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

合集下载

2019年广东省“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页ppt

2019年广东省“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页ppt

学会究因思考
由果溯因,不断追问“为什么 ”

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
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此文可以说是对高考
命题的“最新定调”,
•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 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 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 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 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2 0 1 9 年广东 省“儒 家文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页 ppt
2 0 1 9 年广东 省“儒 家文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页 ppt
行儒家之道却挤不上公交,何解?现代社会物 欲横流,人人只注重自身利益,“哄抢热”, “无人扶”等现象,也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 这样就能说明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存在着鸿 沟天堑了吗?非也。古人云“实仓廪而知礼节”, 在人人都基本能维持饱暖的现代,正是“大道之 行”的好时候。试想,若人人都能行儒家之道, 又岂会有一哄而上式的排队抢位,冷漠无情的见 死不救呢?这正是我们要做的。
(结尾提出希望:三句话不离本行:希望同学们:
人人热爱儒学,推广“仁礼”,做一个“仁爱有
礼”的高中生。语重心长,有征服力。)
你的儒学校友子思 2018.4.19
2 0 1 9 年广东 省“儒 家文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页 ppt
2 0 1 9 年广东 省“儒 家文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页 ppt
2 0 1 9 年广东 省“儒 家文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页 ppt
考场例文 1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间无鸿沟
这位同学认为若践行儒家文化,我们将在当今生活中 寸步难行。但我认为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 必用飞云之楫。儒家文化,也离不开日常生活。

2018年深圳二模作:儒家文化和挤公车

2018年深圳二模作:儒家文化和挤公车

从开头看文章,切题否?
A:你好,很高兴能在此回答你的问题。儒家文 化是教我们 “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已及人”之类的道理。对于挤公 交车,我认为二者并没有矛盾,儒家文化所涉及的道理知识并不 只局于此,下面我将为你细细道来。 B: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听说子思正 在跟研究生导师学习儒家文化,有些同学表示担心:“我对儒家文 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 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 都挤不上去?” 如果我是子思,我将这样回应这位同学的提问…… C:这位同学认为若践行儒家文化,我们将在当今生活中寸步难行。 但我认为,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 乘流击汰,必用飞云之楫。 儒家文化,也离不开日常生活。 D:儒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 化,是礼仪之学,是人性之学,是 社会之学,是人世间美好之学。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用优秀的传 统文化哺育着中华儿女,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伟大的历 史。儒家文化就是以中的“礼”点缀了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嵌入 了闪闪发光的宝石。
根据作文类型进行审题
• 寓言型材料作文 • 任务驱动型作文 • 漫画作文
2018年深圳二模作文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 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 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 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 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 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 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儒家文化遇到挤公交车”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儒家文化遇到挤公交车”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儒家文化遇到挤公交车”写作指导作者:赵福海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第13期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

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

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

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典型的问答式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以子思研究儒家文化,面对学生提问的情境为依托,凸显了“弘扬儒家文化,立德树人”这一时代主题。

古老的儒家文化散发着美德的芳香,可是,遇到现实中“挤公交车”这类不文明行为却无可奈何,这种矛盾该如何解决?材料设置的这一情境,是对考生运用儒家文化化解矛盾、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

其实,材料中“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这三种观点,便是儒家教化不文明人行为的方法。

具体写作时,需要根据题目要求,以子思的身份回答同学的提问,联系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对当前现实的看法。

安排写作任务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 弘扬儒家文化,提升时代文明。

2. 传承美德,传播文化,转变认识。

3 正视现实问题,克服时代难题。

素材及化用素材展示1: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荀子运用示例近年来,公共场所不文明现象屡屡见诸报端,反映出个别公民在文明素质上的欠缺。

荀子说:“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文明时代,每个人心中都应该竖起一把文明之尺,鼓励我们追求个人道德的善,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

公共场所文明从何而来?必须以契约精神法律意识为根本。

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素材展示2:2019 年2 月24 日,在桂林前往全州南站的D3968 次列车上,唐先生上车后发现自己的位置上已经有人坐在那里了,他要求这名女子把座位还给自己,不料却遭到了女子理直气壮的拒绝,她反问唐先生:“谁说这个位置是你的?你买的位置就是你的吗?”在交涉无果后,唐先生找来了列车工作人员,女子称自己是无座的票。

2018语文压轴卷(二)作文【刘希国】

2018语文压轴卷(二)作文【刘希国】

语文压轴卷(二)作文22.【审题】此题有两个焦点“儒家文化的仁义”和“挤公交车的尴尬”,原本是相对独立事件,没有什么关联,这位提问的同学硬要扯上关联,可以说,写这类文章得经历反随意关联的逆推考验。

题目的主体部分完全可以当成今年流行的第21题(逻辑谬误)的出题素材,我们要分析这位同学的逻辑谬误在何处,进而逆推他偷换概念、不明概念、误读曲解经典乃至忽视传统文化的精髓。

好文章应该有思辨价值,即承题的时候不否认这位同学的“问题”,从而站在存在即时合理的角度指出他困惑的核心所在——他是要找一个能立竿见影马上指导行动的思想武器,再冠冕堂皇地称之为:儒德的现实化或现代化。

“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这句话的“可是”蒙蔽了我们,让我们误以为审题重心在“奉行儒德与主张个人权益的矛盾”。

其实不然。

“可是”取消了“儒家文化”和“那样做导致挤不上公交”的独立性,强行扯上关系。

所以高分作文在立论之前,要界定“困惑”的荒谬和儒家文化、儒学精神的真正意义,此谓拨乱反正。

中上等作文可以浅化为“儒家美德的知行不统一”现象的看待。

但如果对儒家文化一窍不通,文章会死在科学性不足上。

驱动是“你将怎样用书信方式回应这样的提问?”每一个考生需要扮演子思而后“回应”之,“回应”的对象是“那些困惑的同学们”,文章要有明确的写作对象。

或是以第一人称“我”对“你们”的娓娓道来,这个题目能写成封信或演讲稿。

【立意】(一)类似“天文家掉井”,儒家文化关注的点并不局限于家长里短。

(二)儒家思想调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能拿假恶丑现象来涵盖人与人交往的全部。

(三)批判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反智主义思潮,不当小市民,要涵养人生大格局。

千载儒文化,今朝犹可行————答学弟学妹问亲爱的同学:你好!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很高兴。

你能提及儒家种种理论又将它们放于生活场景,证明你在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你能由古书所写,联想到现代化的社会,证明你在思考旧道理和新时代的关系。

关于儒家文化的作文7篇

关于儒家文化的作文7篇

关于儒家文化的作文7篇儒家文化作文篇1儒术独尊之时,和字当道慢而有序;科技称霸今日,效率至上稳中求快。

两相对照,儒之于今日之社会似乎水火不相容。

却不知,儒学精华在当下可当解药而非毒鸩。

挤不上公交的担忧确乎难免存在,但静言思之,此等焦虑纯属“叶公好龙”。

这反响了对儒家思想理解的剑走偏锋,是把谦和有礼异化成一团和气,将谦谦君子误解成了软弱男子,把礼让等同于让,把谦和等价于附和。

如此观之,儒礼本无罪,对他的错误解读是原罪之觞。

换言之,该同学的无理焦虑,映射出的是以“和”为思想内核的传统观念与当今急躁世风的不可调和矛盾。

木心先生所推崇的“从前慢”是“和”栖居的温和土壤,而今人所慨叹的“总浮总疏总麻木”,那么是急躁红尘滋长的温床。

我们赞扬上世纪英伦社会的绅士风气,却不可防止今日的女士优先车厢中全是男性。

我们欣赏慢光阴里邻里谦让群众熟知,却无法改变今日人人封闭自我为主。

假假设人们都熟谙儒之谦让有礼,又怎么会出现“挤不上公交”的窘境?昔日温润如玉的君子啊,真的需要儒学精核来唤醒。

要知道,儒学文化能绵延上千年,至今在中华文化的庞大体系中自成一个派别,必然是有其活力和时代感的。

《礼记》有言:“时止那么止,时行那么行,其道也光明。

”做事如此,儒学发扬亦如是。

在当下对个人竞争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板下,儒学选择的“与时变,与俗化”,是在申明底线的前提下,给人随和亲切,让人自觉感悟。

谦和与强势也能碰撞出思维和谐的火花。

宰相赵普叹曰:“半部《论语》治天下。

”一语道破儒学的现实意义,更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传统文化的弘扬由径。

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又何能将儒家大智弃如泥沙?不曾忘傅雷愿在浮浮沉沉中勿失本心,这是儒家淡薄安贫的缩影。

不曾忘,文化兴国是治国纲领之一,经世致用的人才是国之所望所求。

这些又何尝不是儒道中“积极用世”思想的外化?时代的潮流浩浩汤汤,杂质被冲刷真金被保存。

去腐来新,儒之大道,文化传扬之正道,切莫止于来时路。

儒家文化作文篇2作为学长,我非常快乐你对儒家文化有如此现实的考量。

儒家思想挤公交语文作文

儒家思想挤公交语文作文

儒家思想挤公交语文作文Confucianism, with its emphasis on respect for authority, ethical behavior, and social harmony,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Confucianism can also be seen in unexpected places, such as on a crowded public bus.儒家思想强调尊重权威、道德行为和社会和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儒家思想的影响也可以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看到,比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

In a society where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is deeply ingrained, passengers on a crowded bus may instinctively give up their seats to elderly individuals or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ect and care for the less able. This is a tangibl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nfucian value of filial piety, whereby individuals are encouraged to act in a way that respects and upholds the dignity of others, particularly those who are more vulnerable.在一个根深蒂固的“孝道”概念的社会,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的乘客可能会本能地让座给老年人或残疾人,以表达对较弱者的尊重和关心。

“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

“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 提示:解决办法、过程、效果 等是写作重点。
• ▲一句话概括:古老的儒家文化 如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 。(有点“老儒学遇到新问题”的 味道儿)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学会究因思考
由果溯因,不断追问“为什么 ”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
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
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此文可以说是对高考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 【指令任务】: “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 • 1. 写作人称:以子思的身份回答那个同学
的提问。 • 2. 解决问题(矛盾冲突):当古老的儒家
文化遇到现实中不文明行为,该如何解决 ?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 【材料内容分解】: “儒家文化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61 • 1. 子思身份:儒家文化学习和研究者;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2019年广东省“儒家文化 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
广东省惠来一中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方仕贞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21世纪将是中国儒学的世纪。 ——汤恩比
“ 儒 家 文 化 与挤公 交车” 作文评 讲61
,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

子思同学受高中母校邀请给学习学妹讲儒学 矛盾

子思同学受高中母校邀请给学习学妹讲儒学 矛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

听说子思正在跟研究生导师学习儒家文化,有些同学表示担心:“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弘扬儒家文化,立德树人。

【试题特点】设置矛盾,考察考生运用儒家文化化解矛盾、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指令任务】1. 写作人称:以子思的身份回答那个同学的提问。

2. 解决问题(矛盾冲突):当古老的儒家文化遇到现实中不文明行为,该如何解决?(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1.“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内容与对象方面的任务指令。

这是作文的方向,必须从子思的角度正面回答同学的这个提问。

2.“我对儒家文化的道理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思维方面任务指令。

要求考生必须围绕儒家文化的“道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去思考。

换而言之,必须解决传承儒家文化的知行的统一问题。

3.要求考生整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问题明确。

(二)社会热点现象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知道我们的成长、生活,让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审题立意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1.学习和研究儒家文化的子思到高中母校和学弟学妹们交流;2.有些同学表示担心这样可以得出:了解学习理解儒家文化并认可,这就是“知”;了解认可的儒家文化指导不了现实中的行为,这就是“行”,得出:在儒家文化传承上知与行的矛盾。

这里的“挤公交车”并非局限于此事,它泛指现实生活中所有“粗野”“不文明”行为,行文时,视野要开阔一些。

3.如何解决:以“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这三点是儒家教化不文明人行为的具体内容:申之以儒家文化之义;行文上要重点展开)之类的道理(言外之意:还有其他类似的教化人的道理,这里为行文拓展展开留下了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你们觉得强国的定义是什么呢?魏征《谏太 宗十思疏》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我想,强国不 但是要强物质文明,还需强精神文明。因此我们要提倡儒 家文化,继承发扬儒家思想传统,增强国家的软实力,提 高国民道德素质。一刚一柔,刚柔并济才是国家长治久安 的固本之策。 (升华一笔,将“文明”同“强国”自然联系在一起,水 到渠成,顺乎逻辑,读来一点也不感到突兀。)
• 写作提示
• 【命题方向】:弘扬儒家文化,立德树人 。
• 【作文题型】:问答式“任务驱动型”材 料作文。
• 【试题特点】:设置矛盾,考察考生运用 儒家文化化解矛盾、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 【指令任务】:
• 1. 写作人称:以子思的身份回答那个同学 的提问。
• 2. 解决问题(矛盾冲突):当古老的儒家 文化遇到现实中不文明行为,该如何解决 ?
首先,同学们必须明白当下“坐公交要挤”,“上公 交要抢座位”等现象存在的根源,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执行 不力,还有人们缺乏道德自律的因素。人无自律,便是 “无礼”。人们总以为上公交是先抢先得,越抢越占便宜; 抢先一步,不顾形象,不顾他人。结果让外人看到我一礼 仪之邦,国人形象如此不堪。我们可以设想,如若人人为 一己私利,“无礼”横行,那社会将更加“乱象”横生, 何来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何来幸福指数的提升?
• 【材料内容分解】: • 1. 子思身份:儒家文化学习和研究者;
• 2. 尖锐问题:一同学提问“当在生活中真要处处遵循 儒家文化处世准则,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这里的“挤公交车”并非局限于此事,它泛指现实生活 中所有“粗野”“不文明”行为,行文时,视野要开阔 一些。)
• 3. 解决办法:以“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 己及人”(这三点是儒家教化不文明人行为的具体内容 :申之以儒家文化之义;行文上要重点展开)之类的道 理(言外之意:还有其他类似的教化人的道理,这里为 行文拓展展开留下了空间。)
• 提示:解决办法、过程、效果 等是写作重点。
• ▲一句话概括:古老的儒家文化 如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不文明行为 。(有点“老儒学遇到新问题”的 味道儿)
• 【文章体裁】: • 1.书信体说理文。 • 2.(身份带入)说理文。
• 【立意参考】: • 1. 正因粗如,更需儒教。 • 2. 诲人若不倦,春风可化雨。 • 3. 约之以礼德,推己而及人。 • 4. 申之以儒家之道,栽精神文明之花 • 5. 假以儒道,粗野将走向文明 • 6. 教化万民,不可为亦为之。 • 7. 儒学诲民,任重道远

高考语文阅读反映了信息时代阅读的特点和要求
,将全方位考查阅读的“关键能力”。学生在阅读广度
、数量、速度上要下大功夫。只有全面培养阅读能力、
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才能笑傲今后的高考考场!
• 【原题目】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
。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化;现在
2019年广东省“儒家文化 与挤公交车”作文评讲
21世纪将是中国儒学的世纪。 ——汤恩比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 人的世纪,到了21世纪,人类会因为过度 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自己,科技手段将会 毁掉一切。加上道德沦丧,信仰疲乏,心 灵空虚,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要拯 救三大生存危机,唯有中国儒家孔孟之道 ,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 纪。
学会究因思考
由果溯因,不断追问“为什么 ”

3月3日,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
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此文可以说是对高考
命题的“最新定调”,
• 语文: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 语文将扩大文本选取范围。论述类文本将多选用论文和 时评,考查逻辑论证和批判推理能力;实用类文本将多 选用新闻和报告,考查信息处理和超文本阅读能力;文 学类文本将多选用小说和散文,考查审美鉴赏能力。
(有的放矢:分析“挤公交”的原因,接着指出其不良影 响和危害。)
其次,同学们还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约之以礼”是 一种道德自律,“抢不到座位”一类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 道德自觉的否定,而是缺少这一道德自律前提后必然产生的后果。 同学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 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提出“仁者爱人”。那如何“爱”人呢?答:言行有“礼”。”礼” 是为了“节”,“节”是为了“和”,而“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 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有国人上下,人人讲“礼“,社 会才能安定有序,人民幸福指数才会高。那时候,你再去等公交, 人人都排队,不用“挤”都能上。 (这段点的漂亮:应该理清这样一种逻辑关系“抢不到座位”一类 现象并不是对“约之以礼”的道德自觉的否定。直戳对方观点要害, 并正面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下水文 1
答同学问 ——致“仁和有礼”的你
深圳罗湖外语学校:徐晓花 亲爱的同学:
你好! 很高兴你能将我刚才宣讲的内容听进心里,并 发提出了一个很有思辨性的问题:“生活中如若 遵行儒家文化倡导的’约之以礼’‘以德服 人’‘推己及人’,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 去?” (开头直切问题,省下不少文字。)
刚才我说过,我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 喜欢儒家文化,并且现在读研究生还在更深 入的学习和研究中。我认为儒家文化提倡的 “仁““义”“礼”“和”等思想,与挤不 上公交并不是对立关系,恰恰是一剂治愈这 个社会人人“抢为先”思想弊病的良药。 (将原文他述内容转换为自述式,巧妙省墨; 继而亮出观点:来得快捷。)
,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 ‘约之以礼’‘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 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 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