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②概括汉字书法、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音乐、舞蹈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舞、乐的功能和意义。
③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④以文字、画面等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②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②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难点:(1)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2)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加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建议:1、整体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以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使学生先从感官上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然后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感受去分析各艺术的特点。
2、关于“‘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一目,建议教师:(1)利用多媒体投影各种书法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可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已知的知识先鉴别一下各幅作品分别采用了哪种字体,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高中人美版中国书画教案

高中人美版中国书画教案教学内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特点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技法和写意画的表现方法;3. 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技法和笔法;2. 理解中国传统书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法;3. 掌握写意画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法;2. 实践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法;3. 个性化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调查学生对中国书画的认识程度,有哪些名家和作品比较熟悉?2. 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学习书法1. 介绍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笔画、字形、结构、格局、章法等,演示一些常见的字体,如隶书、楷书、行书,讲解详细的笔画和造型方法,让同学们理解每个字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2. 分组进行书法实践,让学生自行练习,使用不同的笔划和造型方法,注重练习筆劃递进的感觉,让学生理解书法的美感。
3. 交流展示,让学生将自己练习的书法作品进行展示,并结合老师指导的要点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并加强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三、学习绘画1. 介绍中国画的基本要素:笔法、墨色、构图、线条、色彩等。
让同学们了解写意画。
2. 选取中国画中的内容、构图、元素等让同学们进行实践,注重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练习笔画时要注重笔势、用力和手法的转化。
3. 将个人作品进行展示,老师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多加思考和改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四、扩展1. 看中国画作品并且了解中国画的类型分类。
2. 制作中国画相册,按照自己的创意设计封面,并将自己所制作的中国画展示在相册里。
3. 邀请书画家或画廊工作人员进校进行专题讲座和书画展览,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和艺术探索。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的古代艺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识能力: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学生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另外现有教材有明显的缺点:1、内容偏难:教材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工具、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
尤其绘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山水画的介绍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就像美术课。
2、知识系统性不明显:历史是非常强调过程、脉络及阶段性特征的。
二、学情分析中学2008级高一学生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届学生。
第一,学生基础比较弱,初中社会学科知识强调是面,缺少知识系统性。
第二,学生不活跃,主动性不够。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定位《中国的古代艺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课教学内容,它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
大致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发展脉络,把古代书画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鉴赏。
(二)教学设计中国的古代艺术一、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写字的方法。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认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特点及其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代书画艺术的起源:甲骨文、金文等。
书法的发展: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演变。
绘画的发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的演变。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资料,分析不同书体和画种的特点。
学生进行书法和绘画的实践,体验古代书画艺术的精髓。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书体和画种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二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认识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其风格。
2.2 教学内容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线条、结构、布局等。
著名书法家的作品: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和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资料,分析不同书法家的风格。
学生进行书法的实践,体验古代书法艺术的精髓。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学生能够认识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其风格。
第三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认识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的作品及其风格。
3.2 教学内容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线条、色彩、构图等。
著名画家的作品:顾恺之、张择端、范宽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著名画家的作品。
学生观看相关图片和资料,分析不同画家的风格。
学生进行绘画的实践,体验古代绘画艺术的精髓。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学生能够认识著名画家的作品及其风格。
第四章: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
认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美学特点。
4.2 教学内容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意境、笔墨、布局等。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2)认识中国古代书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3)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欣赏、实物观察、资料查询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实践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概述(1)书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书画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3)书画家的生活背景及其艺术成就。
2. 书法艺术(1)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书体的特点及代表人物;(2)书法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方法;(3)书法艺术的现状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中国古代书画家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风格;(3)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基本技法和审美观念。
2. 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背景及其影响因素;(2)书法艺术的书体特点及鉴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书体特点等知识;2. 展示法:展示古代书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书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古代书画艺术的兴趣;2. 讲解与展示:介绍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书体特点等知识,展示书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的古代艺术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概述汉字、绘画的起及演变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课内容较为分散,包含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等三部分主要内容。
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学科综合性强,条块分割明显。
本课教学以三种艺术的共同特点——意境为主题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教学内容与生活贴近,教材以外的课外教学资非常丰富,包括各种图片,声音和实物资,教学中都可作为辅助。
学习者分析书法、绘画学生对书法、绘画了解较多,甚至部分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和画的学习经历,对本课内容易产生兴趣。
对京剧的了解相对较少,具备一些基本常识。
但对书法、绘画、戏曲发展的历程缺乏完整的认识。
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种类,了解古代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名家名作。
了解和掌握古代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演变的过程,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頫等书法名家;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戏曲发展脉络,初步理解书、画、戏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欣赏书法和绘画京剧的名作,感受书法、绘画、京剧的意境之美。
通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了解书法、绘画和戏曲的发展脉络。
通过学生活动如:我最喜欢的书法字体,学生自己探究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并从古代艺术的魅力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书画和京剧艺术的发展演变的历程和特点。
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设计思路本课在设计上以三种艺术中共同的艺术内涵——意境为线索,以三种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纲,辅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历史典故整合知识,提升历史底蕴。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2《中国古代的艺术》教案

中国的古代艺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利用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完成基本知识结构,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法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培。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现在教学手段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彩多姿的风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已有一些了解和认识。
通过高一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已经能够根据导学案自主完成预习作业,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到位,缺乏深入分析问题的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代书画的发展及特点。
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掌握古代书画的基本特征,认识一定的文化艺术都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培养学生古代艺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想象力;增强学生鉴赏美、创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中国的古代艺术1、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隶书行书。
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2、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始创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隶书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开始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活跃,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及特长秦代:李斯;东晋:王羲之;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董其昌。
二、画中有诗1.分类(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中国古代书画(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公道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方案设计
教材版本
苏少版美术第十五册第九课
课题
《中国古代书画(二)》
教学课型
欣赏·评述
设计课时
2课时
授课人
薛德平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
1、《千里江山图》属何种山水画?其美何在?
2、《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3、《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4、清代四僧指的是谁?他们共有一种怎样的情感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请举一例说明。
重点语: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溪山行旅图》以“景真”“情真”为美,令观者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感。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浑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艺术表现不再像宋画那样讲究理法刻意求工,趋向“空灵”风格。画家(变)用豪放苍劲的笔墨借山石表现平和、宁静而冷漠的气氛。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教学设计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毛宏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内容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知识能力:知道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宋代四大家等书法家以及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张择端等画家。
能概括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初步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功能和意义。
3、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增强欣赏,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提高在了解古代艺术形式的同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验、体会古代艺术的精神实质和丰富的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可以以作品,表演,介绍,等多种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多姿多彩的艺术,提高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丰富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重点: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灿烂辉煌,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多中表现形式。
难点: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
在了解古代艺术发展原因的时候,要从古代社会的各个角度去分析。
了解政治、经济、思想、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去了解艺术发展的原因。
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共同交汇成为中华文化艺术的长河。
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多样性。
另外现有教材有明显的缺点:1、内容的偏、难:教材有关中国古代绘画的:工具;题材;表现技法;艺术风格。
尤其绘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山水画的介绍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感觉就像美术课。
2、知识系统性不明显:历史是非常强调过程、脉络及阶段性特征。
二、学情分析杭州市余杭区是浙江省国家课程改革第一批试验区,余杭高级中学2008届高一学生是课程改革后的第二届学生。
优势:第一、表现欲强,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
第二、知识面广,文科相对于理科来说强些。
弱势:第一、基础比较弱,初中学科知识,强调是面,知识缺少知识系统性。
第二、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的另一面就是浮躁。
三、教学设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培养人去适应社会,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一)原则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教材实际出发。
删除一些教材中偏、难的知识。
如:中国古代绘画史中有关绘画的表现技法、艺术风格远远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能力,感觉就像美术课的内容。
“放弃是一种智慧,残缺是一种恩惠”。
2、发展性原则一切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有明显先后性特点。
“宏观把握未来,微观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二)教学定位《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课教学内容,它不是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鉴赏能力为主要目标。
大致了解中国古代书画发展脉络,把古代书画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去鉴赏。
(三)教学设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一、什么是艺术讲授“艺术”的概念从具象到抽象。
从“艺术”说文解字开始。
“艺”繁体字是上面是草字头,中间是提手旁和一个“丸”,下面是一个“云”字。
意思是蓝天白云,草地上,一个农民在开垦,播种,耕耘,收获的一个全过程,原意是种植的方法。
“术”繁体字左右合起来是个“行”,“行”字左半个念“Zhi”(音同志),行”字右半个念“Chi”(音同持),“术”繁体字中间是个“术”,表达意思是走路的方法,所以说“艺术”原意指一种技能,方法。
引申为: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戏剧、曲艺等。
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书法”是写字的方法。
虽说有文字的民族就有“书法”,但不一定写字的书法都成为艺术。
中国汉字书法所以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因为它是一种“图画性”很强的衍形表意文字,具有独特的形体结构,点、横、竖、钩、撇、捺等等笔画,和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通过书写者对字形、笔画“美”的追求,才使它成为一种表达民族美感、表达主观意兴心绪和可以移情的艺术。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既然是写字的艺术,就从字的起源与演变说起。
出示1:《半坡氏族陶器上刻画的符号》设问1:半坡氏族陶器上刻画的符号所表达的何意?引导学生得出汉字的起源。
出示2:《商代甲骨文》设问2:商代甲骨文中“立”“马”“臣”,进行辨认,比较像现在什么字?得出确切汉字开始。
出示3:《战国与秦统一后的“马”“安”字》设问3:秦统一文字有何意义?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出示4:《汉字的演变》设问4-1:“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大致出现的时间?到魏晋汉字的各种字体俱已成熟。
设问4-2:我们目前最常用的字体?设问4-3: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规律?(具象到抽象,复杂到简单)(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是写字的艺术,有了字,书法艺术也就开始了。
书法艺术说到底还是线条艺术。
1、商周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始商代是确切文字的开始,字的线条两头尖(用刀刻、划)。
西周的金文,字的线条厚重,粗壮(用陶范金属溶液浇注)2、秦汉是中国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的时代汉字的演变中,隶书的出现是划时代的,标志着古文字的成熟。
3、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到魏晋汉字的各种字体俱已成熟,因此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钟繇“领楷书之先”;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草圣”张芝。
作品欣赏:王羲之《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有28个不同写法“之”。
4、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楷书鼎盛时期。
“欧体”“颜体”“柳体”,尤其“颜筋柳骨”。
作品欣赏: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神策军碑》5、宋元明清时期书法更加向多样性发展书法家共同特点:诗文与书画兼通,书法各体都较擅长,又大都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作品欣赏:蔡襄《楷书尺牍》苏轼《罗池庙碑》黄庭坚《寒食贴跋》米芾《多景楼诗册贴》探究与思考1、列举中国书法各种书体流派,并举出其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参考下面所举各专家学者的评论,并结合在课文中看到的墨宝实例,谈谈你对中国书法特点的看法。
林语堂“作为中国美术的基础,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
这些美学范畴使西方人大为吃惊。
”朱仁夫:“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瑰宝,独有的骄傲。
”“书法艺术是传统的艺术,不像西方艺术那样把旧有的形态完全破坏,而是在旧形态基础上的转化发展。
”“书法艺术是欣赏的艺术,为欣赏而创作,为欣赏而生存,惟有欣赏才有价值。
”“书法艺术是空间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运动的艺术,因为线条不管是经过人创造的,还是自然产生的,对于人的视觉器官来说,常常暗示着运动。
”“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一直在这种特殊的土壤里生长壮大,其传统性不仅来源于生活环境的稳定,还来源于其传统土壤的深厚性。
”三、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一)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出示: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设问:“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何种场景?体验: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里面盛水,拍打水面,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二)商周时期中国绘画有了较大的发展绘画的载体变化:彩陶→青铜器、玉器、膝器(三)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出示: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与妇女凤鸟图(战国时期)设问1:妇女凤鸟图寄托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楚国人的何种审美观念?龙凤呈祥;楚王好细腰设问2:从青海大通舞蹈纹彩陶盆到妇女凤鸟图,我国古代绘画载体有何变化?从依附→独立艺术(四)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绘画出现全面繁荣知名画家即有100余人,宗教画盛行。
名作欣赏:顾恺之《女史箴图》(五)隋唐五代时期画坛呈现璀璨繁盛的局面画家辈出,绘画题材丰富: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
名作欣赏1:隋展子虔《游春图》(山水画)设问1:请找一下作者的签名?没有,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祖国)的敬重,人在自然中是那么的渺小。
补问1-1:右侧上方“展子虔游春图”是谁题的?宋徽宗(赵佶),只题“展子虔游春图”,而不签名。
表明了对艺术的尊重,确实也证明了赵佶是个艺术鉴赏家。
补问1-2:正上方的是谁题的?清乾隆皇帝,不仅题诗,而且又签名,又在《游春图》最空旷之外,既破坏了图的格局,远看就像一群苍蝇,乾隆皇帝口口声声说是汉学专家,充分暴露他对艺术的无知,又签名,是占为已有的表现,也是清朝专制主义到了极点的表现。
名作欣赏2:唐韩滉《五牛图》(动物画)名作欣赏3:唐阎立本《步辇图》(人物画)设问3-1:唐阎立本《步辇图》描绘是怎样的场景?记录了641年,松赞干布的使者向唐太宗求婚的场景,是汉藏友谊的见证。
设问3-2:《步辇图》右半部分人物画有何特点?九个侍女,神态各千,体现了太宗皇帝的九五至尊,体现了太宗皇帝的地位尊严。
太宗皇帝威严慈祥的神态,体现了他对这门亲事的认可,也昭示了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
设问3-3:《步辇图》左半部分人物中哪一位是松赞干布的使者?前面一位是礼仪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中间是松赞干布的使者,络腮胡子,体现了藏民族粗旷、开放的民族性格。
左边一位是同步翻译。
名作欣赏4: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设问:唐朝绘画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培养学生把历史事件特定的环境去考察)历史原因:前代基础。
现实原因: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民族融合;民族政策开明;外交开放。
(六)宋元明清的绘画达到一个新高度绘画技巧达到新高度,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画家辈出。
讲授:花鸟画的含义——花是生命的象征,鸟是自由的象征。
名作欣赏:清华喦《双雀爱梅图》(花鸟画)设问:清华喦《双雀爱梅图》的寓意?喜上眉(梅)睄(梢)。
学生点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学生才艺展示:当场书法作品(学生若干)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了解古代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
了解了古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课虽然结束了,但欣赏美,发现美,鉴赏美远没有结束。
教学点评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朱可毛宏良老师的《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一课具有以下5个基本特点:1.理念新。
我们知道,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三大理念,也就是说,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告诉学生现成答案与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合作的思考、有效的探究,从中得出认识,形成感悟。
毛宏良老师的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如在讲述中国书法的萌芽时,让学生联系生产、生活的实践,讨论符号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文字的起源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有效得多。
2.目标明。
艺术的内涵是宽泛的,艺术的思维是深邃的。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是一堂以鉴赏、熏陶、陶冶为主的课,因此,知识目标的传授不是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瑰丽多姿,培养自豪的情感,积淀良好的素养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