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1. 政策导向。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将房地产业视为重要的经济支柱,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购房和投资的政策,如住房信贷优惠政策、限购放宽政策等。

这些政策导致了过多的投资者进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从而形成了泡沫。

2. 土地供给不足。

中国城市土地供应主要来自政府土地出让,政府会通过土地拍卖确定供地规模。

由于土地供应受到政府计划和利益相关方的限制,导致土地供应不足,使得房地产开发商抢购土地,进一步推高房地产价格。

3. 购房需求过度炒作。

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加之购房政策和金融环境的促进作用,导致购房需求过度炒作,投资购房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资者为了短期获利而购买房产,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火爆和房价的上涨。

针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应对策略:1. 调整土地供应政策。

政府应通过增加土地供应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等手段,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避免供需失衡造成的泡沫。

2. 收紧信贷政策。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提高利率、严格审查房贷申请等方式,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限制购房投资的过度炒作。

3.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限购政策,打击投机炒作行为,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

4. 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

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政策,降低购房投资的吸引力,提高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减少购房需求的过度热情。

5. 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城市化进程的规划和管理,避免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减少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策略需要从政策、市场和社会方面综合考虑。

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等各方应合作共同努力,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房地产泡沫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包括房地产泡沫问题。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1. 过度投机:中国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投机资本,这些资本追求高额的回报,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了他们投资的首选。

这种过度投机导致了房价的过度膨胀,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2. 融资渠道过于宽松:中国的金融市场一直处于开放的状态,融资渠道过于宽松,房地产开发商可以轻易地获取大量的资金,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也埋下了日后泡沫破裂的隐患。

3. 土地供应不足: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土地供应不足,导致了地价的飙升,进而使得房价也随之上涨,最终形成了房地产泡沫。

4. 政府政策干预不足: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政策干预不够有力,一方面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过度火爆,一方面也使得市场泡沫的形成难以有效遏制。

5. 城市居民抗风险能力不足:由于中国的住房保障政策以及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相对落后,使得城市居民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影响。

二、房地产泡沫应对策略1. 加强政府政策调控:政府需要更加积极地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制定出更为严格的政策,限制投机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2. 完善金融监管机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需要更加严格,杜绝过度融资,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火爆,避免泡沫的形成。

3. 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并推动土地利用的合理化,降低土地成本,缓解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紧张状况。

4. 强化房地产税收政策:加强对房地产税收的调控力度,提高房地产税率,限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遏制房价的过度上涨。

5. 完善住房保障政策:政府需要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增加公共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增强居民的抗风险能力。

从经济角度看房地产市场泡沫

从经济角度看房地产市场泡沫

从经济角度看房地产市场泡沫房地产市场是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断壮大,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经济角度出发探讨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原因、对经济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

一、从需求和供给看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供求关系的失衡,即当供大于求时,地价和房价就会不断上涨,最终演变为泡沫。

另一方面是由于金融政策和政府调控政策的不当引导,使得土地和房地产市场流动性过高、投机盛行,进而引发房地产市场泡沫。

1. 需求方面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城镇化率和购房需求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总量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房地产市场需求量大幅上升,而供给方却没有及时跟进,导致市场供给不足,价格不断攀升。

此外,购房需求的强烈驱动也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诸多投机行为,如炒房。

这些都是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原因之一。

2. 供给方面供给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土地供应、房屋建设和产业链发展等。

由于政府的土地供应不足或不合理,导致开发商竞相出价,进而推高了房地产市场价格。

同时,房屋建设和产业链发展过于集中,使得房地产市场缺乏流动性,算上政府的过度干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更加难以避免。

二、房地产市场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房地产泡沫一旦形成,就会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包括:1.金融危机的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引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较大,如果泡沫破裂,势必会引发金融危机,并冲击整个经济体系,以至影响全球经济。

2.资源配置失衡:长期的房地产泡沫会导致经济资源的大量浪费和扭曲,以致影响了整个经济体系的健康发展。

3.国家收入和居民财产的不平等分配:房地产泡沫对社会收入的分配不均有很大影响。

一些人通过炒房或置换房屋得到了大量资产的积累,而房价的大幅提高也会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存在入不敷出、难以改善生活的情况。

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

目录提纲:摘要引言简单介绍房地产以及引出房地产泡沫一、房地产泡沫的实质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一)造成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失衡(二)容易引起金融危机(三)造成生产和消费危机(四)容易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三、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一)过度投机(二)消费者及投资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三) 银行信贷非理性扩张四、防止房地产泡沫产生的措施(一)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监控和管理(二)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三)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四)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五、我国房地产泡沫成因及其治理过程(一)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二)我国房地产泡沫治理的对策房地产泡沫形成原因以及防范措施内容摘要: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而且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导致泡沫的行业之一。

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我国房地产的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影响很大,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房地产泡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一些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有较多争论,那么,什么是房地产泡沫?它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怎样完善政府的各项制度及各种市场机制,从而达到控制泡沫的目的,使房地产行业保持健康的发展呢?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房地产泡沫的实质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

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商品供求严重失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浓厚。

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

房地产行业泡沫为什么会形成

房地产行业泡沫为什么会形成

房地产行业泡沫为什么会形成房地产泡沫是指一种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以至于严重偏离其价值的现象;行业泡沫是指一个行业的供给严重过剩,或其远期需求缩减或消失导致的投资过热现象。

所以房地产泡沫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会变成怎么样?下面是店铺带来关于房地产行业泡沫为什么会形成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1、土地购置:由于房地产过热对于土地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土地是国家紧缺资源,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政策就越来越严格,房地产商对土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政府招牌管政策的实施。

2、各项手续办理:繁杂的过程(130多个章)自然不必多说,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合理的乱收费法规,加上大量说不清道不明也无法说无法诉甚至无法入账的费用,一直以来让各开发商苦不堪言。

3、项目转手:这一点估计大多数人都有所体会,有背景,有关系的,拿到了项目、土地,不会自己开发,为了早日获得利润而转手,有的项目甚至能转让近十次。

一次次的转手,落在最后真正开发的手中,已经翻了好几倍,产生严重的泡沫。

4、材料及施工队伍选择:由于房地产过热,房地产开发所需的材料、人工就变得相对短缺,其价格上涨速度和幅度都较大,加上这些年很多高端材料和工序的独特技术价格高涨,开发商竞争购买材料和劳务,本来在材料和劳务过程产生的产品泡沫也转嫁到房地产行业来最终承担。

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表现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出现下跌,需求急剧下降,房价再继续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1、购房者多数高价按揭,房子成了负资产,很多人会抛房,银行接收的是贬值的房产,这就会冲击整个金融体系。

2、尽管现在即使国内各大银行商业银行通过了银监会的房贷压力测试,都表示即使房价30%也能杠得住,这只是一个幻想。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情况看,基本上把整个风险都归结在国内银行体系之上,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个人消费信贷都是如此,这就孕育很大的金融风险。

3、房地产泡沫破灭,最后承担者只能是国内各银行,不过国内各大银行现在都已成为上市公司,最后承担风险的还会有股民。

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

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

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标题:探析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引言:房地产泡沫是指该领域中资产价格超出其基本价值的情况。

全球范围内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多次爆发,给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深度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其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对策以减轻泡沫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1.短期泡沫因素1.1 低利率政策:央行通过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进而降低了购房成本,刺激了房价上涨。

1.2 银行放松信贷政策: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提供的宽松贷款条件促进了购房需求的增加。

1.3 投机需求:投资者通过购买房产以期望获得短期的高额回报。

2.长期泡沫因素2.1 土地稀缺: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资源稀缺,导致房价上涨。

2.2 政府调控政策不当: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不力,导致市场繁荣过度,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二、房地产泡沫的特征1. 非理性上涨:房价远高于其基本价值,投资者和消费者普遍出于群体心理而看涨房价。

2. 动量效应:投资者通常将过去的价格行为作为未来预测的依据,形成了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进一步推高价格。

3. 借贷杠杆:人们借贷购买房产,形成了借贷杠杆效应,当价值下跌时,债务就会超过资产价值,引发风险。

4. 负面外部性: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波及整个经济体,引发金融风险和产业链的崩溃。

三、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因素1. 经济周期:经济繁荣时期,资金充裕,购房需求增加,房价上涨的机会也更多。

2. 政府政策:政府调控和监管房地产市场的能力以及措施决定了泡沫的程度。

3.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的灵活性会影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

四、房地产泡沫的应对措施1. 宏观审慎政策: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首付比例等手段抑制信贷扩张,以控制购房需求,从而降低房价泡沫的产生。

2. 刚性监管:政府加强对开发商资金来源的审查,避免恶意炒房行为的存在。

3. 建立健全的政府调控机制:增加土地供应、加强土地管理以及推动城市规划的优化,以缓解土地稀缺和房价上涨的压力。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防范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其防范

泡沫的载体可能是实物资产,如房地产、邮票、古董、艺术品等;也可能是虚拟资产,如债券、股票等。

本⽂研究房地产作为⼀种实物资产的泡沫情况。

⼀、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 从主观上来看,房地产泡沫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是⼤量投机⾏为的存在。

对房地产的需求包括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两个⽅⾯。

真实需求是居民为了满⾜⽣活需要、企业为了满⾜扩⼤再⽣产的需要⽽形成的需求。

投机需求则是为了从房地产买卖差价中获得利润。

投机者购买房地产不是为了实现保值增值,⽽是为了在价⾼时转⼿倒卖。

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国家的投资重点集中在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中,许多⾮房地产企业和个⼈投资者⼤量投资于房地产,房地产交易⼗分⽕爆。

另⼀⽅⾯,在银⾏利率较低的情况之下,社会资⾦缺乏好的投资渠道。

因此,全社会普遍对房地产价格有着良好的预期,这样就会导致⼤量的房地产投机⾏为,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

⼆是商业银⾏的信贷⽀持。

由于房地产价值量⼤的特点,房地产泡沫是否出现,⼀个最根本的条件是市场上有没有⼤量的资⾦存在。

因此,资⾦⽀持是房地产泡沫⽣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商业银⾏配合,就不会有房地产泡沫的产⽣。

同样,对商业银⾏⽽⾔,由于房地产是不动产,银⾏部门普遍认为这种贷款风险较⼩,在利润的驱动下银⾏也⾮常愿意向房地产投机者发放以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

从⽽加强了投机者的融资能⼒,这就可能进⼀步地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从客观上来看,房地产泡沫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把房地产估价师站点加⼊收藏夹 ⼀是房地产三级市场和租赁市场的不发达。

房地产⼀级市场是指政府举⾏的⼟地拍卖的⼟地市场,⼆级市场是指新建商品房交易市场,三级市场是指⼆⼿商品房交易市场。

在⼀个完善的房地产市场体系中,特别是住宅市场,三级市场应该是很活跃的。

新房交易只是所有交易中的很少⼀部分,⾼收⼊阶层去买新房,他们以前的房⼦会被下⼀收⼊层次的家庭占有,下⼀收⼊层次的房⼦⼜会继续向下传递。

我国传统观念和居民消费习惯是买房就要买新房⽽不是⼆⼿房。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多年的火热,而这种火热程度却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的范畴。

由此,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针对中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阐述。

1.国家政策导致的过度倾向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其中包括大量的贷款、税收减免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了金融资本以及各种资产移动的重要对象,同时也让很多做不到飒爽英姿的年轻人走上了购买房子之路。

2.高地价和开发商的高毛利率由于城市化速度快,地产开发商土地购买成本过高,加上房价上涨,导致开发商的高毛利率,成为了催生房地产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内外需求失衡中国的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人口增加。

在中国的系统性城市发展计划中,实行的是抓增长的“以房地产拉动内需”的模式,迅速推动城市化过程。

而随之而来的业内私有制地盘、垄断竞争、房价源源不断地增长,结果住宅购买者支付货币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和财务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价格,使得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形成泡沫。

1.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推行精细管理,防止投机炒房,及时对市场的变化拿出紧急应对措施。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2.放开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让农村土地进入市场,解决土地供给问题,使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量提早并足够地跟上城市化进程,从而方便住房市场对供求的调整。

3.培育多元化住房市场政府应该支持多种房屋供应和购买方式,如政策性住房、共有产权房、租赁型房屋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使更多中低收入群体能够拥有住房,从而加强住房市场的多样性。

4.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组织市场化土地展示、评估、交易服务,提高土地开发效率,扩大土地流转量。

同时,加强管理土地流转市场的法制、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增强土地物流服务能力,让土地能真正成为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的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文摘要:近年来, 我国房地产价格一直高位运行,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百姓买房越来越困难,房地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当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遏制房地产的过热发展,“最严厉”的楼市调控究竟能否使我国的楼市实现“软着陆”?本文将通过对日本房地产泡沫和美国次贷危机两个案例进行分析, 希望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次贷危机应对策略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China's real estate prices have been running high , Speculative trading is very active , People feel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buy a house , Real estate has become a focus of social concern . How should we do to curb the overheate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now, Most severe of market regulation can make our property a "soft landing"? This article will analysis the Japanese real estate bubble and the U.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ope to learn lessons and puts forward China's real estate market bubble of the coping strategies.Key Words:Real estate Bubbl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Coping strategies一前言经济学中所说的泡沫,就是资产价格严重背离基础价值而暴涨的现象。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认为: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将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

第1页 (共14页)过度膨胀的泡沫终将难以维持,最终会走向破灭,而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现阶段的支柱产业,与许多行业相关联,因此,一旦泡沫破灭,不仅导致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失衡,而且还极易带来金融危机、生产和消费危机、政治和社会危机,所以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合理的监管和控制,使现阶段发展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去除楼市的“账面泡沫”,从而使楼市实现真正的“软着陆”二日本房地产泡沫、美国次贷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理论分析1.两次房地产泡沫的表现形式(1)日本房地产泡沫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1985年9月,美国、联邦德国、日本、法国、英国五国财长签订了“广场协议”,决定同意美元贬值。

美元贬值后,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的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的上涨。

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日本人开始失去耐心。

他们发现炒股票和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

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已飙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

当时,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其地价市值总额竟相当于整个美国地价总额的4倍。

到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总地价。

一般工薪阶层即使花费毕生储蓄也无力在大城市买下一套住宅,能买得起住宅的只有亿万富翁和极少数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总有破灭的时候。

1991年后,随着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房地产价格随即暴第2页 (共14页)跌。

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

从后果上看,20世纪90年代破灭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

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仍未彻底走出阴影,人们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2)美国次贷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连续13次降息,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联邦基金利率有6.5%降至1%,创46年以来最低水平,并维持了一年多时间。

宽松的银根导致抵押贷款利率持续下降,直接支撑了美国住房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需求的上涨。

在盈利动机的驱使下,房地产金融机构产生了强烈的扩大住房抵押贷款的供给的冲动,逐渐将支持对象扩大至原本收入和信用不够资格的潜在购房群体,且标准不断恶化,形成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2006年次级抵押贷款发行规模占整个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比例达到了21%。

然而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

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

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不足。

2.两次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1)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日本此次地价泡沫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

其中主要的原因如下:①日元国际化和低通胀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日元国际化对日本的货币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泡沫期间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主要诱因。

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日元进入升值通道;日元迅速升值,导致外需放缓。

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日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负增长,一直持续到1988年6月左右,形成了“日元升值萧条”;为了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日本政府势必要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就货币政策而言,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给成为必然的选择。

1986年1月开始,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至2.5%,并维持到1989年5月。

与此同时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速比81年到85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达到了10.5%。

期间,日本国内形成了严重的低通胀,即过剩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商品市场,引起通货膨胀,而是进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引起资产价格膨胀。

②金融自由化导致金融机构行为扭曲随着融资自由化的深入发展,大型制造企业积极寻求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来筹集资金,1986-1990年,直接融资额年均增速55.8%,是同期银行贷款年均增速的4.5倍左右。

③企业行为发生扭曲,购买大量土地并作为资产而保有,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1985-1992年,日本企业共购买了约47.3万亿日元的土地,企业购买的土地量占家庭出让土地量的比重由1984年的10%,迅速攀升至1985年的46%,最高点达到了70%。

1992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企业变成了土地的净出让方。

经测算,1993-1998年,日本企业出让的土地占1985-1992年土地购入额的64%,占土地购入面积的72%。

这说明,企业是土地价格上涨的最主要推动力量,企业将大量剩余土地作为资产保有而未有效利用,对其他人的需求形成了挤出效应,导致有效供给不足。

④国家对房地产的心理偏好因为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土地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整个国家对于土地和房产都有一定的心理偏好,以土地或房产的方式保有财富也是泡沫出现于房地产业的重要心理基础。

(2)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次级抵押贷款是房地产配套的一种贷款金融工具,仅仅是围绕着一个人住房的贷款产品,却在美国引发了一场影响重大而且深远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危机事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金融工具本身的薄弱和漏洞,次级抵押贷款信用评级的严谨性和对借款人偿债能力尽职调查不够等产品缺陷的存在,是导致系统风险的先决条件。

表1 2001-2006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标准不断恶化第4页 (共14页)资料来源:转引自次贷风波研究课题组著《次贷风波启示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第114页。

②过度的证券化显现出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的放大,而放大的风第5页 (共14页)险转移和传递无疑为系统风险的实现创造了可能。

次贷总共不过几千亿,而美国政府救市资金却达到了万亿以上,为什么危机还是看不到头?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采用“杠杆”交易;另一些专家指出金融危机的背后是62万亿的信用违约掉期(CreditDefaultSwap,CDS)。

③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引发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薄弱点危机的根本成因。

另外,次级债市场的参与者们在利益的驱动下,放松风险管理,在经历了市场的火爆之后,痛尝苦果。

三中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式,以及相关对策1.中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形式第一阶段:理论突破与试点起步阶段(1978至1991年)1978年理论界提出了住房商品化、土地产权等观点。

1980年9月北京市住房统建办公室率先挂牌,成立了北京市城市开发总公司,拉开了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序幕。

1982年国务院在四个城市进行售房试点。

1984年广东、重庆开始征收土地使用费。

1987至1991年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起步阶段。

1987年11月26日,深圳市政府首次公开招标出让住房用地。

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1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24个省市的房改总体方案。

第二阶段:非理性炒作与调整推进阶段(1992至1995年)1992年房改全面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全面推行。

1993年“安居工程”开始启动。

1992年后,房地产业急剧快速增长,月投资最高增幅曾高达146.9%。

房地产市场在局部地区一度呈现混乱局面,在个别地区出现较为明显的房地产泡沫。

1993年底宏观经济调控后,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率普遍大幅回落。

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低迷之后开始复苏。

第三阶段:相对稳定协调发展阶段(1995至2002年)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1998以后,随着住房实物分配制度的取消和按揭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进入平稳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