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合集下载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教案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来源和种类,培养学生的收集兴趣。

2. 通过观察邮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邮票的来源和种类2.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邮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邮票案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1. 邮票样品:准备各种邮票样品,以便学生观察和分析。

2.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邮票的图片和相关案例。

3. 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以便学生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案内容示例:一、邮票的来源和种类1. 教师出示各种邮票样品,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来源和种类。

2.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邮票,介绍邮票的特点和价值。

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 教师出示一枚邮票,引导学生观察邮票的形状、大小、图案等特征。

2. 学生提出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如邮票的面积、周长、对称性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提出的问题,如计算邮票的面积、周长等。

三、小组合作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枚邮票进行观察和分析。

2. 学生提出本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各组汇报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出示一个邮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评和指导。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邮票收集和数学问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收集兴趣。

六、邮票设计中的数学问题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特殊数学元素的邮票设计,如几何图案、斐波那契序列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5)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5综合与实践第3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新课标 (5)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五综合与实践,第三课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邮票的大小、邮票的邮资以及邮票的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邮票实物、尺子、黑板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引入:拿出几枚邮票,让学生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引发学生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思考。

2. 讲解:讲解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3. 练习:让学生拿出自己的邮票,测量邮票的大小,计算邮票的面积,并讨论邮票的邮资和设计等问题。

六、板书设计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 邮票的大小2. 邮票的邮资3. 邮票的设计七、作业设计1. 观察自己拥有的邮票,记录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2.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邮票问题,例如计算邮票的面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觉得学生们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练习中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还不太理解,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体现在邮票的大小、邮资和设计上,还可以延伸到邮票的收藏、邮票的市场价值等方面,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数学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引入环节的邮票观察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邮票实物,让学生们直观地观察邮票的大小、邮资以及设计。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综合与实践(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通过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巩固对加、减、乘、除的理解;3.能够自己设计邮票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二、教学内容1. 邮票的基本概念邮票是指国家为实现其政策、宣传和文化交流等目的而印制、发行和管理的邮资凭证,是一种特殊的印刷品,有一定的收藏、交流和投资价值。

邮票主要由邮票票面、邮票背面、安全线、冠字号、仺号、刻制标记、刻制差错、面值和版别等组成部分。

2.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往往涉及到面积、周长、数字运算等方面,是一种很好的综合与实践题型。

以下是几个例子:例1:计算邮票中的面积和周长设计一个长方形邮票,其长为5cm,宽为3cm,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解:首先计算面积,面积=长×宽=5cm×3cm=15cm²;其次计算周长,周长=2×(长+宽)=2×(5cm+3cm)=16cm。

因此,这个邮票的面积为15cm²,周长为16cm。

例2:解决数字运算问题某国家2019年1月1日发行一枚邮票,面值为¥2.99元。

如果每人每天用1枚这种邮票,全国人口8.5亿人,那么全年这种邮票的邮资总额是多少?解:首先计算单张邮票的邮资为2.99元;其次计算每天的邮资总额为2.99元×1枚邮票×(全国人口)8.5亿人=25.415亿元;最后计算全年的邮资总额为25.415亿元×365天=92797.975亿元。

因此,全年这种邮票的邮资总额为92797.975亿元。

3. 自己设计邮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枚邮票,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邮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训练学生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介绍邮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并讲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2.演示法: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解决邮票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3.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邮票并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活动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活动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文化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通过图案、色彩、文字等元素 来传达数学的魅力,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文化。
04
邮票的数学价值与意义
邮票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几何形状
邮票的设计常常涉及到各种几何形状,如圆形、三 角形、矩形等,可以作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形 状和空间关系。
图案对称
很多邮票采用对称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对称的概 念,以及其在几何和艺术中的应用。
通过运用不同的几何图形和色彩搭配,邮票设计者 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
数学公式与定理的图案设计
邮票上有时会印有数学公式或 定理,如勾股定理、毕达哥拉 斯定理等,这些公式或定理通 常以图案的形式呈现。
这些图案通常采用简洁明了的 线条和图形,以突出数学公式 的精髓和美感,使人们在欣赏 邮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 魅力。
80%
专题邮票
专题邮票围绕某一主题或事件进 行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 收藏意义,市场行情也相对较高 。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活动3邮票中的数学问

CONTENCT

• 邮票的数学属性 • 邮票中的数学图案 •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 邮票的数学价值与意义
01
邮票的数学属性
邮票的尺寸与比例
邮票尺寸
邮票的尺寸通常根据其面值和用途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面 值的邮票尺寸较小,大面值的邮票尺寸较大。
邮票比例
邮票的比例是指其长和宽之间的比例。一些邮票的比例是1:1,而另 一些则是2:3、3:4等其他比例。
邮票中的数学概念与原理
几何图形
邮票上常常出现各种几何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这些图形可以帮助 人们理解几何概念和原理。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寄信买邮票的过程。

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平时寄过信心吗?寄信需要什么?邮票除了邮信还有什么作用?(可以收藏,纪念重要人物和事件,被称为微型百科全书)同学们知道我国最早的邮票吗?(出示“大龙邮票”)邮票有哪些种类?(特种邮票、纪念邮票、普通邮票)出示若干张邮票,邮票和我们数学有关系吗?现在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揭示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二、探究解决问题师:下面是我国邮信的资费标准业务种类计费单位资费标准/元师:从表中你发现了那些信息?(1)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本埠的朋友只要贴0.80元的邮票。

(2)不到20g 的信函,寄给外埠的朋友要贴1.20元的邮票。

师:你有什么地方没看懂吗?(师解疑)本埠:是指地级以上城市以市属城区(不包括市辖县和飞地)为范围;县(含县级市)以县境(不含飞地)为范围的地区,在上述各范围内互寄的函件为本埠函件。

外埠:是指本地以外较大的城镇。

邮件寄递范围讲的“外埠”是指本埠范围以外的地区。

寄递区域超出本埠函件寄递范围的函件为外埠函件师:老师这有一封信重45克,大家一起来算算该付多少邮资好不好?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并汇报:45=40+5 20×2=40 1.2×2+1.2=3.6元师:老师的信是45克,但咱们班有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的信都和老师的一样重,书上给了我们一个1克—100克的表格,那么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填一填书上的表格。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邮票是集邮爱好者们所珍藏的物品,它经常被用来纪念重大事件或者纪念著名人物。

但难道你知道邮票还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吗?下面我们就在这篇文章中来一探究竟。

一、几何问题邮票上的印刷图案常常是画一些著名建筑、动物或者花卉等。

它们的形状、大小、图形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几何规律,这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材料。

例如,1992年发行的“奥林匹克邮票”,该邮票上画的奥林匹克五环,是较为立体的图案。

我们可以通过该邮票的构造,了解五环图形的几何特征,如它们的外切圆、内切圆、中垂线、对称轴等等。

同时,邮票的尺寸、形状的测量也是一项重要的几何学的学习内容,也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数学题目。

二、统计问题邮票的印刷数量、流通数量、珍藏数量、市场价格等,都体现着一些数量和概率统计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处理需要一些统计数学的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对某类邮票的发行量进行一个横向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据各个年份、地区、邮票类型进行统计,可以得出相关的数据表格、折线图等。

三、图论问题另外,邮票的设计也存在一些图论上的问题。

它们的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到图案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等问题。

同时,邮票的珍藏和流通过程中,也会形成一些有趣的图论问题。

例如邮票流通的路径分析,在邮票收藏家中形成的网络图等。

四、数值问题邮票的价格、面值、印刷数量等都需要用到一些数值计算。

例如,2019年发行的“猪年邮票”,它的面值是1.2元,而它的印刷数量是5000万张,就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出邮票的总面值是6亿元。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数学教材中,更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一张张邮票,发现其中隐藏的各种数学规律,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邮票是一个非常好的数学教育资源。

希望各位同学不仅要珍惜邮票,更要从中发现和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共同享受数学的魅力。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邮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邮票相关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让学生了解和喜爱文化和艺术。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邮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教学难点:理解邮票中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邮票相关的数学问题。

3. 教学过程3.1 自主学习1.通过课前布置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邮票或者在网上查找邮票,并在课堂上展示收集的邮票,并简要介绍每一张邮票的背景知识。

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邮票的种类和邮票上可能存在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来获取新的想法和新的思路。

3.2 导入1.引入邮票概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出有邮票的场景,了解邮票的形状、结构、色彩等基本特征和种类。

2.引导学生思考邮票中可能存在的数学问题,例如:邮票上图案的数量、邮票上图案的比例关系等。

3.3 讲解1.通过讲解邮票设计和印刷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邮票上图案的制作和排版规律。

2.介绍邮票收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并引导学生探究邮票设计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3.4 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小组内设计一张邮票并解析自己的设计思路。

2.设计邮册:让学生按照特定的主题,在小组内收集邮票并制作邮册,通过设计邮册来进一步掌握数学问题和邮票制作的相关知识。

3.5 总结1.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问题和邮票制作的相关知识点。

2.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获取邮票和邮票收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收集邮票的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广阔知识面的同时,鼓励学生探索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解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06
邮票的设计原则与数
学审美
邮票的设计原则
主题突出
邮票设计应突出主题,如人物、动物、风景等,以吸引人们的注意。
色彩搭配
邮票的色彩搭配要协调、美观,以增强邮票的艺术感。
尺寸统一
邮票尺寸应统一,以便于邮寄和收藏。
防伪标识
邮票应具备防伪标识,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数学审美在邮票设计中的应用
几何形状
利用几何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创造出独特的美感。
名人肖像
邮票上印制名人肖像,以纪念杰出人物,弘扬他 们的精神。
ABCD
历史事件
通过邮票设计反映历史事件,传承历史文化,弘 扬民族精神。
节日庆典
邮票设计可以体现节日庆典的氛围,如春节、国 庆等,以表达喜庆和祝福之情。
THANKS.
邮票的排列与组合
02
邮票的排列方式
直线排列
矩阵排列
圆形排列
邮票按照直线顺序排列, 通常用于制作连票。
邮票按照矩阵形式排列, 常见于四方联邮票。
邮票围绕中心点呈圆形 或环形排列,具有视觉
上的美感。
异形排列
邮票根据特定的图案或 形状进行不规则排列,
以突出主题或创意。
邮票的组合方式
01
02
03
04
单枚邮票
对称性在邮票设计中的应用
邮票的图案、边框和背景等元素的设计中,经 常运用对称性来增加美感。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的设计可以使邮票看起来更加平衡、和谐。
在一些特殊主题的邮票设计中,如地图、建筑、 自然界等,对称性可以突出主题特点,增强视 觉冲击力。
邮票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对称性,结合非对称 元素,打破单调感,使邮票设计更加生动、有 趣。t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刘杰文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09---1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本节课以指导学生的寄信活动为情境,通过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的质量和地域支付邮资等活动,巩固和综合应用“组合”等数学知识。

2、通过交流与互动、观察与列表和看书自学等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归纳与判断等数学能力,并从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不同邮件的资费的标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邮票问题。

教师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今天老师这里有个谜语要考考大家咯,准备好了吗?(课件)“猜谜”: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他当差使。

教师:过去是“一封家书抵万金”,居住在两地的人们通过寄信来传递信息。

现在通讯发达了,寄信的人少了,但是人们还是喜欢邮票,那是因为邮票既有收藏的价值又设计得很精美。

今天,张老师就给你们一个机会来欣赏一下中国收藏价值最高的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

(简叙其历史背景)
大家知道,寄信的时候用的邮票的面值和数量都不太一样,请大家欣赏屏幕上的邮票,谈谈各自的发现;其实邮票中也隐含着不少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二、根据信函质量和地域的不同确定邮资。

1、教师:我这里有两封信,一封贴的邮票是0.80元,另一封贴的是1.20元,邮资是不同的,谁愿意猜一猜,邮资的多少应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学情预设:虽然学生没寄过信,但根据相关经验可能会出现:与信的质量大小与邮寄的路程远近有关;信封越重,花的钱越多,路程越远,邮资也越高。

2、请同学们翻开书,阅读第118页中间的表格,
看看邮资与信函的质量、投寄的地址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观察表格,大屏幕上也同时呈现这个表格,供稍后讨论用。

教师:通过看书学习,同学们读懂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暂时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情预设:1、什么是“首重”,什么是“续重”?2.“本埠”、“外埠”是什么意思?
3、学生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出现:1“本埠”就是本市,“外埠”就是外地。

2.100以内,本市20克付0.80元的邮资,外地付1.20元的邮资。

3.“续重”就是超出部分的质量,这部分本市每100克付1.20元,外地付2.00元。

4、实际操作:
拿出抽屉中的信封和邮票,小组靠左边的是寄往上海市的(重26g),右边的是寄往红山区的(重38g),学生给信件贴合适的邮票(强调不多也不少),并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有错误的老师投影纠正,并加以说明。

三、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

1、教师谈话:我们很多同学都见过邮票,而且知道它们的价格是不完全相同的,有几分的,有几角的,也有几元的。

邮局一般规定最多贴3—4张邮票。

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情预设:可能会出现因为如果面值太大了,有的邮资就不能表示;如果面值太小了,就可能会需要贴上很多张邮票。

2、小结:给学生展示两个信封,一个贴了4张0.80元的邮票,另一个贴满了32张0.10元的邮票,如下图
通过对比,同学们会很容易地发现,上面的信封太浪费邮票了,都没地方书写姓名和地址了,而且要盖好几个邮戳,太耽误时间了。

由此想到,邮票的面值应该尽可能大一些,所用的邮票的张数才会尽可能少。

3、教师提问:如果邮寄一个不超多100克的信函,最多只能贴3张邮票,而且只许用80分和1.20元的两种邮票,能满足所有情况的需要吗?
4、学生小组谈论后进行集中汇报。

生1:先要分清是本市还是外埠
生2:应该把100克以内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再一个个判定。

在大家都表示同意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依次把表格填写完整。

(☆除外)学生通过对表格的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只有4.00元,4.80元和6.00元三种情况不能仅用0.80元和1.20元的邮票支付(即在表格中标上☆的那三种)。

既然有这样三种情况不符合要求,那么我们能不能自己再另外设计一种面值的邮票,来满足题目的要求呢?(注:邮票面值大小自定)
学情预设:自己设计一种邮票,使他的面值能够符合题目要求,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学生以往类似的经验储备比较匮乏,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充足的时间,而且允许在尝试中出现一些反复。

5、小组合作谈论,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完成。

学生们在尝试和分析中逐步确定增加的邮票面值可以是2.00元,也可以是2.40元,或者是4.00元。

四、巩固练习。

(1)、如果小明给本市的好朋友写一封89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2)、如果小明给上海的爸爸写一封135克的信,他该贴多少钱的邮票?五、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邮票中的数学问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发表各自的收获体验。

六、课外延伸:如果想最多只用4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400g 的信函
板书设计:
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确定邮资的两大因素: 质量、目的地。

合理设计邮票的面值:经济、合理、方便、实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