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之茶具和泡茶顺序
茶具的使用及泡茶方法步骤

泡茶方法步骤茶艺小组:一、茶具简介茶巾~擦拭茶具公道杯~~盛茶汤茶壶~~泡茶茶杯(品茗杯)~~喝茶茶虑~~过滤茶汤茶托~~放过茶漏茶垫~~放茶杯茶夹~~夹洗杯子,拇指食指捏中下部位,偏身体左侧夹杯,夹杯是夹向自己的一面。
茶针~~疏通茶壶嘴茶匙~~拨干茶茶荷~~放干茶(茶叶→茶荷→茶壶)茶则~~盛茶入壶茶漏~~放在茶口上以防茶掉出来随手泡~~煮开水一、泡茶步骤①茶具的摆放:公道杯和茶壶的壶口相对,随手泡的壶口向左,茶组放在右上角,茶荷放在左上角,茶托放在左下角,茶垫放在右上角。
②折茶巾: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再左右对折,折成长方形摆放在自己的面前。
③洗茶壶,将随手泡中的开水从茶壶柄处绕壶口外围浇一圈,然后将水注入壶中,浇时高冲低收,高处高出壶口20厘米低处接近壶口,然后洗茶壶结束。
④将洗壶水倒到公道杯中前先在公道杯上放茶漏,然后将公道杯中的水洗茶杯,倒一个来回将公道杯中的水倒完,如若倒不完就将其倒在茶盘上,倒完水后就是洗杯了,用茶夹夹住杯子靠自己的一侧,夹起轻轻绕圈震荡杯中的水,然后就可以将杯中的水倒掉了,然后将洗好的杯子放在客人面前(一般茶很热的话,就要放茶垫,茶垫要在洗杯前放)。
⑤洗完之后就可以泡茶了,将茶荷中的茶倒到茶壶中,然后倒水,要壶口一周然后高冲低收,水到三分之二,用热水逆时针浇壶一圈,然后浇壶盖,待几秒,茶就好了。
(第一道茶叫洗茶,一般不喝)。
⑥将茶倒到公道杯中,倒完后点三点,然后就可以分茶了。
给客人斟茶只倒杯子的七分,一般不倒满,客人喝完再续。
注:六堡茶一般用水100℃,绿茶水85℃,花茶、黑茶、红茶水90℃,乌龙水100℃。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我国有数千年的饮茶史,人们的饮茶方法随着制茶技术和饮茶实践的发展进步,那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有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一.特色:道具简单,泡法自由十分适合大众饮用。
二.冲泡步骤:烫壶:将沸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处,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
注水:将烧的水注入壶中,至泡沫溢出壶口。
倒茶:1.先提壶沿茶船沿逆行转圈,用意在于刮去壶底的水滴,俗称“关公巡城”(是因为一般壶都是红色,刚从茶池中提出时热气腾腾,有如关公威风凛凛,带兵巡城),注意磨壶时的方向,右手执壶的欢迎喝茶时要逆时针方向磨,送客时则往顺时针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壶,则反之。
2.将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汤均匀。
3.另一种均匀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壶轮流给几杯同时倒茶,当将要倒完时,把剩下的茶汤分别点入各杯中,俗称“韩信点兵”。
注意倒茶时不能一次倒满一杯,至七分满处为好。
分茶:将茶中的茶汤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奉茶:自由取饮,或由专人奉上。
去渣:用渣匙将壶中茶渣清出。
以备后用:客人离去后,洗杯,洗壶以备下次用。
中华的茶文化饮茶方法第一个阶段:煎饮法当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生产力低下,常常食不果腹。
当他们发现茶树的叶子无毒能食的时候,采食茶叶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去享受茶叶的色、香、味,所以还不能算饮茶。
而当人们发现,茶不仅能祛热解渴,而且能兴奋精神、能医治多种疾病时,茶开始从食粮中分离出来。
煎茶汁治病,是饮茶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里,茶是药。
当时茶叶产量少,也常作为祭祀用品。
第二个阶段:羹饮法从先秦至两汉,茶从药物转变为饮料。
当时的饮用方法,正象郭璞在《尔雅》注中所说的那样:茶“可煮作羹饮”;也就是说,煮茶时,还要加粟米及调味的作料,煮做粥状。
至唐代,还多用这中华的茶文化泡茶方法种饮用方法。
茶道倒茶有哪些顺序

茶道倒茶有哪些顺序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倒茶也是有一定步骤的,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倒茶顺序,一起来看看。
功夫茶茶道倒茶顺序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
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泡茶的流程及礼仪和工具使用

泡茶的流程及礼仪和工具使用一、泡茶的流程泡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下泡茶的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准备茶具:茶壶、盖碗、茶杯、茶匙等。
–准备茶叶:选择适合泡茶的茶叶,可以选择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准备开水:用优质的水进行烧开。
2.温杯:–将开水倒入茶杯中,让茶杯蓄热片刻后,将水倒出。
3.盖壶:–将茶叶放入茶壶,一般约为3克-5克。
–倒入适量的热水,用盖碗盖住茶壶。
4.温壶:–取一杯开水,将热水倒入茶壶外面,让茶壶加热。
5.冲泡:–先倒入一些热水,稍微冲洗一下茶叶。
–再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茶壶盖。
6.倒茶:–泡茶的时间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的口感需求而定,一般约为1分钟-3分钟。
–先将茶水倒入盖碗中,然后再将茶水倒入茶杯中。
二、泡茶的礼仪在泡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泡茶礼仪:1.客人先饮:–如果有客人在场,应该先倒给客人一杯茶。
–服务客人时,用右手捧盖碗的盖子,用左手托盖碗,将茶水倒入客人的茶杯中。
2.小口品味:–品味茶水时,应小口小口地品尝,可以品味出不同泡法和泡茶器具对茶水的影响。
3.勿抿嘴:–饮茶时,不要发出吸气、啜饮声,也不要抿嘴,这样显得不雅观。
4.送茶道谢:–泡茶后,可以用右手持茶杯,左手托着杯底,将茶杯递给对方,表示感谢。
三、泡茶的工具使用在泡茶的过程中,合适的工具使用可以提升泡茶的效果和品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泡茶工具:1.茶壶:–茶壶是泡茶的核心工具,可以选择紫砂壶、玻璃壶、铁壶等不同材质的茶壶。
2.盖碗:–盖碗用来盖在茶壶上,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盖碗或陶瓷盖碗。
3.茶杯:–茶杯是用来饮用泡好的茶水的工具,可以选择透明的玻璃杯或陶瓷杯。
4.茶匙:–茶匙用来取茶叶和搅拌茶水,可以选择檀木茶匙或不锈钢茶匙。
5.茶盘:–茶盘用来放置茶具,可以选择竹质茶盘或陶瓷茶盘。
以上是泡茶的流程、礼仪和工具使用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泡茶的步骤和礼仪

泡茶的步骤和礼仪泡茶既是一种独特的品茗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礼仪。
以下是一般的泡茶步骤和茶道礼仪的简要介绍:1. 准备茶具和茶叶:- 选择合适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 选择优质的茶叶,如龙井茶、铁观音、普洱茶等。
2. 温洗茶具:- 将茶壶和茶杯用80℃左右的热水冲洗一遍,清除灰尘和异味。
3. 盛茶叶:- 取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一般以3克茶叶配200毫升水为宜,具体情况可根据茶叶种类和口感调整。
4. 浸泡茶叶:- 将80℃-95℃的热水冲泡在茶叶上,浸泡时间根据茶叶种类和个人口味而定,一般为30秒至2分钟。
5. 倒茶:- 先将第一泡茶水倒入茶海或茶杯中,此泡一般较浓,称为茶的灵气泡。
- 接下来的泡法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茶叶特性决定,可以选择一次性倒完或分几次倒。
6. 品茶:- 小口品尝茶汤,感受茶香、滋味及口感的变化。
- 可以用眼观察茶汤的颜色、澄清度,用鼻闻茶香,让茶味在口腔中停留,领略茶的韵味。
茶道礼仪是一种独特的茶文化体验,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茶道礼仪:1. 对待茶具:- 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刮损。
- 使用茶具前后要注意洁净。
2. 茶席准备:- 茶席要整洁,不要有杂物。
- 茶席要选取安静的环境,以便静心品茗。
3. 茶艺表演:- 可以在品茗过程中展示一些经典的茶艺动作,如倒茶、斟茶、递茶等。
4. 礼仪待客:- 当有客人来访时,要热情招待,并遵循一定的传统礼仪。
茶道礼仪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地区和文化会有不同的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基本的泡茶步骤和茶道礼仪就足够了。
在享受茶的同时,也要尊重茶文化的传统和习俗。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第一道:净手和欣赏茶具从卫生角度上看,泡茶之前必须洗手。
客人来喝茶之前自然也是先看茶具也就是所谓的“赏具”。
第二道:汤杯温壶泡茶需先将茶具用开水冲洗一遍,不仅是给茶具清洁卫生,更是为了给茶具预热,这样泡出来的茶汤才更香。
然后再将开水倒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依次预热,也有茶友管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简单的说就是将茶叶放进杯中,很多经验丰富,动作娴熟的茶艺师还会加上一些花式动作,这样会更显得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洗茶就是慢慢的将沸水倒入壶中,让茶叶浸泡在水中,然后又将沸水倒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那些炒制不好的茶叶过滤掉,将茶叶表面的污物清洗掉。
第五道:冲泡洗过茶之后,便是泡茶,将沸水倒入壶中,不过倒水时要将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就把壶倒满了。
第六道:春风拂面倒入沸水时,水需要高处壶口,然后用壶盖将表面飘起来茶末去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客人在喝茶时不让漂浮在表面的茶叶进入口中。
第七道:封盖把壶盖盖上,再用沸水浇遍整个茶具,为的是不让冲泡的香气散出。
第八道:分杯喝茶之前,需要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这样好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慢慢的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让每位客人品尝。
第十道:分壶倒茶讲究七分满,在分壶时将每一个客人的闻香杯中只倒七分满,以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双手抬起茶送到客人前,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之本“以茶奉客”。
第十二道:闻香把茶汤倒入品茶杯中,拿起盖闻杯中的余香,这是客人做的事情,茶艺师只需在一旁观看。
第十三道: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成三口饮下。
中国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中式喝茶的流程和礼仪

中式喝茶的流程和礼仪
中式喝茶的流程和礼仪丰富多样,以下是一种普遍的、较为传统的品茶流程和礼仪:
1、预备茶具:
1按照茶席的布置,摆放茶壶、茶杯、茶匙、茶荷(盛放茶叶的器皿)、茶盂(废水盂)、茶巾、茶盘等器具,并确保茶具洁净。
2、鉴赏茶叶:
1用茶荷展示茶叶,邀请宾客观赏茶叶的颜色、形状和香气,称之为“观茶”。
3、温杯涤器:
1用热水烫洗茶具,既是为了清洁,也是为了让茶具预热,有利于茶汤口感。
4、投放茶叶:
1根据茶具和人数适量投放茶叶,通常以茶与水的比例为准,不同茶叶种类投放量不同。
5、冲泡茶叶:
1用热水(根据不同茶叶特性调节水温)沿壶壁缓缓注入茶壶,第一泡通常用于洗茶,也叫“润茶”或“醒茶”,第二泡才正式饮用。
6、分茶敬客:
1待茶泡至适当时间后,使用茶勺或直接倾倒将茶汤均匀分配至每位宾客的茶杯中,茶满七分表示尊敬,留三分为空则寓含虚怀若谷之意。
7、品饮鉴赏:
1宾客端起茶杯,先闻其香,后品其味,欣赏茶汤色泽,品尝茶的甘醇、苦涩、鲜爽等滋味。
8、续水礼让:
1当茶汤饮尽,主人会适时续水,过程中会注意观察宾客茶杯,以示意是否需要加水,同时遵循先宾后主的原则。
9、交流分享:
1茶艺不仅仅是品茶,更重要的是茶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分享,品茶过程中,可以畅谈茶艺、生活琐事或人生哲学。
10、收尾清理:
1品茶结束后,将茶渣倾倒,茶具清洗干净,还原茶席,保持整洁。
以上流程和礼仪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庄重与优雅,但不同地区和茶艺流派可能存在细微差别,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茶道的泡茶顺序

茶道的泡茶顺序茶道的泡茶顺序 茶道被视为⼀种烹茶饮茶的⽣活艺术,⼀种以茶为媒的⽣活礼仪,⼀种以茶修⾝的⽣活⽅式。
下⾯是⼩编精⼼为你整理的茶道的泡茶顺序,⼀起来看看。
茶道的`泡茶顺序 净⼿,先引茶⼈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烫杯温壶”是将沸⽔倾⼊茶具中,洁具提温。
“马龙⼊宫”:将乌龙茶放⼊茶壶。
洗茶:将沸⽔倒⼊壶中,⼜迅速倒出。
冲泡:沸⽔再次⼊壶,倒⽔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敬. “春风拂⾯”:⽔要⾼出壶⼝,⽤壶盖拂去茶末⼉。
封壶:盖上壶盖,⽤沸⽔遍浇壶⾝。
分杯:⽤茶夹将闻⾹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公道杯,使每个⼈都能品到⾊、⾹、味⼀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闻⾹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客⼈将茶汤倒⼊品茶杯,轻嗅闻⾹杯中的余⾹。
品茗:客⼈⽤三指取品茗杯,分三⼝轻啜慢饮。
茶道茶具的使⽤ 置茶器 的①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茶壶的⽤具。
②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茶壶的器具。
③茶漏(⽃):放于壶⼝上导茶⼊壶,防⽌茶叶散落壶外。
④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
⑤茶擂:⽤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便投⼊壶中。
⑥茶仓:分装茶叶的⼩茶罐。
理茶器 ①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被烫。
②茶匙:⽤以置茶、挖茶渣。
③茶针:⽤于通壶内⽹。
④茶桨(簪):撇去茶沫的⽤具;尖端⽤于通壶嘴。
⑤茶⼑:取、倒茶叶。
分茶器 ①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茶海,然后依⼈数多寡平均分配;⽽⼈数少时则倒出茶⽔可避免因浸泡太久⽽产⽣苦涩味。
茶海上放滤⽹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品茗器 ①茶杯(品茗杯):⽤于品啜茶汤。
②闻⾹杯:借以保留茶⾹⽤来嗅闻鉴别。
③杯托:承放茶杯的⼩托盘,可避免茶汤烫⼿,也起美观作⽤。
涤洁器 ①茶盘:⽤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泡茶工具
茶盘: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
茶道:指茶道六君子,含茶夹、茶勺、茶拨、茶漏、茶针、茶瓶。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茗炉:烧水的器具
茶匙、茶海、茶拨、茶壶品饮杯(茶盏、茶碗)、
二、正确的泡茶方法的顺序:
1、烫壶: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关于金蟾的传说故事,内容大致都一样: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后来民间便流传“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传说。
释义:“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
一日,他降服了长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在过程中金蟾受伤断其一脚,所以日后只余三脚。
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金蟾使出绝活咬进金银财宝,助刘海造福世人,帮助穷人,发散钱财。
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
”三脚蟾蜍天性喜欢金银财宝,对钱财有敏锐洞悉力,很会挖掘财源。
刘海禅师平生喜欢布施济贫,得到三脚蟾蜍之相助,救济贫穷百姓无数。
此后,三脚蟾蜍被认定为”招财宝物”。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为坐蹲于金元之上的三足蟾蜍,背负钱串,丰体肥硕,满身富贵自足,有“吐宝发财,财源广进”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