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讲评(一)

合集下载

语文作业讲评总结范文

语文作业讲评总结范文

本周的语文作业已经圆满结束,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这次作业中,同学们的表现各有千秋,以下是对本次作业的讲评总结。

一、作业完成情况本次作业包括课堂练习、课后阅读和作文三项内容。

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其中,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较好,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课后阅读方面,部分同学能够认真阅读,做好笔记,但仍有少数同学阅读不够认真,笔记不够详细。

作文方面,同学们的创意丰富,语言表达流畅,但部分同学在立意和结构上仍有待提高。

二、优点与不足1.优点(1)大部分同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

(2)课堂练习方面,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准确率较高。

(3)课后阅读方面,部分同学能够认真阅读,做好笔记,拓宽了知识面。

(4)作文方面,同学们的创意丰富,语言表达流畅,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不足(1)部分同学在课后阅读方面不够认真,笔记不够详细,未能充分发挥阅读的作用。

(2)作文方面,部分同学在立意和结构上仍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写作技巧的培养。

(3)部分同学在课堂练习中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改进措施1.针对课后阅读方面,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做好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2.针对作文方面,加强写作技巧的培养,提高立意和结构水平。

3.针对课堂练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定期开展作文比赛、阅读分享等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本次作业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同学们的进步,共同成长。

法理学形考作业(1—4)讲评【第一轮次

法理学形考作业(1—4)讲评【第一轮次

法理学形考作业【1—4】讲评【第一轮次】【说明】我们将分两个轮次对法理学的形考作业进行讲评。

第一个轮次主要1、对作业【1—4】的回答方式做出示范性的说明。

2、对重要的讨论题的解题思路做出提示。

第二个轮次将对对作业【1—4】所有题做出参考性答案,以便大家与自己的答案相对照。

也为期末复习提供帮助。

《法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答题示范】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理学3.规范性调整即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

4.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收(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段)意志,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普通的约束力的规范体系。

它具有规范性、国家强制性、阶级意志性和物质制约性。

5.法的价值6.法系二、思考题【答题示范】3. 如何理解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答: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法的第一级本质就是奉为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

这是法的第一级也是比较浅层次的本质法的第二级本质是指统治阶级确认人们某项行为是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表现,而不是随意的法的第三级本质是指人们的行为自由和责任。

人们的社会权利和义务是人的社会属性,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特别是经济关系的需要,即一定的物资生活需要一定的所有制关系的需要。

法理学作业2第二编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课堂讨论题【讨论题答题要点提示】1.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答:社会主义法是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把自己的意志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其次,在摧毁旧法体系基础上创立社会主义新法。

再次,通过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在广大人民的参与下创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如何理解"一国两制"与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之间的关系?答:一国两制是我国为解决和平统一问题而实行的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作业讲评发言稿范文

作业讲评发言稿范文

作业讲评发言稿范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评一下我们的作业。

首先,我注意到在本次作业中有很多同学在选材上都很有创意。

例如,有同学选择了自己家中的植物作为题材,不仅拍摄了植物的外貌,还记录了它们的生长过程,这样的选材很有想法,能够展示出自然界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其次,我看到很多同学在构图上都有很好的把握。

比如,有的同学采用了对角线构图来增强作品的稳定感和动感;还有的同学运用了大背景与小主体的搭配,使作品更突出主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在后期的处理上,有一些同学的技术已经非常熟练。

他们运用滤镜和调色工具,使照片的色彩更加鲜艳,从而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一些同学在后期剪裁照片时也很有创意,通过裁剪去除多余的元素,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

然而,即便作业中有很多亮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有的同学在拍摄角度上比较单一,没有尝试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主题,这样会降低作品的吸引力。

其次,有一些同学的后期处理过度,过多的滤镜和调色效果使作品失去了原始的自然感,画面有些失真。

总的来说,这次作业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

同学们在拍摄选材、构图和后期处理上都有一定的提升,展现出了自己的创意和技术。

但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摄影水
平。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作业的讲评,希望同学们在下次作业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谢谢大家!。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原理上-课后作业详细讲评

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原理上-课后作业详细讲评

• 转化率为xA时的总摩尔数为
• 转化率为xA时A的总摩尔数为 nA n0 p A 0(1 x A ) • 故:组分A的分压为
PA0哪来的
n A p A0(1 x A ) pA p0 (p A 0 p B 0 p P 0 p M 0 ) n 1 Az A0 x A
• 教材425页,题11.11 • 对于表11.3.1所示的恒温恒容反应,试推导出以 转化率xA为变量的反应速率方程及其积分形式。
解: (1)零级反应, rA k ,kt=cA0xA
c A c A0 (1 x A )
c B c B0 (1 x B )
(2)一级反应,rA kcA0 (1 xA ) ,kt=-ln(1-xA)
mol/(m · s) 5
物质的量通量
• • •
解:原料液含盐摩尔浓度 渗透液含盐摩尔浓度 所以渗透压差
C AP
9 C AF 0.154mol / L 58.5 0.45 0.00769mol / 105 m3/(m2· s)
溶剂渗透系数
11.3 气态NH3在常温高压条件下的催化分解反应2NH3=N2+3H2可用于处理 含NH3废气。 现有一NH3和CH4含量分别为95% 和5%的气体,通过NH3 催化分解反应器后气体中NH3的含量减少为3%,试计算NH3的转化率和反 应器出口处N2、H2和CH4的摩尔分数。(CH4为惰性组分,不参与反应)
5 4.5 4
10.13 用微滤膜处理某悬浮液,0.1MPa下,滤膜的清水通量为150L/(m2h), 已知悬浮颗粒为0.1μm的球形微粒,当滤饼层的厚度为6μm,空隙率为0.2 时,滤膜的通量为40 L/(m2h),求此时的过滤压差。

作业讲评范文

作业讲评范文

作业讲评范文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讲一下上次布置的作业。

首先,我要感
谢大家对作业的认真完成,大家的努力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接下来,我将对大家的作业进行评讲,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首先,我要提到的是作业的内容。

在这次作业中,大家都很好
地完成了要求的任务,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答都做得非常到位。


未来的作业中,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多一些自己
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

其次,我要说到作业的书写。

在这次作业中,大家的书写都非
常工整,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

但是,还是有一些同学在书写上存
在一些问题,比如字迹潦草、错别字等。

我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作业
中能够更加注重书写,力求字迹工整,避免错别字的出现。

最后,我要谈谈作业的态度。

在这次作业中,大家都展现出了
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在作业中存在一些马虎的情况,比如粗心大意、
草率完成等。

我希望大家在未来的作业中能够更加认真对待,做到
每一道题目都精益求精。

总的来说,大家在这次作业中都表现得非常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做到更加完美。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努力和配合,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

作业讲评课 教案

作业讲评课 教案

作业讲评课教案教案标题:作业讲评课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作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生能够正确完成作业,并改正错误。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作业讲评课,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简短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注意。

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讲解作业要求(10分钟):1. 清晰地向学生解释作业的要求,包括任务、截止日期和提交方式等。

2. 强调作业的目的,如巩固知识、培养学习习惯等。

3.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并给予示范和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始独立完成作业。

2.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作业讲评(15分钟):1. 教师在黑板或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业范例,并进行点评。

2. 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给予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强化讲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今后的作业中避免相同的错误。

3. 鼓励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拓展学习内容。

作业布置(5分钟):1. 清晰地向学生布置下一次作业的任务和要求。

2. 提醒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2. 教师应及时记录学生在作业讲评课中的表现和问题,以便进行个别辅导和进一步指导。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应的作业范例和讲评材料。

2. 教师可使用黑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展示学生作业。

评估方法:1. 教师通过作业讲评课中的讨论和学生的提问回答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可根据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和改进情况,对其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

小学数学作业讲评的方法6篇

小学数学作业讲评的方法6篇

小学数学作业讲评的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数学作业讲评是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数学作业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数学作业的讲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那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讲评时,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呢?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学数学作业讲评的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集中批改的方式进行数学作业的讲评。

集中批改是指将学生交的数学作业集中在一起,由教师统一批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这种方式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在进行讲评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题目或是大家普遍存在问题的题目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的原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讲评的方式进行数学作业的讲评。

分组讲评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别负责讲解一道或几道题目,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评。

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通过分组讲评,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相互学习、互相促进,提高整体的学习水平。

教师还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数学作业的讲评。

个别辅导是指针对每个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在进行个别辅导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采取互动式讲评的方式进行数学作业的讲评。

互动式讲评是指在课堂上进行互动性强的讲解和讨论,让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通过互动式讲评,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互动式讲评,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作业讲评是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献检索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文献检索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文献检索》作业讲评(1)一、名词解释1.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文献的存储和文献的检索两个过程。

狭义的文献检索就是找出自己所需的文献。

2.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检索系统中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一种专门化的标识系统。

检索的匹配就是通过检索语言的匹配来实现的。

3.后组织式语言:是指在检索前检索系统中的检索标识是独立的,实施检索后,才根据检索需要进行组配的检索语言。

如叙词语言、单元词语言、关键词语言属此类型。

4.电子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学、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5.参考数据库:是指包括各种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原始来源和属性的数据库。

数据库的记录是通过对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再加工和过滤,如编目、索引、摘要、分类等,然后形成的。

一般来说,参考数据库主要针对印刷型出版物而开发的,它包括书目数据库和指南数据库两种。

6.OPAC:是英文Online Public Access Catlogue的首字母缩写,可以译为“联机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供读者查询图书馆藏书目信息的联机检索系统。

它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问答题1.简述文献检索的概念和类型。

答:文献检索是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按照检出结果的形式划分,文献检索可以分为如下三种:(1)书目检索。

(2)全文检索。

(3)引文检索。

如果从情报检索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三种:(1)文献检索。

(2)数据检索。

(3)事实检索。

按照检索手段划分,可以分为两种:(1)手工检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讲评(一)试述江苏文化的地域特征:根据教材归纳,可以这样回答:(并非作业答案)第一,水文化形成的智慧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的下游,湖泊众多,河流密布,水的灵动使智慧在江苏文化发展中发挥出突出的作用,使江苏人形成了勤思、善思和奇思的优良传统。

第二,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宽容特征。

中国历史上文化有南北之分的说法,这两大文化从地理上看以长江为交汇点,江苏就处于这个两大文化的交汇点上,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价值多元化、富于交融性和社会和谐的宽容特征。

首先,价值多元化。

其次,富于交融性。

再次,社会和谐。

第三,富庶安定形成的尽善特征。

江苏人追求尽善,地尽其利、事尽其心和人尽其才,富庶安定的地域条件为之提供了可以实现这个追求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唐代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说。

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也有学者认为,研究江苏地域文化应在中华文化大背景下进行考察。

江苏地域文化很难用一种文化来囊括全省文化。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江苏地域文化,江苏地域文化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文化,现尚未完全定型。

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各地政治、经济等制度文化逐渐同一化,地域文化特色日益不突出,研究地域文化重要的是要突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代表性文化。

封建社会后期,江苏地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如金陵文化不仅是江苏地域文化,更是中国都城文化。

以上意见可供大家参考。

以下问题,教材上没有归纳,这儿归纳几点,供大家参考。

简述江苏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吴地方士葛洪、陆修静和陶弘景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葛洪,自号抱朴子,句容人。

他把神仙方术与儒家纲常名教结合起来,提出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的理论,强调道教徒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陆修静,原籍浙江人,长期生活在吴地,他创立了在道教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道教典籍分类法,完善了道教的戒规仪式,使得道教斋法有了系统的仪式。

陶弘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他在道教史上的重要贡献就是创立了茅山宗,标志着自葛洪以来江南士族道教徒创立官方化的正统道教的完成。

他在道教史上的贡献还在于网罗群神,排定座次,建构起道教的神仙信仰体系,向人们描绘了一个独立于人间世界之外的神仙世界,形成了一个等级有序、统属分明的完整的道教神仙谱系。

作业讲评之二南京文化的特征:可以这样归纳:(并非作业答案)1、凝重的历史沧桑感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

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丹阳、归化、白下、上元、江宁、集庆、应天、南京、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2、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国内外首屈一指。

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金川门等。

外城门有麒麟、仙鹤、观音、佛宁等门。

3、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南京作为古都,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

梳理南京的地名,从中可以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

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

4、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六朝时期南京(时称建业、建康)佛教盛行,梁代达到顶峰。

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5、“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

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

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仍然清晰可见。

6、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封建京都王侯所聚,分布闾里。

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

7、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明代建都后,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

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农户、士子、官宦、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

市民社群的形成,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文化生活多样化,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于是市井文化也应运而生。

所谓“十里秦淮”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以下问题,教材上没有归纳,这儿归纳如下:镇江文化的特征:1、历史悠久,文脉绵长。

文献记载2500年前的朱方是其最早的地名。

考古证明镇江从南朝宋设南徐州,至今有1600年历史。

镇江历代名人辈出,鸿篇巨制迭见,《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开山之作”或“千古名篇”的地位。

2、“吴头楚尾”的移民文化。

京口(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先秦时受吴越文化影响,号称“吴头楚尾”;历史上受北方移民影响很大,成为吴文化与北方文化冲突融汇的典型地带。

3、以“城市山林”著称的山水文化。

镇江处于长江和运河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

境内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茅山等著名山峰和诸多的寺观园林,历史上吸引过无数文人学士、达官贵人来此,或归隐,或陶冶情操、或访古探幽、或山水寻游,并留下了众多著称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

4、镇江使用的语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江淮方言,其东南部地区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

作业讲评之三以下几个问题,教材上没有归纳,这儿归纳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苏州文化的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要点如下:1、厚重辉煌的吴文化底蕴。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查山、崧泽等地遗址下层出土的文物距今已有5900多年;苏州建城已有2500多年历史。

苏州价值取向多元的传统,容许和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在园林、丝绸、服装、刺绣、灯彩、木刻、盆景、绘画、医药等方面均获得较高的成就。

2、海纳百川的水文化特征。

苏州濒临长江和太湖,浩瀚的长江和太湖水,碧波万顷,浩浩荡荡,成为苏州文化的发生和发展之流。

水是柔和的,但能克刚。

苏州人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广阔胸襟容纳各个方面的各种事物,呈现出新旧杂糅的文化景观。

刚柔相济,包容开放,精细雅致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丰富内涵。

3、崇文、仁爱的传统。

“状元群”、“院士群”人文现象的出现,说明苏州具有滋养和吸引智者的优越山水环境与发达的经济条件,也反映了苏州人积极进取、永不满足的心态。

苏州人怀着克己仁爱之心,最先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响亮口号。

4、秀外慧中,精细雅致。

苏州城市建设的特点之一是“网状”。

从苏州园林秀丽典雅的造境,可以看到水乡泽国的地理环境对苏州人的影响。

秀慧、细腻、雅致是苏州城市精神最富特色和最具深刻意蕴的概括,是苏州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5、苏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二、无锡文化的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要点如下:1、一脉相承的吴文化特征。

彭祖墩、阖闾城、鸿山三大遗址发现,在考古学上无可争议地证明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的论说。

三大遗址分别为新石器时期、春秋时期、春秋战国吴越时期,印证了无锡文化发展史的一脉相承,由刚及柔,刚柔并济和吸纳、包容、开放、适时顺变的文化特征。

2、工商文化成为近代无锡城市的主流文化。

无锡民族工商业实业家的成功范例与民间“趋利”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大上海的文化经济辐射等造就了无锡的“工商文化”。

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的重要发源地,留存工业遗产繁多,是国内工业遗产富集的重点城市之一。

3、水文化赋予无锡人以灵性。

山、湖、河、城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与几千年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山清水秀之灵气,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了无锡人推崇自然、保持朴素的审美情趣,陶铸了无锡文化精明、细致、缜密的人文特征。

4、无锡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三、试述吴地古典园林有哪些建筑特征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吴地现存园林大多建于宋元明清,具有三个方面的鲜明特征:第一,吴地园林大多属官僚巨商私家所有,而北方园林主要是封建帝王的皇家苑囿。

例如,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都具有这个特征。

第二,吴地园林艺术风格以精巧、雅致、自由、写意取胜,而不同于北方皇家园林宏大、严整、富丽、浓烈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是一种摹拟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艺术样式。

在设计构筑中,通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浓缩了奇美的山水风光。

因地制宜,采用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收到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

同时,园林的巧构还表现了园主人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营造出悠远的意境。

第三,吴地园林中,建筑、假山、水池、花木四要素缺一不可,而其他地区的园林则不一定四者俱备。

无锡著名的园林、景点大多围绕太湖展开,如鼋头渚为伸入太湖中的一个半岛;蠡园地处风光秀美的五里湖(即蠡湖)畔;而梅园则是依山而建,遥领太湖。

四、常州文化的特征1、历史厚重,崇尚创造。

常州地方文化源远流长,溧阳上黄镇水母山发现的“中华曙猿”,成为探索人类祖先发祥地之一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分属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圩墩、寺墩、新岗、三星村等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是常州悠久历史的明证。

常州人崇尚创造,在学术、文学、书画、戏曲、教育、科技、医学、园林等方面独辟蹊径,形成了有自己传统特色而又处于先进水平的丰富成果。

2、重文兴教,人文荟萃。

常州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有“文教被于吴、吴尤盛于延陵”的盛誉。

常州儒风蔚然,人文荟萃,大批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实业家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也形成了一批以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

3、兼容并蓄,经世致用。

常州优越的地理区位,易得风气之先,形成了广泛交流的开放性格局。

常州历代人才辈出,有常州词派,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孟河医派等诸多开创先河的创举。

经世致用则成为常州文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人生信念。

形成了善汲纳、务实效、争一流、重信诺的优秀人文精神。

4、常州使用的语言属于吴方言。

作业讲评之四一、试述淮安文化的特征这个问题,教材上没有归纳,这儿归纳一下,供参考:1、兼容并蓄的淮楚文化特征。

淮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河道治理中心、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储备中心、淮北盐运集散中心,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称,故形成了南北交融、兼收并蓄的淮楚文化风貌,地方风情民俗,既有楚风,又有吴俗,兼有广陵遗韵,并随漕运、盐务和淮关的兴废而演变,内涵丰富,自成一体。

2、因水而生,随水发展、兴盛的水文化。

淮安地处古淮河和泗水交会处,所辖县区的名称也多取之于水。

古运河、大运河、古黄河、盐河穿城而过,使淮安成为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并享有“运河之都”之美誉。

洪泽湖“古八景”和“新八景”都是运河文化的遗存。

绵延32公里的淮安里运河上的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府、淮安府衙,以及九龙口水乡风光区、清江浦历史街区、淮楚生态风貌区、河下古镇文化区、古楚文化观光区等,均展现了运河明珠的当今风姿。

3、南北建筑风格交相辉映。

淮安作为南北交通咽喉、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造就了淮安城内徽派民居建筑和典雅的北方园林建筑兼容的古城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