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之八王之乱共18页文档
西晋八王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历时16年。
参与者,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海南王司马越起因,皇后贾南风于291年与司马玮合谋杀死杨皇后父亲,身为太傅大都督的杨骏。
却是被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渔翁得利。
贾南风于六月又合谋楚王杀司马亮。
借机反咬,杀死司马玮。
废太子。
妄使外甥即养子成为太子。
诸王争夺中央权力,发起内战。
史称八王之乱。
首先,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
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齐王司马冏(驻许昌)起兵讨伐,成都王司马颖(镇邺)河间王司马颙同时举兵,迎惠帝复位。
杀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任大司马,进京辅政。
泰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关中起兵讨司马冏,长沙王(洛阳)同举兵,并啥司马冏。
故政权又落司马乂手中。
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颖合兵讨伐司马乂。
都督张方(司马颙一方)精兵7万,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
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
次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洛阳城)与部分禁军合谋,擒司马乂。
其后被张方烧死。
王颖入洛阳为丞相。
封皇太弟。
邺城变为政治中心。
东海王对王颖不满,领禁军携惠帝北上攻邺城。
于荡阴被击败,惠帝被俘,东海王逃入封国。
河间王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永兴二年(305年),东海王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颙。
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越手中,八王之乱到此终结。
西晋之时,分封宗师诸王,各王均有行政权力同军队。
“八王”传记司马玮(271—291年)西晋宗室。
字彦度,晋武帝第五子。
初封始平王,后徙封于楚。
杨骏被杀,汝南王司马亮辅政,贾皇后恶亮又忌玮,乃使惠帝为诏,密令玮杀亮。
贾皇后又使惠帝为诏,言楚王矫诏害亮,且欲诛朝臣,图谋不轨,被下廷尉,遂斩之。
晋朝那些事儿——八王之乱(下)——最后的贵族

晋朝那些事⼉——⼋王之乱(下)——最后的贵族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陆迁徙。
造成这⼀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和劳⼒不⾜⽽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
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些民族迁徙。
魏晋之际,在北⽅汉族⼈⼝锐减的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潮。
在这过程中,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
西晋初年,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戎狄居半」。
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化相互影响渗透。
但在交融的同时,胡汉亦存在⼀定的⽭盾,例如并州的匈奴⼈成了汉⼈的奴婢,⽽不少汉⼈也相继沦为胡⼈奴婢。
这些奴婢常常被迫服役,当军作战,更有甚者被地⽅官员押往他乡出卖,因⽽激起了境内各民族的反抗;⽽各族上层⼈物亦往往利⽤本族⼈民,实⾏割据。
连续不断的胡族内迁引起胡汉双⽅的⽭盾,严重动摇了西晋政权的统治根基,⼤规模的暴动有⼀触即发之势。
当时西晋⼀些官僚也察觉到形势的严重性,于是便有以郭钦、江统为代表,提出「徙戎」的主张。
他们建议⽤武⼒将内迁的胡族强制徙迁回原住地,并以「内诸夏⽽外夷狄」的办法隔绝胡汉接触,来防⽌胡⼈的反抗。
但由于各族内迁及胡汉杂居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因⽽徙戎的主张⽆法实施。
⽽此时的西晋王朝却祸起萧墙。
在统治集团内部,西晋诸王为争夺中央最⾼权⼒,发⽣了⼀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史称“⼋王之乱”。
这场⼤恶⽃给⼈民带来了⽆穷的灾难。
⽣产遭到破坏,数⼗万⼈民丧失了⽣命,许多城市被洗劫和焚毁。
不少⼈饥饿⽽死。
⼈民⼜重新陷于苦难的深渊,掀起了⼤规模的流亡的浪潮。
尤其是诸王利⽤少数民族的贵族参加这场混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晋室内部腐败⾄极,地⽅防务不修,连年天灾⼈祸,西晋王朝摇摇欲坠,遇上强悍的胡⼈遂⼀推即倒。
八王之乱

羯族
• 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中 国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 意索取一般中国人的东西。同时又 忌讳中国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 称“国人”。章武内史樊坦,来朝 见他时,衣服帽子破烂不堪,石勒 问他出了什么事。樊坦未加思索, 说羯贼抢了他。石勒笑说“羯贼如 此强盗吗?现在应当赔偿你。”樊 坦这才发觉犯了忌讳,赶快磕头泣 谢。石勒不但没有处分樊坦,还给 他车马衣装钱三百万。可以想像一 般中国人当时的处境。石虎继位后, 徙都邺,公元350年为中国政权冉 魏所灭。冉闵建立魏国,都邺,史 称冉魏。公元352年为前燕所灭。
•
西晋门阀士族独占政权,统治力量急剧削弱。 这时匈奴左贤王刘宣等共推刘渊于公元304年举 兵反晋,称汉王,建庭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东 北)。公元308年刘渊即帝位,徙都平阳(今山 西临汾市西南)。两次派兵攻洛阳,皆不克。公 元310年刘聪继位。公元311年遣刘曜、王弥、 石勒等攻陷洛阳,俘晋怀帝。公元316年又遣刘 曜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俘晋愍帝, 灭亡西晋。公元319年刘曜即帝位于长安,改国 号为赵,改祭匈奴冒顿单于及刘渊,史称前赵。 疆域北至朔州(今甘肃固原县)南至略阳(今甘 肃天水市),西至抱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 东至新安(今河南渑池县东)与后赵为界。公元 329年灭于后赵石勒。
东海王司马越
成都王司马颖
西晋宗室。字章度,晋武帝第十 六子。太康末被封为成都王。齐 王同讨越王伦,颖发兵应之。伦 被杀,伺辅政,骄侈无礼,故诏 颖辅政,而颖犹让不就。同败, 颖在邺悬执朝,乃与河间王颐谋,发兵 伐长安。乂被执后,颐废太子覃, 颖被立为皇太弟,作为储副。但 颖骄侈日甚,讨者四起,不得已, 被废归藩。后惠帝遣人捕颖,范 阳王司马幽颖于邺,遇械暴死? 长史刘舆见颖在邺地势大,虑为 后患,伪令人为皇上之使者,称 诏夜赐颖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之八王之乱ppt精品课件

《晋书•愍怀太子传》
陛下宜自了
不自了
吾当了之
中宫又宜速自了
不了 吾当手了之
这是胡话,司马遹就在迷湖中 抄下了。贾南风看这文字,没抄完, 补完了。于是拿给晋惠帝看。于是 下诏:
这贾南风无中生有的。到了要 宣判时,大臣们来了,说怎么办?支 持的就说处死吧。还有明白人,像 张华他们这些老臣觉得有间题,提 出质疑,双方争执。贾南风觉得不 行,于是让步了,不杀他了,废掉, 关起来。总算达到了目的。这是她
司马颖,司马越,司马偶三王 继续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征战不休。 最后司马越和司马偶都被杀,七 王没有了,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 至此,惊天动地的“八王之乱” 结束。
小结:
“八王之乱”是西晋王朝的皇 室兄弟间为了争权夺力而进行的相 斗想杀。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最终受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国家,
亲者痛,仇者快。 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 给外人有机可趁,“五胡乱华”, 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之八王之乱
从公元291年到306年,西晋王 朝进入了最为黑暗动荡的时期,一 场空前的大动乱爆发,皇族中有八 个宗室诸王成为这场动乱的主要参 加者。由于后来的《晋书》将这 “八王”汇为一个列传,所以人们 就把这场大动乱称为“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儿子司马 衷继位(晋惠帝)。当时皇权控制在晋 武帝的皇后和其父外戚杨骏手中。这时 的惠帝的皇后贾兰风,他有着极强的权 力欲望,于是随即展开了夺取最高权力 的争夺。贾兰风先是召年轻的楚王司马 玮入京,告杨骏谋反,在逼迫无能的惠 帝下令包围了杨骏府邸当即杀死杨骏, 还大杀其亲信。于是,惊天动地的“八
《世说新语识鉴》
以 要 名 爵 乎
西晋之八王之乱

《晋书•愍怀太子传》
陛下宜自了 不自了 吾当了之 中宫又宜速自了 不了 吾当手了之
这是胡话,司马遹就在迷湖中 抄下了。贾南风看这文字,没抄完, 补完了。于是拿给晋惠帝看。于是 下诏:
这贾南风无中生有的。到了要 宣判时,大臣们来了,说怎么办? 支持的就说处死吧。还有明白人, 像张华他们这些老臣觉得有间题,,废 掉,关起来。总算达到了目的。这 是她惯用的嫁祸于人。
亲者痛,仇者快。 最终导致国家力量消耗殆尽, 给外人有机可趁,“五胡乱华”, 最终是使西晋灭亡的重要原因。
《世说新语识鉴》
• • • • • • • 以 要 名 爵 乎
何 能 羁 官 数 千 里
人 曰 鲈 因 见 生 鱼 思 秋 贵 脍 吴 风 中 起 的 菰 适 菜 意 羹 尔
司马伦被杀后,惠帝复位,司 马冏等人自然成了惠帝眼中的大功 臣。于是惠帝大封功臣,司马冏为 大司马,并且辅政。但是司马冏当 政后,立即大建府邸,沉湎酒色, 开始奢侈享受。这是诸侯王中当然 有人不满意了,我们都是宗室兄弟, 凭什么你一人享受。于是长沙王司 马义与司马偶,发兵攻打司马冏, 两军在洛阳展开大战,最后司马冏 战败被杀,也被夷三族。
《晋书•愍怀太子传》
遹书如此 令赐死
贾兰风的这些专横,直接引起司 马氏 诸王的警觉。司马伦首先站了 出来,向禁卫军宣布,贾皇后害了 我家的太子,这个人诡计多端,不 能留着了。于是派禁军齐王司马冏 带兵前去讨伐。士兵们包围了贾南 风。贾南风被抓起来。被毒死在金 墉城。贾南风这时应该在四十三四 岁。这人确实一生没干过多少好事, 罪有应得。
司马颖,司马越,司马偶三王 继续为争夺最高权力而征战不休。 最后司马越和司马偶都被杀,七王 没有了,只剩下东海王司马越。至 此,惊天动地的“八王之乱”结束。
西晋八王之乱是什么原因

西晋八王之乱是什么原因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争斗,那么西晋八王之乱是什么原因呢?下面是有西晋八王之乱原因,欢迎参阅。
西晋八王之乱原因有许多人都是认为,“八王之乱”指的是晋武帝封号和他同一姓氏的王。
因此便成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王国,但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情况。
八王之乱包括: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西晋的诸王虽然权利以及财产都得到大大的增强,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的。
就是他们不管是财权,政权,还是军权。
这三大重中之重的权利还是受制于王朝的。
因此,诸王在许久的一段时间,都是留在京师伴随着皇帝,并不愿意救国。
到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被迫于救国的时候,历史有一段话讲得好“皆恋京师,涕泣而去。
”因此,那时候的“救国”甚至可以成为勾心斗角的行为。
所以,连镇国的作用都达不到,难道会掀起八王之乱的风浪?所以我认为,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理由不够充分。
也有一种声音,虽然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并没有形成“八王之乱”,但是却是他给诸王的权利过于庞大,这种声音的回应很多,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但是权力过重,只是就这制度来对比,但是实际上,建立这种机构并赋予重大权力的目的是巩固所谓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并不是起到了危害的作用,所以在历史的话题当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
历史是代代相传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八王之乱楚王简介西晋时期,一场载入史册的动乱,争夺政权、杀人对抗,从公元291年到公园306年,被称为历史上的中国最严重的中央皇室内乱。
更让中国从那之后的时代进入了五胡十六国。
这场动乱,被称之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字面上可以理解有八个王侯将相争夺政权,但是实际上这场动乱卷入的并不仅仅只有八王,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
西晋八王之乱

晉八王之亂汝南王亮,宣帝懿第四子。
楚隱王瑋,武帝炎第五子。
趙王倫,宣帝懿第九子。
齊王冏,獻王攸之子,武帝侄。
淮南王允,武帝炎第?子。
長沙王乂,武帝炎第六子。
成都王穎,武帝炎第十六子。
河間王颙,安平獻王孚孫;孚,宣帝次弟。
東海王越,宣帝弟馗之孫。
高密王泰之次子。
司馬懿司馬孚司馬馗汝*景文趙*梁瑰高密王泰南帝帝王王亮師昭倫肜河*東*南間海陽武齊王王王帝獻顒越模炎王八王*攸長* 成* 楚* 淮齊*沙都王南王王王瑋王冏乂穎允八王曆次聯合、鬥爭、殺戮、政權轉移簡述:【楚王瑋!!、賈後、東安公繇】VS楊駿!*時太傅駿預政,賈後欲幹政,為駿掣肘,後遂誣以謀逆,誅之。
*【汝南王亮、衛瓘】*瑋好殺,亮、瓘欲奪之兵權。
*VS[楚王瑋!(!!)*矯詔,誣亮、瓘欲謀廢立*、賈後]楚王瑋!*矯詔罪*VS[賈後!!、張華]【趙王倫孫秀!!、齊王冏、梁王肜】VS賈後!*毒廢太子*淮南王允*性沉毅,嘗為太帝,知倫、秀有異志,遂陰養死士,發兵襲宮,然終為詒誅。
*VS趙王倫!(!!)【齊王冏!!、常山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顒張方】VS趙王倫@!*諸王各擁強兵,秀意不自安,遂盡置親黨為諸王參佐,加爵以寵安諸王。
諸王弗順,遂以“孫秀迷誤趙王”罪起兵。
倫雖敗穎於黃橋,然諸王皆起,遂為擒殺,軒輿反正。
*齊王冏!*入洛輔政,然驕奢悖亂,中外失望。
*VS【河間王颙、成都王穎至親派、長沙王乂!!】*冏以顒本附倫,惡之。
颙之長史李含以私怨詐傳討冏密詔,釁端複啟。
乂應詔起兵,冏遂為所誅。
*【河間王颙李含、張方、成都王穎陸機、石超】VS【惠帝、長沙王乂!皇甫商、祖逖】*乂為東海王越擒予張方,為所炙殺。
*圖例注:鬥爭犧牲者【聯盟陣營各方】主隸關系篡位@鬥爭初始時掌權方!鬥爭結束時掌權方!!*事由簡述*賈後(惠帝妻)性嫉誅太子妃(時惠帝為太子),武帝欲貶之金庸城,賴楊後(武帝妻)護其短,遂得不廢。
P46惠帝即位,賈後欲幹政,為太傅楊駿掣肘,賈後遂與汝南王亮宣帝子謀討駿,亮以為不可,後謀於楚王司馬瑋武帝子,瑋欣然許之。
八王之乱始末

八王之乱始末司马炎所建立的西晋不过昙花一现,导致西晋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就是司马皇族窝里斗,而司马家同室操戈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是大搞分封的结果。
晋朝开国,跟汉高祖一样,错误地总结了前朝灭亡的教训,认为皇家大权旁落,是因为在关键时刻自家人不掌握兵权,于是大封同姓王,并允许他们各拥一支军队。
作为皇族,他们都有机会当皇帝,拥兵自重,他们都有问鼎最高权力的条件。
此时西晋朝廷的皇帝是晋惠帝,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位仁兄脑子不大灵光,一直就是个提线木偶,任由他那个灵魂比相貌更丑陋的贾皇后摆布。
贾皇后因为控制着皇帝,有写诏书的便利,因此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暴风雨般扫荡了重重障碍,如愿以偿地掌握了大权。
贾皇后掌握大权她并不满足,尤其是她没有儿子。
以后登基的皇帝不是自己亲生的,她还有什么地位呢!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太子如果继位还能有她家什么事!所以太子很快就成为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太子司马遹是寒门女子谢才人所生,因此那些靠贾皇后的关系成为新贵的贾氏子弟就特别轻视太子,为此贾家跟太子的矛盾不断激化。
贾皇后自然不会出面调解,而只会使矛盾不断加剧。
随着贾皇后地位的不断巩固,她就越发肆无忌惮,胡作非为,越来越多的人对她产生了不满的情绪,甚至连贾家的人都对她有意见。
贾皇后也知道,想要搞掉她拥立太子的也是大有人在,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
她设下圈套,诬陷太子要杀死白痴父亲和母老虎皇后及其全家。
如此大逆不道,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太子掉进了人家的陷阱,有口说不清,于是贾皇后的奸计又得逞,以此为借口废掉太子,并把太子软禁了起来。
太子莫名其妙被废,难以服人,尤其是太子的一些旧部都想要推翻贾皇后,帮助太子复位。
这些人去游说赵王司马伦,劝他起兵讨伐贾皇后。
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儿子,此时虽然年老,但还是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很有势力。
司马伦虽然是巴结贾家最积极的皇族,但是此时有好处捞,他就想答应。
而他的狗头军师孙秀说暂且不要急着起兵,先让皇后害死太子,我们起兵才师出有名,而推翻了贾皇后后,那么这个朝廷不就是赵王的了吗?司马伦很高兴,于是他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