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周周练检测试题一(含答案)
八年级第一周周练测试

八年级数学周周清(一)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30分)1、已知△ABC 三边a 、b 、c 满足(a-b )2+|b-c|=0,则△ABC 的形状是( )A .钝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以上都不对 2、如图,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都是线段B 、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C 、三角形中的每个内角的度数不可能都小于60°D 、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 .三角形的稳定性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垂线段最短5、如图,△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且△ABD 与△ADC 面积相等,则线段AD 一定是( )A .△ABC 的高B .△ABC 的中线C .△ABC 的角平分线D .以上选项都不对6、如图,Rt△ABC 中,∠ACB=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A ′处,折痕为CD ,则∠A ′DB=( ) A 、40°B、30° C 、20° D 、10°7、有一根长为13㎝的铁丝,想把它截成三段围成一个三角形,每一段都为整数,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A 、有3种截法B 、有4种截法C 、有5种截法D 、有6种截法 8、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5,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 ) A .6<L<15 B .6<L<16 C .11<L<13 D .10<L<16 9、如图,一次数学活动课上,小聪将一副三角板按图中方式叠放,则∠α等于( )A .30°B .45°C .60°D .75°10、如右图所示,∠A 、∠1、∠2的大小关系是 ( ) A. ∠A>∠1>∠2 B. ∠2>∠1>∠A30°45°αC. ∠A>∠2>∠1D. ∠2>∠A>∠1二、填空题(18分)11、如图,已知AB ∥CD ,∠A=55°,∠C=20°,则∠P= 。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周周练试题1试题

江都区宜陵镇中学2021-2021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周周练1本卷贰O 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 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一.选择题〔本大题一一共10小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1.以下美丽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7,那么它的周长是……………………〔 〕A.17B.15C. 13D. 13或者17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一样的两个三角形B.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C. 两个等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D. 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能完全重合的三角形4. 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 、B 都是格点,那么线段AB 的长度为…………………………………………〔 〕A. 5B. 6C.7D. 255.△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以下条件不能判断△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C -∠BB. a :b :c =2:3:4C. a 2=b 2-c 2D.a =34,b =54,c =1 6.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º,BD 、CE 分别是∠ABC 、∠BCD 的角平分线,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7.如图,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是对称的,有下面的结论:①AB∥CD;②AC⊥BD;③AO=CO;④AB⊥BC,其中正确的结论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8.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 假设∠B=82º,∠BAE=26º,那么∠EAD的度数为………………………………………………〔〕º B. 30ººº9.如图,∠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到OA的间隔为5,Q是OB上任意一点,那么〔〕A.PQ≥5 B.PQ>5 C.PQ≤5 D.PQ<510.如图,∠AOB=60º,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假设MN=2,那么OM 的长为……………………………………………………〔〕A.3B.4C.5D. 6二.填空题〔本大题一一共10小题,每空2分,一共20分.〕11.正方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1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13.某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平方和为98,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4.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6cm,斜边长10cm,那么其斜边上的高是 cm.15.在△ABC中,∠A=80°,当∠B=°时,△ABC是等腰三角形.16.如图,AD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且BD=3cm,△ABC的周长为20cm,那么AC=.17.如图,△OAD≌△OBC,且∠O=70°,∠AEB=100°,那么∠C=°.18. 如图,四边形ABCD中,BC=AC=DC,BC⊥CD,且∠B=60°,那么∠BAD的度数是.19. 如图,OB、OC为△ABC的角平分线,过点O作DE∥BC交AB、AC于D、E,假设AB=7,AC=5,那么△ADE的周长为.20. 如图,E为正方形ABCD边AB上一点,BE=3AE=3,P为对角线BD上一个动点,那么PA+PE的最小值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一一共6小题,一共50分. 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者演算步骤〕21.〔8分〕〔1〕如图,△ABC〔AC<BC〕,用尺规在BC上确定一点P,使P A+PC=BC.〔2〕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按要求作图.①利用尺规作图在AC边上找一点D,使点D到AB、BC的间隔相等.〔不写作法,保存作图痕迹〕;②在网格中,△ABC的下方,直接画出△EBC,使△EBC与△ABC 全等.22.〔8分〕:如图,AB=AC,∠DAM=∠DNE=∠BAC,求证:△ABD≌△ACE.23.〔10分〕如图,△ABC中,∠B=90°,BC=8,BC上一点D,使BD:CD=3:5.〔1〕假设AD平分∠BAC,求点D到AC边的间隔;〔2〕假设点D恰好在A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求AB的长.24.〔8分〕如图,△ACB与△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º,点D为AB边上的一点,〔1〕求证:△ACE≌△BCD;〔2〕假设AD=5,BD=12,求DE的长.25.〔6分〕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C上,DB=BC,E是CD的中点,F是AB的中点,求证:EF =12AB .26.〔10分〕如图,长方形ABCD ,AB =9,AD =4. E 为CD 边上一点,CE =6. 〔1〕求AE 的长.〔2〕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边BA 向终点A 运动,连接PE . 设点P 运动的时间是为t 秒,那么当t 为何值时,△PAE 为等腰三角形?本卷贰O 贰贰年贰月捌日编写; 出题人:令狐学复;欧阳化语;令狐理总。
2024年【每周一测】第八周数学八年级上册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4年【每周一测】第八周数学八年级上册基础练习题(含答案)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8cm,腰长为10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cm?A. 16cmB. 24cmC. 26cmD. 28cm2. 下列各数中,哪个数是有理数?A. √3B. πC. 3.14159D. √13. 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9,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是:A. 3B. 6C. 9D. 814. 下列函数中,哪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A. y = 2x + 1B. y = 3x²C. y = xD. y = x² + 15.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 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2, 3)B. (2, 3)C. (2, 3)D. (3, 2)6. 下列哪个比例是正确的?A. 3:9 = 6:12B. 4:8 = 2:4C. 5:10 = 10:20D. 7:14 = 14:287.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cm,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²?A. 50cm²B. 100cm²C. 200cm²D. 250cm²8. 已知a:b=3:4,那么(3a2b):(3b2a)的比值是:A. 3:4B. 4:3C. 5:7D. 7:59. 下列哪个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 等腰三角形B. 正方形C. 长方形D. 梯形10. 如果|a|=5,|b|=3,那么a+b的值可能是:A. 8B. 8C. 2D. 2二、判断题: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 两个无理数的和一定是有理数。
()3.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4. 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5. 任何两个实数的乘积都是正数。
()三、计算题:1. 计算:(3/4 1/3) ÷ (5/6 + 2/3)2. 计算:|2| + √(49)3. 计算:(2x 5y) + (3x + 4y),其中x=2,y=14. 计算:(3/5)^25. 计算:2^5 × 5^3 ÷ (2^2 × 5^2)6. 计算:(7 3) × (4 + 2)7. 计算:4(2x 3y) + 2(3x + 4y),其中x=3,y=28. 计算:(3/8)^(1)9. 计算:|(5) (3)|10. 计算:(x^2 y^2) ÷ (x + y),其中x=4,y=211. 计算:√(121) √(81)12. 计算:6÷(1/2) 4÷(1/4)13. 计算:(5/6 2/3) × (4/5)14. 计算:3√27 + 2√14415. 计算:(a^3)^2,其中a=216. 计算:(2/3)^(2)17. 计算:4(1/2) × 2(1/3)18. 计算:2^3 × 3^2 ÷ 619. 计算:(3x 2y) (2x + 3y),其中x=4,y=120. 计算:(5 + √(21))^2四、应用题:1. 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5小时后,还需要行驶多少千米才能达到300km的总路程?2.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cm,宽是8cm,求这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度。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周周测、周周清(全册195页含答案)

北师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周周测、周周清(全册195页含答案)第一章勾股定理周周测1一、选择题1.在△ABC中,AB=15,AC=13,高AD=12,则△ABC中BC边的长为()A.9B.5C.14D.4或142.在R t△ABC中,∠C=90°,若∠A=30°,AB=12cm,则BC边的长为()A.6cmB.12cmC.24cmD.无法确定3.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a,较短直角边为b,则(a+b)2的值为()A.25B.19C.13D.1694.如图,在△ABC中,AB=6cm,∠B=∠C=30°,那么△ABC的中线AD=()cm.A.3B.4C.5D.65.小明同学先向北行进4千米,然后向东进4千米,再向北行进2千米,最后又向东行进一定距离,此时小明离出发点的距离是10千米,小明最后向东行进了()A.3千米B.4千米C.5千米D.6千米6.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6,8,则它的斜边为()A.8B.10C.8或10D.以上都不正确7.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长是()A.5B.C.D.或58.如图,在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长度为()米.A.4米B.5米C.7米D.8米9.如图,已知在△ABC中,∠ABC=90°,∠A=30°,BD⊥AC,DE⊥BC,D、E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C=2ABB.AC=8ECC.CE=BDD.BC=2BD10.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同时另一艘轮船以12海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1小时后,两船相距()A.12海里B.16海里C.20海里D.28海里11.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4B.8C.16D.64二、解答题12.在△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c-a=4,b=12,求a,c.13.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周围上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AB由点A行驶向点B,已知点C为一海港,且点C与直线AB上两点A,B的距离分别为300km和400km,又AB=500km,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周围250km以内为受影响区域.(1)海港C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2)若台风的速度为20km/h,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14.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1)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则CD= ______ ;(2)请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并求出x的值;(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第一章勾股定理周周测2一、选择题1.一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6,斜边长比另一直角边长大2,则斜边的长为A. 4B. 6C. 8D. 102.如图,在中,,垂足为,则BD的长为A.B. 2C.D. 33.一个圆桶底面直径为24cm,高32cm,则桶内所能容下的最长木棒为A. 20 cmB. 50 cmC. 40 cmD. 45 cm4.如图,是台阶的示意图已知每个台阶的宽度都是20cm,每个台阶的高度都是10cm,连接AB,则AB等于A. 120cmB. 130cmC. 140cmD. 150cm5.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2、5,那么第三边的平方是A. 21B. 26C. 29D. 21或296.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是12,斜边长是15,则另一直角边是A. 8B. 9C. 10D. 117.如图,已知在中,、E为垂足,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D.8.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则斜边长为A. 30cmB. 80cmC. 90cmD. 120cm9.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互相垂直,若AB=3,BC=4,CD=5,则AD的长为A.B. 4C.D.10.如图,图中每个四边形都是正方形,字母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 4B. 8C. 16D. 6411.如图,“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构成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5cm,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A. B. 2 C. 3 D.12.如图所示,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于点D,则BD的长为A.B.C.D.二、解答题13.如图,在中,边上的中线求AC的长.14.市政广场前有块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绿地如图所示,其中为广场整体布局考虑,现在将原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所增加的部分要求是以A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扩充建设后所得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15.如图是“赵爽弦图”,其中、、和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根据这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可以证明勾股定理设,取.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______,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______;求的值.第一章勾股定理周周测3一、选择题16.下列各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可作为三边长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 B. C.D.17.下列各组数中,以为边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 B. C. D.18.下列几组数:;;;是大于1的整数,其中是勾股数的有A. 1组B. 2组C. 3组D. 4组19.一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那么由为自然数为三边组成的三角形一定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任意三角形20.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且,则的形状为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21.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为,则此三角形最大边上的高为A. 10B. 12C. 24D. 4822.在中,,则点C到AB的距离是A. B. C. D.23.给出长度分别为的五根木棒,分别取其中的三根首尾连接最多可以搭成的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4.中,则D.A. 60B. 30C. 7825.中,的对边分别为a、b、c,下列说法中错误的A.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且B.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且C. 如果,则是直角三角形,且D. 如果:::2:5,则是直角三角形,且26.在中,已知,则的面积等于A. B. C. D.27.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则此三角形是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二、解答题28.已知为三角形的三边且满足,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求证:是直角三角形.30.已知,在中,,求的面积.31.如图,四边形ABCD中,.判断是否是直角,并说明理由.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第一章 勾股定理周周测4一、选择题:1、以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为边的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cm ,12cm ,13cm B 5cm ,8cm ,11cm C 5cm ,13cm ,11cm D 8cm ,13cm ,11cm2、由下列线段组成的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7,b=25,c=24 B a=2.5,b=2,c=1.5C a=45,b=1,c= 32 D a=15,b=20,c=253、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b c b a 2)(22=-+,则此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4、小红要求△ABC 最长边上的高,测得AB =8 cm ,AC =6 cm ,BC =10 cm ,则可知最长边上的高是A.48 cmB.4.8 cmC.0.48 cmD.5 cm5.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b 2=c 2-a 2B.a ∶b ∶c =3∶4∶5C.∠C =∠A -∠BD.∠A ∶∠B ∶∠C =12∶13∶156.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5,6,7B.1,4,9C.5,12,13D.5,11,127.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分别为:32,42,x2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x2的值是A.42B.52C.7D.52或78.如果△ABC的三边分别为m2-1,2 m,m2+1(m>1)那么A.△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m2+1B.△ABC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2 为mC.△ABC是直角三角形,但斜边长需由m的大小确定D.△ABC不是直角三角形9.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同一倍数,得到的三角形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10.一部电视机屏幕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部电视机大小规格(实际测量误差忽略不计)().A.34英寸(87厘米)B.29英寸(74厘米)C.25英寸(64厘米)D.21英寸(54厘米)11.一块木板如图所示,已知AB=4,BC=3, DC=12,AD=13,∠B=90°,木板的面积ADBC为( ).A.60B.30C.24D.12二、填空题: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m+1,m+2,m+3,则当m= ,它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周练试卷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周练试卷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周练试卷(一)(11.1.1三角形的边~11.2.1三角形的内角)移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第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is()a.3cm,4cm,8cmb.5cm,6cm,11cmc.5cm,6cm,10cmd.3cm,8cm,12cm2.如果三角形的三个高度的交点只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113、在△abc中,若∠c=∠b=∠a,则△abc是()23a。
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4。
在锐角三角形中,任意两个内角之和必须大于()a.120°b、100°c.90°d、60°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10,则它的周长为()a、 18b。
24c。
18或24天无法确定6.am是△abc的中线,那么若用s1表示△abm的面积,用s1表示△acm的面积,则s1与s2的大小关系是().a、 S1>s2b。
s1a,角平分线B,中线C,高度D,两侧中点线8。
在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a,一个锐角B,两个锐角C,一个钝角D,一个直角9。
如图所示,∠ 1 + ∠ 2 + ∠ 3 + ∠ 4度为()a,100°b.180°c.360°D。
无法确定6。
图10如图所示,在施工现场,我们经常看到用木条EF固定矩形门框ABCD的情况。
该方法基于()A.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B.两点确定直线C.三角形D的稳定性.矩形的四个角是直角2。
填空(每个子问题4分,共20分)11。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x、4和7,则x的值范围为;12.小华应该从长度分别为5cm、6cm、11cm和16cm的四根棍子中选择三根,形成一个三角形,所以他选择的三根棍子的长度是13。
八年级上第1周周练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第1周周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是全等形的是()A.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C.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D.两个周长相等的圆2.两个全等图形中可以不同的是()A.位置B.长度C.角度D.面积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A.①B.②C.③D.①和②4.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B.30°C.35°D.40°5.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 ≌△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PQ C.MO D.MQ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及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个B.2个C.3个D.4个7.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8.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E≌△BCD B.△BGC≌△AFC C.△DCG≌△ECF D.△ADB≌△CEA 9.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A.50 B.62 C.65 D.68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2分)10.如图,△ABC和△AED全等,AB=AE,∠C=20°,∠DAE=130°,则∠D=°,∠BAC=°.11.如图,如果△ABC≌△DEF,△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则AC= cm.1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13.如图,AB∥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D≌△CDB,可添条件是.(添一个即可)14.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不添加辅助线)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6.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17.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cm.18.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9.如图,FD⊥AO于D,FE⊥BO于E,下列条件:①OF是∠AOB的平分线;②DF=EF;③DO=EO;④∠OFD=∠OFE.其中能够证明△DOF≌△EOF的条件的个数有个.三、简答题20.如图,AB=AC,AD=AE,∠EAB=∠DAC,问:△ABD与△ACE是否全等?∠D 与∠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1.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22.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CD,AE=CF.求证:(1)△ABF≌△DCE.(2)BF∥DE.23.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DE∥AC,DF∥AB,求证:BE=DF,DE=CF.24.已知:如图,△ABC≌△A′B′C′,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的BC和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A′D′.25.如图,AC⊥AB,BD⊥AB,CE⊥DE,CE=DE.求证:AC+BD=AB.26.如图,AB=CD,AD=CB.求证:∠B=∠D.27.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5cm/s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AC边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夏港中学八年级(上)第1周周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是全等形的是()A.两个周长相等的等腰三角形B.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C.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D.两个周长相等的圆【考点】全等图形.【分析】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不一定是全等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一定是全等形,故此选项错误;C、不一定是全等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全等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2.两个全等图形中可以不同的是()A.位置B.长度C.角度D.面积【考点】全等图形.【分析】根据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解答.【解答】解:两个全等图形中对应边的长度,对应角的角度,图形的面积相等,可以不同的是位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图形,熟记全等图形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A.①B.②C.③D.①和②【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此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后的答案.【解答】解:第一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第二块,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部分边,所以该块不行;第三块,不但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其中一个边,所以符合ASA判定,所以应该拿这块去.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求对常用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4.如图,△ACB≌△A′CB′,∠BCB′=30°,则∠ACA′的度数为()A.20°B.30°C.35°D.4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本题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找清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即可.【解答】解:∵△ACB≌△A′CB′,∴∠ACB=∠A′CB′,即∠ACA′+∠A′CB=∠B′CB+∠A′CB,∴∠ACA′=∠B′CB,又∠B′CB=30°∴∠ACA′=3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5.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 ≌△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PQ C.MO D.MQ【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知要想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其对应边PQ的长,据此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要想利用△PQO≌△NMO求得MN的长,只需求得线段PQ的长,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如何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6.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及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SA、AAS、HL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①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②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③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正确;④两边及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7.如图所示,AB∥EF∥CD,∠ABC=90°,AB=DC,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图中存在的全等三角形共有三对:△ABC≌△DCB,△ABE≌△CDE,△BFE≌△CFE.再分别进行证明.【解答】解:∵AB∥EF∥DC,∴∠ABC=∠DCB,在△ABC和△DCB中,∵,∴△ABC≌△DCB(SAS);在△ABE和△CDE中,∵,∴△ABE≌△CDE(AAS);在△BFE和△CFE中,∵,∴△BFE≌△CFE.∴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3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SSA、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8.如图,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ACE≌△BCD B.△BGC≌△AFC C.△DCG≌△ECF D.△ADB≌△CE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角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证明∠BCD=∠ACE,再根据边角边定理,证明△BCE≌△ACD;由△BCE≌△ACD可得到∠DBC=∠CAE,再加上条件AC=BC,∠ACB=∠ACD=60°,可证出△BGC≌△AFC,再根据△BCD≌△ACE,可得∠CDB=∠CEA,再加上条件CE=CD,∠ACD=∠DCE=60°,又可证出△DCG≌△ECF,利用排除法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BC=AC,CE=CD,∠BCA=∠ECD=60°,∴∠BCA+∠ACD=∠ECD+∠ACD,即∠BCD=∠ACE,∴在△BCD和△ACE中,∴△BCD≌△ACE(SAS),故A成立,∴∠DBC=∠CAE,∵∠BCA=∠ECD=60°,∴∠ACD=60°,在△BGC和△AFC中,∴△BGC≌△AFC,故B成立,∵△BCD≌△ACE,∴∠CDB=∠CEA,在△DCG和△ECF中,∴△DCG≌△ECF,故C成立,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找到可证三角形全等的条件.9.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是()A.50 B.62 C.65 D.6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由AE⊥AB,EF⊥FH,BG⊥AG,可以得到∠EAF=∠ABG,而AE=AB,∠EFA=∠AGB,由此可以证明△EFA≌△ABG,所以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然后利用面积的割补法和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图形的面积.【解答】解:∵AE⊥AB且AE=AB,EF⊥FH,BG⊥FH⇒∠EAB=∠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BG∴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6+4)×16﹣3×4﹣6×3=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相关知识,是中考常见题型.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2分)10.如图,△ABC和△AED全等,AB=AE,∠C=20°,∠DAE=130°,则∠D=20°,∠BAC=1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AE=∠BAC,∠C=∠D即可.【解答】解:∵△ABC≌△ADE,AB=AE,∴∠DAE=∠BAC,∴∠C=∠D,∵∠C=20°,∠DAE=130°,∴∠D=20°,∠BAC=130°,故答案为:20;13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1.如图,如果△ABC≌△DEF,△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则AC= 10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求出DF的长,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DF,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DF=32cm﹣9cm﹣13cm=10cm,∵△ABC≌△DEF,∴AC=DF=10cm,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12.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稳定性.【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将其固定,显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解答】解: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点评】注意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三角形的稳定性.13.如图,AB∥D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D≌△CDB,可添条件是AB=CD 等(答案不唯一).(添一个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已知二线平行,得到一对角对应相等,图形中又有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还缺少边或角对应相等的条件,结合判定方法及图形进行选择即可.【解答】解:∵AB∥DC,∴∠ABD=∠CDB,又BD=BD,①若添加AB=CD,利用SAS可证两三角形全等;②若添加AD∥BC,利用ASA可证两三角形全等.(答案不唯一)故填AB=CD等(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健.14.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你添加的条件是DF=DE.(不添加辅助线)【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已知可证BD=CD,又∠EDC﹦∠F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 等);【解答】解:添加的条件是:DF=DE(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 等).理由如下:∵点D是BC的中点,∴BD=CD.在△BDF和△CDE中,∵,∴△BDF≌△CDE(SAS).故答案可以是:DF=DE.【点评】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考查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1.【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分清对应边,结合全的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长度为2的是对应边,x应是另一个三角形中的边6.同理可得y=5∴x+y=11.故填11.【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对应边的找法;根据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找对对应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如图所示,AB=AC,AD=AE,∠BAC=∠DAE,∠1=25°,∠2=30°,则∠3=5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求出∠BAD=∠EAC,证△BAD≌△EAC,推出∠2=∠ABD=30°,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BAC=∠DAE,∴∠BAC﹣∠DAC=∠DAE﹣∠DAC,∴∠1=∠EAC,在△BAD和△EAC中,∴△BAD≌△EAC(SAS),∴∠2=∠ABD=30°,∵∠1=25°,∴∠3=∠1+∠ABD=25°+30°=55°,故答案为:5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BAD≌△EAC.17.如图,已知在△ABC中,∠A=90°,AB=AC,CD平分∠ACB,DE⊥BC于E,若BC=15cm,则△DEB的周长为15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先根据ASA判定△ACD≌△ECD得出AC=EC,AD=ED,再将其代入△DEB 的周长中,通过边长之间的转换得到,周长=BD+DE+EB=BD+AD+EB=AB+BE=AC+EB=CE+EB=BC,所以为15cm.【解答】解:∵CD平分∠ACB∴∠ACD=∠ECD∵DE⊥BC于E∴∠DEC=∠A=90°∵CD=CD∴△ACD≌△ECD∴AC=EC,AD=ED∵∠A=90°,AB=AC∴∠B=45°∴BE=DE∴△DEB的周长为:DE+BE+BD=AD+BD+BE=AB+BE=AC+BE=EC+BE=BC=15cm.【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8.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利用这些关系可解此题.【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点评】此题综合考查角平分线,余角,要注意∠1与∠3互余,∠2是直角的一半,特别是观察图形的能力.19.如图,FD⊥AO于D,FE⊥BO于E,下列条件:①OF是∠AOB的平分线;②DF=EF;③DO=EO;④∠OFD=∠OFE.其中能够证明△DOF≌△EOF的条件的个数有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可得∠ODF=∠OEF=90°,再加上添加条件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FD⊥AO于D,FE⊥BO于E,∴∠ODF=∠OEF=90°,①加上条件OF是∠AOB的平分线可利用AAS判定△DOF≌△EOF;②加上条件DF=EF可利用HL判定△DOF≌△EOF;③加上条件DO=EO可利用HL判定△DOF≌△EOF;④加上条件∠OFD=∠OFE可利用AAS判定△DOF≌△EOF;因此其中能够证明△DOF≌△EOF的条件的个数有4个,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三、简答题20.如图,AB=AC,AD=AE,∠EAB=∠DAC,问:△ABD与△ACE是否全等?∠D 与∠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首先证明∠EAC=∠DAB,然后根据SAS证明△ABD≌△A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解答】解:△ABD≌△ACE,∠D=∠E;理由:∵∠EAB=∠DAC,∴∠EAB+∠BAC=∠DAC+∠BAC,即∠EAC=∠DAB,在△AEC和△ADB中,,∴△ABD≌△ACE(SAS),∴∠D=∠E.【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21.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AAS即可证明△ABE≌△ACD,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2,∴∠ADC=∠AEB,在△ABE和△ACD中,,∴△ABE≌△ACD(AAS)∴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要注意三角形间的公共边和公共角,必要时添加适当辅助线构造三角形.22.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CD,AE=CF.求证:(1)△ABF≌△DCE.(2)BF∥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1)根据SAS即可证明△ABF≌△DCE.(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解答】证明:(1)∵AB∥CD,∴∠A=∠C,∵AE=CF,∴AF=CE,在△AFB和△CED中,,∴△AFB≌△CED,(2)∵△AFB≌△CED,∴∠AFB=∠CED,∴DE∥BF.【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属于基础题,中考常考题型.23.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点E、F分别在AB、AC上,且DE∥AC,DF∥AB,求证:BE=DF,D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BD=CD,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B=∠CDF,∠C=∠BDE,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DE和△D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证明即可.【解答】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DF∥AB,∴∠B=∠CDF,∵DE∥AC,∴∠C=∠BDE,在△BDE和△DCF中,,∴△BDE≌△DCF(ASA),∴BE=DF,DE=CF.【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确定出对应的角是解题的关键.24.已知:如图,△ABC≌△A′B′C′,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的BC和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A′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证明即可.【解答】证明:∵△ABC≌△A′B′C′,∴AB=A'B',BC=B'C',∠B=∠B',∵AD和A′D′分别是△ABC和△A′B′C′的BC和B′C′边上的中线,∴BD=B'D',在△ABD与△A′B′D′,,∴△ABD≌△A′B′D′,∴AD=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5.如图,AC⊥AB,BD⊥AB,CE⊥DE,CE=DE.求证:AC+BD=AB.【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B=90°,再证明∠C=∠DEB,即可证明△CAE ≌△EBD,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AC⊥AB,BD⊥AB,∴∠A=∠B=90°,∴∠C+∠CEA=90°,∠D+∠DEB=90°,∵CE⊥DE,∴∠CED=90°,∴∠CEA+∠DEB=90°,∴∠C=∠DEB,在△CAE和△EBD中,∴△CAE≌△EBD(AAS),∴AC=BE,BD=AE,∵AE+BE=AB,∴AC+BD=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互为余角的关系,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证得∠C=∠DEB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6.如图,AB=CD,AD=CB.求证:∠B=∠D.【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SSS推出△DAC≌△BCA即可【解答】证明:∵在△DAC和△BCA中,∴△DAC≌△BCA,∴∠B=∠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27.如图,已知△ABC中,AB=AC=6cm,∠B=∠C,BC=4cm,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点C向点A运动.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2)若点Q以1.5cm/s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则经过24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AC边上相遇?(在横线上直接写出答案,不必书写解题过程)【考点】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1)由于∠B=∠C,若要△BPD与△CQP全等,只需要BP=CQ或BP=CP,进而求出点Q的速度.(2))因为点Q的速度大于点P速度,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据此列出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求得.【解答】解:(1)设运动时间为t,点Q的速度为v,∵点D为AB的中点,∴BD=3,∴BP=t,CP=4﹣t,CQ=vt,由于△BPD≌△CQP,且∠B=∠C当BP=CQ时,∴t=vt,∴v=1,当BP=CP时,t=4﹣t,∴t=2,∴BD=CQ∴3=2v,∴v=,综上所述,点Q的速度为1cm/s或cm/s(2)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1.5x=x+2×6,解得:x=24(秒)此时P运动了24×1=24(cm)又∵△ABC的周长为16cm,24=16+8,∴点P、Q在AC边上相遇,即经过了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C边上相遇.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sd2011;星期八;wd1899;wenming。
八年级(上)数学第一次周考试题

八年级数学第一次周考试题(满分120分)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前的答题卡内。
每题3分,共36分)A.6个B.5个C.4个D.3个2.已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5:6,则其最大角度数为()A.60°B.75°C.90°D.120°3.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且与BC相交于点D,∠B = 40°,∠BAD = 30°,则C∠的度数是()A.70°B.80°C.100° D.110°4.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分的三角形中的线段是()A.中线B.高线C.角平分线D.经过一边的中点且与这边垂直的直线5. 如图,在△ABC中,∠A=80°,∠B=40°.D、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DE∥BC,∠AED的度数是()A.40°B.60°C.80°D.120°6.已知△ABC中,∠A=80°,∠B、∠C的平分线的夹角是()A. 130°B. 60°C. 130°或50°D. 60°或120°7.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44°,则该多边形是正()边形.A.8 B.9 C.10 D.118.如图所示,BO,CO分别是∠ABC,∠ACB的两条角平分线,∠A=100°,则∠BOC的度数为().A.80° B.90° C.120° D.140°9.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的和的2倍还大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A.5B.6C.7D.810.如图所示,在△ABC中,D在AC上,连结BD,且∠ABC=∠C=∠1,∠A=∠3,则∠A的度数为().A.30° B.36° C.45° D.72°11.如图,△ABC中,∠C=75°,若沿图中虚线截去∠C,则∠1+∠2=()A. 360°B. 180°C. 255°D. 145°12.如图2,已知∠A=∠30°,∠BEF=105°,∠B=20°,则∠D=( )A.25°B.35°C.45°D.30°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13.已知在△ABC中,∠A=40°,∠B-∠C=40°,则∠B=_____,∠C=______.14.要使五边形木架不变形,则至少要钉上_______根木条.15.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又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则∠AOB+∠DOC=_________.16.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与它的一个外角之和是240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7.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50°,将其折叠(即△ACD与△A/CD完全重合,∠ACD=∠A/CD,使点A落在边CB上的A/处,折痕为CD,则∠A/DB=18.如图,是国旗上的一颗五角星的,它的每个锐角都相等,则∠A=_______.三、解答题(共66分)19.(7分)如图所示,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1)已知∠B=48°,∠CAD=16°,求∠BAC,∠ACB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试题】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第一周周练试卷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第一周周练试卷
2018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北大附中为明实验中学八年级(上)周练数学试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0*4分=40分)
1.如图,图中共有三角形()
A. 5个 B. 6个 c. 8个 D. 9个
考点三角形.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定义,让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组合即可.找的时候要有顺序.共有△ABc,△ABE,△AcD,△BcF,△BcD,△BcE,△BFD,△cFE8个三角形.
解答解图中三角形有△ABc,△ABE,△AcD,△BcF,△BcD,△BcE,△BFD,△cFE,共8个三角形.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注意找的时候要有顺序,也可从小到大找.
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以上答案都不对
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它们都是线段.
解答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都是线段.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用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周周练(1.1~1.3)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四幅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3.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4.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5.如图是小华在镜子中看到的身后墙上的钟,你认为实际时问最接近8点的是( )
6.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
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地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①).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②)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
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
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
7.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对折,折痕为AB,再以AB的中点O为顶点把平角∠AOB
三等分,沿平角的三等分线折叠,将折叠后的图形剪出一个以O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那么剪出的等腰三角形全部展开铺平后得到的平面图形一定是( )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
8.下列语句:①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能重合;②两个能重合的图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③一个轴对称图形不一定只有一条对称轴;④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其中正确的是( )
A.①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9.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的方法很多,如图是一种剪纸方法的图示,先将纸折叠,然后再剪,展开即得到图案,则下列的四个图案中,不能用上述方法剪出的是( )
10.如图,六边形ABCDEF是轴对称图形,CF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若∠AFC+∠BCF=150°,则∠AFE+OBCD的度数为( )
A.150°B.300°
C.210°D.330°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长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正方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条对称轴.12.在缩写符号SOS、CCTV、BBC、WWW、TNT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_.13.计算器上显示的0~9这十个数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__________.
14.如图,把图中某两个小方格涂上阴影,使整个图形是以虚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第14题第15题第16题
15.星期天小华去书店买书时,从镜子内看到背后墙上普通时钟的时针(粗)与分针(细)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钟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按12小时制填写).16.张军是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他在镜子里看到衣服上的号码如图所示,则他是________号运动员.
17.如图,桌面上有A、B两个球,若要将B球射向桌面任意一边,使一次反弹后击中A 球,则图中的8个点中,可以瞄准的点有__________个.
第17题第18题
18.如图,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若AD∥BC,则下列结论:①AB∥CD;②AB=BC;③A B⊥BC;④AO=OC,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三、耐心解一解(共64分)
19.(10分)在下列图形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两组对应点.
20.(8分)已知点A和点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请你画出这条直线.
21.(8分)如图是方格纸中画出的树形的一半,请你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22.(12分)如图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不是,可以移动其中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另一个三角形一起组成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移动才能使所构成的图形具有尽可能多的对称轴?
23.(13分)如图,A是锐角∠MON内的一点,试分别在OM、ON上确定点B、C,使△ABC的周长最小.写出你作图的主要步骤,并标明你所确定的点(要求画出草图,保留作图痕迹).
24.(13分)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铺草坪,现征集设计方案,要使设计的图案由圆或正方形组成(圆和正方形的个数、大小不限),并且使整个矩形场地成轴对称图形,请在矩形中画出你设计的方案.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D 6.B 7.D 8.B 9.D 10.B
二、11.2 4 无数12.BBC、WWW 13.0、1、3、8 14.如图所示15.下午1:30 16.16 17.2 18.①②④
三、19.①、②、③、⑤都是轴对称图形,对应点略20.图略连接AB,作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l,即为它们的对称轴
21.如图所示
22.不是轴对称图形.将小的等边三角形移动到大的等边三角形内部图略
23.分别作点A关于OM、ON的对称点A′、A″,连接A′A″,分别交OM、ON于点B、C,连接AB、AC.则点B、C即为所求.如图所示
24.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