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2014级一诊成绩

合集下载

高2014级二诊一分段表

高2014级二诊一分段表
2 3 3 4 5 5 6 7 8 9 10 12 14 15 15 17 20 22 25 31 36 40 42 43 46 49 52 54 60 64 70 78 86 93 99 110 119 134 142 152 169 176 186 197 217 234 258 280 299 316 330 350 362
35449
106分
1
561分
75
3663
333分
44
35493
105分
3
560分
76
3739
332分
59
35552
104分
2
559分
86
3825
331分
50
35602
103分
0
558分
82
3907
330分
54
35656
102分
1
557分
87
3994
329分
63
35719
101分
2
556分
79
4073
112分
2
567分
78
3207
339分
64
35131
111分
2
566分
65
3272
338分
59
35190
110分
3
565分
72
3344
337分
60
35250
109分
2
564分
86
3430
336分
73
35323
108分
0
563分
68
3498
335分
67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四中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试卷(含解析)

2014-2015学年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四中高一〔上〕第一次质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请将你选择的答案填到选择题答题卡中!!!〕1.〔4分〕〔2014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在某同学的物理笔记上,有一些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记录,其中记录有误的是〔〕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考点:质点的认识.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还可能大小不变,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解答:解: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A正确;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还可能大小不变,C错误;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D正确;此题选错误的,应当选:C点评:掌握质点的意义,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2.〔4分〕〔2012秋•运城期中〕2012年6月6日.天宇上演“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观察到日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下列图.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地球在金星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版权所有专题:常规题型.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金星凌日天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人们看到太阳上的黑点实际上是金星,由此可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故A错误;B、观测“金星凌日〞时,如果将太阳看成质点,无法看到“金星凌日〞现象,故B错误;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和终点重合,位移为零,故C错误;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故D正确;应当选:D.点评:“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很少见,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一样.只要掌握了物体可以当作质点的条件,即可顺利解决此类问题.3.〔4分〕〔2014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上.中科大“蓝鹰〞队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给它设定了如下动作程序: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如此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m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率为1m/s考点:平均速度.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依据坐标位置的变化可表示位移和路程,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解答:解:A、由题目给定的坐标位置变化可知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错误;B、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 〕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B错误;C、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为:X=,故C正确.D、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题目给定的坐标变化可知路程:>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故机器人的平均速率大于1m/s,故D错误.应当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求解方法,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平均速率.4.〔4分〕〔2014秋•鼓楼区校级期中〕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下列图.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一样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切线代表该位置的加速度,向右上方倾斜,加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加速度为负;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解答:解:A、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在v﹣t图象中,图形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根据图象可知道,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由于时间一样,所以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故A正确,C错误;B、由于乙车做变减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故B错误;D、因为切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汽车甲和乙的加速度大小都是逐渐减小,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此题是为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5.〔4分〕〔2013•淄川区校级学业考试〕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考点: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断物体速度增加还是减小是看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关系.判读位移大小的变化是看初位置与某位置的距离.解答:解:A、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由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一样,所以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而此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故A错误.B、根据A选项分析,故B正确.C、由于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所以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不为零,所以位移继续增大.故C错误.D、根据C选项分析,故D错误.应当选B.点评:要清楚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要掌握某一个量的变化是通过哪些因素来确定的.6.〔4分〕〔2012秋•温州校级期中〕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展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不可求得〔〕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D.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以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第一次闪光时的速度.解答:解:A、根据得,a=.因为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根据得,2=,解得.故A、B正确.C、因为初始时刻与第1次闪光的时间间隔未知,故无法求出质点的初速度.故C错误.D、因为,如此第2次闪光与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故D正确.此题选不能求出的,应当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7.〔4分〕〔2014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在每1分钟时间人的心脏搏动次数称为人的心率,医生可根据心电图得到病人的心率.某台心电图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为3cm/s,医院进展体检时记录下某人的心电图如下列图,图纸上每个小方格边长为5mm,如此此人的心率约为〔〕A.86次/分B.100次/分C.70次/分D.60次/分考点: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转速.版权所有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出时间,再求人的心率.解答:解:由图读出相邻峰值之间的距离:s=4.5×0.5=2.25cmv=3cm/s,如此心动周期:T=s≈0.74s人的心率:f==86次/分钟应当选:A.点评:此题是生活中的问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际是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的简单运动.8.〔4分〕〔2014秋•沈丘县期中〕如下列图是做直线运动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根据图中数据可以求出P点的瞬时速度.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项更接近P点瞬时速度的真实值〔〕A.2 m/s B.2.2 m/s C.2.21 m/s D.2.211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x﹣t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如此P点的速度v=应当选:C点评:对于图象,通常要从轴、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角度分析,要能区分x﹣t图象与v﹣t图象.9.〔4分〕〔2014秋•涡阳县校级月考〕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由于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27t﹣3t2〔X单位为m,t单位为s〕.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3m/s2B.刹车的最初2秒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4m/sC.第5秒内的位移为0.75mD.刹车5秒内的位移为60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比照求得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由汽车刹车后的位移满足X=27t ﹣3t2可知,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为27m/s,加速度为﹣6m/s2.所以:A、汽车刹车的加速度为﹣6m/s2,故A错误;B、刹车后2s末的速度v=27﹣6×2=15m/s,所以2s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D、汽车停车时间所以汽车刹车后第5s内的位移等于刹车总位移减去4s内的位移,即所以C正确,D错误.应当选:C.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注意刹车停时要注意汽车停车的时间.10.〔4分〕〔2014秋•凤阳县校级月考〕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某时刻起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设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3s、2s、1s,这三段位移的大小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A.1:2:31:1:1 B. 33:23:132:22:1C. 1:23:331:22:32 D.5:3:13:2:1考点:平均速度.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作为逆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分析,由位移公式求得三段内的位移之比;再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得平均速度之比.解答:解:将物体反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1s内的位移为:x3=at2=;2s内的位移为:x2=a×32﹣=4a;3s内的位移为:x1=a〔6〕2﹣a〔3〕2=;故位移之比:x1;x2:x3=27:8:1=33:23:1;平均速度v=;故平均速度之比为:=32:22:1;应当选:B.点评:此题采用了逆向思维法,并且在求第二段和第三段位移时采用了作差的方法,要注意体会,从初速度为零开始求位移是最简单的.11.〔4分〕〔2012春•江西期末〕在一条宽马路上某一处有A、B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在0~t4这段时间内的情景是〔〕A.A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B.在t2时刻A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C.在t2时刻A车追上B车D.在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解答速度图象关键应抓住:v﹣t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根据速度图象分析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何时两者相距最远;两车从同一点出发,当位移再次一样时,A车追上B车,根据“面积〞的大小等于位移,速度关系进展即可分析两者何时相距最远;解答:解:A、由图看出,A在0~t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1时刻速度仍为负值,说明其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A错误.B、D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B车一直沿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A车在0﹣t2先沿负方向,两者距离增大;在t2﹣t4时间内,A沿正方向运动,两车同向运动,B车在前,由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两者的距离继续增大,在t4时刻之后,A车的速度将大于B车的速度,两者距离减小,所以t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故B错误,D正确.C、由上分析可知,在t2时刻A车没有追上B车.故C错误.应当选D点评:此题关键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关系可判断两者距离的变化情况.12.〔4分〕〔2014•江苏〕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如下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B.C.D.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列式分析即可求解.解答:解: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1,如此v2=2a1xv=,所以图象是单调递增凸函数,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2,如此v2=2a2x解得:v=,如此图象是单调递增的凸函数,再反过来即为单调递减的凸函数,故A正确.应当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的直接应用,知道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反过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难度适中.二.实验题〔此题共2小题,共14分〕13.〔6分〕〔2014秋•涡阳县校级月考〕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图乙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d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2.5×10﹣2s 和1.0×10﹣2s,小滑块d的宽度为0.5cm,可以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0.20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0.50m/s.〔保存两位有效数字〕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由于挡光时间很短,因此可以用滑块通过时的平均速度来代替瞬时速度,由此可以求出v1,v2的大小.解答:解:利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代替滑块的瞬时速度故有: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故答案为:0.20,0.50.点评:掌握光电门测速度的原理,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不难属于根底题.14.〔8分〕〔2012秋•海淀区期中〕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图1所示为该同学实验时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局部计数点〔后面计数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出一个点〕〔1〕为研究小车的运动,此同学用剪刀沿虚线方向把纸带上OB、BD、DF…等各段纸带剪下,将剪下的纸带一端对齐,按顺序贴好,如图2所示.简要说明怎样判断此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方法:连接纸带左上角〔上方中点或纸带中点〕为一条直线或每条纸带比前一条纸带长度增加量相等.〔2〕在图2中x1=7.05cm、x2=7.68cm、x3=8.31cm、x4=8.94cm、x5=9.57cm、x6=10.20cm,如此打下点迹A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是0.74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0.63 m/s2.〔本小题计算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1〕纸带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求出E 点的速度,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根据vt=v0+at,可求出F点的速度.解答:解:〔1〕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因此图2中的B、D、F、H、J、L,各点连起来恰好为一直线,说明每相邻两个纸袋相差的长度相等,即△x=aT2,所以说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连接纸带左上角〔上方中点或纸带中点〕为一条直线或每条纸带比前一条纸带长度增加量相等.〔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由此可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有:x6﹣x3=3a1T2 ①x5﹣x2=3a2T2 ②x4﹣x1=3a3T2 ③④联立①②③④解得:≈0.63m/s2.故答案为:0.74,0.63.点评:此题借助实验考查了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与推论的应用,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根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三.计算题〔此题共4小题,共38分〕15.〔8分〕〔2014秋•元阳县校级期中〕短跑运动员完成100米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在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11.00秒跑完全程.该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第2秒内通过的距离为7.5米.试求:〔1〕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加速度;〔2〕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由第2s内的位移求得运动员的加速度;〔2〕由加速时间求得加速的位移和速度,再根据总时间由匀速的速度和时间求得匀速位移,而总位移为100米.解答:解:〔1〕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是根据匀加速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x=,可得该运动员第2s内的位移为7.5m,所以有:代入数据可解得加速度a=5m/s2〔2〕令运动员的加速时间为t,运动员匀速运动的速度为5t,如此匀速运动时间为〔11﹣t〕,所以由位移关系可得:解得:t=2s〔另一值t=20s不合题意舍去〕所以该运动员匀加速运动的位移x=答:〔1〕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的加速度为5m/s2;〔2〕运动员在匀加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距离为10m.点评: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不难属于根底题,注意能根据物理情景列出位移方程并能求解即可.16.〔8分〕〔2014秋•忻州校级期中〕研究明确,一般人的刹车反响时间〔即图甲中“反响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饮酒会导致反响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9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与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响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所用的时间.〔2〕根据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结合刹车时的初速度求出反响时间,从而得出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响时间比一般人增加的时间.解答:解:〔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 m/s,末速度vt=0,位移s=25 m,由运动学公式得v02=2ast=代入数据得a=8 m/s2t=2.5 s〔2〕设志愿者反响时间为t′,反响时间的增加量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L=v0t′+s△t=t′﹣t0代入数据得△t=0.3 s答:〔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8m/s2,所用的时间为2.5s.〔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响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0.3s.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汽车在反响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根底题.17.〔10分〕〔2014秋•涡阳县校级月考〕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跑,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m/s的速度持续奔跑.一只野兔在离洞窟s1=200m处的草地上玩耍,猎狗发现后以最大速度朝野兔追来.野兔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s2=60m,野兔立即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1〕通过计算说明野兔为了逃命是否可以选择全程匀加速逃跑?〔2〕为了逃命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野兔能够逃命在与猎狗同时到达洞窟,据此由位移关系分析野兔能否全程匀加速运动;〔2〕野兔需要先加速后匀速才可以逃脱,令加速时间为t,根据猎狗运动的时间确定匀速运动的时间,由位移关系即可.解答:解:〔1〕假设野兔一直加速,如此猎狗:野兔:v=15.4m/s>8m/s所以野兔应先加速后匀速;〔2〕设加速时间为t1,如此:得:t1=2s所以野兔的加速度为:a=答:〔1〕野兔不可以选择全程匀加速逃跑;〔2〕为了逃命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达到4m/s2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点评: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由追击问题的临界条件展开讨论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8.〔12分〕〔2010•乾安县校级三模〕“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听到起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后,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止计时,所用时间即为“10米折返跑〞的成绩,如下列图.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版权所有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和平均速度公式求出受试者加速阶段、减速阶段的时间和位移,从而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返回时再求出加速的时间和位移,再求出匀速运动的时间,所有时间的总和为折返跑的成绩.解答:解: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1==1 s;s1=vmaxt1=2 m减速阶段:t3==0.5 s;s3=vmaxt3=1 m匀速阶段:t2==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2014级高二下四校联考成绩

2014级高二下四校联考成绩

408 182 172 130 72 352 287 49 119 14 198 40 107 23 302 72 130 89 96 68 72 27 146 96 2 119 705 40 210 146 575 172 10 61 182 549 82 549 352 408 40 182 40 40 879 35 130
3 15 255 140 181 255 120 200 200 323 79 190 106 444 401 67 975 106 505 617 89 369 106 48 975 155 67 424 130 294 40 5 424 64 323 219 701 40 5 130 555 29 294 527 1 918 599
姓名 许晴 吴泽铭 覃健舒 杨焯森 冯智皓 梁宇方 温晓程 梁宇正 李楚 陈苏逸 陈祖成 李国豪 莫泳钧 李卓承 陈睿轩 邱晓淋 陈鼎新 倪源昊 骆炳仁 赵键文 李赟沣 钟浩霖 杨云帆 李锐 彭程 张哲滔 辛淇 丘明姗 梁俏杨 卢祖良 梁沅宜 叶昭呈 林牧山 秦道敏 覃金铭 梁诗悦 黄玉晴 盘溢慧 黎俊杰 梁碧霄 王妙华 赖立钊 邹璨安 李栩彤 黎依琪 吴城勇
班级 1410 1410 1407 1416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5 1408 07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07 07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10 1407 1407 1410 1417 1406 1410
吴伟观 岑柳霖 潘梦熹 罗文昕 戴源 陈昕荣 梁伟岸 黎彦宏 岳家毅 黄思婷 梁秋燕 覃濡铤 苏秋林 陈昌成 韦文斐 莫智强 李泽辉 张金铭 贺子芫 张锦艺 黄诗杰 刘子鸣 李钟 黄子荣 于钧光 廖柳洁 杨关东 莫青雨 陈诗婷 黄海锋 覃燕 霍宇佳 甘雨 罗豪睿 甘忍 邓藜戈 梁昕杰 李乐欣 王卓婷 聂渭燕 陈信莹 黄科华 江明子 陈洪铧 杨舒漫 何子彦 李梓铭

2014年九年级四月调考成绩分析册

2014年九年级四月调考成绩分析册

数学
63 105 145 129 161 353 70 125 43 139 77 406 49 97 155 74 61 79 167 133 142 84 209 82 63 280 715 395 4538
及格人数(4500人)
英语
物理
化学
54
32
25
111
98
114
114
132
155
124
131
135
146
166
190
274
386
401
71
74
77
152
135
136
61
73
69
140
134
135
54
73
65
359
368
384
46
51
64
72
100
89
140
182
176
62
78
71
62
79
68
98
77
98
201
209
172
145
104
127
161
183
174
89
97
85
274
175
173
91
数学
93 8 10 10 41 43 14 15 6 27 2 73 6 21 16 10 6
优秀人数(800人)
英语 物理 化学
97.5
59
42
11
11
19
7
23
30
14
15
20
25
39
24
40

2014年中考成绩

2014年中考成绩

7220 7222 7224 7226 7228 7230 7232 7234 7236 7238 7240 7242 7244 7246 7248 7250 7252 7254 7256 7258 7260 7262 7264 7266 7268 7270 7272 7302 7304 7306 7308 7310 7312 7314 7316 7318 7320 7322 7324 7326 7328 7330 7332 7334 7336 7338 7340
67 49 65 64 58 64 86 48 102 57 78 99 77 74 45 51 76 79 94 67 79 67 74 91 80 41 96 47 37 75 61 74 75 52 79 82 82 58 68 78 53 65 44 47 43 27 80
59 55 98 74 82 80 87 68 60 97 87 82 59 51 65 50 87 56 34 42 72 84 87 89 46 67 77 74 83 51 61 70 58 85 97 71 31 50 62 45 79 82 47 57 63 87 71
7342 7344 7346 7348 7350 7352 7354 7356 7358 7360 7362 7364 7366 7368 7370 7372 7402 7404 7406 7408 7410 7412 7414 7416 7418 7420 7422 7424 7426 7428 7430 7432 7434 7436 7438 7440 7442 7444 7446 7448 7450 7452 7454 7456 7458 7460 7462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8.3 8.4 8.5 8.6 8.1 8.2

九年级单科有效分

九年级单科有效分

英语(一) 99 上线率 40.74 6.2 4.53 0 5.06 5.5 10.27 11.09 3.23 7.41 5.97 4.09 4.7 16.56 24.43 12.27 有效数 166 14 3 0 2 7 49 37 4 3 12 5 3 20 49 374 66.67 53.85 69.01 66.07 66.67 75 66.67 71.43 75 76.92 69.01 68.25 有效率 69.17 56 75 上线数 410 130 90 1 32 66 250 232 32 53 111 38 31 67 155 1698
数学(四) 79 上线率 83.63 48.45 46.6 15.38 39.87 28.75 45.88 52.22 30.65 41.27 34.73 32.75 38.93 54.3 68.7 48.46 有效数 411 132 112 4 51 71 271 258 42 54 122 43 38 70 163 1842 有效率 92.57 77.65 84.21 100 79.69 79.78 81.38 82.69 80.77 91.53 74.85 75.44 90.48 88.61 92.09 84.57
物理(一) 62 上线率 44.64 7.61 4.53 2.56 5.06 4.89 12.16 15.87 6.99 4.23 5.97 7.02 2.68 9.93 28.63 13.79 有效数 179 12 3 0 2 9 47 36 5 2 8 4 2 10 48 367 66.67 69.23 66.2 64.29 83.33 50 44.44 57.14 50 38.46 67.61 66.97 有效率 74.58 48 75 上线数 386 137 78 6 41 80 260 244 40 45 109 40 32 60 154 1712

2014届全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成绩单

2014届全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成绩单

104 108 105 97 110 90 107 108 104 103 95 96 104 103 105 101 98 103 91 108 85 97 101 104 102 102 104 102 91 110 109 104 109 85 112 107 116 103 108 115 107 115 113 107 107 107 107 117 100 106 106 116 108 109 110 107 110 114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理科类
考试号
2011020001 2011020002 2011020003 2011020004 2011020005 2011020006 2011020007 2011020008 2011020009 2011020010 2011020011 2011020012 2011020013 2011020014 2011020015 2011020016 2011020017 2011020018 2011020019 2011020020 2011020021 2011020022 2011020023 2011020024 2011020025 2011020026 2011020027 2011020028 2011020029 2011020030 2011020031 2011020032 2011020033 2011020034 2011020035 2011020036 2011020037 2011020038 2011020039 2011020040 2011020041 2011020042 2011020043 2011020044 2011020045 2011020046 2011020047 2011020048 2011020049 2011020050 2011020051 2011020052 2011020053 2011020054 2011020055

2014年4月高三调研测试宜城一中成绩表lk

2014年4月高三调研测试宜城一中成绩表lk

Wl 96 92 88 88 82 86 74 86 82 99 74 92 89 88 92 78 78 68 68 82 80 80 73 76 70 79 74 82 67 75 62 84 80 77 76 78 75 52 74 78 64 73 62 62 92 62 64
Hx 81 73 75 68 68 79 72 72 65 81 73 63 66 69 53 69 61 67 70 56 59 68 77 72 60 48 74 62 54 52 65 53 71 59 52 61 35 61 60 60 50 49 48 51 50 42 56
124 113 116 117 123 131 91 111 123 122 122 114 109 126 111 121 127 100 122 112 118 110 98 102 103 118 115 83 115 104 113 116 107 108 119 130 99 99 110 120 96 98 100 96 95 109 96 98
Sx 136 137 125 131 136 131 128 121 126 120 117 109 133 116 129 124 129 115 134 137 129 116 118 128 130 125 110 107 124 115 124 114 112 114 116 107 118 115 113 115 120 101 132 117 91 124 111
68 68 56 77 58 74 52 62 59 54 52 59 92 40 58 60 57 58 56 25 40 60 53 40 35 56 91 94 94 93 68 88 72 81 84 95 85 84 80 76 70 67 70 70 85 74 60 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 妮 余 兴 皮 娟 廖云莉 周 莎 王 微 王 钦 廖维胜 董 玲 尹志君 黄 珍 江雪兰 彭 园 樊云川 顾邦洋 瞿川森 吕欣莲 张 兴 王 阳 李 红 张学扬 包旨阳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3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1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7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2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6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5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4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0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2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3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9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08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1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4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8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5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21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20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23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7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19 龙溪理|(201400005) 410610024
吴 奇 吕佩航 谭文静 梅 飞 刘 超 袁 爽 蒋若兰 张 颖 张露洪 张世林 聂心雨 郑雨晴 易 洪 龙玉龙 席 凤 胡喻飞 陶 冶 江春霞 汤 航 余 敏 勾 悦 吴 倩 廖 黎 江易菊 吴贵飞 彭 浩 包静红 谭 洁 汤 杭 谭 莉 陈俊吉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81
张俊雄 罗双钰 朱建学 江黎萍 李雪妍 刘芋杉 袁伟荐 魏 军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6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5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72
57.5 53.5 28 53 36 46.5 58 36.5 35 41 47.5 23 29 29.5 47 44.5 45 20.5 25 49.5 38 40.5 21 34.5 28 18.5 36 59.5 39 15.5 19.5 25.5 34.5 32 21 34 43 11 29.5 26.5 33.5 22.5 23 22.5 34.41 29.5 57.5 43 27 44 33 23.5 34.5
32 15 22 15 14 0 21 18 15 21 21 20 30 18 18
96 71 76 85 91.5 99 82.5 91.5 90 48 84 69.5 80 78.5 83 83.5 78.5 92 88 82.5 79.5 68
42 73 64 41 45 23 25 37 32 61 17 35 20 37 67 25 50 35 30 35 40 27
44 23.5 34 28 30 43.5 27 12.5 28 26 46.5 28 19.5 25.5 20 15 25.5 25.5 23 19 13 35
2864 2877 2902 2921 2960 2974 2979 2988 2998 2998 3019 3030 3043 3058 3064 3067 3070 3096 3098 3105 3109 3123 3155 3158 3158 3168 3183 3189 3215 3218 3227
78 86.5 71.5 82.5 78 73.5 85 76.5 77 71 79.5 89 70 74 80.5 60 71 77 70.5 72 78 79 64 64 61.5 69 76 62.5 64.5 50.5 65.5
45 40 46 42 38 35 27 34 36 44 30 21 38 35 22 42 36 29 20 21 20 15 22 17 21 10 3 15 5 5 5
93 56 67 34 83 39 21 52 55 62 36 66 46 18 40 36 53 33 70 18 29 10 45 38 51 28 5 22 23 20 57 25 25 10 10 15 32 10 12 48 11 10 23 15 35.27 57 18 33 45 38 35 53 39
排名
考生姓名
班级
学籍号
语文
理数学
文数学
英语
物理/政治
445 621 822 1012 1055 1180 1430 1477 1514 1542 1575 1638 1638 1669 1669 1676 1716 1735 1739 1744 1756 1836 1845 1885 1903 1905 1910 1921 1937 1960 2010 2015 2024 2068 2154 2187 2237 2240 2262 2274 2340 2404 2431 248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0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6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7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4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1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8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5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2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9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3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31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0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2 龙溪文|(201400006) 410620041
89.5 93.5 78 96 83.5 89.5 82 90 83 82.5 87 80 91 93.5 83 80 67.5 81 68 78 78.5 82.5 78 49.5 76 75 79 78.5 86 78 79.5 77 79 83.5 81 76.5 79.5 88 78.5 69 71 70 74 75 79.98 91.5 88 84.5 85 74.5 87.5 78.5 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