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烯烃和炔烃 亲电加成

合集下载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

第3章烯烃本章要求(掌握)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顺反、EZ标记;化学性质-双键三键上的催化加氢、亲电加成(X2, HX, HOX, H2O, 浓H2SO4)及其机理和马氏规则、过氧化效应、硼氢化氧化和氧化(双键环氧化,KMnO4,臭氧化)其比较相对活性,注意部分区域、立体化学和碳正离子重排现象,聚合反应;三键上的亲核加成;双键旁α-H的活性-自由基卤代;末端炔烃的酸性-金属炔化物生成和应用(增长碳链合成和鉴定);烯烃和炔烃实验室制备。

3.6 烯烃的化学性质•会书写经由碳正离子和经由鎓离子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特别是碳正离子重排反应过程;•会用电子效应解释中间体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会比较碳正离子,自由基中间体稳定性•会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中间体的稳定性à反应物的活性或产物的稳定性)CH CHR C H 2R'加成α-取代/氧化氧化烯烃的化学性质催化加氢亲电加成(HX, H2O+H+, 浓H2SO4,X2, HOX)与HBr自由基加成硼氢化-氧化反应协同反应加成氧化α-H的反应过氧酸氧化高锰酸钾氧化臭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卤代*催化氧化22))顺式加成,反马氏规则催化加氢HX浓硫酸H2O(H+)X2HOX HBrROOR'硼氢化氧化区域选择性马氏规则/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符合(碳正离子稳定性)反(Br.自由基中间体稳定性)反(位阻)立体选择性立体结构顺式(催化剂表面同侧)///反式(卤鎓离子位阻)反式(卤鎓离子位阻)/顺式(四元环状过渡态)与质子酸的亲电加成易出现重排产物氧化反应CR1RRR1(2)Zn,HOAcOR1RR1R2RO1++邻二醇酮酮醛羧酸顺式产物顺式产物α-氢原子的反应2CH + Cl 2o2(1) α-C 上H 原子的自由基卤代反应;CH 2CH +HBrH C H 2CHBr CH H 2CH Br??2CH22??H 2CHC H 2CH H考虑:区域选择性oror 考虑:立体选择性H3CDDHCH3OH+DH3CBrDH3CClB2CH +Cl 2oCH 2CH2H 3Cl ?考虑:反应机理(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1)如何除去戊烷中少量的戊烯(工业上,实验室)?工业上:催化加氢气实验室:将混合液体用浓硫酸洗涤,分液(2)如何鉴别乙烯和乙烷?将混合气体通入Br2的CCl4溶液,红棕色褪去;或者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紫色褪去。

3-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3-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炔烃的相对活性:端炔>二取代乙炔。
② 常用催化剂:Pt 、Pd、Ni等。工业上常用:Raney Ni(经 处理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的Ni ),又叫活性 Ni 或骨架 Ni。催化剂 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见图3-9)。
22
③反应机理:烯、炔和氢气被催化剂表面吸附;催化剂将 H-H键与 键活化变弱,与烯、炔顺式加成;加成产物解吸,脱 离催化剂表面。 ④ 炔比烯易被催化剂吸附,故烯炔催化氢化(定量氢)首 先发生在三键上。
23
⑥ 反式烯烃的生成: C2H5-CC-C2H5
Na,液NH3
C2 H 5 H
H C C C2H5
反应应用: ① 加氢汽油:除去粗汽油中的少量烯烃(氢化)。
② 硬化油脂:液态油脂(含不饱和键)氢化为固态脂肪。
③ 除去乙烯中的乙炔:乙烯(含少量乙炔)部分氢化为烯烃。
24
⑵ 氢化热与烯、炔烃的稳定性 氢化热:不饱和烃氢化时所放出的热量。由于断裂 H-H 键和 键所需消耗的能量比形成两个 键所放出的能量少,因此,氢化
Z/E-标记法命名适用于所有具有顺、反异构体的烯烃的命名。 ① Z/E-标记法命名规则:按照次序规则,如果两个“较优”基 团在双键同侧,则标记为 Z 构型;如果两个“较优”基团在双键 异侧,则标记为 E 构型。 例:
CH3 C C H H
CH3
CH2CH3
H C C
CH2CH3 H
顺-2-戊烯 (Z) –2-戊烯
键 能: CC (611kj· ) > C–C(347 kj· ) mol mol
(多出:611-347=264 kj· ) mol
2
2、价键理论的解释
⑴ 碳原子轨道的SP2杂化
E 基态 激发态 sp2杂化态

第六讲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2)

第六讲 第三章 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2)

C C
+
H-X
-X -
C=C H
+
+X快
C=C X H
乙烯基碳正离子
由于卤素的吸电子作用, 阶段。 几 1 由于卤素的吸电子作用,反应能控制在加一分子 HX 阶段。 加成, 加成 常用汞盐和铜盐做催化剂。 点 2 与HCl加成,常用汞盐和铜盐做催化剂。 讨 3 与卤化氢的加成,在相应卤离子(如:(CH3 )4N+Cl-)存在下, 与卤化氢的加成,在相应卤离子( 存在下, 论 通常进行反式加成。例如: 通常进行反式加成。例如:
*1. Markovnikov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氯化氢等极性试剂进行加成反应时, 规则 不对称烯烃与氯化氢等极性试剂进行加成反应时, 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 氢原子总是加到含氢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氯原子或其它原子或基团则加 到含氢较少的或不含氢的双键碳原子上。这条经验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到含氢较少的或不含氢的双键碳原子上。这条经验规则简称马氏规则。 例如
CH3CH2CH=CH2 + HBr HAc 80% (CH3)2C=CH2 + HCl CH3CH2CH2CH2Br
~100%
(CH3)2C CH3 Cl
第 六 讲 (6)
*2. 不对称炔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进行加成反应时,也符合马氏规则。 不对称炔烃与卤化氢等极性试剂进行加成反应时,也符合马氏规则。 Br 例如 (CH3)2CHC CH HBr (CH3)2CHC=CH2 HBr (CH3)2CH C CH3
NaCl CH2=CH2 + Br2 水溶液
Br H2C CH2 Br 1,2-二溴乙烷 二溴乙烷
Cl H2C CH2 Br 1-氯-2-溴乙烷 氯 溴乙烷

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

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

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
3. 中间体的稳定化:中间体通常是不稳定的,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稳定它。这可以通 过负离子的吸引、质子转移体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如质子转移、负离子的离去等,最终形 成产物。产物的结构取决于亲电试剂和底物的性质,以及反应条件。
亲电加成反应的机理
亲电加成反应是一种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亲电试剂(如卤素、酸、醛、酮等)与亲电 位较高的双键(如烯烃、炔烃等)之间的反应。其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亲电试剂的亲电攻击:亲电试剂通过吸引双键上的电子密度,发生亲电攻击。这个步骤 通常是速率决定步骤,因为它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
2. 形成中间体:亲电试剂的攻击使得双键中的一个碳原子带有一个正电荷,形成一个中间 体。这个中间体可以是一个正离子或一个复杂的中间体,取决于亲电试剂和底物的性质。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

烯烃炔烃的反应总结烯烃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的化合物。

根据双键的位置,烯烃又可分为1-烯烃和2-烯烃。

1-烯烃中,双键位于碳链的末端。

炔烃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三键的化合物。

同样根据三键的位置,炔烃可分为1-炔烃和2-炔烃。

烯烃和炔烃的反应主要涉及它们与其他化合物之间的加成、消除和重排反应。

首先,加成反应是烯烃和炔烃最常见的反应类型之一、当烯烃或炔烃与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时,双键或三键上的π电子将与试剂中的亲电中心形成新的共价键。

例如,烯烃可以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

炔烃则可以与酸化合物如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共轭碳阳离子。

此外,烯烃和炔烃还可以与醇、胺等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相应的醇或胺化合物。

其次,消除反应是烯烃和炔烃的另一种重要反应。

消除反应是一种在分子中移去一个或多个原子或官能团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对于烯烃和炔烃而言,消除反应通常发生在一些含有亲核活性的碱性试剂的存在下。

最常见的消除反应是β-消除反应,其中一个氢原子从双键或三键相邻的碳上被移除。

最后,重排反应是烯烃和炔烃中常见的另一类反应。

重排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相同组成的原子重新排列,形成不同结构的产物。

烯烃和炔烃的重排反应通常发生在高温下,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双键或三键位置来得到不同的产物。

总结起来,烯烃和炔烃的反应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

这些反应对于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研究和应用这些反应可以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改善已有化合物的性质,并推动有机化学领域的发展。

《烯烃亲电加成》课件

《烯烃亲电加成》课件
以烯烃与卤代烃的加成反应为例,介绍了具体的反应机理和实验条件,并举例说明了烯烃亲电加成在有机合成 中的重要应用案例。
总结和要点
烯烃亲电加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了解其概念、反应机理、应用领域和实 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化学过程。
应用领域和重要性
烯烃亲电加成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用于构建有机分子的骨架、引入新的功能基团,以及合 成药物、天然产物和功能性材料等。
反应的步骤和条件
烯烃亲电加成通常包括亲电试剂的活化、亲电试剂与烯烃的反应、以及生成产物的后续处理等步骤。反应的条 件包括温度、溶剂和反应时间等。
实例和应用案例
《烯烃亲电加成》PPT课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烯烃亲电加成的概念、反应机理、应用领域和实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向大家详细阐述这一重要化学过程。
概述和定义
烯烃亲电加成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指的是通过亲电试剂的加成,将亲 电试剂的反应团与烯烃的 π-键进行共轭加成。
反应机理和类型
烯烃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涉及亲电试剂与烯烃之间的电荷云重叠,可以分为 电子亲电加成、共轭亲电加成和环形亲电加成等不同类型的反应。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CH3 → CH=CH2 + HX
CH3CH—CH3 X
马代规则是 不对称试剂与双键发生亲电性加成时, 试剂中正电性部分主要加到能形成较稳定正碳离子 的那个双键碳原子上。 + CH3CHCH3 δ+ δ-
CH3—CH=CH2 + H+
HX分子中的氢以H+ 质子形式发生反应,因此称为亲电试剂
CH3CH2CH2
CH3
顺反异构命名与Z .E命名规则不相同,不能混为一 谈,两者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
例如:
Cl Cl C=C CH3 H (Z)-1 , 2-二氯丙烯 顺-1 , 2-二氯丙烯 H C H ‖ C H H 大 Br
Cl
C=C
CH3
Cl 大
Cl C COOH ‖ C Br Cl
(E)-1 , 2-二氯-1-溴丙烯 顺--1 , 2-二氯-1-溴丙烯 CH3 C H ‖ C H H
次产物
因此 1.1.1-三氟-3-氯丙烷是主要产物
2. 加硫酸
R-CH=CH2 + HOSO2OH H3PO4 300℃ 7Mpa R-CHCH3 H2O RCH-CH3 OSO2OH OH (间接水化法制备醇) CH3CH2OH
CH2=CH2 + H2O
3. 加卤素
CH2 = CH2 + X2
CH2 = CH2 + Br2/CCl4 Br2/H2O CH2—CH2 X X CH2-CH2 Br Br
如遇到含多个双键化合物而主链编号有选择时,则编号应从 顺型双键的一端开始 4 1 如 3 2 CH3 H 6 5 CH2 C=C 7 C=C H H H CH3 顺· 反-2.5-庚二烯
四、物理性质 五. 化学性质

《烯烃亲电加成》课件

《烯烃亲电加成》课件

02
CATALOGUE
烯烃的结构与亲电加成活性
烯烃的结构与电子云分布
烯烃的结构
由一个碳碳双键和两个碳氢单键组成 。
电子云分布
碳碳双键上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π电 子偏向于双键的一侧,形成电子的富 集区,称为π电子的极化。
烯烃的亲电加成活性
亲电加成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烯烃与亲电试剂(如氢离子、卤素离子等)发生加成反应 。
性质
烯烃亲电加成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和 立体选择性,通常在酸性或碱性条件 下进行,涉及电子的转移和重排。
烯烃亲电加成的反应机理
第一步
亲电试剂向烯烃双键靠近,形 成π络合物。
第二步
π络合物中的正电荷向烯烃的π 电子云移动,形成碳正离子中 间体。
第三步
碳正离子与亲电试剂发生亲核 加成反应,形成新的碳-碳键。
加成活性
由于π电子的极化,烯烃的碳碳双键容易受到亲电试剂的攻击,发生亲电加成反 应。
影响烯烃亲电加成活性的因素
取代基的影响
烯烃分子中的取代基对亲电加成 活性有显著影响。当取代基为吸 电子基团时,加成活性增加;反 之,当取代基为给电子基团时,
加成活性降低。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温度和压力对亲电加成反应也有 影响。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和压 力降低有利于亲电加成反应的进
烯烃样品制备
将烯烃化合物进行适当的提纯 和标记。
实验操作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烯烃和亲 电试剂混合,观察并记录反应 过程。
实验准备
确保实验场地安全、整洁,准 备好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亲电试剂的准备
准备好适量的亲电试剂,确保 其质量和纯度。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 论。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催化氢化 1. 催化加氢 在催化剂存在下,有机化合物与氢分子发生的反应称为催化氢化(catalytic hydrogenation).
2. 氢化热及烯烃稳定性 1mol不饱和化合物氢化时放出的热量称为氢化热。 氢化热越大,分子的内能越高,越不稳定。 相同数目碳原子的烯烃,反式比顺式稳定,双键碳原子上的基团越多,越稳定。
H
H2C
CH
Cl
氯乙烯的p- π共轭
H H C H C H C H P轨道中的电子
烯丙基碳正离子的p- π共轭
H2C CH
CH2
H2C CH
CH2
烯丙基自由基的p- π共轭
3. 超共轭效应
C-Hσ键的轨道
H
三、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1. 1,4-加成
H
π轨道
H
C CH H
σ- π超共轭效应
H C H
当任何一个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原子或基团相同时,没有顺反异构体。
二、 烯基 三、 烯烃的系统命名 1. 选择主链 2. 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3. 标明双键的位次 4. 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5. 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顺反命名 当连接在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在平面的同侧 为顺式,异侧为反式.
当双键碳原子连接的原子或基团不相同时,用顺反命名就不适用,如:
烯烃的鉴别方法:
由于烯烃的碘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因此制备碘代烷是用ICl、IBr.
烯烃与氯的水溶液还能发生如下反应:
3. 与乙硼烷的加成
B2H6的结构
硼氢化-氧化反应,通过烯烃制备醇的一种方法。 4. 与水的加成 乙烯烃在一般条件下不与水加成,但在工业上以磷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可以生成 醇。
(E)-2-甲基-1-氯丁烯
(E)-1-chloro-2-methylbut-1-ene
根据双键碳原子上连接的四个原子或基团的“次序优先”规则来进行命名:
当双键碳原子上的优先基团在同侧的,就是Z型,在异侧的,就是E型。
(顺)-2-丁烯,
(Z)-2-butene
(反)-2-丁烯
(E)-2-butene
1, 2-加成 1 2 3 4
H2C
CH
CH
CH2
Br2
1,4-加成
H2C CH Br Br H 2C Br CH
CH
CH2
CH
CH2 Br
正己烷 -15。 C
H2C CH Br Br
CH
62%
CH2
H2C Br
CH
CH
CH2 Br
38%
H2C CH CH
CH2
Br2
CHCl3
-15 C

H2C CH Br Br
1. 与酸的加成
(1)与卤化氢的加成
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的活泼顺序:HI>HBr>HCl
对于不对称烯烃的卤代烃加成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是氢原子加到含氢较多的 双键碳原子的卤代烃,这称为马氏规则。
(2)与硫酸的加成
2. 与卤素的加成
烯烃与卤素反应的活泼性: F>Cl>Br>I 一般说卤代反应指的是氯和溴代
5-甲基-1,4-己二烯
5-甲基-1,3,6-庚三炔
4. 分子中同时有双键和三键,命名为烯炔。主链的编号从离不饱和键最近的一端开始, 一般不考虑双键或三键的位次那个大,那个小。
3-戊烯-1-炔
4-乙基-1-庚烯-5-炔
当双、三键在相同的位次时,给双键以最低编号。
1-丁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炔
第二节 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和命名 一、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由于烯烃有双键,它的同分异构体除了有碳干异构外,还有双键位置不同引起的位 置异构,还有双键两侧由于取代基的不同引起的顺反异构。
二、 自由基加成反应 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的加成产物是马氏规则产物,要得到反马氏规则产物怎么办? 过氧化物
只有HBr在过氧化物或光照条件下与烯烃反应才生成反马氏产物,HCl、HI不能生成 反马氏产物。 炔烃与卤化氢也能发生马氏加成,单没有烯烃容易:
不对称炔烃也与烯烃一样,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发生反马氏产物:
126.8
119.2
112.5
四、氧化反应
1. KMnO4或OsO4氧化
烯烃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是在双键处断裂,=CH2氧化为CO2 ; RHC= 氧化为 RCOOH(羧酸); (R)2C=氧化为酮 通过烯烃的酸性氧化产物,可以推断烯烃的结构
2. 臭氧化反应
五、聚合反应 由多个单分子相互加成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参加聚合反应的低 相对分子量化合物叫单体,聚合后得到的产物叫聚合物。
H = 226.9KJ mol-1
H2C
HC
CH
CH
CH2
2H2
CH3CH2CH2CH2CH3
H =254.4KJ mol-1
共轭能=254.4-226.9=27.5KJ.mol-1
(3)折射率较高
2. p- π共轭
π轨道中的电子
H
P轨道中的电子
Cl C C H
H H C H C H C H
空的p轨道
O
3-甲基-2-乙基- 1- 丁烯
2. 主链编号
编号时从有不饱和键的一端开始,这样使不饱和键的位次最小。在主链的名 称前写出不饱和键的位次并用“-”隔开。取代基的表示方法和烷烃相同,但是 取代基和主链间也要用“-”隔开。
3. 分子中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键时,用“二烯”或“二炔”等表示主链的名称,并在 名称前标出双键的位次。
数的烯烃和环烷烃还有功能团异构。
二、 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由于双键碳原子不能自由旋转,烯烃双键上连接的原子或基团不同,就有顺反异 构现象,这种异构称为顺反异构。
第三节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一、系统命名 1. 选择主链
选择含有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的碳原子数命名为“某烯” 或“某炔”。如果有几种选择主链的方法,应使选择的主链含取代基最多
(E)-3-甲基-2-戊烯
(Z)-3-甲基-2-戊烯
(E)-3-methyl-2-pentene
cis-3-methyl-2-pentene
(Z)-3-methyl-2-pentene
trans-3-methyl-2-pentene
3, 3-二甲基-2-乙基丁烯
(Z)-3-甲基-2-戊烯
2,4-二甲基己烯
六、a-氢的自由基卤代反应
七、炔氢的反应
第六节 二烯烃
H2C C
累积二烯烃
CH2 H2C C C CH2 H H
共轭二烯烃
H2 H2C C C C CH2 H H
孤立二烯烃
一、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
H
π键 部分重叠
0.137nm
119.8。
H
H H
H
H
0.108nm
0.148nm
122.4。
H
H H H
H
H
二、共轭效应
1. π- π共轭 单双键交替存在,轨道相互重叠形成的共轭体系,称为π- π共轭体系。
H2C C C CH2 H H
特点:
H2C
CH
CH
O
(1)键长趋于平均化 单键比正常的单键短,双键比正常的长。 (2)共轭体系的能量较低,分子较稳定。
H3C
H2C
CH
CH
CH2
2H2
CH3CH2CH2CH2CH3
2. 由于C-Cπ键是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而成,重叠的程度比σ键小得多,因此π键比σ键 不稳定,易断裂,同时π键的电子云不是象σ键那样集中在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上,而 是分散在两个碳原子的平面两方,原子核对它的束缚力较小,所以电子云具有较大 的流动性,易受外电场的影响,表现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3. 由于两个碳原子间增加了一个π键,也就是增加了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使两个 碳原子靠的更近,C=C键长为0.134nm,比C-C键(0.154nm)短。
第三章 烯烃和炔烃 亲电加成
第一节 烯烃和炔烃的结构 一、烯烃的分子结构
为何烯烃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C=C中两原子的距离不是单键的一半 (0.077nm)?
杂化
π键的特点:
C-Cπ键
1. 没有对称轴,双键相连的两个碳原子间, 不能自由旋转,因为旋转时,两个P轨道 不能重叠, C-Cπ键便被破环。
2,3-二甲基-3-己烯
第四节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一、亲电加成反应(electrophilic addition reaction)
由于烯烃的π键存在,使双键碳原子上有可流动的电子云,能与带正电的微粒 发生反应,带正电的微粒叫亲电试剂,亲电试剂进攻双键碳原子的反应叫亲 电反应,亲电反应使不饱和键生成饱和键的反应叫亲电加成反应。
CH
37%
CH2
H2C Br
CH
63%
CH
CH
2
Br
-80。 C
H3C
CH Br
CH
80%
CH2
H2C Br
CH
CH
CH3
20%
H2C CH CH
CH2
HBr H3C CH Br
20%
CH
40 C

CH2
H2C Br
CH
80%
CH
CH
3
2. 双烯合成
Diels-Alder反应
O O O
O O O
O
在书写烯烃的构造式时,一般用“=”来表示双键,但是这个双键是一个σ键 和一个π键,而不是两个σ键。
二、炔烃的分子结构
杂化
sp杂化轨道的电子云示意图 乙炔分子中的σ键
碳原子中的两个sp杂化轨道
s-sp
sp-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