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小学教育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材料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材料
电大专科小学教育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材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半开卷) 美学与美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 共18分)

1.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

A.席勒 B.叔本华C.费希纳 D.狄尔泰

2.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 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德国美学家是( )。

A.康德 B.黑格尔C.笛卡尔 D.席勒

3.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现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内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指的是

( )

A.对称 B.比例C.匀称 D.均衡

4.提出”自我认同”说的是( )。

A.卢格 B.埃里克森C.怀特 D.皮亚杰

5.虚拟性表演是下列哪种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 ( )

A.戏曲 B.戏剧

C.电视 D.电影

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 )。

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修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

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提高二、判断正误, 并筒述理由( 每题13分, 共26分)

7.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8.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

三、筒答题( 答对要点即可, 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 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请简要作答。10.简要回答审美情感在美感心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1.简述外来文化的具体特征。

四、综合论述题( 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二题中任选一题。20分)

12.结合实例论述艺术美的本质。

13.从艺术创作过程具体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试卷代号: 207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 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半开卷) 美学与美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供参考)

1月

一、单项选择题( 选出正确的答案, 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题3分, 共18分)

1.C 2.D 3.D 4.B 5.A 6.C

二、判断正误, 并简述理由( 每题13分, 共26分)

7.社会关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答: 对。( 3分) 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 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 6分) 社会美的灵魂是善, 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 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 4分)

8.青少年美育的基本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

答: 对。( 3分) 。以活动为中心符合青少年活力丰沛、活泼好动的特点, ( 4分) 而且美育的基础是个体的审美体验, 只有在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中, 青少年才能积累审美经验, 发展审美能力, 丰富审美趣味, 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成为具有审美

能力的个体。( 6分)

三、简答题( 答对要点即可, 不必展开论述。每题12分, 共36分) 9.为什么说符号实践是美得以显现的场所? 请简要作答。答: 第一, 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 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实践的

基本内容; 第三, 人类经过符号表现其实践的”有意识”性和”自由自觉”性; 第四, 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 必定存在于具体可感的符号系统中。

以上四点各3分。

10.简要回答审美情感在美感心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审美情感是一种蕴涵着理解、经过想象创造和升华了的情感。审美情感对于美感心理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素。( 6分) 在美感心理中, 审美情感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它是美感心理的动力, 是美感心理的中介, 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6分)

11.筒述外来文化的具体特征。

答: 外来文化是民族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化。从中国文化视野来看, 外来文化具有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 奇异; 征实; 逼真。( 6分) 奇异指文化意义上的奇特和差异, 在价值观念上的

对比和补充。( 2分) 征实指追问本体、以实体为本的传统。( 2分) 逼真指对形式的确定性追求。( 2分)

四、综合论述题( 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二题中任选一题。20分) 12.结合实例论述艺术美的本质。

答: 艺术美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符号的形式与意蕴、艺术创作中的创造与规范、艺术接受中的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三个方面。( 4分)

首先, 艺术作品是形式与意蕴的统一。这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艺术符号是有意蕴的, 但它必须经过一定形式表现出来, 二者是有机融合的整体, 而不是简单相加或彼此分离。如徐悲鸿的《奔马图》, 风驰电掣、生动逼真的奔马形象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思和热切期望祖国进步发达的精神意蕴, 二者水乳交融, 不可剥离。( 4分)

第二, 艺术创作又是创造和规范的统一。创造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 作为艺术家生命的个性表现, 艺术美既必须接受艺术创作规范的制约, 又应充分体现艺术家的独特创造精神, 它应是对传统规范的挑战, 这两方面的辨证统一方能形成艺术美。徐悲鸿的奔马之因此成为艺术美的经典形象, 就在于表现出了鲜明的在继承

传统基础上可贵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 成为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4分)

第三, 在艺术接受中观众的审美观照既有个体差异, 而个体的审美愉悦义具有可普遍传达性, 符合一定社会标准, 在个体差异和社会标准之间保持动态统一。( 4分)

举例论述4分。

13.从艺术创作过程具体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答: 艺术创造过程一般分为互相关联、渐层推进的三个主要环节: 兴发阶段、构思阶段和物化阶段。审美体验既是艺术创造活动的起点, 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创造性动力因素。( 5分) 第一, 审美体验是艺术兴发的根本动力。艺术兴发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作用, 而是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艾青的诗句生动地表明是对祖国眷念的情感体验、深沉的忧患意识的长期积聚和酝酿, 激活了诗人诗歌创作的欲望和激情。( 5分)

第二, 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 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艺术家深刻的丰富体验给艺术构思所带来的不但是丰富的材料, 最重要的是赋

予艺术构思以内在的逻辑。这种艺术创造的特定逻辑就是审美体验的逻辑, 或者说情感的逻辑、想象的逻辑, 它们在根本上都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律动。( 5分)

第三, 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 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红楼梦》”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是曹雪芹”十年辛苦不寻常”, 把人生的凄凉和辛酸、历史的没落与哀宛, 化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苍茫命运和众多的人物形象。那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在心灵中生成的审美意象的物化, 它们的最后根据就在审美体验之中。(5分)

注: 鼓励学生在认真学习教材的基础上独立思考, 对判断题、论述题, 如有虽不同于参考答案, 但言之成理并确有创见者, 可视情况给高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