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之私家园林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之私家园林

【作者】邱家妮工商09级02班 20093936

【摘要】:私家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私家园林的历史发展谈起,从萌芽期到成熟期,并例举出每个阶段具有代表的例子。并且比较于皇家园林略谈私家园林的营建特征,格局分布,模式,建筑特点,色彩等方面,同时有纵向比较南北园林的特点。最后着重描述私家园林设计,建筑,布景的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诗词典故的结合,并予以实证。

【关键词】:私家园林 历史发展营建特征 文化底蕴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中国古园林大致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古园林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中国古园林的整体风格是比较于世界园林艺术而言的,特别是比较于法国的对称式园林与英国的风景式园林而言的。由于世界各国的习俗,民族生活习惯及其爱好不同,因此园林的形式分类首先是国家的分类。我国有3000多年复杂历史的古园林独树一帜,别具风格,自成体系,闻名于世,公认是东方园林的代表,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私家园林作为其组成的一份子,既有古园林的大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园林有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具有写意重于写实的传统;(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皇家园林与代表皇权尊贵的宫殿的结合,私家园林与具有各种娱乐功能的亭台轩榭的结合,寺观与各自特色的建筑结合:(三)诗画的情趣,西方建筑是雕塑性的,注重形态,而中国建筑是绘画性的,注重意境,强调古奇雅;(四)意境的蕴涵。私家园林除具有上述的特点外,还有自己区别于皇家园林与寺观园林的特点。这就要从它的历史发展说起。

中国的园林的雏形形成于商周的“囿”, “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周武王建灵囿,挖池筑台,以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该阶段为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秦汉时的宫苑进一步发展,是古典点园林的形成期,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但因秦始皇晚年滥用民力财力,私家园囿未见端倪。直至西汉,才有史记载,《西京杂记》上记录:“梁孝王好宫室院囿之乐,作曜华之宫,营兔园,园中有百室山,山

上有落猿岩、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珍禽怪兽毕有。王日与宫人宾客弋钓其中。”这里的梁王行乐的宫室院囿有园林构成要素的建筑,植物,水体,娱乐功能等,且不再是统治者所有,有了私人性质,因此可以算是私家园林的正式出现。因而有史记载的较早的私家园林的发展是出现在西汉时期。文献资料说,这时的私家园林出现,寺观园林展露头角,丰富了园林的发展形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宫苑想自然山水的过渡时期,也是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的时期。园林一词在古诗文中出现。隋唐时期,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林互相渗透,文人园林兴起。此时期私家园林基本形成。此时期的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为园林的中心,代表有西晋的金谷园,位于北方,它是西晋的主要的私家园林,为大官僚石崇经营,唐代杜牧诗曰“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说的就是自新当权的孙秀要石崇把宠妾绿珠交出来,他不肯,以致招致杀身之祸,而后孙秀入住金谷园,绿珠跳楼殉情之事。《金谷集作诗》说,金谷园有前园与后园之分,楼阁及其华丽,有珍稀果树等。可以看出,那时的私家园林气派的宏大和奢华。而南方尤会稽谢家庄园,《山居赋》在注文中详述道路的布设结合于组景的情况,以及建筑的点景和观景的效果:“葺基构宇,在岩林之中,水围石阶,开窗对山,仰眺曾峰,俯镜澹壑。去岩丰岭,复有一楼。回望周眺,既得远趣。还顾西馆,望对窗户。缘崖下者,密竹蒙迳,从北直南,悉是竹园”。对北居则这样描写:“其居也左湖右江,往渚还汀,面山背阜,东阻西倾,抱含吸吐,款跨纡萦,绵联邪亘,侧直齐平”,接着还评述了别墅四面八方开阔无垠的自然环境。这个时期的私家园林还没有太大的南北差异,至少在史料中没明显的体现出来。

隋唐时期的较为出名的私家园林有王维的辋川别业:辋川别业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因植物和山川泉石所形成的景物题名,使山貌水态林姿的美更加集中地突出地表现出来,仅在可歇处、可观处、可借景处,相地面筑宇屋亭馆,创作成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然园林。此时的私家园林既是王维的居住地,又是他和好友裴迪游玩赋诗的地方。如两人对临湖亭的赋诗,王维曰: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裴迪则曰:当轩弥滉漾,孤月正徘徊,谷口猿声发,风传入此来。两人描绘的均是临湖亭的的秀丽美景。唐朝是诗的天下,此时园林中的

一水一木均可入诗人慧眼,不仅诗人此时吟咏已有的园林风景,还会设计制造自己心仪的园林。白居易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个园林爱好者,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园林家,是他,最早肯定置石之美,并且对竹子情有独钟。早年的他建造坊宅院,17亩,以《闲居自题》描述其境“门前有流水,墙上多高树。竹迳绕荷池,萦回百余步。波闲戏鱼鳖,风静下鸥鹭。寂无城市喧,渺有江湖趣。吾庐在其上,偃卧朝复暮。洛下安一居,山中亦慵去。时逢过客爱,问是谁家住。此是白家翁,闭门终老处。”不难看出他对于宅院的喜欢,即使到了后来被贬江州司马,也面峰腋寺修筑了草堂。比较知名的还有李元婴修筑的滕王阁,因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被天下人知晓,尤其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道尽滕王阁的气势恢宏。滕王阁上所欣赏到的独特美景不能说不依赖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唐朝私家园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与艺术越发联系的紧密。盛唐以后,由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

北宋的私家园林,以洛阳园林为代表,并分化出宅园,游憩园,花园等,南宋园林出现了沧浪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而别具特色的网师园也是此时期的精品。此时园林渐渐完成向写意的转变。而辽夏金时期则有湖石假山堆叠城的狮子林,布局严整,殿宇雄伟的西园寺等独具特色的园林精品发展建造。

接下来就步入了中国园林的成熟时期,明清时期。明朝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私家园林得到了空前发展,武侯宅邸和文人商贾的宅园都兴建极多,出现园林之城,苏州,扬州。清代私家园林在乾隆嘉庆年间多集中在江南扬州,素有“扬州园林甲天下”的美誉。同治,光绪年间就转到了苏州,那是有谚语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清代私家园林极具代表性,既有历史继承性,又有时代特色,更加小巧化,精致化,诗意化,普及化。

私家园林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由于它是相对于皇家园林而言的,是碍于皇家的礼法制度为区别尊卑贵贱而对士民的生活和消费做出的种种限定,所以私家园林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许多不同之处。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耕读”为立国之本。农民从事农耕生产,为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受压迫的阶级。读书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掌握文化,一部分成为文人。而中央政府官僚机构的士大夫大部分从“学而优则仕”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产生。因此这部分贵族,官僚,文人,地主,富商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兴造园林供一己之用,同时

也作为夸耀身份与财富的手段,而他们的身份与财富也为造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这一群人也具备很高的个人素养,这就把私家园林的格调定义在中国传统文化阶层,使私家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私家园林细腻玲珑的文人气质对园林造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以气势取胜,重在意境的表达与创造。景致内容丰富,布局精细,立意雅致,建筑多经得起细细品味,意蕴层次变幻多样,突出文人园林的精致婉约。

私家园林在格局的分布上与皇家园林具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的规模较小,一般几亩到十几亩不等,而江南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以小中见大的方式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其次,它的建筑形体多曲,以六角八角圆形扇形多见于厅台轩榭的设计之中。并且建筑布局多变,不是铺展开来的。同时他有雅朴的风格。同时强调空透,如墙上是我花窗,厅堂的落地窗等。在建筑色彩上:南方的园林色彩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心理上减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通过色彩的配置,使私家园林有了与皇家园林全然不同的风味。这与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不无关系。他们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因而色彩的配置不追求夸张激烈,而是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的清新淡雅。

成型的的私家园林是可居可品的妙品,有着一份虽甴人造,宛自天开的意蕴。南方园林雅致柔媚,北方园林大气刚健。但都有涵虚魅趣的景致,遵循自然空灵的章法,拥有景名诗意的文采,卷幔山泉的意境。其文化意境具体的表现在四方面:(一)园林景名源于文学典故或文学诗词,具有丰厚的人文气息。景名不仅表现出园林的意境主题,而且表达主人的性情气质。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就来自周敦颐的著名诗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表达主人如莲般洁身自好的情怀。又如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同样源自苏轼的《点绛唇》“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而见山楼则源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透出主人归隐的意愿,想去世外桃源的心境。(二)以

名人遗迹为造景主题,既是史料的记载也是人文的欣赏,既是物质的的存在又是精神的延续。由苏舜钦的《沧浪亭记》的观听无邪道以明而来的明道堂,“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的面水轩。再怡园的坡仙琴室就是由于苏东坡的古琴放于此而得名;(三)独特的点题方式,主要是文字题典,主要有匾额,楹联,刻石等。如四照亭由来,首先是因为该亭四面都能沐浴到阳关,所以取名四照亭。其亭柱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亭前对联“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曲桥和亭子相接的地方“于心有不厌,即事多欢欣”。这些无不体现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四)园中有些地方设定主题,这些主题多来自艺术形象,神话传说,奇闻异事或历史典故。值得人细细品味,颇具象征意义。如很多私家园林的蓬莱仙山的艺术形象。

私家园林史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饱含我们的历史发展足迹,在我国园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枝奇葩。

参考文献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著 2000

《话说中国园林》翟文明主编 2006

《图解中国园林》 王其钧丁山 著 2007

《图说中国古典园林》王其钧著 2007

《园林史》 游泳 主编 2006

《中外园林史》郭风平 方建斌 主编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