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高考二卷文言文精析

合集下载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2020新课标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新课标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

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

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

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

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

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

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

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

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2卷文言文试题答案及翻译

D.王安中诗文兼擅。

受到皇上器重。

他极有文采,为文厚实脱俗,曾受命赋诗百韵以纪盛宴,徽宗高度赞扬,下令书于大殿屏风,将副本赐给侍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参考答案10-12 A C C13.(1)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2)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为骄横。

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考中进士,调任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历任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年间,天下人争相议论祥瑞,朝廷大臣动辄上表称贺,徽宗看了王安中的上表,称他为奇才。

后来有一天,徽宗特地拿出三封诏令让他草拟,安中马上写成,皇上就在他的草稿后批道:“可任中书舍人。

”不久,从秘书少监授任中书舍人,提升为御史中丞。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盗贼,盗贼逃走,有个百姓受惊出门与士卒相遇,士卒把他当作盗贼绑起来;百姓到开封府申诉,受不住惨酷的拷打,于是被屈伏罪。

安中审察后得知实情,审理冤屈,立即放走这个百姓,让官吏抵罪。

当时皇上正向往神仙之事,蔡京凭借妖术向(皇上)引见方士王仔昔,朝廷大臣及外戚们都结交关照他。

安中上疏请求从今召用山野道士,应当责令引见人担保;并且陈述蔡京欺君僭上、祸国害民的几件事。

皇上惊觉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久再次上疏指责蔡京的罪行,皇上说:“本来打算马上实行你的上奏请求,因为接近天宁节,等过了此节,一定为你罢免蔡京。

”蔡京探察得知,非常害怕,他的儿子蔡攸日夜在宫中侍从,向皇上哭诉恳求。

皇上因此升迁安中为翰林学士,又升他为学士承旨。

宣和元年,授任尚书右丞;宣和三年,任左丞。

金人来朝归还燕山旧地,朝廷谋求帅臣,安中请求前往。

王黼向皇上赞誉他,皇上授任他为庆远军节度使、河北山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燕山府知州,辽国降将郭药师任同知府事。

【精】2020年新高考Ⅱ卷文言文精析

【精】2020年新高考Ⅱ卷文言文精析

(2020·新高考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提拔)瑞户部主事。

时世宗享国(帝王在位的年数)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礼官辄表贺,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曰:“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冒犯)当死,市(买)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留中者数月。

遂逮瑞下外庭多未知。

提牢主事闻状,以(认为)瑞且(将)“先生今即出大用矣。

”多患苦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欲先发(发难),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两次)上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瑞无子。

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为敛威去/B.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为敛威去/C.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D.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解析】“昨闻海令为母寿”,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项、D项;“然”表转折,与后文关系密切,所以应在它之前断开,排除B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B.宦官也称太监,是古代宫中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C.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D.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解析】A项,“考生来自全国各地”错误,考生为本地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海瑞生活俭朴,时时关心国事。

2020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年⾼考全国2卷语⽂试题及答案⼀、现代⽂阅读(36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套建筑画中的⼀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个宅⼦,他⽗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天,邓椿的⽗亲看到裱⼯⽤“旧绢⼭⽔”擦拭桌⼦,他拿过来⼀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库中者不⽌此尔。

”邓⽗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幅⼭⽔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式的⽂章都必须⾸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前⼈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原物”。

也许有⼈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了私⼈宅第。

从功能说,它们从宣扬皇权的政治性作品转化为私家收藏中的纯粹⼭⽔画;从观赏⽅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构图转变为⿎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2020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语文试题分析解析解读内蒙地区参加的全国II卷,整套试卷基于高考“一核四层四翼”的评价体系,在全民抗疫、精准扶贫、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形势下选材命题。

文学性与思想性并重,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交融。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命题方向——紧扣时代旋律,坚持立德树人导向。

即紧跟时代脉搏,传承工匠精神,激励青年奋发图强;厚植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比如文学类文本小说《书匠》,表现出的匠人技艺固然会被科技所取代,匠人精神却不会泯灭,故事所表现出的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渐染下,普通百姓的人格魅力和人性之美。

第九小题,则是要求分析“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匠人精神也是我们今天所应该具有的,体现出一种精神传承。

再如第22题作文所给的墨子的话和抗疫援助物资上的诗词,都彰显传统文化的内涵。

以全球抗疫为背景,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精心选择传统文化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放眼全世界,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试题结构——题型稳定,充分落实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

整套试题紧密贴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凸显语文学科的应用导向;题型稳定,试题全面覆盖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与核心价值。

全国II卷是一套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内的试题,命题组人性化的考虑到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考生复习的影响,保持了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以及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

作为“后考试大纲时代”的第一次高考,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承受了新旧高考更叠带来的影响,完全延续了2019年高考的试卷结构,试题模块、试卷小题数和各小题的分数全部保持不变。

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题,对接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仍然延续语段式形式,以“三合一”的方式考查词语辨析、语句衔接、修改病句,略有差异的是今年没有考成语辨析,而是加入了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难度较成语考察有所下降。

主观题方面,无论是补写语句还是压缩语段,继续沿用老题型,考生只要准备充分,这类题型对考生来说难度不大。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20学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及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历秘书省著作郎。政和间,天下争言瑞 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 后批:“可中书舍人。”未几,自秘书少监 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表时间的词: 1、昔、向、曩:过去、从前 2、俄、俄而、须臾、俄顷、少顷、期须:一 会儿 3、旋、寻、未几、既而、已而、无何:不久 4、质明:天刚亮 5、亭午:正午。《三峡》自非亭午夜分 6、旦日、翌日:第二天 7、朔:农历每月初一。望:农历每月十五。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8、旬:十天。 9、期年:一年。
胜:1、能承担,能承受。 2、尽。不胜枚举 3、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
服/诸安:中1、廉众,知各之:诸/位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2上、 之方于乡 神诉诸仙法之律 事
3、 之乎 子闻诸? 4、第三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解答此题,要先通读要求断句的语句,在理 解其大意的基础上,比较四个选项,找出其不同之处, 快速锁定需要重点分析的部分,再通过分析语意以及 句子结构等来排除干扰项。此题中四个选项断句的不 同之处主要集中在“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即出 民抵吏罪”这两处。“不胜”的意思是经受不住, “考掠之惨”的意思是严刑拷打,“考掠之惨”应作 “不胜”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D 两项。根据语境可知,“出民”和“抵吏罪”是王安 中对此案件的两个处理结果,“出民”“抵吏罪”都 是动宾结构,中间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项。选A。
11、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 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
掌握传记内容特点 开头:简介传主基本信息(姓名、字号、朝代、 籍贯、祖上情况等)
中间:主体 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 时人或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 括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
结尾:交代人物或事件结局
阅读传记要明确的三个任务:
1、知人:次要人物,谁是对比人物,谁是陪衬人物。
二是明确人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主要人物 和次要人物的关系 ,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纠 葛,对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衬人物的陪衬点。
三是明确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怎样 评价他们的,并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
2、明事
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所谓“明事”,就是 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如果只 写了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果是写了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就把握 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浅易的古代文言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 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 和词类活用 (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按:1巡视。按榆溪旧塞。 2、审查,查究。按五人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 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时上方乡神仙之事
向:1、向往
2、朝向,对着 沛公北向坐。
3、接近
向晚
4、从前 向者仆亦常厕下大夫之列。
5、假使,假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辨理
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 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 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 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明自己的 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 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
2020全国卷笺二:1、精美的纸张。晏殊《蝶恋花》欲 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王安中字2、履古代道公,文的中一山种体阳裁曲。 人。进士及
(11开、封A方逻士卒,夜又迹称盗方/盗术脱士去,/指民中有国惊古出代与好卒讲遇神/缚仙以方为盗
/民术讼、诸从府事/巫不祝胜术考数掠活之动惨的/遂人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 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安中疏请 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 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分值上:19分 题型上: 一、3道选择题 1、断句 2、古代文化常识 3、分析综合题:筛选信息的能力,理解归纳、概 括评价能力 二、翻译两题 包括词义的多样性、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 字、特殊句式
文言文整体阅读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 其实,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一样需要整体 阅读。
在文言文阅读的日常训练中,我们首先要从 整体上概览全文,因为要理解词的意义和 用法、断句和翻译,就得考虑它所处的语 言环境,离不开整个段落甚至全篇;概括 和分析题,更应站在全篇中心内容的高度 去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分析、 评价人物和事件。因此,整体把握全文, 它对我们迅速、准确地解答试题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 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 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 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