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作者:日期:一、前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一部以中国革命历史为背景的舞剧作品。
它通过舞蹈、音乐、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让观众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
二、舞剧简介《红色娘子军》是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芭蕾舞委员会创作的一部舞剧。
该舞剧以1935年红军战士娘子军为原型,讲述了她们在中国革命中的壮丽事迹。
舞剧分为三幕,通过舞蹈和情节的展现,生动刻画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与顽强。
三、第一幕:娘子军的成立第一幕主要描绘了红军战士娘子军成立的过程。
舞台上呈现出一片草地,女孩们身着便装,带着红军队伍的旗帜,表演出娘子军队伍集结的场景。
在音乐和舞蹈的伴随下,观众可以感受到她们走向革命的决心和坚定。
四、第二幕:战斗与牺牲第二幕展现了娘子军的战斗与牺牲。
舞台上再现了红军战士们与敌军的激烈战斗场面。
娘子军用灵活的舞步和精准的配合,展现出她们的勇敢和果敢。
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看到了娘子军建立了许多战功,并为了革命事业,舍身忘死。
五、第三幕:胜利与希望第三幕描绘了娘子军最后取得胜利的场景。
舞台上呈现出红军战士们高举胜利的旗帜,娘子军们互相庆祝的欢乐场景。
观众可以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与希望。
舞蹈和音乐表达了娘子军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所付出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六、结语通过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我深深感受到了红军娘子军的英勇和无私。
她们在革命战争中,以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了巨大贡献。
舞剧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情节,向观众展示了她们的英勇和不屈的精神。
附件:本文档不附带任何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不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评价红色娘子军舞台剧的句子

评价红色娘子军舞台剧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评价红色娘子军舞台剧的句子:
1. 红色娘子军舞台剧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作品,深刻地展示了女性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和伟大精神。
2. 该剧以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和她们在革命中的独特地位,令人深受感动和启发。
3. 红色娘子军舞台剧的演员表现出色,他们的表演生动真实,准确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气质,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
4. 该剧的舞美设计、音乐和服装都十分精美,营造出了浓郁的历史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
5. 红色娘子军舞台剧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它向观众传达了红色娘子军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以上是一些可以用来评价红色娘子军舞台剧的句子,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最终的评价还需要根据个人的观感和理解来决定。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
她逃出地主的樊笼,被抓回投进了阴森的水牢。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
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
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
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
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
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
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
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
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
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
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红色娘子军舞剧。
这部舞剧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舞剧以中国革命时期的红色娘子军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女性的英勇抗敌故事。
舞台上,演员们身着红色军装,以优美的舞姿和精湛的技艺,将红色娘子军的英勇事迹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舞姿犹如红色旗帜在风中飘扬,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决心。
舞剧中的女主角们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
她们不仅要面对敌人的炮火和刀剑,还要面对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的偏见。
然而,她们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力量和价值,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舞剧通过细腻的舞蹈表达了红色娘子军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舞者们用身体语言展现了她们的喜怒哀乐,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她们的心境和思想。
尤其是在战斗场景中,舞者们的舞姿刚劲有力,充满了斗志和勇气,让人为之动容。
舞剧的音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时而激昂激情,时而柔和婉转,完美地配合了舞剧的情节和表演。
音乐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中国乐器,如二胡、琵琶等,使整个舞剧更具中国特色和独特韵味。
舞剧中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也非常精美。
舞台上的红色旗帜和战斗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演员们的服装设计独具特色,既展现了红色娘子军的军人形象,又保留了女性的柔美和娇媚,使整个舞剧更加立体生动。
通过观看红色娘子军舞剧,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时期女性的伟大力量和无尽勇气。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红色娘子军舞剧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它让我明白了革命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同时,它也让我对女性力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

关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精选范文3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3篇第1篇: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
《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
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
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
《红色娘子军》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第二场刚开始娘子军连队操练时的场景。
刚开始是人民群众的集体舞蹈,之后舞台上响起的旋律是令人熟悉的《娘子军连歌》。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爹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听到这熟悉的旋律,不禁激动了起来。
随后娘子军连队登场,乐曲也从齐唱变成了乐队的激昂演奏。
之后是娘子军连队的连长的独舞,飘逸的舞步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娘子军操练的舞步将传统芭蕾舞和军队训练时的各种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芭蕾舞的柔,又有战士的刚。
之后一众男演员的五寸舞刀表演则表现出了男演员独有的阳刚之气。
最后男演员和娘子军连队共同起舞,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于娘子军连队建立的无比欢快的情绪。
常青怒视群匪和英勇就义的场景也十分深刻。
常青刚刚被敌人抓住时,只见电闪雷鸣,整个场景磅礴有力,演员的表情十分投入,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本场景充分体现了舞台布景、灯光、演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常青就义的场景把全剧推向了最后的高潮,只见常青一脸大义凛然的表情,与敌匪进行了最后的斗争,这里的舞蹈也十分有力度,最终常青被敌匪们团团围住,音乐也直转急下,《国际歌》的旋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里的引用,从听觉上呈现出一种悲壮的气氛。
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

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舞剧音乐作品,那就是《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著名舞蹈家李连达先生创作并执导的一部舞剧音乐,它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由妇女组成的红军部队的故事。
整部作品充满了激情、感动、悲壮和责任感,不仅是国内外舞蹈界的经典之作,同时也是一部历史与文化的结晶。
在整部作品中,舞蹈、音乐和情节相互结合,呈现出了一个完美的艺术形态。
舞蹈方面,《红色娘子军》充分展现了中国女性的美和力量。
舞者们身披红色军装,头戴翠绿色的红星,跳起了精彩的舞蹈,表达了她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
整个表演中充满了悲壮的氛围,观众们仿佛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看到了那些勇敢的红色娘子军官兵们的英勇事迹。
音乐方面是整部作品的灵魂所在。
作曲家王克桢先生根据时期的背景,融入了许多民族乐器和音乐元素,将时代的情感和气息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经过多次改编和演绎,《红色娘子军》的音乐成为了经典的代表之一,成为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记忆。
大家都知道,《红色娘子军》是一部有着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作品。
它讲述的是妇女们在抗日战争中的奋斗历程和胜利。
在舞剧中,妇女们以坚实的信念和不怕艰险的勇气,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山河,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民族振兴的历史。
她们是真正的英雄,是给祖国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正如舞剧中所唱的:“楚楚可怜的女兵,铁壁铜墙也攻不破;前赴后继的队伍,雄风万丈走向胜利。
”总之,我对《红色娘子军》这部作品是非常喜欢的。
在我看来,它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它通过美妙的舞蹈和动人的音乐,展现出了中国妇女的力量与伟大,弘扬了宝贵的爱国情怀。
希望大家有机会去欣赏这部作品,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舞剧观后感我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舞剧《红色娘子军》,这是一部以娘子军为主题的演出,通过精湛的舞蹈和细腻的表演,展现了红军娘子军在革命年代的英勇和坚韧。
整个舞剧以娘子军的一幕幕传奇故事串联起来,引人入胜。
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想象力,巧妙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氛围。
舞蹈动作流畅而有力,舞者们的表演充满了激情和力量,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首先,舞剧通过舞者们的精湛表演展现了红军娘子军的英勇精神。
无论是在面对敌人的困难和危险时,还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舞者们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韧性。
他们的舞蹈动作流畅而有力,仿佛在舞台上展现了娘子军的勇敢和坚定。
当他们挥舞着刀枪,跃动着身姿的时候,观众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云激荡。
其次,舞剧还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了红军娘子军的情感和坚守信念。
在剧情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舞者们不仅表现了娘子军们的坚定意志,还展现了她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他们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那个年代的艰辛和牺牲。
最后,舞剧还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效果和灯光表现出了红军娘子军的荣耀和辛酸。
舞台的背景以红军的旗帜和军需物资为主题,舞者们的服装和化妆也都充满了红军的标识。
舞台的灯光设置恰到好处,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感受到了娘子军们的辛酸和荣耀。
通过观看《红色娘子军》,我对红军娘子军的历史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那个年代的革命事业有了更深的敬意。
舞剧通过精湛的舞蹈和细腻的表演,真实地展现了红军娘子军的英勇和坚韧。
同时,舞台效果和灯光的设计也让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情中,感受到那个年代的风云万里。
综上所述,《红色娘子军》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舞剧,通过舞者们精湛的表演和细腻的情感展现,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红军娘子军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舞剧将继续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更多的人了解红军娘子军的伟大事迹。
观红色娘子军心得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一.看红色娘子军感悟生活看着那足尖轻轻一踮,顺着绷直的足背往上,是挺拔的身姿,优雅的脖颈和俏皮的表情,随着轻盈一跃,牵引身姿的是柔韧优美的手臂,当然,指形当然是兰花指。
哦,还有那洁白的天鹅小短裙。
这就是我想象中经典的芭蕾。
始终觉得,芭蕾是贵族舞蹈,只适合用来表现哀婉动人、表现轻快活泼、表现优美高雅……,总之,是一种唯美的艺术。
这样一种形式,要用来表现苦大仇深、表现殊死搏斗、表现坚强整肃、表现热烈激情,合适么?真用来表现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既有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的兴奋又有探究这种形式和内容奇怪组合的好奇,去欣赏《红色娘子军》。
在足尖令我表示了人体竟可以轻盈灵动到这种地步的惊讶之后,我立即注意到,这舞剧同我想象中的最直观的不同在于,不是洁白小短裙而是简练精干的军装,不是鲜花枝条而是长枪大刀,不是兰花指,而是拳头!确实有点别扭,我得检讨。
要不就是我的艺术修养太落后太差劲,要么就是政治思想素质太落后太差劲。
我想,应该是前者居多吧,谁说芭蕾就只能是童话中圣洁的公主呢,现实中她也可以是坚强刚烈的女战士。
我第一次看红色娘子军。
随着剧情的展开,我的注意力很快就从前者转移到了后者。
毕竟,形式只是用来展现内容的。
剧情并不复杂,不得不承认,穿上军装的芭蕾,表现力也还是很强的,尽管表现的感情都是很分明和激烈。
有那么一阵儿,我真被胁裹进了那一段历史感情中。
印象较深的一幕,是琼花在常青指引下找到了娘子军驻地,在备受摧残折磨后,琼花似乎找到了灵魂的归依,她缓缓走近,捧着那一面鲜艳的党旗,深情的在脸上轻抚。
我有些触动。
在彼时彼地,苦难中的人们对共产党,可不就是有这么一份发自内心的依恋和感激么?然而,斗转星移时光变迁,现在人们再见这一面旗帜,却有着很复杂的心境了。
想想,当时人们为啥会有那样一份感情呢?还不是因为共产党是真为着人们吗?在那时的境遇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是人们更想要的呢?正因为共产党在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所以他们有那么一份真诚的信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舞剧《红色娘子军》的经典之美
李克勤(jixuie)题记:昨天在一家企业开会,主要内容是观看“世界因你而美丽--2010-2011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的视频。
再次领略凤凰卫视的独特风格。
而其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总监,前中国芭蕾舞团团长赵汝蘅团长在获奖感言中,意味深长有充满深情谈起舞剧《红色娘子军》时的情景,令人难以忘怀。
中央芭蕾舞团演员们在巴黎歌剧院排练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剧照赵汝蘅在灿烂的灯光下说:“我觉得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前辈,我们的老团长,我们老的红色娘子军的创作团队,她们在芭蕾在中国只有十年的情况下,到今天经久不衰的红色娘子军,我觉得是她们给我们奠定了中国芭蕾的基础,我们首先要感谢她们。
”从她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她有些激动。
赵汝蘅是1964年上演的《红色娘子军》女主角吴琼花(吴清华)的首任扮演者,亲眼见证了这部“红色经典”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
她在接受别人提问最开始创作演出时的感受时这样说:“我无法说出我当时的感觉,因为是那样的一个时代,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中俄关系破裂,只能依靠自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一些留苏的老师回来了,我们一起探索自己活下去的路,舞蹈学校是1954年建立的,到了1961年我毕业的时候,我们正好
赶上两件事,一个是三年自然灾害,一个就是苏联专家撤走,为了继续我们的舞蹈事业,大家都没有放弃这个共同的梦想,一心想做点什么,那个时代人都很单纯,一心向上,所以红色娘子军的产生我觉得是很自然的。
”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创业来描述这部经典的产生过程,而那一批创业者正是美的使者。
他们发现了美,他们创造了美,而这个美又影响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这一事业,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从艺术上来讲,作为中国的芭蕾舞剧,她到底美在哪里?她的独特个性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象赵汝蘅这些亲历者最有发言权。
她这样说:“我记得当时我演完天鹅湖,就去演了红色娘子军,开始分配的角色是红莲。
连长、吴清华我都跳过。
最开始我们对作品理解不是很深刻,我们团长说我们只像娘子不像军,这就有了我们后来去大同体验当兵,真的像节目中的娘子军一样打把,行军。
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们走得时候,解放军也都是很依依不舍的。
我是演完天鹅湖就去演了红色娘子军的,从非常飘逸的感觉,一下子要表现非常昂扬,非常有力量的娘子军,从半脚尖变成全脚走路,感觉脚后跟特别疼,这些小的细节只有自己参与了,才会知道。
《红色娘子军》确实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一生。
” “挑战了西方的程式化,第一,我们突破了西方芭蕾舞爱情的主题。
第二,红色娘子军很少有双人舞,完全是形式服从内容。
第三,就是我们在演红色娘子军的时候已经可以在台上有语言了,能够做到这样的创新,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说这个作品的创作者很伟大。
现在想来,排演红色娘子军确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举措,挑战了西方的芭蕾。
红色娘子军到现在已经有44年(指距离2008年)了,依旧常演不衰。
在意大利演出,那里的观众说如果以前我们认为《红色娘子军》是红色中国的一个宣传工具,那么现在看,她真的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品。
”2009年新年伊始,法国《欧洲时报》报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原创作品,这部首演于1964年的经典“样板戏”,40多年来,跨越了不断变换的历史风云,从未离开过中国的芭蕾舞台,据不完全统计,这部“红色经典”已经在中国上演了约2500多场,写下了中国芭蕾史上的一段传奇。
正是在这个时候,《红色娘子军》亮相古典芭蕾舞的摇篮——巴黎歌剧院。
这座由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倡导建立的剧院,早在1669年便拥有了欧洲第一支专业舞蹈团,芭蕾的五个基本脚位和十二个手位,以及视为芭蕾标志的“白色短裙”、“足尖舞”和“空中飞跃”等动作都出自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而巴黎歌剧院的舞台更是保持着世界顶级的演出标准,每年只有年初之际才邀请世界著名剧团登台演出,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此次能够受邀在这一芭蕾殿堂亮相,被视
为西方芭蕾舞界对该剧团实力认可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们的毛主席在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写的文章中郑重指出:“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事物总是发展的。
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
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中国应当这样。
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
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但是要谦虚。
不但现在应当这样,四十五年之后也应当这样,永远应当这样。
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
”主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名言,可谓语重心长,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自己的文化,需要不断创造自己的文化作品,就像《红色娘子军》这样的作品。
毛主席当年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后留下了老人家三句著名的
评价:“革命是成功的,艺术是好的,方向是对的。
”什么是伟大的创举?什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我们的确应该从《红色娘子军》里,多感受一下。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我在大学课堂上,经常让大学生结合课程内容观看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视频,经过适当的引导,我们的年轻学子很快就能够理解我们自己的经典艺术作品。
我们和后代永远都要学习文化,我们也在自觉或者不自觉中创造文化,但是我们必须把握我们的自己的文化根基,那就是中国,现代中国不是从空从掉下来的,新中国是一步一步经过艰苦奋斗走过来的。
我们还会走下去。
就像赵汝蘅他们一样,在红色娘子军之后,又有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就是继承传统,同时又创造新传统的过程,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作为一个曾经创造灿烂古代文化的炎黄子孙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