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
儿童公园主题空间是一个旨在通过提供愉悦的环境和娱乐设施
来促进儿童发展的空间。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合理的主题设计可
以增强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冒险精神,有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应该有足够的启发性。
这意味着公园
应该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活动,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
究欲。
比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让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和
探索来找到正确的路径。
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主题设计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和兴趣。
对于幼儿园儿童
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如接力赛、滑梯、秋千等,以提
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
对于学龄儿童来说,可以设计一些
更具挑战性的活动,比如攀登墙、绳网、攀岩等,激发他们的勇气
和冒险精神。
同时,主题空间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和趣味,让他们
在玩耍的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快乐。
第三,主题设计应该有利于儿童社交和参与。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可以考虑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如搭建积木、团队游戏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学会协作,建立友谊和信任。
同时,还可以设
计一些亲子活动,如家庭拓展活动,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儿童公园主题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和
需求,以创造一个愉悦、富有启发性和符合年龄和兴趣的环境。
通
过合理的主题设计,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冒险精神,
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行为心理影响下的儿童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儿童行为心理影响下的儿童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作者:崔炳盛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8期摘要:儿童公园植物在选择与应用上应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本文从植物配置中的乔、灌、草的具体配置,再到植物造景及修剪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希望在以后的设计上能为儿童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
既要让儿童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又要让儿童学到知识。
关键词:儿童公园;植物儿童在社会中,相对来说是需要保护的群体,需要我们去指引、帮助和关爱。
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的培养和熏陶,儿童公园是儿童成长、放松的重要场所,如果植物的选择和应用得好,对儿童会有潜移默化的启发作用。
1 基于儿童心理的植物配置分析1.1 乔木、灌木和草坪的配置乔木与灌木搭配要错落有致,形成丰富的生态植物群落。
选取有季相变化的植物,做到一年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忌用有毒、有刺、有刺激性或容易起过敏反应的、易发生病虫害的植物,如蔷薇、钻天杨、漆树、夹竹桃等。
在乔木的选择上宜选用高大浓荫的树种。
选用树种如国槐、栾树、悬铃木、银杏、玉兰、合欢、七叶树等。
还可以选用紫叶李、紫荆、海棠、紫薇等这样的小乔木穿插其中。
在灌木的选择上宜选用萌发力强的植物,植物高度的设计上也要做到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选用中高树种,如迎春、红瑞木、贴梗海棠、连翘等,这样就不容易影响儿童的游戏活动。
在草坪上,创造一个开敞性娱乐空间,儿童倾向于在空间尺度较大的草坪上进行动态游戏,如追逐、放风筝等。
因此,耐践踏的草坪物种是儿童公园草坪的首选,如大叶油草、结缕草等。
1.2 6种植物种植区的植物配置园区植物总体分为6个种植区,分别是“欢乐广场”“疏林草地”“渔农之乐”“阳光草坪”“山林野趣”“生态湿地”。
“欢乐广场”种植区以常绿乔木为基调树木,局部点缀以开花乔木,如羊蹄甲、蓝花楹、合欢等,结合造灌木,并以时花烘托愉悦的游乐氛围。
“疏林草地”种植区一块可以在上面活动的开阔草坪,是儿童公园中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区域。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以福州儿童公园为例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以福州儿童公园为例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以福州儿童公园为例引言儿童公园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休闲娱乐场所,它不仅提供了儿童游戏和互动的机会,更能够满足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本文以福州儿童公园为例,探讨了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的研究与应用。
一、儿童心理发展与主题空间设计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而儿童公园作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空间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有助于设计出更适宜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
1. 学习与探索需求儿童处于探索和认知的阶段,他们对于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渴望学习。
因此,儿童公园的主题空间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让儿童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索。
在福州儿童公园中,可以设置类似于科学实验室的主题空间,让儿童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从中学习科学知识。
2. 社交需求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与同龄人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因此,儿童公园的主题空间应该提供足够的社交机会,让儿童能够与其他儿童一起玩耍、合作和分享。
在福州儿童公园中,可以设置一个大型的沙坑和水池,让儿童可以一起建造沙堡、玩水,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自主性需求儿童自主性是其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因此儿童公园的主题空间设计应该尊重儿童的自主意愿,让他们能够在游戏和互动中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在福州儿童公园中,可以设置一个开放式的创意工坊,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福州儿童公园主题空间设计案例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福州儿童公园进行了一系列主题空间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在提升儿童的游戏体验和促进其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儿童梦幻城堡在福州儿童公园中,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梦幻城堡。
城堡内有迷宫、秋千、蹦床等各种游戏设施,给予儿童充分的探索和体验空间。
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

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当我们谈论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时,我们的是如何通过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来创建一个适合他们玩耍和学习的环境。
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话题,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行为特点有很大的差异。
在幼儿期,孩子们主要是通过观察、触摸、听觉和视觉来认知世界,因此,儿童公园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感官体验。
例如,色彩鲜艳、形状多样的游乐设施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有助于他们的视觉和认知发展。
另外,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所有的设施和设计都应该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查。
在小学龄前期,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变得更加重要。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喜欢与同龄孩子玩耍,并从中学习合作、分享和沟通技巧。
因此,儿童公园的设计需要提供足够的社交空间和多样化的活动,以促进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在设计儿童公园时,我们需要遵循几个重要原则。
趣味性是吸引孩子们的关键。
公园的设计应该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充满乐趣。
安全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从设施的选材到布局,每个细节都应该考虑到安全因素。
互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公园不仅是一个玩耍的地方,也是一个孩子们可以互动、交流、学习的社区。
当我们考虑儿童公园的设计元素时,我们需要多个方面。
游乐设施是公园的核心部分。
这些设施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从幼儿期的简单游乐设施到小学龄前期的更具挑战性的设施。
景观绿化也是重要的设计元素。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能够在大自然中玩耍、探索和学习,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观察能力。
功能区域的划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们的不同需求,如玩耍、学习、聚会等,将公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提供更完善的功能体验。
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儿童公园设计案例。
某城市的儿童公园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儿童行为心理和公园设计原则。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户外景观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的户外景观空间设计研究刘丽丽,赵楠楠(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61)摘要: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环境的呵护,而儿童活动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要满足儿童对使用功能的需求,还要能够促使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精神感受方面产生共鸣。
本文通过分析儿童在游戏中的心理感受,以及周围环境变化对他们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积极影响,以景观设计手段从感官体验的角度引导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理,促进儿童思维及行为能力的拓展,最终起到辅助儿童行为心理积极健康成长的作用。
关键词:户外景观;儿童空间;行为心理[中图分类号] TU986.56 [文献标识码] A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Outdoors Landscape Spatial Design on Children’sBehavior and PsychologyLiu Lili, Zhao Nannan(School of Architecture,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1, China)Abstract: C hildren’s healthy growth needs the care of the surrounding healthy environment, and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hildren’s activity area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s use function, but also arouse the resonance of children’s spiritual feelings of different ages. This paper analyzes a series of positive effects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feelings in gam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ir surroundings on their behaviors. In the end,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s are adopted to guide children in the process of playing ga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sory experience to generate curiosity about the surrounding things, promote their future thinking and behavior ability, and finally play a role in assisting the positive and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s behavior and psychology.Key words: outdoors landscape; children’s space; behavior and psychology2017年,景观设计领域,在以“教育理念和儿童发展安全健康环境”为主题的学术研究中得出结论:脑力思维发育和启蒙学习与儿童经历相关,在活动和游戏体验的基础上学习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积极的景观空间会使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更加敏感、积极。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

基于儿童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研究儿童公园作为儿童活动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心理影响。
因此,设计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儿童的身心特征和行为规律,以适应他们的需求和提供一个有益的参与和学习环境。
本文探讨了儿童心理学理论对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的设计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涵盖这些理论的建议。
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与其生理和神经成熟程度相关。
在儿童公园设计中考虑儿童发展阶段、需要和能力的差异是必要的。
例如,儿童在3-5岁期间通常非常好奇,具有探索和发现的特点,它们易于被视觉刺激和新颖性吸引。
提供具有新奇性、异乎寻常的视觉元素如奇形怪状的建筑,真正的火箭、货车等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幻想。
而7-12岁的儿童则对于探索自然和社会文化语言的兴趣更为浓厚,可以提供一些与正常生活和文化沟通有关的刺激,如生态学习、自然和风景等。
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也是儿童公园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儿童公园主题空间必须为他们提供一个具有安全感和互动环境,以便于促进他们的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安全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儿童公园一定要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安全措施,并遵循一定的安全标准以确保儿童不受伤害。
此外,在设计儿童公园时也要注重为儿童提供与其它儿童进行互动和社交交流的机会,比如团队游戏、折磨活动等,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认为,儿童公园应该提供一个具有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环境,以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多样性和创新性包括颜色,材料,形状,构造,尺寸等各方面,都应该提供给儿童最大程度的自由度,让他们能自主地选择和尝试不同的活动,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和兴趣。
儿童公园主题空间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儿童的身心特征和行为规律,还需要注重具有艺术性、可持续性和功能性。
艺术性体现在公园设计要具有美学价值,创意性,符合公共景观审美或者与地域文化相适应;可持续性体现在公园设计应该注重自然、绿色、环保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功能性体现在公园设计要满足儿童需求,使其能够得到长时间的活动和玩乐。
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公园设计

孩子行为心理与孩子公园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息推行,孩子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公园设计的曲直直接干系到孩子们在公园中的行为心理进步。
因此,了解孩子行为心理对孩子公园设计的影响,对于创设更加适合孩子成长和进步的公园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一、孩子行为心理进步的特点1. 好奇心强烈:孩子对于新事物充盈好奇心,允诺探究未知领域,并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和体验。
2. 高度活跃:孩子具有以下行为特点:喜爱奔跑、玩耍,并且通常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发挥他们的活力。
3. 快速进修:孩子通过仿效和观察来进修和理解四周的事物,他们的进修速度较快,对于感爱好的事物具有较强的进修能力。
4. 对社交干系的需求:孩子具有强烈的社交需求,他们喜爱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合作,并在互动中建立友谊干系。
5. 想象力丰富:孩子具有活跃的想象力,他们能够通过想象创设并享受非现实的事物。
二、孩子行为心理对孩子公园设计的影响1. 空间布局: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活动需求。
例如,公园中应该有较大的活动区域供孩子奔跑、跳动和运动。
同时,还需要设置一些隔离区域,以满足孩子与家长互动的需求。
2. 设备选择:公园中的设备选择应当思量到孩子行为心理的特点。
例如,可以建设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攀爬设备,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活力。
同时,还应提供一些仿效性的游戏设备,以增进孩子的社交能力的进步。
3. 颜色搭配:探究表明,不同颜色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孩子公园的设计中,可以选择一些明亮、鲜艳的颜色来增加孩子活动的乐观性和乐趣。
4. 安全性保障:孩子公园设计中的安全性是首要思量的因素,孩子天性活跃好奇,设计中应思量到防止孩子意外受伤的措施,例如,设置合适的护栏、垫子和松软的地面。
5. 自由探究空间:公园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些具有自由探究性质的区域,例如设置小径、小桥、小溪等,让孩子可以主动探究并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摘要:当前,在我国各个地区对于儿童公园景观设计都越来越重视,各地的儿童公园也不断兴起,在儿童公园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切实有效的以儿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满足儿童的个性化特征和身心发展需求,在最大程度上为儿童创造出更丰富多彩,功能齐全的活动空间,为儿童的身心发展创设出充满童趣体验、针对性强的平台,在设计理念,设计方式等相关方面充分体现出儿童公园的特色和水准。
结合以上所述,本文以河源市儿童公园工程设计为案例,着重分析和探究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意义上的参考。
关键词: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公园;景观设计;河源市儿童公园工程一、项目概况河源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全市面积共1.5642万km²,地形地貌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建设区主要集中在狭长的河谷盆地和小平原。
市区河网密布,新丰江和东江纵贯全市,往南直下与珠三角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我所列举的河源市儿童公园项目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客家文化公园东侧,文昌路和永和路的交界处。
项目占地面积9.9万m²,西侧与北侧与客家文化公园交接,东侧和南侧范围线与城市道路线重合,可达性特别强,交通十分便利。
图1 项目鸟瞰图二、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目标和理念(一)设计主题。
在主题构思上,参考了国内外对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的论述,紧密结合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对成长历程的心理主题活动进行了斟酌挖掘。
儿童公园的以成长的足迹为主题,设置启迪,科普,乐趣,探险,感恩等等相应生理、心理特征变化功能板块。
(二)设计目标。
以儿童行为心理学为基础,为儿童带来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快乐,采取定制化、独特的设计方法,确保环境、生态和地形有机融合,在最大程度上构成最具有创意的儿童游乐场地,让儿童在真实趣味的环境中体验到童年的快乐。
(三)设计原则。
在本案例中,规划设计要贯彻落实景观主导,生态优先,安全生态的基本原则,在体现出不同年龄层儿童的人文关怀基础是,落实尊重自然和经济合理性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研究儿童公园是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和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设施的公园绿地,它由最初的儿童游戏场地发展而来。
随着社会
的发展及对儿童成长的重视,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建设了儿童公园。
但
目前国内儿童公园的现状却不甚理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本文以
儿童公园景观为研究对象,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对其进行规划
设计。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实例分析、实地调研访谈、观察法等方法,在对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
把这些理论应用于松原市儿童公园的改造设计实践。
最后,总结归纳
出儿童公园改造策略。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四个方面。
第一,通过对国
内外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公园的发展和研究现状等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针对我国儿童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性、游戏空间和游戏设施等方面,归纳出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向重视
儿童行为心理学在其中的应用方向发展,向完善儿童安全理论的方向
发展,游戏空间向“自然空间”方向发展,游戏设施以开发儿童能力为重点的方向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第二,通过对美国杰斯特公园自然乐园、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儿童乐园、麓湖红石公园儿童活动区、美国田纳西州谢尔比农场公园林地探索游乐场和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儿童游乐园五个成功案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可持续发展和融入
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以儿童为本、“游戏+学习”一体化和开发儿童
感官体验的设计原则;利用和营造自然空间,运用丰富色彩的设计手
法等值得借鉴之处,并在设计实践中应用。
第三,将归纳的理论和设计
手法等应用于松原市儿童公园改造设计实践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儿童为本、“游戏+学习”、安全第一、营造自然空间、本土文化植入和因地制宜等设计原则,以满族图腾“海东青”生成概念,结合现状划分出主题广场区、幼儿活动区、学龄期儿童活动区、青少年活动区、山水游览区、体育健身区、动物观赏区和滨江区八个区,针对改造设计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项问题进行探讨。
第四,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儿童公园景观设计策略,即以根据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游戏场地,游戏设计以开发儿童能力为主,在游戏场地和设施设计中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在儿童游戏场地中营造自然空间。
为儿童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