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识写生字“泼”、“吉”、“如”、“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了解西双版纳风情,体会隆重、幸福、盼望已久、热闹、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过程】:一、揭题1.揭“泼水节”(1)同学们,每年寒假的时候,咱们都会度过一个隆重的节日——春节,在傣族也有这么一个隆重的节日,读读——泼水节。
(三声发满,词儿连读) “泼”左边三点水旁,右边“发”有离去的意思,使水迅速离去就是“泼”,伸出右手来书空。
(长撇起笔高于点,撇画穿过中心点)(2)齐读课题(的字读轻往前靠)二、初读课文1.打开语文书,翻到P112。
【提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书要做到:读准字音,看清标点,读好停连,读出意思。
三、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同学们,像这类写事的文章,开头会告诉我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起因。
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的理解。
(1)【西双版纳】、【凤凰花】、【傣族】听出来了,泼水节在——西双版纳,时间是——凤凰花开的时候,人物是——傣族人民起因是——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预设:有的课文是准确地告诉我们时间,有的是通过词语来推测时间的,咱们读书就得读读想想。
)(版:声调饱满,嘴巴张开)(纳:咬准声母,韵母用力)(凤:扁扁嘴巴,舌根高抬)(前音不拖,词儿连读)(声调饱满,嘴巴张开)在云南的最南端,有一片年平均气温为21℃左右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四季如春,每年四月春季,西双版纳到处都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凤凰花。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金碧辉煌的佛寺,有民族特色的竹楼和服饰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这是傣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因鼓像大象的脚而得名,听着象脚鼓点,跳着有民族特色的孔雀舞,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度”是“次”的意思,就像咱们的春节一样,一年只有一次,所以傣族人民——“迎”......(2)这样读书,不仅能把文章读正确,还能读出它的意思,咱们一起读读第一自然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导语】课⽂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民欢度泼⽔节的情景,并进⾏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迎来了⼀年⼀度的泼⽔节。
这⼀天,⼈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街上。
⼤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清⽔⾥有的滴上⾹⽔,有的撒上花瓣。
开始泼⽔了,⼤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领⾥灌,我端盆向你⾝⼦上泼。
⽼⼈、孩⼦、姑娘、⼩伙⼉,个个⾝上湿淋淋,⼈⼈脸上笑开了花。
清⽔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上泼的⽔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兴呢! 地上铺满了⽕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点。
⼤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放起了烟⽕,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2.学会本课16个⽣字,其中⽥字格上⾯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民的风俗习惯和泼⽔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结合,理解课⽂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
1.板书课题。
2.教学“泼”。
读准字⾳“po”,怎么记这个字? 3.泼⽔节是哪个民族的节⽇?为什么叫泼⽔节?⼈们相互泼⽔表⽰什么意思?读了这篇课⽂,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解的。
⼆、初读。
1.借助拼⾳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tonghushilin 2.(出⽰词语)⽔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赛龙⾈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读⽣字词。
(2)你在⽣字的⾳、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字⾳: “赛”:读平⾆⾳。
“湿”:读翘⾆⾳。
“幸”:读后⿐⾳。
“离、淋”:读边⾳。
字形: “幸”:不能跟“⾟”混淆。
(3)带读,指读,开⽕车读。
(4)去拼⾳,齐读词语。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1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_3

欢乐的泼水节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一组优美的图片,仿佛走进了迷人的西双版纳,那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来临了。
)1、齐读课题。
2、请大家注意“欢乐”一词,(在“欢乐”下加红色着重号)一词,来,再读课题,强调欢乐。
3、出示词语:(西双版纳凤凰花傣族一年一度听了刚才动听的音乐,看了云南西双版纳的美丽自然风光,再根据这些词语,你想说些什么吗?)二、学习课文。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是他们的新年,每当这时,傣族人民尽情欢乐,热闹非凡,让我们乘上快乐的小火车,一起去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吧!)下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段视频。
1、视频播放。
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看的时候有的发出了惊叹,有的捂着嘴巴笑了起来,带着这欢乐的心情,请小朋友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泼水节欢乐的场面,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2、学生浏览课文。
4、交流。
(1)课件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指读句子。
2个学生。
这句话中有两个词用得非常好,让我们能感受到他们泼水时的快乐,你们能找出来吗?在第2自然段圈出来。
(灌泼)“灌”是什么动作?谁来演示一下?“泼”是什么样?谁来表演一下?(生表演,老师从旁纠正)揭示“把水倒进衣领里”才叫“灌”。
泼是“用力倒水”。
靠得近的是灌,离得远的是泼。
同桌自由练习,一边读句子一边表演“灌”、“泼”。
这段话应该用欢乐的语气朗读,谁再来试一试?齐读这段话。
瞧,小朋友们表演得多开心啊!傣族人民就像你们刚才那样: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在他们“互相泼水”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快乐。
师边说边板书:互相泼水你们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呢?(2)课件出示: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乐开了花。
指读句子。
(注意感受人们泼水时的快乐)(小朋友们,如果平时你身上被泼了水,你的心情如何呀?指名回答)你们看,泼水节时,傣族人民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还笑开了花?指名回答,再点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现在老师明白了,这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是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语文课教学,通过学习《欢乐的泼水节》一课,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背景、风俗和习俗,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庆祝活动,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其固有的文化意义,使学生在欢庆传统节日的同时,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具体教学目标为: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和习俗;2.学习《欢乐的泼水节》这篇文章的内容,并自己作出简单的表述;3.探究中华传统民俗的意义;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端午节庆祝方式的多样性及其背后的文化含义;2.理解《欢乐的泼水节》的内容,运用简单语言表述;3.探究中华传统民俗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背景、风俗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2.学生对于《欢乐的泼水节》这篇文章的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端午节的照片,让学生认识端午节,并问一下学生是否知道端午节是什么。
(2)教师介绍端午节的来历、风俗和习俗,并让学生进行回答。
2. 学习(1)学生自读《欢乐的泼水节》一课。
(2)归纳文章的内容。
(3)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章的内容。
3. 探究活动(1)让学生围绕泼水节的来历、含义和庆祝形式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泼水节所扮演的角色:传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4. 课堂小结(1)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泼水节在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2)教师安排学生做一些相关的手工制作,如制作“龙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上都很明确,学生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课堂参与率和学习兴趣。
但是,在探究活动环节,学生的交流表达一般,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手工制作时间安排,以充分利用上教学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1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_1

20、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提示:课型:低年级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菜单设置: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四、指导背诵,书写生字教学流程:板块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1、引题读题,激发读书欲望。
屏显:(凤凰花图片),师述: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你看,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个欢乐的节日——泼水节(屏显课题)。
2、屏显:“泼”是本课生字,我们能够用“水泼头发,泼泼泼”这句顺口溜来记住它。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1、初读课文(1)课题会读了,现在让我们就随着课文,一起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一次欢乐的泼水节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课文,同时做到以下两点:屏显:[现场活动一:读一读](2)同学们读得怎么样?老师这里有一些生词,你们能读准它们吗?自己先试一试。
屏显:(3)点击生字变红。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红字就是本课的生字,你读准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4)还有两个字音,大家要特别的注意(点击画线——)凤凰读轻声——请跟我读湿淋淋读第二声——请跟我读(5)课文中还有很多长句子,你能读通顺吗?请你读给同桌听。
屏显: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6)我们一起来读这两个句子。
注意句中的停顿。
(7)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把课文一节一节地读给你的老师或者旁边的小伙伴听,请他们说一说你读得怎么样?[现场活动二:练一练,评一评]板块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一、细读第一节1、同学们,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节日不亚于我们的过新年,而且,每年只有一次!屏显第一节2.你从这个“迎”字,体会到了什么?是啊,终于盼到凤凰花开,终于盼来了这个盛大的节日,怎么能不高兴呢?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吧![现场活动四:读一读第一节]二、细读第二节,感受快乐屏显课文插图1、看,我们终于盼来了这个天,终于能够开始泼水啦!同学们,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二节,找一找这个节中哪几句话写了图上的情景,用画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乐的泼水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以下是语文网小编整理的教学方案内容,仅供各位同学和老师参考!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设计理念:以第一课时为例。
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
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
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
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
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Tǒng桶h互相shīlīnlīn湿淋淋jxing吉祥xngf幸福kěnl不肯离去bǎnn西双版纳fng凤凰花si比赛(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欢乐的泼水节 苏教版

21、欢乐的泼水节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们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点1.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2.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精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
2、理解“一年一度”。
指导读出难得、期盼已久的心情。
3、抓住“迎”,指导读出高兴的心情。
全班读。
四、精读第二段(一)1、引读1、2句。
2、指名读“早早、早已”。
从这2个词,你看出什么?生汇报。
3、指导读出人们激动、非常想过节的心情。
(二)学习三、四句1、默读第二段,划出描写人们泼水时情景的句子。
生汇报。
在这个句子中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请你用△把它标出来。
生汇报。
2、多么欢乐的场面啊!你们看!这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三)学习第五句1、参加泼水的人可多啦!你最想把这象征着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想送出什么样的祝福呢?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2、播放泼水场面的视频。
3、齐读1、2自然段。
五、小结。
板书:21、欢乐的泼水节幸福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读第四段1、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
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2、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是傣族的新年。
人们除了以泼水来庆祝,还会举行哪些活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3、生汇报。
板书: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4、你见过“象脚鼓”吗?(课件)生介绍,老师补充。
5、文中有个词写出人们非常喜欢这个节日的,是哪个词?(不肯离去)换词理解。
6、指导读出人们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三、拓展延伸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欢乐的泼水节》教案《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
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
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案例: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泼水节用的清水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滴上香水,还要撒上花瓣,闻一闻,真香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是啊,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很难得,不能错过的。
虽然还没开始,得是人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生:学生表演。
师:对,“灌”就是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
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领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课文及教案
【课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
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关键】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tonghushilin
2.(出示词语)水桶互相湿淋淋幸福
jiaosaikenlibanna
象脚鼓赛龙舟不肯离去西双版纳
fenghuangdaiji
凤凰傣族吉祥
(1)自读生字词。
(2)你在生字的音、形、义上有什么收获?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5.再指名分段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刚才老师提的问题了吗?如果知道,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2.指名回答。
3.齐读课文。
2.指导写字。
“备”:上面的“〩”,要包住下面的“田”。
“旁”:中间的“ー”写得长些,包住下面的“方”。
“幸”:第三笔横要长。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
xiangzhengzhunbeiposhuiyinianyidu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大学生的词汇量,积累一定的句式。
3.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4.扩大知识面,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
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
(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淋()幸()味()桶()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跟傣族人民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那场面给
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全班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看录象,读读书上的语句,再自己背背。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来鸟岛玩的人很多。
很多人来鸟岛玩。
1.小草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小露珠。
2.花丛中飞舞着美丽的蝴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一天,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到了大街上。
2.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不肯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