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税收概论.
第1章 税收概论

特殊区域增值税政策。 特殊区域增值税政策。 第八、 第八、做好促进节能减排的消费税政策研 究工作。 究工作。 第九、 第九、完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界定和收入 确认的相关制度, 确认的相关制度,完善特殊事项和行业的所得 税政策。 税政策。 第十、 第十、研究明确股权奖励及转让等个人所 得税政策。 得税政策。 第十一、 第十一、研究统一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办法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活动能力和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结构 产生影响。政府正好利用这种影响,有目的的 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从而合理调整社会 经济结构。 3、监管管理社会经济活动 国家在征收取得收入过程中,必然要建立 在日常深入细致的税务管理基础上,具体掌握 税源,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监督纳税人依法 纳税,并同违反税收法令的行为进行斗争,从 而监督社会经济活动方向,维护社会生活秩序。
9
分税制和不设共享税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 b.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 分享税源式分税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有相 对独立的税收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可以对同 一税源课征相同性质的税收。 还可以细分为分征式、上解式、附加式三种。 三、我国的分税制 (一)类型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分享税种式分税制中的 有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分税制 。选择这种类型的原因有:
22
税收的这种无偿性是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进行 收入分配的本质相联系的。无偿性体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或的税收收入后无需向 纳税人直接支付任何报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 征得的税收收入不再直接返还给纳税人。税收 无偿性是税收的本质体现,它反映的是一种社 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 不是等价交换关系。 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 形式的重要特征。 3、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
税收概论.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一)调节资源配置职能
法律手段 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主要是税收和财政支出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调节产品结构 调节生产力布局 税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调节要素组合方式 调节市场结构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劳动者最低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法律手段
工资等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二)收入分配的公平
市场机制产生的分配结果不理想要求政府运用
转移支付
所得税
消费税
累进税率
对不同商品 实行差别税率
第三节 税收原则
四、税收效应方面的原则:效率原则
降低税收的 额外负担
效率原则 实现税收的 有效配置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五、税收管理方面的原则:确定、简便、成本 最小 (一)确定原则:指由税收制度给出的答案具 有唯一性,而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 1、税收数额的确定 2、税收收入的确定 3、税收负担的确定 4、逃税确定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 瓦格纳
美国著名财政学家塞里格曼
二、有关税收本质的各种认识
在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学财政 20世纪60年代,人大编写的《财政学》 学教科书中关于税收的定义几乎与19世 纪后英、美学者的税收定义完全相同。 20世纪80年代,许涤新主编的 新中国成立后: 《政治经济学辞典》
农产品价 格支持
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遗产税、累进的所 得税等
三、税收的调节手段职能
调节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 的收入分配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调节不同地区之间 的收入分配 调节不同部门之间 的收入分配
第一章 概述 《国家税收》PPT课件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税收公平原则意义: 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税收公平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
的首要原则。税收公平使纳税人更容易接收税收,因而 可以减少避逃税,从而维护税收制度。同时,税收还可 能矫正收入分配,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3)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 要使税收公平,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确定以什么标准来 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学者提出两种主张,形成两个公平标准:
第一章 税收概述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概念 税收原则是一国税收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与税收行为准则,是对一
定历史时期税收思想的概括和总结,并为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二、西方税收基本原则 (一)早期税收原则(19世纪以前) 1.威廉•配第 (1)公平原则。税收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袒。 (2)简便原则。征税的手续应当简单明确,不能过于繁琐;
课税方法要简明,不能复杂以免纳税人产生误解;在纳税形式 选择和纳税日期确定上应给予纳税人以方便;要尽可能地给纳 税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3)节省原则。征收费用不能过多,要尽可能地节省。
第一章 税收概述
2.尤斯蒂 (不得1)损适害度纳原税则人。的征资税本要。适如度果,超不出得这影个响限纳度税,人就对是必对需人品民的财享产用的,
受益原则; 支付能力原则。
第一章 税收概述
◆受益原则 亦称“受益说”,主张按照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
务中获得收益的多少来负担税负,谁受益谁纳税,享受的利益多 者多纳税,享受利益少者少纳税,没有享受利益者不纳税。 优点:符合市场法则,易于为纳税人所接收。 缺点:受益原则可能导致不公平;很多受益项目不容易衡量。 ◆能力原则 亦称为“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来确定其应当缴纳 的税收,纳税能力大的多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无能力不纳税。 优点:体现了公平 缺点:能力标准难以确定。
税收概论

税收引论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税收收入的规模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
一、税收概念的界定 二、税收的特征 三、税收术语 源自、税收分类一、税收概念的界定
1.有机论国家观下的界定:税收是国家(或 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无偿、强制、固 定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机械论国家观下的界定:税收是纳税人获 得公共品的等价物。
4.政府收费的理论依据 (1)矫正外部性
(2)政府定价对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
(2)政府定价对自然垄断的效率损失
单 价 Pm G Pat F Pmt O MR C B A 数量 D
I
H E AR MC AC
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
二、税收是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国别 低收入国家: 巴基斯坦(2000年) 印度(1998年) 越南(2000年) 下中等收入国家: 俄罗斯(2000年) 泰国(1999年) 罗马尼亚(1999年) 上中等收入国家: 巴西(1998年) 波兰(2000年) 韩国(1997年) 南非(2000年) 高收入国家: 美国(1999年) 澳大利亚(1999年) 加拿大(2000年) 德国(1998年) 法国(1997年) 英国(1998年) 经常性收入 5313.0亿卢比 29491.0亿卢比 787500.0亿盾 27592.8亿卢布 8001.8亿泰铢 1842460.0亿列伊 3275.5亿瑞亚尔 2742.5亿兹罗提 907400.0亿韩元 268.4亿兰特 32535.0亿美元 2330.7亿澳元 4689.3亿加元 17020.8亿马克 39328.0亿法郎 3406.7亿英镑 税收收入所占比重(%) 72.7 78.0 84.3 83.1 86.4 87.8 82.9 85.0 86.4 89.9 80.3 80.6 82.4 82.8 90.9 91.5 27.3 22..0 15.7 16.9 13.6 12.2 17.1 15.0 13.6 10.1 19.7 19.4 17.6 17.2 9.1 8.5
收学第一章税制概论

最终提请法院强制执行等种种办法和制度,进行强制征
收;而对于构成税务犯罪的,司法机关还要追究刑事责
任。
•
案例:尤科斯石油公司倾家荡产
zym
2020/10/11
5
尤科斯石油公司倾家荡产
2004年4月22日俄罗斯内务部经济和税务
犯罪调查人员对位于莫斯科杜宾尼斯卡亚大
街31号的尤科斯石油公司总部进行搜查,使
第一章 税收概论
税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及特征
收
第二节 税制要素
第三节 税收效应
学
第四节 税收分类
第五节 税制(法)体系
第六节 税收原则
zym
2020/10/11
1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及特征
• 一、税收的概念
税 • 二、税收的特征 收 • 三、税收的本质 学 • 四、征税依据理论
zym
2020/10/11
•
从理论上说,如果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无限,
政府无所不知,政府拥有充分信息且真正代表公
众利益,则政府征税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以满 足公共需要与公众的利益是一致的。
zym
2020/10/11
10
•
但现实中的政府并不都具备这些假定条件,
所以,政府征税对社会公众的福利会产生一定
的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征税与公众的
利益在有些情况下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利益
税
冲突需要设计良好的财政机制加以解决。
• 四、征税依据理论
收•
当今社会,无论社会制度如何,税收普遍
存在于各国的经济制度中。在西方社会,税收
学
和死亡被并列地看作是人生两大不可避免的现 实,为何人们纳税意识如此之强?是文明的象征
第1章税收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章税收概论学习目标掌握税收产生的原因与税收存在的必要性掌握税收的概念与税收的形式特征掌握税收法定主义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根据与利益赋税思想的合理内核掌握税收的职能与作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史学家,都曾不懈地探索过税收的奥秘。
然而,直到步入农业文明中晚期和工业文明的早期后,人们对税收范畴才开始逐步形成相对科学的认识。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最初的原始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再经过工业文明最终进入如今的后工业文明。
正是在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税收得以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
1.1.1 税收的产生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之后,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也不管是处于哪种社会形态、何种经济体制之中,税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以致后来出现了“税收是人类为文明社会所付出的代价”的论断。
①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国建立公共权力机构的具体时间不同,因而不同①这是19世纪美国最高法院法官、著名法学家小奥利弗·W. 霍尔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Jr.)的话语,原文为“Taxes are the price we pay for a civilized society”。
国家税收产生的历史进程也不相同。
公元前3100年左右,随着社会贫富的分化和阶级矛盾的发展,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古埃及由氏族部落演化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据考证,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税收制度,就是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800年间创立的。
①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君主法老,他代表奴隶主阶级掌握全国的政治、军事和司法等权力,除占有奴隶的劳动产品外,还强迫平民缴纳谷物、蔬菜、皮革和酒等物品,法老每两年到全国各地巡视一次,向平民收取税收,这是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最早征收的实物税。
《圣经》中《创世纪》第47章第24节中的“谷物成熟后,将其中的1/5交给法老”②,就是对这一早期税收活动的记载。
《税收概论》PPT课件

关税、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 分)、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车辆 购置税
—地方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 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 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
税收立法权基本集中于中央
个别小税种(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地方有一定的立法权
第四节 我国税收立法
税收立法是指有权的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 公布、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
广义的税法: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税收法律体系 狭义的税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
一、税收立法机关(按照由高到低排列) 1.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等级最高) 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
在税法中指的是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
税种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财产 、行为税
财产税(遗产税)、 印花税
销售收入额或劳务收入额或 流转税(增值税,消
营业额
费税)
(三)计税依据
又称税基,是计算应纳税额的根据,是征税对 象的数量化。分为:
纳税地点一般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地、财产所在地或特定行为发生地 的。
(九)减免税
减税、免税是指国家为了贯彻鼓励或扶持政策,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 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
减税是指对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额依法少征一部分。 免税是指对纳税义务人的应纳税额依法全部免税 --起征点 --免征额 (十)罚则 罚则是指对纳税人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
税收学第一章税制概论

2
第一节 税收的本质及特征
•
何谓税收?中外学者有诸多不同的观点。
•
我国学者关于税收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分
税 为三类(刘澄等编《税收概论》P2~3):
•
第一类观点认为:“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
收 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
配关系。”
学
•
第二类观点认为:“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
制地、无偿地从企业、个人转移到政府手中的一
种方式。税收体现的是一种因为资源配置而产生
税
•
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政府税收增加,意味着资源将更多地被掌握
在公共部门手里。相应地,私人部门可以控制
收 与支配的资源就会减少。反之,政府减少税收,
意味着政府将放弃一部分资源,私人部门将拥有
学
更多可以支配的资源。税收的规模体现了社会 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消费的选择比例。
已于2003年10月25日
被捕。
zym
2019/11/18
6
• (二)无偿性
•
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
何报酬,也不再直接偿还给纳税人。
•
无偿性是由社会费用补偿的性质决定的,
税 每个社会成员享受多少公共产品是无法准确计
量的,国家对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只能是无
收 偿的。相应地,国家要筹集满足公共需要的社
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条例而强制性征收的,它不
以纳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税•
强制的含义:
•
收•
一方面国家依法获得各种税的征税权; 另一方面国家通过法律使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成立。
• 因此,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尽其纳税义务;如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公元前11世纪,西周“彻法”:
• 田赋:“彻”是以实物形式上缴的田赋 税种。古书记载“周人百亩而彻”。 • 关市之赋:规定货物通过边境的“关” 和国内的市,要进行检查和征税。 • 山泽之赋:对山里林产和川泽的渔民的 林副产品和渔产品课税。 • 币余之赋:是指不属于以上的各类情况 的其它赋税。
二十而一 十课以一 二十而三
十课二以下 十课二以下 十课二以下 十课二以下 二十而五
邦县之赋
邦都之赋
距王城四百里之内的奴隶
距王城五百里之内的奴隶
疆地、大都之田 漆林之征 国宅不征
中国税收的起源
• 劳役:主要是为田(狩猎)与追(追讨 寇贼)以及远送官员所收的贡品,征用 对象为一户一个劳动,一般情况下一年 不少于三天。 • 军赋:这是一个临时性税收,只在战争 时期才开始征收。 • 课罚:为维护社会安定,要求臣民必须 从事正当职业,不得懈怠规定的生产, 否则课以重税。课罚主要包括里布、屋 粟、夫家之征。
税收学
罗晰文
Email:luoxiwensweet@
参考教材
《税收学》(第3版) 胡怡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税收》(第4版) 马国强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课程安排
• • •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税收导论 税收理论 税收实务 税收管理
• 税收理论
• • • • • • • • • • • 税收效率 税收公平 税收稳定 税负归宿 税收体系 商品税 所得税 财产税 其他税 税收管理 税务行政
税率形式 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 全额累进税率 • 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和超额累进税率
收入级距 1 2 3 4 5 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5000 税率 10% 20% 30% 40% 50% 应纳税额计算 全额累进 超额累进 100 400 900 1600 2500 100 300 600 1000 1500
狭义税基
• 是指计算税额时的课税基础,也可以称为 计税依据,是计算政府税收和纳税人税收 负担的最重要因素
税源
• 税收的最终来源。
税率
• 税率是税额与税基的比率,税率= 税额/税基。 • 税率主要解决征多少税的问题,是 影响并决定政府税收和纳税人税负 的最重要因素。 • 主要从税收形式和税率分析方法两 方面考察。
中国税收的起源
• 公元前1783年,商朝“助法”:
• 商朝“井田之制”将土地依“井”字划分九个 区,外八区为私田分给八户农民耕种,收获供 其养家糊口,中区为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义 务耕种,收获全部归奴隶主和国家所有。
• 由于实行“井田制”,奴隶不直接以实 物纳税,而是经劳务形式纳税。因为臣 民徭役“助耕,所以称之为‘助法’。
中国税收的起源
• 公元前594年,春秋鲁宣公“初税亩”: “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
取一”,是对私田征税的开始。
中国税收的发展
• 税收形式发展变化(非税名称→税收名称) • 征税依据发展变化(非货币形式→货币形式) • 税收法制发展变化(专制课法→法制课法) • 税制结构发展变化(古直→传间→现直、间) • 税收地位变化发展(忽视税收→重视税收)
中国税收的起源
• 公元前21世纪,夏禹 “贡法”:
• 采“五服制度”,“任土作贡”,即按照各地诸侯 的土地距离王城的远近,划分为“甸、侯、绥、要、 荒”等五服,并以此为依据,按不同的制度要求由 奴隶向奴隶主提供实物、劳役、军役,奴隶主同样 也要向国家贡纳财赋。
•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音 同至,禾穗),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 五百里米。 ——《尚书·禹贡》
• 税收实务
• 税收管理
第一章 税收导论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税收特征 税收发展 税收要素 财政职能
第一节 税收特征
• 世界上只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那 就是税收和死亡。 ──本杰明·富兰克林
• 税收是我们为文明付出的代价。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什么是税收?
• 税收在历史上也称为税、租税、 赋税或捐税, • 它是国家为向社会提供公共品, 凭借行政权力,按照法定标准, 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 征收取得的财政收入。
中义税基
• 是指具体税种的课税基础,也可称为课税 对象。 • 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考察,是确定税种的主 要标志,也是税收分类的主要依据。
中义税基
• 以商品销售额为课税基础 (销售税、消费税、营业税、周转税等) • 以商品增值额为课税基础(增值税) • 以企业利润为课税基础(企业所得税) • 以个人收入为课税基础(个人所得税) • 以工资额为课税基础(工薪税或社会保险税) • 以财产价值额为课税基础(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
中国税收的起源
课 税 项 目 邦中之赋 四郭之赋 邦甸之赋 家 之赋 课 税 对 象
城郭内的奴隶 距王城百里之内的奴隶 距王城二百里之内的奴隶 距王城三百里之内的奴隶
项目
园 地、场 圃
税率
二十而一
园中之地 近郊之地、宅田 士田、贾田、远郊之 地、官田
牛田、赏田、牧田、 甸地、古邑之田 稍地、家邑之田 县地、小都之田
什么是税收?
•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 行使征税权的主体是国家 • 国家凭借行政权征税 • 征税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 税收须借助于法律形式进行
税收特征 强制性 规范性 无偿性
第二节 税收发展
• 皇粮国税,自古有之。
税收的起源
• 税收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 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要公民交纳费 用——捐税。捐税是从前的氏族社会完全 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却十分熟悉它了。 ——恩格斯 • 捐税体现着表现在经济上的国家存在。赋 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 何东西。 ——马克思
第三节 税收要素 税 基 税 率 纳税人
税基
• 税基是课税的客观基础 • 主要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是明确征税 对象、确定计税依据、划分税收类型的主 要依据,也是调整政府税收收入和纳税人 税收负担的重要政策工具。
广义税基
• 是指抽象意义上的课税基础。 • 从宏观角度,税基分为: • 国民收入型:以国民收入为课税基础的税 收统称,如各种所得税就属于这种类型。 • 国民消费型:以居民消费支出为课税基础 的税收统称,如各种商品税就属这种类型。 • 国民财富型:以社会财富为课税基础的税 收统称,如各种财产税就属这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