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
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1120]《作物育种学》习题答案
![[1120]《作物育种学》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342885d1f34693dbef3e0c.png)
参考答案:
(1)优良品种的选育。要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作物遗传资源;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改良作物品种的遗传素质及群体的遗传构成,以创造高产、稳产、优质、抗逆、熟期适当和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甚至新的作物。(2)优良品种的种子生产及推广应用。繁殖生产出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把优良品种在生产生产上推广应用。
4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的要求有哪些?
参考答案:
现代农业对优良品种的要求:①高产。要有合理的产量因素组合,合理的源、流、库关系,合理的株型,高光效;②优质;③多抗。要抗主要病害、虫害和逆境。④早熟;⑤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
43、异附加系
参考答案:
异附加系是指在某物种染色体组型基础上,添加1对或2对其他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2. 种子发芽力差
3. 品质变劣
4. 基因重组,性状分离
多项选择题
16、回交育种的不足之处有()
1. 不利于打破不良连锁
2. 改良性状的预见性差
3. 只能改变品种的个别性状
4. 只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改良有效
5. 杂交工作量大
17、选择育种的变异来源有()
1. 天然杂交
2. 自然突变
3. 人工诱变
4. 人工有性杂交
39、试述作物高产育种的策略。
参考答案:
(1)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2)合理的库源关系;(3)合理株型;(4)高光效。
40、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①高产。要有合理的产量因素组合,合理的源、流、库关系,合理的株型,高光效;②优质;③多抗、稳产。要抗主要病害、虫害和逆境;④暑期适当;⑤适应农业机械化。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作物育种学通论作业题

作物育种学通论作业题(一)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2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品种群体内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等方法,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裔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
3、雄性不育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使不育系保持不育特性,这样品种或自交系。
4、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5、群体改良:通过鉴定选择、人工控制下的自由交配等一系列育种手段,改变基因、基因型频率,增加优良基因的重组,从而达到提高有力基因和基因型的频率。
6、引种:从外国或外地区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有关理论研究需要的遗传资源材料。
7、品种退化:作物品种群体经济性状发生劣变的现象。
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自花授粉或自交)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异花授粉或异交)植物。
3、自交系是指经过多年、多代连续的(人工强制自交)和(单株选择),形成的基因型纯合、性状整齐一致的自交后代。
4、作物起源中心的二大特征是(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2、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材料有哪些,有何特点?①地方品种和推广改良品种:地方品种适应性强、优良性状;产量不高。
推广品种生产力高、优良农艺性状多②自交系间杂交种:配合力高,具有优良农艺性状如稳定快、综合性状好、配合力高、遗传基础简单;适应性差。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复习题及答案1、作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作物育种学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物育种学的任务:(1)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2)搜索、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3)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3、简述作物品种的概念和作用4、基本概念:自然进化、人工进化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演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的利用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5、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三大要素:变异、遗传和选择相互关系: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基本方向。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作物遗传方式的种类:一类是有性繁殖,凡是由雌配子(卵子)和雄配子(精子)相互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称为有性繁殖。
第二种是无性繁殖,凡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的方式繁殖后代的统称为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1)自花授粉是指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代表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
(完整版)作物育种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遗传)、(变异)和(选择)。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作物育种»)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 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矮化育种)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生物技术),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变异C.选择D.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A.遗传B.作物的进化C.选择D.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遗传学B.生物学C.植物学D.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不起作用B •起一定作用C •起主要作用D •起有利作用5. 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地区型B.地理型C.地域型D.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 •系统育种B •抗病育种C •矮化育种D •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 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 •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 •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 .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 •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 •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4 •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 •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育种学网上作业题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栽培植物群体,该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同一栽培植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都符合生产发展需要。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
人工进化:是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
二、填空题1. 遗传、变异、选择2. «作物育种»3. 矮化育种、生物技术三、简答1.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提高抗逆性,增强适应性和稳产性、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论述1. 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物进化有三个基本因素即遗传、变异和选择,自然选择理论是其核心,而选择的基础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变异、遗传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在众多变异中有的变异能遗传,有的变异不能遗传,只有广泛存在的可遗传的变异才是选择的对象。
在生存斗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会得到保存,对生存有害的变异会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多地进行。
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生态、生产条件下,对所育成品种应具备一系列优良性状的要求指标。
2. 产量结构性状:是指直接构成作物产量的性状,不同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不同。
3.高光效育种:是指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净光合速率的生理生理遗传改良或育种。
二、填空1.育种目标2.单位面积穗数、粒重3. 1%~2%三、简答1. 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①国民经济需要和生产发展前景②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主要性状③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④品种的合理搭配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矮化品种不仅抗倒伏能力强,而且可以加大密度,增进单位面积株数,提高收获指数和有效利用肥水,丰产潜力大。
3. 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株型紧凑、茎杆不倒、生长整齐、成熟一致、结实部位适中、不落荚、不落粒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①产量性状:高产是植物育种的基本要求,具有丰产潜力的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
首先考虑结构性状的合理组合,不同品种产量结构性状不同,在不同自然、生产条件下,各个品种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和组成因素可以不同。
各产量性状之间相互制约,常带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合理株型是高产品种的生育基础和形态特征。
并达到高光效②品质性状:某些品质特征与产量直接相关;改良作物品质,有利于保证人、畜健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加工工业产品的产量、品质与生产成本③成熟期:生育期早晚在大部分地区和许多作物都是重要的育种目标性状。
④对病虫害的抗耐性:病虫害的危害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抗病虫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⑤对环境胁迫的抗耐性: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是品种选育的重要目标性状,包括温度、水分、土壤矿物质、大气污染及农药胁迫等。
⑥对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
2.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
3.自交作物:由同一朵的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
4.异交作物:通过不同植株花朵的花粉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
5.常异交作物:一种植物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
6.营养体繁殖:利用营养器官再生能力,长成新的植物体。
7.无融合生殖:植物的雌雄配子未发生核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
8.纯系品种:生产上利用的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合的植株群体。
9.杂交种品种: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10. 多系品种:若干纯系品种的种子混合后繁殖的后代群体。
11.无性系品种: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12.纯系:通过单株选择或连续自交产生的后代,在表现型和基因型上都表现相对一致。
13. 雌雄同花:雌、雄性器官在同一朵花内。
14. 雌雄同株异花:雌、雄花在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
15.雌雄异株:雌、雄花在不同植株上。
16. 自然异交:同作物不同品种间的自然杂交。
17.标志性状:简单遗传、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
二、填空题1. 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3. 自然异交率、自花授粉或自交、异花授粉或异交4.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5. 雌雄同花、雌雄同株异花、雌雄异株6. < 4%、4%—50% 、50%—100%7. 遗传试验8. 雌雄同花、雌雄同株异花、雌雄异株9. 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10. 营养器官11. 孤雌生殖、孤雄生殖12.特异性、一致性13.杂交种14. 扦插、压条、嫁接三、简答题1.植物的繁殖方式有几类,如何确定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主要授粉方式有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包括营养体繁殖和无融合生殖。
由雌雄配子结合,经过受精过程,最后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类型为有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受精过程而繁殖后代的方式为无性繁殖。
2.有性繁殖三种类型中常见的代表作物有哪些?自花授粉:小麦、大麦、燕麦、水稻、大豆、豌豆、绿豆、马铃薯等异花授粉:玉米、西瓜、南瓜、黄瓜、黑麦、向日葵、甜菜、大麻、蛇麻、菠菜等常异花授粉:棉花、高粱、蚕豆、苜蓿等3. 判断下列作物属于哪种繁殖方式?自花授粉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异花授粉植物:玉米、甜菜、向日葵、黑麦常异花授粉植物:高粱、棉花4.试说明自然异交率的测定方法及在测定中需要注意什么?测定方法:采用遗传试验方法,选择简单遗传的一对基因控制的某种相对性状作为测定时的标志性状,具有隐性性状的一个品种作母本,具显性性状的纯合基因型品种作父本,父母本间行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任其自由传粉。
收获母本种子,下年播种,从其产生的F1中统计显性个体出现的比率即为自然异交率。
注意影响因素:株行距大小、种植方式、风向、风力、温度、降水量。
5. 异花授粉植物的三种类型及代表植物?雌雄同花:黑麦、向日葵、甜菜、甘薯、李子、葱、荞麦、洋葱、芹菜等。
雌雄同株异花:玉米、蓖麻、西瓜、黄瓜、南瓜、甜瓜、桑。
雌雄异株:大麻、蛇麻、菠菜、木瓜和银杏等。
6. 有性繁殖中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株的特点及表现?特点:具完全花、可形成正常雌、雄配子、缺乏自交授粉结实能力表现:雌蕊排斥自花授粉行为、受精受阻碍7. 营养体繁殖的利用部位及代表作物?利用部位: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等;变态部分包括块根、块茎、球茎、鳞茎、匍匐茎等。
代表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甘蔗、苎麻等。
四、论述1.植物品种几种类型的特点及育种策略?(1)纯系品种遗传背景相同的、基因型纯合的植株群体,又称自交系品种。
特点:同型同质(2)杂交种品种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特点:同型异质(3)群体品种特点: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不一致。
(4)无性系品种一个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
特点:表现型一致,多数品种基因型杂合。
2.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表现?(1)自交的遗传效应杂合的基因型逐渐纯合;杂合基因型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个体内等位基因纯合和个体间基因型的分离使得隐性性状表现出来,表现型多样化;杂合基因型后代生活力衰退,表现为生长势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
(2)异交的遗传效应形成杂合基因型,两亲基因型差异程度,决定后代基因型杂合程度;增强后代的生活力,表现为生长势、繁殖力增强,抗逆性增强,产量提高。
第三章种质资源一、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供遗传育种研究利用且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能繁殖的生物类型。
2.地方品种: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
3.本地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手段育成,在较多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
4.原生起源中心:最初使的起源地。
5. 次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地区。
6.原生作物:人有意识地驯化成的栽培作物。
7.次生作物:与原生作物伴生的杂草,后被驯化成的作物。
二、填空题1. 原生起源中心、次生起源中心2. 直接考察收集、征集、交换3. 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4. 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5. 基因的多样性、显性基因频率较高6.原生、次生7.8、中国-东部亚洲中心、印度中心8.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种质资源9. 就地种植、迁地种植10. 长期库三、简答题1.原生起源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的特点?原生起源中心:有野生祖先、有原始特有类型、有明显遗传多样性、有大量显性基因;次生起源中心:有新的特有类型、有大量变异、有大量的隐性基因2.如何收集种质资源?于起源中心、近缘种丰富区和本国不同生态区进行直接考察收集,根据作物表现、地理位置、农业差异、社会选择路线,在保证遗传变异性的代表性上决定群体量;通过通讯、访问和交换来进行征集;;育种者、单位间或种质资源机构互换。
四、论述题1. 简述作物育种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利用价值)?(1)地方品种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手段改进,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
特点:缺点——产品数量或质量不符合市场需要;适应性不够广泛。
优点——对当地不利条件有特殊适应性(特殊生态环境,专抗某种病虫);适合当地的特殊习惯;有一些当前并不重要的潜在有利性状。
(2)主栽品种经现代育种手段育成,在较多地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品种。
特点:有良好的经济性状,较广泛的适应性。
(3)原始栽培类型现代栽培作物的原始种或参与种,多与杂草共生。
特点:具有原始农业性状; 不良性状遗传率高。
(4)野生近缘种现代作物的野生近缘种及与作物近缘的杂草。
特点:常有栽培作物所缺少的某些抗逆性(5)育种材料包括杂交后代、突变体、远缘杂种及后代、合成种特点:具有某些缺点,但有一些明显改进的优良性状。
2.保存种质资源有哪些方法,各具有什么特点,应注意哪些问题?(1)种植保存:每隔一定时间(1~5年)种植一次种质资源。
特点保持种质资源种子和无性繁殖器官生活力,补充种质资源的数量。
缺点:负担重,由于人为差错、天然杂交、生态条件改变和世代交替易引起遗传变异,导致某些材料原有基因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