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是由法拉第发现的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揭示了电磁场与运动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当今的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电磁感应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发现和原理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的存在。
他发现当导体穿过磁场或磁场穿过导体时,都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根据法拉第的法则,当磁通量通过闭合电路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具体来说,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于磁通量的变化率与导线的匝数之积。
这个原理被写成以下公式: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dt表示时间的微小变化。
由于感应电动势的产生需要变化的磁场,因此需要一个运动的磁场或者通过电流的变化来改变磁场。
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二、应用领域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和电动机工作的基础原理。
通过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与磁通量的变化,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和电动势,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输。
2. 变压器: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电力设备。
通过交变电流在线圈中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得磁通量发生变化,进而感应出交变电动势。
通过调整线圈的匝数比例,可以实现电压的升降。
3. 电磁感应传感器:电磁感应原理也被应用于各种传感器中,如接近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探测磁场的变化来感知物体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4. 无线充电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可以实现无线充电技术。
将电能通过磁场进行传输,可以使电子设备无需插拔充电器,实现便捷的充电方式。
5. 非接触式信号传输:电磁感应原理还被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通过改变电流或磁场的变化来传输信号,实现非接触式的信号传输和通信。
三、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物理现象,由意大利物理学家安东尼·法拉第亼现,他发现在一个带电体中,当它在电磁
场中移动时,会产生电流,这称为“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这样发现的:法拉第用一个发电机,通过磁铁来控制电流的方向,以模拟一个磁场,将磁铁的极性改变,发现当磁铁接近电线时,电线中产生了电流,电流的方向和磁铁的极性有关。
他认为,这是由磁场在电线中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而磁场是由发电机电流产生的。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也被称为“电磁感应电流”,它是一种自发电流,因为它不需要外部电源,也不需要消耗外部电能。
电磁感应电流可以通过不同的电路元件来控制,如变压器、电流互感器、电动机等。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应用广泛,它是电气设备的基础,如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在电力系统中,它可以用来检测电力网络中的故障,以及用于电动机控制、电力系统的安全保护。
它还可以用于制造电磁兼容的设备,以及电子设备的调节、调整等功能。
总之,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在电气、电子和电力工程中均有重要作用,并且它对人类文明有重要的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及其原理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及其原理1. 引言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领域的基石之一,它的发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及其原理。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要归功于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
在1831年,法拉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发现当磁场的强度或方向发生改变时,会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3.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可以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解释。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闭合导体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方向相反。
3.1 磁通量磁通量是磁场穿过某一面积的总量。
用符号Φ表示,单位是韦伯(Wb)。
磁通量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磁场线穿过某一区域的数目。
3.2 磁通量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率表示磁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它可以分为两种:•磁通量的增加:当磁场强度、导体面积或磁场与导体面积的夹角发生变化时,磁通量会增加。
•磁通量的减少:当磁场强度、导体面积或磁场与导体面积的夹角发生变化时,磁通量会减少。
3.3 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是指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中产生的电动势。
它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Φ表示磁通量,t表示时间。
3.4 感应电流当导体中存在感应电动势时,如果导体是闭合的,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产生遵循楞次定律,即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其磁场对原磁场的变化产生阻碍作用。
4.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发电机:通过旋转磁场和固定线圈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变压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压的升降转换。
•感应电炉:通过高频电磁场对导体进行加热,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领域。
•无线充电: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线传输电能。
5. 结语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及其原理是电磁学领域的基础知识。
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研究,人类得以深入了解电磁场的本质,并将其应用于各种科技领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磁感应的发现1.“电生磁”的发现奥斯特实验的启迪: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2.“磁生电”的发现(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根据他的实验,将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分成五类: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的磁场;③运动中的恒定电流;④运动中的磁铁;⑤运动中的导线。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 探究实验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二: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三、感应电动势1. 定义: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 产生条件: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无论电路是否闭合,电路中都会有感应电动势。
3. 方向判断:在内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跟内电路中的电流的方向一致。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关键一点】感应电流的产生需要电路闭合,而感应电动势的产生电路不一定需要闭合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定律内容: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 表达式:说明:①式中N为线圈匝数,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注意它与磁通量以及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区别。
②E与无关,成正比③在图像中为斜率,所以斜率的意义为感应电动势五、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电动势公式中的l为有效切割长度,即导体与v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图中有效长度分别为:甲图:l=cdsin β(容易错算成l=absin β).乙图:沿v1方向运动时,l=MN;沿v2方向运动时,l=0.丙图:沿v1方向运动时,沿v2方向运动时,l=0;沿v3方向运动时,l=R.六、右手定则1. 内容: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 适用情况: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七、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谁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现在我们知道,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发现的。
但与之失之交臂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在1822年阿拉果和德国物理学家洪堡在英国格林威治的一座小山上测量地磁强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金属阻尼磁针的振荡。
于是在1824年阿拉果做了著名的“阿拉果圆盘实验”:他把一个铜质圆盘装在一个垂直轴上,让其可以自由旋转,在通盘上方自由悬挂一根小磁针,悬丝柔软且扭力很小。
当通盘转动时小磁针一起转动,但是稍微滞后;反之,小磁针转动时通盘也跟随转动。
这个实验震动了欧洲的物理学家,谁也不能解释这个现象。
这就是电磁阻尼作用,可是阿拉果和洪堡并没有因此研究出电磁感应定律。
直到后来,法拉第提出电磁感应定律后,才解释了这个实验,在他著名的《电学实验研究》一书的第2节中,称誉它为"非凡的实验",在第4节中表示他的电磁感应实验是"完满解释阿拉果现象的钥匙",并把长达69节的第4章命名为“阿拉果磁现象的解释”,可见这一实验影响之深远。
同一年,安培也做了同样类似的实验,他用通电螺线管代替阿拉果圆盘实验中的小磁针,自然他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这个时候离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只有一步之遥了。
但是很遗憾的是安培认为运动中的圆盘分离出来的是电流体而不是磁流体,它和螺线管中的电流(或者小磁针中的分子电流)相互作用使螺线管(或者小磁针)跟随旋转。
由于安培坚持“二元电流”的观点,认为电流是由两种电流体沿相反方向运动构成的,把原来不属于电动力学范畴的东西归入到了该理论内,结果失去了发现电磁感应定律的机会。
1825年,一位科学家科拉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磁铁插入连有灵敏电流计的螺旋线圈,想要观察在线圈中是否有电流产生,这跟我们今天演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一模一样。
但是在实验时,科拉顿为了排除磁铁对灵敏电流计的小磁针的影响,把电流计放在了另外一个房间,中间通过很长的导线连接。
他先把磁铁插进线圈,然后连忙跑到放电流计的房间,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有偏转,也就是是否有电流产生。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8⽉29⽇,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31年8⽉29⽇,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和往常⼀样来到位于皇家研究院的实验室,为了验证 “磁可以产⽣电”的假设,他已经努⼒了10年。
变化的磁场可以产⽣感应电流,这是每⼀个中学⽣都知道的原理。
⽽在当时,相继有安培、菲涅⽿、德拉⾥夫、科拉顿在验证这⼀假设的路上栽了跟头。
这⼀次,法拉第⽤⼀根长为220 英尺的铜丝绕在⼀个圆筒上,线圈的两端连着⼀个电流计。
当他⽤⼀根磁铁插⼊或抽出线圈时,电流计就会发⽣偏转;如果磁铁在线圈中不动时,电流计就不动。
于是他得出结论:只有磁铁在线圈中运动时才能产⽣电流,并把它称作电磁感应现象,这种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后来,法拉第⼜改变了实验⽅法,他把线圈放在磁铁的两极之间,当线圈不断旋转时,线圈中就能产⽣持续不断的电流。
这⼀重⼤发现,为发电机的诞⽣奠定了基础。
滴⽔穿⽯不是靠⼒,⽽是因为它不舍昼夜。
这样的坚持,能让每⼀个未知,终有揭开谜底的⼀天。
电磁感应的发现和原理

电磁感应的发现和原理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发现与研究对于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磁感应的发现历程以及其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
一、发现历程电磁感应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穆尔斯(Michael Faraday)和亨利(Joseph Henry)分别独立地进行了相关实验。
他们注意到当通过一个回路中的导线传递电流时,附近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这导致在导线中会产生电流。
这一现象被称为电磁感应。
穆尔斯在1831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他发现当改变通过回路的磁场强度或者导线和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导线中都会产生电动势。
亨利在穆尔斯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电磁感应的研究,他发现导线中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和磁场的变化速率有关。
这些实验结果为电磁感应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以后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电磁感应的理论。
二、原理解析电磁感应的原理可以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解释。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指出: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两端产生感应电动势,其大小与导体速度、磁场强度以及导体长度有关。
具体而言,当导体以速度v与磁感应强度B垂直运动时,导体两端将会产生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可以用下式表示:ε = B*l*v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B表示磁感应强度,l表示导体的长度,v表示导体的速度。
同样,当磁场强度B不变,导体相对于磁场的面积发生变化时,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此时,感应电动势可以用下式表示:ε = B*A*sinθ/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B表示磁感应强度,A表示导体的面积,θ表示导体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t表示变化的时间。
通过这两个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当导体相对于磁场发生运动或者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进一步,根据欧姆定律,当导体形成闭合回路时,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就会产生电流。
三、应用领域电磁感应的发现与原理对现代科学和技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发电机:发电机正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电力的生产和输送。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归因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与归因1、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的发觉与启发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电和磁是彼此独立的。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觉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惊人发觉使当时整个科学界受到专门大的震动,从此掀开了研究电磁联系的序幕。
既然电流能在其周围产生磁效应,那么磁体或电流也应能在邻近导体中感应出电流来。
但如何从实验中去找到这种前所未有的感应现象呢?从1820年到1831年,当时许多闻名的科学家如法国的安培、菲涅尔、阿拉果和英国的沃拉斯顿等都纷纷投身于探究磁与电的关系之中。
他们用各种专门强的磁铁试图产生电流,但均无结果。
究其缘故,差不多上由于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受思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阻碍,他们认为奥斯特的磁效应是一种稳固效应,因此在研究磁生电时,也差不多上从稳固条件动身,而没有考虑到这是一种动态成效。
2、值得玩味两个实验:安培与科拉顿的实验研究安培曾做了专门多实验,以期能实现“磁生电”,但各个实验都毫无例外地失败了。
1822年,为了验证他的分子电流假说,安培有设计了如此一个实验。
事实上验装置如图所示,a是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线圈,由专门多匝导线绕成并与电池连接;b是一个由专门细的铜条弯成的铜环,并用一根穿过线圈的细线L把铜环悬挂在O点,铜环正好在线圈b中且使两者同心。
将一个强磁体放在铜环邻近。
在未接通电流时,铜环与线圈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当线圈中通以电流时,发觉铜环发生了偏转。
安培认为,在电流通过线圈时,在铜环中感应出了分子电流,铜环被磁化了,铜环的偏转是由于强磁场对磁化了的铜环作用的结果。
他竟没有发觉环中显现了电流,更未意识到这一电流确实是感应电流。
安培未能发觉电磁感应的缘故是他把分子电流理论看的过分重要,完全被自己的理论囚禁起来了。
1823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曾妄图用磁铁在线圈中运动获得电流。
他把一个线圈与电流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
为了使磁铁不至于阻碍电流计中的小磁针,专门将电流计用长导线连后放在隔壁的房间里,他用磁棒在线圈中插入或拔出,然后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另一房间里去观看电流计是否偏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在联系的认识更加完善,宣告了电磁学
作为一门统一学科的诞生,为电磁学的发
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编辑ppt
24
关于法拉第,过去说得多的:穷苦、顽强、不为名利 现在:除此之外还有,甚至更重要的是――
(1)正确的指导思想(自然现象的相互联系) (2)抹去科学学家头上的光环,正确认识失败
科学是人做的,科学是为人的 ――科学中的人文精神。
课件名称
1.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编辑ppt
1
自主学习--奥斯特梦圆“电生磁”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 在 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 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 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将它们隔开, 先把其中的一根导线接到电池的两端通 电,再把另一根与电流计相连。
实验2. 将空心螺线管接到电池的两极, 把一直
导线引进螺线管, 直导线两端与电流计相连 。
实验3. 将实验2中的直导线与电池两极相连, 螺线管
与电流计连接 。
实验4. 把两根导线互相缠绕着, 先把其中的一根的两
头接到电池上通电, 把另一根的两头接到电流计上。
编辑ppt
26
对以往知识的熟知和对 新鲜事物及其发展前景的 敏感,是一个人的创造力 的源泉。
——汤川秀树
编辑ppt
27
编辑ppt
25
科学史上许多重要发现和发明,常被人们有意无 意地罩上神秘的光环,似乎科学家都是呼风唤雨的魔 术师。但是我们在这里看到,具有闪光思维的奥斯特 和法拉第,在做出伟大发现的过程中也受着历史局限 性的束缚,也有过“可笑”的疏忽与失误。他们是伟 大的,但也是可以学习的真实的人。麦克斯韦曾就法 拉第的著作说道:“他既告诉我们成功的经验,也告 诉我们不成功的经验;既告诉我们那些成熟的想法, 也告诉我们他的粗糙想法。读者的能力可能远不及他, 但是感到的共鸣却常常多于钦佩,并且会引起这样一 种信念:如果自己有这样的机会,也会成为一个发现 者。”
17
“跑失良机”的科拉顿
电流计
螺旋管
编辑ppt
18
三品:创造性的思维 为什么以往的实验都失败了?
法拉第敢于突破,终于有了划时代的发现!
编辑ppt
19
1831年10月28日 法拉第的创新:
圆盘发电机,首先向
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
为电能的序幕。
编辑ppt
20
最早的电动机:电磁旋转器
编辑ppt
21
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磁场”和“力 线”的概念。暗示了电磁波存在的可能性, 并预言了光可能是一种电磁振动的传播 。
编辑ppt
16
1831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皇家学会提 交了一个报告,把这种现象定名为电磁感应 ,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磁生点“是 一种在变化、运动的过程中才能出现的效应 。
五种类型可以引起感应电流:变化的电 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恒定电流、运动的 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有规律吗?
编辑ppt
爱因斯坦的评价:场的思想是法拉第最富 创造性的思想,是牛顿以来最重要的发现。 麦克斯韦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场的思想,为之 找到了完美的数学表示形式从而建立了电磁 场理论。
编辑ppt
22
自主学习--科学漫步
1.你能从这个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的特例中总结科学 发现或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从法拉第十年探索的艰难历程,你对法拉第的研究思 想,研究方法和精神,得到了什么体会和感想?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编辑ppt
2
依据:信念 哲学家康德:各种自然现象之间是相
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 实例:摩擦生热、蒸汽机
编辑ppt
3
物理学将不再是关于运动、热 、空气、光、电、磁以及我们所 知道的各种其他现象的零散的罗 列,我们将把整个宇宙纳在一个 体系中。
编辑ppt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 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
现象,他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
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
的“秘诀”是什么?
编辑ppt
9
对称性的思考……
英国的法拉第认为: 电和磁是一对和谐对称的 自然现象。 依据:磁化和静电感应现象
猜想:磁铁应该可以感应 出电流!
信念:一定要转磁为电!
编辑ppt
10
毫无反应
未显示作用
不行
从普通的磁铁中 获得电的希望,时时 激励着我从实验上探 求电流的感应效应。
编辑ppt
法拉第日 记
11
二品:科学的实验方法
编辑ppt
12
1825年11月28日
实验1. 两根长4英寸长的导线平行放置, 用两张厚纸
4
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在作报告时,无意中发现 小磁针偏转
奥斯特断言:电编辑pp与t 磁是有联系的! 5
奥斯特实验
编辑ppt
6
解释奥斯特实验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自主学习--法拉第心系“磁生电”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 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 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出生贫寒,只读了两年小学,但最终成为伟 大的科学家,依靠的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谢?
编辑ppt
23
课堂小结:
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磁效应,使整个科学 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它证实电现象与磁 现象是有联系的。法拉第赞扬道:“它突 然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使 其充满光明。”
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使人们对电和磁
编辑ppt
13
麦克斯韦:科学家其 实也有许多粗糙的想法 和不成功的经验。他们 是伟大的,但并不是高 不可攀的。
编辑ppt
14
1831年8月29日 电池组 开关
电流计
法拉第线圈:与160年后出现的现代变压器出
奇的相似,现已成为著名的科学文物。
编辑ppt
15
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索: 铁芯
铁芯和线圈A是产生这一效应的必要条 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