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师用书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一轮化学(人教版):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2014年高考一轮化学(人教版):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4节
3 3
(2)不稳定性
放在 棕色 试剂瓶中,并置于阴凉处。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化学(配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归纳总结探究
巩固提升训练
活 页 作 业
(3)强氧化性 ①与除金、铂外的金属都能反应,均不产生H2 a.Cu与浓、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b.铁、铝遇冷的浓 HNO3 发生钝化,故可用铁、铝容器运 输冷的浓HNO3。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HNO3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4HNO3(浓)=====CO2↑+4NO2↑+2H2O 。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化学(配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归纳+ 4 的检验 强碱 湿润的红色 铵盐(NH4 )――→无色气体(NH3) ――→ 试纸变蓝 。 △ 石蕊试纸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化学(配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归纳总结探究
巩固提升训练
(3)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固体产物的有哪些? [提示](1)N2、NO用排水法,NO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可用水或AgNO3溶液鉴别。 (3)产物有MgO、Mg3N2、C。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 化学(配RJ版)
基础知识回扣
热点考向聚焦
归纳总结探究
巩固提升训练
活 页 作 业
1.氮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 颜色 状态 N 无色 O 气体 红棕 N 色气 O2 体 N 无色 H3 气体 气味 无味 刺激 性气 味 刺激 性气 味 毒性 有毒 有毒 密度 比空气 稍大 比空气 大 溶解性 不溶 于水 与水反应 应用及对 环境影响 形成光化 学烟雾 硝酸型酸 雨 氮肥工业 原料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4-4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第四讲 氮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循着图示·想一想][特色特性·记一记]1.特殊的颜色:NO 2——红棕色气体2.特殊的检验:①NO :无色气体――→O 2红棕色 ②NH +4:NH +4――→强碱△无色气体―――――→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特殊的性质: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4.必记六反应: (1)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2)3NO 2+H 2O===2HNO 3+NO(3)4NH 3+5O 2=====催化剂△4NO +6H 2O(4)2NH 4Cl +Ca(OH)2=====△ CaCl 2+2NH 3↑+2H 2O (5)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6)3Cu +8HNO 3===3Cu(NO 3)2+2NO↑+4H 2O考点一 性质稳定的非金属单质——氮气[教材知识层面]1.氮的原子结构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ⅤA 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5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能获得3个电子而表现出-3价,其单质N 2因N≡N 键键能大,难以断裂,故N 2化学性质稳定。

2.氮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氮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O 2放电,2NO 。

导致汽车尾气中产生氮的氧化物和雷电固氮。

②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 2+3H 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工业合成氨反应原理)③氮气与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 +N 2△,Mg 3N 2。

3.氮的固定(1)概念:将游离态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2)类型:氮的固定⎩⎪⎪⎨⎪⎪⎧人工固氮如工业合成氨: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自然固氮如雷雨天产生NO :N 2+O 2放电2NO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而促进自身生长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利用化学方法模拟固氮 酶的作用,在温和条件下将氮转变为氨4.氮气的应用①焊接金属时作保护气; ②液氮可作冷冻剂;③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化肥、炸药等。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讲义

2022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第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讲义

第4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标准]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结合实例认识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3.能借助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考点一碳及其重要化合物1.碳单质:存在形式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足球烯等,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点拨] ①碳单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碳的氧化物(CO、CO2)的比较CO CO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溶解度小)毒性有毒(易结合血红蛋白)无毒(温室效应)化学性质还原性可燃性,还原氧化铁—氧化性—①与炽热的木炭反应②Mg在CO2中燃烧与水反应—CO2+H2O H2CO3与碱反应(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相互转化CO2C,△①O2;②CuO CO用途燃料、冶炼金属灭火、制汽水、植物肥料、化工原料等3.碳酸(H2CO3):弱酸、不稳定。

碳酸只能存在于水中,在水中与CO2共存,因此常把CO2+H2O当碳酸用。

4.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的比较正盐(CO2-3) 酸式盐(HCO-3) 溶解性只有钾、钠、铵盐可溶一般都可溶热稳定性正盐>酸式盐溶液(同浓度)pH(同温度)正盐>酸式盐相互转化CO2-3①CO2+H2O;②H+OH-HCO-31.(2021·济宁一模)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了-20 ℃能发热4 h的智能服饰;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制作了高2.35 m、重量仅为10 kg的熊猫木偶,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形象。

2022化学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2022化学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4节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

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3.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氮及其氧化物硝酸知识梳理1.氮及其氧化物(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2)N2的性质及应用N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2的低。

N2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N≡N。

分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①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错误!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②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表现氧化性。

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错误!2NO,N2表现还原性。

注意: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实质是游离态的N2转化为化合态的化合物.(3)氮的氧化物①氮有多种价态氧化物,氮元素从+1价至+5都有相应的氧化物,依次为N2O、NO、N2O3、NO2(或N2O4)、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有N2O3和N2O5。

②NO、NO2性质比较NO NO2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与O2或与2NO+O2===2NO23NO2+H2O===2HNO3+NO注意:①NO2与NO按物质的量比1∶1混合与NaOH反应:NO2+NO+2NaOH===2NaNO2+H2O。

②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NO x与NH3反应生成N2与H2O,此方法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 x。

[辨易错](1)NO的氧化和N2的氧化均为氮的固定.()(2)1 mol NO与足量O2充分反应,生成NO2的分子数为N A。

()(3)NO2与H2O反应可以生成HNO3,故NO2为酸性氧化物。

()(4)NO2与H2O的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均为NO2.()(5)N2性质稳定是因为氮的非金属性较弱。

()[答案](1)×(2)×(3)×(4)√(5)×2.硝酸的性质与应用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H2O 以任意比互溶.注意:实验室常用浓硝酸质量分数为69%,物质的量浓度约为16 mol·L-1。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讲解课件: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整合 38张ppt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讲解课件: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章末整合 38张ppt

+Y 【解析】 分析“ H+ Cl2→ W――→紫色溶液”, 可知“ H + Cl2→ W”为化合反应, 并且考虑到三价铁离子遇苯酚溶液显 紫色。联想到常见的反应: 2FeCl2+ Cl2===2FeCl3,可知 H 为 FeCl2,W 为 FeCl3,Y 为苯酚。由 G+ W(FeCl3)→B(淡黄色固 体 )+ X+ H(FeCl2)知, G 为还原剂, 固体 B 为反应后的生成物, 可联想到 H2S 与 FeCl3 的反应,从而断定 G 为 H2S,B 为 S,X △ +盐酸 为 HCl。“B+ F――→E ――→ H(FeCl2)+ G(H2S)”中的 F 为 Fe, E 为 FeS。 “ A+ X(HCl)→B+ C(气体 )+D” 中的 A 为 Na2S2O3, C 为 SO2, D 为 NaCl。
(对应学生用书 P74)
一、主干知识网络
非金属
非金属
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碳、硅及其化合物
2.氯及其化合物
3.硫及其化合物
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及其重要化合物
无机框图题的解答策略 1.题型特点 无机框图推断题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于一体,具有考查知识面广、条件隐蔽性强、思维容量大、试 题区分度高等特点,是高考命题专家的“宠儿”。该题型能较 好地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转换、迁移、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从历年高考考生 答卷情况来看,无机框图推断题仍为考生的“软肋”。
从物质 A 的水溶液出发, 有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变化(参加反 应或反应生成的 H2O 没有表示出来)。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 E________, X________, Y________。 (2)写出步骤①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04-第13讲氮及其氧化物氨与铵盐

2025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04-第13讲氮及其氧化物氨与铵盐
− ∼ 3O ,则每消耗33.6 L(标准状况下)O ,即
恒可知,2NO−

12e
2
2
2
1.5 mol O2 ,会有1 mol NO−
2 生成,D正确。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考向2 氮的氧化物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 工业上利用合成氨实现人工固氮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 NO2 与溴蒸气的鉴别可以用水、AgNO3 溶液,但不能用湿润的淀粉
之一
关键能力·核心突破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考点一 氮及其氧化物
考向1 氮气与氮的循环
1. 氮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影响了氮循
环中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 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过程
B. 硝化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C. 含氮无机物与含氮有机化合物可
可以实现大气中的氮循环(如图所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NH4+ 转化成NO−
2 属于氮的固定
B. 温度越高,越有利于N2 转化为NH4+
C. 转化过程中NO−
3 被CH3 OH氧化为N2
D. NH4+ 转化为NO−
2 的过程中每消耗33.6 L
(标准状况下)O2 则有1 mol NO−
2025 高考一轮复习用书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

a.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温、高压
+


催化剂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

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

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可以说全面地体现了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元素化合物知识受课时所限,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分章详细介绍,只能相对集中,因此本章在编排和内容选择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选和整合。

第三章是按照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来分类,横向地介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与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体系有所不同。

本章沿“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这样一条主线,分别以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大气污染问题、第四节《氨硝酸硫酸》——重要工业原料,四条支线,紧紧围绕化学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关系展开,体现化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第一,在几种非金属元素的选取上,本章分别选取了周期表中的第ⅣA、ⅤA、ⅥA、ⅦA族的各一种元素作为代表,学习其最典型的性质及用途,为必修2中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做好铺垫。

第二,性质与用途紧密联系,深化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是深入理解、灵活运用物质性质的好方法、好途径,同时也是体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价值的重要方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作业第四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作业第四章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

(2)与非金属反应。 点燃
如:H2+Cl2=====2HCl(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 于工业制盐酸。
光照 H2+Cl2=====2HCl(会发生爆炸) (3)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 2NaOH===NaCl+ NaClO+ 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 气) 2Cl2+ 2Ca(OH)2===Ca(ClO)2+ CaCl2+ 2H2O(用于制漂粉 精) 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 原理)
据此判断: (1)在 A、B、C 这三种化合物中 ,必定含有乙元素的是 ________(用 A、B、C 字母填写)。 (2)单质乙必定是(填“金属”或“非金属”),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乙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则化合物 B 的化学式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 1∶3。可 溶解金、铂、钛等金属。
【典题例练 1】 据报道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 “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结构类似 于金刚石)、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 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2+Cl2===2FeCl3 ②2KI+Cl2===2KCl+I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 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2+Cl2+2H2O===2HCl+H2SO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2016·全国甲卷T26(4)(5)/全国乙卷T8(B)、T10(B)、T26/全国丙卷T272015·全国卷ⅠT7、T8(D)、T10(A)/全国卷ⅡT13(B)2014·全国卷ⅠT8(C)、T27/全国卷ⅡT282013·全国卷ⅠT7(B)2012·全国卷T9(C)考点1| 氮气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基础知识整合]1.自然界中氮的存在和氮的固定2.N2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熔点、沸点比O2的低。

(2)化学性质N2的电子式为N⋮⋮N,结构式为N≡N。

①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N2表现氧化性。

②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Mg=====点燃Mg3N2,N2表现氧化性。

③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O2=====放电或高温2NO,N2表现还原性。

3.NO、NO2的比较NO NO2颜色无色红棕色毒性有毒有毒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水与O2或与H2O反应2NO+O2===2NO23NO2+H2O===2HNO3+NO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与人体、环境的关系①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②转化成NO2,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22322425其中①N2O3、N2O5分别为HNO2、HNO3相应的酸性氧化物(酸酐)。

②NO2与N2O4可相互转化2NO2N2O4。

[应用体验]1.(1)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但N2的化学性质特别稳定,其原因是什么?(2)溴蒸气和NO2都为红棕色气体,如何区分?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NaOH溶液可以吗?[提示](1)N2的结构式为N≡N,N原子间以三键结合,键稳定,难破坏,所以N2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①用AgNO3溶液,Br2可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浅黄色沉淀AgBr;②用水,溶于水后有颜色的是Br2,无颜色的是NO2。

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NaOH溶液区分,因为这两种气体都有氧化性,都可以把KI中的I-氧化成I2,使试纸变蓝色。

NaOH溶液可以吸收Br2蒸气和NO2而形成无色溶液。

2.实验探究:在进行NO2溶于水的实验时有如图所示操作。

(1)将充满NO2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气体逐渐变为无色,水位上升,最后水充满整个试管的23。

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

(2)当向试管中通入O2,现象是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气体,试管内液面上升至充满,继续通O2试管内液面又下降。

[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 N2和NO x的主要性质及对环境的影响1.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 )【导学号:95812086】A.雷雨天闪电B.NH3催化氧化制NOC.豆科植物根瘤菌D.工业合成氨[答案] D2.烧瓶中放入铜片和稀硝酸,来制取较纯净的一氧化氮,反应开始后发现烧瓶中充满红棕色气体,这时的操作应是( )A .立即接上收集容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 .待烧瓶中红棕色气体消失后,用排水法收集D .立即用排水法收集D [红棕色气体为NO 2,NO 2与水反应生成NO 。

]3.(2017·大连模拟)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中,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 .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 .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D [A 项,反应中NO 、O 2均为氧化剂,N 2为还原产物;B 项,N 2不是污染成分;C 项,NO 与O 2常温下就可以发生反应。

]NO x 对环境的3种污染类型(1)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2)酸雨:NO 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HNO 2,随雨雪降到地面。

(3)破坏臭氧层:NO 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角度2 NO x 与H 2O 或碱液反应的问题分析4. 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是( )A .可能是N 2与NO 2的混合气体B .只能是O 2与NO 2的混合气体C .可能是NO 与NO 2的混合气体D .只能是NO 2一种气体C [根据题意①3NO2+H2O===2HNO3+NO,②2NO+O2===2NO2。

将①②反应合并可得4NO2+O2+2H2O===4HNO3。

最后试管充满水的条件是NO2或NO2和NO混合或NO2和O2混合。

] 5.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碱液吸收法处理。

(1)NO2被烧碱溶液吸收时,生成两种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1∶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O与NO2按物质的量之比1∶1被足量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只得到一种钠盐,该钠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1)2NO2+2NaOH===NaNO3+NaNO2+H2O(2)NaNO2(1)氮氧化物溶于水的问题分析无论是单一气体(NO2),还是NO、NO2、O2中的两者或三者的混合气体,反应的实质是3NO2+H2O===2HNO3+NO,2NO+O2===2NO2,故若有气体剩余只能是NO或O2,不可能是NO2。

①若NO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3O2+2H2O===4HNO3(4∶3)。

②若NO2和O2通入水中,总关系式为4NO2+O2+2H2O===4HNO3(4∶1)。

(2)NO x与NaOH溶液反应问题分析①NO2能被NaOH溶液吸收生成2种盐。

②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

③n(NO2)∶n(NO)≥1时能完全被NaOH溶液吸收。

考点2| 硝酸的性质及其应用[基础知识整合]硝酸的主要性质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H2O以任意比互溶。

1.不稳定性△(1)反应:4HNO3=====2H2O+4NO2↑+O2↑。

或光照(2)市售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HNO3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中。

2.强氧化性(1)与不活泼金属反应稀硝酸与铜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2)常温下,浓HNO 3使Fe 、Al 钝化。

常温下浓HNO 3可用铁桶盛装。

(3)与非金属反应如浓硝酸与C 的反应: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4)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硝酸可氧化H 2S 、SO 2、Na 2SO 3、HI 、Fe 2+、FeO 等还原性物质。

如稀HNO 3与SO 2、Na 2SO 3、Fe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3SO 2+2NO -3+2H 2O===3SO 2-4+2NO↑+4H +,3SO 2-3+2NO -3+2H +===3SO 2-4+2NO↑+H 2O ,3FeO +NO -3+10H +===3Fe 3++NO↑+5H 2O 。

3.与有机物反应(1)硝化反应(与C 6H 6反应)C 6H 6+HNO 3――→浓H 2SO 4△C 6H 5NO 2+H 2O 。

(2)颜色反应: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应用体验]1.(1)浓HNO 3如何保存?(2)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硝酸与Fe 反应一定生成Fe 3+吗?为什么?[提示] (1)保存在棕色带有玻璃塞的细口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

(2)不一定,当Fe 少量时生成Fe 3+,当Fe 过量时生成Fe 2+。

2.向一定量的浓HNO 3中投入过量的Cu 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成分有哪些?反应结束后,再加入稀H 2SO 4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示]NO 2、NO 、N 2O 4。

3Cu +8H ++2NO -3===3Cu 2++2NO↑+4H 2O 。

[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 硝酸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1.有关硝酸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最终变为红色B .足量Zn 与浓HNO 3反应最终产生的气体成分中含有H 2C .稀HNO 3溶液中Fe 3+、SO 2-3、I -、Cl -、Fe 2+可以共存D .稀HNO 3与FeO 反应时HNO 3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D [A 项,浓HNO 3具有强氧化性,能使红色褪去;B 项,HNO 3与金属反应不可能生成H 2;C 项,SO 2-3、I -、Fe 2+与HNO 3均反应,不能共存;D 项,生成Fe(NO 3)3表现酸性,生成NO 表现氧化性。

]2.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酸并加热,待反应结束时,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 )①NO-3②Fe3+③H+④NO⑤NO2⑥H2A.①⑥B.①⑤C.②④⑤ D.①②③⑤B [Fe与浓HNO3反应时,开始生成的还原产物是NO2,并且若铁少量时,还原产物只有NO2;当铁过量时,氧化产物是Fe2+,当HNO3过量时,氧化产物是Fe3+。

因产物有硝酸盐,故溶液中一定还有NO-3。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能产生H2。

(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HNO3(稀)→NO;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为N2O、N2、NH3、NH+4。

(3)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4)浓硝酸与铜反应时,若铜过量,反应开始时浓硝酸被还原为NO2,但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变稀,其还原产物变为NO。

(5)铁与稀硝酸反应时,铁过量,氧化产物为Fe2+;铁不足,氧化产物为Fe3+;二者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能生成Fe2+和Fe3+的混合物。

(6)NO-3(H+)不能与Fe2+、I-、SO2-3、S2-等还原性较强的离子大量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