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望星空》

合集下载

望星空-当代文学

望星空-当代文学

十七年文学诗歌
13
2.分析望星空的写作手法,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结合
诗人经历,所处时代环境,意象)
十七年文学诗歌
14
3.联系郭小川,贺敬之等人的作品, 谈谈什么试政治抒情诗(联系具 体作品,阐释政治性和抒情性)
十七年文学诗歌
15
作家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简介
郭小川(1919~1976)原名郭恩大,
河北丰宁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抒情 诗人之一。一九三三年,日寇侵占热河,
星空哟,
在我们的行列里。
面对着你,
充当了一名小小的兵将。
我有资格挺起胸膛。 十七年文学诗歌
9
可是呵, 我和我的同志一样, 决不会在红灯绿酒之前, 神魂飘荡。 我们要在地球与星空之间, 修建一条走廊, 把大地上的楼台殿阁, 移往辽阔的天堂。 我们要在无限的高空, 架起一座桥梁, 把人间的山珍海味, 送往迢遥的上苍。
当我怀着自豪的感情,
此刻我才明白:
再向星空了望。
刚才是我望星空,
我的身子,
而不是星空向我了望。
充溢着非凡的力量。
我们生活着,
因为我知道:
而没有生命的宇宙,
在一切最好的传统之上,
既不生活也不死亡。
我们的队伍已经组成,
我们思索着,
犹如浩荡的万里长江。
而不会思索的穹窿,
而我自己呢,
总是露出呆相。
早就全副武装,
(三)
又有多少机缘,
忽然之间,
向星空了望!
壮丽的星空,
在人生的行程中,
一下子变了模样。
又有多少个夜晚,
天黑了,
见星空如此安详!
星小了,
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

望星空郭小川诗歌鉴赏

望星空郭小川诗歌鉴赏

望星空郭小川诗歌鉴赏一、初遇嘿,你有没有读过郭小川的呀?就像突然闯进了一片神秘的森林,初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像个懵懂的探险者。

诗里的星空,那可不是简单的星星点点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未知的宝库。

郭小川把星空描写得仿佛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世界,离我们那么远,却又好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说他写道“今夜呀,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

向星空了望。

”简单的几句话,就像一个朋友在跟你分享他当下的状态,一下子就把你拉进了那个情境里。

这难道不像是有人在你耳边轻轻诉说着他夜晚的奇遇吗?二、诗中的宇宙观郭小川笔下的星空,那是一种独特的宇宙观的展现。

在诗里,星空是那么的宏大,人在它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我就想啊,这多像我们在大海面前的感觉呢?小小的我们,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内心满是敬畏。

他诗里说“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

”这就好比是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大海,瞬间就被大海的浩瀚所淹没。

那我们在星空下的存在又何尝不是呢?这时候,你会不会也开始思考自己在这宇宙中的位置呢?这可不是那种枯燥的哲学问题,而是郭小川用诗给我们带来的一种触动心灵的感悟。

三、星空下的情感抒发再看诗中的情感啊,那真叫一个丰富。

郭小川就像一个感情充沛的歌唱家,在星空下唱出自己的心声。

有时候他像是在倾诉自己的孤独,就像一只离群的大雁。

“星星呀,你们是那么多情,你们从没有什么哀愁,一直到悬在天空,还在眨着眼睛。

”这就像是在对着星星诉说自己的烦恼,羡慕星星的无忧无虑。

可有时候呢,又充满了希望,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这就好比是在寒冬里,突然看到了远处有一点温暖的火光。

这种情感的转换,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又真实,你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吗?四、诗歌的语言魅力咱得好好说说这诗的语言。

郭小川的语言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星空的大门。

他的用词既简单又精准,就像一个老工匠打造出来的精美器具。

比如“星空,奇怪而高,你越有哲理,我越想不通。

”这样的句子,简单得就像我们日常的对话,可是却充满了深意。

郭小川诗歌望星空意象

郭小川诗歌望星空意象

郭小川诗歌望星空意象
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感情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星空和人间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宇宙无限和人类生命的有限的深思。

以下是对《望星空》意象的解析:
1. 诗人将全诗的情感核心聚焦在“望星空”这一行为上,展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宇宙视角。

熟悉的是,星空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和科学家们灵感的源泉;陌生的是,诗人将星空与人间对比,表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哲思。

2. 诗中描绘的星空是美丽而宏大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然而,与此同时,诗人也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这种对比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使人对生命的有限和宇宙的无限有更深入的认识。

3. 诗人还通过对“人民大会堂”和“长安街”的描绘,展示了人类社会的伟大成就和繁华。

然而,这些成就和繁华并不能消除诗人内心的惆怅和迷茫。

这种情感与星空的无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类生命的有限性。

4. 在诗的结尾,诗人重新仰望星空,感受到祖国和集体的力量。

这种力量使他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他感到豪情万丈。

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强了诗作的感染力,使读者在感受到诗人内心矛盾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总的来说,《望星空》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情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星空和人间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宇宙无限和人类生命有限的深思。

同时,通过对“人民大会堂”和“长安街”的描绘,展示了人类社会的伟大成就和繁华。

这些意象的运用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和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对生命和宇宙有更深入的思考。

郭小川《望星空》

郭小川《望星空》

郭小川《望星空》郭小川《望星空》(1)今夜呀,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

向星空了望。

明天哟,一个紧要任务,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

我能退缩吗?只有迈开阔步,踏万里重洋;我能叫嚷困难吗?只有挺直腰身,承担千斤重量。

心房呵。

不许你这般激荡!-------此刻呵,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

而星空,却是异样的安详。

夜深了,风息了,雷雨逃往他乡。

云飞了,雾散了,月亮躲在远方。

天海平平,不起浪,四围静静,无声响。

但星空是壮丽的,雄厚而明朗。

穹窿呵,深又广,在那神秘的世界里,好象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

大气呵,浓又香,在那奇妙的海洋中,仿佛流荡着奇妙的酒浆。

星星呵,亮又亮,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点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

银河呀。

长又长,在没有涯际的宇宙中,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

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你看过多少次:冰河解冻,火山喷浆!你赏过多少回:白杨吐绿,柳絮飞霜!在那遥远的高处,在那不可思议的地方,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

(2)呵,望星空,我不免感到惆怅。

说什么:身宽气盛,年富力强!怎比得: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情豪志大,心高胆壮!怎比得:你那阔大胸襟,无限容量!我爱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

走千山,涉万水,登不上你的殿堂。

过大海,越重洋,饮不到你的酒浆。

千堆火,万盏灯,不如一颗小小星光亮。

千条路,万座桥,不如银河一节长。

我游历过半个地球,从东方到西方。

地球的阔大幅员,引起我的惊奇和赞赏。

可谁能知道:宇宙里有多少星星,是地球的姊妹行!谁曾晓得:天空中有多少陆地,能够充作人类的家乡!远方的星星呵,你看得见地球吗?--一片迷茫!远方的陆地呵,你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吗?--怎能想象!生命是珍贵的,为了赞颂战斗的人生,我写下成册的诗章;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又有多少机缘,向星空了望!在人生的行程中,又有多少个夜晚,见星空如此安详!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是流星般的闪光。

郭小川的《望星空》的赏析

郭小川的《望星空》的赏析

郭小川的《望星空》的赏析
望星空是由国内著名诗人郭小川作词作曲的一首歌,当提到这首歌时,我们尽管可能
想起一幅由天空上繁星点缀、充满着浪漫情调的画面,但它却有更深一层的内涵。

首先,这首歌让我们紧紧地拥有着奋斗的未来,只要努力,目标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郭小川在歌词中写到“心怀一句话,一定会到达目标所在”,她提醒着我们要使用梦
想像星星一样,分外美丽的安定闪烁,明确方向,尽力走向它;无论将来受到多大的挫折,也要坚定信念不改。

其次,这首歌更是一种在精神上丰富我们生活的作用。

“想要充实自己、被光包围”,只要我们努力追求,总有一天会被激励并充满希望;当你看到夜空星辰熠熠闪亮的时候,
你就会越发懂得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值得继续拼搏的意义。

再者,歌词中还富含着坚守初心的态度:切记不要迷失自我,也不要被物质的诱惑所
诱惑;它的歌词引导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内心,突破社会的压力,从容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实现成功之路!
此外,望星空还融合了另一方面的情怀,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她以一
曲激情的歌声,将这份思念载入音乐之中,把充满韵律的歌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它给我们
带来深深的感动,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家是一种温情”这一句歌词里的真理。

总而言之,郭小川的这首望星空以其绚丽的歌词和抒情的旋律,勾起了我们怀着奋斗
的梦想,勉励自己坚守初心,实现一个美好的未来。

它富有着传递深切正能量的主旨,让
我们感受到能够勇敢走向未来的力量和勇气!。

郭小川·望星空

郭小川·望星空
• (二)文学的政治化驱使诗人的诗情政治化
• 诗人强行将个人性的抒情政治化、时代化、大我化——天安门作为星空的对 立物出现,“我”对星空的赞美成为歌颂人间天堂的铺垫。
• (三)时代的激进与浮夸在诗作中有明晰的反映
• 《望星空》的解读史
• 十七年阶段的不同政治解读:个人主义、虚无主义 • 新时期阶段的赞美:战斗精神 • 新时期阶段的质疑之声:站在历史高度的评价。
• 《望星空》解读
一、“引子”的“困惑” 二、第一节赞美星空的“话外之音” 三、第二节中的对比 四、第二节蕴含的复杂情感 五、第三节以星空的晦暗烘托人间的美好,同时谴责
自己先前的消沉、误判 六、第四节抒发理想与豪情壮志 七、对全诗的总体评价
• 一、“引子”的“困惑”
• 今夜呀, 我站在北京的街头上。 向星空了望。 明天哟, 一个紧要任务, 又要放在我的双肩上。我能退缩吗? 只有迈开阔步, 踏万里重洋; 我能叫嚷困难吗? 只有 挺直腰身, 承担千斤重量。 心房呵。 不许你这般激荡! ------- 此刻呵, 最该是我沉着镇定的时光。
• 第二组话语:对“战斗的人生”怀疑,对自身前景的
焦虑——“可是在人生的路途上, 又有多少机缘, 向星空了望!”
• 第三组话语:特定时代不许诗人抒发一己的感伤与彷
徨,因而诗人牵强地将诗绪导向“时代”与“革命”。——“于 是我带着惆怅的心情, 走向北京的心脏”,为下文政治抒情而 铺垫。
五、第三节以星空的晦暗烘托人间的美 好,同时谴责自己先前的消沉、误判
• 二、第一节赞美星空的“话外之音”
• ……但星空是壮丽的, 雄厚而明朗。 穹窿呵, 深又广, 在那神 秘的世界里, 好象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 大气呵, 浓又香, 在那奇妙的海洋中, 仿佛流荡着奇妙的酒浆。 星星呵, 亮又亮, 在浩大无比的太空里, 点起万古不灭的盏盏灯光。 银河呀。 长 又长, 在没有涯际的宇宙中, 架起没有尽头的桥梁。 呵,星空, 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 你看过多少次: 冰河解冻, 火山喷 浆! 你赏过多少回: 白杨吐绿, 柳絮飞霜! 在那遥远的高处, 在那不可思议的地方, 你观尽人间美景, 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 对于你, 跟空间一样-- 无穷无尽, 浩浩荡荡。

郭小川的《望星空》赏析

郭小川的《望星空》赏析

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首典型地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

表面看来,它与当时盛行的那些政治抒情诗有着一副相似的面孔,但细细分辨,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矛盾的敏锐感受。

在当时的时代共名观照下,郭小川强烈地意识到个人的抒情、个人情感的迷失与软弱,最终必须汇入滔滔沸腾的历史洪流之中,只是这种汇入在郭小川这里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它充满着矛盾、痛苦,而对这种矛盾与痛苦的敏感体验和有意无意的表现,正是郭小川的大部分政治抒情诗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望星空》一诗,本是为1959年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作,写于同年4 到10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17. 从创作的最初萌动而言,它与当时流行的“颂歌式”政治抒情诗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与当时沸沸扬扬的“大跃进民歌”也有某种共同的情绪背景。

诗歌的内容是:一个夜晚,诗人站在北京街头,向星空眺望,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心中涌起了人生短暂的联想,但是,当诗人把目光转向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想到了我们“沸腾的战斗生活”,想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时,就感到自己“充溢了非凡了力量”,“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 在诗人的理性意识中,《望星空》是以比较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但在诗歌的具体展开中,却明显的体现了感受与理念、诗学与政治要求之间的矛盾。

全诗共有230 多行,分为4 章,从情感的起伏和内容的展开来看,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叙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的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

在这种忧郁与痛苦里,既折射出五十年代后期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的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挫折的严肃思考和感应;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考。

矛盾的文本——浅析《望星空》

矛盾的文本——浅析《望星空》

之 《 年 颂 歌》 是 同类 作 品 。但 细 读 我们 会 发现 诗 歌 的前 半 里 的 人 ,尤 其 是那 个 政 治氛 围窄 前 高涨 的 时代 ,而 月还 是 十 十 .
部 分与 后 半 部分 ,无 论 是 从 抒情 者 身份 、还是 内容 、思想 和 年 国庆 的 日子 ,谁 能 不情 绪 激 昂。而 诗 人 笔下 的 第 三章 也突
“ ”也 不 再 是 个 体 的我 ,他 是 “ 们 ” 的 一 员 。 第 四章 我 我
激 荡 ! … ” ( 意 不是 “ 仃 ” ) 由于 内心 烦恼 而 来 到 遁 了 。原 来作 者 写星 空 的 壮丽 、浩 瀚等 ,只 不过 是 作 为 书写 我 注 我 J
北京 街 头徘 徊 ,虽 然 豪情 似 乎 还 在 ,但 诗 中仍 流 露 出 了进 退 选 择 的犹 豫 情绪 。接 _来 “ ”望到 的 是星 空 的 壮丽 ,想 到 F 我 的是 星 空的 永恒 。这 ~章 赞 美星 空 的意 旨很 明显 ,而 面 对 浩 了 、 消 失 了 。 那 么 星 空 的壮 丽 和 永 恒 能 给 “ ”勇 气 和 力 我 中 国 人 民伟 大 杰 作 的 陪 衬 ,从 而 讴 歌人 民和 祖 国 的 强 大 力 量 。这 一章 ,虽 然 “ ”仍作 为 抒情 者 存 在 ,但 只 能 以错 误 我 情 感 表达 者 的 身 份 向人 民、 国家 和 时代 忏 悔 , “ 的 , / 我 是 突 然 和星 空 一起 弱 了 、没 了 ,诗 歌 的抒 情 者 由此 转 换 为代 表
情感 倾 向的角 度 看都 不 是 一 回事 ,其 问存 在着 巨大 的 反差 ,
因此 笔 者 认 为 , 《 望星 空 》是 个 矛盾 的文 本 。
全 诗 共 阴章 ,前两 章 为 ‘ 分 ,后两 章 为 一部 分 。 我们 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郭小川《望星空》教学要求:1、掌握《望星空》复杂而矛盾的思想感情;2、结构上的断裂及其内在的意蕴;3、本诗在当时的突破性之表现。

一、郭小川概述1、简介:郭小川(1919.9.2—1976.10),男,原名郭恩大,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中央党校三部等单位学习,进修马列主义和文艺理论。

1948年到1954年,先后任冀察热辽《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兼《大众日报》负责人;《天津日报》编辑部主任。

1955年到1961年,任中央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诗·刊》编委。

1962年调《人民日报》任特约记者至文化大革命。

1962年郭小川调人民日报社任记者1966年被批判斗争、靠边站1968年被揪回作协批判、蹲牛棚1970年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3年被江青诬为修正主义分子1974年因林彪案被隔离审查1975年致胡乔木“万言书”1976年因吸烟失火窒息身亡,终年57周年。

生前出版诗集10部2、郭小川诗歌的突破与探索:《一个和八个》在题材和思想的探索上,无论于诗人个人还是整个诗坛,都是个惊人的突破。

诗中叙述的是抗日战争初期我军临时随军监狱里一个奇特的“犯人”王金的故事。

他是我军的营教导员,因为特务嫌疑,跟三个出名的惯匪、四个开小差的士兵和一个奸细关在一起。

与一帮社会渣滓为伍,实在痛苦已极,然而他又难以自辩。

他的案情复杂:受党的派遣到天津海河做地下工作,不幸被日寇逮捕;临准时在一位无名难友的帮助下,潜水逃生,回到了自己的队伍里。

正当他努力为党工作时,却受到一个奸细案件的牵连,所有的证明材料都不利于他,同难人又死无对证,因此他无法取得组织的信任。

当时解放区正面临着日寇的大扫荡,严酷的环境不容许作进一步审查,结果他与那八个犯人一起被判处了死刑——这个故事也许太可怕了,但实际生活中是可能发生的。

诗人涉猎了一个文学创作望而生畏的领域,让主人公经受了一种特殊的考验。

这不单纯是生与死的考验,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经受委屈的考验,而是一个革命者在他那颗高贵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为维护自己的信念而斗争的问题。

主人公经住了这种考验。

在狱中,他教育那八个犯人认识自己的罪恶,用人生真理之光去照亮他们的心灵;在刑场上,他没有抱怨,只有惋惜,临刑前用饱和着真挚感情的口号表达自己对革命的忠贞。

敌人突然袭来,除奸科长被炮火打伤,他虽然1被捆绑着双手,却毅然代替科长指挥战斗,救护伤员,转移突围。

诗人通过这种特殊的考验和主人公深刻的心理历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光辉的共产党员的形象。

这个形象就其独特性来说,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

诗中写了几个土匪的形象,王金的高尚品格终于使他们阴暗心灵里透进了一点光亮,甚至在刑场上,“大胡子”还跪下求情:“可千万不能杀死这个教导员,他是个好人……”。

这里表现的决不是所谓的人性论,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它显示了真理改造人类灵魂的伟大力量。

作品的缺点是对这些人能够转变的内因揭示得不够充分。

《一个和八个》,更是涉足于“敏感”的题材领域,此诗运用全知叙事角度,但不是一贯到底的“说书人”式的讲述,中间借主人公的口,讲述一场及其特殊的经历,更显得真实而生动。

诗人不但写了革命队伍中的“冤假错案”——坚定的革命者王金被诬陷为“奸细”,差一点被枪毙;而且写了土匪、逃兵的民族意识的觉醒,他们被王金的正气和壮举征服了,感化了。

在写作这首诗的那个年月,战争文学中的坏人和反革命,无不是人性泯灭,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地坏透了;郭小川竟然写土匪、逃兵的逐步醒悟,恢复良知,而且勇敢地参加了痛击日寇的斗争,简直是误入“岐途”!《白雪的赞歌》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生活的描写,同样表现了革命战士在革命战争年代所经历的严峻考验。

这首诗中的“白雪”,主要不是象征于植丈夫的“革命忠贞”,而是象征女主人公对爱情、对爱人的忠贞。

在我们今天看来,郭小川的如是描画实属平常;然而,在当时,此乃地地道道的“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的流露,是不入正宗的。

革命者的婚外恋问题。

《深深的山谷》,写抗战时期一对年轻的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

主人公大刘经受的考验更为严峻。

她在抗战初奔赴延安的途中,结识和爱上了一个漂亮、聪明的青年知识分子,享受过甜美的爱情生活。

以后,他们被分配到前线工作。

大刘在革命工作的磨炼中光荣入党,而她所爱的人的个人主义人生观跟革命事业难以谐调。

在一次残酷的斗争中,这个自私自利的软骨头因忍受不了“无尽的革命和斗争的日子”,跳下深深的山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大刘虽然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在党的教育下,她终于拨开了感情上的迷雾,同革命战士开始了真正的爱情生活。

三、思想者的苦恼:《望星空》写作背景:《望星空》一诗,本是为1959年人民大会堂的落成而作,写于同年4 到10月,历时半年,三易其稿。

从创作的最初萌动而言,它与当时流行的“颂歌式”政治抒情诗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与当时沸沸扬扬的“大跃进民歌”也有某种共同的情绪背景。

基本内容:诗歌的内容是:一个夜晚,诗人站在北京街头,向星空眺望,面对无边无际的宇宙,心中涌起了人生短暂的联想,但是,当诗人把目光转向壮丽的天安门广场,想到了我们“沸腾的战斗生活”,想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豪迈气概时,就感到自己“充溢了非凡了力量”,“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 在诗人的理性意识中,《望星空》是以比较曲折、形象的艺术手法,歌颂“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歌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去建设美好、幸福的人间天堂”的时代主题,但在诗歌的具体展开中,却明显的体现了感受与理念、诗学与政治要求之间的矛盾。

全诗共有230 多行,分为4 章,从情感的起伏和内容的展开来看,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2前半部分叙写作为革命战士的“我”,面对浩瀚星空时所引发的有关人生、宇宙的超越时空的思绪,显示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凭借这一独特的角度展开抒情,“在伟大的宇宙的空间,人生不过的流星般的闪光。

在无限的时间的洪流里,人生仅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对人类的生命现象作了诗意的、隐含了某种忧郁和痛苦的自我反省。

在这种忧郁与痛苦里,既折射出五十年代后期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造成的严峻后果的时代背景,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挫折的严肃思考和感应;同时,也寓意了在历史的挫折面前,革命者对自身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思考。

超越个人与具体的现实事象之上的浩远的时空意识,以及由此带来的感慨、惆怅,给诗人一贯明朗豪迈的诗风添加了深沉,但他所拥有的理想主义又使得这种感慨并不流于消沉。

诗的后半部分全力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灯火,她使得“天黑了,星小了,高空显得暗淡无光”,而“当我怀着自豪的感情,再向星空了望,我的身子,充溢着非凡的力量”,诗人的幻想一经回到人间,便由衷地体察出人生的壮丽,并对前半部分的诗思提出了诘难,对人生的浩叹便转而成为对人间建设事业和战斗者人格力量的一个铺垫。

作者力图在这前后的一抑一扬,欲扬先抑之间,展示一个在当时显得较为深刻、别致的思考角度和过程:不囿于现成流行的观念,注意表述生活和个人的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努力思考现实的严峻性、斗争的坚定性与广博的人性情感之间的矛盾统一关系,并尝试以一种超越局部时空限制的视界,以达到当代诗歌未曾达到的深度。

进一步的分析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触及到了个人、时代历史潮流与超越于宇宙恒常之间的复杂关系。

诗人仰望星空时的遐思,终被广场上辉煌的灯火所淹没,个人终究会融汇于时代大潮之中,但个人与时代环境并不总是和谐的,相反常常有矛盾和冲突;不过个人一旦借助于恒常的自然景象抵达个人与历史背后的博大存在时,个人与历史都显现出它们的有限,“呵,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你观尽人间美景,饱看世界沧桑。

时间对于你,跟空间一样——无穷无尽,浩浩荡荡。

”尽管这种超越在诗歌的后半部分很快被否定,但这种在体认时代思潮对个人的超越和挟裹的同时,敏锐地感悟时代大潮和历史有限性的表述,在五十年代后期,整个诗坛都趋向于对现实不惜虚假的满足、歌颂,对个人融入历史的毫不犹疑作同样毫不犹疑的肯定的环境里,尤其显得可贵。

郭小川的《望星空》,是一首典型地体现了个人与历史的复杂关系的政治抒情诗。

表面看来,它与当时盛行的那些政治抒情诗有着一副相似的面孔,但细细分辨,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个体生命与巨大的历史洪流之间矛盾的敏锐感受。

在当时的时代共名观照下,郭小川强烈地意识到个人的抒情、个人情感的迷失与软弱,最终必须汇入滔滔沸腾的历史洪流之中,只是这种汇入在郭小川这里并非那么轻而易举,它充满着矛盾、痛苦,而对这种矛盾与痛苦的敏感体验和有意无意的表现,正是郭小川的大部分政治抒情诗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诗思和结构的断裂:不过,诗人对个人、历史和恒常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敏感,并不保证诗歌对此有完满的表现。

当抒情主人公从急湍的历史时间之流中短暂地离开,抬头向星空凝望时,他发现了一个超出个人、也超出具体历史的博大存在,他站出了历史给予的位置,进入了人与宇宙对话的情境。

但诗人并没有将此进一步引向生存图景的形而上把握和个体生命的省思,相反在诗歌的后半部分把这种超越性的思绪当作“虚无主义”,让它在人民大会堂的灯光下曝光。

我们毕竟不能苛求处于那个时代中的作者,这首诗毕竟是献给新落成的人民大会堂的“颂歌”,是作者对时代潮流总体认同的一种表现,至少在理智上是如此,只是郭小川的这一颂歌与同时代的其他颂歌相比,体现了明显的主体意识和个性色彩。

3于是,真实的人生感受与理念间的矛盾使《望星空》出现了反讽的情景:前半部分循着实境与遐想展开描写,后半部分却企望以理念进行反拨,结果,不仅反拨没有成功,反而显出主观理念的人为性;作者在主观上企望矛盾能在“人定胜天”的主题下得以解决,但在客观上,“星空”仿佛以它“异常的安祥”注视着大地与个人的无谓抗争。

难怪诗作发表后曾引起激烈的责难,认为此诗宣扬了人生渺小、宇宙永恒的意思,完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而是一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而与当时“大跃进”的时代精神相抵触。

可见,前半部分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和感慨与当时一片乐观的时代气氛是很不协调的,另一方面,在前半部分对望星空的超越性表现之后,后半部分的反拨确实显得有点无力,前后的“矛盾”终究无法解决。

《望星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矛盾的文本,从这个文本中,可以折射出时代思潮的状况和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望星空》是郭小川抒情诗篇中最富有艺术个性的力作之一,是诗人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辨证关系,有意造成诗情的波峰浪谷,以取得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的一个成功的尝试。

这是该诗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全诗以“望”为核心,以星空和天安门广场为广阔的背景,展开神奇的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去对比天上人间,去透视宇宙与人生,构成了一个属于诗的复合空间,从而有效地书写出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