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1) 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
设计中应注意:(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
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
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
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
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目 录前言 (1)一、规划基础 (2)(一)发展形势 (2)(二)发展要求 (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规划目标 (5)三、规划方案 (6)(一)普通国道网 (6)(二)国家高速公路网 (8)四、规划实施 (9)(一)实施方案 (9)(二)实施效果 (10)(三)保障措施 (10)附图 (12)前 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一章、第六条)明确,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国家公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的国道,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由具有全国性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等意义的干线公路组成。
其中,普通国道网提供普遍的、非收费的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国家高速公路网提供高效、快捷的运输服务。
为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国家公路网络,特编制《国家公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限为2013年至2030年。
《规划》是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体现了国家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的战略方针,是指导国家公路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形势。
1981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和交通部印发的《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方案)》明确,国道由“12射、28纵、30横”共70条路线组成,总规模约11万公里;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明确,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射、9纵、18横”等路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
截至201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10.6万公里,其中普通国道10.6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4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显著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国家公路网规划与建设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覆盖范围不全面。
公路路线总体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公路路线总体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根据路线在路网中的位置、功能,综合考虑路线走廊带范围的远期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工矿企业的现状与规划,铁路、水路、航空、管道的布局,自然资源状况等,确定本项目起讫点、主要控制点以及与之相互平行、交叉等项目的衔接关系。
(2)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注意地区特性与差异,精心做好路线设计,必要时宜进行安全性评价,以保障行车安全。
因条件受限制而采用上限
(或下限)技术指标值或对线形组合设计有难度的路段,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并采取相应技术对策。
(3)应在查明路线走廊带的自然环境、地形、地质等条件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路线方案或工程建设同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关系,采取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等技术措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程度,加强恢复力度,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
(4)做好同综合运输体系、农田与水利建设、城市规划等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利用线位资源,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切实保护耕地,使走廊带的自然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公路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
(5)总体协调公路工程各专业间、相邻行业间和社会公众间的关系,其设计界面、接口等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或规定,并注意听取社会公众意见。
(6)路线方案比选应对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管理的各阶段,从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论证,采用综合效益最佳、服务质量最好的设计方案。
01-道路线形设计理论概述

中国高速公路网路线编号结构
美国高网路线编号结构
道路线形研究与发展:
人类自修建道路以来从未停止过对道路线形设计方法的研究。
古代道路使用较多的是长直线,即便在路线 转弯处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圆弧。
的生态设计新理念
形成道路工程系统设计的新 思想,掌握道路测设数字化 和智能化发展的新方向。
03 基本要求 章 节
Part
BASIC REQUIREMENTS
基本要求
综合考虑结构设施和交通设 施与公路线形设计的关系,
形成系统设计的新思想
尽快建立注重公路线形 的适宜性、灵活性和安 全性的生态设计新理念
国高网路线命名原则
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路线名称按 照起、讫点顺序,在起讫点地 名中间加连接符“-”组成, 简称采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 字表示,格式为“××高速”。
纵向路线以北端为起点、南端 为终点;横向路线以东端为起 点、西端为终点。放射线以北 京为起点。
国高网路线编号结构
1.国家高速路网主线编号由“G” 加1位或2位数字组成,结构为 “G#”或G##”。
Road Alignment Design Theory
道路线形设计理论
01 02
目录 03 04
CONTENTS 05 06
课程定位 教学目的 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课程计划 主要参考教材
01 课程定位 章 节
Part
COURSE ORIENTATION
课程定位
COURSE ORIENTATION
[6]公路工程CAD[M],毛大德,罗云飞 著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01 [7]公路交通安全设计理论与方法[M],陆键,科学出版社.2011.08 [8]真三维道路智能设计理论与方法实践[M],王国锋,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05 [9]TRAFFIC AND HIGHWAY ENGINEERING, Nicholes J. Garber Lester A. Hoel, ISBN-13: 978-0-495-08250-7 [1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等。
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1996年版)

关于发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通知交公路发(1995)1036号现发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没汁文件编制办法》,自1996 年1月1臼起施行。
]987年发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汁文件编制办法》同时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九九五年十一月六日修订说明遵照交通部工程管理司(91)工技字290号文通知,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为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为参加单位,组成《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编制组,对1987年发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进行修订。
在本《办法》的修订工作中,编制组采取函调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别是征询了修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有实践经验的设计、施工、科研、管理单位的意见和多次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总结了文件编制办法的经验,以使本《办法》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增加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总体设计,充实了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明确了对初步设计阶段方案比选的要求;加深了初步设计,增补了各篇图表及其内容;照顾了投标、招标对工程数量基本正确的要求;删除了独立工程的规定和技术设计阶段的一些不适用的要求;第三章初步设计及第五章施工图设计的组成,由原十一篇增调为十三篇和附加附件。
为使本《办法》更好的适应我国公路勘察设计的需要,提高设计文件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以供再次修改时参考。
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设计阶段………., (2)第三章初步设计〃。
........〃 (3)第一节目的与要求…‛ (3)第二节组成与内容…。
〃 (4)第三节改建公路工程〃〃 (22)第四章技术设计………。
〃 (23)第一节目的与要求…。
〃 (23)第二节组成与内容….〃 (23)第五章施工图设计…….〃 (23)第一节目的与要求….〃 (23)第二节组成与内容….〃 (25)第三节改建公路工程〃〃 (42)第六章其他…………….〃 (42)附:有关问题的说明〃........‛ (4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附件 (JTG D20 - 2006)

附件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 2006)条文说明1总则1.0.1 制定规范的目的。
1.0.2 制定规范的依据。
遵照交通部要求,本次修订《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 011 - 94)[以下简称《路规》(94)]工作与修订《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1 - 97)[以下简称《标准》(97)]同步进行,故本稿是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 2003)[以下简称《标准》(2003)]所规定的公路分级、控制要素、路线和路线交叉基本要求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而编制的。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上确立了公路设计六点新理念,本稿遵照会议精神进行了补充、完善。
其后按部公路司关于设计规范与设计细则分别编制以及交公便字[2006]162号“关于《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修改意见的函”等的要求,重新进行了调整与修改,删除了本设计规范中有关“如何做”等方面的内容。
1.0.3 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旅游、厂矿等专用道路可参照执行。
1.0.4 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近远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慎重研究并确定公路路线走向和走廊带。
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线性工程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已建工程和新建工程的关系和布局。
在确定公路等级时应根据公路功能,并遵循照顾发展与适度超前的原则,处理好同其他工程的关系,以合理确定公路走廊。
1.0.5 设计方案是路线设计的核心。
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采用不同设计速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等带来的影响进行论证。
当有多种方案时,应作同等深度的技术经济比较。
1.0.6 路线选定应特别强调对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方能进行路线线位及主要平、纵面技术指标的选定。
“沿线小区域气候”是指公路沿线由于区域地形所形成的雾区、风口、暴雨中心等。
1.0.7 对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要的国策,应减少因修建公路而带来的自然景观的影响,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公路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

公路工程总平面布置方案一、总体介绍本项目是某省A公路改扩建项目,改扩建总里程为100公里,该项目是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安全状况和服务质量。
二、布置方案1. 项目定位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并改善服务质量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环保、节能、安全和社会效益。
2. 项目范围项目起点为原A公路起点,止于某省C市,共包含6座收费站、4座服务区。
3. 基本标准符合相关国家、省、市环保局颁布的相关规范、标准和法律。
4. 设计目标4.1 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提高交通效率。
4.2 提高道路安全性和舒适性。
4.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道路使用效益。
5. 主要内容5.1 路基工程:包括路基填筑、路基加固、边坡修筑等。
5.2 路面工程: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
5.3 桥梁工程:设置2座高速公路桥梁,1座特大桥。
5.4 隧道工程:设置1座特长隧道。
5.5 路基绿化:设置绿化带、护坡绿化等,进行生态环境保护。
6. 环保及排水方案6.1 严格控制土地开发,保护地下水资源。
6.2 采用生态护坡和表层绿化,减少土地退化。
6.3 配套排水系统,保证道路通行顺畅。
7. 安全防护设施7.1 设置护栏、护坡等,确保路面安全。
7.2 设置监控系统,提高车辆驾驶防护。
8. 新建设施8.1 新建交通设施:包括新建收费站、服务区、加油站等。
8.2 新建桥梁和隧道。
8.3 新建绿化带等。
9. 设计图纸9.1 路线图纸9.2 施工平面图纸9.3 沿线土地利用图纸9.4 环保排水设计图纸9.5 安全防护设施设计图纸10. 成本预算各项工程成本预算详见附件。
11. 施工进度安排11.1 新建桥梁、隧道工程:1年。
11.2 路基、路面工程:2年。
11.3 设施新建和绿化工程:1年。
12. 施工组织设计12.1 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2.2 对照国家和省市相关规范,严格执行施工方案。
13. 质量控制13.1 设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
13.2 配备专业的质量监控人员。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总体和路线设计

平原微丘区高速公路总体和路线设计张虢宁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摘 要:青兰高速泰安至聊城段项目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东接京沪高速,西连泰安至聊城(鲁冀界)段。
保证青兰高速泰安至聊城段项目设计质量,建设一条顺通高质量的高速通道,能改善区域路网布局,有助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
文章以青兰高速莱芜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该项目的特点、难点,比选路线方案,为类似高速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平原微丘区;路线设计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1)02-0197-021 工程概况青兰高速莱芜至泰安段改扩建工程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泰安市,全线共设置大桥1792.00m/7座,中桥166.04m/2座,小桥95.00m/5座,分离式立交15511.24m/16座;通道2343.36m/36座,天桥872.00m/8座,互通区主线桥8074.20m/20座,涵洞15道。
设互通立交8座,其中枢纽互通3座;服务区2处(扩建泰山服务区,新增莱芜西服务区)、养护工区1处、应急中心1处、监控通信分中心1处(与钢城西互通合并设置)、收费站5处(新建3处,改建2处)。
2 项目特点(1)区域路网密集,注重道路衔接方案设计。
青兰高速泰安至聊城段项目通过区域内路网密集,分布有众多的国道、省道、县乡道路。
(2)沿线土地资源珍贵,应注重节约土地资源。
该项目区为平原微丘区,区内土地资源多为耕地。
(3)路线跨多处河道,环境保护要求较高。
该项目先后跨越牟汶河、赢汶河等河流,对环境保护设计要求高。
(4)项目沿线控制因素多、协调工作量大。
该项目沿线区域分布有高压线、电厂铁路、瓦日铁路、军用光缆、电缆,还有粮食功能区、饮用水库等区域,且路线先后跨越大汶河水系多条河流,并与多处国省道及县、乡道路,规划道路相交叉。
3 项目重难点(1)泰安至新泰高速公路原为京沪高速通道的一部分,施工期间保持双向四车道通行,交通组织复杂、难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1) 平原地路线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
设计中应注意:(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
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
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
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
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
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
(1)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
(2)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
越岭路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平均纵坡及纵坡长度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
(3)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也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
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可能的路线方案中,通过调查、分析、比较,确定一条最优路线方案。
在路线走向和公路等级确定后,应对全线总体布局作出设计,其要点如下:1、根据地形特征,确定地形类别和计算行车速度。
2、路线起终点除必须符合路网规划要求外,对起、终点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必须作出接线方案和近期实施的具体设计。
3、合理划定设计路段长度,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
4、根据交通量及运行需要确定车道数。
5、调查沿线主要城镇规划,确定同其连接的方式、地点。
6、调查沿线交通、社会、自然条件,确定互通式立体交*的位置及其同连接道的连接方式。
7、根据公路的功能,确定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以及停车区、服务区等的布局与位置。
8、对收费公路应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收费形式。
9、应综合考虑互通式立体交*、服务区、停车区、公共汽车停*站、大型桥梁、隧道等的位置和间距,以保证交通运行安全所需的最小距离。
10、拟分期修建的工程,必须在按总体规划的技术标准作出设计之基础上,制定分期修建方案并作出分期实施的设计。
3、公路路线控制点路线起、终点和指定必须相连接的城镇等为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指定的特大桥、特长隧道的位置,亦为路线基本走向的控制点。
大桥、隧道、互通式立体交*、铁路交*等的位置,原则上应服从路线基本走向,一般作为路线走向的控制点。
筑龙网 W W W .Z H UL O N G .C O M 一般构造物及中小桥涵的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
4、公路景观设计公路景观设计应使公路线形与桥梁、隧道、立体交*、沿线设施等人工构造物构成同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建筑群体,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通视良好:路线平、纵、横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充裕,具有足够的视距与视野,使驾驶者与乘客感到线形流畅、景观协调、行车安全舒适。
2诱导视线:各种设施所构成的视觉系统,应使驾驶者在视觉上能预知公路前方方向和路况的变化,并能有效地采取安全行驶的措施。
3景观协调:公路的各种构造物本身不仅要造型美观,而且要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尽可能减少和消除公路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4建筑风格:应充分利用各种沿线设施和绿化等手段改善沿线景观,并在不同自然景观路段,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5、公路路线视察公路路线视察是公路勘测前必须进行的一个重要步骤。
视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视察人员首先应了解路线的性质、等级、作用及建设单位对建设的要求。
依*当地政府和群众,认真做好路线方案比选。
在全面掌握可*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
视察工作包括经济调查和路线视察。
其任务是: 1、根据公路的性质,对与该公路有关的政治、经济、交通和自然条件进行研究和野外调查及勘察,全面分析、比较、论证本项目的建设意义和技术上、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及采用的技术标准。
2、提出路线修建原则,拟定路线方案、主要控制点和大桥跨河位置。
3、了解和分析当地的施工条件,提出修建期限和对施工安排的原则意见。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估算工程数量、主要材料(钢材、木材、水泥)数量、征用土地数量和投资费用。
4、对下一步勘测和设计的重大原则等提出初步意见。
6、公路路线勘测公路路线勘测主要指勘测人员对公路路线和重要结构物勘探和测量工作。
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必须认真进行路线勘测工作。
公路路线勘测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精心勘测,注重技术经济效果,为公路路线提供正确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
同时,公路路线勘测,必须根据批准的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也称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不同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
在路线勘测中,应注意和分析该公路对周围环境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根据公路沿线区域环境、自然条件、合理布设路线和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为确保路线方案经济合理、资料齐全、各项记录、计算成果等清楚,在勘测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
勘测工作完成后,应由建设项目所在建设单位主持验收。
公路路线勘测一般按常规勘测手段进行。
有条件时,应尽可能运用航空测量、立体摄影测量等手段获取勘测资料。
各种测量标志桩的规格、书写,钉(埋)设及固定等,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路线勘测工作主要包括:测量准备工作、现场定线、角度、中桩、高程、横断面、地形测量、小桥涵、路线交*勘测,其它勘测与调查及内业工作等。
7、路线的初测与定测路线初测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路线具体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提供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所需的资料。
其任务是进行路线方案的核查落实及导线、高程、地形、桥涵、路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线交*和其它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并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内业工作。
路线定测是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及确定的路线和有关构造物的布设方案,结合自然条件,通过实地放线和局部路线调整,测定路线线位及有关构造物的准确位置,并搜集提供施工图设计所需的资料。
定测的主要任务是;放线测量、中桩、高程、横断面、补充地形、小桥涵、路线交*及其它资料测量、调查和外业期间的内业工作。
8、工程地质勘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与路线测量相似,分为初勘和详勘。
公路工程初勘的工作是:1、查明沿线地形特征及地貌类型;2、查明地层地质构造特征;3、查明沿线不良地质现象所处路段的位置范围及其对筑路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公路通过的初步意见;4、查明地下水类型和补给条件;5、查明第四纪沉积物的类型及特征;6、查明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和采运条件;7、查明小桥涵及其人工构造物基础工程地质概况;8、勘察路段划分沿线土、石工程等级。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的基本内容是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地震烈度(7度的界线)。
工程地质详勘的主要内容是:1、提供局部路线比较方案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以便选定方案,确定路线位置。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2、提供设计路线纵断面的工程地质资料;3、提供一般路基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4、提供陡峻山坡、临河防护处、高边坡需支挡处,以及工程艰巨受地质条件控制的地段处的工程地质资料,以便研究山体稳定情况,正确确定路线位置及治理方案。
5、提供特殊地区、不良地质地区路基设计地段,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6、提供确定小桥涵及其它人工构造物基础深度、类型和施工条件的工程地质资料。
7、提供与路面设计及筑路材料供应有关的工程地质资料;8、对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层产状、性质、成因、厚度、类别、风化程度、岩土变化界线,地下水出露点、埋藏深度、地表积水、排水条件等分段进行描述,并阐明对路基、路面及人工构造物稳定性的影响,提出相应工程措施。
9、GPS 技术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简称GPS )是一种以人造卫星为基础的空间站无线电定位、全天候导航和授时系统。
GPS 系统主要包括:空间部分、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
空间部分由24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控制部分有五个地面监控站组成;用户部分——接收机。
主要功能有解码、分离出导航电文,进行相位和伪距(本机接收时间和卫星发射时刻之间测量信号的时间漂物)测量。
应用GPS 技术进行路线勘测设计或进行测图控制测量,具有布网灵活,不受气候条件限制,测量精度高、工作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点。
10、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简称全站仪,主要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微处理机、数据终端和绘图系统等外围设备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