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Blot技术专辑之PAGE胶电泳和转膜
westernblot电泳原理及步骤

westernblot电泳原理及步骤一、概述西方印迹(w es te rnb l ot)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
它通过将待检蛋白质进行SD S-P AG E电泳分离,再转移到聚合物膜上,利用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原理,检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二、原理1.SD S-PA GE电泳分离-准备样品:将待检蛋白质样品加入去离子水、蛋白质缓冲液和还原剂混合,使蛋白质变性和解聚。
-加载样品:将样品加入聚丙烯酰胺凝胶(p ol ya cr yl am id eg e l)孔上。
-电泳分离:将准备好的凝胶置于电泳槽中,通电使蛋白质在凝胶中由负极向正极运动分离。
2.转膜-准备转膜装置:将P V DF或N C膜与吸水性纸张浸泡后,叠放在转膜装置中,并按压缩成一整体。
-预处理转膜:将转膜装置放入转渍缓冲液中浸泡,使其湿润。
-转移:将电泳完的凝胶与转膜装置层叠,加上固定层叠板,施加压力进行转膜。
3.免疫检测-封闭:将转膜后的膜置于封闭液中,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信号。
-孵育:将膜与目标蛋白对应的一抗抗体孵育,使其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
-洗涤:用洗涤缓冲液洗去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二抗检测:将膜与与一抗相应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孵育,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
-显示:加入发色底物,与酶催化反应,生成可视化的蛋白质带谱。
三、操作步骤1.准备样品-将待检蛋白质样品加入适量去离子水、蛋白质缓冲液和还原剂混合。
-完全溶解样品,可加热至95°C处理。
2.SD S-PA GE电泳分离-准备分离凝胶:根据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选择合适浓度的凝胶。
-加载样品:用自动吸管或微量注射器将样品均匀地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孔上。
-启动电泳:将准备好的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通电进行电泳。
3.转膜-准备转膜装置:按照转膜装置的说明书操作,准备好转膜膜和膜瓶。
-预处理转膜:将PVD F或N C膜与吸水性纸张浸泡,并放入转膜缓冲液中浸泡片刻。
westernblot法原理

westernblot法原理
westernblot原理: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是重要的生物化学分离纯化技术之一,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一)蛋白质样品获得:细菌诱导表达后,可通过电泳上样缓冲液直接裂解细胞,真核细胞加匀浆缓冲液,机械或超声波室温匀浆0.5-1min。
然后4℃,13,g离心15min。
取上清液作为样品。
(二)电泳:制取电泳凝胶,展开sds-page。
(三)转移:(半干式转移)
1、电泳完结后将胶条割至最合适大小,用转膜缓冲液均衡,5min×3次。
2、膜处理:预先裁好与胶条同样大小的滤纸和nc膜,浸入转膜缓冲液中10min。
3、转膜:转膜装置从下至上依次按阳极碳板、24层滤纸、nc膜、凝胶、24层滤纸、阴极碳板的顺序摆不好,滤纸、凝胶、nc膜准确对齐,每一步除去气泡,另一头g重物,将碳板上多余的液体化成。
拨打电源,恒流1ma/cm2,迁移1.5hr。
迁移完结后,断裂电源将膜抽出,生口待测膜条搞免疫系统印迹。
WesternBlot操作流程

WesternBlot操作流程Western Blot操作流程本⼈将⾃⼰做WB实验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整理。
因为每个实验室的条件不⼀样,所以本流程仅供参考,具体适合⾃⼰的实验操作需要⼤家摸索。
由于知识量有限,有些描述⽤词并不专业,请⼤家谅解。
⼀、流程图制胶→→电泳跑胶(1.5-2.5h)→→转膜(3h)→→(可使⽤⽴春红检测是否蛋⽩是否成功转移)TBST清洗(10min)→→封闭(2h)→→TBST清洗(10min)→→附Ⅰ抗(内参:⼩⿏抗β-Actin,先摇床轻摇30min,再放冰箱4度过夜)→→TBST 清洗三次(10min/次)→→附Ⅱ抗(内参:⼭⽺抗⼩⿏,轻摇1.5h)→→TBST清洗三次(10min/次)→→显影⼆、物料及配制1、电泳液:⼀包电泳粉+1000ml双蒸⽔(可回收使⽤)2、10%过硫酸铵:1g过硫酸铵+10ml双蒸⽔3、转膜液:⼀包转膜粉+800ml双蒸⽔+200ml甲醇(可回收使⽤)4、TBST溶液:50ml 20*TBS+950ml双蒸⽔+1ml吐温20。
(⽆需回收)5、封闭液:购买6、Ⅰ抗(内参):将⼩⿏抗β-Actin:Ⅰ稀释液按1:500稀释待⽤,4度保存。
Ⅰ抗(⽬的蛋⽩58kDa):将smad2:Ⅰ稀释液按1:1000稀释待⽤,4度保存。
7、Ⅱ抗(内参):将⼭⽺抗⼩⿏:Ⅱ抗稀释液按1:5000稀释代⽤,4度保存。
Ⅱ抗(⽬的蛋⽩58kDa):将⼭⽺抗兔:Ⅱ抗稀释液按1:5000稀释待⽤,4度保存。
7、显影液:按说明书配制,避光可长期回收使⽤8、定影液:按说明书配制,可长期回收使⽤9、发光液:超敏发光液A液:B液=1:1三、步骤(⼀)制胶1、Tris-⽢氨酸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胶溶液的配制2、Tris-⽢氨酸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积层胶所⽤溶液3、1)将规格1.0mm或其它规格的玻璃板固定好。
2)依次将所需试剂加⼊烧杯中,加⼊TEMED之后,混匀,⽤1000ml的移液枪沿玻璃板缝左右两边的⾓交替加⼊分离胶溶液,也可从左到右连续加⼊(⽬的:两种⽅法都可以使液⾯快速达到⽔平状态)。
Western Blot 操作流程

Western 操作流程1.SDS-PAGE电泳,事先调整好蛋白质样品的浓度,保持一致。
2.转膜(电泳结束前20分钟开始准备,而垫片和滤纸至少1小时前浸泡于含SDS的转移缓冲液中)。
(1). 剪适当大小的PVDF膜,正常大小:5.5cm*8cm。
?(2). 甲醇10mL浸泡膜5min,然后按1:4体积比向浸泡膜的容器中加水40mL至甲醇终浓度为20%(慢加快摇) 计时2 MIN。
(3). 将膜转入无SDS转移缓冲液中(至少浸泡15分钟),慢摇。
(4). 同时将电泳好的胶转移至无SDS的转移缓冲液中,慢摇10min。
(5). 按湿转芯,黑面-垫片-滤纸-胶-膜-滤纸-垫片-白面的顺序放好,并且每层都要用玻璃棒赶走气泡,装槽时要黑对黑,白对白,加入含SDS转移缓冲液。
(7). 湿转100V 1h-1.5h,转移槽中放入冰盒,冰水混合物上进行或者磁力搅拌器搅拌4度层析柜进行。
3. 封闭。
转膜结束后,将膜与胶接触的面为正面朝上, TTBS 缓冲液中浸泡片刻或者直接转移至封闭液中(5%脱脂牛奶),封闭1-2h1.5H。
4.一抗孵育。
封闭结束后,将膜在TTBS缓冲液中洗2次,每次2分钟,将膜转移至一抗孵育盒(5% 牛奶+ 一抗)中,4°C过夜孵育或者室温孵育3h。
注意:4°C过夜孵育的一抗可收集起来放于4°C,一周之内应该没问题,但是在重复使用这些一抗时,还得再加入比原来比例低的一抗,例如,原来按1:5000加的一抗,那么这次可在回收的一抗中按1:10000加。
5. 膜在TTBS缓冲液洗3次,每次6min1.二抗孵育。
将膜转移至二抗孵育盒中(5%牛奶+二抗),1-2h1.5H。
7. TTBS洗膜三次,每次6min.8.ECL Plus检测液检测:(Western Blot 超敏发光液A和B按1:1比例混匀)注意:Western Blot 超敏发光液 4°C避光保存。
使用前需恢复至室温,所以要提前从冰箱中取出。
Western blot详细操作过程

Western BlotWestern Blot 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经过PAGE 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NC )膜或聚偏二氟乙烯(PVDF )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流程:蛋白样品的提取→蛋白样品定量与变性→PAGE 凝胶电泳→转膜→丽春红染色→封闭→抗体孵育→底物显色。
实验器材和试剂:一. 蛋白提取试剂1.10% SDS 裂解液:称取10g SDS 粉末加入双蒸水至90mL ,充分溶解,定容至100ml 室温保存。
2.RIPA 裂解液1ml 裂解液工作液配方: 10ul 100mmol/L PMSF (1mM) 0.2ul 10mg/ml Aprotinin (2ug/ml) 5.0ul 1mg/ml Leupeptin (5ug/ml)0.9848ml 裂解液0.5ml 裂解液工作液配方: 5ul 100mmol/L PMSF (1mM) 0.1ul 10mg/ml Aprotinin (2ug/ml) 2.5ul 1mg/ml Leupeptin (5ug/ml)0.4924ml 裂解液 PMSF 必须摇匀至无结晶时才可与裂解液混合3.蛋白酶抑制剂:100mmol/L PMSF :17.4mg PMSF 粉末溶于1ml 异丙醇(AR),分装250ul 每管后-20℃保存。
使用终浓度为1 mmol/L 。
【PMSF :在溶液中不稳定,应在临用前从储存液中现加于裂解液中。
PMSF 剧毒,严重损害呼吸道粘膜、眼睛及皮肤,吸入、吞进或通过皮肤吸收后有致命危险一旦眼睛或皮肤接触了PMSF ,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westernblot法

Western blot,也称为蛋白质印迹或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用于分析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细胞中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以及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下面是Western blot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一、实验步骤蛋白样品制备: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蛋白质样品,常用的方法有细胞裂解、组织匀浆等。
蛋白定量: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法等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定量,以便后续的Western blot分析。
凝胶电泳:将蛋白质样品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
转膜: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免疫检测。
免疫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对转移后的蛋白质样品进行免疫检测,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通过显色反应呈现阳性结果。
数据分析:对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如条带大小、灰度值等。
二、注意事项实验前要充分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蛋白样品制备过程中要保证细胞或组织充分裂解和匀浆,以获得更纯的蛋白质样品。
在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前,要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定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转膜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转移缓冲液和转移时间,以保证蛋白质样品的完整转移。
在免疫检测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抗体和显色试剂,以保证免疫检测结果的特异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软件,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技术,在蛋白质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进行Western blot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整版)[原创] Western blot转膜整个过程
![(完整版)[原创] Western blot转膜整个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f1108a31b765ce040814d6.png)
转膜(Trarsmembran)1 转膜的定义将电泳后分离的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NC膜)上,通常有两种方法:毛细管印迹法和电泳印迹法.常用的电泳转移方法有湿转和半干转。
两者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用于固定胶/膜叠层和施加电场的机械装置不同.前者操作容易,转移效率高;而后者适用于大胶的蛋白转移,所用缓冲液少.2 转移膜的选择杂交膜的选择是决定Western blot成败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杂交方案、被转移蛋白的特性以及分子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材质、孔径和规格的杂交膜。
用于Western blot的膜主要有两种:硝酸纤维素膜(NC) 和PVDF膜。
NC膜是蛋白印迹实验的标准固相支持物,在低离子转移缓冲液的环境下,大多数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会与膜发生疏水作用而高亲和力的结合在一起,但在非离子型的去污剂作用下,结合的蛋白还可以被洗脱下来。
根据被转移的蛋白分子量大小,选择不同孔径的NC膜。
因为随着膜孔径的不断减小,膜对低分子量蛋白的结合就越牢固。
通常用0.45 μm和0。
2 μm两种规格的NC膜。
大于20 kD的蛋白可用0.45 μm的膜,小于20 kD的蛋白就要用0。
2 μm的膜了,如用0.45 μm的膜就会发生“Blowthrough”的现象。
PVDF膜灵敏度、分辨率和蛋白亲和力比常规的膜要高,非常适合于低分子量蛋白的检测。
但PVDF膜在使用之前必需用纯甲醇浸泡饱和1-5秒钟。
最常用于Western Blot的转移膜主要是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 NC)膜和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膜,此外也有用尼龙膜、DEAE纤维素膜做蛋白印迹。
尼龙膜和NC膜的特点相似,主要用于核酸杂交。
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 NC)膜:NC与蛋白质靠疏水作用结合,无需预先活化,对蛋白质的活性影响小;非特异性本底显色浅;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但结合在NC上的小分子蛋白质在洗涤时易丢失; NC韧性较差,易损坏。
westernblot原理及过程

westernblot原理及过程
1、Western Blot的原理是:蛋白质是带电的,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通过SDS-PAGE分离蛋白质后,蛋白质被固定在凝胶中。
当凝胶被转移到支持物(例如NC膜或PVDF膜)上时,蛋白质在膜上保留其电荷。
通过针对特定氨基酸序列的特异性抗体作为探针检测蛋白质的位置。
这种技术的作用是对细胞或组织提取的蛋白混合物中的某一特异蛋白进行鉴别和半定量分析。
2、Western Blot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蛋白提取: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总蛋白质混合物。
蛋白定量:确定凝胶中蛋白质的浓度。
SDS-PAGE电泳:通过SDS-PAGE分离蛋白质混合物。
电转印:将分离的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支持物(例如NC膜或PVDF 膜)上。
封闭:用含有去污剂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溶液处理膜,以封闭膜上的任何未结合位点。
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目标蛋白质的位置。
蛋白检测:使用化学发光剂检测膜上的目标蛋白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stern Blot技术专辑之PAGE胶电泳和转膜PAGE倒胶的仪器我们在前面WesternBlot仪器之选已经介绍过了,除了顺手的工具能防止漏胶,PAGE配胶的试剂和配方比例对电泳结果的质量当然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个配胶的比例,在《分子克隆》上有详细的论述,相信大家都不难查到。
容易忽视的问题主要在于过硫酸铵(AP)一定要新鲜——最好用小指管配AP(写日期)保存在-20度,超过2周的AP扔掉算了,或者已经反复打开使用多次的AP都别用,小气病发作的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胶凝不好多半是这里疏忽(或者混合不匀),因为相对配胶的其他组分,AP算最活跃分子——如果还有诸如漏加某组分或者配比错误或者Buffer搞错,那绝对是你自己找骂,不值得同情。
水要用去离子的纯水,MilliQ级更好。
Cambrex(原来的FMC)有商品化的丙烯酰胺母液,很贵,也很好——配出的胶对200KD以上的蛋白的分辨率高于普通PAGE胶,条带清晰漂亮,可惜一直没有搞清楚配方的奥秘;但是数十倍于丙烯酰胺粉剂的价格令人却步,不过,对接触丙烯酰胺粉尘严重过敏的人可以选择这个。
更加豪华的选择是已经凝好的预制胶,各种配方各种比例各种梳孔大小多少任君选择,打开即用,当然更直接方便,更吸引人的是结果漂亮,分辨率高,特别是重复性好,条带真正是"razor sharp"啊!平时都能用这么豪华的东西心情当然超爽啊,实验紧凑又轻松,效率也更高啊!如果实验都能这么“好马配好鞍”,想必更容易出结果,也就更容易拿经费吧!什么时候我们的实验才能实现这种良性循环啊!Invitrogen旗下的Norvex和Cambrex(原来的FMC)PAGEr都是首选预制胶。
可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奢侈品平时流流口水就算了,偏偏最近Invitrogen公司推出了新的优惠活动,买3盒NuPAGE预制胶就送电泳仪或者电转移,面对这种诱惑,你难道就没有一点非份之想的冲动?上样电泳:上样前蛋白样品最好离心,上样量不宜过多,以免看结果时,每个条带都弯弯地“笑”你贪多嚼不烂哦。
其他的操作,按照说明控制电流,不要过多重复使用电泳Buffer (别小气,重复使用会降低缓冲能力的),好像基本不会出问题了。
当预染的Marker告诉你,你要分辨的蛋白已经到达最佳分辨区——分离胶的2/3处,OK,电泳结束了。
电泳结果检查:如果要做Western Blot,是否需要先检查电泳结果呢?能先看看结果如何再进行下一步转膜当然最好。
考马斯亮蓝使用简便快速,可以分辨1ug左右的条带,是最经济通用的蛋白PAGE胶电泳染色方法。
银染操作复杂一些但分辨率高很多,可以分辨2-5ng 蛋白。
可是由于考马斯亮蓝染色或者银染经过固定不可逆结合,会干扰后面的Western Blot实验,很多人会选择省略掉这一步——同样的样品跑2块胶,一块染色一块转膜,一般也可以说明问题。
如果想在转膜前看看电泳结果,你需要用SYPRO Tangerine——这种金色荧光蛋白染料灵敏度很高——检测4ng-8ng蛋白,接近银染,但使用非常简单,最重要的是由于不用酸碱或者有机溶剂固定,不干扰蛋白活性,特别适合Western转膜前的染色,或者非变性胶的活性蛋白的检测(比如染色后还需要在胶上进行活性检测等等)。
可惜SYPRO Tangerine价格挺贵的,500ul(5000x)要2000元,即使很节约的用只够大概100多次呢。
所以最经济实惠的方法是:丽春红S,直接染色转移膜,检测转膜效果,充分脱色后不干扰Western结果。
丽春红的检测灵敏度和考马斯亮蓝差不多。
转膜:经过PAGE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样品需要经过“转膜”步骤——从PAGE胶转移到膜上固定,才能用各种方法进行Western Blot的检测和显色,而且为了防止没有电场的情况下已经分离的蛋白条带扩散,转移要尽快进行转膜的首要是选膜。
在转移膜上显色其实就像是画家在画布上作画一样,不光要有好的画笔和颜料,适合的画布也是相当之重要。
Western Blotting亦是如此,没有选择好合适的转移膜是无法做出漂亮的结果的。
因此,选择适合的转移膜,要让转移“膜”高一尺,帮衬而不是阻碍到我们的实验。
Western Blot印迹常用的转移膜主要是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Blotting Membranes,NC)和PVDF膜(Polyvinylidene-Fluoride),此外也有用尼龙膜、DEAE纤维素膜做蛋白印迹。
具体哪种膜适合于哪些实验呢?选择的根据主要有:a.膜与目的蛋白分子的结合能力(也就是单位面积的膜能结合蛋白的载量),以及膜的孔径(也就是拦截蛋白的大小);b.不影响后续的显色检测(也就是适和用于所选的显色方法,信噪比好);c.如果后继实验有其他要求,比如要做蛋白测序或者质谱分析,还要根据不同目的来挑选不同的转移膜,就像国画要选择宣纸,油画要挑亚麻布或薄棉扣布一样。
首先来比较下这几种膜的特点1. 硝酸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是蛋白印迹最广泛使用的转移介质,对蛋白有很强的结合能力,而且适用于各种显色方法,包括同位素,化学发光(Luminol类)、常规显色、染色和荧光显色;背景低,信噪比高。
NC膜的使用也很简便,比如不需要甲醛预处理,只要在无离子水面浸润排出膜内气泡,再在电泳缓冲液中平衡几分钟就可以了;比如NC膜很容易封闭,也不需要特别严谨的清洗条件。
转移到NC膜上的蛋白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稳定保存很长时间,Schleicher & Schull公司的一个实验表明,转移到NC膜上的几种蛋白4度条件下保存5年依然保持免疫识别特性,依然可以得到清晰可信的Western Blot结果。
不过要注意的是纯的硝纤膜在比较脆,又容易卷,操作要小心,不适合用于需要多次重复清洗的用途——因为经不起多次“折磨”。
选择硝纤膜时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孔径,通常20KD以上的大分子蛋白用0.45um孔径的膜,小于20KD的话建议选择0.2um的,如果小于7KD的话最好选择0.1um的膜。
另外还要注意选择纯的NC膜——混有含醋酸纤维(CM)的NC膜结合力会有所降低。
另外提醒一句:由于NC膜上结合的蛋白会因为一些去污剂而被代替,因此在封闭时最好使用较温和的Tween20,而且浓度不要超过0.3%(据说0.05%效果最好)。
硝纤膜最为大家熟悉和认可的品牌就是 Schleicher & Schull;Millipore;PALL,另外罗氏、Invitrogen、GE(Amersham)、Santa Cruz等公司都有提供各式的硝纤膜(估计OEM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有时挺奇怪的,OEM的有时比生产厂家卖的还便宜)。
Schleicher & Schull的名字拗口——那大概需要舌头在口腔里经过若干次不同弧度和不同速度的上下往返精确运动再配合适当的吐气才能读得准确优雅,不过作为第一个提供硝纤膜的厂家依然广为人知,其NC膜分为纯NC膜和强化NC膜两种:Protran nitrocellulose membrane和Optitran nitrocellulose membrane。
前者Protran一直是 Schleicher & Schull 自豪的产品,这种“100% Pure Nitrocellulose Membranes”。
一般而言,NC膜越纯,其蛋白结合能力就越高,所以要增加WB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高所使用膜的纯度是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如果NC膜搀杂一些醋化纤维素——这在前面已经提到,会影响蛋白质结合。
而Protran在制作过程中去除了各种杂质,保证了其纯度,从而增加了蛋白结合能力。
除了这一点以外,Protran还有低背景、多孔径选择(0.45, 0.2, 0.1um)和保存时间长(实验证明膜上蛋白辨认时间可长达5年!真是“路遥知马力”的典范)等优点。
但是Protran由于是纯NC膜,比较脆,机械耐受力欠佳,需要小心操作,如果担心自己“粗手粗脚”,那么就可以考虑一下Optitran或者Pall公司的以耐受力著称的BioTrace NT Nitrocellulose Transfer Membrane。
Optitran是在一层超薄聚酯支撑膜的两面均匀铺上100%纯的硝酸纤维素,结果表面看起来和纯硝纤膜完全一样,保持了NC膜各种优点,只是内部多了一层中性支持物,大大增强这种强化NC膜的柔韧度和机械耐受力,不容易卷曲,方便操作,特别是重复标记和洗脱的实验。
不过有的使用过的人反应不如纯NC膜结合能力强。
NC膜除了一般的Discs、Rolls 和Sheets以外,像Invitrogen、Bio-Rad公司还有一种方便顾客使用的“sandwich”三明治形,十分有趣。
说它有趣是因为考虑周到,利于高通量操作,但其实也就是将滤纸和NC 膜纸套成滤纸—NC膜—滤纸的层迭形式,预先切割装订好,方便使用。
不过,卷膜肯定是最实惠的选择,只不过要自己动手裁剪——切记,必须带手套操作。
不知道为什么在国外硝纤膜会被当作危险品来运输还要加收运费,所以货期蛮长的,所以还是卷膜好,一卷用n 年——如果非要给这个n加个期限,那就是......至少可以用到等我毕业之后。
2. PVDF膜刚开始做WB的人也许会有这种疑问:为什么实验室的老师(或者师兄师姐们)在教我们做WB的时候,如果是用PVDF膜做,总是小心翼翼的剪,节省着用,甚至一些边边角角也舍不得丢掉呢?其实,这不仅是因为PVDF膜比较贵,还由于PVDF膜是做WB的“杀手锏”。
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作为基质的转印膜由Millipore公司在1985年首先推出。
与硝酸纤维素膜相比,PVDF膜在蛋白质截留能力,机械强度和化学相容性上都更优越的性能(Pluskal,et al.,1986)。
市售硝酸纤维素膜的典型结合量是80-100μg/cm2,而PVDF膜结合量是100-200μg/cm2(而结合强度PVDF比硝纤膜强6倍!)。
在艾滋病毒(HIV)血清学检验中直接比较PVDF和硝酸纤维素膜,PVDF膜具有更好的截留总HIV抗原能力并提高抗体检测糖基化被膜抗原的性能。
但是PVDF膜最大的优点不仅于此:更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耐受性使PVDF膜在各种染色应用和多重免疫检测中成为理想选择;而且单个凝胶的泳道复本可用于多种目的,如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切出条带并进行N-末端测序、蛋白消化/肽分离/内部测序和免疫检测(Kurien,et al.,2003)。
特别是需要做N端蛋白测序,在相当“严酷”的清洗条件下,当尼龙或者硝纤膜已经降解的情况下PVDF膜依然保持本色,笑傲江湖。
所以PVDF也是要做蛋白测序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