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筒俯视、仰视读数分析

量筒俯视、仰视读数分析
量筒俯视、仰视读数分析

量筒俯视、仰视读数分析-----微练习

1、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2、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3、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7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6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答案:1、C 2、A 3、B

俯视读数与仰视读数

关于观察液体体积时仰视或俯视引起误差的讨论 在中学化学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滴定管等仪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由于实验者观察方法不正确,即未能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而造成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或读出的体积数值存在误差。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仰视或俯视,造成的误差是偏高或偏低。为此类问题而设置的习题也常见于各类考题中,学生解答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有老师对此问题也比较模糊。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据题意,明确实验任务是“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中的哪一种;该实验使用的仪器“0”刻度在上边还是下边。然后采取图示法解题,即按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分析误差的偏向,再依据题设情景得出最终解答。 必须明确一点:实验者进行观察时,首先看到的始终是仪器上有刻度的一边。 下面对此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一、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 下面是对10mL 量筒内盛有8mL 液体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 酸式、碱式滴定管常用在中学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使用时需要分别读出滴定前和滴定后管内液体的体积求出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

积,所以属于对一定体积的溶液进行读数问题。下图是对滴定管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滴定后液体的体积-滴定前液体的体积,所以,仰视、俯视读取滴定前液体的体积会造成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与上述结果正好相反,即分别偏低、偏高。 二、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下面以用10mL 的量筒量取8mL 液体为例进行讨论。请看示意图: 注意: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无论仰视或是俯视,视线必然要通过被量取的体积刻度(8mL )处。 从上图可以看出:量取时仰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高(偏大);量取时俯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低(偏小)。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量取时仰视、俯视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误差偏向正好相反。 对以上几种情况的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量筒中的仰视与俯视

量筒中的仰视与俯视 (羊小虎大—仰小俯大) 正确的量液方法是:量筒必须水平放置,人的视线应对准刻度的一方并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 例题1: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若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而量水时俯视刻度,则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比要求配制的质量分数()。 A. B.偏低C.相同D.无法判断答 练习: 1、某同学仰视量筒取溶液,读数为20mL,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为()A.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确定 2、某同学俯视量筒取溶液,读数为10mL,则读数与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相比,读数() A.偏大 B.偏小C.正确D.无法确定 3、某同学在量取液体时,先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将量筒内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液体俯视读数为5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L D.无法确定 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5、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6、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7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6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7、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例2. 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解下列题目,找找有什么规律。 1.某同学用量筒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向刻度线,初次仰视液面,读数为19毫升,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平视液面,读数是11毫升,则实际倾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8毫升 B.大于8毫升 C.小于8毫升 D.无法判断

俯视读数与仰视读数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据题意,明确实验任务是“对一定体积的 关于观察液体体积时仰视或俯视引起误差的讨论 液体进行读数”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中的哪一种;该实验使用的仪器“0”刻度在上边还是下边。然后采取图示法解题,即按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分析误差的 偏向,再依据题设情景得出最终解答。 必须明确一点:实验者进行观察时,首先看到的始终是仪器上有刻度的一边 下面对此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一、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 1、对于“ 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下面 是对10mL量筒内盛有8mL液体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读数 偏低 出的 7卜 仰视 大 )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_ 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 俯视(偏小);俯视读数时,读 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 2、对于“ 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 酸式、碱式滴定管常用在中学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使用时需要分别读出滴定前 和滴定后管内液体的体积求出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所以属于对一定体积的溶液 进行读数问题。下图是对滴定管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 8 1 视读 : 9 L 体积平视 时, 偏低(偏小) 9 L 俯视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 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偏 高(偏大);俯视读数 仰视 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滴定后液体的体积-滴定

前液体的体积,所以,仰视、俯视读取滴定前液体的体积会造成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与上述结果正好相反,即分别偏低、偏高。 二、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对于“ 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下面以用10mL的量筒量取8 m L液体为例进行讨论。请看示意图: 注意: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无论仰视或是俯视,视线必然要通过被量取 的体积刻度(8mL处 对以上几种情况的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实验任务仪器类型观察方法误差偏向 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 读数 “ 0”刻度在下边 仰视偏低(偏小) 俯视偏高(偏大) “ 0”刻度在上边 1 1 仰视偏高(偏大) 俯视偏低(偏小) 1 =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 0”刻度在下边 仰视偏高(偏大) 俯视偏低(偏小) “ 0”刻度在上边 仰视偏低(偏小) 俯视偏高(偏大) 平视时,结果均是正确的。 F面用几道例题进行分析: 例1、量取95mL水,最好选用____________ mL的量筒,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实 际量取的水的体积 ______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95mL 解析:从减小误差的角度看,选用量筒的规格最好与仅供个人学 习参考 8 从上图- ,8 ,实际量取的液体的 俯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氐(偏小) 2、对于平视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量取时仰视、俯视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误差偏向正好相反。 可以看出:量取时仰视了体积偏高(偏大);量取时 100 仰视 被

量筒中的仰视与俯视

量筒中的仰视与俯视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量筒中的仰视与俯视 (羊小虎大—仰小俯大) 正确的量液方法是:量筒必须水平放置,人的视线应对准刻度的一方并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 例题1: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若用量筒取浓硫酸时仰视刻度,而量水时俯视刻度,则所得溶液质量分数比要求配制的质量分数()。 A. B.偏低 C.相同 D.无法判断答 练习: 1、某同学仰视量筒取溶液,读数为20mL,则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为()A.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无法确定 2、某同学俯视量筒取溶液,读数为10mL,则读数与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相比,读数() A.偏大 B.偏小 C.正确 D.无法确定 3、某同学在量取液体时,先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将量筒内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剩余液体俯视读数为5mL,则他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15mL B.大于15mL C.小于15mL D.无法确定 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C、等于10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5、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

俯视读数与仰视读数修订稿

俯视读数与仰视读数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关于观察液体体积时仰视或俯视引起误差的讨论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据题意,明确实验任务是“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中的哪一种;该实验使用的仪器“0”刻度在上边还是下边。然后采取图示法解题,即按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分析误差的偏向,再依据题设情景得出最终解答。 必须明确一点:实验者进行观察时,首先看到的始终是仪器上有刻度的一边。 下面对此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一、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 下面是对10mL 量筒内盛有8mL 液体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 酸式、碱式滴定管常用在中学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使用时需要分别读出滴定前和滴定后管内液体的体积求出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所以属于对一定体积的溶液进行读数问题。下图是对滴定管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滴定后液体的体积-滴定前液体的体积,所以,仰视、俯视读取滴定前液体的体积会造成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与上述结果正好相反,即分别偏低、偏高。 二、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下面以用10mL 的量筒量取8mL 液体为例进行讨论。请看示意图: 注意: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无论仰视或是俯视,视线必然要通过被量取的体积刻度(8mL )处。 从上图可以看出:量取时仰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高(偏大);量取时俯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低(偏小)。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量取时仰视、俯视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误差偏向正好相反。 对以上几种情况的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俯视仰视问题!

关于观察液体体积时仰视或俯视引起误差的讨论 李新潮 473132 在中学化学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滴定管等仪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由于实验者观察方法不正确,即未能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而造成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或读出的体积数值存在误差。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仰视或俯视,造成的误差是偏高或偏低。为此类问题而设置的习题也常见于各类考题中,学生解答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有老师对此问题也比较模糊。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据题意,明确实验任务是“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中的哪一种;该实验使用的仪器“0”刻度在上边还是下边。然后采取图示法解题,即按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分析误差的偏向,再依据题设情景得出最终解答。 必须明确一点:实验者进行观察时,首先看到的始终是仪器上有刻度的一边。 下面对此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一、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 下面是对10mL 量筒内盛有8mL 液体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

酸式、碱式滴定管常用在中学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使用时需要分别读出滴定前和滴定后管内液体的体积求出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所以属于对一定体积的溶液进行读数问题。下图是对滴定管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滴定后液体的体积-滴定前液体的体积,所以,仰视、俯视读取滴定前液体的体积会造成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与上述结果正好相反,即分别偏低、偏高。 二、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下面以用10mL 的量筒量取8mL 液体为例进行讨论。请看示意图: 注意: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无论仰视或是俯视,视线必然要通过被量取的体积刻度(8mL )处。 从上图可以看出:量取时仰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高(偏大);量取时俯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低(偏小)。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量取时仰视、俯视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误差偏向正好相反。 对以上几种情况的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高三化学复习--俯视读数与仰视读数总结

高三化学复习 仰视或俯视引起误差的讨论 在中学化学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滴定管等仪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由于实验者观察方法不正确,即未能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相平,而造成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或读出的体积数值存在误差。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仰视或俯视,造成的误差是偏高或偏低。为此类问题而设置的习题也常见于各类考题中,学生解答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有老师对此问题也比较模糊。 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首先要根据题意,明确实验任务是“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或“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中的哪一种;该实验使用的仪器“0”刻度在上边还是下边。然后采取图示法解题,即按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分析误差的偏向,再依据题设情景得出最终解答。 必须明确一点:实验者进行观察时,首先看到的始终是仪器上有刻度的一边。 下面对此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一、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以凹液面为终点)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 下面是对10mL 量筒内盛有8mL 液体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如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等。

酸式、碱式滴定管常用在中学化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使用时需要分别读出滴定前和滴定后管内液体的体积求出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所以属于对一定体积的溶液进行读数问题。下图是对滴定管读数的三种情况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仰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高(偏大);俯视读数时,读出的结果比实际体积偏低(偏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滴定后液体的体积-滴定前液体的体积,所以,仰视、俯视读取滴定前液体的体积会造成滴定过程所消耗溶液的体积与上述结果正好相反,即分别偏低、偏高。 二、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以刻度线为终点) 1、对于“0”刻度在下边的量器,如量筒、量杯、容量瓶、移液管等。下面以用10mL 的量筒量取8mL 液体为例进行讨论。请看示意图: 注意: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时,无论仰视或是俯视,视线必然要通过被量取的体积刻度(8mL )处。 从上图可以看出:量取时仰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高(偏大);量取时俯视,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低(偏小)。 2、对于“0”刻度在上边的量器,量取时仰视、俯视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误差偏向正好相反。 对以上几种情况的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人生的仰视与俯视

人有时自觉不自觉地就学会了仰视与俯视,所谓仰视,就是从低处看相对高海拔的东西,颈部需要做的一个动作。常用来观赏自己暂时无法达到的境界,或者是自己很欣赏但是无法做到的人或事。所谓俯视,就是从高处往下看。每当我们站在低处看高于视平线的东西时,就需要仰视,每当我们站在高处往下看时,就需要俯视,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及道理,但有时我就常常思考这个问题。看世间百态、人间万象,纷繁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自觉不自觉间就学会了仰视与俯视。 在我生活的周围时常看到不同的面孔(同一个人就有着多种面孔),对待不同人的态度,有时卑躬屈膝、有时不亢不卑、有时毕恭毕敬、有时盛气凌人、有时居高临下、有时谄媚阿谀、有时不可一世、有时不屑一顾、有时刮目相看、有时冷若冰霜、有时和颜悦色、有时让你尴尬得无地自容、有时&&阅尽人间百态,让我体验到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虚伪,使我不寒而栗。是的,人一踏上社会就要与各式人等交往,而人是分等的。当然这个等不是通俗意义上的高贵、平庸和低贱的等级,这个等是在你自己心目中用自己的标尺来衡量确定的。与人交往通常会在三种角度中选择一种,这就是仰视、俯视和平视。 用仰视的角度与之交往的必定是在一些学识渊博,道德堪称人师,态度谦恭的长者、智者和贤者之中,这是无可非议的,是值得提倡的。但有时往往有很多人是以职位的高低和所处的位置与位子去仰视与俯视的,并且随着位置与位子的改变而调整视觉的角度;用俯视的姿态看人似乎有些不妥,不应该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藐视所谓的荟荟众生的。即使你身怀绝技、学富五车也不要目无一切、藐视他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具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同时也是一面境子。先做人,后做事,谦虚应是做人之本。做人不成功,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所以,无论处在什么高度都不应选择俯视;在人际交往中更多是平视。平视即平等地、平和的人际交往。凡人间的交往没有高低贵贱,你有你的优点与长处,但也有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始终心怀谦卑之心,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平等地看待与你交往的所有人,同时也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群体中,融入这个群体。既不要有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也不要产生矮人一头的自卑感,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实所有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盈有亏,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人生的角度,多选择平视的角度与人交往,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认真走过人生的弯路。 人生在世,俯仰之间,自当追求卓越,但应尽其所能追求一切美好的过程,这才是人生珍贵的财富。

量筒的读数方法

量筒的读数方法 量筒的读数 量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学生们应该要掌握量筒的度数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操作中,正确的量筒读数方法是:量筒水平放置,视线与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即:眼睛、刻度线、凹液面的最低处,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量筒读数的正确流程是 ①读数前,当往量筒中注入液体后,一般不要马上读数,要让附着在量筒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数,否则读出值会有偏小。 ②读数时,平视是正确的读数方法。仰视和俯视是两种错误读数法,如果仰视(从下往上看)读出值会小于实际值,俯视(从上往下看),读出值会大于实际值。 如图:量筒内液体实际体积为44ml,仰视时会误认为液体体积为 43ml,即读出值偏低,俯视时,会误认为液体体积为45ml,即读出值偏高。 此外,我们尤其要注意一点,仰视和俯视确实会导致误差,但是读数和实际数值相比,究竟是大还是小,还和刻度线的朝向有关系。这一点同学们尤其要注意。 三条直线分别代表了三种读数方法:Ac代表俯视,Bb代表平视(正确读法);Ca代表仰视。我们知道量筒的刻度线示数越靠下越小。(1)若刻度线在左边,则三种方法读数结果关系是:俯视读数(Ac)>平视读数(Bb)>俯视读数(Ca) (2)若刻度线在右边,则三种方法读数结果关系式:俯视读数(Ca)>

平视读数(Bb)>俯视读数(Ac) 提示:刻度线和视线在同一侧才是正确的读数方法!同学们要注意! 例: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量筒放平稳后,初次读数时仰视,读数为10ml,加入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为15ml,则该学生实际加入量筒内的液体体积() A、一定大于5ml B、一定小于5ml C、一定等于5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5ml 解析:利用图示法分析 答案:B ③读数后,读数后应立即把液体倒在指定的容器中,倾倒完毕后将量筒小嘴在容器壁上轻轻刮一下,最后用清水冲洗量筒,以备下次使用。 例:向量筒注入水,俯视读数为Mml,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数为Nml,则实际倒出来的水的体积是() A、(M-N)ml B、大于(M-N)ml C、小于(M-N)ml D、大于或等于(M-N)ml 解析:用图示法分析,参见例2。 答案:C 小结:量筒的度数要因地制宜,根据题目实际情况,一般有这么两种。 根据实验的目的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即对量筒里的液体读数)仰视读数偏小、俯视偏大 画图时先将眼睛与凹液面的最低处连线,直线与筒壁的交点就是所获得的读数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即对着空量筒的某刻度倾倒一定量的液体) 仰视取液偏多、俯视取液偏少 画图时先将眼睛与筒壁上的刻度连线,直线的延长线所对应的凹液面即为所取的液体量。 量筒的度数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虽然简单,但是考试中经常出现,同学们要做好掌握。

平视、仰视、俯视

《平视、仰视、俯视》——2 设计者: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王晓洁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上,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平视.仰视.俯视》这一显形的内涵,如果说,我们把这一教材的内容放进小学高年级,他们同样也能接受。但对于初中教材,我想仅限于这些是不够的,关键还是要解决美术创作者在创作中如何运用“视点”的问题,既创作者如何观察世界、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取景、构图的问题,也关系到画家如何希望通过作品把自己所“看”到的情景、想表达情感和信息传达给观众。 结合前一单元的《构图欣赏》,我从摄影作品的欣赏转化到美术作品的欣赏,从美术作品转化到创作者的情感,这才是更深一层此的。 一本教材的使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设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教材更由价值,关键是教师该如何针对你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转换。 二、学生状况分析 《平视、仰视、俯视》中的第一课,基本上让学生理解了运用不同的视点去拍摄,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也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体验到视点的选择与作品的效果是不可分割的。对于这样一个教学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美在我们身边。 那又如何从摄影作品转换到美术作品呢?摄影与美术在视点的运用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在创作中,视点与构图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没有感受的。 因此,第二课时的内容重点放在解答这些疑点上,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视点,给画面带 来不同的意境。 2、在已有的构图知识基础上,运用三件参照物的位置变换, 体会画面效果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结合美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学生运用构图游戏来感受视点的移动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中国的美术巨匠的辉煌,并为之骄傲,激发后人继承发扬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通过美术作品的构图分析,理解在创作中,不仅选用三个视点,还可运用多个视点来表达作者的创作灵感。 五、教学难点 在构图游戏中,将自身内在情感赋之其中,继而表达自己的创意。六、教学资源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相关资料的图片及材料的收集、绘画工具。 七、教学流程 回顾与欣赏——分析与理解——感受与实践——叙述与探讨——归纳与延伸——反思与提高 八、教学过程 1、回顾与欣赏 回顾:摄影作品中体验到摄影师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视角来捕捉美的景色,也使我们理解了,不同的视点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 欣赏: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中外美术精品,你对它的视点运用和构图有和感受。(慢速滚动播放) 2、分析与理解 提问:摄影师在创作时,视点的选择对作品效果有着很关键的作用。那么,把这原理运用到美术的创作中,又有什么新的创意呢?(学生谈论)再次播放课件,并伴有作品介绍。 附:美术作品的介绍: (1)《蒙娜丽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