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
北川概况

北川概况2009年2月6日,民政部以民函[2009]41号文批复,同意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并建立永昌镇,意欲永远繁荣昌盛。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曲山镇迁至永昌镇。
此次调整后,北川羌族自治县面积增加215平方千米、人口增加7.8万余人。
人口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前共有44343户、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农业人口18500人,占总人口的 11.5%。
羌、藏、回、苗、壮、土家、满、黎、维吾尔、基诺、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总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4.9%;一. 自然地理1.地形: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最高点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
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宝河、平通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插旗山,又名“桐子梁”,原属“李子沟”村,农业学大寨时期,从此划归独立村,由当时的“二道公社”管辖。
插旗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名的由来还有一段佳话.据说当年张飞曾经率部由此到巴中,遭到惨败(在插旗山,有一个名叫“关山岭”的地方),后来为了纪念在此遇难的弟兄,曾经多次来到此地,在离开之后,特命人在此树立一面彩旗,以慰弟兄在天之灵,故而得名“插旗山”。
1933年,徐向前率领的红军在此与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数十次激战(战场主要是现在的插旗山和东求寺),最后才得立足。
此段历史早已记入仪陇史册。
它是插旗山人民的骄傲,也是朱德总司令故里另一片风景。
2.水力资源:县境年均降水量28.76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23.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5.6亿立方米,容水径流量18.08亿立方米,减去重复水流量,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96亿立方米。
新农村规划设计-中规院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总体规划-第一部分-文本0304

文本目录总则 (1)第一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调整 (2)第一节灾后安置与应急规划指导建议 (2)第二节发展目标与战略 (2)第三节县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3)第四节县域城镇结构规划 (3)第五节县域城乡建设用地标准 (4)第六节县域重大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4)第七节县域产业空间布局 (4)第八节县域历史文化保护 (5)第九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5)第十节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6)第十一节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6)第十二节县域生态保护 (7)第十三节县域空间管制 (8)第十四节山前河谷地区建设指引 (10)县域城镇体系调整附表 (11)第二章县城城市总体规划 (12)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职能 (12)第二节城市规模 (12)第三节新县城发展目标 (12)第四节新县城分阶段建设目标 (13)第五节县城用地建设适宜性分区划定 (14)第六节新县城城市空间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14)第七节新县城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 (14)第八节新县城行政及事业单位用地 (15)第九节新县城公益性服务设施用地 (15)第十节新县城工业用地与产业发展 (16)第十一节新县城道路交通设施 (17)第十二节新县城城市绿地系统与风景旅游 (19)第三章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 (20)第一节城市形态 (20)第二节公共空间 (20)第三节城市景观 (20)第四节城市风貌片区 (21)第四章新县城市政工程设施 (22)第一节供水工程 (22)第二节雨水工程 (22)第三节污水工程 (22)第四节供电工程 (23)第五节通信工程 (23)第六节燃气工程 (24)第七节环卫设施 (24)第八节地下管线综合 (25)第九节建设与管理 (25)第五章新县城水系 (25)第六章新县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 (26)第一节资源节约 (26)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 (26)第三节环境保护措施 (27)第四节环保设施建设 (27)第七章新县城综合防灾 (27)第一节城市安全 (27)第二节城市防洪 (28)第三节抗震防灾 (28)第四节消防规划 (28)第五节人防规划 (28)第八章新县城规划控制与实施 (28)第一节规划控制 (28)第二节规划实施 (30)附表 (31)总则第1条项目背景为加快北川灾后重建步伐,尽快恢复北川县县城功能,按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要求,编制本次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灾后重建规划。
北川羌族自治县地质条件致灾规律研究

北川羌族自治县地质条件致灾规律研究北川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龙门山构造带内,由一系列北东向展布、左行雁行斜列的紧密褶皱和三条主干大断裂及次级断层系组成,自东向西是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带、主中央断裂带和后龙门山大断裂构成的复杂褶皱冲断带。
区内地貌按按成因形态可分为四大类型。
北西部地区以侵蚀构造中山、高中山地貌为主;南东部主要为溶蚀山原-峡谷和峰丛-洼地等侵蚀溶蚀中山地貌。
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条件,限定了斜坡变形的破坏模式,控制了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决定了北川县是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2020年7月25日以后降水日数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出现了“7.25”、“7.30”、“8.5”、“8.11”、“8.15”共5次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致使全县范围遭受特大洪涝和地质灾害。
诱发新增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次生地质灾害,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绝大部分亦出现变形加剧、险情加重趋势。
受集中强降雨影响,已有地质灾害点发生变形加剧点共计82处,其中滑坡59处,占原有滑坡点数的40.41%;崩塌3处,占原有崩塌点数的4.69%;泥石流17处,占原有泥石流的40.57%;不稳定斜坡2处,占原有不稳定斜坡的15.38%;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715处,威胁人数3459户12099人,威胁财产101843万元。
为此,在应急排查的基础上,研究地质条件致灾规律,可以促进该地区工程治理措施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大限度降低风险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1.1地貌类型对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地貌是控制地质灾害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见图1。
北川县以构造侵蚀中山地貌为主,分布于唐家山以北地带(北川称之为关内地带),山体一般高差在1000~1500m,地形高陡,在斜坡上堆积大量的松散的土体,高陡的地形条件为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发育地质灾害697处。
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概况【建置沿革】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原名北川县桃龙羌族藏族乡,1992年10月乡镇建制调整,撤消乡建制,划入北川县小坝羌族藏族乡,设桃龙办事处;2001年3月21日川府民政[2001]10号《关于同意北川县新建都坝等4个民族乡的批复》同意建立北川县桃龙羌族藏族乡,乡治铁龙;2002年7月16日北川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新建都坝等4个民族乡的通知》,正式建立北川县桃龙羌族藏族乡;2002年8月28日,中共北川县委发出《关于新建马槽等4个乡党委的通知》,建立中共北川县桃龙羌族藏族乡委员会;2003年1月挂牌;2003年10月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北川县桃龙羌族藏族乡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羌族藏族乡;2004年5月28日,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羌族藏族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
根据北委发[2002]31号文件精神,桃龙藏族乡属于三类乡,内设综合办和财政所。
机构行政编制11名。
【行政区划】全乡辖6个村,35个村民小组。
【人口】2007年末总户数924户,总人口3475人,其中农业户893户,占总户数的96.6%;农业人口3404人,占总人口99.1%。
有羌、藏、汉三个民族,其中羌族人口1896人,占总人口的55.2%,藏族人口895人占总人口的26.1%。
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的一个藏民族聚居乡。
【民族风俗】桃龙藏族乡的藏族早就和汉族、羌族等民族杂居在五龙河和铁龙河的高半山和沿河一带,衣、食、住、行等生活习俗互相渗透和影响,其风俗及宗教信仰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
服饰。
基本色调是白、黑、兰色。
传统服装,穿自己种的苎麻、童麻加工成的麻布衣裤、领褂等,外套羊皮褂,腰栓麻布带,腿缠麻布裹脚,脚上穿草鞋或布鞋。
草鞋用山核桃皮、油草或梭草编制而成。
少数有钱人也羊毛或皮鞋,腰拴红布带,别腰刀。
头上缠白布或黑布帕。
妇女也同男人一样穿麻布衣服,拴绣花围裙(称“围腰子”),穿绣花鞋。
北川羌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究

北川羌族自治县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究【摘要】北川羌族自治县具有鲜明的高山自然条件、地域优势及政策支撑,适合特色高山农业的发展。
2008年大地震摧毁了北川大部分原始植被和农作物,但也给其特色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作为震后援建项目,其成熟农业发展体系结合北川农业发展的特殊条件,在北川形成了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该模式主要包括以农副产品基地种植、农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销售出口一体化等方面内容,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川;羌族自治县;维斯特集团;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B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紧贴市场需求,优化各种生产要素配置,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的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目前对特色农业的理论研究较多,而针对特定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践而进行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还不足。
但由于区域不同,农业发展模式也因地而异。
针对特定区域开展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对于完善特色农业理论体系,指导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北川维斯特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山东援建北川的重点农业产业项目,也是北川为发展特色农业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分析维斯特农业科技集团生产、加工、销售的特色农业模式,以丰富特色农业理论体系,为北川、四川乃至全国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一、北川羌族自治县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分析(一)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
地处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中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西部边缘与高原干热河谷气候交汇地带。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县城曲山,年平均气温15.6℃;降水量1827.5毫米。
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友谊友谊园的作文

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友谊友谊园的作文在四川的西北部,有一个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地方——北川羌族自治县。
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特别的存在,那就是友谊园。
说起这友谊园,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吸引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带着满心的好奇走进了这个园子。
刚进友谊园的大门,就看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石子路。
这石子路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那种,每一颗石子都像是被精心挑选过,大小均匀,颜色各异。
走在上面,脚底传来微微的刺痛感,却又让人觉得格外有趣。
路的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
那些花儿开得可热闹了,有的大大方方地舒展着花瓣,像是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有的则羞答答地半开半合,像是个害羞的小姑娘。
沿着石子路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一个小亭子。
这亭子古色古香的,四根红色的柱子支撑着尖尖的顶。
亭子里有几个石凳,石凳上还刻着精美的图案。
我走进去,坐在石凳上,微风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风的声音,感受着阳光的温暖,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了。
继续往前走,是一片小竹林。
竹子长得又高又直,翠绿翠绿的,像一个个挺拔的士兵。
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来,地上形成了一片片光斑。
我走进竹林,伸手触摸着竹子,那光滑的竹节,凉凉的触感,让我忍不住多摸了几下。
竹林里还有一些小竹笋,它们从土里探出尖尖的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一个小池塘。
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
那些小鱼可机灵了,一有动静就迅速游走。
池塘边种着几棵柳树,柳枝垂在水面上,随着微风轻轻摆动,就像在给池塘梳妆打扮。
我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拨动着池水,凉凉的,舒服极了。
在友谊园里,我还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
他们在草地上奔跑着,欢笑着,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看到我,他们热情地跑过来打招呼,邀请我一起玩耍。
我们一起玩了捉迷藏,一起放风筝,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西斜,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
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他

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他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由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北川县境内有羌族、藏族、回族、壮族、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居住。
北川县辖3镇、8乡,地处川西北山区,地势险要,交通不便。
县境内山势秀丽,山水自然,森林茂密,生态环境优美,是四川省的重点生态县之一。
北川县经济发展较为薄弱,主要依靠农牧业和森林资源开发。
近年来,北川县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通过加强农牧业、林业、旅游业、工业等方面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
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年—2015年)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强和改善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实现北川羌族自治县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目标,按照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行政法规、《四川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关于开展四川省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7]1号)等政策文件及省、市规划部署,结合北川羌族自治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年,2015年为目标年,展望到2020年,是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管理和监督全县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
北川羌族自治县涉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与本规划做好衔接。
一指导原则与规划目标(一)规划背景1.取得的成就2001---2007完成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3项。
饰面板岩资源储量增加431万立方米,水泥用石灰岩增加资源储量892万吨,饰面灰岩资源储量增加16373万立方米,石英岩增加资源储量1470万吨。
北川羌族自治县主要矿产地有59处:煤炭2处,硫铁矿2处,岩金矿1处,砂金矿9处,铅锌矿1处,锰矿1处,饰面板岩矿22处,石灰岩7处,白云岩1处,冶金用石英砂11处,重晶石矿1处,砖瓦用页岩2处。
(附图: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分布图)。
截至2007年底,已发现16种矿种,矿产地40余处。
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11种(煤、硫铁矿、砂金、饰面用板岩、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重晶石、冶金用石英岩、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砂石),矿山企业35个,矿石总产量43.26余万吨,全县矿业总产值3718.69万元。
矿业总产值占全县县内生产总值的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川羌族自治县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地理坐标东经103° 44′~104° 42′,北纬31°14′~32°14′。
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国土详细面积2869.18平方公里)。
距绵阳市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是中国唯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中文名称北川羌族自治县外文名称Beichuan Qiang Autonomous County行政区类别自治县所属地区四川省绵阳市下辖地区8个镇、15个乡政府驻地永昌镇电话区号0816邮政区码622750地理位置绵阳市西部面积2867.83平方公里人口20.32万(2013年常住)方言四川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著名景点九皇山猿王洞、药王谷、寻龙山机场绵阳南郊机场火车站绵阳站、北川站车牌代码川B行政代码510726目录.1历史沿革.▪建制沿革.▪自治史.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地貌.▪植被.4自然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5人口民族.▪人口.▪民族.6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7教育事业.8居民生活.9风土人情.10历史文化.▪大禹故里.▪革命根据地.11旅游资源历史沿革编辑建制沿革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一说汶川又称北川,因此得名。
[1]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并北川县入石泉县。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于石泉县置石泉军,辖石泉、龙安、神泉三县,隶成都府路。
南宋理宗宝佑三年(1255),石泉军迁治龙安县。
元世祖中统五年(1264)升石泉军为安州,石泉县隶安州。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降安州为安县,石泉县直隶成都府。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石泉县改隶龙安府。
1913年罢府、厅、州,以道辖县,石泉县隶川西道(次年该称西川道)。
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
[1]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境内建立两个县苏维埃政府,红军在千佛山与川军对峙72天,保证了红军西进道路畅通。
[1] 1950年1月北川解放,隶剑阁专区。
1952年县政府驻地由治城迁曲山。
[1]1953年3月隶绵阳专区,1985年5月隶绵阳市。
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待遇”。
1996年,北川县面积2869平方千米,人口约15.8万人,其中羌、藏、回等少数民族8万人。
辖3个镇、2个乡、11个民族乡,278个村:曲山镇、擂鼓镇、通口镇、香泉乡、桂溪乡、陈家坝羌族乡、都贯羌族乡、禹里羌族乡、漩坪羌族乡、白坭羌族乡、小坝羌族藏族乡、开坪羌族藏族乡、片口羌族藏族乡、坝底羌族藏族乡、白什羌族藏族乡、青片羌族藏族乡。
县政府驻曲山镇。
[1] 2003年6日,国务院(国函[2003]75号)批准撤同意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同年25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庆典。
[1] 2004年5月28日,四川省政府(川府民政[2004]19号)批复同意北川羌族自治县原禹里、漩坪、白坭、片口、墩上、马槽、陈家坝、贯岭、都坝9个羌族乡分别更名为禹里乡、漩坪乡、白坭乡、片口乡、墩上乡、马槽乡、陈家坝乡、贯岭乡、都坝乡,原小坝、开坪、坝底、白什、青片5个羌族藏族乡分别更名为小坝乡、开坪乡、坝底乡、白什乡、青片乡,原桃龙羌族藏族乡更名为桃龙藏族乡。
[1]2004年末,北川羌族自治县辖曲山、擂鼓、通口3个镇和桂溪、香泉、贯岭、禹里、坝底、小坝、片口、白什、开坪、都坝、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陈家坝、桃龙藏族1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1]2008年5月12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治所曲山镇因“5·12”大地震夷为平地。
5月22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县府在安县安昌镇天龙宾馆挂牌设立临时办事处。
1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北川新县城选址,定于安安昌镇以东大约2公里处。
[1]2009年2月6日,民政部(民函[2009]41号)同意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曲山镇迁至安昌镇。
此次调整后,北川羌族自治县面积增加215平方千米、人口增加7.8万余人。
[1]2009年5月20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9]8号)批复同意曲山镇政府驻地由禹龙新街迁移至任家坪村;同年11月9日,省政府(川府民政[2009]15号)批复同意将安昌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所属行政区域析出,设立永昌镇,永昌镇政府驻红旗村(2010年2月,永昌镇正式成立)。
调整后,全县辖6个镇、17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曲山镇、擂鼓镇、通口镇、永昌镇、安昌镇、永安镇、香泉乡、陈家坝乡、桂溪乡、贯岭乡、禹里乡、漩坪乡、白坭乡、小坝乡、片口乡、开坪乡、坝底乡、白什乡、青片乡、都坝乡、桃龙藏族乡、墩上乡、马槽乡。
县政府驻永昌镇。
[1]2014年,省政府(川府民政[2014]14号)批复同意撤销禹里乡、桂溪乡,设立禹里镇、桂溪镇。
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曲山镇、擂鼓镇、通口镇、永昌镇、安昌镇、永安镇、禹里镇、桂溪镇、香泉乡、陈家坝乡、贯岭乡、漩坪乡、白坭乡、小坝乡、片口乡、开坪乡、坝底乡、白什乡、青片乡、都坝乡、桃龙藏族乡、墩上乡、马槽乡。
[1]自建县至2016年,已历1452年。
[2]自治史50年代后,废除民族压迫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未进行民族识别,大量羌、藏民因其外表特征不明显而长期被视为汉族。
80年代初,根据民族政策和羌、藏等少数民族的要求,陆续甄别、恢复其族别。
县内相继建立了21个羌族乡和羌族藏族乡,占北川31个乡镇的68%。
198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自1988年1月起北川按少数民族县待遇”,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2002年北川置3镇17乡,其中少数民族乡15个,占乡镇总数的75%。
自1986年开始进行的争取建立羌族自治县的工作历时17年。
2003年6日,建立北川羌族自治县,使北川县成为截至2013年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地方,同年25日(农历十月初一,羌历年)举行了隆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庆典。
《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于2006年2月18日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2006年28日四川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
自2006年25日起施行。
《自治条例》的颁布施行,为北川县实行区域自治提供了法律依据,少数民族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得到保障,标志着北川县进一步享受国家的民族政策。
[3]行政区划编辑201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置6镇17乡(其中桃龙乡为藏族乡)311个村和32个社区居委会。
[4]2014年,北川县置8镇15乡[5](其中桃龙乡为藏族乡)311个村和32个社区居委会。
县人民政府住址为永昌镇。
8个镇:曲山镇、擂鼓镇、通口镇、永昌镇、安昌镇、永安镇、禹里镇、桂溪镇。
15个乡:香泉乡、陈家坝乡、贯岭乡、漩坪乡、白坭乡、小坝乡、片口乡、开坪乡、坝底乡、白什乡、青片乡、都坝乡、桃龙藏族乡、墩上乡、马槽乡。
地理环境编辑位置境域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
地理座标:北纬31° 35'~31° 38 '02'',东经104° 26'15''~104° 29'10''。
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幅员面积3084平方公里。
县政府驻地永昌镇,距绵阳28公里,距省会成都130公里。
[3]地质地貌县境大地构造为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结合部。
以桂溪—曲山—苏保一线(即北川大断裂通过地段)为界;东南面属扬子准地台西北边缘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凹陷西部的龙门山褶断带;西北面属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喇冒地槽褶皱带东缘的茂汶—丹巴地北斜(即后龙门山褶皱带)。
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以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境内插旗山的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
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保河、平通河、安昌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3]植被植被呈带状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黄壤和常绿阔叶林,黄棕壤和常绿落叶混交林、暗棕壤和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
自然资源编辑水力资源北川年均降水量28.76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23.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5.6亿立方米,容水径流量18.08亿立方米,减去重复水流量,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96亿立方米。
有一江(湔江)五河(白草河、青片河、都坝河、苏宝河、平通河)四大沟(小寨子沟、太白沟、后园沟、白坭沟),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9万千瓦,可开发量34.86万千瓦;已开发4.12万千瓦,仅占可开发量的12% 。
河流落差大,但丰、枯季节明显,调节性能能差。
[6]矿产资源北川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7年具有可开采价值的主要有:黄金(包括砂金和岩金)储量11.82吨,赤铁矿C级储量283万吨、D级储量339万吨;重晶厂37万吨、石灰石10亿吨、白云岩1亿吨、板岩1亿立方米、机砖页岩255万吨、硅石数千万吨,煤C级储量81.7万吨、D级储量83.3万吨、地质储量113.3万吨。
[6]土地资源截至2005奶奶,北川4303776.4亩(国土详查数)土地中,农耕地占7.7%,园地占1.3%,林地占80.0%,牧草地占1.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1.1%,交通用地占0.6%,水域占2.5%,未利用土地占5.1%,农耕地中26度以下占31.7%;25度以上耕地占68.3%。
土壤质地以砾石土为主,次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强;酸碱度适中,有机质会含量较高,适合多种作物生长。
[6]生物资源截至2007年,北川有森林面积134660.22公顷,森林覆盖率46.93% ,活立木蓄积量2124.4万立方米。
粮食作物有9科4属34种。
野生植物1000余种,其中已知的树木有83科176属327种。
牧草61科174属243种,药用植物549种。
已知的野生脊椎动物5纲29目90科355种;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羊等一级珍稀保护动物10种,马熊、黑熊、黄喉貂等二级珍稀保护动物3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