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熟种与晚熟种在植株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荷兰马铃薯品种

荷兰马铃薯品种

马铃薯早熟品种:荷兰7号荷兰七号,又名荷兰薯、费乌瑞它,早熟高产品种,2004年由马龙县农业局土肥工作站从天津引入马龙种植。

生育期65天左右,株形直立,分枝少,株高60厘米,叶片大,花冠淡紫色。

结薯期早,膨大速度快,块茎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肉鲜黄,表皮光滑,块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块茎休眠期短。

块茎含干物质17.7%,淀粉含量12.4—14.01%,还原糖含量0.03%,粗蛋白质1.55%,维生素C13.6毫克/100克。

易感晚疫病、块茎中感病,中抗环腐病、青枯病。

品种适应性广,较耐肥水,适宜种植密度每667m23000-4000株。

一般667m2产1500-2500kg,高产可达3000kg,商品薯率90%以上,出口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极受欢迎,是大中城市郊区种植者提早上市占领市场的一个非常理想的品种。

荷兰15号---脱毒土豆植株高60厘米左右,直立形,分枝少,生长势强,叶肥大,叶色绿。

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肉质脆,品质佳。

结薯较集中,商品薯率高德西尔属中熟品种,生育期从出苗到成熟需8o~如天,叶色深绿,花冠粉色,结实性强,茎秆粗状,株高80~如厘米,匍匐茎短,结薯集中,薯形圆筒形,红皮黄肉,表皮光滑,芽眼浅,产量高,单产达3000~ 3500公斤,品质好,适口性强,淀粉含量高达16%左右。

抗花叶和卷叶型病毒。

较抗晚疫病,抗黑腐病。

适于食用和综合加工,是值得大力推广的品种。

炸条马铃薯新品种——阿克瑞亚(AGRIA)阿克瑞亚(AGRIA)的亲本为QUARTA×SEMLO,于199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荷兰AGRICO公司引入国内。

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炸条专用品种。

品种的特征特性:阿克瑞亚株型直立,株高约0.7m,茎粗壮,呈淡紫色,生长势强,叶片大而稍下垂,呈深绿色,复叶大而宽,花冠白色。

块茎长椭圆形,淡黄皮,薯肉深黄色,表皮光滑,大而整齐,芽眼少而浅,结薯集中,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100d左右。

马铃薯品种鉴别

马铃薯品种鉴别

鉴别马铃薯品种的几个标准是什么?鉴定马铃薯品种的主要依据有:①株型和植株高度,②块茎:皮色、芽眼的深浅、肉色;③叶:叶的颜色、排列次序、着生对数、小叶的有无;④花:花冠的大小、颜色;⑤熟性:生育期的长短;⑥抗性:对于病虫害和不利环境的抵抗能力。

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次要依据有:①生长势、叶上着生的茸毛;②花序总梗、花柄节、柱头开裂程度、雌雄蕊的孕性;③芽:半光生幼芽的颜色;④结薯习性、块茎的休眠期长短、块茎的储藏性;⑤块茎的品质:食味、加工特性(干物质、淀粉、还原糖)、粗蛋白质、维生素;⑥栽培特点、品种所具有的生产量特点和增产潜力。

品种名称:中薯13号特征特性: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植株枯死95天。

植株直立,生长势较强,株高32厘米,分枝数少,枝叶繁茂,茎色绿带褐色,叶绿色、复叶大,花冠白色,匍匐茎短,结薯集中,块茎扁长圆形,表皮光滑,芽眼浅,黄皮、黄肉,块茎大而整齐,商品薯率70%。

人工接种鉴定:植株高抗马铃薯X病毒病、抗马铃薯Y病毒病,中度感晚疫病。

块茎品质:干物质含量20.5%,淀粉含量12.9%,还原糖含量0.12%,粗蛋白含量2.24%,维生素C含量12.4毫克/100克。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早熟冬作组品种区域试验,块茎亩产1676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36.08%。

2006年生产试验,块茎亩产2009公斤,比对照东农303增产56.7%。

栽培技术要点:1.应用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株行距根据当地的栽培耕作习惯,每亩种植密度5000~5500株。

2.冬作区10~12月份播种,次年春季2~4月份收获。

3.施足基肥,出苗后加强前期管理,早施少施追肥;及时灌排水,防止因肥水过多而徒长;及时除草、中耕和培土,促使早发棵和早结薯。

4.生长期注意防治晚疫病,前期注意防霜冻。

5.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以利收获贮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马铃薯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属早熟鲜食品种,适宜在福建、广西、广东、湖南冬作区种植。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的生长时期有哪些?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的生长时期有哪些?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的生长时期有哪些?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是多长时间?马铃薯的生长需要多久?马铃薯多少天可以成熟收获?马铃薯生长过程是怎么样的?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为了方便管理,耕种帮将马铃薯整个生长过程划分为六个时期,即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

一、马铃薯休眠期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生长条件下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萌动,呈休眠状态,休眠是生长和代谢的停滞状态,马铃薯块茎休眠属生理性休眠。

休眠期长短按块茎成熟收获到芽眼开始萌发幼芽的天数计算,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和贮藏的温度决定。

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4~5个月,有的品种则很短,一般情况下晚熟品种的休眠期较长,而早熟品种则较短。

一般温度在10℃以上,块茎易通过自然休眠而发芽,温度在2~4℃时,块茎可以保持长期休眠状态。

另外,收获时块茎的成熟度与休眠期的长短也有关系。

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意义重要,休眠期长有利于贮藏和延长市场供应。

种薯通过休眠后才能播种。

马铃薯可以用赤霉素打破休眠,提高贮藏温度、切块、切伤顶芽、用清水多次漂洗切块等也都可以解除休眠。

二、马铃薯发芽期发芽期(也叫出苗期)包括块茎解除休眠、开始发芽、播种后出苗等过程。

这个时期的生长中心在芽轴的伸长和根系的发育上,养分和水分主要靠种薯幼根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

这一阶段生长是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高产与优质,但它首先取决于种薯的健康状况;再次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条件,例如土壤的墒情、氧气含量和适宜的温度。

马铃薯发芽期要完成初生吸收根的形成、地下茎的生长、叶片及侧枝的分化等生长过程。

这一时期为马铃薯的发苗、扎根和壮棵打基础,生长中心是芽轴的伸长和根系的生长。

马铃薯发芽期所需时间的长短,与品种、种薯贮存条件、种薯生理年龄、栽培季节及栽培措施等因素有关。

种薯生理年龄适宜、土壤温湿度适宜,发芽期缩短。

一般春季为25~35天,秋季为10~20天。

马铃薯品种及种植技术

马铃薯品种及种植技术

马铃薯品种及种植技术
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经济作物,根据个体形态、品质特征和种植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品种。

常见的马铃薯品种有:
1. 早熟品种:如“富士”、“云蛮”等,生长期短,适合春季种植,早熟早收获。

2. 中熟品种:如“惠丰”、“冠祥”等,生长期适中,具有较好的
产量和抗病性能。

3. 晚熟品种:如“两优5号”、“太阳星”等,生长期长,适合夏
季或秋季种植,产量较高,质量好。

种植技术方面,马铃薯的种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地,并进行适当的土壤消毒处理。

2. 土壤处理:耕地前,进行基本的犁地、平整土壤,除去杂草和石块。

3. 基肥施用: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4. 种薯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薯,进行疏松处理,提高出芽率。

5. 排水设施:在低洼地区,需要建立排水设施,避免土壤水分过多,防止病害的发生。

6. 播种:将种薯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深度插入土壤中,注意保持种薯的整齐、直立。

7. 病虫害防治:定期喷药防治病虫害,使用合适的农药,并注意防治土传病。

8.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合理施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度灌水。

9. 除草管理:及时除草,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10. 收获和贮藏:当马铃薯的叶子转黄、枯萎时,即可进行收获。

收获后,进行清洗、晾晒、贮存等处理,以延长保存期。

每个品种和地区的种植技术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种植技术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进行调整。

中薯系列早熟马铃薯品种

中薯系列早熟马铃薯品种

中薯系列早熟马铃薯品种针对我国早熟马铃薯品种缺乏,早熟品种表现抗病性差,退化快,商品性差等问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近几年先后育成了中薯3号、中薯4号等早熟、丰产、抗病性和薯块性状表现突出的马铃薯品种,均已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中薯3号特征特性早熟,出苗后60天左右可收获,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生长势较强,结薯集中。

块茎椭圆形,顶部圆形,表皮光滑,皮肉浅黄色,芽眼少而浅。

单株结薯数3~5块,块茎大而整齐,商品薯率可达90%以上,稳产性好,植株抗病毒病,退化慢,淀粉含量13.5%,煮食、炒食口感和风味好,是鲜薯食用的优质品种。

栽培要点:北京地区春季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齐苗,6月中旬可收获早期产量,7月初收获全部产量。

每667米24000~45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25~28厘米。

播前施足基肥,每667米21500~3000公斤,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应及时浇水。

秋季栽培主要是留种,在8月中旬用整薯播种,播前用5x10-6赤霉素溶液浸泡10分钟或用1%~2%的硫脲喷洒种薯,要选择排灌水良好的地块播种,不宜浇水过多。

生长前期及时喷药灭蚜和拔除病株,一般春季667米2产1500~2500公斤,秋季产1000~1500公斤。

单播每667米2用种薯125~150公斤。

该品种适合一、二季作区的早熟栽培,可与玉米、棉花等作物间套种。

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中薯4号: 特征特性极早熟,从出苗到收获60天,株型直立,分枝少,株高55厘米左右。

植株生长势较强,结薯集中,薯型整齐,长圆形,皮肉淡黄色,芽眼少而浅,表皮光滑,抗病毒病、疮痂病,较抗晚疫病,耐脊薄和干旱。

鲜薯含干物质19.1 %,淀粉13.3%,还原糖O.47%,粗蛋白质2.04%,维生素C含量每100克含30.6毫克,蒸食、炒食品质佳。

栽培要点: 北京地区春季在3月中下旬播种,播前催芽,施足底肥,结薯期和薯块膨大期及时灌溉,6月中下旬收获。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

马铃薯(土豆)的简介、种植技术及深加工产品目录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 (1)(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 (1)(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 (2)(三)马铃薯(土豆)的形态特征 (2)(四)马铃薯(土豆)的生长习性 (3)(五)马铃薯(土豆)的品种分类 (4)(六)马铃薯(土豆)的营养价值 (5)二、马铃薯(土豆)的种植技术 (5)三、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 (8)(一)马铃薯(土豆)的经济价值 (8)(二)马铃薯(土豆)的深加工产品类别 (9)一、马铃薯(土豆)的简介(一)马铃薯(土豆)的名称由来“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

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

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

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二)马铃薯(土豆)的历史起源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

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

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讲解

马铃薯品种介绍1.陇薯3号:该品种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1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较紧凑,株高60-70cm。

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白色,天然偶尔结实。

薯块扁圆或椭圆形,大而整齐,黄皮黄肉,芽眼较浅并呈淡紫红色。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5-7块,大中薯重率90%以上。

块茎休眠期长,耐贮藏,品质优良。

食用口感好,有香味。

特别是淀粉含量比一般中晚熟品种高出3-5个百分点,十分适宜淀粉加工。

抗病性强,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具有田间抗性。

产量高,多点生产试验示范平均亩产2793.2公斤,适宜高寒阴湿、二阴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2.陇薯4号:该品种中晚偏早熟,生育期100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55—60cm,花冠白色。

出薯快而齐,幼苗生长势强,植株较繁茂。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0%以上,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薯肉白色,芽眼深浅中等。

食味较好,品质优良,适宜粮,菜和食品加工多种用途。

该品种抗旱性强,抗病毒退化,对晚疫病抗性中等。

适应性广,产量较高,稳定性好,适宜我县半高山地区种植。

3.陇薯5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

茎绿色,叶片墨1绿色,花冠白色,不结实。

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5个,整齐度高,大中薯数率85%左右,大中薯重率94%左右。

薯块椭圆形,白皮白肉,皮较光滑,芽眼较深。

薯块大,单薯直径一般为8-12cm,单薯重普遍为150-500g。

薯块休眠期较长,耐贮性中等,食用品质好。

是一个优良的菜用型品种,也可用作淀粉加工原料。

植株高抗晚疫病,对花叶、卷叶病毒病有较好的田间抗性。

亩产是2363.5-3415.0㎏,适宜于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4.陇薯6号:该品种属晚熟品种,生育期115天左右。

株型半直立,主茎分枝数多,株高70-80cm,幼苗生长势强,成株繁茂。

茎绿色,叶片深绿色,花冠乳白色,无天然结实。

【生物】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生物】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物】马铃薯的种植技术与管理⼀、马铃薯的⽣长周期⼟⾖学名马铃薯,按照⽣育期长短主要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早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约60天左右;中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约80天左右;晚熟品种从出苗到收获约100天左右。

马铃薯的⽣长周期分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和结薯期。

1.休眠期马铃薯块茎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理性⾃然休眠,是⼀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

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极性⽣长和块茎开始膨⼤的时刻。

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关系到产量的⾼低。

马铃薯块茎的休眠过程,受酶的活动⽅向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关联。

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在26摄⽒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从1个⽉左右⾄3个⽉以上不等。

在温度为0-4摄⽒度的条件下,块茎可长期保持休眠。

2.发芽期马铃薯的⽣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长。

从芽萌发⾄出苗是发芽期,进⾏主茎第⼀段的⽣长。

发芽期⽣长的中⼼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

⽣长的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

⽣长所占时间就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长短不⼀,从1个⽉到⼏个⽉不等。

3.幼苗期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叶展平,即完成1个叶序的⽣长,称为“团棵”,是主茎第⼆段⽣长,为马铃薯的幼苗期。

幼苗期经过的时间较短,不论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的半个⽉。

4.发棵期从团棵到第⼗⼆或第⼗六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花序开花;晚熟品种以第⼆花序开花,为马铃薯的发棵期,为时1个⽉左右,是主茎第三段的⽣长。

发棵期主茎开始急剧拔⾼,占总⾼度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

根系继续扩⼤,块茎膨⼤到鸽蛋⼤⼩,发棵期有个⽣长中⼼转折阶段,转折阶段的终点以茎叶⼲物质量与块茎⼲物质量之⽐达到平衡为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早熟种与晚熟种在植株形态上有什么区别?
马铃薯在熟性上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早熟、中熟、晚熟类型。

植株形态从极早熟到晚熟之间过渡类型,很难区别品种的各种熟性,但是典型的早熟种与晚熟种还是有区别的,其特点如下:
早熟种一般节间较短,植株较矮,一般株高在50厘米左右。

而晚熟品种节间稍长,植株较高,大部分植株在80厘米左右,高的可达100厘米。

早熟种发育早,现蕾开花早,有的只现蕾不开花,或开花很少。

而晚熟种现蕾开花晚,开花多,花期长,有的品种可开花2层~3层。

早熟种叶片的单位面积上气孔少,而气孔比较大。

而晚熟种气孔多,气孔口较小。

据测定,早熟种平均1毫米2有气孔121个,晚熟种平均有228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