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地理

合集下载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介绍

我的家乡福建莆田介绍

• 广化寺初建于南朝陈永 定二年(公元558年) ,始名“金仙庵”。后 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 (公元711年),睿宗 皇帝赐名“灵岩寺”, 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 额,宋太平兴国元年( 公元976年),宋太宗 皇帝改名“广化寺”。
梅妃故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梅妃原名江采苹,唐玄 宗时,作为秀女被选入 宫,后封妃。因酷爱梅 花,在居住的地方遍植 梅树,且建有一亭,取 名“梅花亭”,称为“ 梅妃”。每当梅花盛开 ,她便成天赏梅作赋。 玄宗就戏称她为“梅精 ”。
蔡襄陵园
• 蔡襄陵园,原为蔡襄墓,位于仙 游枫亭锦岭将军山下,旧福厦公 路西侧。1961年被列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 蔡襄(1012—1067),出 生于枫亭清泽亭卧牛山(今九社 村),于宋治平四年病逝枫亭家 中,享年56岁,葬于锦岭,欧 阳修为其写“墓志铭”,朝廷追 赠少师,谥忠惠,墓前立有一对 “石望柱”,上刻对联:“五谏 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 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 湄洲妈祖庙,创建于公 元 987 年,是当今世界 上3000 多座妈祖庙的祖 庙,是全球2亿多妈祖 信众的精神故园。 • 妈祖庙祀海上女神林默 ,历代朝廷还敕封她“ 天妃”、“天后”、“ 天上圣母”等尊号。传 说她幼读诗书,得道于 玄通法师,善于治病救 人,勇于拯溺济困。宋 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 ,时年 28 岁的林默娘, 在湄洲岛羽化升天。林 默娘即被乡人尊奉为海 神并且建庙祭祀,从此 此庙的香火不断,成为 闽中香火最为鼎盛的庙 宇之一。
• 莆田枇杷,系莆田四大 名果之一,是莆田市的 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历 史悠久,单果重为中国 最大,栽培技术最先进 ,以果实特大、外观艳 丽、肉多味甜、早熟、 耐贮运等特点而闻名, 主产区常太镇号称“中 国枇杷第一乡”。

莆田地理

莆田地理

莆田地理一、地理位置:(填图)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东北、北面与福州市接壤,西面、南面则与泉州接壤。

地处中、南亚热带。

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尤其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对台交流。

二、行政区划:现辖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5个县级行政区。

三、人口:1、数量:全市面积位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第八位,到2005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04.8d 万,超过厦门、三明、龙岩居全省第六位;人口密度仅次于厦门,居全省第二位,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全省各市之首,2、人口分布:80%以上人口分布在平原和沿海,山区人口密度较低。

是我省重点侨乡。

莆田市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四、地形多样,海岸曲折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莆田市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山面积广,西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为丘陵、盆谷交错区,东南沿海为低丘和平原,地势较低。

最大的平原是兴化平原,俗称南北洋平原,是我省第三大平原,是全市最大的“鱼米之乡”。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岛屿。

主要海湾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主要半岛有埭头(平海)半岛、忠门(莆禧)半岛、秀屿(醴泉)半岛,著名岛屿有南日岛、湄洲岛及乌丘屿等。

4、位于埭头、东峤、北高三镇间的后海围垦(303围垦工程)是我市最大的围垦工程。

五、气候:莆田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季风气候显著,沿海风大。

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随季节转换显著。

2、冬暖夏热,无霜期长。

气温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渐低,无霜期长,中部盆地、平原是我市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降水丰沛,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减少,至海岛最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夏降水多,秋冬少;春季至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交多台风雨,时有对流雨,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寒害、台风、冰雹和雷击: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尤其对沿海地区威胁特别大;从出现几率和对农作物的危害来年,夏旱居首,秋冬旱次之。

莆田地理

莆田地理
2
Chp1 知识概述
一、莆田概况
1、位置 位于北纬25°,东经119°, 背山面海,北依省会福州市, 南邻泉州市。东南靠濒海,与 台湾省隔海相望。 2、面积 全市陆地面积约为3781平 方千米。海域面积1.1万平方 千米。
3
Chp1 知识概述
3、人口 2011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 326.5万人,常住人口279万人, 人口出生率11.5‰,死亡率5.3‰, 自然市。增长率6.2‰,占福建省 全省人口比重7.53﹪.人口密度为 673人,居福建省第二,仅次于厦 门市。
18
Chp1 知识概述
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是世界上众多妈祖分灵庙的祖庙。湄洲岛 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朝拜、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妈祖 文化在全市旅游业中占重要地位。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 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 奉的神祗。
19
Chp1 知识概述
• 壶公山 • 为中国福建省莆田市一座名山,最高处有711.5米, 壶公山虽不高,但由于坐落在兴化平原之上,所以显的十 分高大。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 “壶山兰水”之雅称,其中“壶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 “二十四景”之一。壶公山坐落于新度镇之内,距离市区 只有十余公里,其交通十分方便。北宋理学家朱熹曾赞美 壶山说:“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 这里所说的“此公”,即是壶公山。
6
Chp1 知识概述
三、经济与文化 1、渔业 渔业兴旺,水产富饶。主 要有鳗鱼、对虾、大黄鱼、 马鲛鱼、梭子鱼、鲟、蛏、 蛤、海蛎、紫菜等。
7
Chp1 知识概述
8
Chp1 知识概述
9
Chp1 知识概述
10
Chp1 知识概述

莆田介绍短文

莆田介绍短文

莆田介绍短文1. 莆田的地理位置莆田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五个地级市之一。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背靠闽西山区,毗邻厦门市和漳州市,地理位置优越。

2. 莆田的历史和文化2.1 莆田的历史莆田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10年左右的春秋时期。

在古代,莆田是福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曾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2.2 莆田的文化遗产莆田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南宋时期建造的莆田东园、西园。

这两个园林被誉为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稀缺的保存完整的园林之一。

2.3 莆田的饮食文化莆田以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而闻名。

莆田菜是福建菜系中的一支,以清淡、鲜美、营养丰富而闻名。

除了菜肴,莆田还有特色小吃如千层芋饼、淡水粉、酸辣粉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品尝。

3. 莆田的自然景观3.1 莆田山水莆田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有美丽的山水风光。

其中,莆田的主要山脉有南靖山、船底山、筏子山等,这些山体绵延起伏,给莆田增添了壮丽的景观。

3.2 莆田的海滩莆田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如大鹏湾、华安金滩等。

这些海滩以其细软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浪漫的海岸线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3.3 莆田的湖泊莆田还有一些清澈湖泊,如南山湖、蓝田湖等。

这些湖泊水质清澈,周围环境优美,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莆田的经济发展4.1 莆田的农业莆田的农业发展兴旺,主要种植水稻、茶叶、水果等农作物。

莆田的茶叶以其鲜香的味道和独特的品质享誉全国。

4.2 莆田的医药产业莆田以其发达的医药产业而闻名全国。

莆田有许多知名的医药企业,如莆田系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及众多的私立医院和诊所。

这些医疗机构以其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设备,吸引了许多病患前来就医。

4.3 莆田的制造业莆田的制造业也发展迅速,主要涉及纺织、鞋业、电子等领域。

莆田的鞋业以其优良的制鞋技术和丰富的经验而闻名于世。

5. 莆田的旅游资源莆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

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

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

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莆田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类型莆田是福建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莆田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莆田的气候特点莆田市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征。

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

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

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至21℃之间。

无霜期年平均达316天至350天之间。

全市绝大部份土地, 适宜农业生产上的一年三熟制作物栽培。

量充沛,气候湿润又是本市气候的一大特点。

全市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至2300毫米之间,自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递减。

西北部山区达2300毫米以上,中部平原为1200毫米至1600毫米,东南部沿海和岛屿在900毫米至1300毫米。

全市一般可分为四个降水季节:春雨季节(3 - 4月),降水量为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20%,雨日多、雨量少、强度弱是这一雨季的特点。

梅雨季(5 - 6月),降雨量为300毫米至600毫米,占年降雨量的'32%至34%,雨区广、雨量多、强度大、雨时长是这一雨季的特点。

台风、雷阵雨季(7 - 9月),降雨量为270毫米至70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32%至36%,雨量多、强度大,易造成洪涝灾害。

少雨季(10 - 2月),降雨量约1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占年降水量的10%至20%。

季风明显,滨海风大也是本市气候的一个特征。

主要的方向有东北风和西南风;东北风有10个月左右控制在沿海地区,山区则以北风或东风居多。

冬、夏季风方向随季节交替而转换明显,冬季多为偏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而春、秋季为风向转换季节。

风速自沿海向平原及内地山区减弱,冬季风往往比夏季风强。

莆田百科系列-地理篇

莆田百科系列-地理篇

莆田百科系列——地理篇区号:0594邮编:351100面积:4119平方公里人口:306.97万人位置: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行政区划:辖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莆田,福建省地级市。

莆田,别称“荔城”。

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古称“蒲田”。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地级市,下辖城厢区、涵江区、仙游县、荔城区、秀屿区。

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是历史上在全国有名的科举名邦。

莆田,史称“兴化”,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

人口306.97万人,陆域面积411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34.5公里。

盛产鳗鱼、对虾、梭子蟹、丁昌鱼等海产品,龙眼、荔枝、枇杷、文旦柚“四大水果”驰名中外。

文化底蕴深厚,古迹众多,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留存了以妈祖、莆仙戏、南少林、三清殿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大海湾。

湄洲湾港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湾。

乌丘原隶属莆田县湄洲乡管辖。

【行政区划】莆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

面积4119平方公里。

人口306.97万。

荔城区面积268平方千米。

人口47.73万。

辖2个街道,4个镇。

城厢区面积484平方千米。

人口31.98万。

辖3个街道,4个镇。

涵江区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41.05万。

辖2个街道,9个镇,1个乡。

秀屿区面积506平方千米。

人口78.23万。

辖9个镇,2个乡。

仙游县面积1842.1平方千米。

人口100.20万。

辖1个街道、12个镇、5个乡。

据说莆田的地名是莆田方言“浮沉”的谐音。

莆田旧时的别称“蒲田”,自古就有低洼湿地的涵义。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二模地理试题(原卷版)

2024年莆田市八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地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友情提示:本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答题时请按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要求认真作答,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期,某学校地理小组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

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研学路线所处的山地部位是( )A. 山顶B. 鞍部C. 山脊D. 山谷2. 聚落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范围为( )A 300—350米 B. 350—400米 C. 400—450米 D. 500—550米3. 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需要设立公交站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清明时节能看到的景象是( )A.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5. 清明节当天,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 昼夜平分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极昼现象6. “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南方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A. 对流雨B. 锋面雨C. 地形雨D. 台风雨在长达46年的卫星记录中,北极海冰范围呈线性下降趋势。

图为北冰洋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北极海冰面积最小月份为( )A. 2~3月B. 6~7月C. 8~9月D. 11~12月8. 北极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是( )A. 北极熊栖息地扩大B. 北冰洋航程缩短C. 北冰洋面积缩小D. 全球海平面下降埃塞俄比亚被誉为“清凉王国”,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

连接该国和吉布提的亚吉铁路由中国企业建设,是非洲第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

图为埃塞俄比亚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福建地理概况

福建地理概况
种植业 渔业 牧业 林业
四、人文经济环境
八山一水一分田
亚海热岸线带曲季折风,气良港候众多
以山地、丘陵为主
多西台北高风,等东特南殊低 天气
1.农业特征:
(1)有利条件 ①沿海有利发展渔业; ②山地宜开展综合利用,发展立 体农业,林业、茶果园农业; ③滨海平原有利发展高效优质种 植业; 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
二、地理位置
长三角
西部
珠三角
海洋
福建
相对位置: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东北与浙江省,西北部、 西部与江西省,西南部与 广东省接壤。东隔台湾海 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
→承“长”接“珠”,贯西 通海。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 “十字路口”
二、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
24°N-28°N 北温带,低纬度, 亚热带。
→热量充足,作物 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2)不利条件 ①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②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③多气象灾害,台风、旱涝等;
电子信息
机械装备
2.工业
石油化工
四、人文经济环境
3.旅游业:
清新福建任你游 (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经济、 环境保护等)
四、人文经济环境
3.交通运输业:
四、人文经济环境
4.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沿河平原、沿海平原分布 (地形、交通因素)
1.完成福建社会经济笔记 2.完成福建社会经济思维导图 3.完成两道大题(不可抄袭) 【截止晚上22:00】
1.读图16、图17,回答问题。
(1)福建省东隔____________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西以 为界与江西省为邻,南部与_________省相邻。
(山脉)
(2)福建省纬度范围大致在_______,气候类型为 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地理
一、地理位置:(填图)
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东北、北面与福州市接壤,西面、南面则与泉州接壤。

地处中、南亚热带。

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尤其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对台交流。

二、行政区划:现辖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和仙游县5个县级行政区。

三、人口:
1、数量:全市面积位福建省九个设区市中第八位,到2005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04.8d 万,超过厦门、三明、龙岩居全省第六位;人口密度仅次于厦门,居全省第二位,远高于全省和全国的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全省各市之首,
2、人口分布:80%以上人口分布在平原和沿海,山区人口密度较低。

是我省重点侨乡。

莆田市为人口净流出地区。

四、地形多样,海岸曲折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莆田市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山面积广,西北部为地势较高的山脉,中部为丘陵、盆谷交错区,东南沿海为低丘和平原,地势较低。

最大的平原是兴化平原,俗称南北洋平原,是我省第三大平原,是全市最大的“鱼米之乡”。

3、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岛屿。

主要海湾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主要半岛有埭头(平海)半岛、忠门(莆禧)半岛、秀屿(醴泉)半岛,著名岛屿有南日岛、湄洲岛及乌丘屿等。

4、位于埭头、东峤、北高三镇间的后海围垦(303围垦工程)是我市最大的围垦工程。

五、气候:莆田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显著,沿海风大。

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向随季节转换显著。

2、冬暖夏热,无霜期长。

气温大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渐低,无霜期长,中部盆地、平原是我市热量条件最好的地区;
降水丰沛,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由西北山区向东南沿海减少,至海岛最少;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夏降水多,秋冬少;
春季至初夏多锋面雨,夏秋之交多台风雨,时有对流雨,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寒害、台风、冰雹和雷击:
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严重,尤其对沿海地区威胁特别大;从出现几率和对农作物的危害来年,夏旱居首,秋冬旱次之。

洪涝多发生在梅雨季(5~6月)及台风季(7~9月)。

寒害主要有“三寒”,即“倒春寒”(3~4月)、“五月寒”(5~6月)、和“秋寒”(9~10月)。

寒害常给水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易造成烂秧,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六、河流: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莆田市境内水系发达,主要三大河流有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流程短、河网密,流量较小、水位变化大、含沙量大。

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是境内最大河流,源于仙游县西苑乡黄坑村,全长105千米,自西北向东流,与延寿溪在涵江三江口交汇注入兴化湾;干支流上建了东圳、东溪、古洋等水库。

七、资源状况:
1、海洋资源:莆田地处东南沿海,海岸曲折,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滩涂以及丰富的海洋资源。

闽中渔场是福建省五大渔场之一,盛产带鱼、马鲛、乌鲳等鱼类。

前沁盐场是福建省最大的盐场。

湄洲岛是国家级的旅游度假区。

2、矿产资源:境内矿产种类多,主要以沙、石、土等非金属矿为主,
花岗岩储量大,花岗岩中的“湄洲黑”与“华亭青”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

平海花岗岩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外墙翻新的专用石材。

游洋为福建省最大的叶腊石生产基地;
3、地热资源分布较广,赖店、度尾、榜头、秋芦、白沙镇等到有温泉分布。

4、生物资源:莆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十分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生息。

————莆田有“鱼米之乡”和“水果之乡”的美称。

八、农业生产,蓬勃发展
莆田市已基本形成粮食、蔬菜、食用菌、畜禽、水产、水果等六大主导产业。

食用菌:莆田市是全国最大限度标准化蘑菇栽培和姬松茸生产基地。

粮食: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甘薯、大麦、小麦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花生、油菜、茶树等。

水果:荔枝、龙眼、枇杷、无籽蜜柚誉称“莆田四大名果”。

莆田素有“兴化桂圆甲天下”等美誉,是全国龙眼生产基地、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常太枇杷、度尾文旦柚)以及荔枝生产基地、橄榄生产基地。

常太镇被誉为“中国枇杷第一乡”。

畜禽:新度是全国著名的“禽苗之乡”。

水产:有鲍鱼(南日)、花蛤、龙须菜、鳗鱼等优质养殖产品。

五个渔业养殖基地——海参和鲍鱼生态养殖基地,鳗鱼无公害养殖基地,龙须菜标准化
养殖基地,对虾、花蛤、蛏综合养殖基地,麒麟菜养殖基地。

莆田市花为月季。

九、工业结构,趋向合理
工业增长速度居全省前列,形成了鞋革、电子信息、食品、电力、机械、建材等支柱产业,“鞋城”、“电子城”、“啤酒城”、“工艺城”等称誉远播四方。

莆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电子计算器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6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器制造基地。

工业结构趋向合理,非公有制工业企业成为我市工业结构的主体,拥有6项国家名牌产品:东南乡大米、雪津啤酒系列产品,才子衬衫、沃特运动鞋、三棵树漆、卡朱米羽绒服。

湄洲湾北岸成为莆田市重要工业基地。

全市已形成鞋帽、电子、轮胎、纺织服装、烤鳗、工艺品等六大出口支柱。

十、交通运输:
公路运输是莆田主要的运输方式,承担着全市货物和旅客运输的主要任务。

形成以沈海(沈阳——海口)高速公路莆田段、324国道莆田段以及7条省道为主干道的稠密公路网。

已建成的福厦铁路结束了莆田没有铁路的历史,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向莆铁路(江西向塘——莆田)。

海洋运输是莆田重要的运输方式,秀屿港,港阔水深,不冻不淤,天然避风,沿岸陆域广阔平坦,被称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深水港。

十一、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莆田旅游业稳步发展。

境外游客以台湾同胞为最多,湄洲岛是大陆吸引台胞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莆田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涵江白塘镇洋尾村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莆田市著名旅游景点: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福建四大佛教禅林之一:广化寺;
集宋代建筑与石刻艺术为一体:释迦文佛塔;
宋代水利工程:木兰陂;
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称的“福建三绝”之一的九鲤湖国家水利风景区;
国内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古谯楼
还有:三清殿、南少林等。

湄洲岛是海内外闻名的“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湄洲岛妈祖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妈祖信仰习俗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祭典为“中华三大祭典”之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湄屿潮音、黄金沙滩、鹅尾神石四大景区开发建设已初具规模。

十二、生态环境
1、莆田的环境污染主要是水体污染和垃圾污染。

2、东圳、古洋、外度水库水质符合集中式饮用水源的水质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