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与反思第【1】篇〗《石灰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石灰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诗歌朗诵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2.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诗中的每一个句子,特别是其中的意象和比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受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石灰吟》的意象和比喻,正确地朗诵诗歌。

2. 难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创作自己的诗歌。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相关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短视频,引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

3. 诗歌解析:逐句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4.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诗歌,注重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6.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者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受文。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并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

板书设计1. 《石灰吟》2. 作者:XXX3. 诗歌主题:XXX4. 重点解析:诗中的意象和比喻5. 朗诵指导: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6. 小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感受7. 写作活动: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感受文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石灰吟》,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0《石灰吟》(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等词语,理解诗句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作者于谦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 作者背景:于谦,明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历任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兵部尚书等职,有“于青天”之称。

3. 诗歌主题:石灰吟,寓意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象征诗人自己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教学难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4. 诗歌解析: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

5. 诗歌拓展: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体会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理解、感悟等方面。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感悟文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石灰吟》2. 诗歌原文3. 作者:于谦4. 诗歌主题: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为国家尽忠的意愿5. 教学重点与难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 《石灰吟》(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石灰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全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诗人高洁的理想。

诗的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还要把洁白干净留在人世间,充分表达了一个终生坚守高洁情操的人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2.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意境。

3. 理解诗意:教师讲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高洁的志向。

4.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对仗、押韵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2. 结合诗意,谈谈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了《石灰吟》的诗意,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石灰吟》,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朗读、朗诵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和演绎课文。

•培养学生理解和品味诗歌的能力,使学生成为有情感、有思考、有审美、有文化的人。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课文、参考资料、课堂布置等。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石灰吟》视频或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了解整个故事和情感。

学生应注意理解故事情节和背景,以及了解诗歌形式和韵律。

2.教师为学生阐述《石灰吟》大意,解释生词、生物、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补充和启发性指导。

课堂探究1.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演绎,演绎形式可以是朗读、唱歌、舞蹈、语音、音乐等。

同时,要求学生注意韵律、速度、语调、情感等方面。

2.学生成为分角色读课文,模仿故事人物的语调、表情、动作等,再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短暂演练,最后进行表演。

知识拓展1.带领学生了解《石灰吟》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让学生进一步增长知识,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充满渴望。

2.让学生自由绘制关于《石灰吟》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美育教育。

总结回顾1.教师邀请几个学生上前进行说演讲述,让学生以自己的话表达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感悟和收获。

同时,老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进行更好的表述和思考。

2.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寻找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也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表现点赞和加油。

作业布置为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石灰吟》的练习项目,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对这个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亮点1.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渊源,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多种演绎形式,培养学生的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结合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和艺术修养,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2. 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诗意和主题。

3. 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培养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石灰的品格和情怀,培养坚毅的品质。

2. 学会珍惜生命,追求真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石灰吟》的创作背景。

2.2 诗文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以石灰的制作过程引入,激发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3.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3.3 解析诗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3.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5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4.2 诗文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石灰吟》。

4.3 诗歌创作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关注其诗意、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5.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方便学生深入了解诗人和诗文背景。

5.3 诗歌创作素材提供一些诗歌创作素材,如图片、音乐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的制作过程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引入诗文的学习。

6.2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6.3 诗文解析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石灰吟》,背诵《石灰吟》。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凭借诗歌内容,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1.初步领悟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表达对诗人的敬佩,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课前预习:1.了解石灰的一些知识,石灰的原料,大概的生产过程等。

2.搜集有关于谦的资料(老师也作适当的准备,可以准备一些书面资料。

)教具准备:ppt教学过程:一、疏言:理解诗歌的意思1.导入解题(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例:生当作人杰----(2)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石灰吟》。

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诗题。

(强调“吟”不要多加一点)(3)同学们对石灰了解吗?说说看。

什么颜色?(4)在中国白色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干净、纯洁、清白)(5)再看这个“吟”,什么意思?往往含有一种什么样的意思?(赞颂)(6)我们有没有接触过带有“吟”的古诗?古诗题目中有“吟”字的?(7)今天我们学的《石灰吟》是在赞颂——石灰。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导入: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己自学这首诗。

(出示)自学目标:1.朗读《石灰吟》,要做到正确、流利,努力做到有感情,读出诗歌的韵味。

2.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句,理解“锤、击、若等闲、粉骨碎身、清白”等词语的意思。

3.把词语的意思带入诗句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交流展示,矫正反馈①展示课文朗读(师注意评价)师精讲七言诗的停顿、节奏。

师点拨:我给大家提个建议,看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慢一点。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

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教案

【教案】石灰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初中)课程目标1.了解石灰吟的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石灰吟的韵律和特点3.理解石灰吟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石灰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熟悉石灰吟的韵律和特点3.探究石灰吟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难点1.理解石灰吟的含义和内涵2.能够准确诵读石灰吟,并理解其韵律3.对石灰吟的文化价值有深入的认识教学方法1.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2.阅读分析3.朗诵演练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提前准备好石灰吟的课文2.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石灰吟的来源和意义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了解学生们对石灰吟的印象和认识2.介绍石灰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们认识其重要性正式授课1.分段阅读石灰吟的课文,让学生体验其中的韵律和特点2.讲解石灰吟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们思考其对人们生活的启示和影响3.分组演练石灰吟的朗诵,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们就石灰吟的意义和文化价值进行讨论和思考2.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和回答,加深对石灰吟的理解和认识总结和评价1.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记录课堂收获和心得体会课后作业1.回顾石灰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并加深理解2.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交流思想共同学习教学资源1.石灰吟的课文和历史背景的阅读材料2.组织小组学生共同学习,利用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石灰吟的文化内涵和韵律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了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石灰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教师也发现,在鼓励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问题,避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主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细节把握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让教学效果更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1篇】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设计:一、导入1、忆古诗,激发兴趣。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

二、授新(一)《墨梅》1、个人自学依照学法自学《墨梅》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

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

3、大组汇报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

结合查阅的资料、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

4、诵读感悟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

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

(二)《竹石》《石灰吟》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

(三)写法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三、巩固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

四、拓展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

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

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

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

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

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石灰吟》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

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重点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

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

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设计理念:在复习曾经学过的古诗这一环节中,使学生能够对中国的古诗词有概括的了解,引发起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

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

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

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4、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课件出示石灰的相关知识。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6、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7.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集体交流:(预设)(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击,击打、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

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

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

“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

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三、深入研读,领略意境。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5、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6、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于谦生平事迹)了解于谦生平事迹及当时时代背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深入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

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2)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

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

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

7、练习朗读: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

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

(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

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那声音一开始是轻轻的,也许是对当权者还有丝丝恐惧,渐渐地,应和的人越来越多——(指名两个大组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 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直在每个人心中响起着。

这一刻,让我们默默地把诗中的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

8、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将自己的感想写一写。

四、总结拓展,感悟升华。

1、补充阅读郑燮的《竹石》: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四个字,让你永远难忘四个字,那么,这四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四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留世是于谦之志,清白留世是立身之本,清白留世是民族之魂!让我们把这首《石灰吟》,读进自己心里,读进每个人的心里去吧!(全体起立背)板书设计石灰吟【明】于谦清白留世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教案【第3篇】教养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