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360ml去离子水,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将两个试剂瓶中的溶液摇

匀,配成浓度为cNaOH=0.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0.1mol/LHCl溶液

三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1. 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25.0025.0025.00

0.00 0.000.00

25.0025.0025.00

22.1021.8521.95

0.00 0.000.00

22.1021.8521.95

0.005300 0.004700 0.0007000 科学记数法 0.003567

2.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29.4529.4029.60

0.00 0.000.00

29.4529.4029.60

25.0025.0025.00

0.00 0.000.00

25.0025.0025.00

0.84890.85030.8446

0.002233

四误差分析

1. 误差分析

用两种指示剂测得的体积比VHCl/VNaOH不一定吻合:因为甲基橙作指示剂,HCl滴定NaOH,终点偏酸性,可能略过化学计量点0.1%,而酚酞作指示剂,NaOH滴定HCl,终点偏碱性,可能略过化学计量点0.1%,因此可能造成VHCl/VNaOH(甲基橙)>VHCl/VNaOH(酚酞)。

在装溶液前应将溶液摇匀,否则浓度不均,每次取出的溶液浓度不同

指示剂的量要适当,过少或过多导致无法准确判定滴定终点或消耗酸或碱的体积发生变化

酸碱滴定管应该先用溶液润洗,否则导致加入溶液的浓度减小,消耗酸或碱的体积发生变化

锥形瓶不能用溶液润洗,否则导致消耗酸或碱的体积增加

必须要将酸碱滴定管中的气泡排干净,否则会对读数造成影响

振荡锥形瓶时不能将溶液溅出,也不能将滴定管中的溶液滴到锥形瓶外面

如果停止滴定时滴定管口悬一滴溶液导致读数误差

不同实验者的主观因素(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对滴定终点的判断不同

酸碱滴定管在使用前应进行试漏,否则导致误差

必须等到附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后再去读数,滴定管必须处于垂直状态,眼睛应与弯月面最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导致误差

溶液变色立即停止滴定并读数

临近终点时要放慢滴定速度,每加一滴或半滴要充分摇动直至指示剂变色停止滴定,等待0.5-1min读数

将试剂瓶中的溶液倒入滴定管时不能借助其他器皿,以免标准溶液浓度改变造成污染

滴定管内壁必须完全被水润湿不挂水珠,充液后弯月面边缘处不起皱变形,否则滴定时溶液沾在壁上影响容积测量的准确性,使用酸管时手心不要碰到活塞尾部致使漏液,使用碱管时挤压时不能使玻璃球移位或挤压球的下部以免形成气泡

2. 其他注意事项

滴加指示剂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锥形瓶中

每次测定都必须将溶液重新装至滴定管的零刻度线

应该左手持滴定管右手握住锥形瓶瓶口,使滴定管管尖伸入锥形瓶口约1cm,瓶底离滴定台底板约2-3cm,边摇动边滴定,摇动时锥形瓶要按一个方向转动,瓶口不晃动,不碰管尖

锥形瓶洗净后还有少量去离子水不会导致误差

酸管涂油时应先用滤纸将活塞、活塞孔和活塞套擦干,活塞孔附近不要涂太多,涂油过少,活塞转动不灵活导致操作困难,也容易漏液,涂油过多会造成活塞孔甚至管尖堵塞,涂油后的滴定管要重新试漏

滴定开始前,滴定管管尖如有液滴,用烧杯内壁碰去

滴定终点时,滴定管管尖如有液滴,可用锥形瓶内壁靠下,或用洗瓶将其冲下,但不能用过多的去离子水

每秒滴三滴的滴定速度比较合适

滴定管使用之后洗净并倒置在滴定管架上

注意浓度比等于体积反比,即aOH/CHCl=VHCl/VNaOH,并注意结果的有效数字。

五思考题

1. 因为在装入标准溶液之前,滴定管已经用去离子水润洗过,有少量的去离子水残留,用标准溶液润洗三次的目的是保证滴定管内溶液的浓度与试剂瓶中一样,如果不润洗则会导致加入的溶液被稀释,

浓度减小,消耗的酸或碱的体积增加。锥形瓶不需要润洗,锥形瓶的作用只是提供反应场所,加入锥形瓶中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量是用滴定管量取好的,如果润洗则会导致消耗酸或碱的量发生改变,导致误差。

2. 因为在放置过程中,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导致溶液的pH降低,溶液褪色,不需要再滴定。

3. 不影响终点读数,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体积是准确量取的,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去离子水不影响锥形瓶中溶质的量,也不影响消耗的标准溶液的量,对滴定结果没有影响,不影响终点读数

实验一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实验目的]

1.学习托盘天平和电子天平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准确、简明、规范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的方法。

[实验原理]

1.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托盘天平(图2-1)又称台式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根据精度不同,通常能称准至0.1g或0.01g。托盘天平的横梁架在天平座上。横梁左右有两个盘子,在横梁中部的上面有指针,根据指针A在刻度盘B摆动的情况,可以看出托盘天平的平衡状态。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图2-1 托盘天平图2-2 常见电子天平

(1)零点调整

使用托盘天平前需把游码D放在刻度尺的零处。托盘中未放物体时,如指针不在刻度零点,可用零点调节螺丝C调节。

(2)称量

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称量(避免天平盘受腐蚀),而放在已知质量的纸或表面皿上,潮湿的或具腐蚀性的药品则应放在玻璃容器内。托盘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质。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添加砝码时应从大到小。在添加刻度标尺E以内的质量时(如5g或10g),可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指示的位置与

零点相符(偏差不超过1格),记下砝码质量,此即称量物的质量。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内,把游标尺的游码移到刻度“0”处,将托盘天平打扫干净。

2.电子天平的构造

电子天平(图2-2)是最新一代的天平,是根据电磁力平衡原理,直接称量,

全量程不需砝码。放上称量物后,在几秒钟内即达到平衡,显示读数,称量速度快,精度高。电子天平的支承点用弹性簧片,取代机械天平的玛瑙刀口,用差动变压器取代升降枢装置,用数字显示代替指针刻度式。

3.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开启显示器进行操作。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待出现称量模式0.0000 g后即可称量,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

(4)校准。天平安装后,第一次使用前,应对天平进行校准。因存放时间较长、位置移动、环境变化或未获得精确测量,天平在使用前一般都应进行校准操作。一般采用外校准(有的电子天平具有内校准功能)完成。

(6)称量。按清零键,显示为零后,置称量物于称盘上,关上天平门,待数字稳定后,即可读出称量物的质量值。

(7)去皮称量。按清零键,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清零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数字稳定,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将称盘上的所有物品拿开后,天平显示负值,按清零键,天平显示0.0000 g。若称量过程中称盘上的总质量超过最大载荷时,天平仅显示上部线段,此时应立即减小载荷。

(8)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一般不用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关闭显示器,

切断电源,若短时间内(例如2 h内)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

若当天不再使用天平,应拔下电源插头。

4.称量方法

常用的称量方法有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和递减称量法,现分别介绍如下。

(1)直接称量法

直接称量法只能称量能直接放在天平上的物品,如小烧杯、蒸发皿、坩埚等。

(2)固定质量称量法

此法又称增量法,用于称量需要某一固定质量的试剂或试样。这种称量操作的速度很慢,适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最小颗粒应小于0.1 mg,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样品。

固定质量称量法如图2-3所示。注意:若不慎加入试剂超过指定质量,应用牛角匙取出多余试剂。重复上述操作,直至试剂质量符合指定要求为止。严格要求时,取出的多余试剂应弃去,不要放回原试剂瓶中。操作时不能将试剂散落于天平盘等容器以外的地方,称好的试剂必须定量地由表面皿或称量纸等容器直接转入接受容器,此即所谓“定量转移”。

图2-3 固定质量称量法图2-4 递减称量法

(3)减量法

又称递减称量法或差减称量法,如图2-4所示,此法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吸水、易氧化或易与CO2等反应时,可选择此法。由于称取试样的质量是由两次称量之差求得,故也称差减法。减量法称量步骤如下:

①从干燥器中用纸带(或纸片)夹住称量瓶后取出称量瓶(注意:不要让手指直接触及称瓶和瓶盖)。

②用纸片夹住称量瓶盖柄,打开瓶盖,加入适量待称量样品或试剂(一般为称一份样品量的整数倍),盖上瓶盖。

③归零后,打开天平门,将称量瓶放在天平盘中央,关上天平门,读出称量瓶加试样后的准确质量m1。

将称量瓶从天平上取出,在接收容器的上方倾斜瓶身,用称量瓶盖轻敲瓶

口上部使试样慢慢落入容器中,瓶盖始终不要离开接受器上方。

⑤当倾出的试样接近所需量(可从体积上估计或试重得知)时,一边继续用瓶盖轻敲瓶口,一边逐渐将瓶身竖直,使粘附在瓶口上的试样落回称量瓶,然后盖好瓶盖,放回天平准确称其质量m2。两次质量之差(m1-m2),即为试样的质量m。有时一次很难得到合乎质量范围要求的试样,可重复上述称量操作1~2次。

⑥按上述方法连续递减,可称量多份试样。

[主要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电子天平(0.0001g),称量瓶,玻璃棒,称量皿(或称量纸)主要试剂:无水碳酸钠(分析纯)

[实验步骤]

1.直接称量法——称量烧杯;

2.差减称量法——称量3份重量在0.2~0.3g之间的药品;

3.固定称量法——称量0.1256g、0.3580g药品各一份。

[实验数据及处理]

记录电子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固定质量称量法称取Na2CO3的质量,减量法称量过程中称量瓶的质量变化及称量结果。

[问题讨论]

思考题

(1)什么情况下用直接法称量?什么情况下则需用减量法称量?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2)在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

(3)使用称量瓶时,如何操作才能保证样品不致损失?

[注意事项]

1.电子天平属精密仪器,使用时注意细心操作。

2.称量时须细心将样品或试剂置入承受器皿中,不得洒在天平上。若发生了上

述错误,当事人必须按要求处理好,以免玷污和腐蚀仪器,并报告实验指导教师。

3.实验数据要记在实验本上,不能随意记在纸片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一、实验目的

1. 练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 练习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原理

滴定分析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试样的溶液中,直到化学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得被测试样中组份含量的一种方法。在进行滴定分析时,一方面要会配制滴定剂溶液并能准确测定其浓度;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滴定过程中所消耗滴定剂的体积。为止,安排了此基本操作实验。

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和络合滴定法。本实验主要是以酸碱滴定法中酸碱滴定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测量滴定剂体积消耗为例,来练习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酸碱滴定中常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滴定剂,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故此滴定剂无法直接配制准确,只能先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然后用基准物质标定其浓度。

强酸HCl与强碱NaOH溶液的滴定反应,突跃范围pH约为4~10,在这一范围中可采用甲基橙(变色范围pH3.1-4.4),甲基红(变色范围pH4.4-6.2)、酚酞(变色范围pH8.0-9.6)、百里酚蓝和甲酚红钠盐水溶液(变色点的pH为8.3)等指示剂来指示终点。为了严

格训练学生的滴定分析基本操作,选用甲基橙、酚酞二种指示剂,通过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比的测定,学会配制酸碱滴定剂溶液的方法与检测滴定终点的方法。

三、试剂

1、NaOH固体

2、原装盐酸密度1.19g/cm3, A.R级

3、酚酞 0.2%水溶液

内容仅供参考

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单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 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 的酸(或碱)溶液跟 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 ,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 ()()(NaOH V HCl V HCl c NaOH c ?= 或 ) ()()()(HCl V NaOH V NaOH c HCl c ?=。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L 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10)、 ◆要点提示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是 。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酸碱中和滴定 1. 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有漏,必须更换_________。) 2. 洗涤:先用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滴定管是否漏水 锥形瓶能否用待测液润洗为什么 为何要赶尽气泡

2~3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用 ____ ,也不需烘干。 3. 装液:分别向酸式、碱式滴定管中注入L盐酸、待测 NaOH溶液(0刻度以上为宜),赶尽滴管中的气泡(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中 气泡的方法如图),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并记录此时的读数,记入数据表。 4. 滴定:你可以选择向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此时NaOH溶液为待测液,反应终点时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为:→;你也可以选择向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此加指示剂锥形瓶颜色 变化 滴定终点锥形瓶颜色 变化 是否可以改用甲基橙 或石蕊做指示剂为什 么 读数仰视或俯视对结 果影响: 仰视: 俯视:

习题第四章滴定分析法

、A 1、溴百里酚蓝的pK In 为7.3,其变色范围是 A、4.4 ?6.4 B、6.3?8.3 C、7.6?8.8 D、8.1?10.1 E、9.5?10.7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考查重点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In±1 。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弱酸需符合下列哪个条件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 -8 A、C*Ka< 10 B、C*Ka> 1O8 C、Ka> 108 D、Ka< 1O8 E、C*Ka< W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当溶液浓度一定时,Ka愈小,滴定突跃范围愈小;当Ka v 10-8时,已没有明显 突跃,即使弱酸的浓度为1mol/L ,也无明显的突跃,此时很难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当弱酸的K 一定时,溶液的浓度愈大,滴定突跃范围也愈大。反之则小。根据滴定误差应V 0.1%的要求,若以强碱直接滴定弱酸,只有当C*Ka> 10-8时, 才能用强碱准确滴定。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3、用盐酸滴定液滴定氨水时,使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 B、铬黑T C、酚酞

D、淀粉 E、硫酸铁铵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解析:基橙是在酸性区域变色,酚酞是在碱性区域变色;淀粉是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铬黑T 是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硫酸铁铵是沉淀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建议考生掌握常用指示剂的用途。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4、用氢氧化钠滴定液(O.IOOOmol /L)滴定20.00ml盐酸溶液(O.IOOOmol /L), 滴定突跃范围的pH 值是 A、 1.OO—3.OO B、3.OO ?4.3O C、8.OO?9.7O D、4.3O?9.7O E、9.7O?1O.OO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越及突越范围的概念和计算。根据强酸 (碱) 的滴定曲线四个阶段(滴定开始前、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化学计量点时和化学 计量点后)不同的计算公式,可求得化学计量点±).1 %的范围内,溶液pH由4.3O 增大到9.7O,即可确定此滴定的突越范围。另外,此题是典型的强酸(碱)滴定例 题,考生亦应熟记此类数据,考试时略加验证即可节约答题时间。建议考生掌握典型酸碱滴定法中有关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等概念及计算。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5、酸碱滴定法所选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 A、pH=pKIn±1 B、pH=pKIn ±2 C、pH=pKIn±3 D、pH=pKIn±4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时间: 组别:第组指导教师:组长:组员: 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c(标)×V(标) = 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甲基橙(3.1~4.4)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使液面恰好在01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两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doc

电导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实验报告 实验五电导滴定分析法测定未知酸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电导率仪结构和测定溶液电导值的基本操作; 2.了解电导电极的结构和使用; 3.掌握电导滴定的基本原理和判断终点的办法。 二.实验原理 在滴定分析中,一般采用指示剂来判断滴定终点,但是稀溶液的滴定终点突跃甚小,而有色溶液的颜色会影响对指示剂在终点时颜色变化的判断,因此在稀溶液和有色溶液的滴定分析中,无法采用指示剂来判断终点。 本实验借助于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而引起的电导值的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种方法称为电导滴定。NaOH溶液与HCL溶液的滴定中,在滴定开始时,由于氢离子的极限摩尔电导值较大,测定的溶液电导值也较大;随着滴定进行,H+和OH-离子不断结合生成不导电的水,在H+浓度不断下降的同时增加同等量的Na+离子,但是Na+离子导电能力小于H+离子,因此溶液的电导值也是不断下降的;在化学计量点以后,随着过量的NaOH溶液不断加入,溶液中增加了具有较强导电能力的OH-离子,因而溶液的电导值又会不断增加。由此可以判断,溶液具有最小电导值时所对应的滴定剂体积

即为滴定终点。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DDS-307型电导率仪 2.DJS-1C型电导电极 3.85-1磁力搅拌器一台 4.0.1000mol/L NaOH标准溶液 5.未知浓度HCL溶液 6.10ml移液管1只 7.100ml玻璃烧杯1个 四.实验步骤 1.滴定前准备 按照滴定分析基本要求洗涤,润洗滴定管,装入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调节滴定液面至“0.00ml”处。 用移液管准确移取5.00ml未知浓度HCL溶液于100ml 玻璃烧杯中,加入50ml蒸馏水稀释被测溶液,将烧杯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放入搅拌珠。 按照要求将电导电极插入被测溶液;调节仪器“常数”旋钮至1.004;将仪器的“量程”旋钮旋至检查档;将“校准”旋钮旋至100;调节“温度”旋钮至室温21℃;将“量程”旋钮置于合适的量程范围。即可开始测量。 2.滴定过程中溶液电导值测定 按照下表依次滴加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读取并记录电导率仪上的电导值。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PH 0-----------(8-10)--------14) ③强酸滴定强碱:可选择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PH 0-----(3.1-4.4)-----------14)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

第十章 沉淀滴定法

第十章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虽然沉淀反应很多,但是能用于滴定分析的沉淀反应必须符合下列几个条件: 1.沉淀反应必须迅速,并按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进行。 2.生成的沉淀应具有恒定的组成,而且溶解度必须很小。 3.有确定化学计量点的简单方法。 4.沉淀的吸附现象不影响滴定终点的确定。 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能用于沉淀滴定法的反应并不多,目前有实用价值的主要是形成难溶性银盐的反应,例如: Ag++Cl-=AgCl↓(白色) Ag++SCN=AgSCN↓(白色) 这种利用生成难溶银盐反应进行沉淀滴定的方法称为银量法。用银量法主要用于测定Cl-、Br-、I-、Ag+、CN-、SCN-等离子及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 除银量法外,沉淀滴定法中还有利用其它沉淀反应的方法,例如:K4[Fe(CN)6]与Zn2+、四苯硼酸钠与K+形成沉淀的反应。 2K4[Fe(CN)6]+3Zn2+=K2Zn3[[Fe(CN)6]2↓+6K+ NaB(C6H5)4+K+=KB(C6H5)4↓+Na+ 都可用于沉淀滴定法。 本章主要讨论银量法。根据滴定方式的不同、银量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用AgN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组分的方法。间接法是先于待测试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gN03标准溶液,再用NH4SCN标准溶液来滴定剩余的AgN03溶液的方法。 根据确定滴定终点所采用的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分为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 第一节铬酸钾作指示剂法

一、莫尔法—铬酸钾作指示剂法 铬酸钾作指示剂法(莫尔法)是以K 2CrO 4为指示剂,在中性或弱碱性介质中用AgNO 3标准溶液测定卤素混合物含量的方法。 (一)原理 以测定Cl -为例,K 2CrO 4作指示剂,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为: Ag ++Cl -=AgCl ↓ 白色 2 Ag ++CrO 42-=Ag 2CrO 4↓ 砖红色 这个方法的依据是多级沉淀原理,由于AgCl 的溶解度比Ag 2CrO 4的溶解度小,因此在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时,AgCl 先析出沉淀,当滴定剂Ag +与Cl -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微过量的Ag +与CrO 42-反应析出砖红色的Ag 2CrO 4沉淀,指示滴定终点的到达。 (二)滴定条件 1、指示剂作用量 用AgNO 3标准溶液滴定Cl -、指示剂K 2CrO 4的用量对于终点指示有较大的影响,CrO 42-浓度过高或过低,Ag 2CrO 4沉淀的析出就会过早或过迟,就会产生一定的终点误差。因此要求Ag 2CrO 4沉淀应该恰好在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点时出现。化学计量点时[Ag +]为 : [Ag +]=[Cl -]=AgCl sp K , = 10102.3-? mol/L =1.8×10-5mol/L 若此时恰有Ag 2CrO 4沉淀,则 [CrO 42-]=2,][4 2+Ag K CrO Ag sp =5.0×10-12/(1.8×10-5)2 mol/L =1.5×10-2 mol/L 在滴定时,由于K 2CrO 4显黄色,当其浓度较高时颜色较深,不易判断砖红色的出现。为了能观察到明显的终点,指示剂的浓度以略低一些为好。实验证明,滴定溶液中c(K 2CrO 4)为5×10-3 mol/L 是确定滴定终点的适宜浓度。 显然,K 2CrO 4浓度降低后,要使Ag 2CrO 4析出沉淀,必须多加些AgNO 3标准溶液,这时滴定剂就过量了,终点将在化学计量点后出现,但由于产生的终点误差一般都小于0.1%,不会影响分析结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法实验报告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酸碱浓度的比较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就不写出来了大家肯定都有 一实验原理 1.酸碱指示剂有其变色范围(pH),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3.1-4.4,0-3.1为红色, 3.1- 4.4为橙色,4.4-14为黄色。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2-10.0,0-8.2为无色,8.2-10.0为浅红色,10.0-14为红色 2.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会发生突变,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判断滴定终点,之后测定出消耗的酸或者碱的体积,就可以利用公式: VB*cB*νA=VA*cA*νB

求出碱和酸的浓度之比(ν代表化学计量数,对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3.滴定分析法是将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含有被测组分的溶液中,直到达到滴定终点,然后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组分含量的一种方法 4,。标准溶液的配置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配制法和间接配制法,本实验是用间接配制法,以酚酞或甲基橙为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 二实验步骤 1. 实验试剂 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要求不含碳酸根离子) 浓度为cHCl=1mol/LHCl溶液 0.1%酚酞指示剂 0.1%甲基橙指示剂

2. 实验仪器的准备 (1)酸式、碱式滴定管各一支,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然后涂油,试漏, 最后用5-10ml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 (2)锥形瓶三个,称量瓶两个,细口试剂瓶两个,用自来水洗至不挂水珠, 再用少量去离子水润洗三次,备用。称量瓶洗净后倒扣在干净的表面皿或滤纸上,令其自然干燥,以备下次实验用 3. 酸碱溶液浓度的比较 (1)用量筒分别量取40ml浓度为cNaOH=1mol/LNaOH溶液和浓度为 cHCl=1mol/LHCl溶液,分别倒入两个试剂瓶中,再用量筒分别量取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 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 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 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 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⑵盐酸溶液标定: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第19章-滴定分析法

第19章-滴定分析法

第19章滴定分析法 【19-1】写出下列各酸碱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1)NH4Cl (2)NH4Ac (3)HAc + H3BO3 (4)H2SO4 + HCOOH (5)NaH2PO4 + Na2HPO4 (6)NaNH4HPO4 答:(1)NH4Cl:c(NH3) + c(OH-) = c(H+) (2)NH4Ac:c(NH3) + c(OH-) = c(H+) + c(HAc) (3)HAc + H3BO3:c(H+) = c(OH-) + c(Ac-) + c(H4BO4-) (4)H2SO4 + HCOOH:c(H+) = c(OH-) + c(HCOO-) + c(HSO4-) + 2c(SO42-) (5)NaH2PO4 + Na2HPO4 c1c2 以NaH2PO4为零水准: c(H+) + c(H3PO4) = c(OH-) + c(HPO42-) + 2c(PO42-)–c2 以Na2HPO4为零水准: c(H+) + c(H2PO4-) +2c(H3PO4)–c1= c(OH-) + c(PO43-) (6)NaNH4HPO4:c(H+) + c(H2PO4-) +2c(H3PO4) = c(OH-) + c(PO43-) + c(NH3) 【19-2】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50mL 0.10 mol·L -1 H 3PO 4 (2)50mL 0.10 mol·L -1 H 3PO 4 + 25mL 0.10 mol·L -1 NaOH (3)50mL 0.10 mol·L -1 H 3PO 4 + 50mL 0.10 mol·L -1 NaOH (4)50mL 0.10 mol·L -1 H 3PO 4 + 75mL 0.10 mol·L -1 NaOH 解:(1)已知H 3PO 4的K a 1 = 6.9×10-3,K a 2 = 6.2×10-8, K a 3 = 4.8×10-13 由于K a 1>> K a 2 >> K a 3, 3 1109.6 1 .0-?= a K c <500,故应用一 元弱酸的近似公式: [H + ] = c K K K a a a 12 1 14 2++– = – 1.0109.64 )109.6(2109.632 33??+?+?--- = 2.3×10-2 mol.L -1 pH = 1.64 (2)H 3PO 4与NaOH 反应,生成NaH 2PO 4,浓度 为:0333.025 500.10) (25=+?mol·L –1 根据溶液组成,按共轭酸碱对公式进行溶液pH 计算,先按最简式计算:3[]7.5210a a a b b c c H K c c + -==??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的酸碱滴定实验报告 篇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间 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 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二、实验原理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 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 c(HCl)?。 V(NaOH)V(HCl) 三、实验用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 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三、数据记录与处理 四、问题讨论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篇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 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学案)

实验报告 时间_________ 实验(分组)桌号________ 同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 一: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标准溶液为盐酸,待测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二:实验仪器: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铁架台(含 ___________ )、 实验药品:O.1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 酚酞(变色范围8~10) 三: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 【本实验具体为:c (H+ )处/ (酸)=c (OH-)內(碱)】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______ :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一一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 有水漏出。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一一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如果 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滴定管一一先用____________ 洗涤,再用 __________ 润洗2~3次。润洗液从滴 定管排出。 锥形瓶一一用__________ 洗净即可,不得 ______ ,也不需________ 。 3、量取:用___________ 量取出一定体积(如10.00ml )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 意,使液体充满_____________ ,若滴定管内部有气泡,应_________________ 以赶走气泡,调整起 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读数时,视线必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水平)注入锥形瓶中。 用____________ 量取标准液盐酸,不留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教案 第十章吸光光度法 要求:1.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朗伯比耳定律和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 2.了解金属离子与显色剂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掌握选择显 色反应的一般原则; 3.了解几种常用的显色剂; 4.了解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5.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进程: §10-1 概述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分析法、可见及紫外吸收光度法以及红外光谱法等。本章着重讨论可见光区的吸光光度法(又称分光光度法,简称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分光光度法同化学分析法中的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1. 灵敏度高 分光光度法测物质的浓度下限(最低浓度)一般可达10-5~10-6mol/L,相当于含量低于0.001~0.0001%的微量组分。如果将被测组分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提高1~2个数量级。该方法适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 举例:略(见课件)

2. 准确度较高 一般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 3. 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 分光光度法的仪器设备不复杂,操作也简便。如果采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显色剂,再采用掩蔽剂消除干扰,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而且速度快。 4. 应用广泛 吸光光度法既可测定绝大多数无机离子,也能测定具有共轭双键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于测定微量组分,也能测定含量高的组分(用示差光度法或光度滴定)。还可测定络合物的组成、酸(碱)以及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二、物质的颜色和光的选择性吸收 物质呈现的颜色与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如果按照波长或频率排列,则可得电磁波谱图(四师P.275表10-1)。光具有两象性:波动性和粒子性。 波动性就是指光按波动形式传播。 例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现象,就明显地表现其波动性。 λ·ν= c 式中:λ—波长(cm);ν—频率(赫兹);c—光速(≈3×1010cm/s) 光的粒子性:如光电效应就明显地表现其粒子性。光是由“光微粒子”(光量子或光子)所组成。光量子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 E = hν=hc /λ 式中:E—光量子的能量(尔格);ν—频率(赫兹);h—普朗克常数(6.6262×10-34J·秒)1. 光色的互补关系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单色光、复合光、可见光。 理论上将具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750nm之间)。 日光、白炽灯光等可见光都是复合光。 如果让一束白光(日光)通过棱镜,于是发生折射作用,便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的光。(各色光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各种色光的近似波长(见课件)。反之,这些颜色的光按一 定强度比例混合便能形成白光。 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后, 就能得到白光。我们便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 日光、白炽灯光等就是一对对互补色光按一定适当比例 组合而成的。互补色光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2.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 对固体物质来说,当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对 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则呈现黑色;如果完全反射,则呈 现白色;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均匀吸收,则呈现灰色;如果选择地吸收某些波长的光,则呈现反射或透射光的颜色。 对溶液来说,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点(离子或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引起的。 当白光通过某种溶液时,如果它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某种色光,则溶液呈现透射光的颜色,也就是说,溶液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颜色。 例如:当一束白光通过硫氰酸铁(Fe(SCN)3)溶液时,它选择性地吸收了白光中的蓝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1]

NaOH滴定HAc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测量未知溶液的浓度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NaOH溶液(标准液)、未知浓度的HAc (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10) 四、实验步骤 (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 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3、量取:用酸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的HAc溶液,注入锥形瓶中,并往 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现象为溶液不变色。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NaOH,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滴定次数待测酸溶液体积/mL 标准碱溶液的体积c(碱)滴定前滴定后体积 第一次 第二次 (二)滴定阶段 1、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氢氧化钠后溶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此时,醋酸恰好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达到滴定终点。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 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3次。 (三)数据处理 注意:取三次测定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误差分析 1、来自滴定管产生的误差: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②滴定管未用待测液润洗 ③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④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无气泡,滴定后有气泡 ⑤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2、来自锥形瓶中产生的误差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3、读数带来的误差 如:标准液读数时 ①先俯视后仰视②先仰视后俯视

第四章 滴定分析法

第四章滴定分析法 打印 大中小 一、A 1、溴百里酚蓝的pK In为7.3,其变色范围是 A、4.4~6.4 B、6.3~8.3 C、7.6~8.8 D、8.1~10.1 E、9.5~10.7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270072,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1。 考查重点是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In 【您的答案】 B【答案正确,得分:1.0】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弱酸需符合下列哪个条件才能被强碱直接滴定 A、C*Ka≤10-8 B、C*Ka≥10-8 C、Ka≥10-8 D、Ka≤10-8 E、C*Ka≤10-10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270071,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溶液浓度一定时,Ka愈小,滴定突跃范围愈小;当Ka<10-8时,已没有明显突跃,即使弱酸的浓度为1mol/L,也无明显的突跃,此时很难用指示剂来确定终点。当弱酸的K一定时,溶液的浓度愈大,滴定突跃范围也愈大。反之则小。

根据滴定误差应<0.1%的要求,若以强碱直接滴定弱酸,只有当C*Ka≥10-8 时,才能用强碱准确滴定。 【您的答案】 B【答案正确,得分:1.0】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3、用盐酸滴定液滴定氨水时,使用的指示剂是 A、甲基橙 B、铬黑T C、酚酞 D、淀粉 E、硫酸铁铵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145668,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基橙是在酸性区域变色,酚酞是在碱性区域变色;淀粉是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指示剂;铬黑T是配位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硫酸铁铵是沉淀滴定法中常用的指示剂。建议考生掌握常用指示剂的用途。 【您的答案】 A【答案正确,得分:1.0】 【该题针对“酸碱滴定法”知识点进行考核】 4、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000mol/L)滴定20.00ml盐酸溶液(0.1000mol/L),滴定突跃 范围的pH值是 A、1.00—3.00 B、3.00~4.30 C、8.00~9.70 D、4.30~9.70 E、9.70~10.00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我的收藏夹】 【加入打印收藏夹】 【答疑编号100145667,点击提问】 【隐藏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酸碱滴定中滴定突越及突越范围的概念和计算。根据强酸(碱)的滴定曲线四个阶段(滴定开始前、滴定至化学计量点前、化学计量点时和化学

滴定实验报告

滴定实验报告 (文章一):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及盐酸溶液对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定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 锥形瓶两个。药品:0.1mol/L 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酸碱滴定通常用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做标准溶液,但是,由于浓盐酸易挥发,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故不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溶液,一般先配制成近似浓度溶液,再用基准物标定。本实验用草酸(二水草酸)作基准物。⑴氢氧化钠溶液标定:H2C2O4+2NaOH=Na2C2O4+2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⑵盐酸溶液标定:

HCl+NaOH=NaCl+H2O 反应达到终点时,溶液呈弱酸性,用甲基橙作指示剂。(平行滴定两次)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仪器检漏:对酸(碱)滴定管进行检漏 2.仪器洗涤:按要求洗涤滴定管及锥形瓶,并对滴定管进行润洗 3.用移液管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0.00mL草酸(二水草酸),再分别滴入两滴酚酞.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药品至零刻线以上,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4.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草酸(二水草酸)溶液,沿同一个方向按圆周摇动锥形瓶,待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保持30秒不褪色,即可认为达到终点,记录读数。 5.用移液管分别向清洗过的两个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氢氧化钠溶液,再分别滴入两滴甲基橙。向酸式滴定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至零刻线以上2—3cm,排尽气泡,调整液面至零刻线,记录读数。 6.用盐酸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待锥形瓶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并保持30秒不变色,即可认为达到滴定终点,记录读数。 7.清洗并整理实验仪器,清理试验台。 (五)、数据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标定: 2. 盐酸溶液浓度的标定: (六)、实验结果:①测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0mol/L ②测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35mol/L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思考题 1. 从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 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 答:HAc (Ac -)Ka=1.75×10-5; H 3PO 4(H 2PO 4-)Ka 1=7.52×10-3; NH 3(NH 4+)Ka=5.7×10-10; HCN (CN -)Ka=6.2×10-10 HF (F -)Ka=6.8×10-4; (CH 2)6N ((CH 2)6NH +)Ka=1.4×10-9 HCO 3-(CO 3-)Ka 2=5.61×10-11 酸的强弱顺序: H 3PO 4 > HF > HAc> (CH 2)6N 4H + > HCN > NH 4+ > HCO 3- 碱的强弱顺序: CO 3- > NH 3 > CN - >(CH 2)6N 4 >Ac - > F - > H 2PO 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式 答:(1)NH 4CN [HCN] + [H 3O +] = [NH 3] + [OH -] (2)Na 2CO 3 2[H 2CO 3] + [HCO 3-] + [H 3O +] = [OH -] (3)(NH 4)2HPO 4 2[H 3PO 4] + [H 2PO 4-] + [H 3O +] = [NH 3] + [OH -]+[PO 43-] (4) (NH 4)3PO 4 3[H 3PO 4] + 2[H 2PO 4-] +[HPO 42-]+[H 3O +] = [NH 3] + [OH -] (5) NH 4H 2PO 4 [H 3PO 4] + [H 3O +] = [NH 3] + [HPO 42-] +2[PO 43-]+[OH -] 3. 欲配制pH 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 二氯乙酸(1.30)二氯乙酸(2.86) 甲酸(3.74) 乙酸(4.76) 苯酚(9.95) 答:选二氯乙酸(缓冲溶液pH ≈pKa=2.86) 5. 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 2,当用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 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用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无影响 ; (2)若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pH ≈9,生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生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滴定弱酸时:只能用酚酞作指示剂,有显著影响。由Hcl NaOH NaOH Hcl V V c c 得:用NaOH 滴定HCl ,V NaOH ↑,c Hcl 偏 高;用HCl 滴定NaOH ,V Hcl ↓,c Hcl 偏高。 6. 标定HCl 溶液浓度时,若采用(1)部分风化的Na 2B 4O 7·10H 2O;(2)部分吸湿的Na 2CO 3;(3)在110℃烘过的Na 2CO 3,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低、偏高还是准确?为什么? 答:(1)偏低 (2)偏高 (3)不影响 7.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蚁酸(HCOOH ) Ka = 1.8×10-4

滴定分析分析法练习题

高三化工班化工分析《滴定分析》测试题 出题人方旭 一、选择题(每小题可能含有多个符合题意选项,每题3分,共计30分) 1.标定酸用的基准物NaHCO3、NaCO3、KHCO3均在( )干燥并恒重 A.90-105℃ B.110-115℃ C.250-270℃ D.270-300℃ 2.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C(1/5 NaOH)=2.5C(NaOH). B. 5C(1/5 NaOH)=C(NaOH) C. C(1/5 NaOH)=C(NaOH) D. C(1/5 NaOH)=5C(NaOH) 3.可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 NaOH(G.R.) B.KHP(A.R.) C.HCl(C.P.) D.KMnO4(C.P.) 4.用基准物Na2C2O4标定配置好的KMnO4溶液,其终点颜色是( ) A.无色 B.红色 C.粉红色 D.蓝色 5. 在滴定分析测定中,属偶然误差的是() A. 试样未经充分混匀 B. 滴定时有液滴溅出 C. 砝码生锈 D. 滴定管最后一位估读不准确 6.NaOH标准溶液不能用直接法配制的原因是( ) A.NaOH时分析纯 B.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 C.NaOH吸收空气的CO2 D.NaOH是强碱 7.在配制NaOH标液时,未赶除CO2,则用H2C2O4标定该标准溶液,用于测定CH3COOH 含量时,其测定结果( ) A.偏低 B.偏高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8. 硼砂(Na2B4O7·10H2O)作为基准物用于标定HCl溶液的浓度,若事先将其置于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对所标定的HCl的浓度有何影响( )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不能确定 9.滴定分析对所用基准试剂的要求是( ) )A.在一般条件下性质稳定B.主体成分含量为99.95%~100.05%C.实际组成与化学式相符 D.杂质含量≤0.5% 10.下列关于等物质的量定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均以化学式及其化学计量数为基本单元时,则各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各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B.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各生成物均以最小反应单元为基本单元时,则各反应物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各生成物物质的量 C.基本单元是固定值 D.直接确定基本单元的方法是根据物质本身在反应前后得失质子或电子来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滴定分析的方式包括( )、( )、( )和( ); 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可用Na2CO3或硼砂( )为基准物质,若Na2CO3吸水,则标定结果( );若硼砂结晶水部分失去,则标定结果( )。 3.滴定分析法要求相对误差为±0.1%,若称取试样的绝对误差为±0.0002g,则一般至少称取试样的质量为( )。 4容量瓶是按( )计量溶液体积。 5.标定是指用( )。 三、判断题(共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