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及食物的合用
30种中草药制酒曲秘方,酒曲的制作方法

30种中草药制酒曲秘方,酒曲的制作方法中草药制酒曲是将中草药与食物用料混合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发酵剂。
据传,这种酒曲在制作酒类时能够添加特殊的香气和药效,因此备受喜爱。
下面是30种中草药制酒曲的秘方以及制作方法:1. 枸杞子曲:将30克枸杞子炒香,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 黄芪曲:将30克黄芪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3. 当归曲:将30克当归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4. 人参曲:将30克人参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5. 乌龙茶曲:将30克乌龙茶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6. 白茅根曲:将30克白茅根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7. 佛手曲:将30克佛手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8. 雪莲花曲:将30克雪莲花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9. 知母曲:将30克知母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0. 银杏叶曲:将30克银杏叶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1. 菊花曲:将30克菊花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2. 薄荷曲:将30克薄荷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3. 朱砂曲:将30克朱砂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4. 穿心莲曲:将30克穿心莲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5. 五味子曲:将30克五味子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6. 砂仁曲:将30克砂仁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7. 沉香曲:将30克沉香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8. 山楂曲:将30克山楂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19. 决明子曲:将30克决明子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0. 慈菇曲:将30克慈菇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1. 珍珠菇曲:将30克珍珠菇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2. 山药曲:将30克山药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3. 鳖甲曲:将30克鳖甲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24. 灵芝曲:将30克灵芝与200克米饭混合并晾干备用。
药食同源--古老的养生智慧

药食同源--古老的养生智慧“药食同源”是指中药与食物本是同一来源。
中药的来源多数为天然原料,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而人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按照中医学的理念,凡是中药都可以食用,只不过在用量上有所差异而已,也就是说,毒副作用大的药物用量小,毒副作用小的药物用量大。
因此,严格地说,在中医学中,药物和食物是不分的,药物即是食物,食物也是药物,食物的副作用小,而药物的毒副作用大。
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
实际上,饮食的出现比医药要早得多。
因为,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换句话说,那时候,人们只知有食物,而不知有药物。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并利用的食物越来越多,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也被人们慢慢认识并重视,同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食物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可以用来治病,于是有些药物就从食物中脱胎而出。
这些生活经验,大多载入了《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食疗本草》甚至《本草纲目》等医药学巨著,至此,华夏民族已经将食物与医药融为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的文化。
这是“药食同源”的另一层含义,也是食疗文化的基础。
《黄帝内经》说“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更加表明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视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3点要义:(1)是药三分毒;(2)药补不如食补;(3)药膳养生不如食疗养生。
《养老寿亲书》说:“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除了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外,谷、肉、果、菜等食物也是应当充分利用的。
三七和什么一起吃最好,五种搭配使劲功效

三七和什么⼀起吃最好,五种搭配使劲功效三七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很⾼的⾷⽤价值和药⽤价值,其中含有丰富的三七皂苷,黄酮,三七多糖等更可以起到⼀个很好的保健作⽤,⽇常如果经常服⽤三七的话,对提⾼⾝体的免疫⼒具有很⼤的帮助。
你知道吗?三七和这些⾷物⼀起,黄⾦搭档!三七+天⿇治疗和预防: 动脉硬化、⼼脑⾎管。
三七3克、天⿇5克,早晚服⽤,胃肠不好可饭后服。
天⿇粉治头风痛、及降⾎压、除痰,⽌痛、祛风湿,⾏⽓活⾎等;三七粉具有⽌⾎、活⾎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降⾎脂、降⾎糖、提⾼机体免疫功能等作⽤。
三七和三七花是治疗三⾼的极品,只是知道的⼈⽐较少,但⽤过的⼈都说好,效果⽐较明显。
提⽰:⽤天⿇粉早晚3克对治疗中⽼年⼈失眠效果神奇。
三七+西洋参化瘀通络、阴阳双补三七粉50克、西洋参粉50克即可,两者混合均匀。
每⽇温⽔冲服,⽤量根据病情增减,⼀般⼈每⽇服⽤混合粉末⼀克即可。
三七粉与西洋参粉混合起来,⼀⽅⾯三七可以化瘀通络,另⼀⽅⾯,西洋参可以⽓阴双补,⼼脏的⽓、⾎、阴、阳都得到补充,同时还有化瘀的三七保护,这对⼼脏来说真是⼀个幸福的事情。
三七+丹参功效:益⽓化瘀,溶栓通脉主治:本⽅是预防和治疗⼼脑⾎管疾病的特效药。
可⽤于治疗各种⼼脏病,脑动脉硬化,脑⾎栓,脑梗塞等。
花旗参100g三七150g⽔蛭100g野⽣天⿇100g地龙100g 紫丹参150g川芎100g⽣⼭楂100g灯盏花100g藏红花30g⽤法:上药研末,每次服5g,每⽇服3次。
如果作为预防服⽤,每⽇服⼀次即可,长期服⽤,安全可靠,可预防冠⼼病,中风的发⽣。
三七+当归功效:1、三七粉和当归⼀起吃可以⽤于跌打损伤、扭伤、活⾎化瘀、消肿、⽌痛。
2、⽉经不调、瘀⾎经闭、痛经:当归益⽓补⾎活⾎通经⽌痛三七粉活⾎化瘀,从⽽增加活⾎痛经疗效。
3、产后浴⾎腹痛、恶露不尽:可⽤三七粉当归川芎等以散瘀⽌痛。
4、疮疡后期因⽓⾎不和,⽓⾎虚弱,不愈合:可⽤三七粉、当归两药可以合⽤增加益⽓和⾎。
药食两用中药知识

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基础知识中药的概念和种类.概念——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来源——有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据不完全统计,中药现有12000千余种,其中植物药11000余种,动物药1100余种,矿物药80余种。
.起源——中药的是古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总结并有意识地使用。
.药食两用——即可以作为食品用,也可以作为药品用,是进行食品或保健食品开发的重要原料。
中药的质量评价药材的质量标准——药典(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含量),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影响质量的因素——产地(道地性)、生长时间、加工炮制、储存过程、农药残留等。
“道地药材”——经长期使用,观察和比较,认为某药以某地所产质量最好,疗效最佳,为正品,称为“道地药材”。
如:四川的川贝母;吉林的人参、鹿茸;云南的三七、茯苓;河南的山药;山东的阿胶、金银花;甘肃的当归、百合;宁夏的枸杞;浙江的麦冬、杭白菊、铁皮石斛;河北的山楂、板蓝根;山西的党参;内蒙的甘草、黄芪;福建的龙眼肉、太子参;广西的罗汉果;贵州的天麻、杜仲等。
中药采集.中药采收原则:在药用部位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节采收。
.全草类:多在植株充分生长,茎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收。
个别如茵陈则采取幼苗。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季节植物地上部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
.皮及根皮类: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取,如川楝皮、肉桂等。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有些木类药全年可采,如沉香等。
.叶类:多在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叶片青绿茂盛时采收。
但桑叶应在秋季经霜后采收。
.花类:多在花朵将开未开时采集,也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番红花等。
.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或将近成熟时采收。
.动物药:一般动物及虫类药大多在其活动期中捕捉。
.矿物药:大多结合开矿采掘获得。
有些矿物药系经人工冶炼或升华等方法制得,四季可采。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

中药学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中药学中,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某些中药之间或中药与食物、药物之间的不宜合用或不宜同时使用的情况。
合理的中药搭配可以发挥药物的疗效,促进治疗效果;而不合理的中药配伍则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
因此,对中药的配伍禁忌与合理搭配了解,对于中药学和中药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一、中药的配伍禁忌1. 互相相克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化学成分的相克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防风与半夏、苦参与牛蒡籽等,这些相克的中药配伍可能导致药物的疗效减弱甚至失效。
2. 互相制约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由于药物活性成分的制约作用,不宜同时搭配使用。
比如麻黄与防风、贝母,这些中药的制约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的毒性加大。
3. 与特定食物的中药配伍禁忌某些中药与某些特定食物同时搭配使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生姜与生蚝、鸭肉,这些中药与特定食物的配伍禁忌可能对肠胃产生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二、中药的合理搭配1. 相得益彰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产生协同作用。
比如黄芪与党参、白术的搭配,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 相互调节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相互调节,达到平衡疗效。
比如黄连与黄芩的搭配,可以平衡清热解毒的疗效。
3. 强强联合的中药搭配某些中药之间的搭配可以形成强强联合的效果,提高药效。
比如人参与丹参、川芎的搭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
三、中药搭配禁忌案例分析1. 知母+乌头+延胡索这是一组不宜同时搭配使用的中药。
知母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乌头有祛风驱寒、止痛的作用;延胡索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配伍禁忌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引起生命危险。
2. 当归+白芍+川芎这是一组常用的中药配方,常用于调经止痛的治疗。
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白芍有活血祛斑、调经止痛的作用;川芎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这三味中药的合理搭配可以互相增强药效,加速治疗效果。
(完整版)中药与食物的合用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健康讲座-养生食疗中药材的配对与禁忌

健康讲座-养生食疗中药材的配对与禁忌一、中药材配对的意义配对就是适当选用多种药物配合起来应用。
其内容有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想杀,称为七情。
中药配对应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单行指单独应用;相须指两种药物合用;相使指辅药能增强主药功效;相畏指用另一种药物抑制其毒性、烈性;想杀指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相恶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反指两药同用能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故在配伍中,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
“搭配得宜能益体,搭配失宜则成疾”。
这就说明要注意科学搭配,以免影响效果,甚至出现事倍功半或适得其反的后果。
二、常用养生保健中药材中药滋补药作用平和,副作用很少。
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抗衰老作用。
可分为:(1)延长细胞寿命和整体寿命的药物有:人参、枸杞、党参、黄精、蜂花粉、珍珠等。
(2)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有:灵芝、香菇、银耳、海参、大蒜、黄芪、龙眼肉、大枣、桑椹、鳖甲、肉桂、大黄等。
(3)改善机体代谢、调节内环境平衡的药物有:当归、山楂、胡桃、杏仁、冬虫夏草、茶叶、刺五加、蜂蜜等。
(4)改善内脏功能的药物有:丹参、银杏叶、胎盘、海马、蜂乳、阿胶、百合、黑芝麻、山药、菊花、生姜、车前子等。
(5)具有抗感染作用的药物有:金银花、蒲公英等。
三、科学地服用一些补品补药,有三个原则:1.分清体质,对症下药中医治病用药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如果身体健康,没有虚证的表现,就没有必要进补;假如乱吃补品,反而有害无益。
因为正常人体内各种物质的含量,保持在一定的平衡范围内,即中医所说的气血阴阳平衡。
如果乱吃补品,使体内某种物质含量过高,反而会引起身体的不舒服,出现药源性疾病。
2.合理进补,了解临床应用禁忌对于体虚者,补虚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别,冬令进补也要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过偏则反而引发疾病。
一般来说,中年人以健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肾气为主。
注意脾胃功能。
十八反、十九畏、四十五忌、常见药物与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

一、十八反古代中药文献以歌诀或列表记载的中药相反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
中医药物配伍分为: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
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在古籍中说法并不一致,已不限于十八种。
金元时期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最早见于张子和《儒门事亲》,列述了三组相反药,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南、北)、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歌诀及解释: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第一句:本草明确的指出了十八种药物的配伍禁忌;第二句:半(半夏)蒌(瓜蒌与天花粉)贝(贝母)蔹(白蔹)及(白及)[1]与乌(川乌、草乌和附子)相对;第三句:藻(海藻)戟(大戟)遂(甘遂)芫(芫花)都与草(甘草)不和;第四句:诸参(人参、党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辛(细辛)芍(赤芍白芍)与藜芦相背。
诸参究竟包括哪些?《本草纲目》中记载为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
而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虽也名为参,但植物来源、成分及功效均与人参不同,又无任何临床依据,不可其有参名就认定反藜芦。
二、食物十八反食物中也有十八反,是吃东西的禁忌,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别不小心中了毒!1、萝卜反水果,可致甲状腺肿大;2、萝卜反木耳,会得皮炎;3、蜂蜜反洋葱,食则伤眼睛;4、蜂蜜反豆腐,会耳聋;5、香蕉反马铃薯,面部会生斑;6、香蕉反芋头,食则会腹涨;7、花生反黄瓜,食会伤身;8、对虾(包括某些海鲜)反维生素c以及西红柿猕猴桃,可致砷中毒及三氧化二砷中毒,食少肚痛难忍,食多死亡。
上述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但可以分开进食,吃完一种后,最好相隔4小时以上再吃另外一种食物。
三、常见食物相克大全及解救方法下列食物不可同时烧煮或同时食用,否则将发生中毒,甚至生命危险,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一、药食同源二、食物性味的特点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许多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使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
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我们的日常饮食,除供应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会因食物的功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对身体均衡和生理性能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从量变到质变,这类影响作用就变得十分明显。
药食同源品种:1.免疫调节:枸杞、茯苓、大枣、阿胶、桑椹、银耳2.促进消化功能:山楂、麦芽、鸡内金、山药、莱菔子、扁豆、陈皮、茯苓、大枣、佛手3.改善记忆功能:茯苓、黄精4.促进生长发育功能:山楂、鸡内金5.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枸杞、砂仁、肉桂、丁香6.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沙棘籽油、枸杞、黄精7.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银耳、枸杞、香菇8.通便功能:火麻仁、决明子、莱菔子、百合、玉竹、芦荟、橘皮、山楂、郁李仁、桑椹9.辅助降血脂功能:山楂、芦荟、决明子、荷叶、沙棘油10.辅助降血糖功能:葛根、黄精、乌梅、决明子、山药、甘草、苦瓜、桑叶、百合11.调节肠道菌群功能:党参、茯苓、神曲12.改善睡眠功能:酸枣仁、莲子心、桑椹、枸杞子、茯苓13.减肥功能:荷叶、茯苓、决明子、山楂、香橼、菊花、海藻、莱菔子、乌龙茶14.改善营养性贫血:阿胶、茯苓、桑椹、大枣、龙眼肉、陈皮、枸杞15.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山楂、桑椹、麦芽、葛根、黄精、大蒜、枸杞、茯苓、栀子、鱼腥草、陈皮16.促进泌乳功能:龙眼肉、大枣17.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茯苓、山楂、薏苡仁、陈皮、干姜、葛根、蒲公英、甘草、枸杞18.促进排铅功能:海带、茶叶、猕猴桃19.清咽润喉功能:菊花、桑叶、胖大海、薄荷、桔梗、金银花、乌梅、蒲公英、橘红、罗汉果、甘草20.辅助降血压功能:决明子、海带、茶叶、山楂、槐花、菊花21.增强骨密度功能:面粉、小麦芽胚、豆类、虾、螃蟹、贝类、海藻、牛肉、鸡肉、肝脏22.抗氧化功能:茶多酚、番茄红素、桃仁23.缓解视疲劳功能:枸杞子、越橘、菊花、决明子24.祛痤疮功能:决明子、白芷、茯苓、枸杞、金银花、栀子、桑叶、马齿苋、鱼腥草、山楂、菊花、薏苡仁、杏仁、乌梢蛇25.祛黄褐斑功能:枸杞、桃仁、桑椹、菊花、决明子、茯苓、葛根、桑叶、干姜26.改善皮肤水分功能:白芷、葛根、杏仁、乌梅、山药、枸杞、昆布、桑椹二、食物性味的特点现代营养学把食物分酸碱两性。
酸碱之性并非指其入口之味,而是指食物在人体代谢之后的最终产物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1)酸性食物:肉鱼蛋禽,谷类,坚果(榛子、花生、核桃等),部分水果(李子、梅子、葡萄干、杏、山楂等)。
酸性食物含氯、硫、磷元素高,使人体血液呈酸性,易疲劳,溃疡、胃酸过高者不宜多食。
(2)碱性食物:水果、蔬菜、牛奶、豆类、茶,坚果(杏仁、栗子、椰子等)。
碱性食物含钙、钠、镁、钾较高,可使人精力充沛。
但消化不良、胃酸偏低者不宜多食。
(3)中性食物:黄油、奶油、植物油、淀粉、糖等,中性食物含碳氢氧元素高。
但动脉硬化患者忌食。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所谓四气即寒热温凉之性,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之味。
不同性味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
(1)胀气食物:牛奶、豆浆、红薯、洋葱、蒜、芹菜、山药、马铃薯及甜味食品(如汽水)等。
(2)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胡椒、茴香、桂皮、、芥末、酒、韭菜、葱、蒜、五香粉等。
急性传染病、高热、口腔及咽部疾病和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禁食。
(3)发物类食物:海产鱼类、鹅肉、公鸡肉、鲤鱼、虾、螃蟹、鸭蛋等。
患有外科诸症、各类手术及痈肿疔疮者忌食。
(4)属寒凉性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如豆腐、猪肉、马肉、鸭肉、螃蟹、荞麦、冬瓜、黄瓜、梨、西红柿、笋、豆芽、海带、裙带菜、紫菜、茶叶、盐、啤酒、西瓜等。
(5)属温热的食物:具有驱寒和兴奋的作用,如大豆、糖、蛋、牛奶、江米、火腿、鸡肉、兔肉、羊肉、带鱼、海参、葱、韭菜、芹菜、酒、葡萄、生姜、胡椒、花椒、大蒜、芥菜等。
(6)属中性的食物:既不属热也不属寒但可根据烹调方法不同而发生变化,如大米、小麦、玉米、黑豆、花生、芝麻、山药、蘑菇、木耳、白砂糖等。
(7)属辣味食物:具有“行气”作用,食用后出汗、发热,促进血液循环,祛风散寒,舒筋活血,入肺脏。
(8)属苦味食物:具有健胃消炎作用。
食后入心脏。
(9)属酸味食物:具有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作用,可治疗慢性腹泻和脱肛,抑制出汗,还可振奋精神,食后入肝脏。
胃酸过高者不宜食。
(10)属甜味食物:具有滋养和缓和作用,可补气充实血液成分,食后入脾脏。
(11)属咸味食物:具有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淋巴肿胀及解除便秘的作用,食后入肾脏。
另外烹饪方法还能对食物属性产生影响和改变,如白菜本属凉性但煮过后就变成温性。
温性食物依烤、煮、蒸、炒、油炸的顺序而使温性增加,同时对机体的滋补性也增强。
凉性食物依水煮、生食顺序而使属性增强,同时可除去体内摄入过足后多余部分,增加泻性,可缓解便秘、水肿和肥胖。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人参、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服药为宜。
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使用。
(一)一般的饮食禁忌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鱼、肉、禽、蛋、蔬菜、瓜果及油盐酱醋茶等都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产生一定的影响。
1、忌浓茶一般服用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时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尤其在服用“阿胶”“银耳”时,忌与茶水同服,同时服用会使茶叶中的鞣酸、生物碱等产生沉淀,影响人体吸收。
如平时有喝茶习惯,可以少喝一些绿茶,而且最好在服药2~3小时后再喝。
2、忌萝卜服用中药时不宜吃生萝卜(服理气化痰药除外),因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黄芪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削弱人参等的补益作用,降低药效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3、忌生冷生冷食物性多寒凉,难以消化。
生冷类食物还易刺激胃肠道,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
故在治疗“寒症”服中药如温经通络、祛寒逐湿药,或健脾暖胃药,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4、忌辛辣热性辛辣食物性多温热,耗气动火。
如服用清热败毒、养阴增液、凉血滋阴等中药或痈疡疮毒等热性病治疗期间,须忌食辛辣。
如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之品,如若食之,则会抵消中药效果,有的还会促发炎症,伤阴动血。
5、忌油腻油腻食物性多黏腻,助湿生痰,滑肠滞气,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服用中药期间,如进食荤腻食物,势必影响中药的吸收,故对痰湿较重、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须忌食动物油脂等油腻之物。
6、忌腥膻一般中药均有芳香气味,特别是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药,含有大量的挥发油,赖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类芳香物质与腥膻气味最不相容。
若服用中药时不避腥膻,往往影响药效。
如鱼、虾、海鲜腥气、牛羊膻味。
对那些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疮疖、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必须忌食腥膻之物,还应少吃鸡、羊、猪头肉、蟹、鹅肉等腥膻辛辣刺激之发物。
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异性蛋白,部分患者特别敏感容易产生过敏,从而加重病情。
(二)特殊的饮食禁忌1、宜少食豆类、肉类、生冷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的肠胃负担,影响疾病恢复。
脾胃虚弱的患者,更应少食这类食物。
热性疾病应禁食或少食酒类、辣味、鱼类、肉类等,因酒类、辣味食物性热,鱼类、肉类食物有腻滞、生热、生痰的作用,食后助长病邪,使病情加重;服解表、透疹药宜少食生冷及酸味食物,因冷物、酸味均有收敛作用,会影响药物解表透疹功效;服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因茶叶性凉,能降低温补脾胃的效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前后,不宜喝茶,更不能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2、服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时,不宜吃辣物。
中医辨证为热证的患者(如便秘、尿少、口干、唇燥、咽喉红痛、舌干红、苔光剥等症状),吃辣的食物会加重热象,从而抵消清热凉血药(如石膏、银花、连翘、山栀、生地、丹皮等)及滋阴药(如石斛、沙参、麦冬、知母、玄参等)的作用。
3、服用甘草、苍耳、乌梅、桔梗、黄连、吴茱萸忌食猪肉;服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服丹参、茯苓忌食醋;服苍术、白术忌食桃、;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饮茶;服荆芥忌食虾、蟹等海鲜;服厚朴忌食煎炒豆类;服人参、党参忌食萝卜,因萝卜有消食、化痰、通气的作用,而人参、党参是滋补性药物,这样一补一消,作用就抵消了。
4、凡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一般要忌食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等高脂、香燥、辛辣之品;凡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者,要忌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等生冷寒凉、滋腻、黏滑之品;凡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等,忌食竹笋、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等食品。
5、龙胆酊等苦味健胃药忌蜂蜜、大枣、甘草等甜味食物。
因为蜂蜜、大枣等食物的甜味可掩盖苦味,从而减少苦味对味觉神经末梢的刺激,降低其健胃的作用。
6、双黄连胶囊、颗粒剂忌食大蒜。
双黄连制剂是清热解毒、治疗外感风热的常见药物,性凉,而大蒜性热。
服双黄连制剂时同时如果食用大蒜,会降低药效。
7、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
醋和生冷食物有收敛作用,服发汗药物时若与之同时食用,就会与药效相抵。
当然,忌口也不能绝对化,要因人、因病而异,对一般患者,特别是慢性患者来说,长时间的忌口,禁食的种类又多,则不能保持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对恢复健康不利。
因此,应在医师或中药临床药师的指导下,可适当食用增加营养的食物,以免营养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