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五 碳酸钡粉体白度测试实验

合集下载

粉末鉴别实验报告

粉末鉴别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粉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察和分析,掌握粉末鉴别的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粉末的鉴别主要依据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找出不同粉末的特点,从而进行区分。

三、实验材料1. 样品: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镁、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钾、铁粉、木炭粉、大黄、黄连、黄柏、甘草、黄芩等。

2. 试剂: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铜溶液、稀HCl、氢氧化钠溶液、四氯化碳等。

3.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磁铁、酒精灯、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的鉴别(1)分别取少量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2)搅拌后静置,观察现象。

(3)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观察现象。

2. 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的鉴别(1)分别取少量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观察现象。

(2)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3. 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钾的鉴别(1)分别取少量氢氧化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钾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2)向溶液中滴加硫酸或硫酸盐溶液,观察现象。

4. 铁粉、木炭粉的鉴别(1)用磁铁分别吸附铁粉和木炭粉,观察现象。

(2)取少量铁粉和木炭粉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HCl,观察现象。

(3)取两支装有CuSO4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铁粉和木炭粉,观察现象。

(4)用火点燃铁粉和木炭粉,观察现象。

5. 大黄、黄连、黄柏、甘草、黄芩的鉴别(1)取大黄、黄连、黄柏、甘草、黄芩粉末,分别进行显微观察,比较其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2)取少量粉末,加入适量水,观察溶解度。

(3)取少量粉末,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石灰与水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热量;熟石灰微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2. 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无色;硫酸铜溶于水,溶液呈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

实验一固相法(solid-phasemethod)合成粉体

实验一固相法(solid-phasemethod)合成粉体

实验一固相法(solid-phase method)合成粉体粉体(powder)是大量固体粒子的集合系,是在物质本质结构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分散或细化而得到的固态颗粒,但具有与固体不尽相同的性质。

粉体的特性,诸如颗粒度、颗粒形状、粒度分布、比表面积、团聚状态、吸附性质等对技术陶瓷的烧结性及显微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影响技术陶瓷的性能。

因此,制备质量优良的粉体是获得性能优越的技术陶瓷制品的重要基础。

固相法是制备技术陶瓷粉体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固相反应得到粉体。

固相法制备粉体技术在技术陶瓷粉体的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固相法制备的粉体颗粒一般为几个微米~数十微米之间。

下面以BaTiO3粉体的制备为例,介绍固相法制备粉体的工艺过程。

一.原料碳酸钡(BaCO3) ,分析纯:二氧化钛(TiO2),分析纯。

二.仪器和设备氧化铝坩埚,烧杯,球磨机,高温炉(硅碳棒作发热体,Tmax = 1350 ℃,Pt-Rh-Pt热电偶测温), 干噪箱,电子天平。

三.实验步骤1 .配料计算预制备20 克BaTiO3粉体,计算所需要的BaCO3和TiO2用量。

其中,Ba /Ti (摩尔比)= l : 1 。

2 .称料在电子天平上分别称取所需要的BaCO3和TiO2,精确到0.01 克,放入烧杯中备用。

3 .混料采用湿式球磨混合的方法,将BaCO3和TiO2粉末原料进行充分混合。

球磨过程中,应采用玛瑙球,盛料容器应选用玻璃质或塑料质,避免使用铁质容器,以免铁质等受主杂质的混入,对BaTiO3陶瓷的电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料:球:水(质量比)=1 : l.5 : 2 ,球磨时间为20 -24 小时。

所用的水选用蒸馏水。

4 ,干燥将经球磨混合的原料放入烧杯中,然后在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处理:T=105℃,t = 12h 。

5 .焙烧将干混合料放入坩埚中,然后移入高温炉中进行熔烧。

焙烧的温度和时间为:T =1100-1150 ℃,t =2-4h,从而得到BaTiO3粉体。

白色粉末推断题

白色粉末推断题

白色粉末推断题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作如下试验,请根据俄实验现象判断(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注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溶液无色透明(2)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入盐酸,有气泡产生(3)另取(1)中少量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4)在(3)中滴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该白色粉末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 一定没有___________2.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硝酸钡Ba(NO3)2、氯化钙(CaCl2)、碳酸钾(K2CO3),现做以下实验:(1)将部份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2)向(1)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3)另取少量(2)的溶液滴入硝酸银(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熟石灰、碳酸钙、纯碱、氯化钡、硫酸钠等5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该白色粉末0.5克,放入10克水中完全溶解,溶液无色透明。

滴加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

根据以上现象判断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钡、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和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它的组成,某化学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提出假设:白色粉末由上述五种物质组成。

实验探究: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步骤2:取少量由步骤1得到的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沉淀溶解,并有无色气体产生。

获得结论:(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说明假设不成立;(2)步骤1得到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3)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钡粒子的形貌控制研究

碳酸钡粒子的形貌控制研究


6 3・

怡等 : 碳 酸钡 粒子 的形 貌控制 研究
第 1 1 期
( 3 )添加 晶形 控制剂 N H C I , 得 到竹 叶状 、 絮状 、 条状 的碳 酸钡 粒子 , 粒 度 不均 匀 , 分 散性 不 好 . 添加. 晶 形 控制剂 N H C 1 : 不能对 碳酸 钡粒 子 的粒 度 与形貌进 行有 效 的调控 . ( 4 ) 添 加不 同 的晶型控 制剂 均可 以得到 正交 相 的碳 酸钡 晶体 .
1 引言
碳 酸钡是 基本 的化工 原料 之一 , 广泛 用 于磁 性 材 料 、 光 学 玻璃 、 彩 电显 像 管 玻 壳 、 陶瓷、 涂料 、 橡胶 、 铁 氧体等 领域 … .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发 展 , 不 同 的使 用领 域 对 于碳 酸 钡 材料 的晶体 形 状 要 求差 别 较 大 , 如 柱 状 碳 酸钡分 散性 好 , 聚集现 象少 , 很 少 出现过 度烧结 现 象 , 多用 于一 般工 业行 业 ; 球状 碳 酸钡 多 用 于 P T C热 敏 电阻元 件 的生 产 , 可使 电容器 具 有 高 的介 电 常数 和 温度 特 性 , 从 而使 其 具 有 小 型 化 、 高频率 、 大 容 量 等 特 点; 针状 超细碳 酸 钡用 于微 电子工 业及 塑料 、 橡胶 、 涂料 等填 料 等 J . 因此 , 形貌 与 尺寸 可控 、 分 布均匀 的超 细粉体 成为碳 酸钡 制备 的研究 热点 . 现 已合成 的碳 酸钡 粒子有 线状 、 柱状 、 球状 、 片状 、 哑铃 状 、 絮状 、 卵状 等 J , 但 粒 径很 大 , 在 几个 微 米 甚 至几 十个微 米左 右 , 其 中柱状 、 球 状碳 酸 钡粒 子 较 为少 见 . 本 文 采 用共 沉 淀 法 通 过 添加 不 同的 晶形 控 制 剂研究 了不 同含量 的 晶型控制 剂对 碳酸钡 粒子 形貌 的影 响.

超细碳酸钡粒子的合成

超细碳酸钡粒子的合成

V ol 133N o 15#38#化工新型材料N EW CHEM ICA L M A T ERIA LS 第33卷第5期2005年5月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树信(1978-),男,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无机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制备,已发表论文2篇。

超细碳酸钡粒子的合成王海滨 刘树信 霍冀川 杨定明 雷永林 贾 娜(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摘 要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碳酸钡粒子。

通过添加合适的晶形控制剂,合成了球状和哑铃状的碳酸钡粉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X 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晶形碳酸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碳酸钡,晶形控制,合成,机理S ynthesis of ultrafine barium carbonate particlesWang H aibin Liu Shux in H uo Jichuan Yang Ding ming Lei Yonglin Jia Na(Institute of M 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 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M ianyang 621010)Abstract Bar ium car bo nat e w as prepared by using co mmon pr ecipitatio n metho d.T hroug h adding r ight cr ystalco nt rolling addit ives,Barium carbonate w ith sphere and dumbbell wer e synthesized.T he par ticles wer e character ized by SEM and XRD,and the sy nt hesing mechanism of Barium carbonate w ith sphere w as discussed 1Key words bar ium carbonate,cr ystal contr olling ,synthesis,mechanism碳酸钡在电子、仪表、冶金工业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特别是在陶瓷、涂料行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用作光学玻璃的辅助材料深受人们重视[1]。

化学试剂碳酸钡

化学试剂碳酸钡
56 硫化物 .
称取2 样品, g 置于广口 瓶中( 见图1, 0 水, )加3 m L 将瓶盖紧, 从分液漏斗中 滴加5 酸( m L乙 冰醋 酸)滴加时间应大于 1 mn待瓶中溶液不再发生气体时, 。 0 , i 取下乙酸铅试纸。 试纸所呈棕色不得深于标
准。
标准的制备是取 1 样品及含下列数量的 9 硫化物标准溶液: 分析纯······一。01 S ,··· ·, .0 m ; · 。· , g 化学纯·......005 S ........ m , ....... 0 g
3 性状
本试剂为白色粉末, 不溶于水及醇, 溶于酸。
4 规格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 一9 1 批准 99 0 一6
20 一 6 0 实施 00 0 一 1
G / 64 99 B T -19 5
表 1 碳酸钡的规格
名 称 分析纯
) 9 . 90
化学纯
) 9 . 85
含量( O ) BC ,,
57 总氮量 .
取 4 m l试验溶液(. )稀释至 10 ( 3, 5 4m L后, G / 69 按 B T 的规定测定。溶液所呈黄色不得深于标 0 准比对溶液。 标准比对溶液的制备是取 2 盐酸溶液( %) m L 2 及含下列数量的氮标准溶液 0
· · . . 2 分析纯· … · · · . .0 0 mgN; · · · · . . . 化学纯 · . . . . .0 0 mg · . . .. . . … . . . . . 5 N
本标准是在G / 64 97化学试剂 碳酸钡》 BT -17《 5 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前版本相比, 放宽了化学纯
含量指标, 用钙、 银二项代替原标准的钙及银一项, 银分别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钙、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同时代替G / 64 97 起, BT -17, 5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北化精细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韩宝英。 本标准于 95 16 年首次制定,97 17 年进行修订

球形碳酸钡粉体的制备及生产实践

球形碳酸钡粉体的制备及生产实践

关键词:球形碳酸钡;工 艺条件; 操作 单元. 中图分类号: Q1 713 T 2. 文献标识码: A
碳酸钡粉体由于具有介电系数大、 电阻大、 电压强等特殊物化性质, 抗 是重要的微 电子工业原料, 主要用于
制造 电子陶瓷、定温发热体 、蓄电池等多种电子元器件: 同时在彩电显像管玻壳和磁性材料 、搪瓷、橡胶 、抛
压 、电阻率及温度系数 的测试.
产 品分析使用的仪器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o r Asr s 美国热 电公司 )J D . 0 sl A i , a ee ;E L5 0电子扫描 电镜 ( 9 日 本 日 电子株式会社)R X一1X射线衍射仪( 本理学公司 )儿 一16 型激光粒度测试仪( 丰 ;A 0 日 ; 16 成都精新) Y . ; D3 Z
收稿 日期 :2 0 .1 0 0 7 1. 3
作者简介 :张嫦( 6- 女, 1 0) 9 , 西南民族大学化学 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副教授
维普资讯
18 3
西南民族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第 3 卷 4
型 电子式压缩试验仪.
2 结果与讨论
对碳酸钡粉体理化性能影响最大的杂质主要来 自 工业 B C2 H O 其中 F ¨的含量主要影响电子元件的耐 a I2 2 , - e 冲击电压, 实验证明, 当碳酸钡中Fn的含量从 0 0%下降到 0 0%以下时, e .5 0 .1 0 以此制备的 P C元件的耐冲击 电 T 压从 10 0V提高到 8 0 ; c 和 s2主要影响元件 的介 电特性[ 生产 中选择 F 、C "和 s2含量较低的 0V 而 r 2 1 . e a r B C2 H O原料,目 a I2 2 - . 避免生产设备的材质及生产过程带入 F ¨. e 原料溶液净化时, 采用结构简单 、 小体积的澄清 型管式过滤机对 B C2 H O溶液进行精细过滤, a I2 2 . 可除去氯化钡中由于 C 2 O 的影响而产生的高分散微量 B C 3 aO ,

实验一固相法合成钛酸钡粉体

实验一固相法合成钛酸钡粉体

实验一固相法合成钛酸钡粉体
一、实验目的:通过钛酸钡的固相合成,掌握固相法合成陶瓷粉体的
一般原理与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化学反应方程式BaCO3+TiO2二BaTiO3+CO2f 三、实验方法:
a)工艺流程
3h
GhjlOOtfC
--------- 3h
固相反应法制备钛酸钡工艺流程
b)原料
碳酸钡BaCO3,化学纯
二氧化钛TiO2,化学纯
去离子水出0
c)实验步骤
(1)取等摩尔的TiO2和BaCO3粉体混合均匀,TiO?粉末10g、BaCO3 粉末
24.62g,加入球磨罐。

加入水量约40克水,球磨2h (每隔0.5h 反转一
次)。

(2)用筛子将浆料同磨球分离,用洗瓶将浆料冲洗到托盘中。

(3)将装好浆料的托盘,放入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调整在110C
4)秤取15g 粉末,用研钵磨碎,装入坩埚内,放入电炉内进行预烧,温度1000C,保温时间6h。

(5)电炉冷却后,待炉温低于150C,方可取出样品。

用研钵研磨分散,装入样品袋中。

四、实验报告的要求
( 1 )简述固相法合成钛酸钡粉末的原理和过程。

(2)每位学生必须亲自操作,整理完整的实验数据,并将自己合成的粉末选择一种方法(XRD 、SEM 或光学显微镜)进行分析或观察,写出实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五碳酸钡粉体白度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粉末材料白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般当物体表面对可见光谱内所有波长的反射比都在80%以上时,可认为该物体表面为白色。

白色位于色空间中相当狭窄的范围内,它们与其他颜色一样,可以用三维量(即光反射比Y、纯度C、主波长λ)来表示。

但人们却习惯将不同白度物体按一维量白度(W)排序来定量评价其白色程度,而把理想白色(如高纯度硫酸钡,其白度值为100%)作为参比标准。

无论是目视评定白度,还是用仪器评定白度,都必须建立在公认的“标准”基础上。

所以,所谓白度是指距离理想白色的程度。

白度仪属于光电积分型测色仪器,光电测色仪是仿照人眼红、绿、蓝三个基本颜色色觉的原理而制成的。

其测试满足卢瑟条件,利用光电转换原理,通过颜色传感器采集信号,并对信号处理,最后显示出相应的白度值。

GQS-102白度仪主要由光源、探测器、信号转换、信号控制和处理、电源电路,以及液晶显示等部分组成。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ZBD白度仪
2.试剂:碳酸钡粉体(学生自制)
四、实验步骤
1、开机预热20分钟。

2、按下仪器的样品座,将校零黑筒放入,轻轻地将样品座上升至测量口,等显示值稳定后,调整“校零”电位器,使仪器显示值“0”。

3、按下样品座,将校零黑筒取下,将校正用参比白板放在样品座上,轻轻地将样品座上升至测量口,等显示值稳定后,调整“校正”电位器,使液晶显示屏显示白板上所给定的白
度值。

4、“校正”和“校零”电位器在电路上有相关性,故重复2和3步骤数次,到不需调整“调零”与“校准”旋钮(允差2个字),即仪器能稳定显示黑筒的“0”和参比白板的标定值,此时仪器已校准完毕。

5、按下滑筒,装上待测的样品,轻轻地将样品座上升至测量口,所显示的示值即为样品白度。

6、对于连续测试,且对比程度要求的样品的测试,应该定时用参比白板校准仪器,以消除仪器的漂移量影响。

7、试样测试完毕后,按下仪器背面的电源开关,关断仪器电源,稍等冷却后,即用仪器的防尘罩将仪器盖好。

五、思考题
测定粉体白度时,为何样品要研细、压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