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始末

合集下载

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

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

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政权更迭和历史转折。

本文将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介绍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

一、永嘉之乱与晋室南渡公元316年,晋朝国力衰退,加上豪强割据和中央集权衰落的局面,使得朝廷内外动荡不安。

永嘉之乱的爆发更是加速了晋朝的灭亡进程。

永嘉之乱是晋末时期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推翻了晋朝政权。

二、五胡乱华与西晋灭亡晋朝的衰落为五胡乱华提供了机会。

五胡是指鲜卑、羯、氐、羌、匈奴等民族。

五胡乱华时期,各族混战,形成了乱世局面。

西晋在五胡乱华中政权更迭频繁,最终在公元316年被苻坚推翻,西晋灭亡。

三、东晋的建立与政治改革随着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结束,中国逐渐进入了东晋时期。

东晋的建立标志着政权从西晋转移到东晋。

东晋的建立对政治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简化官制、削弱豪族势力等,旨在加强集权。

四、八王之乱与东晋的分裂公元304年,晋惠帝死后,因继位问题引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指八位晋朝王室争夺帝位的混战。

八王之乱导致东晋政权分裂,各地军阀割据,为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的重要时期。

五、刘宋政权的崛起八王之乱后,局势逐渐稳定,最终在公元420年,刘裕发动庙堂革命,建立了刘宋政权。

刘宋政权的崛起标志着东晋的结束,刘宋政权统治了南方长达近一百年,为南朝中国铺平了道路。

六、晋朝的历史意义与影响晋朝的历史转折与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晋朝时期的政治改革对后世的封建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奠定了基础。

晋朝历史上的灭亡和政权更迭,揭示了历史发展中政治的更替和社会的动荡。

总结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历史转折和政权更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永嘉之乱到八王之乱,再到东晋的建立和刘宋政权的崛起,晋朝的历史发展充满变数和曲折。

晋朝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政治更迭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动乱时期:八王之乱、北方民族的入侵

中国古代的魏晋南北朝动乱时期:八王之乱、北方民族的入侵

匈奴的起源: 古代中国北方
的游牧民族
匈奴的战争: 与汉朝的战
争和和平
匈奴的扩张: 向南入侵中
原地区
匈奴的影响: 对中原文化的
影响和融合
鲜卑族起源: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 鲜卑族发展:逐渐壮大,成为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 鲜卑族入侵:对中原地区进行多次入侵和掠夺 鲜卑族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对中原文化产生了影响
这个时期的动乱和分裂,为后 来的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土地制度: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的土 地权益
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粮食产 量增加
手工业:纺织、陶瓷、冶炼等手工业发 展迅速
商业:城市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 城市
税收制度:实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 担
货币:铜钱成为主要货币,促进了商品 流通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 注重门第和品德
单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标 题
汇 报 人 :
XXX

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历 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 到公元589年结束,历时近 40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 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期。
曹操、孙权、刘备等势 力崛起,形成三国鼎立 局面
西晋短暂统一后,八王 之乱爆发,地方割据再 次出现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 地方割据持续存在
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崛起 北方地区的割据和混战 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民族融合和交流的加强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注重门第和 出身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打破门第限 制

八王之乱东晋灭亡

八王之乱东晋灭亡

八王之乱东晋灭亡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下面是有八王之乱东晋灭亡原因,欢迎参阅。

八王之乱东晋灭亡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

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

惠帝妻贾后想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

291年贾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发生一连串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历时十六年之久。

这次战乱,严重地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八王之乱的历史背景三国魏国的时候,曹爽当政,有人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诸王,政权可能转入异姓之手,曹爽不听。

之后,司马氏家族果然夺取了曹氏皇族魏国的政权,这事在司马氏家族中很有影响。

因此,西晋建国初期,公元265年,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

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

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

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

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

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

哪里知道这一来,反而种下了祸根。

公元277年(咸宁二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

后来又让诸王出任地方都督,诸王多少有了行政权力,又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如此一来,多位王掌握了封国的军政大权。

晋武帝完成了分封宗室诸王的政治计划,自以为得计,认为司马氏的统治由此稳固。

其实反而种下了祸根。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第一,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与宰相、地方长官、统兵大臣的关系。

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时间

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时间

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时间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争斗,讲的大意是政变演变为屠杀,正所谓乱世出豪杰。

这一动乱从最初的宫廷内斗,延续到引发战争,对人民以及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下面是有八王之乱关系图,欢迎参阅。

八王之乱关系图但是有许多人都是认为,“八王之乱”指的是晋武帝封号和他同一姓氏的王。

因此便成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王国,但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情况。

八王之乱包括: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西晋的诸王虽然权利以及财产都得到大大的增强,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的。

就是他们不管是财权,政权,还是军权。

这三大重中之重的权利还是受制于王朝的。

因此,诸王在许久的一段时间,都是留在京师伴随着皇帝,并不愿意救国。

到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被迫于救国的时候,历史有一段话讲得好“皆恋京师,涕泣而去。

”因此,那时候的“救国”甚至可以成为勾心斗角的行为。

所以,连镇国的作用都达不到,难道会掀起八王之乱的风浪?所以我认为,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理由不够充分。

也有一种声音,虽然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并没有形成“八王之乱”,但是却是他给诸王的权利过于庞大,这种声音的回应很多,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但是权力过重,只是就这制度来对比,但是实际上,建立这种机构并赋予重大权力的目的是巩固所谓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并不是起到了危害的作用,所以在历史的话题当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

历史是代代相传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的一场动乱,起因是为了争夺皇族的中央政权。

自公元291年一直到公元306年结束。

一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是中国皇室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动乱。

简单的可以将八王之乱概括为最开始的杨骏的单独政权。

到后来杨骏被司马玮所杀,杨骏的大权落在司马亮和卫瓘的手上,而后司马玮又傻掉了司马亮和卫瓘。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汉朝的西晋八王之乱与东晋分裂帝国的覆灭

汉朝的西晋八王之乱与东晋分裂帝国的覆灭

汉朝的西晋八王之乱与东晋分裂帝国的覆灭汉朝的西晋八王之乱与东晋分裂帝国的覆灭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们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西晋八王之乱的缘由、过程和结果,以及东晋分裂帝国的形成和覆灭进行讨论。

一、西晋八王之乱1. 缘由西晋八王之乱起因于晋惠帝的去世,他去世之后,石勒等贵族纷纷争夺王位,导致政权分裂,形成了八个比较独立的政权。

八位王爷相互争斗,争夺朝廷权力。

2. 过程八王相争的过程中,各个王爷势力均比较强大,他们都拥有一定的地盘和军队。

八王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这场争斗持续了多年,导致了社会的动荡。

八王之间的战争不仅在政治上造成了割裂,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经济瘫痪。

3. 结果西晋八王之乱的结果是,八王相互争斗,相互消耗,最终导致了西晋政权的衰落。

西晋的统一政权逐渐土崩瓦解,分裂为若干个独立政权。

这场内乱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实力,为后来的东晋帝国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二、东晋分裂帝国的覆灭1. 形成东晋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晋八王之乱后,东海王司马睿巧妙地避开战乱,逃离了局势混乱的中原地区。

他选址建都建康,并发动北伐,逐渐恢复了中原地区的统一。

由于经济繁荣和相对稳定的政权,东晋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权。

2. 分裂东晋政权的分裂是在建康朝廷的存在下逐渐形成的。

自永嘉之乱开始,建康朝廷的实力逐渐衰弱,地方势力不断壮大,并相互争斗。

南北朝政权的形成,正是东晋分裂的结果之一。

3. 覆灭东晋分裂帝国的覆灭主要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有关。

建康朝廷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开始变得薄弱,南方少数民族趁机大举进攻。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南方少数民族逐渐占领了建康朝廷的地盘,东晋政权彻底覆灭。

三、结论汉朝的西晋八王之乱和东晋帝国的分裂与覆灭,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事件。

西晋八王之乱标志着西晋政权的衰落,为后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而东晋的分裂和覆灭,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政权的出现。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

【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晋朝历史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 晋朝历史事件、魏晋南北朝地图变迁· 二十四史:《晋书》、西晋帝王世系· 东晋帝王世系、西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 东晋时期历史大事年表、晋朝时期战争年表· 西晋官制、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历史· 东晋官制、两晋首都、疆域、人口· 、六朝帝陵· 晋朝后妃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 晋朝兵制、魏晋南北朝军队吃什么?· 魏晋南北朝引进农作物一览、晋朝公主· 魏晋王朝灭亡原因、晋王朝灭亡原因· 晋朝朝代名称来历、晋代书法家· 魏晋南北朝著名画家、魏晋书论大全· 两晋十六国名将大全、魏晋南北朝玉器· 两晋十六国历史名人、两晋南北朝官话· 魏晋南北朝外交、晋朝年号一览· 两晋度量衡、蔡东藩《两晋演义》· 两晋宰相一览表东晋书法家,东晋书法家有哪些?最知名的是东晋的父子书法家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

父亲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善于行书和草书;王羲之儿子王献之擅长于草书。

王羲之传世书法作品是《兰亭序》;王献之传世书法作品是中秋帖。

东晋书法家还有钟繇(yáo),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

晋室内乱八王之乱在中国历史上,晋朝(公元265年-420年)是曹魏(公元220年-265年)灭亡后的一个重要朝代。

然而,晋朝的统一并不持久,内部的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了八王之乱。

本文将详细介绍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一、起因晋室内乱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晋惠帝时期。

当时,晋朝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进步。

然而,晋惠帝内政腐败,政治失衡,儿子晋愍帝继位后也未能有效执掌政权。

二、过程1. 父子之争晋愍帝继位后,他的弟弟晋元帝认为自己更适合继承皇位,因此双方开始进行政治斗争。

晋愍帝一方借助权臣钟会的力量,对抗晋元帝一方的势力。

2. 群雄割据在父子之争的基础上,其他王室成员也开始争夺权力。

八位王子之间展开了一场残酷的争斗,他们分别是: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晋元帝司马睿、晋成帝司马衍、晋穆帝司马聃、晋康帝司马岳、晋哀帝司马丕和晋均帝司马汲郁。

3. 内乱与外患晋室内部的混乱导致了外族入侵的机会。

各地的豪强势力也开始兴风作浪,加剧了晋朝的动荡。

同时,游牧民族的入侵也给晋朝带来了许多问题,如匈奴、鲜卑等。

三、影响1. 经济动荡晋朝内乱不断导致了社会经济的破坏与动荡。

战乱期间,农田荒废,商业活动减少,许多城市遭到破坏。

部分地区发生了饥荒,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2. 文化萧条晋朝内乱时期,人们陷入政治的纷争和战乱中,文化教育受到严重的破坏。

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都受到了抑制,一些重要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不得不流亡他乡。

3. 分裂局面的结束八王之乱是晋朝政权分裂的高潮,然而它也标志着这一乱局的结束。

在晋室内乱的过程中,晋愍帝的势力最终获得了胜利,统一了晋朝。

总结起来,晋室内乱八王之乱给晋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破坏。

然而,这场内乱也为晋朝结束政权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统一提供了契机。

晋朝朝廷出现的弊病也成为了后世政治斗争的教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八王之乱到东晋建立始末
摘要: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中的一件大事。

这场大乱从公元291年起,至306年止,历时十六年,大大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

西晋王朝覆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八王之乱却起了加速的作用。

关键词:八王之乱;东晋;建立
八王之乱,是西晋历史中的一件大事。

所谓八王,即《晋书》卷五十九所载的汝南王亮(武帝叔父,司马懿第四子)、楚王玮(武帝第五于)、赵王伦(武帝叔父,司马懿第九子)、齐王同(武帝侄子),长沙王义(武帝第六子)、成都王颖(武帝第十六子)、河问王颇(惠帝从叔),东海王越(惠帝从叔祖)等。

《晋书》在此卷的《序》和《传论》中又对八王大乱作了评论。

故后世之论史者,就惯称西晋诸王作乱为“八王之乱玎。

其实,这八王只是诸王大乱中的主角,而参加政变和战乱的宗室诸王,还有梁王肜(惠帝叔祖,司马懿第八子)、淮南王允(武帝第十一子),昊王宴(武帝第十二子)、东安王繇、新野王赦(皆惠帝从叔)、范阳王虢、南阳王模(皆惠帝族叔).东赢公腾(东海王越弟)等。

这场大乱从公元291年起,至306年止,历时十六年,大大削弱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

西晋王朝覆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八王之乱却起了加速的作用。

正如《晋书》卷五十九《序》所说:“西晋之政乱朝危,虽由时主,然而煽其风,速其祸者,咎在八王。


司马氏在建立西晋王朝过程中,就充分暴露了他的残忍性。

自曹魏正始十年司马懿父子为了篡夺曹魏攻权,发动政变,残杀曹爽集团起,至景元二年杀名士嵇康止的十三年中,司马氏都在不断地血腥残杀曹魏集团的人物,动辄夷三族,甚至连魏帝曹芳、曹髦也惨遭废黜和杀戮。

晋武帝司马炎就是在其父祖辈对曹魏集团的残杀中,由世家大旅捧上皇帝。

司马氏在残酷杀戮曹魏集团的同时,又大量拉拢靠近他的世家大谈,形成了一十司马氏集团。

司马氏对其集团中人物,皆给与高官厚禄。

在晋王朝还束建立时,司马昭除保留议魏以来的爵制外,还复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以封赏追随他的世家大族。

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后,踪对世家火族给经济上的优惠外(如占田,荫亲属,佃客等),对其集团中的功臣,更是火肆封赏。

司马炎对世家大族在经济上培与优惠,政治上予以重用宽容,这就更助长了世家大族贪财、聚敛、奢侈、荒淫等恶行的发展。

而本人,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他卖官鬻爵,贪得无厌
酉晋统治集团的甫朽残忍,严重地破坏了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大乱是不可避免的了。

当贾后诛杀杨太后母庞氏,叉逼死杨太后阻后,隐士董养就在洛阳太学堂上叹息说:“朝廷建斯堂将何为乎?……天人之理既灭,大乱将作矣
八王之乱,是从贾后与外戚争权开始的。

贾后名南风,凶险多权诈。

而肯惠
帝司马衷却是个白痴,他在华林园中听到虾蟆声,‘便问左右:“此鸣者为市乎,私乎-”他听火臣说天下荒乱,百姓饿死,他却问:“何不食肉麋?”(《晋书·惠帝》)此愚蠢的人,自然无法掌权。

故太熙元年)晋武帝死,司马衷继位,遂由太后父杨骏辅政。

而贾后欲干预政辜,卫多次被杨骏所抑止,她就与楚王司马玮台谋,于元康元年(291年)诛灭了栖骏及其亲族党蹦。

但贾后这时还不敢贸然执政,连用有威望的汝南王司马亮与元老功臣卫璀同辅朝政。

既而司马玮禽人岐盛.长史公孙宏向贾后谮毁亮、堪将谋废立,贾后一便于同年六月唆使司马玮诛杀亮,罐。

事后,她马上变脸,又诬司马玮矫诮专蓉二公而球玮。

于是,贾后夺得朝廷实权口。

她陈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外,又用名士张华与裴顾、裴措,王戎并臂机要。

由于诸人尚能同心辅政,七,八年间,暂时没出大乱于。

但隐患未除,原来惠帝只有一子,名遣,是后宫谢玖所生。

惠帝即位后,立通为太子。

‘而贾后一惯忌恨太子,加之太子与贾谧有矛盾,于是在贾谧怂恿下,贾后设圈套废了太子,。

接着又把太子杀害了々对此,臣下大多愤怨不满。

赵王司马伦在孙秀的唆使下,利用禁军的不满情绪,千永康元年四月,起兵杀了贾后及张华、裴顾等人。

次年正月,司马伦又逼惠帝让位,自立为帝。

孙秀遂专朝政。

三月,督镇许吕的齐王同起兵讨伦,得到镇邺的成都王颖,镇关中的河间等的响应口从此,局限于京师宫廷的政变,发展为皇族争夺政权的大战乱。

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

一·些城市被洗劫焚毁,数以方计的群众惨遭杀害。

如三王起兵讨赵王伦的六十余口中,仅战斗死者就十万左右。

永兴元年成都王颖与长沙王义之战斗,死者亦不下数万。

就是平民百姓也惨遭杀戮。

如王浚攻入邺城,纵兵大肆杀掠后,其鲜卑兵北归时,又虏走近万名妇女,后又把她们全部沉杀于易水。

当张方将洛阳虏掠一空后,西归时又掠公私奴婢万余人,途中军队乏食,却杀所掠人杂以牛马肉而食。

本来,自惠帝初年以后,旱.蝗等灾害不断发生,很多地方严重饥馑,已驱使大批胡汉人民漂流异乡;再加八王战祸的摧残,致使更多的胡汉人民流离失所,四处流亡,最后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流民大起义。

北方自八王之乱起,战火纷飞,千里萧条,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又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叉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一(《晋书·食货志》)。

而中原地区的战祸尤为频繁,赦大多数世家大旅都避乱远徙。

其中除少部分北投幽州西奔凉州外,大部分都南渡江淮。

永兴二年司马越以琅邪王司马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守下邳(今江苏难宁西北)。

司马睿见中原战乱不休,局势日益恶化,遂求移镇江南之建邺(今江苏南京)。

永寨元年,怀帝即以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镇建邺。

司马睿依靠北方南渡的世家火族,联合江南土著的世家大族,在江南立下了脚根。

及匈奴刘聪在平阳杀害晋憨帝,司马冉就在世家大旅的拥立下即了帝位。

是为东晋元帝。

从此,我国历史遂进入东晋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近二酉八十年的分裂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