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徐霞客传》原文译文及相关参考资料
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

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徐霞客,明末清初著名的探险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人物。
他的一生中,不仅留下了许多惊世骇俗的奇闻异事,还在自然科学、汉文化、民俗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徐霞客传的原文及翻译。
一、徐霞客传的原文《徐霞客传》,本名《清流县杂志·徐霞客传》。
是一篇中国古代传记体文学作品,作者为徐绍桢。
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原文:“徐霞客,字韩山人,号秦淮渔叟。
铜山人,荆州石首人也。
一名东篱。
……自幼好读书,尤喜天文、地理之学,爱好东游。
……开始游江淮、浙闽,后来曾经游历至滇缅、藏、蒙古等地,长途跋涉、万里迢迢,著述多部,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文物和资料。
……”“明闽学问府府试榜眼,曾任左都御史,后任直隶总督。
宋千里之行,始于越嶲之南;洛阳纸贵,大抵出于磁砂之西。
途虽远,不行不至。
泰山虽高,有客斯顶;浙江虽深,有渔斯潭。
是故专意一地,不如多历五方。
试衣而后知质,走马惟见岭。
衣一而马习,知岭尽于江。
大道虽已成,未尝不欲趋县城之西。
所以然者何?以为江山漫漫,群书亦繁,吾自厚交,所听所闻,所得所见,一一留心。
……”二、徐霞客传的翻译"徐霞客,字韩山人,号秦淮渔叟。
铜山人,荆州石首人也。
一名东篱。
……自幼好读书,尤喜天文、地理之学,爱好东游。
……开始游江淮、浙闽,后来曾经游历至滇缅、藏、蒙古等地,长途跋涉、万里迢迢,著述多部,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文物和资料。
……""明闽学问府府试榜眼,曾任左都御史,后任直隶总督。
宋千里之行,始于越嶲之南;洛阳纸贵,大抵出于磁砂之西。
途虽远,不行不至。
泰山虽高,有客斯顶;浙江虽深,有渔斯潭。
是故专意一地,不如多历五方。
试衣而后知质,走马惟见岭。
衣一而马习,知岭尽于江。
大道虽已成,未尝不欲趋县城之西。
所以然者何?以为江山漫漫,群书亦繁,吾自厚交,所听所闻,所得所见,一一留心。
……"三、结语徐霞客虽然已经逝去,但他留下的文化和科研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

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
徐霞客游武夷山日记原文及译文

徐霞客游武夷山日记原文及译文二月二十一日出崇安南门,觅舟。
西北一溪自分水关,东北一溪自一温一岭关,合注于县南,通郡、省而人海。
顺流三十里,见溪边一峰横欹,一峰独耸。
余咤而瞩目,则欹者幔亭峰,耸者大王峰也。
峰南一溪,东向而入大溪者,即武彝溪也。
冲佑宫傍峰临溪。
余欲先抵九曲,然后顺流探历,遂舍宫不登,逆流而进。
流甚驶,舟子跣行溪间以挽舟。
第一曲,右为幔亭峰、大王峰,左为狮子峰、观音岩。
而溪右之濒水者曰水光石,上题刻殆遍。
二曲之右为铁板嶂、翰墨岩,左为兜鍪峰、玉女峰。
而板嶂之旁,崖壁峭立,间有三孔作“品”字状。
三曲右为会仙岩,左为小藏峰、大藏峰。
译文二月二十一日,走出崇安县南城门,寻觅乘坐的船。
西北面一条溪水从分水关流来,东北面一条溪水从一温一岭关流来,汇合后流注于县南,通过郡、省而流入大海。
船顺流而下三十里,见溪边一座山峰横斜,一座山峰独立高耸。
我感到惊诧而很注意,那横斜的就是幔亭峰,高耸的就是大王峰了。
山峰南面有一条溪流,向东而流入大溪的,就是武彝溪了。
冲佑宫背面依傍山峰,前临溪水。
我想先抵达九曲,然后顺溪流探胜历奇,于是舍弃冲佑宫而不登其门,逆流而进。
流水很急,纤夫们赤脚行走于溪流之间以挽船前进。
第一曲,右边是幔亭峰、大王峰,左边是狮子峰、观音岩。
而溪流右边濒临溪水的叫水光石的,上面几乎遍满题诗、刻字。
二曲的右边是铁板幛、翰墨岩,左边是兜鍪峰、玉女峰。
而铁板幛的旁边,崖壁陡峭笔立,其间有三个孔穴,作“品”字形状。
三曲的右边是会仙岩,左边是小藏峰、大藏峰。
古诗徐霞客传翻译赏析

古诗徐霞客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徐霞客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注释】[1]博进:赌博所输的钱。
《汉书·陈遵传》:“官尊禄厚,可以偿博进矣。
”颜师古注:“进者,会礼之财也,谓博所赌也。
”[2]玄:默。
[3]践更:受钱代人服徭役。
[4]三时:指春、夏、秋三季。
[5]悬度绠汲:以悬索度山谷,攀绳登山,如绠之汲水。
翻译文言文徐霞客游记

余尝读书,每至一山一水,必欲登临其上,以抒其怀。
然山水之胜,非一日之工,故未能遍游。
今既得暇,遂决意遍游天下名山,以慰平生之愿。
余于崇祯七年春,自京师出发,经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凡十五省,行程万里,历时三年,得山水之胜无数。
余每至一地,必详记其山川、风俗、物产、古迹,以备后之游者参考。
一、江南山水江南山水甲天下,余自京师东行,至江南,所见山水,真可谓美不胜收。
如太湖之浩渺,西湖之秀丽,黄山之奇险,庐山之幽静,皆令人心旷神怡。
太湖者,天下之巨浸也。
余登太湖之巅,望见四围群山,环绕如画,心中不禁赞叹:“此真人间仙境也!”西湖者,天下之丽水也。
余游西湖,见苏堤春晓,白堤夏雨,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四时之景,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二、黄山奇观黄山,天下奇山也。
余登黄山,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俱全。
松者,或挺拔如剑,或婀娜如舞;石者,或如兽,或如禽,各具形态;云海者,如海涛汹涌,如龙腾虎跃;温泉者,如玉液琼浆,甘美可口。
余尝夜宿黄山,听松涛之声,观星斗之明,心中大有超然物外之感。
黄山之奇,非一日之功,余每至一处,必细细品味,方觉其妙。
三、庐山幽境庐山,天下幽山也。
余游庐山,见其山势险峻,林泉幽深,不禁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庐山之幽,非同一般。
余在庐山,尝游三叠泉,观瀑布之壮美;登五老峰,观日出之奇观;游花径,赏桃花之娇艳。
庐山之美,尽收眼底。
四、西南奇观余自江南西行,至西南,所见山水,更为奇特。
如峨眉山之秀丽,九寨沟之壮美,张家界之奇险,皆令人叹为观止。
峨眉山者,天下之秀山也。
余登峨眉山,见其山势连绵,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
九寨沟者,天下之奇水也。
余游九寨沟,见其水色碧绿,清澈见底,如翡翠一般。
余遍游天下名山,历时三年,虽劳苦万分,然所得甚丰。
山水之胜,非一日之功,余今后仍将继续游历,以求得更深的领悟。
最新《徐霞客传》原文译文及相关参考资料

《徐霞客传》原文译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教学参考-选修《传记》-17 徐霞客传1.课文解读(1)作者及背景简介。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常熟人。
字受之,号牧斋,又自称牧翁、尚湖、蒙叟、绛云老人、虞山老民、聚沙居士、敬他老人、东涧遗老等。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礼部侍郎。
清顺治二年(1645)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
顺治三年(1 646)称病归里。
次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
出狱后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
他曾是明代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钺,后又事清,丧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
事后,他又与南明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上陈三局”,为其谋划,密件载《瞿式耜集》卷一《报中兴机会疏》里。
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发动金陵之役,他前后奔走,赴金华和松江,曾策反清军将领,还秘赴郑成功军营晤谈,与明遗民如黄宗羲、阎尔梅等密切往还,忏悔自赎,取得世人的谅解。
钱谦益一生博览群书,精于史学,诗文创作在当时负有盛名。
家筑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收集明代史料的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
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辑有《列朝诗集》。
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郁塞苦闷。
《初学集》中的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
《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费县三首》、《狱中杂诗三十首》等诗,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
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的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人清以后,他的诗歌创作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楚囚”哀音。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的复古派与反复古派既有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择取。
对复古派取其借鉴古人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对反复古派取其申写性灵,但摒弃其“师心而妄”、“轻才寡学”。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原文: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
文言文阅读训练:钱谦益《徐霞客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钱谦益《徐霞客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题。
徐霞客传[清]钱谦益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腿里人也。
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
践更徭役,蹙蹙如笼鸟W触隅,每思阚去。
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每岁三时出游,秋冬觐省,以为常。
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
有号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仗、一袱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时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
居平未尝颦悦①为古文辞。
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母丧服阁,益放志远游。
穷闵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
往复万里,如步武耳。
由终南背走城眉从野人采药栖宿岩穴中八日不火食,抵峨眉,属奢首阻兵,乃返。
只身戴釜,访恒山于塞外,尽历九边厄塞。
归,单余山中,剧谈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经纬分合,历历如指掌。
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附会;江河二经,山川两戒,自记载来,多囿于中国一隅。
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
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
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②,请从焉。
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邑其骨,负之以行。
泛洞庭,上衡岳,穷七十二峰。
再受峨眉,北抵岷山,极于松潘。
过丽江,憩点苍、鸣是。
瘗③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澳南,是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
丽江木太守帝猴粮④,具笋舆以归。
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
吾以老布衣,孤筋双屣,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⅛o w(有删改)[注]①簟幌(p6nshui):大带与佩巾,比喻华丽的藻饰。
②迦叶:佛教长老。
③瘗(y1):埋葬。
④借(Zhi):储备。
根(h6u)粮:干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霞客传》原文译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教学参考-选修《传记》-17 徐霞客传1.课文解读(1)作者及背景简介。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常熟人。
字受之,号牧斋,又自称牧翁、尚湖、蒙叟、绛云老人、虞山老民、聚沙居士、敬他老人、东涧遗老等。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礼部侍郎。
清顺治二年(1645)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
顺治三年(1 646)称病归里。
次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
出狱后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
他曾是明代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钺,后又事清,丧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
事后,他又与南明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上陈三局”,为其谋划,密件载《瞿式耜集》卷一《报中兴机会疏》里。
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发动金陵之役,他前后奔走,赴金华和松江,曾策反清军将领,还秘赴郑成功军营晤谈,与明遗民如黄宗羲、阎尔梅等密切往还,忏悔自赎,取得世人的谅解。
钱谦益一生博览群书,精于史学,诗文创作在当时负有盛名。
家筑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收集明代史料的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
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辑有《列朝诗集》。
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郁塞苦闷。
《初学集》中的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
《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费县三首》、《狱中杂诗三十首》等诗,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
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的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人清以后,他的诗歌创作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楚囚”哀音。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的复古派与反复古派既有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择取。
对复古派取其借鉴古人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对反复古派取其申写性灵,但摒弃其“师心而妄”、“轻才寡学”。
他强调时代、遭遇、学问的重要性,建立了“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对补救明代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的诗风,起了先导作用。
他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人杜堂奥,学得神髓,长篇和组诗动辄几十韵和上百韵的有几十首之多,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
钱谦益以知情人的身份写作的《徐霞客传》,极力赞扬徐霞客独立特行的品格,能存一代学人之事迹,是中国古代传记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2)基本解读。
《徐霞客传》全文分成10个自然段,下面分别解读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自然段,介绍徐霞客的出身及其家庭背景、性情气质。
[补充注释][触隅]碰到边沿。
第2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早期出游的情况。
第3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早期出游的特点。
[补充注释]①[(fu)被]用包袱装衣被。
②[治装]整束行装。
③[裹粮]包裹食物。
④[扳(pan)援]攀援。
第4自然段,介绍徐霞客“争奇逐胜”的出游经历。
第5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母丧服阕”后“益放志远游”的情况。
[补充注释]①[火食]用火煮熟东西吃。
②[剧谈]特别开心地谈论。
③[经纬分合]纵横变化。
④[中国]这里泛指中原地区。
第6自然段,介绍徐霞客“丙子(1636)九月”开始的西游经历,对他在静闻死后表现出的义气表示赞赏。
【补充注释】①[辞家西迈]《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辞家西迈”,辞家西行的意思。
②[被创死]被伤害致死。
③[贵竹]《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贵筑”,未详孰是。
④[石门关]原作“玉门关”,《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石门关”,当以“石门关”为是。
⑤[中夏]泛指中原地区。
⑥[方外]原作“外方”,《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方外”。
⑦本段辨正:本段所述游踪有误。
据《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年谱》云:“今观游记,静闻卒于游衡岳之后,一误也。
先生未尝自湘赴四川,二误也。
寻盘江在游金沙、澜沧之前,三误也。
故潘耒(次耕)序先生{游记)云:‘往年钱牧斋奇霞客之为人,特为作传,略悉其生平,然未见所撰(游记),传中颇有失实者。
余求得其书,知出玉门关(按玉门应作石门)、上昆仑、穷星宿海诸事皆无之;足迹亦至鸡足而止。
’作者于民国十年,讲演于北京之文友会,亦辩其未到川藏,时尚未见潘序也。
”编者按,潘耒说钱谦益未见《徐霞客游记》而作徐传,不确。
详见下面“相关资料”部分所引用《嘱徐仲昭刻游记书》一文。
从该文看,钱谦益见到过《徐霞客游记》,只是未及细读罢了。
第7自然段,介绍徐霞客《溯江纪源》的地理发现。
[补充注释]①[乃泛滥中国之始]原作“乃泛滥国之始”,《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0年版)作“乃泛滥中国之始”。
②[中国入河之水为省五]指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南直隶。
(见《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③[入江之水为省十一1指长江流域的陕西、四川、河南、湖广、南直、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
(见《徐霞客游记•溯江纪源》)第8自然段,介绍徐霞客的滇南抒怀。
[补充注释]①[布衣]普通百姓。
②[恨]遗憾。
第9自然段,转述刘履丁的话,介绍徐霞客辞世的情形,对徐霞客重友情的品格予以褒扬。
[补充注释][据床]躺在床上。
第10自然段,将徐霞客与王玄冲比照,对其出游的贡献进行总结评述。
[补充注释]①[教息] 《徐霞客游记》附录《徐霞客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作“数息”。
均为佛教用语,指一种靠静念调养身体的方法。
②[负笈而去]背负箱子走开了。
③[殆庶几乎]大概差不多吧。
(3)精华鉴赏。
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本文为我们留存了徐霞客的动人事迹。
作为一篇传记文,本文并未对徐霞客的一生作详细的描述,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传主性格与成就,也最能打动作者心灵的事件来写。
从本文所写看,徐霞客是一个性喜山水(“奇情郁然,玄对山水”“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善游山水(“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濮被。
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
凌绝壁,冒丛菁,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
以崟[yí]]n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貘父为伴侣。
/罗/罗粥粥,口不能道词;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争奇逐胜(攀登雁山绝顶可以为证)、重视亲情友情(孝敬母亲,与陈木叔、黄道周友好,黄道周入狱后,他特意派长子前去探望。
背负静闻尸骨,了其心愿。
赠作者奇材虬根等等)、富于科学探究精神(游览必定实地考察,“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的人。
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借王玄冲比拟徐霞客,对徐霞客的价值予以评价,见识高超。
本文引用了传主的一些言论,均能传神地表现出传主的性格。
徐霞客性格好胜、能吃苦,对自己的一生颇为满意,都是通过自己的言谈表现出来的,这就使这篇传记显得很有真实性。
本文所写徐霞客的个别游踪,有想像夸大的成分,这是作者未能深入了解传主的经历所致。
同时,由此也可以见出作者对传主发自心底的赞赏。
前人及今人对此都有所辨正,这在前面的注释中已经有所解说。
(4)参考译文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
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
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
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
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
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
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
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
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
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
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
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
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
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
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
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
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
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
住了三宿而才开始下山。
”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
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
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
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
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
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
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
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到我的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
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
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
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
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1636年9月,辞家西行。
僧人静闻愿意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
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