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10.5对儿科单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总结优化

对儿科单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总结及优化2008年下半年制订儿科三个单病种(小儿肺炎、小儿热性惊厥、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疗规范。
2009年1月起实施,对三个单病种的住院病人实施中医中药为主的规范治疗,并进行病例观察,详细记录病例资料及复诊情况。
实施两年多来,三个病种共诊治1210例,经初步评估,实施单病种管理后,患儿病情好转明显,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减低到零。
实施过程中患儿及家长对中医中药的认同感明显增强,对拒服中药汤药的患儿家长能主动想方设法喂服(如汤药中加糖、加奶粉、或糖果慰服),医院煎药也进行改进,如浓煎、50ml小包装,便于口服和储存。
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因为患儿年龄、体质、症状、寒热虚实程度不同,对辨证有困难的西学中医生较难准确把握药物剂量及加减,易使疗效降低、苦寒过度致泄泻、胃纳不振等。
2、住院期间除中药治疗外,缺少非药物治疗、药物外治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后缺少中药调护,致使患儿因免疫力低下或生活不当而再次感染。
3、治疗中缺少疗效评价标准,对预后把握欠准。
4、对小儿肺炎的临床辨证分型易混淆。
对热惊的预防除西药安定、中成药羚羊感冒液外较少使用中药汤药的调护。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重新补充修订这三个单病种的诊疗规范,使其更切合临床实际,方便使用。
1、增加辨证要点,对药物剂量进一步细化。
加强学习,对单病种的重点部分进行提纲切领,突出要点,人手一册,随时可用。
2、对肺炎罗音不消者增加拔灌疗法;对哮喘发作期增加穴位贴敷、缓解期继续“冬病夏治”定期治疗;对热惊患儿平时多进行中药调护。
3、增加疗效评价标准,对住院病人在用药3天及出院时进行二次疗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4、三个单病种病人出院时给予每人一张保健处方和心理调摄处方,指导患儿合理生活,增强体质,预防复发或复感。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诊疗规范(16个病种)

吴家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儿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目录一、感冒二、咳嗽三、乳娥四、肺炎喘嗽五、哮喘六、泄泻七、便秘八、厌食九、腹痛十、痫证十一、儿童抽动证十二、遗尿十三、紫癜十四、五迟、五软、五硬十五、小儿肌性斜颈十六、胎黄感冒中医病名:感冒西医病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 16751.2-1997)。
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临床表现:(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
(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
但若反复感染是以下呼吸道为主,则因定义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
(3)确定次数需连续观察1年。
(4)反复肺炎是指1年内反复患肺炎2次,肺炎需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应完全消失。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二、辨证论治1.肺脾气虚证证候: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纳呆食少,倦怠乏力,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弱,指纹淡。
治法:补益肺脾。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
黄芪、防风、白术、党参、山药、煅牡蛎、陈皮、甘草。
中成药:童康片、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证候:反复感冒,手足心热,低热,盗汗,神疲乏力,平时多汗,口干喜饮,纳呆食少,肌肉松弛,咽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黄芪、防风、白术、沙参、麦冬、五味子、鸡内金、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中成药:槐杞黄颗粒等。
3.肺胃积热证证候:反复感冒,口渴,伴口臭或口舌生疮,夜寐欠安,纳差,大便干,咽红,舌红,苔厚或黄,脉滑数。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

儿科三大优势病种诊疗常规儿科是专门针对儿童疾病的医学科目,其病种诊疗常规有很多。
以下将介绍儿科三大优势病种的诊疗常规,并提供详细解释。
1.儿童感染性疾病儿童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脑膜炎等。
儿科在诊疗这些疾病方面有以下优势:首先,儿科医生对儿童体格、生理、年龄等特点有深入了解,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儿童感染的病因和病情。
其次,儿科医生掌握了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的选择、用药剂量的计算等。
再次,儿科医生具备良好的儿童沟通技巧,能够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病史,以便更精准地制定诊疗方案。
最后,儿科医生知识更新及时,能够及时掌握新兴感染病原体的变化,为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及时的指导。
2.儿童运动发育障碍儿童运动发育障碍是指儿童运动功能的延迟或障碍,主要包括发育性协调障碍、运动异常型脑瘫等。
儿科在诊疗这些疾病方面有以下优势:首先,儿科医生在儿童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发育评估工具,能够准确判断儿童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运动发育障碍。
其次,儿科医生在儿童运动发育障碍的治疗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的选择等。
再次,儿科医生可以协同其他专科医生,如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康复心理等,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3.儿童过敏疾病儿童过敏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儿科在诊疗这些疾病方面有以下优势:首先,儿科医生在儿童过敏疾病的诊断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和过敏源接触史等,进行全面的过敏源检测和诊断。
其次,儿科医生熟悉儿童过敏疾病的治疗原则,能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再次,儿科医生能够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患儿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从而制定预防过敏疾病发作的措施,并给予相关的生活指导。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一、概述。
优势病种是指在特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疾病。
针对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实施,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工作。
本文将就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重要性。
1. 优势病种的特点。
优势病种通常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易引起并发症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需要更加重视和精心制定。
2. 优势病种的社会影响。
优势病种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这些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不仅关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稳定。
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案。
1. 建立专家团队。
针对不同的优势病种,建立专家团队,包括临床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
2.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加强患者教育。
针对优势病种患者,加强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情况,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合作意愿。
4. 建立健全的随访制度。
对于优势病种患者,建立健全的随访制度,定期对患者进行复诊和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和护理支持。
5.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
针对优势病种,加强相关科研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结语。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护理支持。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相关医务人员有所帮助,为优势病种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引言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满足患者需求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范围、方法和预期效果。
二、目的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是评估当前医疗机构对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以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
三、范围本次评估及优化方案主要针对2023年医疗机构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
优势病种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常见疾病。
四、方法1. 数据采集:采集医疗机构2023年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相关数据,包括方案制定依据、目标、流程、指标等。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当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问题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识别出当前诊疗方案存在的问题,如流程不合理、指标不明确等。
4. 优化方案制定:针对识别出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包括调整流程、明确指标、完善培训等。
5. 优化方案实施:将制定的优化方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6. 效果评估:对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采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和治疗结果数据,评估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
五、预期效果通过对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及优化方案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优化诊疗方案,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就医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2.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治疗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3.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通过合理调整诊疗方案,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4. 提高医疗机构声誉:通过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六、结论通过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我国在2023年制定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方案的背景、目的、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以及优化方案等内容。
二、方案目的2023年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评估及优化方案的目的是通过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以提高优势病种的诊疗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三、评估指标1. 诊疗效果:评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康复率、复发率等指标。
2. 医疗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在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医疗质量,包括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3. 医疗费用:评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经济效益,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等指标。
4. 患者满意度:评估患者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满意程度,包括问卷调查、患者反馈等指标。
四、评估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医疗机构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实施情况、患者病历资料、医疗费用等数据。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医疗机构、不同优势病种的诊疗效果、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指标。
3. 专家评估: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评估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4. 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满意程度。
5. 综合评估:将数据分析结果、专家评估意见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出评估结论。
五、优化方案1. 优化诊疗流程:根据评估结果,对优势病种的诊疗流程进行优化,提高诊疗效率。
2.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3. 控制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4. 完善患者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5. 加强科研创新:鼓励医疗机构开展科研项目,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优势病种的诊疗水平。
儿科中医优势病种

2014年儿科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及护理方案肺炎喘嗽一、概述肺炎喘嗽由外邪犯肺,邪壅肺气而见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主症的疾病。
若正虚邪恋,可迁延难愈。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迁延性肺炎。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紫绀。
1.2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啰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明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6年1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实验室检查:⑴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⑵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157 —2014年儿科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及护理方案⑶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
优势病种治疗方法总结

优势病种治疗方法(fāngfǎ)总结优势(yōushì)病种治疗方法总结台儿庄区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优势病种治疗方案(fāng àn)总结〔2022年12月〕我科自开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的治疗取得(qǔdé)了良好的效果,根据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颈椎病针对椎动脉颈椎病,结合2ml丹参注射液+2ml强的松注射液于C5-6颈夹脊穴,每天一次,左右交替(jiāotì)使用,10天一个疗程,总有效率高达98%。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每天一次,疗效较为满意,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病症,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为满意的效果。
肩周炎治疗肩周炎时,扳法较为关键,是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针对患者怕痛特点,可结合患者自行吊单杠锻炼等自我锻炼法。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功能恢复较快,预后良,但有糖尿病或结核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差。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过程中,环跳穴的针刺方法是疾病疗效显著的关键,用5-7寸毫针针刺于此穴位,有下讷放电感。
此时,可以加电针与环跳穴,效果更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其作用有两方面:一、通过手法操作,促使髓核回纳;二、是通过手法操作改变髓核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从而解除了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与刺激。
具体操作手法重点是:直腿抬高法反复5次;腰椎定点斜板发,左右各1次。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科室人员的进一步实践改善。
台儿庄区中医院理疗科二九年十二月台儿庄区中医院康复理疗科优势病种治疗方案总结〔2022年1月〕我科自开展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以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医学统计学知识抽取2022年期间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现对各优势病种治疗方案总结如下:颈椎病疗效观察:60例患者经2个疗程后,痊愈〔主要病症体征消失〕16例占43.3%,显效〔病症体征根本消失〕18例〔30%〕,有效〔病症体征减轻〕10例〔16.7%〕无效〔病症无改善〕4例〔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三种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肺炎喘嗽的诊断依据。
1.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
或有轻度发绀。
1.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 禀赋不足患儿,常病程迁延。
新生儿患本病时,可出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
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降低,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2006年l0月)。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出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
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
初生儿、素体气阳不足的小婴儿上述部分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实验室检查:(1)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的大片状阴影。
(2)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的病原学诊断,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药汤剂(1)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开肺推荐方药:三拗汤加减(2)风热闭肺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3)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推荐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
(4)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
(5)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
(6)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
2.中药煮散剂(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针对肺炎喘嗽的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舌象、脉象,根据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煮散剂服用方法:每日2~3次,水煎滤渣服。
3.中成药辨证选择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鲜竹沥口服液、肺力咳合剂等(二)中药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根据说明书按儿童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三)外治法1.药物敷胸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适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
3.肺炎贴经皮治疗,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的湿性罗音者。
4.雾化吸入疗法,适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
5.药物敷脐疗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者。
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7.拔罐疗法;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8.天灸疗法(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慢性肺炎与反复肺炎的患者。
(四)西医治疗原则: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
1、一般治疗及护理:室内通风,保持安静,尽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给予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加心脏负担。
2、抗感染治疗:(1)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依据痰培养、血培养):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疗程: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后3天,支原体肺炎至少用药2-3周,葡萄球菌肺炎,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2周,总疗程≥6周。
(2)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干扰素。
3、对症治疗:(1)氧疗:凡有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面色苍灰应给予吸氧。
(2)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祛痰剂,雾化吸入;(3)支气管解痉剂:喘憋严重可选用;(4)治疗心力衰竭:镇静、给氧、强心;(5)腹胀:低钾,补钾;,如系中毒性肠麻痹,应禁食、胃肠减压,亦可使用酚妥拉明;(6)感染性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7)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
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适用于中毒症状明显;喘憋严重;胸膜渗出伴脑水肿、中毒醒脑病、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时。
三、难点分析:并存症和并发症的治疗:对并存佝偻病、营养不良,应给予相应治疗。
并发脓胸、浓气胸应及时抽浓、排气。
必要时闭式胸腔引流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指标1.主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的改善情况2.体征:肺部罗音改善情况;3.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收情况。
(二)疗效判断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失,其它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X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收。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它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
无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也多无改善或加重。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1月刊(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分会)制定小儿感冒临床诊断指南:1 . 1 以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感冒如有兼证者 ,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不调;烦躁不宁、惊惕抽风等表现。
1 .2 常在气候骤变 ,冷暖失调 ,或与感冒病人接触 ,有感外邪发生。
1 . 3 特殊类型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可见咽部充血 ,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 2~4 mm 大小的疱疹。
1 . 3 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2.1轻症:无热或低热。
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疼轻咳等。
一般经3-4天或十余日痊愈。
重症:全身症状较重,高热流涕鼻塞咽及扁桃体充血,有黄色或白色渗出物,咽壁及附近可见疱疹溃疡。
婴儿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等,起病时可高热惊厥。
2.2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二)证候诊断1. 风寒感冒证:恶寒 ,发热 ,无汗 ,鼻塞 ,流清涕 ,喷嚏 ,咳嗽 ,痰稀白易咯 ,面色白 ,头身痛 ,口不渴 ,咽无红肿疼痛,舌淡红 ,苔薄白 ,脉浮紧 ,指纹浮红。
2.风热感冒证:发热 ,恶风 ,有汗或少汗 ,鼻塞 ,流浊涕 ,喷嚏,咳嗽 ,痰稠色白或黄 ,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 ,头痛 ,口渴 ,咽红肿痛 ,小便黄赤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 ,指纹浮紫。
3.暑邪感冒证:夏季发病 ,壮热 ,汗出热不解 ,头晕头痛 ,鼻塞,喷嚏 ,身重困倦 ,面色红赤 ,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 ,口渴欲饮或口干不欲饮 ,纳呆 ,恶心呕吐 ,泄泻 ,小便短赤 ,舌质红 ,苔黄腻 ,脉数 ,指纹紫滞。
4.时疫感冒证:起病急骤 ,全身症状重。
高热寒战 ,头晕头痛 ,鼻塞 ,喷嚏 ,咳嗽 ,面目红赤 ,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 ,咽红肿痛 ,无汗或汗出热不解 ,肌肉骨节酸痛 ,腹胀腹痛 ,或有呕吐 ,泄泻 ,舌质红或红绛 ,苔黄燥或黄腻 ,脉洪数 ,指纹紫滞。
5. 兼证5. 1 夹痰证:感冒兼见咳嗽较剧 ,痰多 ,喉间痰鸣 ,舌苔厚腻 ,脉浮滑或滑数。
5 . 2 夹滞证:感冒兼见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气秽臭 ,恶心呕吐 ,吐物酸腐 ,大便酸臭 ,或腹痛泄泻 ,或大便秘结 ,舌苔垢腻 ,脉滑。
5. 3 夹惊证:感冒兼见惊惕、惊叫 ,烦躁不宁 ,甚至骤然两目凝视 ,肢体抽搐 ,口唇发绀 ,舌质红 ,脉浮弦或弦数。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中药汤剂(1)风寒感冒证治法:辛温解表。
推荐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白芷、桔梗、白前、桂枝、葱白、淡豆豉等。
加减:头痛明显者加葛根;恶寒无汗者加麻黄;呕吐者加半夏、生姜;外寒里热者加黄芩、板蓝根。
( 2)风热感冒证治法:辛凉解表。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淡豆豉、荆芥桔梗、甘草、淡竹叶、桑叶、大青叶等。
加减:高热者加栀子、黄芩;咽红肿痛者加蝉蜕、蒲公英、玄参;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生大黄。
(3)暑邪感冒证治法:清暑化湿。
推荐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香薷、荷叶、金银花、连翘、薄荷、藿香、佩兰、淡豆豉、白扁豆、六一散等。
加减: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呕吐者加半夏、竹茹;泄泻者加葛根、黄芩、黄连、苍术。
(4)时疫感冒证治法: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连翘、荆芥、羌活、薄荷、栀子、黄芩、板蓝根、桔梗、牛蒡子、贯众、甘草等。
加减:高热者加柴胡、葛根;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黄连。
(5)兼证(5).(1)夹痰证治法:风寒夹痰者宜辛温解表 ,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宜辛凉解表 ,清肺化痰。
推荐方药:风寒夹痰者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三拗汤加减;风热夹痰者银翘散合桑菊饮、黛蛤散加减。
常用药:风寒夹痰者常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桔梗、白前、杏仁、半夏、陈皮等;风热夹痰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桑叶、大青叶、菊花、黛蛤散、浙贝母、瓜蒌皮等。
(5).(2)夹滞证治法:疏风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推荐方药:风寒夹滞者用荆防败毒散、风热夹滞者用银翘散为基础 ,均加用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风寒夹滞者常用荆芥、防风、苏叶、桔梗、白前、半夏、陈皮、焦神曲、焦山楂、莱菔子等;风热夹滞者常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荆芥、桑叶、大青叶、焦神曲、焦山楂、槟榔等。
(5).(3)夹惊证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主方:银翘散合镇惊丸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蝉蜕、防风、板蓝根、钩藤、僵蚕、白蒺藜等。
另加用小儿金丹片或小儿回春丹。
2、中成药(1)小儿感冒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