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精神三变”:自我意识觉醒
读尼采“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评价”哲学思想有感

读尼采“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评价”
哲学思想有感
尼采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评价”哲学思想充满了
深刻的哲理,它正是当今社会中的一大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前
进的有力助推力。
自我超越是尼采的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激励我们前进的重
要动力。
他告诉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要不断地
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只有勇于尝试,勇于接
受挑战,才能有所成就,才能取得成功。
自我创造也是尼采精神中的重要思想。
他认为,我们应该
勇于创造,勇于做出改变,勇于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
只有
不断地创新,才能改变现有的状态,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尼采的思想还强调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当我们实
现目标后,就应该把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价,然后从中发现自己
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工作。
只有不断地评价自己,
才能更加全面地提高自己,才能更快地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尼采的“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评价”哲学
思想,可以成为我们实现目标、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则。
有了这
一思想,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前进,实现自己
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尼采 骆驼 狮子 婴儿

芸芸众生,庸庸碌碌,这其中有多少人如同骆驼般疲惫却浑然不知,又有多少人如狮子般狂怒,想挣脱命运却茫然不知方向。
达到“婴儿”境界的恐怕寥寥无几。
自从人类文明出现在这个星球上,他们中间那些被称为哲学家的人便不停地思考着一个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
他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19世纪下半叶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给出了一个颇费思量的回答:人的本质就是自我超越。
人不过是一座桥梁,一边是动物,一边是一个更新更高的物种——超人。
人的生命应该是从动物这边走向超人那边。
在这个历程中,人的精神将会经历三种变形,尼采将这三种变形分别比喻为骆驼、狮子和婴儿。
重负下的骆驼骆驼代表人生中的第一个阶段——成长。
黑龙江大学的孙芳解释说:人们总是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来继承前人的智慧成果。
这是个痛苦的过程,积淀的文明既是启蒙的光明,又是沉重的历史负担。
它抬高了人类生活的起点,也规定了继续前行的方向;它的伟大功绩给我们自信,也映衬出我们的渺小;我们迷恋它的高度,也渴望突破它的限定。
我们继承的东西越来越多,背负的越来越久,它逐渐变成了权威,变成了金科玉律。
我们在崇拜中慢慢迷失了方向,淹没在前人的智慧里,于是我们成了负重的骆驼,走进了精神的荒漠。
可悲的是,这一阶段的人们背负的还不仅仅是这些。
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并进的同时,社会也逐渐成为异己的力量统治着人。
如同工厂批量生产零件,社会也在用规范化的外在尺度要求批量生产相同品质和个性的人。
科学和理性倡导绝对、规范、确定和统一;道德不容置疑地要求人遵守秩序,服从社会;宗教教会人如何屈从、忍让和牺牲,以个体的退让求得矛盾的解决,加重了对个体价值的侵犯和蔑视。
重重压力迫使人在强势的外在必然性面前妥协屈服,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被淹没了。
负重的骆驼代表着成长的痛苦体验。
外在异化力量的统治和重压之下,负重的骆驼深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被忽视了,生命经常体验着孤独、无奈、焦虑、忧郁、苦闷、无助的痛苦,面对这一切,有三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让步,通过服从、迷信、接受、妥协、崇拜等方式转身向外以寻求解脱;二是逃避,通过放弃、取消、搁置、忽略、转移、倒退等方式回避现实;三是承受,通过坚持、抗争、拼搏乃至牺牲实现突破和创造,发挥出生命的本能,从而战胜压力,征服外在世界,获得自我的解放。
浅析尼采的“三种变形”

浅析尼采的“三种变形”作者:谢垠如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三种变形”是尼采的重要哲学思想,对他的正确解读有助于我们确切地把握尼采思想体系,领略创造性的酒神精神和超人意识等。
负重的骆驼是迷失自我的追随者,狮子是自我的觉醒者,小孩则象征着具有创造意义的超人自我。
三种变形的背后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三种变形;尼采中图分类号:B51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6-0一、三种变形的背后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一)负重的骆驼——迷失自我的追随者在《查拉图斯特拉说如是说》中,查拉图斯特拉说,“什么是重的呢?负重的精神如是问,它像骆驼似的跪下,意愿满驮于背。
”①理性主义时代,大家将绝对理念等理性主义奉为圭臬,极尽鼓吹并以此为荣。
宗教、概念、观念、思想等统治着现存世界。
我们沉浸于他人为我们塑造的词句世界之中,我们丧失了我们的世界,成为他人或上帝的附庸,我们的精神变成断念而敬畏的可载重的骆驼。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家仿佛都只懂得追随,以至于丧失了真实的自我。
迷失的自我渴望着成为上帝的信徒,艳羡着别人的光鲜靓丽,信服于权威,却独独忘了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会发光发亮的生命个体。
迷失的自我就相当于他人的复制品,也就相当于重言式:A=A,只是重复地上演事实、重复地自我欺骗,显得愚蠢无比,最终并不能产生新的意义。
人们总会用各种理由来束缚我们,譬如责任、道德、真理、情感、信条,于是自我在挣扎的过程中迷失于这种种理由之中,变成负重的骆驼,与真正的自我渐行渐远。
换言之,跟随别人,承担别人思想的重负,其实就是在放弃做自己。
(二)掠夺的狮子——攫取自由的觉醒者任何想要拥有真实自我的人,都必须为自己攫取自由。
“而在最寂寥的沙漠中发生着第二种变形:精神在这里变成狮子,精神想要夺取自由而成为自己沙漠的主人。
”②在最寂寥的沙漠之中,负重似的骆驼要变成掠夺性的狮子,为自己争得自由的权利,这个过程,或许惨烈,或许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每个想要成人的人都不可避免!上帝用最真切的话语,给予我们最温暖也最沉重的精神负担;上帝以父之名,给予我们最忠诚也最沉重的精神负担。
尼采之精神三变

精神三变尼采提出精神有三变:骆驼、狮子、婴儿。
他认为精神应该先变成骆驼,再变成狮子,最后变成婴儿(一)骆驼骆驼是「沙漠之舟」,刻苦耐劳,意味著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接受训练,承受传统的包袱。
我经常在台北街头看到中学生,觉得他们真是非常辛苦,每天上学背著沉重的书包,有时候甚至要背两个书包。
每次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常会想:「他们现在是骆驼,这是人生必经的阶段,但是这样能保证他们将来变成狮子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二)狮子骆驼与狮子的差别在於:骆驼必须听从他人的指导、接受他人的命令,所听到的是别人说:「你应该如何!」而狮子则是自己作决定、对自己负责,说的是:「我要如何!」每个人都经过骆驼的阶段,听从父母与老师的教训,告诉我们应该怎麼做,我们无法反驳也无法反抗。
然而,上了大学以后应该进入狮子阶段,也就是由自己来告诉自己该怎麼做。
但是有几个年轻人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做才对自己有意义?这就是另一个新的问题。
换句话说,骆驼虽然看起来很可怜,但是至少不用自己作决定,只要服从别人的指令就行了;相反的,如果要成为狮子,就要承担自我、为自己负责。
这一点的压力很大,因为当我们能够自由选择想要做的事时,同时也就丧失了寻找藉口和抱怨的权利。
举例来说,学生考完联考之后选填志愿时,如果按照父母的希望去选择,至少就保留了一个将来抱怨的权利;相反的,如果父母说:「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自己填志愿、自己负责。
」这时候一般人会很苦恼,只好去问问同学、参观大学博览会,可是最后抉择的时候还是很痛苦,因为我们一旦决定了,也就丧失了找藉口的权利。
就算后悔,也不能抱怨,因为这是自己的决定!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子女自己作决定,而对子女来说,在选择的那一刹那会觉得自己长大了,决定了以后也比较愿意为自己负责。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Eric Fromm)在《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这本书中曾经写到:「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著自由而来的是要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作我自己,但是我作不起啊!」这段话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简要说明尼采生存的三种价值形态的理解

简要说明尼采生存的三种价值形态的理解1.骆驼骆驼作为一种“能负重精神”之象征,在我看来,这是“确认我能”这个步骤的必然体现你反对暴政,是否因为你无法忍受暴政你反对双标,是否因为你无法忍受双标你反对被孤立,是否因为你无法忍受被孤立你可能认为我说的是废话,“为什么我要忍受呢?”你反问道这个问题是我朋友提出来的我也曾经对此嗤之以鼻,因为这看上去愚蠢而荒谬,毕竟,我没有必要去杀人证明我不杀人是因为不能。
但是那天之后,“你是否为了逃避某种责任或者掩饰自己的无能而创造所谓高尚的思想或道德”这个想法便成了我的梦魇。
先要证明自己做的到,不然,之后的思考就容易陷入一种逃避,鄙夷与自我满足的状态,自以为遗世独立,到头来不过是一次又一次为“我不能”做出辩护罢了2.狮子当你成功做到骆驼后,你会认识到你的面前盘踞着一直名为“社会”或是“我应”的巨龙。
巨龙过于耀眼,从古到今人类所有的价值都镌刻在它的身躯之上。
人类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可是个人价值随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只有他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还存留于世,因此若是想要自己永垂不朽,便只能服从于巨龙了。
但是,狮子作为反抗之象征,对巨龙发出了怒吼巨龙携带着前辈们的功绩,造福了现在的人类,因此认为“我应”理所当然高于“我想”,但是若是一味“我应”,那么所谓独立个体便失去了价值,变成“集体的一物”罢了。
反抗的精神本没有价值,但是在没有价值中创造价值,便是反抗的精神的权柄了。
骆驼时,承重是一种美德,但是作为狮子,你要悍然将其摔碎,确实也是足够残忍了。
3.小孩为什么,经历了令人赞颂的承重美德,度过了傲然峥嵘的孤高岁月,而精神变形终点却止于小孩了呢?让我们回到第一条论述暴政,双标,被孤立不出意外的话,每一天大家都能读出或是鄙夷或是不屑或是恐惧的负面情绪。
但是为什么,这是负面的呢?是说话者的表情?还是传播者的语气?抑或是教科书上白纸黑字的定义?再或者仅仅是一种奇妙的联想?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每一样东西都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自己的脑去思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重新看待身边每一样人或者事,抛去偏见,抛去旧有印象,以孩童天真的目光重新看待这个世界,用成年人的智力仔细思考,对习以为常之事产生疑问或者质疑,这便是小孩了。
尼采的“精神三境界”解读

尼采的“精神三境界”解读作者:李相东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期【摘要】“骆驼→狮子→孩子”是尼采的三境界思想,其精神主张个体教育以及人类精神生长,富有深厚的哲学意蕴。
这三种境界,代表着个体生命的不断攀升和自我教育,展现了人们精神境界的历史运动过程。
本篇文章基于高中生的视角,尝试对尼采的“精神三境界”进行解读,分别对骆驼、狮子、孩子精神境界的变化过程予以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尼采;三境界;精神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是划时代的思想巨人,他的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体现了他研究的思想精华。
相比起其他哲学家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尼采采用诗化、格言化的语言风格,为大众展示他的深邃思想。
对于人心、创造激情、精神,尼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的“精神三境界”就是其中之一。
尼采将骆驼、狮子和孩子,用以隐喻人生价值,将其分为三种精神境界,利用整整一节,来阐述他关于精神境界的看法。
一、人类精神向“骆驼”变形解读首先是第一重境界“骆驼”。
从个体角度解读,骆驼是一种担负能力强的生物,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恶劣,生存承受着生命的重压,骆驼体现出其坚韧、忠诚的品质。
尽管这种生物缺乏智慧,似乎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尼采认为骆驼“自卑以损伤高傲”“不顾污秽投入真理之水”,在这些描述中骆驼总是一种蠢笨、固执的形象。
通过这样的描述,塑造骆驼的负重精神,通过长期的自我压抑和克制,面对冷眼者、轻蔑者,时常表示自己卑微的认同、屈服。
正是由于自身的固执和屈服,不愿接受劝慰,自甘沉沦于卑怜情绪中。
在这种情绪下,保持对胜利的警觉和冷静,不嫌弃、憎恶肮脏代表着骆驼甘愿投入真理世界中。
骆驼的精神,表明了其自愿接受命运的安排,不愿进行抗争,始终保持着屈服顺从的精神状态。
因此,从心理上、行为上对权威保持忠诚。
其次从人类历史来看,负重代表着一种顽强精神,代表着突破现有社会格局的精神,与它相对抗的是传统文化中的“高傲”和“智慧”,可以将其看作是异化的社会和环境。
论尼采的三种精神变形

论尼采的三种精神变形首先是精神向骆驼变形第一重境界是“骆驼”境界。
首先,骆驼具有“能担载的精神”,在沙漠里负重前行,这承受的是生命之重责,它坚韧、忠心耿耿,但似乎缺乏智慧,被动地听命于命运的安排。
骆驼的生命重负表现在哪些方面?尼采用“自卑以损伤高傲”;“显露疯狂以讥讪智慧”;“对我们的蔑视者的亲善”;“病困中对安慰者的拒绝”;“庆祝胜利时的放弃主张”;“为着真理而使精神受饿”;“不嫌恶冰冷的和发热的蛙”而“不顾污秽地投入真理之水”等表示骆驼的负重精神。
骆驼的负重精神也就是:能够忍耐生命艰难、恪尽职守,通过自我压抑、克制而自愿保持卑微和愚笨的状态;对自己的冷眼者、轻蔑者表示认同、屈服与友善;不愿接受劝慰而甘受生命病痛并使自己处在卑怜之中;能保持对取得胜利的警觉、清醒和冷静;甘愿保持清心寡欲的自我精神状态;不嫌弃和憎恶肮脏的代表传统的真理世界而自愿投入其中受到煎熬。
总之,骆驼的精神就是相信命运安排,努力抑制自我,保持简单的精神现状,屈服顺从于外界权威而做被要求做的事。
毫无疑问, 尼采把向具有骆驼般负重的个性精神和人类精神的过度,看作是个体人生和人类初级阶段。
这是对人生和人类历史在骆驼精神阶段必然性的肯定。
但人生及人类不能仅限于此,必须超越这一宿命的精神阶段。
所以, 尼采要骆驼“在寂寥的荒漠中发生了第二次变形: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为自己夺得自由,做自己沙漠的主人”。
第二种是精神向狮子变形,也是其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变形精神的第二重境界是“狮子”境界。
从个体精神的角度看,骆驼向狮子的变形表明人生境界的提升。
人要取得独立性、自主性,勇敢面对现实境遇,从骆驼的盲目顺从变为狮子般积极主动地对命运的抗争。
从人类精神的角度看,尼采用横在狮子前进路上的一条巨龙来隐喻传统价值和精神‘你应该’躺在狮子的路上,它是带鳞甲的动物,金光灿灿,每一片鳞甲上闪耀着金灿灿的‘你应该’!千百年来的种种价值在这些鳞甲上闪耀,龙中之最强者如是说:‘事物的一切价值———全在我身上闪光’。
尼采哲学的在世魅力之超人学说

尼采哲学的在世魅力之超人学说作者:吴婷婷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6期本文以尼采生涯中经历的三次精神危机为切入点,结合精神获得自由的三个阶段,并通过分析尼采对基督教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强烈批判,揭示出尼采超人哲学的深层内涵与在世价值。
一、尼采——一个孤独的漂泊者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纵观尼采的一生,这首诗恰是他命运的写照。
而生命中所爆发的三次精神危机,也再次证明了他内心深处激荡着不安世事的躁动及对自由的热切向往和对创造的执着追求。
1865年,尼采断然决定放弃神学。
不仅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而且整日精神恍惚,苦思冥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对现实的失望与不满。
但在读过叔本华的著作《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后,发出“人生绝不是一场消遣”的呐喊,他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更有价值的人生。
1869年,尼采受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但其处女作《悲剧的诞生》的出版,则宣告了尼采悲剧生涯的开始,给他带来了第二次深刻的精神危机——学术上不被认可,个人价值得不到肯定。
“我的兄弟,怀着你的爱和你的创造到你的孤独里去,很久以后正义才跛脚跟在你后面。
”这是尼采为一切创造者预言的命运。
带着这个预言,他找到了精神上“绝妙的慰藉”——叔本华的哲学和瓦格纳的音乐。
可是,尼采现在又要否定叔本华和瓦格纳了。
他不断地摒弃曾经推崇的一切,打碎一切偶像,他的精神开始了第三次危机的爆发。
面对现实,尼采内心是痛苦的。
然而,对于尼采来说消极忍受痛苦是不可能的,因为真正的哲学家不是逃避痛苦,而是选择痛苦。
尼采生涯中爆发的三次精神危机,与其说是整个社会对他的否定与遗弃,不如说是尼采对整个社会的失望与不满。
于是他把“自由”视为精神上的最高救赎。
二、精神获得自由的三个阶段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用寓言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精神获得自由的三个阶段,即从坚忍负重的骆驼精神变形为具有批判意识的狮子精神最后到自由创造价值的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精神三变”:自我意识觉醒⚪作者:尼采导读人生本无意义,所以根本没有标准答案,人生的意义,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寻找,思考,领悟。
我们都知道,人在生理上,有几个成长阶段:幼年、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同样,人在精神上也有几大成长阶段。
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1阶段一:骆驼尼采把人在精神上的第一个阶段,称为“骆驼”。
在印象中,骆驼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它的典型特征是无条件服从权威与传统。
所以,当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就意味着他会被动的、不知不觉地接受所有外界的标准,包括传统道德观、主流价值观、父母的命令、师长的要求、周围人的建议,并被这些外在要求牢牢的绑住。
比如︰“已经三十岁了,应该结婚了”;“人家都有小孩了,你也该生娃了。
”于是,很多人三十岁时,就匆忙嫁给了不喜欢的人,甚至草草决定生娃。
这些决定的背后,都一句话“我应该”。
在这个魔法式语句中,人们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草率决定。
比“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更早的人性拷问:人为何会逃避自由、安于现状?可是,一个人究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我应该”的思维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原因一︰“人之所以会陷入应该思维,是因为我们不断在外在世界中寻找被别人喜爱的'自我’标准,来妄图根据这个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
”这种从外在世界中寻找到的被别人喜欢的“自我”标准,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但是,一旦想要根据外在标准来创造一个理想自我,我们就可能会跟自己内在的真实自我失去联系。
殊不知,那个真实自我正是我们生命力的源泉。
所以,与内在真实自我的失联,意味着我们生命力的源泉被切断了。
而这也是导致现代人陷入各种精神问题以及持续痛苦的原因之一。
原因二:我们逃避选择的自由,是因为从潜意识来说,我们并不想为选择的后果承担责任。
哲学家弗洛姆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说:“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之而来的是责任!我做不起自己。
”可见,自由意味着选择,选择意味着承担。
这种逃避责任的意识,是人的本性,几乎难以改变。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绝大多数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甚至一辈子,都一直处于骆驼的精神状态中。
所以下次,当你在用“我应该”这个语句时,就要提醒一下自己:我是不是正处于第一个“骆驼阶段”呢?如果是这样,你就需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所谓的“应该”到底是我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外在的影响呢?还是我自己的真实渴望呢?——从这个问题开始,“骆驼”就要开始慢慢蜕变了。
2阶段二:狮子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骆驼终于变成了狮子。
狮子代表的就是一种具有主动精神的力量,它想突破所有的困难。
这时,传统和信仰已经破灭,它要展现自由的精神。
曾经的骆驼是那么的顺从,如今的狮子却是这样的凶猛,这种精神上的转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骆驼究竟是如何变成狮子的?关于这一点,尼采有一个隐喻:如果想要从骆驼蜕变成狮子,就得跟巨龙进行战斗。
这条巨龙的名字就叫“你应该”。
其实,这条巨龙代表的正是“你自己”,那个你要去超越的自己。
从表面看,这是一场两个对象间的战斗,但实际却是骆驼与自己的战斗。
所以,这是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一次重要的自我超越。
从骆驼到狮子,人就从“我应该”转变为“我要”。
“我要”意味着从被动变为主动。
这就意味着,人们不再去听命于以往的主流价值观、顺从于别人的要求,我要把那套隐形枷锁击得粉碎,我要去争取我想要的。
有人曾说:“一直以来,我都是浑浑噩噩地活着,毕业了就找工作,谈恋爱了就结婚,结婚了就生孩子。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不能再这么随大流的活着,我要去过我想过的生活。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他之前一直处于“我应该”的骆驼阶段,但现在已经有了“我要”的意识和决心,开始了从“骆驼”到“狮子”的蜕变之旅。
当然,接下来的蜕变不会容易,就像“骆驼”跟“巨龙”战斗一样。
但只要这种意识一旦生根发芽,假以时日,相信就会有打败巨龙的一天。
3阶段三:婴儿精神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婴儿阶段,即“我是”阶段。
为什么尼采会将精神发展的第三阶段比为“婴儿”? 尼采说:孩子是纯洁,是遗忘,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游戏,一个自转的车轮,一个肇始的运动,一个神圣的肯定。
这代表着:婴儿永远是一个新的开始,有新的希望,意味着肯定当下一切永远可以重新开始,也意味着新的自我的诞生。
这种状态,其实是一种不为名利、知识、欲望所累的状态,很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本己之人”,也就是达到本真的人。
所谓“本真”,就是自我界限的消亡,自我是由过去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搭建起来的,一旦归零,没有了知识和经验的支撑,人就会变得天真。
但恰恰是这种天真,让人充满智慧。
这就像李小龙说的:“一拳是一拳,一拳不是一拳,一拳还是一拳。
”如果说知识是自我,那么,智慧代表的就是自我的消失。
知识使我们充满信息,智慧使我们成为绝对的虚空,但那虚空又是一种新的充满。
当我们放弃幻想,不再总是跟随欲望;当我们放下执念,不再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时,智慧就会到来。
以上,就是尼采的“精神三变”理论:骆驼阶段是“我应该”,这时肯定传统;狮子阶段是“我要”,这时怀疑一切、破坏一切,会反抗和斗争;最后的婴儿阶段,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不难发现,尼采思想的精髓,著作等身,他的思想,对身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生活洪流的现代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尼采经典语录英文要和人类在一起生活十分困难,因为不易保持缄默。
It's very difficult to live with human beings because it's not easy to keep silent.谁若孜孜于寻找,就越容易迷失自己。
一切孤独皆是罪过。
If anyone is diligent in searching, the more easily he is lost. All loneliness is a sin.许多人浪费了整整一生去等待符合他们心愿的机会。
Many people have wasted their entire life waiting for opportunities that meet their wishes.由感觉产生一切信任,一切坦然的心境,一切真理的证据。
All trust, all calm mood, and evidence of all truth are produced by feeling.寂寞是心的一种疾病,单独是一种治疗。
Loneliness is a disease of the heart, a treatment alone.最高道德是稀有和无价的,但它也散发出柔和的光泽。
The highest morality is rare and priceless, but it also exudes a soft luster.愚昧无知是一切痛苦之源。
Ignorance is the source of all pain.每一段不努力的时光,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Every time that does not work hard is a failure to life.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
Humility is based on strength, pride on incompetence.强烈的希望,比任何一种已实现的快乐,对人生具有更大的激奋作用。
Strong hope, than any kind of happiness that has been realized, has a greater role in life.子夜已经来临,而我必须是光!Midnight has come, and I must be light!要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
To really experience life, you have to stand on top of life.人们视需要为事物发生之因,其实,它往往是事物发生之果。
People regard need as the cause of things, in fact, it is often the result of things.自从我厌倦了寻找,便学会了找到。
I've learned to find since I'm tired of looking.最轻蔑人类的人,即是人类的最大恩人。
Those who despise human beings most are their greatest benefactor.要填饱肚子,是人不能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看作上帝的原因。
T o fill up is the reason why people can't think of themselves as God so easily.当我们疲倦时,我们就会受到早已征服的想法的袭击。
When we are tired, we are attacked by ideas that we have conquered.我们的眼睛就是我们的监狱,而目光所及之处就是监狱的围墙。
Our eyes are our prisons, and the places to which we look are the walls of the prison.人之所以伟大乃是因他是一个桥梁,而不是一个目标。
Man is great because he is a bridge, not a goal.当同情之水涨的越来越满溢时,浮上水面的总是极大的愚蠢。
When the water of compassion is rising and overflowing, it is always a great stupidity to float on the surface.宁可去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Rather than pursuing nihility, we should not pursue nothing.女人比男人了解小孩,但是男人比女人更像小孩。
Women know children better thanmen, but men are more like children than women.在和羞于表达自己感受的人们交往时,务必要会掩饰装糊涂。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who are shy of expressing their feelings, you must cover up and pretend to be confused.希望是最大的灾难,因为他延续了人的苦难。
Hope is the greatest disaster, because he continues the suffering of people.真正的男子渴求着不同的两件事:危险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