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初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初一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7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切切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yīn 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小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①yī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哑②__窸 窣 __ 【小题2】有错字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弱肉强食”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题1】喑 xī sū 【小题2】切切自语 改为 窃窃自语 【小题3】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
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__窸窣__”的拼音,这是一个固定词组,不常用的词语。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考查等级为A 。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易错字。
切切自语 改为 窃窃自语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七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题。
(4分) 四时不同,爱者各异。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味那无言的自然。
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
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概。
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给人的是勃发的yŏng yuè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
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小题1】给上面文段中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 春花灼__灼__( ) yŏng yuè( )之情 __憧憬__( ) 【小题2】文段里有一个错别字,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答案】: 【小题1】zhuó 踊跃 chōng j ĭng 【小题2】概 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灼”字的读音要注意声母“zh”与“sh”的区别,“踊”字不要写成三点水旁,“憧”声调是第一声,不是第四声。
考点:汉字读写。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常用字,细心识读便可。
汉字读写好错的原因是“音同”和“形似”,平时学习注意易错点,仔细辨认,加强记忆,可避免这方面的错误。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小题2】试题分析:“概”与“慨”确实易错,它们都是形声字,注意他们的“形旁”不同,一个是“木”字旁,一个是竖心旁,抓往特点记忆,可避免错误。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初一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初一语文月考分析总结初一(精选5篇)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月考分析总结初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初一1本次考试过后,拿着分数单,我进行了认真的对比,成绩不算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成绩与同学科教学班的比较与同年级其它四个班比较,一班,二班语文成绩不算理想,对学生平常有布置无检查,落实。
如果我能,在检查背诵时,抽几条,或者在译文时抽查几句来检查学生的基本功就会更扎实。
才初一年级,有个别的学生竟然在语文上考1分、2分,有时想想即使有回天之力,也难得挽救他们:何况无回天之力,针对这些不及格和个位数,除了常抓,紧抓之外,思想教育就更必要了。
首先培养其兴趣进而“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端正了工作态度。
成绩自然,就会端正,我今后定会认真执教。
2.我教的一班、二班语文成绩相差太远,两班成绩靠后的学生不多。
但成绩太靠,竟是2分9分20分语文上出现这样的'分数,让人可笑可悲,所以下一步教学,应着重成绩靠后的同学。
他们厌学,学习无目的,上课不进状态,甚至搞笑,睡觉,针对这种状况,老师应方法灵活些尽量吸引他们,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特别是平常,多鼓励,多表扬。
还有他们的作文水平实在糟糕,但他们又绝顶聪明竟然把现代阅读抄一遍,当作作文。
他们根本不在乎分数的多少成绩的好坏,只是他们影响了全班成绩。
加强集体力量,靠集体的美丽影响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有荣辱感,知道个人成绩的好坏影响全班的成绩。
3.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比较。
张杰青老师认真仔细,张吉红老师善于研究,他们两个在语文教学上是能手,值得我学习,在优点不多的情况下,我比较马虎:讲课没有自己很独特的风格,还有书看得少,相比之下,就更应该努力学习了。
七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3月份月考质量分析这次月考,七年级(4)班共有47名同学参加考试,全班均分63.08,及格率68%,优秀率2.1%,最高分81分。
一、试卷整体评价:本套试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难易程度适中,既注重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又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二、得失分情况反馈: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20分)给加点字注音声调标不准。
第二大题:阅读(40分)整体感觉:完成情况较好。
现代文阅读:第二十题:很多学生答题不严密,没有扣住“安详亲情灵感”这一中心句。
第三大题:作文(40):优点:1、能将课文中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
2、部分文章内容丰富,语言形象,有文彩。
不足之处:1、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材不够典型,扣题不紧。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里,竟没有“精彩”二字!2、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
3、题目无新意。
三、问题及对策:纵观这次考试的情况可见问题有:1、课内知识落实不够。
如,对本学期所学的生字、古诗词、文言文等知识掌握不牢固。
2、学生审题欠认真。
如,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等都出现审题错误,学生缺乏认真读题、审题的功夫。
3、学生课外积累欠缺。
如在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现代文阅读,包括作文等处都可见。
4、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5、基础知识不全面。
如,“照应”这个知识点,在语文教学中其实很常见,但很多学生对此似乎很陌生。
还有诸如答题技巧问题、答题不全面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做的事情是:1、抓落实(落实基础的知识)。
对生字新词、古诗词、文言文等的理解和把握,还有课外古诗词、文学名著的积累、综合性学习等,一定要落到实处;2、抓提升(提升基本的能力)。
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升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除此之外,还得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组织能力等。
每节课上,老师都应该想方设法为提升学生的这些能力铺就平台、提供机会。
3、抓训练(有针对性的训练)。
现在学生手头上的训练题很多,但与教学不相适应的也很多,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让学生做题时要有所选择。
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试卷讲析一、总体分析:本次考试基础题难易程度适中,但选择题正确率依然不高,原因即是没有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务必找出错误的选项,有理有据的做题。
名著导读有很大进步。
综合性学习得分率较低,暴露出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缺点。
现代文阅读题稍有难度,学生的感悟能力、提炼能力有待提升。
以后必须加强训练。
古文阅读暴露出学习不扎实,复习不到位,知识遗忘比较严重,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
作文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写出不再做某事的原因,语言仍需锤炼,题材的选择不够精美。
二、基础题1、诗句默写[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杜甫的《望岳》中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气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不媚世俗,应像莲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字词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殷.红(yān)取缔.(dì)诘.问(jié)惟妙惟肖.(xiào)B、寒噤.(jin)吊唁.(yàn)愧怍.(zuò)独占鳌.头(áo)C、绮.丽(qǐ)两栖.(qī)归咎.(jiù)风雪载.途(zài)D、追溯.(sù)伎俩.(liǎng)荒谬.(miù)日薄.西山(bó)2、下列词语中全对的一项是:()(2分)A 狼藉锐不可当莫名其妙长途跋涉B 烦躁因地制宜五彩斑斓充耳不闻C 琐屑瞻前顾后迥然不同消声匿迹D 霹雳天衣无缝惟妙惟肖重峦叠嶂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3、名著导读:(多挤时间,多看书,多思考)4、综合性学习 (平时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多思考)(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精品解析:江苏省宜兴市树人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语文学科测试试卷出卷:审核: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
(39分)家国情怀,是人类最真zhì的情感。
端木蕻良怀着对故乡土地炽热的爱发出了誓言,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而【甲】,邓稼先为研制和发展中国核武器鞠躬尽cuì ……这些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时时激荡着我们胸中殷红的热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立志读书,拼搏创新,勇毅前行,【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真zhì______鞠躬尽cuì_______殷_______红2. 下列成语最适合用在【甲】处的是()A. 沥尽心血B. 艰苦卓绝C. 含辛茹苦D. 费尽心机3. 小文发现【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1. ①. 挚②. 瘁③. yān 2. A3. 删去“添砖加瓦”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真挚:zhēn zhì,意思是真诚恳切,多指朋友之间的感情。
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殷红:yān hóng,中国传统色彩名称,意思是指鲜红色还带着黑。
【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沥尽心血:付出了全部精力。
B.艰苦卓绝: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C.含辛茹苦:形容经受过艰辛困苦。
D.费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根据“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的语境以及词语的意思可知,应用“沥尽心血”更为合适,形容闻一多先生为寻找救国良药付出了全部精力;故选A。
【3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中的“添砖加瓦”“而做出应有的贡献”重复啰嗦,二者删去其一即可。
4. 用古诗原句填空。
漫步在古诗文的国度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似乎看到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似乎听到了寒冷的边塞深夜传来的打更声(《木兰诗》);王维与明月相伴(3)“ 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初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

初一语文月考试卷分析初一语月考试卷分析3月份质检的语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一、总体分析:试卷主要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总的说,本次试题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1、试题类型的多样性。
这份试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
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
还有诗词、名著、言、记叙的考察,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突出语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语教学不是空中阁楼,要根植于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试题中的一些题目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
如:根据材料,补写对联,考察了学生对于对联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情况。
以及为开展致敬英雄人物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考察了学生对标语的理解。
特别是作题,我们俩,回忆自己与家人或朋友印象深刻的事,学生有更深的情感体验,有内容可写。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试卷上的错字比较多,如: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满,应该是左右结构,可是很多人写成了上下结构。
学生对学常识的掌握也不理想,王维字摩诘,很多人不会,得分的人较少。
对于言实词的掌握也不扎实。
2、阅读:尽管在复习的时候,侧重对阅读理解进行了训练,并贯穿了很多方法进行了引导,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没有大的提高。
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做题。
叙事类学生因为答的不全面失了很多分。
3、作从学生作情况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叙事清楚;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
但学生在考场作中反应出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缺乏细节描写,有许多作就是流水账;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doc

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第1题:下列加点字__注音无误__的一项是( ) (3分) A .小__憩__(qì)__骚__(sāo)扰绽(zhàn)开__聒__聒(guō)__迂__回(yū) B .__伫__(chù)立训__诫__(jiè)伶__仃__(dīng)酒__酿__(niāng) 着实(zhuō) C .__啜__(chuò)泣__迸__(bìng )溅__凝__(nín)成__闷__热(mèn)屏息(bǐng) D .__挑__(tiāo)逗__喧__(xuān)腾__辜__(gū)负收__敛__(l iǎn)须__臾__(y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 。
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B .__伫__(zhù)立酒__酿__(niàng)C .__迸__(bèng)溅 __凝__(níng)成 __闷__热(mēn)D .__挑__(tiǎo)逗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
第2题:下列词语中__书写有错__的一组是( ) (3分) A .一知半解头晕目眩盘虬卧龙宽宏大量 B .知知不休瘦骨嶙峋蜂围蝶阵 C .教学相长仙露琼桨油然而生鸦鹊无声 D .灰心丧气擎天撼地小心翼翼 【答案】:C 【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试题分析:仙露琼__浆 __鸦__雀__无声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板块
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共三大类,即积累运用、阅读、作文。
涉及到新课标中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识字写字、综合实践活动、阅读和写作。
具有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点。
试卷共有试题19题,总分值100分,其中积累和运用(包括字正腔圆、文苑集萃、慧眼识“瑕”、看云识天气、以诗为“话”、浓浓亲情)共23分、现代文两篇共30分、课内文言文7分、作文40分。
经抽样,各班试卷得分率(%)及成绩优差率(%)如下:各班试卷得分率
题型积累和运用
(23分)
阅读理解(37分)作文(40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点评
题号1——67——1415——171819得分率55%44%33%62%66%二、各题典型答题错误分析
从教学情况的调查卷面来看,我们发现失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不扎实,错别字太多。
第1题是课文字词的书写,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会读不会写,集中表现在“谧”写成“秘”,“苣”写成“巨”,“骸”写成“孩”等几个字。
第2题与第3题是考学生平时的积累,多数学生错在把人物的名字写错。
在简答及作文中都出现了常用的错别字。
2、阅读理解不准确,答题不到位。
7~17题为阅读分析,普遍出现的问题在于某些学生不能从整体上领悟文章的要旨,捕捉重要信息,因而出现了理解上的不准确,造成答题的不到位。
其中第9、14、17题得分较低。
如第9题,许多审题不清,该题是让学生分析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但大多数学生却答成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于作用,学生不能结合原句来谈,也没有点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如第14题,许多同学审题不清,该题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也就说要从自身上,联系实际来谈,但多数同学只是就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有同学虽理解了题意,没有结合文章的最后一段来谈,导致失分。
3、表述不严谨,词不达意,某些学生尽管也能领会到一点含义,但表述能力差,往往词不达意。
第5题是想象题,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个场景描写出来。
可有的同学不能发挥想象,只是将原诗句进行了简单的扩充,没有意境,再加上语言的苍白,从中也暴露出还有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是一味的抄写,从来都没有认真的做过思考,所以不知所云。
而普遍失分的原因还在于表述不严谨,词不达意,说了一大堆,却连写什么内容还不知道。
还有的同学,甚至空白,不会写。
第11题是概括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叙的内容。
失分同学主要在于表达语言含混不清,只是把原文各个语段的话语抄进去,文字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组不成完整的一句话,也不够简洁。
4、写作基本功不够扎实。
字迹潦草,错别字多,整篇文章看起来很乱,给阅卷老师不好的印象。
文章内容不能紧紧抓住主题来写,其结构散乱,选材范围狭窄,缺乏创新意识。
这次作文的要求是以“回家的感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平时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没有真情实感。
第19题来,要求修改自己作文中不足的一处,并说出修改的理由。
许多学生不会修改病句,不懂句子的成分及短语的类型,也不明白如何来修改病句,比如说:句子成分杂糅,词语搭配不当,句子语序不当等。
所以要谈修改的理由,那自然是无从谈起。
三、对试题的评价
1、该份试题难度适中,题目切合学生实际。
试题立足基础,对汉字、文学知识的考查,无不体现对基础知识的积累、识记、运用等基本能力。
“运用”“体验”性试题体现了研究、
感悟体验、创新学习的方向,并注重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题”体现了开放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第10题和第14题,让学生联系实际,调动自身的感悟体验,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特点。
古文“阅读题”也比较浅显,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试题在稳中求新的基础上,增加了感悟类及实践类题目的考查。
但又不是架空设想,而是立足于教材“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在这基础上作一种初步的尝试,但较多的失分,又提醒我们教师要注重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习惯、方法的培养,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体验,以便更快的适应新的教学形势。
2、两篇现代文和一篇课内文言文,检查了学生依据文体特点整体感知内容、组织概括语言、掌握写法、深入理解句意等求知能力,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以其独特育人的方法,激发文章与学生心灵的碰撞,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
那些结合社会生活、时代特点举例、谈感受的题目,更是引发学生对文质兼美作品思想的共鸣,对社会生活的深入理解,这篇话题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学生答题中的不足,又要求我们在平时应有效地进行相应的训练,强化对学生语言的概括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3、切合初一学生的特点,处处体现与强化了各项能力的综合考查,整张试卷,既有基本的识记、积累运用的能力体现,又有创新、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既有组织概括语言能力的要求,又有写作综合能力的体现。
四、对教学的建议
1、课堂教学中必须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考试也在不断地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由以前的注重知识的考查转为注重能力的考查。
能力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自己的经验体验中习得的。
因此,必须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改变为主动的探索,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自己去建构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讲、精讲,尤其不能满足于将一个一个的结论抛给学生和搞所谓的大运动量的题海训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引导、帮助、支持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内化,并在这过程中去习得直接经验
2、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实践证明,光靠课本上提供的一点点知识,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
在考试中,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社会知识贫乏症是非常严重的。
因此,必须大胆地将学生引出课堂,把他们引向社会、引向电视、引向图书馆……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联想和想象、改变阅读教学的观念,正确使用教材。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追求的是用知识来解构课文,把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意思、归纳写特点作为阅读教学的最终归宿。
一篇课文,两课时、三课时下来,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干巴巴的知识框架和几条经过繁琐分析后架空出来的结论。
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4、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表达能力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这严重制约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根本抓起。
即要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