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剖析

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

(2)技能的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学习。动作技能主要是指学习运动的技能和熟练等。智力的技能学习是指学生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多进行的认知活动的心智操作。

5、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答:在这个模型中,加涅把学习过程看作是由操作、执行控制和预期三个系统协同作用的过程。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包括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反映生成器和反映器组成。从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来看,知识的学习过程经历着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的过程,根据这样的信息流程和执行控制与预期系统的作用,加涅进一步把学习过程划分程八个相互关系的阶段:动机阶段;领会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加涅指出,在各个阶段相应

的心理状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教学影响下出现的。

6、知识迁移与应用的关系如何?P102

(1)区别:知识迁移指一种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包括正负迁移和顺向逆向迁移。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与知识理解、知识巩固共同构成掌握知识的全过程,是知识掌握、原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检验知识理解和巩固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理解和巩固,使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

(2)联系: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加强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保证知识应用成功的重要途径。但知识应用并不等于知识迁移的全部,知识的应用主要是一种顺向的正迁移过程。

三、论述:

1、根据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简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P29

答:了解与鉴别个体差异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1)认知差异。包括:

A.一般认知能力差异。对于早聪早慧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拓展自己、完善个性。对于晚熟的学生,教师要给以扶持和鼓励,防止一个未来的巨匠埋没在不适当教育氛围中。组成智力的认知成分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了智力结构上的差异。学生智力结构上的差异随时会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这些差异,就能够找到适应个别差异的教育教学方法。

B.专门领域的知识差异。学生在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教学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预备性知识给学习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

C.认知风格差异。具有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认知特点和不同的学习特点要求不同的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比如,教师有必要在帮助冲动型学生在发挥优势的同时,提高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确性。

(2)人格差异。A.气质差异。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于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气质类型之间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无论哪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都有可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中的优秀学生。但是,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达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们适应学校生活环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教师一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方式发展进步。二是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B.性格差异。儿童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和训练对儿童性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时期,是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承担起塑造儿童良好性格的任务。

(3)性别差异。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当以科学的、清醒的、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性别差异,对确实存在差异的学习领域,教师要精心研究帮助男女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设计;对于社会偏见,可通过教学与学习的事实,打消社会偏见带来的消极影响,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2、试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P62

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主要掌握间接经验。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未来的生活作准备。

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学生学习基本特点外还表现出年龄阶段特点。

1)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直接向长远发展。

2)小学生形成初步的学习态度。

3)学习的思维活动水平从直观向抽象发展。

3、试论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的教学原则。P105--106

答:为了将"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制定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循序渐进

(3)把握每一阶段学习的迁移价值

(4)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5)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6)培养学生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4:联系实际论述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应如何进行概念教学?P94--95

答:1、以准确的语言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

2、突出本质特征,控制非本质特征

3、恰当使用正例和反例

4、多用变式和比较

5、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作业2 5--8章

一、名词解释

1、创造性:是人的一种心理素质,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特征。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过程。

2.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3.头脑风暴:是奥斯本提出的培养创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作法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不必考虑该答案是否正确,教师也不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想到的答案都提出来为止。

4.高原现象:是指在总的进步过程中,会出现练习时而进步、时而退步的波动起伏现象,有时甚至出现进步一时性停顿的现象。

5.原型启发: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应用相似原理去解决问题,是导致创造、发明的重要思维方法。

6.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人的个体现象,它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7.他律:称权威阶段(6---8岁),儿童的品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

8.习俗水平:(9---15岁)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为了得到赞赏、表扬或维护而服从多项准则,也可以说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希望而服从多项准则。

9.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精细的信息加工策略。

10.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来评估自己的理解、安排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监控自己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策略,它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等。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P111

答: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2)寻求解答的方案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决方案

(4)对结果进行检验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P119

(1)有关的知识背景: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能促进对问题的表征和解答。

(2)智力水平和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对问题解决有重要的影响。认知特点如对问题的敏感性和灵活性,认知方式如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性和反省性等,对问题解决都有一定的影响。

(3)个性倾向性及气质、性格特征: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们都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

(4)另外,还有酝酿效应。当人们反复探索问题而仍没有结果时,暂时将问题放一放,转而从事其他

的工作,这样做有时不仅不妨碍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在放松之余,出现“恍然大悟”、“豁然开

朗”的情况,使问题较快地得到解决。

3、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P137

答: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第一,活动

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如打字、射箭),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表现为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省略、高度减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第三,活动队要求不同。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映的连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比如,小学生心算、写作文等智力活动,总是依赖数小棍棍或手指,从依赖笔算、看图说话,逐渐脱离外部动作(动手、动口)而依赖内隐的思维操作活动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真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4、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P139--141

答: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所谓熟练操作是指动作已达到较高速度,准确、流畅、灵活自如,且对动作组成成分很少或不必有意识注意的状态。熟练操作可以借助专门仪器和设备,通过人们完成工作的速度、准确性、协调性、反映时间、应变性等指标来测量,也可通过熟练化操作所反应的特征来衡量。

5、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哪些方面?P174

答: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等三个方面。(1)道德行为的掌握(2)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3)道德意志的培养

6、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P176

答:道德意志是指人在完成道德行为过程中所表现的克服困难的心理成分。它主要表现在:道德动机能经常战胜非道德动机;能排除内外障碍,坚决执行由道德动机所引出的行为决定。道德意志坚强的人能将自己的道德动机付诸实现。而道德意志薄弱的人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应该做到:1.使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概念和榜样2.组织行为练习,提高学生的意志力3.针对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多有的措施,都应该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7、简述柯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P162

答:1.品德发展与认识发展,该理论认为:第一,品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第二,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第三,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

2.应用“道德两难论”方法研究品德的发展

3.品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8、为了保证有效地复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192

答:(1)及时复习(2)集中复习和分散学习(3)试图回忆(4)利用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5)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6)利用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P129--130

1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和注重教师的素质

2广开思路,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丰富想象力和快速联想能力

4多利用原型启方,发展类比推理

5头脑风暴法

6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品质

7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

2、试论述如何培养智力技能。P150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1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2丰富练习形式,注意举一反三3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3、3、试论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206

1特定性

2生成性

3有效的监控

4个人效能感

4、作业3 9--12章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2.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做,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

简言之,就是要求获得优秀成绩的欲望。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3、表现性目标:P25

教学目标设置的一种方式。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

4、个别化教学:P259

是为了适应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一种教学形式。

5、课堂评价:P263

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6、课堂气氛:P281

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7、移情: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人际关往中,当一个人感知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相应的情绪。即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去体察其心情。

8.课堂中的学生问题行为: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具体来说,是指那些直接指向环境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直接妨碍教学或学习过程的行为,以及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总之,问题行为包括品行和人格两个方面。

9、趋-避式冲突:个体的目标即可满足需要,但又对自己构成威胁。这种冲突是最为普遍的小个体从‘利’与‘得’一方面考虑,又倾向于躲避

10、教学设计:P243

二、简答题

1、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内容P220(1)成就目标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学业成就和成功的意义或目的的知觉(2)成就目标分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3)成就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情绪P233

●:好奇、兴趣、愉快、焦虑。

3、简述愉快教育的教学策略P238

1)把握愉快四因素。(2)明确挑战任务。(3)形成灵活的教学方式。(4)强调掌握目标。(5)专注于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

4、简述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体系P247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

5、简述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P253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技术。(4)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习惯。(5)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6、简述现代课堂学习管理应遵循的原则。P278

●(1)了解学生的需求。(2)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课堂规范。

7、简述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P285-287

教师的课堂动作能力。(2)教师的移情。(3)教师的期望。(4)教师的焦虑。

8、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P290

(1)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4)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三、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P226--228

(1)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有效地教学。

(2)设置有效的目标,掌握达到目标的的方法:确定表现的而非结果的目标;确定挑战性的而非轻而易举的目标;设置现实的而非非现实的目标;设置短期目标而非长远目标。

(3)成就动机训练:分为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六个阶段。

(4)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5)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2、论述维持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P293--295

1)维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维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作业难度要适中,使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完成,从而产生成就感。

(2)非言语线索的运用。

(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

(4)赞扬其他学生。

(5)正确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

3、联系实际论述如何保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P316

答:(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加强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

(7)加强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作业4

一、选择题

1、(ABC)

2、(ABCD)

3、(ACD)

4、(B)

5、(ABCD)

6、(P225)

7、(BD)

8、(C)

9、(D)10、(ABCD)

二、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法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2、自律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3、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P260

4、成长记录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P268

5、教师的工作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P324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

1、简述小学期间同伴交往的特点。小学儿童的同伴交往特点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P43

2、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动作技能的形成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操作程序的过程,复杂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学习者学习的重点及表现出的特征不同。

(1)认知阶段。这是动作技能形成开始阶段。

(2)分解阶段。在这一阶段,传授者把整套动作分解成若干局部动作,学习者则初步尝试,逐个学习。

(3)联系定位阶段。这一阶段重点是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而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变成固定程序式的反应系统。

(4)自动化阶段。这是动作技能的熟练期阶段。这个阶段学习者的各个动作似乎自动流出,得心应手,甚至出神人化。

P138

3、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

(1)从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2)从基本需要提高到成长需要。

(3)从需要满足发展到价值追求。

(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经验。

(5)善于利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P229

4、如何维护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1)了解个人职业特征

教师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估,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征,才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要求。了解个人职业特征包括:知识、技能、生产经验、偏好、能力、个性一态度、创业精神、决策水平、目标清晰度等方面内容。

(2)作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生涯设计可以使教师纳入自己固有的生活轨道。根据个人的价值、兴趣或经验、潜能等,了解组织中的生涯发展机遇;根据个人的人生目标和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设定个人生涯发展的具体目标;发展达成具体目标的策略或计划。个人要形成计划,把握关键的步骤,组织也要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促成生涯发展目标与计划的实现。其中包括问题解决和适应技巧的运用等;达到生涯发展的确实完成。这是实现或完成生涯发展目标最后的阶段。

(3)肯定自己拥有的能力与技巧

教师职业有基本心理要求(基本能力)和特殊心理要求(特殊能力)。

(4)具有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

人是受信念支配的,教师应了解自己想成为怎样的教师,教师往往按照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发展成长的。教师有四种基本信念:教学效能感、控制点、对学生的控制和与压力有关的信念。教师为自己制订完美的生涯规划、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又具备成功教师的信念系统,这样,就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5)有效应对挫折

有效应对挫折,教师应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增强信心,加倍努力。其次,改变方法。当采取某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受到阻碍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方式,尝试运用别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最后,调整目标。当教师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由于自身的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制约,经过再三努力仍然失败时,教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改变行动的方法。使较长远的目标与短近的目标相结合,使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现实性的目标相结合。

(6)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享受职业生活。

P329

六、论述:

1、试评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罗杰斯是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将其人格理论推广到教育和教学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

(1)意义学习:学习应该与个人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应该是学生关心的,能够影响学生感情,推动学生行为,有助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

(2)自由地学习:每个学习者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感情和完善自己的倾向,这种倾向只有在能体验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自由时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3)学习者中心:学习者是有目的、能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真正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学习的动机和目的:自我实现倾向乃是人类的基本动机,是学习的主要因素。意义学习的动机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合适的气氛,允许自我实观倾向的自由发展。

(5)学习的促进: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促进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关系。罗杰斯认为促进意义学习的关键是存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个人关系中的某些态度品质。

对罗杰斯学习理论的评价: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强调对人学习的研究;相信人的本性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强调意义学习、重视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向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对学习理论的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

但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人本主义过分强调先天潜能在学习中的作用,片面强调自由选择和自我设计,忽视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忽视了学生对系统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p78--80

2、联系实际,分析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P321

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或研究报告,字数要求不少于1500字。满分

10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第五次作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习,建构主义在认知理论的丛础上对学习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虽然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认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的,由于个人的经验以及对经验信念的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他们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建构自己的经验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包括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注意: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并恰当地进行阐述。

2.从心理学技术的角度,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第五次作业)

解答要点

(1)说服;

(2)角色扮演;

(3)榜样学习;

(4)奖励、惩罚;

(5)小组道德讨论。

注意:恰当地结合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阐述。

3.小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调查与研究。P213——225

4.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P226

5.学业成绩、同伴交往与学生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P295

6.小学生“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关系研究。P125---127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学习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范,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的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知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学习: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馈性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注意实际的教育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P37-38 答: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及相应行为的反应,它们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3、简述小学期间同伴团体对儿童的影响P43 答:同伴交往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的社会化方式。同伴交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交往的形式更为复杂;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能更好地对他人进行反馈。其同伴间的交流更加有效;他们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更善于协调与他其他儿童的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4、小学生学习的类型有哪些? 答:(1)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接受和获得基本知识,并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认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电大本科《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业1 一.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是研究(C)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B.0—3岁C.0—6岁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4.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抓握反射B.吮吸反射C.转向反射D.张嘴 5.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A) A.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B.大脑皮层兴奋机能的发展C.神经兴奋过程的发展D.条件反射的出现。 6.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B.出生后一年C.出生起D.出生后两年 7.一般认为,婴儿从(D)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 A.生后1个月B.生后2个月C.生后3个月D.生后4个月 8.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B.皮亚杰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B.无意识记忆C.再认记忆D.重复记忆 10.儿童通过多次尝试,通过拉桌布取得放在桌布中央的球,下次在看到床单上的球就会通过拉床单来拿到手。此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B)。 A.具体形象思维阶段B.直觉行动思维阶段C.抽象思维阶段D.具体思维阶段 11.直觉行动思维直到学龄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的一个基础,这段话出自 (A) A.皮亚杰B.吉布森和福克C.维果斯基D.福禄贝尔 12.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B)进行思考 A.动作B.表象C.语言D.形象 13.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感知行动时期 14.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 (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15.在(A)阶段,儿童形成物体永久性意识,并有了最早期的内化动作。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二、判断题 1.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2.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各界或直观的位置移动。(错) 3.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 1 (第 1——3 章)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 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 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 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 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 ,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 。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 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 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 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 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 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 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 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 来自环境刺激 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 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 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 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 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 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 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 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 阶段。 8.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 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 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 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 系,因此原有 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 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 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 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 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 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 是从属观念。总括学习:又称上位学 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 础归纳出一个总观念。并列结合学习 :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既非 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 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 的联系。 二、案例分析题( 10 分) 案例: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 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 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 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 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 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 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 "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 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 ,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 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分析:李老师的这种做法可以用 斯金纳的儿童行为强化控制理论来解 释。他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 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 有关。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 为。斯金纳提出外界的强化作用是塑 造儿童行为的基础。只要了解强化效 应,操纵好强化技术,及时有效地施 加强化,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并随意 塑造出一种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行为 。李老师在教学中正是运用了强化控 制理论,作业潦草是儿童不良行为, 对于一次作业工整就加盖一个小红花 ,连续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 级棒”的大印章,连续2次“一级棒 ”就奖励小卡通画并上光荣榜,这是 一种积极强化的方式,所谓积极强化 是由于某一刺激的加入增进了某一操 作反应发生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 经常的。李老师的这种连续的强化刺 激,矫正原有的作业潦草的习惯,不 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上,而是放在为 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 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源时 必须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 1.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 朱智贤是我国最系统研究儿童心 理学的专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儿童 心理学之父”。他强调从唯物辩证法 的角度出发,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儿 童的整体发展。这个整体包括两个部 分和四个方面:两个部分是指儿童发 展的认知过程和个性品质;四个方面 是指心理发展和社会和教育条件、生 物性成熟、动作和活动的发展、语言 的发展。 他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 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 ,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 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 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 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 容。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 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 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 起作用的。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 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 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 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 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 关于教育和发展的问题,朱智贤 认为,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 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1-4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考核作业1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1)量的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 (2)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智力只限于感知运动。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儿童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有了两个标记:符号性和逻辑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开始具有抽象性。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答:(1)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 (2)创造型学生相对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 (2)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 (3)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 (4)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 (5)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班杜拉将学习过程分为四个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复制过程④动机过程 7.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答:加涅根据信息加要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人知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阶段①动机阶段②了解阶段③获得阶段④保持阶段⑤回忆阶段⑥概括阶段⑦操作阶段⑧反馈阶段。 8.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6参考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练习 说明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考核说明的要求,课程考核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以下简称形考)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课程考核说明”以及文字教材《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郭德俊主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2版)编制而成。 通过完成形考任务,学生能够了解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运用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形考成绩采用百分制,总成绩达到60分(含60分)以上为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形成性考核任务列表 每次形考任务按照百分制计分,每次形考任务卷面分数乘以对应的权重得出的为每次形考任务的实际分数,6次形考任务实际分数相加后得到的成绩为课程最后形考成绩,也即课程的最后成绩。 每次任务都要求认真完成,一旦发现雷同或抄袭现象,被抄袭者和抄袭者都作0分处理。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100分,占权重20%)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A.巴甫洛夫 B.詹姆斯 C.罗杰斯 D.桑代克 2.下列选项中,与注意品质的好坏无关的是(C)。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起伏 D.注意的转移 3.当儿童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守恒性和系统性特征时,他的思维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强调外界环境对学习起决定作用的学习理论有(BC)。 A.人本主义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5.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 A.操作性条件反射 B.经典性条件反射 C.社会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6.下列选项中,强调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学习中重要作用的观点有(AD)。 A.发现学习理论 B.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C.试误说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7.儿童在知道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后,再学习“铁”、“铝”等,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B)。 A.初级概念学习 B.类属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恍然大悟”或“豁然开朗”的情况,这一现象可以用(D)解释。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迁移 D.酝酿效应 9.快速联想策略和头脑风暴法都是由(A)提出的。 A.奥斯本 B.基克 C.杜克 D.卢钦斯 10.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的关键是(CD)。 A.反馈 B.示范 C.展开 D.概括。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地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全)电大教育心理学形考任务教育心理学内部题库含答案

电大教育心理学形考任务教育心理学内部题库含答案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选择一项: A.学习的心理规律 B.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C.教学的心理规律 D.学与教的心理规律正确答案是: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2()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选择一项: A.教育学 B.儿童发展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心理学正确答案是:教育心理学 3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体系。 选择一项: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冯特正确答案是:冯特

4、()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 选择一项: A.冯特 B.班杜拉 C.桑代克D・斯金纳正确答案是:桑代克 试题5()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教育研究。 选择一项: A行动研究B.调查研究C.过程研究D.访谈法正确答案是:行动研究 试题6当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时,他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会指向和集中在某一事物或对象上,这种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就是()o 选择一项: A.注意 B.感觉 C.记忆 D.思维正确答案是:注意 试题7()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重要标志。

A.自我评价 B.自我认识C,自我约束D.知觉正确答案是:自我评价 试题8 标记试题学生对()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 选择一项: A.社会关系B世界G外部D.外界正确答案是:社会关系 试题9()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技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选择一项:A皮亚杰B.高尔顿C维果斯基D.斯金纳正确答案是:斯金纳 试题10()是把建构思想引进心理学的第一人。该理论强调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选择一项: A.高尔顿 B.维果斯基 C.皮亚杰D•斯金纳正确答案是:皮亚 木∕∖∖∖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标签: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教育心理专题参考答案 浅论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对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一)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指双亲的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特征通过遗传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现象。遗传的生物特征,或称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为生理发展。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和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㈠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正常人的遗传素质,就没有正常人的心理,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正常的儿童都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不同的个体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受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遗传素质存在差异,使有的幼儿发展不同。 ㈢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心理发展

如果在某种生理结构和机能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适时地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理活动有效地出现或发展。如果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与此同时环境也会对遗传产生作用。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尽管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如果不生活在社会环境里,则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变成现实。野兽抚养大的孩子虽然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却不具备人类的正常心理。如印度狼孩XXX和XXX,不会直立行走,不能学会说话,没有人类的动作和情感。剥夺儿童生活的社会环境,其心理难以正常发展。 不可忽视的是遗传与环境会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或阻碍儿童的心理开展。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同时遗传素质及生理开展制约着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环境对遗传起肯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因素及儿童的生理成熟过程。反过来,遗传的特征对儿童承受环境的影响起着制约作用。 大家都认识到,儿童发展是由遗传与环境(包括教育与文化等)两种势力交互作用和共同决定的。有的学者将遗传比作种子,把环境比作土壤。有土壤无种子固然长不出植物来,有

国开电大《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考任务4答案

形考任务四 影响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后天因素主要是() 正确答案:营养,睡眠,适量的运动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正确答案:教师心理,个体差异,教学心理,学习心理 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差异集中体现在()等方面 正确答案:发展水平差异,表现早晚差异,结构差异 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正确答案是:布鲁纳 学生品德不良主要包括的类型有() 正确答案:过失型,品德不良型,攻击型,压抑型 如果一个人失败以后,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他的归因倾向可能是() 正确答案是:能力归因 课堂学习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 正确答案: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进学生学习为获得奖励、表扬而产生的学习动机称为() 正确答案是:外部动机 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 正确答案是:学生作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等方面 正确答案:学习,情绪,行为,社会适应 行动研究法 正确答案:是将纯粹的教育科研实验与准教育科研实验结合起来,将教育科研的人文学科的特点与自然科学的实验的特点结合。

自律 正确答案:自律就是你被迫行动前,有勇气自动去做你必须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你不愿做或懒于去做,但却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联系。 合作学习 正确答案: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认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 成长记录袋 正确答案:是指以文字形式详细记录学生成长情况的档案袋。它具有以下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作品,而且数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足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应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教师的工作倦怠 正确答案:教师的工作倦怠是当前心理学界与医学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对医学生的教育,乃至于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 正确答案:“对”。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行为。() 正确答案:“对”。 记忆一份材料时,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开始和末尾部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正确答案:“对”。 处在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往往表现为:不服从权威,我行我素。() 正确答案:“对”。 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系统构成。() 正确答案:“对”。 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之间存在着直接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 的科学。在小学儿童的教育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对于 有效的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主题进行 探讨,并针对《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中的问题提供答案。 一、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1. 幼儿期(0-3岁):此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了解世界。他们对外界事物具有好奇心,但还缺乏逻辑思维和概念形成能力。 2. 学龄前期(3-6岁):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语言能力,并开始 进行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象以及概念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但思 维方式仍然较为自我中心。 3. 小学期(6-12岁):此阶段的儿童进入正式学习的阶段。他们开 始在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并开发出更高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儿童在 这个阶段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尊心的建立和同伴关系的处理。 二、小学儿童心理问题解答 1.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尊心? 答: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尊心,教师与家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表扬和奖励儿童的努力和成就,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和肯定,从而增 强自信心。其次,提供适当的挑战和目标,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能力

和自信心。最后,倾听和尊重儿童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感到被重视 和理解。 2. 如何帮助小学儿童处理同伴关系问题? 答:同伴关系在小学儿童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可 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儿童处理同伴关系问题:鼓励儿童友善和包容,教育儿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提供解决冲突的技巧,例如倾听、 沟通和妥协;组织合作活动,提供机会让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3. 如何促进小学儿童的学习动力? 答:促进小学儿童的学习动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首先, 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儿童的兴趣和主动性。其次,给予儿童适当的奖励和认可,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另外,创造积 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儿童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4. 如何帮助小学儿童应对考试压力? 答:考试压力对小学儿童来说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教师和家长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儿童应对考试压力:提供适当的考试准备指导,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方法;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育儿童正确看待考试,强调并 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三、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2020最新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必考重点

电大《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1-4参考答案小抄 第1次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9、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 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但是学科的基本结构又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设计思想。 3、维果茨基关于“内化”的思想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他的儿童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断地“由外向内”的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内化的过程很复杂,但是内化的结果却相当明白,就是对学到的特定知识形成信念。 4、不安全依恋的两种糟糕的发展 (一)做出自卑的解释,结果心灰意冷;(二)表现为妒忌、敌视,甚至攻击性行为。 5、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相同和差异 联合游戏与合作游戏的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是都在一起玩,都有社会互动。不同是,联合游戏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共同的目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交换玩具和评价同伴的行为。合作游戏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而组织起来的,各游戏者的行为服从于共同的团体目标。 6、儿童观点采择发展各阶段的典型表现 阶段0: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3~6岁)。 阶段1: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 阶段2: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约8~10岁)。 阶段3:相互性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 阶段4:社会性或更深层的观点采择(约12岁~成人)。 三、论述题: 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环境可以缩小儿童少年之间的个体差异的。 (1)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的教育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电大小学儿童教化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说明 1.视察法:视察法又叫自然视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展有目、有方案地考察、记录和分析一种方法。 2.试验法:试验法是一种限制影响试验结果无关因素,系统讨论某些试验条件、观测与试验条件相关现象变更,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一种讨论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信息加工方式,表如今个体对外界信息感知、留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根底上,对学习材料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记忆方式。 5.学习:学习是个体获得学问和经验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实力发生相对长久变更。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社会环境互相作用,学习驾驭根本消费、生活学问和技能,遵从社会标准,成为社会人过程。 7、意义学习:是指在新学问与学习者已有学问构造中学问之间建立一种本质性联络,即在新学问与学习者原有学问之间建立符合逻辑有意义联络。 8、陈述性学问: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学问,用于答复“是什么〞问题

9、原理学习:学生可以用言语清晰地说明概念之间关系或可以举出反映原理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驾驭了所学原理。原理学习本质是学生可以在表达原理不怜悯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 10.迁移:学习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学问和理解获得或看法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学问和理解获得或形成产生影响。 1.简述行动讨论特点。 答:(1)理论性与参加性相结合。讨论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诊断和干预,讨论者和老师都干脆或间接地参加施行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行动讨论中,讨论成员由专家、讨论成员、老师、行政指导人员等结合构成。他们之间互相作用,发挥各自优势,组成整体化智囊团。 〔3〕可变性与适应性与即时反响性相结合。在讨论过程中,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同时,在结果分析时留意实际教化意义。 2.简述小学儿童心情、情感开展特点。P37-38 答:心情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看法体验及相应行为反响,它们是以个体愿望和须要为中介心理活动。心情和情感是个体适应生存与开展重要方式,它们会随着个体成长而不断开展。小学阶段,儿童心情和情感开展特点主要表如今以下三个方面:〔1〕心情调整限制实力增加,冲动性减弱。〔2〕心情、情感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观察法又叫自然观察法,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系统的探讨某些实验条件、观测与实验条件相关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4.意义记忆:是在对事物的意义和逻辑关系理解的基础上,对研究材料的记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记忆方式。 5.研究:研究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研究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6、社会性:社会性是生物个体通过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研究掌握基本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遵从社会规,成为社会人的过程。

7、意义研究:是指在新的知识与研究者已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的联系,即在新知识的与研究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8、述性常识:主要是指作为言语信息的常识,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9、原理研究:学生能够用言语清楚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能够举出反映原理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学的原理。原理研究的实质是学生能够在体现原理的不同情镜中适当地应用原理。10.迁移:研究的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 1.简述行动研究的特点。 答:(1)实践性与参与性相结合。研究的全过程始终是对行动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者和教师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实施新方案。 2)合作性和参透性相结合。在典型的动作研究中,研究成员由专家、研究成员、教师、行政领导人员等联合构成。他们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各自的优势,组成团体化智囊团。

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02640《儿童心理学》章节练习(1-10)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儿童心理学》章节练习(1-10)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自测练习测验 题目:1、参照我国学制对儿童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阶 段学习前的儿童的统称。其中幼儿阶段是指(B)的儿童。 【A】:4-6岁 【B】:3-6岁 【C】:受精卵形成到3岁 题目:2、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A)发展三大领域。 【A】:情感和社会性 【B】:游戏 【C】:感知觉 【D】:道德 题目:3、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C) 【A】:成人的翻版 【B】:环境的产物 【C】:有自己特点的成长中的个体 【D】:“小型成人” 题目:4、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C) 【A】:十九世纪末期 【B】:中世纪 【C】:中世纪以前 【D】:上世纪六十年代 题目:5 (C)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达尔文 【B】:法国思想家卢梭 【C】:英国哲学家洛克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题目: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 (A《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A】:普莱尔 【B】:弗洛伊德 【C】:皮亚杰 【D】:华生 题目: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D) 【A】:皮亚杰、埃里克森、华生 【B】: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 【C】:弗洛伊德、皮亚杰、埃里克森 【D】: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 题目:8、强调教育必须贯彻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自然界的“秩序” (A)【A】: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B】: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C】:英国哲学家洛克 【D】:法国思想家卢梭 题目:9、认为儿童是“高贵的野蛮人”,他们生来就被赋于了一套有序、健康成长的普遍进程表的是(D)。 【A】: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C】:英国哲学家洛克 【D】:法国思想家卢梭 题目:10、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开始观察、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 婴儿传记的形式出版,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婴儿传记作者是(A)。 【A】: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B】: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C】:法国思想家卢梭 【D】:英国哲学家洛克 题目:1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D),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D) 【A】:弗洛伊德皮亚杰 【B】:皮亚杰弗洛伊德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版)

电大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完整 版) 范本1 电大《儿童心理学》平时作业一及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4 分,共4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2、婴儿传记:观察并记录自己子女的发展,并以传记的形式出版这些资料。 3、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4、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进行的学习。 6、替代强化:由于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7、认知:人的认识活动,其中包括我们通常所讲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过程。 8、认知结构图式:有组织的思维或行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9、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使外在刺激适应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10、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0、社会生态系统论: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二、简答题(每题6 分,共30 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些内容? 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生理发展主要包括: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