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试题及

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试题及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教师招聘考试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选拔机制,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测试来筛选合适的人才担任教师职务。
教育学理论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教育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师招聘教育学理论试题,并提供答案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学派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A. 行为主义学派B. 心理分析学派C. 社会学习理论学派D. 构造主义学派答案:D。
构造主义学派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背景知识构建新的知识和理解。
2. 下列哪个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构建和重构的过程?A. 心理分析理论B. 行为主义理论C. 构成主义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C。
构成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构建和重构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主的思考和理解,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3. 下列哪个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获得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心理分析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构成主义理论答案:C。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获得的,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4. 下列哪个理论主张学习过程是一种被动的知识传递?A. 行为主义理论B. 构成主义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心理分析理论答案:A。
行为主义理论主张学习过程是一种被动的知识传递,学习者通过接受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形成新的行为。
二、判断题1. 教育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科。
答案:错误。
教育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科,旨在研究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学校教育。
答案:错误。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教育形式,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3. 儿童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没有重要影响。
答案:错误。
儿童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智力、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8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 )时期的教师活动。
(分数:2.00)A.封建社会B.原始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解析:解析:“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是指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道统性的特点。
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起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以吏为师”是古代奴隶社会教育的一大特征。
西周属于奴隶社会的社会形态。
封建社会是从春秋战国后才出现的社会形态。
2.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
这个基本点是( )。
(分数:2.00)A.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C.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D.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解析:解析: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不管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能力还是人的素质的活动,达成共识的还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这也是由教育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
3.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生物学上的成熟,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而且认为教育和后天的其他影响对于人的发展无足轻重的观点的学者是( )。
(分数:2.00)A.霍尔√B.朱熹C.高尔顿D.老子解析:解析: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认为先天的遗传已经决定了人的智力和发展水平,后天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分数:2.00)A.夸美纽斯B.洛克C.斯宾塞√D.赫尔巴特解析:解析:夸美纽斯的近代教育思想,即“泛智主义”思想强调:人人均应受教育,以及人人均需学习一切知识;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斯宾塞的《教育论》一书反对传统教育,强调科学教育,他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了“课程”一词;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被公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6. 判断题8. 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2018·山东)近年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大力提倡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下列古语的表述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常考)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B.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C.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正确答案:C解析:《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意为: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
故选C项。
知识模块:教育学2.(2016·河南)课外活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根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 )和训练性活动。
A.探索性活动B.实践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D.创造性活动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活动机能分,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讲座、报告、阅读等)、创造性活动(科技制作、制作练习等)、训练性活动(文娱、体育训练等)。
知识模块:教育学3.(2016·广东)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 )(易错)A.是同一种活动B.方向一致,但课外活动不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C.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但方向不一致D.都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且方向一致正确答案:D解析: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首先,课外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一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其次,二者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
知识模块:教育学4.(2017·辽宁)下列哪项不属于课外教育( )A.选修课B.科技讲座C.文学艺术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正确答案:A解析:课外教育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形式。
教师招考历年真题汇编教育理论试卷附参考答案

教师招考历年真题汇编教育理论试卷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 20 分)1.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A.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 在17 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 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 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6.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7. 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
A. 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 年B.1986 年C.1987 年D.1988 年9. 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 1981 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 D.五四制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历年真题试卷汇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单项选择题)历年真题试卷汇编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迁移的实质是( )。
(2016.辽宁)A.新旧经验的整合B.新旧经验的同化C.新旧经验的顺应D.新旧经验的重组正确答案:A解析:新旧经验的整合过程是迁移的实质。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不仅对以后经验的获得产生影响,而且对先前获得的、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经验也会产生影响。
不断获得的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相互作用,使之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个整合的心理结构,并不断发展,从而稳定地调节人的行为。
因此答案为A。
2.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 ) (2015.天津)A.触类旁通B.闻一知十C.照本宣科D.温故知新正确答案:C解析: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题干中,“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是说,学习了某些知识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和经验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温故知新”是指对旧的知识的回忆能够对已学的知识和现在学习的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这也是对迁移的一种诠释。
3.在学习对数运算法则时,受m(a+b)=ma+mb的影响而错误地得到lg(a +b)=lga+lgb,这属于( )。
(2014.河南)A.垂直迁移B.正迁移C.逆向迁移D.负迁移正确答案:D解析:本题选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考查考生对迁移的分类,只要我们在做题过程中能够抓住“错误地”这个关键词,就很容易判断出。
加法分配率的学习阻碍了后面对对数运算的正确掌握,这就是负迁移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顺向迁移。
因此本题选D。
4.学过高等数学的知识后利于对初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属于知识的( )。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迁移的两种分类,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先学习初等数学,后学习高等数学,所以是后学习的内容对先学习内容的作用,因此是逆向迁移,由此排除AB。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历年真题试卷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政策法规)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6. 判断题多项选择题1.(2016·河南)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学生可以提出申诉的有( )A.对学校做出的“留校察看”处分不服B.教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C.学校强迫学生购买非必需教学物品D.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指正正确答案:A,B,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知识模块:教育政策法规解读2.(2017.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贸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 )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A.品德B.智力C.体质D.劳动正确答案:A,B,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
知识模块:教育政策法规解读3.(2016·河南)下列说法不符合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 )(常考) A.某班主任为掌握学生情况,私自拆开学生信件B.某网吧拒绝小明(13岁)进入网吧上网C.小强(14岁)父母为拆迁多分房强迫他结婚D.小明因听力障碍,申请入学时被某小学拒绝正确答案:A,C,D解析:A项侵犯了未成年人的隐私权,C项违反了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结婚的规定,D项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知识模块:教育政策法规解读4.(2017·天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我国现阶段教师的权利做出的具体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有( ) A.获取报酬待遇权B.民主管理权C.进修培训权D.管理学生权正确答案:A,B,C,D解析:详见我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
知识模块:教育政策法规解读5.(2016·河南)下列专门规定了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的法律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确答案:A,C,D解析:我国对教育有专门规定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安徽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 )因素决定的。
A.政治B.生产力√C.文化D.军事解析:解析:生产力对教育有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故选B。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解析: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两者都认为教育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获得的,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故选C。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包括( )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合作学习D.程序教学√解析:解析: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应排除。
其他三种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故选D。
4.实施义务教育( )①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②是学生对家庭的义务③是家长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④是公民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选项中的①对应国家,③对应家庭,④对应社会。
故选D。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理论创新√D.文化创新解析:解析: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
而其中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创新的核心和灵魂。
故选C。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例如化学实验事故)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2015.广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
(分数:2.00)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育目标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2.【2015.江西】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分数:2.00)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长”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解析: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3.【2012.江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 )。
(分数:2.00)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育组织形式解析:解析: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4.【2015.广西】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 )。
(分数:2.00)A.教导作用B.选拔作用C.评价作用√D.管理作用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
5.【2013.江西】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
(分数:2.00)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导向、激励、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2015.广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 )。
A.教学目标B.教育目的√C.培养目标D.教育目标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2.【2015.江西】国际21世纪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获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并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A.“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生存”“学会成长”B.“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成长”C.“学会认知”‘学会工作”“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D.“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解析:解析: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3.【2012.江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性作用的是( )。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育组织形式解析:解析: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4.【2015.广西】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调控作用和( )。
A.教导作用B.选拔作用C.评价作用√D.管理作用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导向、调控和评价作用。
5.【2013.江西】教育目的可以发挥( )。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解析: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是导向、激励、评价。
6.【2014.四川】明确规定教育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体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 )。
A.定向功能√B.调控功能C.评价功能D.指导功能解析:解析: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是教育目的的培养目标,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有目标导向作用.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
7.【2014.安徽】人们通常将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解析:解析:培养目标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8.【2011.江西】( )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A.义务教育B.教育制度C.教育目的√D.教育评价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了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
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所以本题选C。
9.【2013.江西】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目的制定具有( )。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影响作用D.促进作用解析: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
10.【2012.福建】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邓小平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解析:解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2015.安徽】“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C.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解析: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12.【2015.福建】苟况认为“人之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
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无目的论D.生活本位论解析:解析:所谓“礼”,就是外在的社会要求,约之以礼,属于社会本位论。
13.【2014.广西】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 )。
A.根据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B.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C.教育目的应以学校需要为出发点D.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解析:解析:A为个人本位论的观点。
B和D为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14.【2010.江西】教育目的存在多种价值取向,以下不属于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爱伦.凯B.卢梭C.帕克D.斯普朗格√解析:解析:斯普朗格是文化本位论的代表。
15.【2015.四川】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 )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解析:解析: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对立。
16.【2014.四川】在教育的目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这表达的教育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B.个人本位C.团体本位D.虚无主义解析:解析:诺笃尔普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诺笃尔普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所以答案为A。
17.【2014.河南洛阳】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的是( )。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解析:解析:社会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成为社会人。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18.【2014.四川绵阳】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
A.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C.人们的思想文化√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解析:19.【2014.河南洛阳】下列哪些因素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A.教育的发展√B.教育测量技术的发展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D.生产关系的构成√解析:解析: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其次,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20.【2014.广西】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A.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建立学习型社会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解析:解析: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1.【2014.山东济宁】美育的内容有( )。
A.科学美√B.自然美√C.社会美√D.艺术美√解析:解析: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22.【2014.山东东营】美育的基本类型有( )。
A.自然美育√B.社会美育√C.教育美育√D.艺术美育√解析:解析: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
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教育美。
因此,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有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教育美育。
三、填空题(总题数:3,分数:6.00)23.【2014.湖北荆门】马克思主义关于1学说,确定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对于研究人的发展,确定教育目的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的全面发展)解析: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社会条件决定了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上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到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4.【2014.湖北十堰】德育、智育、体育、 1等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整体。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美育)解析:25.【2014.浙江温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 1和综合实践能力。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新意识)解析:四、判断题(总题数:7,分数:14.00)26.【2015.吉林辽源】教学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只有确定了教育目的。
教育活动才能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着预定的方向进行。
27.【2014.四川】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育目的强调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而教育方针强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
( )A.正确√B.错误解析:28.【2014.云南玉溪】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 )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由于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所以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29.【2014.湖南郴州】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国家利益论。
( )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杜威的观点是教育无目的论。
30.【2014.江苏扬州】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能力。
( )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
31.【2014.湖南华阳】教育的目的具有主观性、理想性,不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约。
( )A.正确B.错误√解析:解析:教育目的是受多方面制约和影响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2.【2015.河北张家口】美育就是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