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自治县512震后四周年汉羌人民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旅游民俗论文 震后四川省北川羌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民俗结课论文震后四川省北川羌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四川省北川羌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摘要:四川是旅游资源大省,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有55个少数民族,以及14个世居少数民族,也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羌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拥有丰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北川羌族其独特的地方风采、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氛和动人的民俗风情,为北川县民俗旅游提供了有利的优势资源。
但是,由于各种自然、经济等原因,其民俗旅游开发与发展比较滞后。
5·12地震更是深刻影响了北川的旅游发展。
本文将浅谈羌族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并分析2008年5·12地震对北川开发羌族民俗旅游的影响,探讨北川民俗旅游今后的开发的策略。
关键词:四川北川羌族民俗旅游开发正文:一、北川县概况:北川羌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
县城距绵阳市区60公里,距成都160公里。
北川历史悠久,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正式建县,据史籍记载,北川是华夏人文始祖、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第一位奴隶制社会的皇帝——夏禹的出生地,称“神禹故里”,是羌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全县辖3镇17乡,总人口1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占总人口的84.5%。
全县皆为山区,山体巍峨,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县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
县域地势最高点内位于西部与茂县的交界处,海拔4769米,地势最低点位于东南香水渡,海拔540米,县内海拔相对高差达4229米。
北川羌族自治县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也较为显著。
总的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无霜期较长,云雾多。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夏无酷暑,秋雨连绵,冬季干燥少雨。
二、羌族概况:羌族,自称尔玛,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阿坝州松潘、黑水、九寨沟等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平武县,成都市都江堰地区,雅安地区,贵州省江口县、石阡县,甘肃南部、四川西南、云南部分地区,现有人口约32万人左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北川县震后经济恢复现状研究

北川县震后经济恢复现状研究【摘要】“5.12”特大地震让北川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羌族自治县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回顾震后至今的四年,在对口援建的政策支持下,北川县实现了跨越式重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大幅度向前推进。
本文以北川县目前的经济社会现状为调查对象,了解北川在完全自主情况下的经济重建情况,为北川自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北川震后经济现状研究一、北川县概况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
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面积2867.83平方公里。
辖6个镇、16个乡、1个民族乡(桃龙藏族)。
二、北川县自主重建现状调查(一)北川县自主重建现状概述地震发生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确定由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山东省通过三年时间完成了对北川县城的异地重建、受灾群众的安居重建、交通通信、能源的超前恢复重建,为北川的全方位自主重建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北川“自主造血式”的经济建设始终没有起色,不仅如此,受灾干部群众的精神重建工作也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与援建期间相比较,县城房价下滑了30%左右,新县城商铺倒闭20%,80%以上亏损缴不出租金;山东在北川的企业开工率只有60%;拟定到北川的投资项目也长时间落不到地。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外来投资者有撤出北川的计划。
其次,市场疲软,无消费群体,第三产业的发展迟缓不能有效的疏导就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
一来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后劲,阻碍了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对接与转移;二来,无法将失地农民和入迁到新县城的其他村民顺利改变成现代市民,也成为了北川当前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社会稳定形势也极其严峻。
主要表现为:困难群体大,近5万多人无固定收入处于在家待业状态;老县城物权归属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伤残群体大,失地农民无法实现市民的本质转变,社会管理差;民族矛盾突出;干部队伍士气低落,对北川的前景无信心、无希望。
5.12地震后北川旅游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4年5月173地,推动冀中南经济区和全省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4.2 积聚知识产权优势,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知识产权是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粘结剂和催化剂”。
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开发区、孵化园区、示范园区,实现产业的聚集,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集。
要强化科技园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走以产业集群促产业特色、以产业特色促产业集群壮大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以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为例,产业聚集要发挥临港产业的带动作用和产业集群的龙头作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通过发展集中、集约、高效、生态的重化工及其相应服务业,整体提升支柱行业的科学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河北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在知识产权与产业集群日益融合的背景下,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集聚其他地区尤其是京津的高端人才,形成优质知识产权人才汇聚河北的良好局面。
4.3 创新知识产权激励和保障机制,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政府要建立和完善配套机制,“鼓励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合作,着力研究解决中小企业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6]”比如,针对河北省冀中南经济地区新兴产业技术链不健全、重大装备生产能力低等问题,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重点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方面有所突破,研发一批战略性产品和重大装备,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要加大技术和资金保障的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的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密切关联的新机制。
启动实施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培训计划,加强5.12地震后北川旅游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委党校 黄泽霞摘 要:5.12地震使北川的旅游业遭受了毁灭性打击,灾后重建,百废待兴。
经过六年的恢复发展,而今北川旅游业已逐步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
但是,北川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认为需要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改变旅游产品开发方式,进行旅游营销合作,才能促进北川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北川县震后汉族与羌族家庭房屋建筑和生活设施现状对比

北川县震后汉族与羌族家庭房屋建筑和生活设施现状对比【摘要】目的:探讨北川羌族自治县汉族与羌族家庭生活现状对比,分析其差异性并提出解决方案。
方法:选择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包括吉娜羌寨)、香泉乡以及新北川,进行入户调查汉族与羌族生活现状对比情况。
结果:目前擂鼓镇和香泉乡房屋类型均以2层砖瓦房为主,羌族家庭的交通工具多使用摩托车,饮水来源依赖于井水的家庭数量比例大于汉族家庭。
结论:羌、汉两族高度杂居,当羌族房屋地点常依水而建,较汉族家庭略有偏远。
重建过程考虑到了建筑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烈度问题。
震后房屋重建情况及类型、家电使用情况、生活能源类型在两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汉族;羌族;房屋建筑;生活现状;震后重建【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75-03北川县是“5·12”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县。
全县遇难人数多达15645人,失踪4402人。
经济损失及建筑毁坏也最为惨烈。
国家“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多项统计中,按照灾害程度范围划分为极重灾区、重灾区、轻灾区和影响区4种类型,而北川县均被列为极重灾区之首。
有着2 0 0 0 多年历史的”中国羌族第一寨”古羌族遗址—萝卜寨消失了;黄泥雕群的布瓦村没有了古色古香的阿尔村面目全非;北川文化馆5 名工作人员在地震中全部遇难;一名会吹羌笛的传人也在地震中遇难[1]擂鼓镇同样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受灾18229人,受伤3809人,死亡650人,其中镇驻地死亡79人,失踪118人。
镇域千人死亡比例30人/千人,千人转移安置比例380人/千人。
北川羌族自治区作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迅速成为热点而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2008年以来,关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灾后重建的研究报告大幅增加,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少有研究汉族与羌族杂居区的家庭震后生活现状的报告。
为此,我们在绵阳市北川县试点调查了汉族与羌族杂居区的家庭震后生活现状。
灾后重建实践报告

如今的北川物电2011级2班姓名:何潇学号:1109030227那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已过去五年多了。
五年多来,无论是争分夺秒的生命救援,还是只争朝夕的灾后重建,这片土地无时无刻不在体会着伤痛,感受着力量,见证着速度。
昭示着奇迹。
回望逝去的日日夜夜,痛与坚强伴随着我们,爱与希望激励着我们。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我们从恐惧到远离恐惧,从惊慌失措到镇定面对,以一个古老民族的韧性,含泪弥合创伤,倔强开始新生。
灾难既然无法避免,故土岂能轻易抛却!余震声里,废墟之上传来的最强之音,无疑就是迎着苦难,快马加鞭,加快建设,继承历史,融入现实,面对未来的灾后美好新家园!这是灾区人民给自己的决心和承诺,更是向世人展示的重拾这片废墟,以及破碎山河的不屈气概。
灾后重建我们需要感谢的太多,感谢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物力挺进灾区救援;感谢勇敢无畏的人民解放军,总是你们出现在第一救援线;感谢全国各族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此刻我们流着同一滴血。
太多的感谢,让它化作灾后重建的动力和决心。
我相信灾区美好的明天和灾区人民重新绽放的笑容才是对十万逝去亡灵的最好告慰,才是对所有关心灾后重建的人的最好答复。
老北川地震遗址依然只能用废墟来形容。
虽然时过五年,除了道路,整个北川县城所遭受的巨大破坏,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一幕,在这一刻,真实、震撼、栩栩如生……到处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无尽的悲伤不由得涌上心头。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五年了,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生命仍然被掩埋在废墟中,就这样再也见不到阳光,永远是黑暗,泪水一下子盈满了眼眶。
上图为北川震后遗址。
“深切悼念5.12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地震之后,北川中学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了北川的符号。
老北川中学校址的绝大部分,已经掩埋在巨石和泥土之下。
山体滑坡几乎与地震同时发生。
听说,当时除了正在上体育课的数十名师生侥幸得以生还之外,其余数百名师生员工都埋在废墟之下。
奔泻而至的巨石层层堆涌着,像是万马奔腾的场面戛然而止。
羌历新年在北川感受浴火重生

羌历新年在北川感受浴火重生New Year地震后五年,她又带给我们怎样的世界11月1-4日,本刊首席记者北寒应北川羌族自治区旅游局和北川羌城旅游区邀请,体验5·12特大地震后的北川旅游新感觉。
北川,这处羌族同胞聚集的生活区,经过了地震的灾难和痛苦之后,在山东人民援建下,已经焕然一新……B eichuan文 图\本刊记者北寒本页 1.药王谷,鲜花、红叶,古树参天,站在山顶可俯瞰山谷,遥望群山,欣赏云海,所以这里还是十分不错的旅游摄影目的地。
2.刚进入羌族同胞的院落,我们就受到了热情的欢迎,他们轮流对唱,同时鼓乐齐鸣,热闹非凡。
因为误机,我的行程由济南飞绵阳改为飞成都。
到达成都,晚上8点马不停蹄地赶往北川。
好在导航给力,一路成绵高速,经过3个小时的夜车抵达由潍坊寿光蔬菜集团投资的北川维斯特酒店已是11点。
匆匆地办理了入住,驱车来到北川新县城内。
在绕城两圈后,终于在马路边看到一处小的烧烤点。
人不多,但须排队等候,半小时后带着困意和收获,回到酒店,和亲戚一杯小酒话到凌晨2点。
在药王谷寻找孙思邈清晨,车子启动,一行人秉承着“不走回头路”的初衷,车子绕转江油前往百公里外的药王谷景区。
行进中,路况还好,除了一些地方正在翻修外,车子还不算颠簸。
药王谷地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与江油市接壤的药王山上,海拔近2000米,域内盛产中药材,山林遍生百年药树,相传中华医药始祖岐伯和药王孙思邈都曾长住此山采药治病,药王谷因此得名。
现在,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药王菩萨的习俗。
药王谷生有大片的百年辛夷林,树龄最大的有五百余年历史,因辛夷花能治鼻疾而被历代山民称为神树。
每年清明前后,数千株高大的辛夷花树竞相怒放,漫山花开,依山成势,如诗如画,形成壮观的高山花海奇观。
这家景区是在地震后兴建,基础设施还在兴建中。
因此地有着大量的生态资源,并且在高耸的药王谷上,鲜花、红叶,古树参天,站在山顶可俯瞰山谷,遥望群山,欣赏云海,所以这里还是十分不错的旅游摄影目的地。
北川县灾后重建5周年调研报告

北川县灾后重建5周年调研报告第一作者:杨寰指导老师:付强其他作者:刘金生,苏德芳,程伊,刘颖,杨磊,李俊乾摘要: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山东省对口支援北川羌族自治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山东省始终坚持科学建设,务实援建,和谐援建,突出民生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农村、乡镇、新县城、产业园区援建和人力智力支持五大领域,实施“硬件”与“软件”、“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措施,经过两年多的顽强拼搏,援建任务顺利完成,“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基本目标基本实现。
为巩固援建成果,实现由对口援建向交流合作转变,继续推动北川经济社会恢复与发展,山东省决定继续和北川加强对口合作与交流。
关键字:灾后重建对口支援山东四川地震一、北川县概况2009年2月6日,民政部以民函[2009]41号文批复,同意将安县的安昌镇、永安镇、黄土镇的常乐、红岩、顺义、红旗、温泉、东鱼6个村划归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并建立永昌镇,意欲永远繁荣昌盛。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曲山镇迁至永昌镇。
此次调整后,北川羌族自治县面积增加215平方千米、人口增加7.8万余人。
人口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前共有44343户、161107人,其中男84333人,女76774人;非农业人口18500人,占总人口的 11.5%。
羌、藏、回、苗、壮、土家、满、黎、维吾尔、基诺、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人口81370人,占总人口的50.5%,其中羌族人口7724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4.9%北川县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
县境年均降水量28.76亿立方米,年均地表径流量23.2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5.6亿立方米,容水径流量18.08亿立方米,减去重复水流量,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5.96亿立方米。
县境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可开采价值的主要有:黄金(包括砂金和岩金)储量11.82吨,赤铁矿C级储量283万吨、D级储量339万吨;重晶厂37万吨、石灰石10亿吨、白云岩1亿吨、板岩1亿立方米、机砖页岩255万吨、硅石数千万吨,煤 C级储量81.7万吨、D 级储量83.3万吨、地质储量113.3万吨。
汶川地震羌族传统民居震损分析与保护措施

的, 又要 传承传统 民族 的特色。 关键词 : 羌族 民居 ; 震损分析 ; 保护措施
中图 分 类 号 :3 59 P 1.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8—13 f0 0 O 13— 3 10 93 2 1 ) 1— 6 0
U 刖 再
架 承重 两小 类 ) 如 理 县桃 坪 羌 寨 , , 这类 民居 数 量较
重, 房屋 四周 用木 板 围护 , 汶 川县 羌 锋 村 , 类 数 如 这
量较 少 。墙 承 重与 梁柱 构架 承重 两小类 的主要 区别 为 : 承重 结 构为 : 层 用片 石或 黄泥 在 四方筑成 墙 墙 底 体 , 将抬 梁 ( 杉 木 为 多 ) 接 搁 在 墙 上 ( 起 承 再 以 直 墙
居 也造 成 了大 面 积破 坏 ,0 以上 的羌 族 传 统 民 居 8% 均 严重 损毁 或倒 塌 。理县 桃坪 羌寨 、 县黑 虎羌寨 、 茂 汶 川 萝 卜 寨 、 川 小寨 子沟 等均遭 受毁 灭性 破坏 。 羌 北
材料 与承重 结 构上对 其进 行分 类 。主要 分 为三大 种 五小 类 。第 一类 : 石修 砌 的民居 , 泥 房屋 四周 用泥 石 砌筑 ( 俗称 石 头 房 子 , 里 又 分 为 墙 承 重 与 梁 柱 构 这
摘
要: 羌族传统 民居历史悠久 , 具有 很高的科 学研究 与文化旅 游价值 , 但其 自身也存在 抗震性 能弱 等缺点 。本文 分析 了羌
族传统 民居“ 1 ” 5・ 2 震损原 因, 提出了抢 救保护 措施 , 出了在羌 族传统 民居灾 后科 学重建 中, 指 如何 既要 达到抗 震设 防 的 目
筑 目前 尚保 存完好 的源头 遗迹 。 ”
重 作用 ) 在 抬 梁 上 铺 设 木 楼 板 。梁 柱 构 架 承 重 结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川羌族自治县512震后四周年汉羌人民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了解北川羌族自治县512震后四周年汉羌人民生活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汉羌聚居区的3个主要乡镇(新北川、香泉乡、擂鼓镇)中的30余个村进行调查。
结果与结论:北川羌族自治县512震后四周年汉羌人民生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住房问题未解决,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收入受到耕地流失、工作岗位有限以及地方经济正在起步的影响,情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512震后;生活现状;北川羌族自治县;对策【中图分类号】r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360-025.12特大地震前,北川是四川省绵阳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也是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总面积2867.83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县共有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万人,占总人口的87% 。
全县分布有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9.9% ,其中羌族人口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6.7%。
县政府驻地曲山镇,全县置3镇17乡278个村。
[1]汶川地震已造成北川县死亡约2万人,县城1/3因山体滑坡被埋掉,漩坪、禹里两个场镇全部被唐家山堰塞湖淹没,50% 的人口失去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全县经济损失约600亿元。
[2]距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四年有余,在国家、援建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取得重大成就。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农民陆续搬入新居,开始了震后新生活。
但是,灾后居民的生活是否已经步入正轨?本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管辖下的三个乡镇(新北川、香泉乡、擂鼓镇)为例,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一手证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汉羌聚居区的3个主要乡镇(新北川、香泉乡、擂鼓镇)中的30余个村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本调查由川北医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共计27人)于2012年7月8日至7月14日完成。
调查员在调查前对问卷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就调查技巧进行统一培训后,以3人为一组,深入到户进行调查。
调查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相关问卷信息由调查员记录。
1.3统计分析:整理问卷,将有效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
本研究关于两民族生活现状所涉及的对比均采用2检验,对于有20%的格子理论值小于5时,p值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2.5 汉族与羌族文化程度对比:调查发现,汉族与羌族文化程度都集中在初等(小+小在+小x+初+初x),分别为61.2%、60.4%。
(表5)两族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盲中羌族占的比例为56.2%,明显高于汉族;初等文化程度,羌族占的比例为51.5%,与汉族无较大差异;而汉族中等文化所占比例为54.5%,明显高于羌族;在高等文化程度上两民族没有明显差异。
这可能与民族间文化程度差异有关。
3 讨论08年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有余,在国家、援建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取得重大成就。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农民陆续搬入新居,开始了震后新生活。
但是部分地区的居民生活现状仍然让人担忧。
3.1 重建住房给当地居民所带来的压力。
如果以农户修建砖瓦结构房为例,按照户均80 平方米的标准计算,每户约需资金6~8 万元。
扣除中央、对口援助省市、地方政府的补贴以及社会团体的捐赠和农民自筹外,还需要贷款约2~3 万。
虽然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已经给予了受灾居民足够的帮助,但是由于灾害以及灾后重建导致当地以农业为主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了失地农民。
政府采取措施,为这一部分劳动力安排了诸如环卫工人等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失地农民由于文化程度较低,没有走出去。
调查可以看出,在2960个居民当中,有727人无工作,其中包括0—4岁的孩子133人,这一部分孩子需要人无时无刻的关怀,就导致部分劳动力不能抽出时间去进行工作,获得经济收入;读书人数334人,这一部分人无创造经济收入的能力,却是家庭经济支出的一个因素;务农人数为526人,这一部分人,由于灾害导致土地的流失,从土地当中获得的收益甚微;工作的人数为1373,这一部分人为当地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
从居住来看,常驻人口为2245(75.8%),外出人口为505(17.1%)(包括外出工作和外出读书),移居人口为210(7.1%)。
(表1)就以上而言,工作的人主要是选择在当地工作,或者是政府安排的工作,而外出打工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
由于灾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旅游、工业等各种经济产业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就地工作的人存在工资低等情况,而外出的这一部分居民,由于文化程度低,也就导致收入低的状况。
还有,调查当中仍然存在较多家庭集中住在安置房的情况,四年已经过去,但是居民住房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其中的问题值得深思。
是政府力度不够,还是居民无力承担,其中的原因可以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
所以,由于存在借贷情况,还有由于地震导致大到房屋,小到存款、牲畜、家电等财产严重损毁,许多农户在农房重建之后便再无多余的储蓄可言。
加之地震中伤亡导致家庭劳动力不足、医疗费用增加,以及受教育支出、养老支出、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农户家庭收入入不敷出,灾区大部分农民的真实生活水平同震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且由于经济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导致当地居民生活压力越来越重。
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形式堪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体现现阶段灾区人民生活现状的一个指标。
但就拿我们所调查的地区而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并未达到报道中所说的97%,其原因有如下:1.宣传力度不够;2居民经济制约就灾区而言,医疗必不可少,由于灾害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如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仍旧不到位,这势必又在已经很严峻的生活现状前又置了一个不小的坎。
3.3 禹羌文化亟待保护。
就居民生活习惯分析,以及在调查走访中可以知道,由于在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较大的力度,而导致了禹羌文化保护的不到位,人们转向用打麻将等休想方式进行娱乐。
除了少数旅游景点以为,禹羌文化已经很少在乡村中发现。
3.4 经济仍然需要发展。
在调查的居民中,男性1547人(52.3%)(表1),然而吸烟人数为697(45.1%),其中存在有部分女性吸烟者;不饮酒的人数为2086(70.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可能存在经济问题,没有能力支出除基本生活外的财力,而导致一些曾经抽烟及喝酒者现在已经戒掉的情况。
而调查中女性抽烟的情况也存在,是不是因为地震灾害遗留下来的心理方面的问题,这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3.5 文化程度低,制约经济发展。
调查发现,当地居民文化程度偏低,以文盲(24.1%)以及初等文化程度(61%)为主。
(表1)分析调查所得的当地居民数据得知:0-4周岁的人数为133人,0-16周岁434人,0-18周岁539人,0-20周岁530人,5-16周岁300人,5-18周岁504人,6-20周岁477人。
然而现在在读的人数为334人。
如果从五岁开始入学,那么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知,初中在读人数为300人左右,而在读高中生只有34人左右。
这就是导致当地教育程度低的直观分析。
然而,羌族和汉族的文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当地居民的文化程度大体不高。
这也许同当地在地震中导致教学设施的损毁,大量在读学生因灾害丧生有关。
可能也存在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
文化程度的普遍偏低,导致了当地居民在当地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外出打工,只能留在当地进行高体力投入,低回报的以劳动力换取低收入的工作。
这大大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到位,从根本上限制了当地居民生活现状的不乐观。
4 对策4.1 尽快解决安置房居民的住房问题。
只有解决了住房问题,居民才能有更多的经历参与到生产与建设当中。
4.2 创造就业机会,增加灾区居民收入。
许多灾后重建的农房都是外表光鲜亮丽,内部却空空如也。
所以,要真正改善灾区农民的物质生活,仅仅依靠政府补助是不够的,一定要调动灾区农民的积极性,促使其自立更生、自给自足。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地方政府提供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帮助灾区居民稳定就业、增加收入。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一是积极发展本地优势产业,提供各项优惠措施,有选择性地吸引外来投资,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以期加快优势产业迅速发展。
二是实施支农惠农政策,做好恢复闲置土地的农业生产工作;重视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旅游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实施灾区农民就业帮扶计划,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实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对口支援、定向招工、定向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4.3 加强新农村合作医疗宣传普及,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
加大对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尽量普及到各个地方,对无力支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单身家庭或者五保户进行一定的政策补贴。
4.4 弘扬禹羌文化,融入生产生活。
文化的载体是人。
地震对羌族人民的打击是几乎摧毁了整整一代人。
在北川文化事业重建过程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基于文化长远发展,保护人,培养人。
在羌文化的保护和复兴工程中,“人”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都必须以服务于当地人为宗旨,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保护和培养羌文化传承人为主。
因此,在此项工作中,必须贯彻“服务人、保护人、培养人”的原则。
以生产生活为载体,进行着重培养,大力宣扬的形式,对农村居民生活进行丰富,以解决禹羌文化出现的危机。
4.5 教育为本。
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推动一个地方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缺人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提高当地教育程度,需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教育硬件设备;2)增加教育软实力;3)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4)完善当地九年义务教育。
参考文献:[1] 曾庆芬.北川羌族自治县震灾后农牧业生产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5):24—28.[2] 经大中.灾后产业重建与区域经济发展[ a ].四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c ]. 西南民族大学,2008,(9).[3] 李沁霞等.汶川大地震两周年,由农房重建窥探四川灾区农民新生活[j].中国商界,2010,(08):89—90.[4] 张培娟.2011年新农合覆盖97%农民[r].中国保险报,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