑感却是愈发地增长起来。冰凝没有来的时候,好歹她还是这京城年府的大姑奶奶,特别是二嫂过世后,她在这府里的 地位与日俱增。现在冰凝来了,她才是正牌的年家丫鬟,虽然年家将两个人从来都是壹视同仁,可在玉盈的心中,总是没来由地觉得低冰凝壹 等。是啊,无论是出身家世、还是样貌学识才情,玉盈确实是哪壹点儿也比不上冰凝,这就是命吗?就像眼前,冰凝正壹板壹眼地跟着嬷嬷学 习礼仪规矩。看着冰凝,天仙般的人儿,壹副刻苦认真的模样,玉盈心中那壹点点卑微的感觉又不自然地涌了上来。虽然玉盈也知道自己有点 儿无理取闹,实在是对不住年家父母大人的养育之恩,可是,她就是控制不住那种感觉。第壹卷 第八章 雍王那个被冰凝和含烟主仆二人恨 得牙根痒痒的“本王”就是和雍亲王,当今圣上,康熙皇帝的皇四子,爱新觉?胤禛,刚刚被康熙皇帝封为和硕雍亲王。本朝的宗室爵位共分 十二等,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多罗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 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因此,这和硕亲王,是所有爵位中的最高的壹等。四阿哥上壹次受封还是在康熙三十七年,他二十岁的时候, 当时仅仅受封为多罗贝勒,比他小四岁的八阿哥,时年仅十六岁,就与他壹道同样被封为多罗贝勒;而比他仅大壹岁的三阿哥,却是被封为诚 郡王。四阿哥的多罗贝勒壹当就是十壹年。这倒不是因为四阿哥办事不力,而是因为皇上册封诸皇子的方式。康熙皇帝册封皇子,不是谁够资 格,谁水平高就册封谁,而是“偷懒”地采取了按批次的方式。因此自上壹次册封之后,十壹年里,皇上壹次册封也没有。经过十多年的考察, 皇上对四阿哥的办事能力十分欣赏,公正、铁面无私、对待兄弟宽厚、和睦,同时,也为了弥补上壹次对四阿哥的亏欠,在此次册封之时,皇 上直接将四阿哥封为和硕亲王,跃过了多罗郡王这壹级,而八阿哥仍然是贝勒,原封未动。这是壹个重要的信号,充分表明了皇上对八阿哥的 提防之心。在太子废而复立的过程中,八弟因群臣推荐为储君人选,且又被称为贤王,从而引发了皇上对他夺储之心的猜忌,进而担心八阿哥 的实力太过强大,有盖过君主、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危险,因此心生厌恶,迅速地将他排斥在朝中事务之外,算是完完全全地弃用了。三阿哥原 本就是多罗郡王,此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 此。不能满足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践, 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一、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语病
1、成分残缺,主要是缺少主语、宾语。 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没有主语,去掉“使”)
如: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 薄弱程度。 (缺谓语,应把“薄弱”调到“态度” 如:工商管理后部)门立即查清了这家商场擅自提价。
4、重复罗嗦。
如: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头发不在头 上在哪里呢?可见“头上的”三个字是不必要的,否 则罗嗦。) 又如: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 (“多次”和“反复”是一个意思,不必要重复使用, 应删去其中一个。) 5、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如: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单创:/roll/2019-10-14/doc-iicezuev2144522.shtml
;

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 (17)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 (18)从那以后,她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 (19)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20)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事。 (21)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公主,而此 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她坚强。 (22)再后来,她睡了。 (23)我走在走廊的尽头,心绪难平。 (24)我看见天边有一颗星星,异

句子成分 病句

句子成分 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1)今天晚上‖ 特别冷。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

例如:他‖[只]答应了<一声>。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

例如: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3)主谓短语做谓语。

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

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

例如: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宾语从句等来担任。

(1)名词性宾语。

例如: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近宾远宾近宾远宾近宾远宾(2)谓词性宾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修改病句有的同学对病句之“病”,茫然无知:也有的同学虽知道“病”之所在,但不明白发“病”的原因,因此,对改正病句往往不能对症下药。

为了帮助同学们在改正病句上掌握一些规律,改变那种茫然不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我想介绍一下利用句子成分分析来改正语法方面的病句的方法。

掌握这个方法,有助于看准句病,了解病因,从而为医治句病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一)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常常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

谓语性词语和主谓短语也可以作主语。

例如:冰雪..原来是一座老宅。

..来了。

这儿..绿了,春天..融化了,草儿一米..等于一百厘米。

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

........都不相同。

和平与发展吃的.......非常成功。

....是奶。

与你的这次合作..是草,挤出来的河底下...就更危险了。

...真不容易啊! 人多了...全是淤泥。

学开车2.谓语谓语是表明主语是什么,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中等等,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常常由动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名词、名词性短语,主谓短语充当谓语。

例如:他正在排练..节目呢。

夏天到.了。

鱼儿在河里畅游.....。

山上的树又绿.了。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外头热.,别中暑了。

今天星期二..了。

...。

明天就立春你是干什么的?”“我教师...。

”..。

”“他呢?”“他工程师高晓声江苏人...。

...。

这件衬衣新买的他心地善良.......呀?....。

这些钱您捐给地震灾区3.宾语宾语是放在谓语后,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是谁或是什么。

名词、名词性短语,谓词性词语,主谓短语等都可以充当宾语。

有时候一个句子有两个宾语,即带双宾语。

例如:我们要经常锻炼身体..。

参加比赛的人真不少,有跳高的....。

...,还有扔铅球的...,有跳远的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

我觉得你说得对学校给学生每人一张健康卡.........。

4.定语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实词和短语一般都可以作定语,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则可加可不加。

例如:桂林..的足球比赛。

..山水甲天下。

明晚怎样活着..的胜利。

..”战役....的问题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夺取抗击..“非典实验..的计划。

..的过程需要有具体在许多修饰中心语的定语中,并非只有一层结构关系,而是有两层甚至更多层。

多层定语的排列次序问题是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所属(表示“谁的”)+指示代词或数量词(表示“多少”)+主谓短语或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形容词性短语(表示“什么样的”)+表示性质的名词(表示“什么”)。

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例如:我们学校..老师..语文....的两位......的优秀..有三十年教龄(所属) (数量) (怎样) (什么样) (性质) 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副词的功能就是作状语,形容词也经常作状语,表时间的名词和表处所的名词常常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能愿动词可以作状语,数量词也可以作状语。

例如:他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车夫扶那老女人慢慢.......,阅读可以消遣。

..起来。

当你孤独寂寞时我们不能盲目...记了下来。

....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

最近发生的事情,他一件件在句子里,状语一般是紧跟在中心语放在主语的后面的,一些表示时间、处所、情态、条件、涉及对象或者语气的状语有时还可以放在句子前面,特别是一些介词短语,有的只能出现在句子开头。

例如:傍晚..,天边的彩霞灿烂极了。

树阴下...,孩子们快乐地唱着歌。

事实上........,好人终有好报。

...,我们一直把你当成朋友。

在他的思想意识里对于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讨论吧。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句子中,有些状语有几层结构,需要我们注意。

多层状语的排列次序不太固定,哪种在前,哪种在后,要取决于谓语的内部逻辑关系,但多层状语的大致次序是: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表时间或处所的、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许多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烈地同他交谈(时间) (处所) (范围) (情态) (对象) 6.补语补语是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数量、时间、处所或说明性状的程度等。

有的补语直接放在中心词后面,有的需要在中心词和补语中间加“得”。

例如:把话想清楚...了。

..再说。

这次画展举办得成功极他轻轻地带上.门出去了。

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里的风景很美丽,还是走那条路线好一些....年.。

..。

故事发生在.1940他这个人的脾气就这样,气来得快.,去得快.。

听着他的不着边际的话,我差点笑出.声来.。

借助句子成分分析法改正病句,首先要掌握句子成分分析法。

分析句子成分,一般可先抓“主干”,即找出主、谓、宾;后理“枝叶”,即找出定、状、补。

除了倒装句子以外,按照句子成分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大体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位置:主————谓——————宾定状补定例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 补语〈〉(1)我们生活〈在一个开辟人类新历史的光辉时代〉。

(2)〈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对许许多多的自然景物〉〈都〉产生了(新)的联想,(新)的感情。

(3)高粱[又]熟得〈火红一片〉。

(4)我[不禁高兴]地称赞道:“好,好恰当的比喻。

”(5)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英雄。

(6)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这里,说明三点:(1)句子或词组(包括介词结构)作了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不必再加以分析。

如例(1)中“在……时代”作了“生活”的补语;例(4)中“好,好恰当的比喻”作了“道”的宾语;例(5)中“在……上”、“代表……大多数”、“向着……冲锋陷阵”、“最正确……最热忱”均作“英雄”的定语;例(6)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为“认识到”的宾语。

(2)按照《暂拟语法系统》,例(5)判断词“是”与“英雄”为合成谓语。

“在……民族”在“英雄”前,仍作定语,不能作状语,这与句子成分的位置似乎不一致,但“英雄”是名词,修辞和限制名词的只能是定语。

现在按照《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英雄”作判断动词“是”的判断宾语,“在……民族”作了“英雄”的定语,那就与成分的位置一致了。

(3)例(2)中,“在这样的时代”这一介词结构,虽在主语前面,但它不是修饰、限制主语“人们”的,而是修饰、限制谓语“产生”的,说明(人们)“在什么时间”产生(这种新的联想,新的感情)的。

在主语前面,当然也在谓语的前面,这也符合上述各种成分在句中的位置。

为了帮助记忆,有人作了一段顺口溜,可作参考: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定“的”状“地”“得”后补,结构助词莫记错;六者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心有数。

掌握了句子成分分析法,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方法来改正病句。

首先作好句子成分分析,然后着手改正病句。

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看主、谓、宾是否残缺,多余或搭配不当。

例如:(1)(三位解放军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破冰救人)的事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对他们这种精神〉〈十分〉敬佩。

(2)(有的)教研室和教师提出了(一定要为人师表、教书教人,引导学生奋发向上)。

(3)〈在会场里〉,我看到了(无数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例(1)中,“对他们……敬佩”缺主语,谁“敬佩”?“事迹”吗?显然不是。

“广大群众”吗?但“广大群众”在句中已作了“赞扬”的定语。

主语和谓语在句中一般是不可缺少的,否则意思就不完整。

毛病找出了以后,就可针对病因进行改正。

本句可在“对他们……”之前加上“我们”。

例(2)中,“提出”(谓语)什么?缺了宾语“要求”。

什么“要求”?就是“一定要……向上。

”可见“一定要……向上”是“要求”的内容,作为“要求”的定语。

毛病找准了,可在“奋发向上”之后加上“的要求”。

此外,为使意思表达确切起见,可在“提出”之前加上一个介词结构“对自己”作为“提出”的状语。

例(3)中,看到彩旗,动宾配搭是恰当的,但看到歌声,动宾配搭是不当的,歌声只能听到,不能看到。

这就是说在“看到……彩旗和……歌声”中,“彩旗和歌声”这一联合词组作“看到”的宾语,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

针对病因进行修改,可删去“和”,在“彩旗”后加上“,”号,并在“一片”之前加上“听到”。

第二步,逐一检查连带成分跟中心词配搭是否恰当。

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行为是看得见、摸得者、学得到的。

②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③你们〈总是〉〈积极而热烈〉地帮助我。

例①中“……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是“的”字结构,事实上在“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思想和行为”中,“思想和行为”是中心词,“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定语。

“行为”可以说“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思想”可以说“学得到”,但不能说“看得见”、“摸得着”,这是“定中”搭配不当,也是犯了顾此失彼的毛病。

例②中,“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作了“打扫”的补语,其中“打扫得干干净净”,“动补”搭配是恰当的,但“打扫得整整齐齐”,“动补”搭配是不当的,应把“整整齐齐”删去。

例③中“积极而热烈”,作为“帮助”的状语,“积极帮助”,“状中”搭配恰当,但“热烈帮助”,“状中”搭配欠妥,可把“热烈”改为“热情”。

第三步,检查连带成分内部是否有错误。

①大家认为,《浙江日报》报导了浙大化工七七班的先进事迹后,对学校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创“三好”的活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②〈通过学习〉,我们〈对调整国民经济的意义〉理解得[非常清清楚楚]。

例① 中,“《浙江日报》……促进”是“认为”的宾语,这个宾语有毛病。

把这个宾语单独进行分析:〈《浙江日报》报导了浙大化工七七班的先进事迹后〉,〈对学校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讲文明,创“三好“的活动〉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通过分析,可见”是……促进“这一动宾短语的主语缺乏了。

可删去“了”、“后”,使“《浙江日报》报导……事迹”作为“是……促进”的主语。

例②中,“非常清清楚楚”作为“理解”的补语。

“清清楚楚”就是“非常清楚”的意思。

因此把“非常清清楚楚”改为“非常清楚”或删去“非常”,以免用语重复。

以上例句均是单项错误,有时句病不止一处,那就要综合运用上述的方法,找出毛病,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