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心得体会(通用3篇)

文学与人生心得体会(通用3篇)文学与人生心得体会篇1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都是岁月的航船,漂浮、航行,不断向前。
而文学,就像这航船上的指南针,始终提醒我们,不仅向前,还要向内,向内心的深处。
我与文学的初识,要追溯到儿时的某个午后。
那时,我五岁,正在读小学。
一本《格林童话》闯入了我的世界,那里面生动的人物、精彩的故事情节,让我瞬间沉迷。
从那时起,文学就像一位慈爱的导师,引领我走入人生的殿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热爱。
阅读文学书籍,使我理解人生,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苦难与美好。
我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我记得《追风筝的人》中的阿米尔,他的勇敢和悔过,让我明白了友情的珍贵。
这些人物,就像一面面镜子,映射出我内心深处的恐惧、渴望和梦想。
而当我开始尝试写作时,我发现,我不仅是读者,也是作者。
我用文字描绘生活,用故事讲述人生。
我明白了,写作不仅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思考。
我尝试用我的笔,描绘出我所理解的世界,表达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
我明白了,人生就像一部小说,有开头,有结尾,也有无数的高潮和低谷。
我们都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活下去,更是如何活得有意义。
文学,就像一位永不离左右的朋友,它带我走过人生的高峰和低谷,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痛苦。
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生活无论多么艰难,都有意义,都有价值。
回首过去,我对文学与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明白了,文学不仅是文字,更是情感,是生活,是人生。
它让我明白,人生就像一部小说,我们都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角,我们都有责任去书写它,去描绘它,去赋予它生命。
我感谢文学,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痛苦,让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我相信,文学将继续陪伴我走过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生活中,我寻找灵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我用文字描绘生活,用故事讲述人生。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情感和生活的精华。
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因此,文学与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
首先,文学是人生的镜子。
文学中的故事、人物、情感都是源于现实生活,它们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
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等元素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生活。
其次,文学是人生的指南。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思想表达等都具有强烈的启示作用。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和智慧,学习人生的道理和规律,进而指导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此外,文学也是人生的陪伴。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
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描写、思想表达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持和情感寄托。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起经历成长,共同面对生活的困境,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安慰。
综上所述,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文学既是人生的镜子、指南,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陪伴。
因此,我们应该多读好书,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注入更多的美好和意义。
- 1 -。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语言表达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它是一面镜子,反映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周围环境的真实和虚构。
文学与人生息息相关,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学是人生的见证者。
文学作品记录了人们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它们通过描述人类经历的故事、描绘社会的景象、塑造各种性格来反映人们的生活场景和思维方式。
从古代传世的《诗经》到如今的现代文学作品,文学记录了人类的成长和演变,成为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推测未来的重要依据。
其次,文学为人生提供了思考和反思的机会。
通过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不同的人物、情感和境遇。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会触发读者的思考,引发共鸣,激发情感,并促使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
文学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我们周围的世界,唤起对生活中疑问和困惑的思考,启发我们对于自身的思考和发展。
此外,文学也是人生的导师和安慰者。
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可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参考和借鉴。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和取得的教训中学习,并将其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文学作品经常提醒我们道德的重要性,激励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而在人生中的低谷时刻,文学也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安慰着我们的心灵,给予我们力量和启迪。
此外,文学是交流和连接人们之间的媒介。
通过文学作品,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可以相互了解和交流。
文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我们能够与过去和种族、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人们连接起来。
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情节揭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思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共鸣和连结。
最后,文学鼓舞和激励我们面对人生的挑战。
人生充满了喜怒哀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文学可以给予我们勇气和希望。
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们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他们鼓起勇气,努力奋斗,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够坚持希望、勇往直前,并最终战胜困境。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人生是一部不断演进、变幻莫测的戏剧,而文学则是记录、描绘和解读人生的艺术。
文学和人生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文学给予人生以情感、智慧和启迪,人生则为文学提供创作的源泉和灵感。
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文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带来思考、理解和感悟。
首先,文学为人生注入情感。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表达情感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在读一篇优秀的诗歌、小说或戏剧时,我们往往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比如,一首写爱情的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情愫,一篇描写友情的故事可以激发我们对友谊的珍视。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在人生的起伏中找到安慰和指引。
其次,文学给予人生智慧。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体悟。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智慧的启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也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和选择。
比如,读到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故事,可能会激发我们勇往直前的勇气;读到描述战争的小说,或许会引起我们对和平的珍惜和反思。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智地面对人生的抉择和困境。
此外,文学拓展人生的视野。
文学作品常常可以带领我们走进不同的时空和文化,体验和了解不同的人生境遇。
通过文学,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与不同的人物共鸣,感受到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
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描述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丰富多样的人生和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
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学中了解古代文人雅士的人生追求,也可以通过阅读外国文学来了解外国人的生活和思想。
文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我们通过作品与世界对话。
总之,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相互依存。
文学为人生注入情感,给予人生智慧,拓展人生的视野。
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智慧上的启示和视野上的拓展。
同时,人生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灵感来源。
人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都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内容。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一个老话题,又常说常新。
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指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文学。
书面文学以外还有口头文学,现在又有了网络文学。
文学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以人为中心。
观察和表现人的活动,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人字既指个人,更指人民、人类。
作者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作品就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因为作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标准、精神境界不同,作品就有高下、优劣之分,文如其人。
伟大的诗人是世界的灵魂,杰出的作家是社会的良心。
他们的作品忠实地记录人生,是形象的人类发展史,是文明进步的明灯,引导人们走向未来。
真正的作家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像赵树理、田间、梁斌、马烽,是人民的先进分子,是战士,创造生活,创造历史,创造无愧时代的作品。
中国文学离不开人民性和爱国主义。
近些年来,一些知识分子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文学理论,淡化了文学的人民性。
“主观化表现”“走向内在”,不知能否适应东方水土,进乎退乎,福兮祸兮,还看不准。
能看出来的是写书的多了,看书的少了,小说创作繁荣,但是新的典型人物形象罕见。
文学快要失去文艺家庭长兄的地位。
过去由小说改编影视,现在从电视剧改编小说。
有人说写诗的人比看诗的人多,有些流行的新诗,失去中国诗的形式、精神和魅力,散文分行,有思想没艺术,思想火花的堆积,玩深沉,只能说是诗的半成品。
还曾有人提出写“纯诗”,不要半点人间烟火,百分百的蒸馏水,实验室里也造不出来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成功的作家都会到生活中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创造自己的风格。
鲁迅、赵树理、老舍、孙犁,是现当代文学的语言大师,他们的文学语言成为民族文化的精华。
现在不少人闭门造车,一部电脑解决问题。
过去作家十年磨一剑,现在一天敲一万(字)。
不少作家人出了名,语言还没过关,不忍卒读。
文学与人生尧山壁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文学与人生演讲稿

文学与人生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文学与人生”。
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灵魂的镜子,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人生,就是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度过的时光,是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我们的成长和进步。
那么,文学与人生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文学是人生的良师益友。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文学作为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故事,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都可以给我们以启发,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精明,思考使人深刻。
”。
其次,文学是人生的精神寄托。
在我们经历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文学作品可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的命运坎坷,但他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断追求真爱和真理。
在《老人与海》中,我们可以看到老人桑地亚哥在海上的孤独与坚持,最终战胜了自然的力量。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可以给我们以力量和勇气,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最后,文学是人生的启迪与引导。
在我们迷茫和困惑的时候,文学作品可以给予我们智慧和启示。
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和道德教诲,让我们更好地明白什么是真、善、美。
在《傲慢与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这些作品中的智慧和启示,都可以给我们以指引和帮助,让我们更加明智地选择人生的道路和目标。
在结束我的演讲之前,我想引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文学,就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悟,让文学成为我们人生的良师益友、精神寄托和智慧启迪。
谢谢大家!。
文学与人生的关联

文学与人生的关联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得以感知、思考并理解人生的本质、意义以及存在的价值。
本文将通过探讨文学对人生的影响和启示,探究文学与人生的深刻关联。
一、思想的引导文学作品是人们与思想对话的桥梁。
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着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看法,通过文字描绘细腻的内心世界,激发读者深入思考人生的诸多问题。
例如,《红楼梦》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展示,让人们深刻反思财富、权力、情爱之间的关系,并对人性、命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情感的抒发文学作品是情感的宣泄和共鸣之地。
人生中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文学作品中化为文字,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使读者能够借鉴和舒缓自己的情感。
比如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通过对女主角陈清扬的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既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哀愁和迷茫,同时也让那些有类似经历的读者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
三、价值观的观照文学作品是价值观观照的镜子。
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行和塑造人物形象,文学作品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价值选择,也启示读者对于人生的价值追求。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和对爱、友谊、权谋等主题的探讨,传达出一种宽容、正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引发人们对自身价值观的思考和反思。
四、人生智慧的启迪文学作品是人生智慧的源泉。
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人物经历以及探索人物内心,文学作品赋予读者尊重生命、理解人性、勇敢面对人生挑战的智慧。
例如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通过描述主人公道林·格雷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画像之间的奇特关系,向人们传递出珍惜时间、珍惜人生的深刻哲理。
综上所述,文学与人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通过文学作品,人们在阅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意义的启示;通过创作和阅读文学作品,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本质。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文学,提倡阅读,并将其与人生紧密结合,让文学的力量在人们的心中发光发热,为人生增添更多的智慧和意义。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是人类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生活的一种方式,与人生密切相关。
文学为人生注入了灵魂和能量,激励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同时也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本文将从文学的角度探讨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一、文学的存在价值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是人类的历史记载和思想沟通的媒介,更是人类情感的宣泄和价值的体现。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人类情感,让人们深刻感知生活的真谛,认清社会的本质,懂得人生价值和意义。
文学作品是艺术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体,是承载文化遗产和创造新文化的桥梁。
文学作品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思想和行为的启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文学与人生的互动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
文学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是基于自身对于人类生命、社会文化和心灵状况的思索和体验,而文学作品对于读者而言则提供了洞察人生、认知自我、探索世界的机会。
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文学创造和实践的过程,也即是文学与人生的互动。
文学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增长人的知识与见识,提升人的个人素质和社会价值。
在读书成长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理念,逐渐掌握维系社会和平与繁荣的科学理论和生活技能,进而形成自我价值的独特存在。
三、文学作品的意义文学作品具有名著永存、价值不衰的特点,其实就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使得其拥有了永恒的青春。
文学作品对于社会和人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所体现的思想、价值和理念,更在于文学作品所创造的文学形态和文化现象,这些文学形态和文化现象正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学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这些精神和思想在人类的心灵深处留下了独特的痕迹,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
四、文学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生哲理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社会、人性、历史、自然等领域的反映,揭示了人类在不同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阐述了关于人类存在和意义的深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国外名著——《大卫·科波菲尔》,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国外名著。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作者狄更斯的自传,因为作者的童年也是不幸的。
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
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十一岁就独立谋生,象大卫在枚·货栈那样去当童工。
随后也象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辩论……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全部从自传中移植而来。
就像石定乐先生说的“小小年纪,查尔斯便要分忧了。
先是把家里东西一点点卖掉,早在写《大卫·科波菲尔》前,他就把这些细节向福斯特讲叙过,在书中,他又把它们再现了。
收购旧书的商人入当铺的老板和店员,都是和他幼年生活不可分割的人物。
”1我觉得这样以自身经历来塑造大卫人物形象,会使读者感同身受。
在我看来,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
这些人不仅存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
人性,从来都有丑恶之分。
书中的主人公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母亲不久后改嫁,继父默德斯通凶狠残暴,他还有一个同样铁石心肠的姐姐,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的过程也遇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心怀歹意的尤来亚·西普等。
但是作者身边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爱善良的保姆皮果提,少言寡语的巴吉斯,貌似严肃实则菩萨心肠的姨奶奶贝西小姐,生活不如人意的米考伯夫妇,还有可爱的朵拉以及爱妮丝。
很小时候的大卫其实生活的还是蛮幸福的,有一个疼爱自己的母亲以及保姆皮果提。
在母亲没有改嫁之前,他们生活的很快乐。
但在默德斯通娶了大卫的母亲后,一切都改变了。
残酷冷血的默德斯通,监视着大卫和他母亲的一举一动,有的时候甚至还鞭打他。
继父不仅没有使大卫感受到父爱,反而比原来更加痛苦。
更可恶的是,将大卫送到萨伦学校时,在大卫的身上挂了一块告示:“当心他!他咬人。
”而这仅仅是因为大卫不屈服他的殴打时做的反抗,咬了他的手。
后来,他的母亲被默德斯通折磨而死,抱着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去世了。
好在有贝西姨奶奶的收留,灌输他知识。
对他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贝西姨奶奶。
贝西姨奶奶的性格十分古怪。
在大1摘自文“都云作者痴”—代译序第十一自然段
卫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贝西姨奶奶就来到大卫的家,那是因为她认为大卫会是个女孩,甚至连名字都想好了,叫贝西·特洛伍德。
这仅仅是因为她被自己的抛弃。
而且她对驴子非常敏感,驴子从门前草地经过是她一生最为气愤的。
她特立独行,敢说敢干,不顾世俗的眼光,偏重理性,但是贝西姨婆博爱、善良、仁慈、心软、重感情,虽然她讨厌男孩,但是大卫投奔她后,她又收留了大卫,并把默德斯通骂得痛快淋漓。
她对大卫的教导: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这可以成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座右铭,在她的抚养爱护下,大卫健康成长,最终并成为一位著名作家。
贝西姨奶奶可怜狄克,收留他,给他舒适安逸的生活,她是珍妮的监护人,还监护其他一些人,教育他们,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她对朵拉那么疼惜与宠爱,一点也不嫌弃她。
贝西姨婆对她的丈夫仍然没有忘怀,即使他抛弃了她,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浪荡人,但他只要来向贝西姨婆要钱,她就会给,虽然受他的威胁,但这也说明贝西姨婆重感情、有情义。
贝西姨婆是一个很有头脑、很能干的女人,她了解许多商业活动,她在破产时隐瞒了两千英镑的财产,她故意这样做,为了锻炼大卫,让他学会适应困境,战胜困难,能够承担生活的重任。
那段时间给了大卫很好的锻炼,靠自己的努力,证实了自己的能力,不负贝西姨婆的一番苦心。
贝西姨婆虽然脾气古怪,性情奇特,但她的品德却令人尊敬,值得信赖。
在大卫的成长经历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皮果提,大卫的保姆。
童年的大卫在她的照顾和陪伴中幸福快乐的成长,成年后的大卫仍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
皮果提对大卫母子俩忠心耿耿,既是仆人又是亲人,在大卫被继父打得遍体鳞伤之后,锁在房里,母亲不敢去看他,只有皮果提顺着锁眼去安慰他。
无论在哪里,她总是把大卫照顾地很好,她的家永远有大卫的位置。
她对大卫的爱是那么真挚、淳朴,她心地善良,她所有善良淳朴的人,她也很能干,家务井井有条。
整本书也同样提到了爱情。
而让我印象深刻是主人公大卫的爱情以及汉姆与小爱米丽的爱情。
先说汉姆和小爱米丽的爱情。
关于他们俩的爱情,书中有一段对话使我印象深刻。
“她还一个劲哭,好像她的心都裂开了。
“我太作践你的爱情了。
我知道我是这样的!”她呜咽道!“我老和你闹别扭,对你常变心,实际上我根本不该那么做,你从来都不那么对我。
我为什么老对你那样呢,实际上
我只应当想怎么感谢你,怎么让你开心呀!”“你总让我开心,”汉姆说道,“我亲爱的!看到你,我就开心。
想到你,我一天到晚都开心。
”“啊,那不够呀!”她叫道,“那是因为你好,而不是因为我好呀!哦,我亲爱的,如果你爱上另一个人,一个比我更坚定、更可贵的人,一个全心全意爱你而不像我这么轻浮易变的人,你也许会更幸福呢!”是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爱情应该是互相帮助而不是一位的迁就。
这样的爱情结局注定是悲剧。
文中汉姆为了爱米丽可以说付出极大,但爱米丽只有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而主人公有两段刻骨的爱情。
大卫与朵拉的爱情起初也是青年愣头青式的感情,一个看上了对方的美貌可爱,一个看上了对方的热情似火。
勇敢的表白之后借朋友的纽带进行了几次甜蜜的约会便双双坠入爱河。
但是大卫姨婆的破产一下子给这种幼稚的感情带来了现实的转变:大卫开始学着持家,他希望朵拉也能学着持家,然后最后她去世的时候才醒悟。
大卫与爱妮丝的感情。
爱妮丝与大卫青梅竹马,但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在大卫每次陷于困顿,陷于彷徨时艾格尼丝总能引导大卫前行,给大卫期望,给大卫力量。
我认为理想的感情当如是,不必如花美眷,只求互相肯定。
《大卫·科波菲尔》会使我受益一生,因为他让我了解到人性,会成为我未来道路上的指明灯。
“而我也很庆幸,在我年少的时候,我能有幸拜读这样一本充斥着真善美博爱精神的巨著,它将永远成为我心灵与精神上的一盏指路明灯,正如爱格妮斯一样,手永远向上指着,引领我导向伟大的道德与文明。
”2但可能因为是译本,所以感觉有的地方不是很理解。
例如,大卫还在萨伦学校上学的时候,他的母亲去世了,而文中别人告诉大卫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说的是“她死了”。
对我而言,我是不能接受这么直接的通知别人。
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看的是译本的原因还是原著本来就是这样写的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但是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肯定会再读一次原著,我觉得这样才会更好的了解大卫这个人物形象,才能切身感受大卫所经历的一切。
2摘自/s/blog_5b6cc2550101k2v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