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doc

合集下载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

2020-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探析张海东(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第一部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是一个时代所能产出的最佳作品。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上体现了音乐主题鲜明的特征,舞蹈编创上则体现出动静对比鲜明的特征。

其音乐与舞蹈在剧中的交织展衍,产生了十分强烈的戏剧性,创造出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中图分类号:J723;J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9-0097-01一、引言舞剧《红色娘子军》作为中国成功借鉴欧洲芭蕾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它多元而复杂的艺术内质都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解读它、研究它,可以成为一项耐人寻思的工作。

本文以1970年版的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舞蹈进行综合研究,探寻其音乐特点和舞蹈特色。

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与舞蹈特征(一)音乐主题鲜明1.娘子军主题。

作曲家选用了同名影片中的《娘子军连歌》,作为这部舞剧音乐的贯穿主题之一。

“主题动机”(la-la-re)是一个纯四度的音程结构,成为贯穿全剧的音乐素材,根据剧情发展给予不同形式的变化处理。

娘子军主题动机出现在多个舞蹈场景的音乐中,成为全剧音乐最坚实的“底色”。

娘子军主题不同的地方所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在第二场,以女声合唱形式展现红色娘子军的飒爽英姿;过场中的音乐是由“娘子军主题”发展而来,这段音乐气势磅礴,塑造出红军战士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伟大形象;最后部分以极快的速度,混声合唱的形式完整再现,以极强的号召性将舞剧推向高潮。

2.吴清华主题。

吴清华主题音调素材和调式与《娘子军连歌》有着紧密联系,其内涵和意韵更为丰富。

如:序幕中,被铁链吊在木柱上的吴清华双目圆睁,一个昂首摆头,乐队激昂、铿锵有力地奏出音乐主题,主题具有小调风格,开始的“主题动机”给人一种不屈、愤怒、反抗的音乐形象,其中三短一长的节奏组合和四五度的音程跳进,使这个音乐主题获得一种戏剧性张力。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技巧动作,通过这些强有力的动作来切实传达出吴琼花逃脱 恶霸追捕的决心。此外,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舞蹈语 汇还对民族民间舞进行了大量借鉴。例如,舞剧中的斗笠舞、 黎族舞、钱铃双刀舞等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充分展现了中国 人民勤劳朴实、积极乐观的民族性格。
图1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 被捆绑在牢笼柱上的吴琼花剧照
图2 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吴琼 花与老四搏斗的剧照
贝斯”的动作幅度明显加大,在外形方面还加上了高抬手臂 与握拳,将原本轻柔曼妙的舞姿转变为坚毅灵动的姿态,塑 造出了鲜明的娘子军的人物形象。并且,舞剧中的“女战士 瞄枪”“九人刀舞”等动作均是在“阿拉贝斯”基础上转化而 来的。
巧妙地应用足尖技巧可展现出芭蕾舞别样的轻盈感、线 条美,所以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创作人员没有将 这一技巧舍弃,而是把它与舞剧表现内容进行巧妙融合,让 足尖技巧在整部舞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创作 人员结合吴琼花的反抗个性,在一些展现反抗精神的场景中 巧妙利用足尖强劲力度、向上的动势,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 人物与敌人誓死斗争的狠劲,颇具个性。如图 强 烈的反抗意味。
四、结语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革命精神, 时至今日仍历久弥新,不仅推进了西方芭蕾与中国故事的有 机融合,以戏剧化的手法展现了真实的中国历史,与人民群 众生活相贴切,与国人的审美趣味相契合,还让外国观众眼 前一亮,向世界讲述了专属于中国的芭蕾故事。
53 2024 DANCE FASHION
三、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特色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伴奏源自于同名电影中 的插曲《娘子军连歌》,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处理。 这一主题曲与芭蕾舞剧的剧情发展紧密相连,实现了对全剧 音乐的全面引领。相较于同名电影,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的音乐数量更多,这也是创作人员前往海南采风后潜心创 作的成果。因为创作人员是以海南传统民歌为参考进行创作 的,所以这部芭蕾舞剧的音乐有着鲜明的海南特色,观众可 从中获得别样的审美体验。例如,吴琼花这一角色的主题音 乐是由海南传统音乐《江河水》改编而成的,该角色在舞剧 中是旧社会时期劳动妇女的象征,展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 所以她的音乐主题为小调风格。基于《江河水》改编的音乐 主题节奏富有弹性,音调具有跳跃性,与洪常青这一人物的 音乐主题、《娘子军连歌》一同构成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 军》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音乐主题是一个大小调混合的音 乐主题,颇具男性化特色,并展现出了坚定沉着、刚强豪迈 的情感基调,与其他两个音乐主题相契合,共同塑造了洪常 青理想远大、胸襟广阔的人物形象。《娘子军连歌》鉴于电影 的上映得到了广泛传播,音乐形式简洁、朗朗上口,极易引 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且这首歌也是一首具有鲜明民歌风格 的进行曲,展现出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在塑造娘子军群体形 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创作人员将三个音乐主题贯穿于《红 色娘子军》始终,塑造出了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助推舞剧整 体形象的塑造。另外,舞剧音乐还汲取了大量民间音乐素材。 在实际演奏中,除去西洋管弦乐,还引入了各种民族乐器, 包括柳琴、琵琶、大三弦等,赋予了舞剧音乐鲜明的民族特色。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艺术、黄准的娘子军连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刚、陈强等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从银幕形象转换到芭蕾形象能否获得成功,主要从两方面加以审视:第一要体现原作的精髓,第二要充分发挥芭蕾舞艺术的表现特征,使观众在形象转换的观赏中,获得有别于银幕的美感享受。

根据舞剧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特点以及肢体语言的局限性,改编中首先着眼于两方面,一是精简人物,二是浓缩情节。

在电影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十三位,对舞剧无疑是太多了,经反复斟酌,只保留六个人,正面人物琼花、洪常青、连长、小庞,去掉了符红莲、阿贵等人,反面人物南霸天、老四,去掉了大管家、黄振山、陈旅长等人。

在交代情节上尽可能压缩篇幅,采取简练手法,而在抒发人物情感的地方,则尽最大可能给以渲染和深化,发挥音乐、舞蹈的优势。

《红色娘子军》剧音乐的总体构思可概括为“三个主题一个歌”,一个歌就是指电影中的《娘子军连歌》,它流传很广,是娘子军战士群体形象的生动写照,因而要在舞剧中贯穿运用。

而更重要的是要写好琼花、洪常青、南霸天三个主要人物的主题音乐,这决定着舞剧的成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欣赏作者:侯蕾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教学内容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

2.、简要了解中国芭蕾舞剧的发展历史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中国特色。

教学目标1.、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和《军民团结一家亲》,熟记上述曲目的主题音乐,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音乐主题主奏乐器、感受情绪情感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进一步体会音乐在塑造舞剧人物形象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结合作品的旋律、题材、舞台布景等艺术元素感受本剧鲜明的民族特色。

2.、能够用自然明亮、亲切热情的声音表现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根据地群众对党和红军的信任、感激与爱戴。

核心知识结构图《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带再现的三段体)引子 A B A'欢快活泼优美抒情欢快活泼节奏自由舒缓节奏紧凑跳跃节奏略舒展、旋律同A富于舞蹈性起伏大富于歌唱性《军民团结一家亲》引子A A’ B亲切热情亲切热情热烈激动旋律优美抒情,具有鲜明的黎族旋律由F调转至降B调,音乐特色音区上移、力度加强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经典片段,并熟记音乐主题,能有感情的演唱《军民团结一家亲》,初步了解中国舞剧的相关知识。

2、教学难点:在感知音乐要素变化的基础上,探究舞剧音乐在塑造表现人物形象、揭示推动剧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具准备:钢琴、课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舞剧《红色娘子军》1.、欣赏《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播放视频)思考:(1)这段舞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预设学生回答:(1)这段舞蹈表现了红军女战士和老班长在河边嬉戏的情景。

(2)音乐轻快活泼、明快流畅,富有趣味。

舞蹈《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选自舞剧《红色娘子军》。

这部舞剧是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红色娘子军的斗争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现代芭蕾舞剧,讲述了海南岛椰林寨的贫苦姑娘吴清华投奔红军参加革命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

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红色娘子军舞剧赏析论文参与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作的中芭老团长李承祥回忆:《娘子军》的创意源自周恩来总理一次谈话的启迪。

1963年,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前身)演出芭蕾舞剧《巴黎圣母院》,周总理在观看演出中说:“你们可以一边学习排演外国的古典芭蕾舞剧,一边创作一些革命题材的芭蕾剧目。

”“为了适应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可以先编一个外国革命题材的芭蕾舞剧,比如反映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故事。

”这是周总理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即由学习借鉴转入自己独立创作。

1963年底,在舞剧选题的讨论会上,由于故事感人,人物鲜明,《娘子军连歌》家喻户晓,适合发挥芭蕾舞以女性舞蹈为主的艺术特点等原因,与会者一致决定将《红色娘子军》改编为芭蕾舞剧。

事后组成了创作班子,由吴祖强、杜鸣心、戴宏威、施万春、王燕樵担任作曲,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担任编导,马运洪担任舞台美术设计。

大家满怀激情地投身到第一部中国题材的大型芭蕾舞剧的创作中。

对于创作人员来说,首要的是生活。

李承祥回忆,1964年2月,创作班子赴海南岛深入生活,由李承祥任组长,吴祖强、刘庆棠任副组长,成员包括王希贤、蒋祖慧、马运洪、白淑湘、钟润良、王国华、李新盈。

“我们访问了当年的老革命根据地,当时的老赤卫队长给我们讲述了海南人民的英勇斗争事迹,他亲自带我们去看当年开万人大会的红场,访问经常掩护红军的革命老妈妈。

在琼海县,我们见到当年的娘子军战士,听她们讲述当年海南妇女过的悲惨生活。

受压迫最重,反抗性就特别强,当时好多妇女逃出牢笼,找红军要求当女兵。

一篇篇劳动人民的血泪史、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实物,使我们对海南人民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将要表现的英雄人物有了更加浓厚的感情。

”李承祥回忆。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电影原作,梁信的剧本、谢晋的导演艺术、黄准的娘子军连歌以及祝希娟、王心刚、陈强等表演艺术家塑造的鲜明人物形象,为芭蕾舞剧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创作依据。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艺术风格赏析——以《红色娘子军》和《自毛女》为例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艺术风格赏析——以《红色娘子军》和《自毛女》为例

第 四场 : 荒 山野林。喜儿在风刀霜剑 中 拼搏 了多少个寒暑 , 满头秀发由黑转灰 ,由 灰变 白。她登 山攀岭 。仰对长空 ,发誓要活 下去报仇 ! 第 得 知喜儿 的遭遇 , 更是怒火中烧 。黄世仁 、 穆 仁智 闻风丧胆 ,匆匆逃跑 。 第六场 : 奶 奶庙 。白毛女 ( 喜儿 ) 在奶 奶庙与黄世仁 、 穆仁智相遇 , 恨不得把他们 撕成千万条 。大春等追捕黄世仁而至 ,惊疑 白毛女 ,尾追而下……. 第七场 :山洞。白毛女与亲人相见泪涟 涟, 受尽苦难终于重 见天 日。 第八场 : 广场 。喜儿和劳苦大众喜获新
文史艺术 2 0 1 3年 7期 ( 中)
中国现代芭蕾舞剧艺术风格赏析
— —
以《 红色娘子军 》和 《 自毛女 》为例
闰 歌 ( 中州大学音 乐舞蹈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 要:中国芭蕾舞剧 《 红色娘子 军>和 ‘ 白毛女》在 中西方舞蹈艺术科 学整合之 中,又突出了芭蕾 中国化 的艺术风格。几十年来,影响 了一代叉一代的观众

舞团于 l 9 6 4 年首演 。 序 :十年 内战时期 , 海南岛 。被恶 霸地
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而原作体现出的 大无 畏的革命 主题 与时代精神更 是激励 了 无数的观众。 芭蕾 舞剧 主要 是在原 作 的基 础上充 分 发挥舞蹈艺术 的表现特点 , 一方 面更加强调 浪漫主义的激情 , 另一方面注重刻 画舞蹈的 人物形象。于是世 界芭蕾舞台上出现 了英姿
奔红 区。
第二场 : 红色根据地广场。军 民正在共 同迎庆 “ 红 色娘子军连”的成立 。琼花赶 到 会场受到热烈欢迎 和亲切关怀。她愤怒地 控 诉 了南霸天 的滔天罪 行 ,激 起军 民怒火万 丈 。琼花人伍 , 连长授枪 。 第三场 : 南霸天的庭院。洪常青化装深 入虎穴 ,约定午夜与娘子军里应外合 , 歼灭 南匪 。 琼花悄悄进入匪巢同小庞联络 , 见 到

选修作业《红色娘子军》赏析

选修作业《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实验1101班邢悦学号:2011111708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自1964年问世,一直到现在演了40多年了。

它以中国革命历史作为创作的历史依托,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了民族芭蕾的世纪精品,并成就了中西文化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的世界奇迹。

《红色娘子军》的剧情取材于梁信的同名电影剧本。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琼花,由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琼花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

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

她冒着风雨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红色娘子军。

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

在一次侦察任务中,琼花见到南霸天,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

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

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

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

战斗中,琼花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1964年9月26日,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

周恩来观看演出后走上台,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天桥剧场演了天,紧接着就到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装台。

10月8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都观看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演出后,毛泽东主席上台与演职员合影,并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方向上是正确的,艺术上是成功的。

舞剧《红色娘子军》的音乐创作十分成功,主旋律不仅动听,而且音乐形象和人物形象性格相吻合,音乐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展开结合密切,很有戏剧效果,引人入胜。

该舞剧音乐的序曲直接从原电影插曲《娘子军连歌》中取材。

此后,该歌曲又作为“舞剧主题歌”不止一次地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的场面中,有时是乐队演奏,也有许多时候是通过齐唱、合唱直接表现出来。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赏析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

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

1964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

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

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

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

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

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

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

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

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

全剧的音乐‎,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红色娘子军(六场芭蕾舞剧)吴祖强、杜鸣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曲。

中央芭蕾舞团根据梁信同名剧本改编。

李承祥、蒋祖慧、王希贤编导。

1964年在北京首演。

剧情: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椰林寨的一个丫头吴清华,因不堪恶霸地主南霸天的残酷压迫,逃走未成,被打得昏死过去。

后为红军干部洪常青和通讯员小庞所救,并指引她投奔红军,成为“红色娘子军连”的一名战士。

在战斗中,她违反纪律,打乱了战斗部署,而使南霸天逃脱。

后在党的教育下,她认识了错误,提高了觉悟,同部队一齐奋勇作战,击毙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

舞剧的音乐对塑造洪常青、吴清华等的舞蹈形象起了积极的补充和衬托作用。

贯穿始终的娘子军连的主题是对全剧主题思想的概括,表现了娘子军这个战斗集体的音乐形象:
剧中两个主要人物也各有其特定的音乐主题,洪常青的主题简朴奔放、豪迈有力:
吴清华的主题性格鲜明,充满强烈的反抗精神:
这两个主题随着剧情的展开而贯穿、发展。

序幕的女声领唱与合唱,采用了海南民歌音调,表达了劳苦大众斗争和反抗的呼声。

第一场最后一段三人舞,音乐真挚恳切,深沉动人。

第二场吴清华叙述身世并要求参军的一段小提琴独奏,如诉如泣,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

第四场快乐的女战士以及军民联欢的一段混声合唱,轻快明亮,生气勃勃。

第六场洪常青英雄就义的一段音乐,悲壮深沉而具有英雄气质。

全剧的音乐,
人物性格鲜明而有戏剧性,在处理民间音调和交响性发展手法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具体分析三段舞蹈: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可以说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参照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相结合,是艺术领域中中西文化成功融和的典范。

舞剧1964年首演,1970年被拍成电影作为“样板戏”在全国放映,“文革”之后,它曾一度沉寂达十年之久,进入90年代,当人们拉开一段历史距离去审视这一中国特定时期的作品,从艺术的角度,重新给予它高度评价:它是用西方唯美的芭蕾形式,大胆地运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军事题材,它是中国芭蕾在民族化的道路上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同时也是一部讴歌伟大女性的代表作品。

这部舞剧在美国、英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上演,为中国芭蕾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娘子军连连歌》
这是舞剧的主题音乐,节奏明快、坚定有力、扣人心弦,配合主题歌是老乡们手舞彩旗先十字步接后踢小跳步的欢迎场面,娘子军连战士大踏步行进及指导员与连长检阅式的行进,没有过多舞姿造型。

在阵阵军号声中,战士们立起足尖整队的动作,这一动作有其创作根源。

当年为使芭蕾演员表演上有部队的生活气息,就有演员包括演奏员百余人全部下连当兵,当演员们听到“向右看齐”
的口令时,都下意识地立起足尖,解放军战士都惊讶地叫起来“立起来真好看”、“比我们做得好看”,就这样,小插曲被吸收编排到舞蹈中来,接后面的射击、投弹、刺杀等舞蹈完全来自部队
生活,是军事训练动作与芭蕾足尖技巧的结合,生动地塑造了女战士的飒爽英姿,配以合体的军衣短军裤、大刀、枪械道具,伴随那“向前进、向前进……”乐曲声,昂扬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个人。

《女战士和炊事班长的舞蹈》
这是舞剧中一段情节性的小群舞。

万泉河边,几位女战士欢快地追逐嬉闹着,她们发现老炊事班长挑着水桶走来,几个人活泼地涌上前去拦他,一位女战士调皮地举起老班长的旱烟袋,四位女战士搭臂吸跳步、碎移步,设法抢了老班长的水桶欢快地帮他挑水去了。

随着这段轻快的节奏乐曲加之富有情趣的滑音,配以女战士以小腿动作跳跃和足尖快速移动的轻盈舞姿,使舞蹈表演情绪既热情明朗又轻松幽默。

《军民鱼水情》
这是舞剧中一段风格性舞蹈,“斗笠”荔枝体现海南的民间特色,使芭蕾舞剧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

远处传来乡亲们欢快歌声,洪常青和战士们立队欢迎,乡亲们手捧新编的斗笠,鲜红的荔枝来慰问工农红军。

在悠扬的笛声中,红裤白衫的渔家女手捧斗笠翩翩起舞。

姑娘们身着绿衫,手捧荔枝,缓缓移动。

渔家女盘坐成排,几个方向的举落斗笠,映衬着姑娘们热情优美的身影,继而调度成渔家女以前、后Adagio的舞姿造型,三人一组的斜排推进“红区风光好,军民一家亲……”两层圆圈的里外穿插调度,变成两人一组平排交错吸跳,乐曲转调后又调度成大圆圈的里外跑动吸跳穿
插,舞蹈也展现出大场面的互动,在“军民团结向前进”的歌声中进入高潮,大画面造型,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