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2023年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优秀3篇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优秀3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综合资料篇一作者:佚名转贴自:点击数:50昆山市司徒街小学徐卫国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齐读)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
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
(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能联络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XXXX 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心得、领会其巧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心得、领会其巧妙之处。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⑴古诗导入,同学们喜爱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出示:问:床前明月光答:疑是地上霜问: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每逢佳节倍思亲问:故人西辞黄鹤楼答:烟花三月下扬州问: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还记得最后一句是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⑵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妙、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
然而随着科技的开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尽管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⑶这里有一对反义词,谁能找到?——天涯、咫尺⑷提醒课习题: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的就是——(国际互联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齐读课习题:巧妙的国际互联网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一)体验心得,解决问习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⑴引导质疑:读了课习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点入迷奇)⑵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
⑶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的句子(相机出示片段)指名读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谁能用一个字概括?板书:大(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名交流。
相机出示。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精选15篇)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精选15篇)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篇1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先来乐一乐,猜一猜,看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一张蜘蛛网,团团包地球。
亿万台电脑,无数“线”连接。
声音图像文,几秒就能传。
现代新科技,生活离不了。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一起读题。
读好课题,激发兴趣:看到奇妙你想问什么?想探个究竟吗?想弄个明白吗?把你的好奇读出来有兴趣研究它吗?那就兴致勃勃、高高兴兴地读----“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二、学习课文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引号的用法,写了生字,还整体了解了课文。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⑴感悟样子、结构的奇妙。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相机指导:你是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怎么读好这些词让我觉得你在惊讶,是在赞叹!。
4、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朗读再读,注意读好这些词。
齐读。
小结:你们的朗读让我感觉到这真是一张大网啊!它的样子奇妙,构造奇妙!5、引读这里的网不是普通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所以“线”上也加了双引号。
这里的引号都表示特殊的含义。
【教育资料】四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时教案2

【教育资料】四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课时教
案2
(一)课时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认识互联网的结构和作用。
(二)教具准备:
小黑板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邮递蜘蛛跨过奇妙国际
付款光缆甚至查阅咫尺
指名读课文。
2.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这是什么句子?为什么入网、上网加上了引号?
想一想这一段有什么作用?(开头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
指导朗读。
(2)学习第2、3自然段。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它有什么功能?
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功能?悉尼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互联网除了可以帮你发信外还可以帮你做什么?
指导朗读:要用新奇有趣的语气读出层次来。
无所不有什么意思?朗读五个分句,体会互联网的奇妙。
学习(3)学习第4自然段。
息息相关什么意思?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读出确信无疑的语气。
3.总结课文。
4.练习用奇妙、甚至造句。
说一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学生造句,口头汇报,集体评议。
说说课文中引号的词语为什么要加引号。
5.布置作业。
为什么说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谈。
板书设计:
26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通过跨过传到无所不有息息相关。
最新沪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0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优质教案3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挂图、小黑板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1.生齐读诗句, 并说说诗句的意 一、激发导入 思。 1.出示: (四设之内, 如果我们是知心朋 海内原知己,天涯若比邻。 友的话, 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王勃) 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2.齐读课题 2. “天涯若比邻”只是诗人 3.学生质疑 对朋友的劝慰,对未来生活的美 (如,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 好祝愿,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不能 吗?它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 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 么奇妙?) 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 世纪 4.读词语 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了。 了解词语意思 出示: 5.分小节读课文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 (1)找出自己教想了解的问题 却让人感觉道在咫尺。 ” 答案 3. 同学们,到底是什么东西 集体交流 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
知道哪些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知 得近在咫尺呢? 识。 4. 读 了 课 文 你 想 知 道 些 什 6.学习生字 么? (1)自主交流:你有什么好办 5.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奇 法记住这些字? 妙的国际互联网》 练习描红 二、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词语 2.学习词语意思 3. 用 自 己 喜 欢 的 方 式 读 课 文,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 问题。 (1)说一说“国际互联网” 奇妙在哪儿? (2)知道文章主要从互联网 的工作原理、结构、作用来说明 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三、学习生字 1.出示 2.写字指导 “阅” “款”的结构特点 作 业 设 计 课内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练读课文 课外作业: 去上网,体会一下互联网的奇妙 共几课 教学内 容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时 第几课 时 时 时 第2课 共2课 课型 新授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2、认识国际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听写词语:邮递快捷查阅付款悉尼2、指名读课文。
3、互相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课文1、精读课文第1自然段。
(1)指读第1自然段(2)质疑:你读玩这节后有什么疑问吗?(3)解疑:小组内先讨论,师帮助总结。
不是通常所指的用绳或线结成的网,而是有其特殊的意思,这是引号的一种用法)(4)再读体会。
你觉得这样用提问作开头,有什么好处?(5)指生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探究课文。
(1)自由读。
(2)总结一下你觉得这段写出了国际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或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3)你从哪里读出了它的大?自己先读一读。
(4)那它又是怎样构成的呢?(5)你在这段中对它还有感受?(快)(6)指生读一读写它快的句子,指导朗读。
突出“几秒钟”、“不仅……还……”这些词语,读好最后两句话。
(7)讨论“地球村”的理解。
(8)齐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引入第3自然段。
(2)小组内互读并说一说这一段写了什么?(3)理解“内容非常丰富”、“无所不有”。
(4)师读出“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这几句,让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几个可以之间有什么关系?说明互联网涉及到哪些方面?句末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5)试用“甚至”造句。
4、总结课文,学习第4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息息相关”。
(3)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4)讨论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5)指导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_0.doc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奇妙、甚至造句。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课文中引号的作用。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读一篇新奇有趣的课文,介绍大家认识一种新的事物,这就是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设问激疑: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新事物?他奇妙在哪里?
初读课文
自学要求:
给课文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自有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语,读顺句子。
理解下列词语:
蜘蛛光缆跨过远在天涯近在咫尺
查阅甚至奇妙信息息息相关
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
听写词语。
指名读课文。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1节。
这是个什么句子?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入网、上网、网都加上了引号?
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齐读。
指名读第2节。
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说什么?他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国际互联网是怎样构成的?他有什么功能?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互联网的功能?
你知道互联网还有哪些作用吗?
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齐读。
指名读第3节。
无所不有是什么意思?
这一自然段说明了什么?
指名读第4节。
解释息息相关
这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该怎么读?
齐读。
总结全文
漫谈:为什么说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前言
在当今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国际互联网更是我们在与外界交流时,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因此,本次语文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来了解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学会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提高网络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掌握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流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老师出示一幅国际互联网的图片,让学生围绕这个图片进行讨论,尝试回答以
下问题:
1.这是什么?
2.与我们平时使用的网络有什么不同?
3.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步骤二:概念讲解(15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说到这个图片是国际互联网,那么,什么是国际互联网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案篇一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息息相关、咫尺”等词语,知道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重点和难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1、古诗导入,同学们喜欢诗吗?让我们来对诗吧!(出示:问:床前明月光答:疑是地上霜问:独在异乡为异客答:每逢佳节倍思亲问:故人西辞黄鹤楼答:烟花三月下扬州问:海内存知己,答:天涯若比邻。
)同学们,还记得最后一句是是谁的诗吗?(唐朝诗人王勃)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
)2、过渡: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这里有一对反义词,谁能找到?——天涯、咫尺4、揭示课题: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的就是——(国际互联网)?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齐读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疑问(一)体验感悟,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1、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点出神奇)2、让我们带着疑问来读读课文,了解文章是怎样介绍这神奇的互联网的。
3、轻读课文,找出国际互联网样子的神奇的句子(相机出示片段)指名读读了这段话,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谁能用一个字概括?板书:大(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国际互联网的“大”?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2)指名交流。
相机出示。
同学们见过蜘蛛网吗?(出示蛛网图)这就是蜘蛛织成的大网,而国际互联网就像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的大网,网住了整个地球。
(出示互联网图)(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4、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有了大致的了解。
下面就让我们来填一填。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二)品读文本找出国际互联网工作速度的神奇1、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那么,它的奇妙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快)(2)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3)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2、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指名读(补充:北京到悉尼的距离,北京寄一封信到悉尼的时间要一个多星期)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3、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谁能说说它还奇妙在哪?学生回答4、、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5、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同桌互说,交流。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1、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a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齐读这一句就是本节中心句B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无所不有)理解c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板书:多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1)学生朗读,(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句式说一说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7)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4、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知道了互联网的样子和作用,以及和我们的关系。
课后请同学们发封邮件或者电子贺卡到老师的邮箱,亲自体验一下互联网的神奇,好吗?篇二1、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3、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4、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先来乐一乐,猜一猜,看看谁的脑子转得快。
一张蜘蛛网,团团包地球。
亿万台电脑,无数“线”连接。
声音图像文,几秒就能传。
现代新科技,生活离不了。
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一起读题。
读好课题,激发兴趣:看到奇妙你想问什么?想探个究竟吗?想弄个明白吗?把你的好奇读出来有兴趣研究它吗?那就兴致勃勃、高高兴兴地读----“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二、学习课文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引号的用法,写了生字,还整体了解了课文。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⑴感悟样子、结构的奇妙。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2、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
相机指导:你是通过哪些词体会到的?怎么读好这些词让我觉得你在惊讶,是在赞叹!。
4、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朗读再读,注意读好这些词。
齐读。
小结:你们的朗读让我感觉到这真是一张大网啊!它的样子奇妙,构造奇妙!5、引读这里的网不是普通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所以“线”上也加了双引号。
这里的引号都表示特殊的含义。
6、师小结: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国际互联网的大,更感到了它的奇妙。
这真是一张无形的大网,它铺天盖地,无处不在。
⑵感悟快1、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妙呢?同学们快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一边读一边作记号,把你认为奇妙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交流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指名读,说说奇在哪里?从哪儿体会到的?读好这些地方,把你奇妙的感受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齐读。
3、文中怎么写文字传得快呢?生回答。
4、师小结:对,这里举了个例子,让我们觉得文字传得确实快。
那声音传得快吗?图像呢?①出示理解难句: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②理解关键词与句子前后联系: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
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
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③学习运用关联词:读到这一句,我们想到有个成语叫“咫尺天涯”,谁能学着上面的句子,用虽然但是来说说它的意思?④拓展积累:读着这一句,我们还想到有一句诗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谁知道意思?(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⑤回归原句:当然,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这只是诗人的美好祝愿。
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做到:(生读:“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5、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把庞大的地球称为“地球村”了吗?而有这种神奇的力量的正是国际互联网。
正是它无与伦比快速的信息传输能力。
6、小结:第二自然段从互联网的样子、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写出了它的奇妙,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大与快。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一段,感受它神奇的力量。
板(快)(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如果是一个字呢?为什么?板:多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
把长文章读短。
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
这是一种本领。
(2)在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反复出现,那就是“可以”,出现了几次?我们一次一次地来读。
生读第一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娱乐。
生读第二次,师:这就是在网上休闲。
生读第三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学习,还可以怎样?男生读第四次,师:这就是在网上工作。
甚至可以怎样?全班读第五次,师:这就是在网上购物。
从五个可以你体会到什么?从最后的省略号你又知道了什么?师:你还知道可以在网络上做什么?请把你的答案用一句话写出来,用上可以这个词,写在省略号下面。
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上“可以”说成一个排比句的句段。
师:读书就要这样,要会联想会思考,会把短文章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