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病毒

微生物学考试题(1)

微生物学考试题 A卷(2014-1-16)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 1.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 2.病毒和朊病毒 3.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 4.F质粒和Ti质粒 5.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划×)(10分,每小题1分) ()1.德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巧妙地用曲颈瓶试验证明细菌污染是导致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有名的“胚种学说”或“生源论”,从而标志着微生物学学科的建立。科赫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2.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及真菌等7类。 ()3.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其肽聚糖层厚,而G-细菌细胞壁的特点是肽聚糖层薄或为单层。 ()4.真菌产生的有性孢子类型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5.除原生动物可通过胞吞作用和胞饮作用摄取营养物质外,其他各大类有细胞的微生物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选择作用而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

()6.反硝化作用是指好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的最终氢受体,将其还成亚硝酸、NO、N2O直至N2的过程。 ()7.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固氮能力。 ()8.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是实验室中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器皿及各种培养基的灭菌。 ()9.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导致水体表层蓝细菌和酵母菌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10.《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和《真菌词典》(The Dictionary of Fungi)是微生物分类学者的常用工具书。 三、填空(请在划线上填上正确答案)(15分,每空0.5分) 1.放线菌是一类呈生长、以繁殖、 生性较强的高级原核生物。 2.真核微生物包括、和 。 3.按对培养基成分的了解情况,可将培养基分成、 和三种类型的培养基。 4.对化能异养微生物而言,葡萄糖等能源物质可通过

医学微生物学-病毒重点归纳整理

呼吸道病毒

冠状病毒: ①非分节段的单正链RNA ②普通感冒和咽喉炎、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③无疫苗 肠道病毒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病毒科,性状显著不同,但均以肝细胞为唯一复制

一、基因结构、功能 HBV的DNA为不完全双链环状DNA 短链——正链(S+) 长链——负链(L-): 【负链为模板,编码病毒蛋白,至少含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ORF)】 ■S区:S基因、PreS1、PreS2基因 →HBsAg、Pre-S1 Ag、Pre-S2 Ag ■C区:前C、C基因 C基因→核心蛋白HBcAg Pre-C与C基因→Pre-C蛋白 Pre-C蛋白经切割加工后形成HBeAg ,入血。 HBeAg为非结构蛋白,一般不出现HBV颗粒 ■P区:→DNA多聚酶。最长。有RNA酶H和逆转录酶活性 ■X区:→HBxAg,可反式激活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及HBV基因, 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二、HBV的复制P272 虫媒病毒 虫媒病毒出血热病毒逆转录病毒P306 备注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 传播疾病的病毒。 ①病毒能在节肢动物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 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 是储存宿主。 ②大多数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 病。 ③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 出血热:是一大类疾病的 统称。具有“3H”症状 ①高热(hyperpyrexia) ②出血(hemorrhage) ③低血压(hypotension) 休克及不同脏器的损 害。 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汉坦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生物学性状单正链RNA,20面体,有包膜。单负链RNA,分L、M、S 三个片段。分别编码RNA 聚合酶、包膜糖蛋白G1、 G2和核壳蛋白NP ■刺突 →gp120:病毒的表面糖蛋 白,与病毒吸附有关,有 中和抗原位位点,能刺激 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易发 生变异,有利于病毒逃避 免疫清除。 →gp41:为跨膜蛋白,介 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 的融合。 传染源主要是带毒的家畜和鸟类,如猪、牛、马等。幼 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新生的幼猪缺 乏免疫力,具有高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 蝙蝠亦可。病人血中病毒滴度不高,不是主要传 染源。 多宿主性,主要为啮齿动 物。我国主要是黑线姬鼠 和褐家鼠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 传播三节吻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乳鼠是最易感动物。 我国是乙脑主要流行区。流行季节与蚊子密度的 高峰期一致。 尚未完全明确①性传播:是HIV的主要 传播方式。 ②血液传播:静脉毒品成 瘾者是高危人群。 ③母婴传播:胎儿经胎盘 感染最多见。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

绪论.ppt 1.微生物的分类及原核细胞型与真核细胞型的区别? 2.近年微生物学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医学微生物学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0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ppt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3.G+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第02章细菌的生理.ppt 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是什么?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第0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1.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2.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3.湿热灭菌有哪些方法? 各有何用途? 4.筒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6.当从事病原生物学安全实验室工作时,应考虑哪些与生物安全相关的问题?第04章噬菌体.ppt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第05章细菌的遗传变异.ppt 1.细菌基因转移和重组的类型及其主要差异? 2.何谓BCG、transposon、R质粒、Hfr、lysogenic conversion和Ames试验? 3.影印试验验证何种理论?突变型细菌有哪些? 第06章细菌耐药性.ppt 1.简述抗菌药物类型 2.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又几种? 3.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 4.控制细菌耐药性策略? 第0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 1.病原菌对宿主的致病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试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3.细菌的侵袭力,由哪些因素组成? 4.请陈述机体抗细菌感染的特点? 5.当机体感染病原菌后,感染的发展及其结果可能在机体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6.试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点?从医学微生物学角度,怎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第08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pt 1. 试述检测病原菌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微生物学目的与要求

实验十病毒的形态学诊断、培养方法和血清学试验目的 (一)观察病毒包涵体,并掌握其诊断意义。 (二)掌握病毒的形态并了解病毒包膜的获得。 (三)了解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 (四)掌握病毒学中主要血清学反应的原理 (五)熟悉病毒血凝抑制试验的测定过程 内容 (一)病毒的形态学诊断 1. 病毒的电镜照片(示教) 2. 狂犬病毒包涵体(示教) 3. 麻疹病毒包涵体(示教) (二)病毒的培养法(录像) 1. 病毒的动物接种法 2. 病毒鸡胚培养法 3. 病毒的组织培养法 (三)血凝抑制试验(操作) 一、病毒的形态学诊断 病毒形态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大小,形态及排列特征,以帮助诊断;另一种是应用光学显微镜通过涂片染色或切片染色,观察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所产生的包涵体,其特征基本是固定的,故对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方法】 (一)病毒的电镜照片(示教) 观察腺病毒、疱疹病毒的电镜照片,注意其形态结构、大小、排列、及其包膜的形成。 (二)狂犬病病毒内基(Negri)包涵体(示教) 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经HE(苏木紫-伊红染色)染色的死于狂犬病的犬脑组织切片,注意包涵体在细胞内的形态、位置及染色性。 (三)麻疹病毒包涵体(示教) 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经麻疹病毒培养后,HE染色的人胚或羊膜细胞标本片,注意包涵体在细胞内的位置、形态、染色性以及细胞融合情况。

二、病毒动物接种法 实验动物在病毒学研究中有四方面用途:①分离鉴定病毒,如乙脑病毒;②连续传代通过,以减弱有毒株对人的致病力,如狂犬病病毒;③制备抗血清;④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 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地鼠、豚鼠、家兔、绵羊、鸡、猴等。在病毒学研究中,动物接种时为避免动物本身可能带有病毒,多采用实验室自己繁殖的动物。首先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动物种类,对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则选择愈接近人类的高等动物(例如灵长类)研究结果愈有价值;其次要注意动物的年龄、性别和接种的途径等各种因素,一般年幼的动物比成年动物对病毒的敏感性高。至于接种的途径应根据病毒的嗜性决定,例如脑炎病毒以脑内注射最敏感。 (一)小白鼠尾静脉接种(录像) 【材料】 1. 动物:小白鼠 2. 病毒悬液 3. 碘酒、酒精、二甲苯、无菌0.25ml注射器、4号针头及小铝匣 【方法】 1. 将小白鼠固定在小铝匣内,露出尾部,用碘酒消毒尾部,然后用酒精棉球连续擦尾部皮肤(必要时用二甲苯擦)使血管扩张。 2. 尾背和左右两侧三根血管皆为静脉,可选一根扩张较好的静脉作接种用。左手拇指捏住尾部的远端,向下弯45°,右手持注射器,于弯处进针静脉,推液0.1毫升。 注意:推注时遇阻力且皮下隆起发白时,表示针头不在血管内应拔出重新进针;如针头在血管内,推注时不感阻力,且可看到血管中血液由于注入液体而后退。 接种后逐日观察动物发病情况。 (二)小白鼠鼻内接种(录像) 【材料】 小白鼠、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病毒悬液、无菌小试管、无菌毛细管、麻醉用乙醚、棉球及小玻瓶。 【方法】 1. 首先将沾有乙醚的棉球放入一清洁小玻瓶内。左手握小瓶,右手抓住小白鼠,将其头部塞入瓶口,进行全身麻醉。注意麻醉深度,不宜太浅或太深,太深时易遭致麻醉死亡或非特异性吸入性肺炎,太浅则易在滴种时打喷嚏。 2. 用无菌毛细吸管吸取病毒悬液少许,连同毛细吸管插在无菌试管中备用。 3. 用左手将小白鼠握在手掌中,大拇指及食指抓住小白鼠耳部使其头部朝前并

微生物学练习03病毒(已完成)演示教学

第三章病毒与亚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3、亚病毒4、类病毒 6、朊病毒 7、噬菌斑 8、效价(噬菌斑形成单 位) 9、溶源性11、温和噬菌体12、烈性噬菌体 13、溶源菌14、裂解性周 期15、一步生长曲线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有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或是由缺陷病毒构成的功能不完全的病原体。 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业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噬菌斑:在涂布有敏感宿主细胞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若接种上指应噬菌体的稀释液,其中每一噬菌体粒子由于先侵染和裂解一个细胞,然后以此为中心,再反复侵染和裂解周围大量的细胞,结果就会在菌苔上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噬菌斑。 效价:表示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又称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溶源性:温和噬菌体侵入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即称溶源性或溶源现象 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不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 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溶源菌: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能相互长期共存,一般不会迅速裂解的宿主细菌。 裂解性周期:烈性噬菌体所经历的繁殖过程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二、填空题 1、烈性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和等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 2、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即或;植物病毒多为病毒; 噬菌体多为病毒。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doc

微生物学复习题和参考答案(农学类) 涂国全编写 2010年05月 第一章绪论 一、复习题(30题)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6.试简介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并说明他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7.巴斯德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8.科赫学派在微生物学发展中有何重大贡献? 9.由巴斯德设计的著名曲颈瓶试验,有何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0.巴斯德、科赫等微生物学研究成果的“横向扩散”,产生了哪些分支学科?各学科的代表人物是谁? 11.微生物学史上的“成熟期”始于何时、何人?试简述本期的特点。 12.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史中,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六大战役”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的进步起了什么作用? 13.在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中有哪些关键性的工艺技术?试述青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对当代发酵工业和生物工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14.什么是生物工程(学)?它由哪5大具体工程组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15.简述微生物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6.微生物学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重大贡献?为什么微生物可以发挥这种作用? 17.为什么说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支柱?

18.在经典遗传学发展为分子遗传学的过程中,微生物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能起这种作用? 19.微生物学有哪6类分科?试简述分类依据并各举数例。 20.试列举10项起源微生物学研究的特有操作技术。 21.试列举微生物学中3项最重要的独特技术,并分别说出其创始人、基本原理及其对发展微生物学的贡献。 22.何谓科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 23.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发酵生产有何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4.为什么说在微生物的5大共性中,“体积小、面积大”这一条是最根本的? 25.微生物的“生长旺、繁殖快”特性对生物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何意义?试举例说明之。 26.微生物界有哪几项特点可称得上是“生物界之最”?(应答10项) 27.当前人类正面临哪5大危机?解决危机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说在解决这些危机中微生物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8简述现代微生物学发展的6大趋势。 29.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 30.简述微生物学在那几方面的突出贡献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为什么? 二、参考答案(54小题) 1.答案定义: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注:也可用表解法解答) 2.答案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答案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 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 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答案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微生物学教案第6章病毒行知

微生物学 1 课堂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编号:106463091;授课班级:2004生物技术(行知); 上课地点:16-411;授课时间:2005年月11月7日; 授课题目:第6章病毒 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掌握和了解: 1 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2 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3 病毒的宿主范围; 4 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 毒粒的形态结构; 6 毒粒的化学组成; 7 病毒的复制。 重点难点:病毒的性质和病毒的复制 3 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后复习相结合,注意通过各种渠道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4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6章病毒 第一节概述 一、病毒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886年,Mayer 发现具有传染性的烟草花叶病(植物); 1892年,Ivanovsky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一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细菌毒素”或极小的细菌; 1898年,Beijerinck对烟草花叶病病原体的研究结果:能通过细菌滤器; 可被乙醇沉淀而不失去其感染性, 能在琼脂凝胶中扩散; 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不能被培养出来,推测只能在植物活细胞中生活;→ 比细菌小的具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contagium vivum fluidum)。 1900年前后,包括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在内的多种动物疾病病原体的滤过性特性被证明(动物)。→filterable viruses(滤过性病毒)。

Twort(1915年)、Herelle(1917年),分别发现细菌(Shigella dysenteriae)病毒(细菌)Bacteriophages→Phago:→“to eat”噬菌体(phage) 1935年,Stanley首次提纯并结晶了烟草花叶病毒; 1935年,Bawden等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本质为核蛋白; 1940年,Kausche首先用电镜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颗粒。 病毒学(virulogy):研究病毒(virus)的本质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理论上: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的理论与技术;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人及有益生物的病毒病害; 实践上:利用病毒对有害生物、特别是害虫进行生物防治;发展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高新技术产业。 二、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1、特点 1)不具有细胞结构,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实体) 2、定义 迄今仍无一个科学而严谨的定义 病毒为具有独立于其宿主的进化史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组被其所编码的蛋白质壳体化(encapsidation)。----(Fields等,1990年) 非细胞生物包括: A (真)病毒:至少含核酸和蛋白质二种组分

中科院微生物学

中科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微生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等。要求考生对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专业词语、技术原理有较深的了解;系统掌握微生物的系统分类、细胞结构与功能、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学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实验技术;并具有应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设计题,共五个部分。 三.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微生物学定义 2.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类群 3.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二)原核生物 1.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原核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4.原核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细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三)真核微生物 1.真核生物的定义、关键内涵及其与原核生物的本质差异 2.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功能 3.真菌的主要类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四)病毒和亚病毒 1.病毒和亚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2.病毒的分类和命名 3.病毒的宿主范围 4.病毒的培养和纯化 5.病毒的复制

6.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7.重要病毒生物学特性及研究方法 (五)微生物生理和代谢 1. 微生物的营养和繁殖 2. 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及测定 3.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4.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5.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6. 次生代谢 7. 合成代谢途径举例 8. 代谢调控与工业发酵 (六)微生物生态学 1. 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 2. 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及生境多样性 3.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4.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5.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分子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七) 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1.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 质粒及转座因子 3. 微生物基因的表达及调控 4. 微生物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5. 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 6. 基因工程原理及技术 7. 菌种的退化、复壮和保藏 8. 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及功能基因组 (八)传染与免疫 1.传染的概念 2.非特异性免疫 3.特异性免疫 4.免疫学的实际意义 (九)实验设计 1.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2.获得特定的微生物基因或代谢产物 3.利用所知功能的微生物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四.考试要求 (一)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意义 1. 了解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和相关学科。掌握微生物学中常用

微生物学病毒问题

病毒 1、什么是病毒? 2、简介最大的病毒和最小的病毒。 3、什么是病毒粒子? 4、怎样区别病毒粒子和细胞? 5、简述病毒的组成 6、及各组成成分的相关功能。 7、衣壳和衣壳粒的区别。 8、有被膜病毒和裸露病毒的差异。 9、简述病毒粒的几种对称体制及其相对应的特殊外形,并各举一例。 10、简述三种典型病毒的结构特点。 11、试比几种病毒的核酸类型。 12、试比较病毒的几种群体形态。 13、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的权威机构是什么?由它规定的病毒的命名和学名书写规则怎样? 14、病毒分类单元中“科”“属”“种”的范围。 15、以正确顺序写出病毒复制的五个步骤。 16、病毒增殖吸附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病毒与宿主的特异性的? 17、什么是噬菌体增殖的一步生长曲线? 18、噬菌体增殖的一步生长曲线包括哪三个重要参数? 19、比较噬菌体增殖的一步生长曲线中的潜伏期和裂解期以及隐晦期和胞内累积期。 20、什么是自外裂解? 21、什么是噬菌体效价?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什么?其优点如何? 22、什么是噬菌斑形成单位?什么是成斑率? 23、比较烈性噬菌体与温和噬菌体。 24、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方式。 25、比较噬菌体的溶源现象和裂解周期。 26、带有温和性病毒的宿主具有什么优势?这样的细胞如何检出? 27、植物病毒可引起宿主植物的三类明显的症状? 28、植物病毒的增殖特点? 29、比较噬菌体和动物病毒复制过程中五个步骤的区别 30、什么是细胞病变效应? 31、什么是病毒多角体? 32、昆虫病毒包括哪三类? 33、比较NPV和CPV及GV。 34、用于病毒培养的最重要的三种细胞培养物类型。 35、比较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微生物学复习题(下半学期)

病毒 1.名词解释: 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将DNA整合到宿主菌的基因组上,并随着宿主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 溶源菌:染色体上含有原噬菌体DNA的宿主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而不被裂解 烈性噬菌体:是指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的裂解 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核衣壳:又称核壳体。病毒蛋白质衣壳和衣壳中心包含的病毒核酸的合称。 衣壳:又称壳体。由衣壳粒以对称的形式有规律地排列成杆状、球状、20面体或其他形状,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免受核酸酶及其他因子的破坏、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病毒的抗原性等重要作用。 衣壳粒:构成病毒粒子的最小单位,是由1~6个相同多肽分子折叠缠绕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病毒粒子不同部位的衣壳粒可由不同的多肽分子组成,简单的病毒粒子只有1~2种多肽,复杂的可达20种以上。衣壳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子粒状,故又称子粒。 被膜:包裹于病毒核衣壳的外侧,具有以双脂层为基础的膜状结构物。见于由出芽方式成长的病毒中,通常外部表面上排列着小突起状的结构物。在化学上它是由受病毒核酸控制的病毒膜蛋白与来自寄主细胞的脂质构成的。 噬菌斑:斑即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透明小圆斑。 噬菌体效价:称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指每毫升试样中含有侵染性噬菌体的粒子数。测定方法有双层平板法。 2.病毒有哪些基本特征? 1.形体极其微小,一般都可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2.没有细胞构造; 3.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 5.通过核酸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殖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侵染活力;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8.一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并诱发潜伏性感染 3.病毒有哪些化学成分?试述病毒蛋白的功能。 化学成分: 1.病毒的核酸: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一种病毒的毒粒只含有一种核酸 2.病毒的蛋白质:在构成病毒结构、病毒的侵染性和增殖过程中发挥作用 3.其它成份:糖脂、糖蛋白、脂类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七章病毒 一、要点提示 1.病毒是一类结构极其简单、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是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的宿主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可将病毒分为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病毒。前者包括噬菌体、噬蓝(绿)藻体和支原体噬菌体等,后者包括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等。 3.病毒主要依据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类;按照ICTV 1998年提出的病毒命名规则命名。 4.病毒的分离与纯化,包括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和病毒的感染性测定的定量分析,以及依据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及表现、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性质、病毒的免疫学性质以及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病毒鉴定是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对于病毒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5.病毒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壳结构,即包围着病毒基因组核酸(DNA或RNA)的蛋白质壳体。壳体的基本对称形式是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有的病毒的核壳外还覆盖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蛋白膜即包膜。毒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dsDNA、ssDNA、dsRNA、ssRNA 4种基本类型,其中根据基因组核酸是线状还是环状,是单一分子还是分段,以及单链核酸的极性分成不同的种类。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6.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病毒的复制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连续的5

执业医师考试——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um D.nm E.Pm 2.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3.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靛基质 B. 色素 C.H2S D.酸性气体 E.以上均是 4.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5. 是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强者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金葡萄肠毒素 6.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E.B十C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哪种实验不属于细菌的生化反应 A.糖发酵试验 B.外斐试验 C.VP试验 D. 靛基质生化试验 E. 甲基红试验 9.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A.产褥热 B. 风疹 C.风湿热 D.波状热 E.以上均不是 10.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 E.人是惟一宿主 11.关于痢疾杆菌 A.易入血引起败血症 B.菌毛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C.不能引起休克 D.福氏痢疾杆菌因能产生外毒素,故引起的痢疾比较严重E.我国以志贺氏痢疾感菌感染多见。 12.肠道致病菌特征 A.抗原结构复杂,均有H、O抗原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不透明菌落 C.多数分解乳糖 D.可用免疫血清鉴定分型 E.革兰阴性杆菌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004-11-28 点击: 98 医学微生物学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 A. cm B.mm C. um D.nm E.Pm 2.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以上均可 3.下列有鉴别意义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靛基质 B. 色素 C.H2S D.酸性气体 E.以上均是 4.H—O变异属于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5. 是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强者 A.肉毒毒素 B.破伤风痉挛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金葡萄肠毒素 6.抗毒素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气灭菌法 B.流通蒸气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哪种实验不属于细菌的生化反应 A.糖发酵试验 B.外斐试验 C.VP试验 D. 靛基质生化试验 E. 甲基红试验 9.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A.产褥热 B. 风疹 C.风湿热 D.波状热 E.以上均不是 10.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 E.人是惟一宿主 11.关于痢疾杆菌 A.易入血引起败血症 B.菌毛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C.不能引起休克 D.福氏痢疾杆菌因能产生外毒素,故引起的痢疾比较严重E.我国以志贺氏痢疾感菌感染多见。 12.肠道致病菌特征 A.抗原结构复杂,均有H、O抗原 B.在SS琼脂上为无色不透明菌落 C.多数分解乳糖 D.可用免疫血清鉴定分型 E.革兰阴性杆菌 13.霍乱弧菌 A.有周鞭毛,运动十分活泼 B.耐酸不耐碱 C.需氧菌 D.只有H抗原

病原微生物学之病毒篇

二十三,病毒的基本性状 47,病毒: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严格宿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其测量单位是毫微米即nm 48,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病毒体的主要结构由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螺旋对称型:壳粒沿着螺旋形的病毒核酸链对称排列;20面体立体对称型:核酸浓集成球形或近球形结构,外界壳粒排列成20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结构复杂的病毒体,壳粒排列既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形式 49,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核心—核酸,为DNA或RNA;衣壳—蛋白质;包膜—脂质、蛋白质、糖类。核酸: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蛋白质:保护病毒核酸,参与感染过程,具有抗原性;脂质和糖:与病毒的吸附和侵入有关 50,(易出问答)病毒的增殖过程:病毒必须在易感的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病毒进入易感细胞后,病毒核酸会使细胞停止合成细胞自身的蛋白质和核酸,在核酸多聚酶等的因素作用下,以核酸为模板,转而复制子代病毒核酸;并以病毒核酸为模板转录,翻译出子代病毒蛋白质再装配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从病毒体侵入易感细胞到字都病毒体生成并释放这一过程为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 51,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物理因素:温度、PH、射线;化学因素:脂溶剂、化学消毒剂、抗生素与中草药灯光 二十四,病毒的感染和免疫 52,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指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即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 53,(易出问答)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类型 ①潜伏性感染:经隐形或显性感染后,病毒基因DNA或逆转录合成的cDNA以整合形式或环状分子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可被激活而发生一次或多次复发感染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可检测到病毒的存在。 ②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被清除,可持续存在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在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可被分离培养或检测 ③慢发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既不能分开出病毒也无症状。 54,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①对宿主的直接作用:溶细胞性感染、未定状态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凋亡、病毒基因的组合、细胞增生与细胞转化、包涵体的形成 ②免疫病理作用:体液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病 55,(易出问答)干扰素的概念、抗毒机制及应用 干扰素是由病毒和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抗毒机制:正常情况下,干扰素基因处于抑制状态,不表达干扰素。当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细胞后,干扰素基因活化,转译出干扰素蛋白。干扰素不是直接杀伤病毒,而是作用于宿主细胞的基因,使之合成抗病毒蛋白。 应用: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感染和肿瘤的辅助治疗 二十五,病毒感染的诊断的防治 56,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是采用人工的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预防感染的措施。制剂: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

微生物学问答题

微生物学问答题 第一章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试述微生物保藏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阐述微生物种类多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第三章 何为“栓菌”试验,它如何证明鞭毛是旋转运动的。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 试述G+菌与G-菌细胞壁在结构和组成的差异。 试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哪些特殊的形态结构(至少答出五种)?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四种缺壁细菌的比较。 什么是真菌、酵母菌和霉菌? 简述区分真核微生物的方法? 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什么? 接合菌亚门和鞭毛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什么? 简述曲霉属真菌无性结构特征及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比较根霉与毛霉的异同? 用图表示担子菌锁状联合的过程?’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和菌落特征的比较? 第四章 简述培养基配制的原则。 光能自养微生物、光能异养微生物、化能自养微生物、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各是什么? 试述细菌通过基团转位吸收糖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试述划分微生物营养类型的依据,并各举一例微生物说明之。 试比较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和特点。 为什么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多种多样,而动植物营养类型则相对单一? 采取什么方法能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什么叫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 养类型进行分类? 什么叫自养微生物,它们有几种生理类型? 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 什么叫(aw),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举例分析其鉴别作用和原理? 什么叫碳氯比?

微生物学病毒习题

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一步生长曲线 3、隐晦期 4、胞内累积期 5、自外裂解 6、噬菌体效价 7、成斑率 8、细胞病变效应 9、病毒多角体 10、类病毒 11、拟病毒 12、朊病毒 13、卫星病毒 14、卫星RNA 15、致癌基因 16、原癌基因 二、填空题 1、病毒可分为真病毒与亚病毒两大类。从组成的化学本质来划分,真病毒至少含有和两种成分;亚病毒中的只含,只含或,而则只

含。 2、最大的病毒为,直径为;最小的病毒为,直径为。 3、单个病毒粒子称为,它由和构成,有些复杂病毒还有一层,其上长有等附属物。 4、病毒的对称体制有三种、和。 5、1935年,美国学者斯坦莱首次提纯并结晶的植物病毒是,它属于对称;核酸类型是。 6、烟草花叶病毒简称,外形状,外层衣壳粒以时针方向螺旋状排列成,具有功能;核心为链。 7、腺病毒的形状为,呈对称;它有个角、个面和条棱;存在两种衣壳粒,分别称为和;其核心部分为线状链。8、大肠杆菌T4噬菌体属于对称体制,、和是构成其个体的三部分,、、、和是构成尾部的五部分。 9、一般地说,动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以和为主,植物病毒的核酸以为主,噬菌体的核酸以居多,真菌病毒的核酸都是。 10、不同病毒在不同的宿主细胞上可形成不同特征的聚集体,如在动物细胞内的,细菌菌苔上的,植物叶片上

的,昆虫细胞内的,动物单层细胞上的等。 11、病毒的命名和分类的权威机构是。 12、病毒分类单元中,是ICTV使用的最高分类单元,有同样的基因组和宿主关系。 13、、、、和是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可分为的五个阶段。 14、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有三个重要的特征参数,即期(包括期和期)和期的长短以及的大小。 15、法是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最常用方法,其底层平板含,上层平板中的三种成分分别是、和。 16、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方式,即、和。 17、、和是用于病毒培养的最重要的三种细胞培养物类型。 18、昆虫病毒主要有三类,即、和。 19、、和是植物病毒一般可引起宿主植物的三类明显症状。 20、类病毒是一种只含一种成份的分子病原体,第一个被发现的类病毒是类病毒。 21、朊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成份的分子病原体。 22、马铃薯纺锤型块茎病的病原体是;苜蓿暂时性条斑病的病原体是;疯牛病的病原体是;SARS的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