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差异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对比

论《红楼梦》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对比杨柳 榆林中学摘 要: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林黛玉与薛宝钗都有着非常独特的个人性格,两个人在生活环境以及各自成长过程中,都因为独特的性格特点,经历了各自的人生。
实际上,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所形成的扭曲,归根结底,无论是林黛玉的柔情率直,还是薛宝钗的圆滑世故,都无法逃过社会的变迁,从根本上也是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缩影。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薛宝钗作者简介:杨柳(2000.6-),女,陕西清涧人,榆林中学2018届文科高三四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71-02《红楼梦》是中国著名小说,其描写了古代封建时期贵族繁华到没落的一个过程,也是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之一。
曹雪芹所创作的《红楼梦》塑造了多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通过细致的刻画,有着非常细腻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整部《红楼梦》当中都是极为典型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当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她们都有着非常独特的敏捷与才思,两个人都是十分有才华的。
这两个人美貌如花,但是各自的脾气和性格却有所不同。
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性,她天真而率直,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能力,但是林黛玉却往往在很多细节上比较计较,在整个《红楼梦》小说当中表现出极为孤傲的性格,对于权贵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薛宝钗却是一个心思极为缜密的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为稳重,不过薛宝钗也是一个极为市侩的人,她是一个非常虚伪而且善于奉承的女性。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物,也就因此造就了她们极为不同的宿命。
一、林黛玉与薛宝钗在生活环境中的性格差别林黛玉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女子,她有着非常丰富的才华,长期以来都受到古典文学的浸润,在这样的世家影响之下,她却最终剩下自己一个人。
实际上林黛玉长期以来承受的是寄人篱下的凄苦与孤独。
林黛玉的父母相继都去世了,在无依无靠的条件下,长期以来都受到了非常痛苦的影响。
浅谈林黛玉薛宝钗的性格差异

[摘
要]
林黛玉与薛 宝钗是曹 雪芹塑 造的封 建社会 两种
不同的人物类型的代表 。 黛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 宝钗是 封建礼教忠 诚的信仰者 。 她们的 性格也 当然 迥异 。 林 黛玉 多愁善感 、 孤高自许 、 目无尘下 ; 薛宝钗性冷无情 、 八面玲 珑 、 上下逢迎 。 文章从才情 、 感情方面比较了她们不同的 性格特 征。 [ 关键词 ] [ 文章编号 ] 性格 ; 才情 ; 感情 [ 文献标识码 ] A 1672- 2086( 2007) 01- 0065- 02 [ 中图分类号 ] I207. 41
参 三联书店 , 1983. [ 2] 王 志武 . 红楼梦人物冲突论 [ M ]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985. [ 3] 胡 文彬 . 论红楼梦 [ M ] . 文 化艺术出版社 , 2005. [ 4] 蔡 义江 . 红楼韵语 [ M ] . 中 华书局 , 2004.
她自己。第六十三回怡红院群芳宴为宝玉庆生日, 行 占花酒令, 她掣得一根画着芙蓉花的象牙签。众人都 说: ! 除了她 , 别人不配作芙蓉∀, 出污泥而不染, 美丽 而高洁。不可否认 , 林黛玉也是愁苦的, 病态的, 呈现 在心头的理想也只是遥远天边的一抹彩虹甚至还似 乎是隐在雾中的朦胧, 她的内心! 中有双丝网 , 上有千 千结∀, 充满了矛盾。她将自己满腹的才情化成诗词 控诉那个时代的黑暗, 又将自己渴望自由、 渴望摆脱 封建束缚、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真切地表达出 来。可见 , 诗是她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 写诗不仅成为 她的一种特殊爱好 , 同时也成为她抒发自己抑郁心情 的工具。 薛宝钗的诗不大 会像林黛玉的诗那样动人心 魄。因为她的诗中缺少深挚的情感。她对封建伦理 道德的不自觉而又坚决的遵守和维护 , 所以, 她的诗 难以让人产生共鸣。而且 红楼梦 中她的诗作也不 多 , 那是因为她恪守妇道, 谨记! 女子无才便是德 ∀, ! 作诗写字等事, 不是你我分内之事∀ 的教训, 所以她 的第一首诗是元妃省亲时所作的大观园题咏。薛宝 钗题的是! 凝晖钟瑞∀ , 诗为 ! 芳园筑向帝城西 , 华日 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 , 修葺时待 凤来仪。 文风己著宸游夕 , 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相詹仰 处 , 自惭何敢再为辞? ∀ 整首诗是句句称颂 , 且称颂得 体 , 她似乎特别擅长作这种颂祷应制的诗。因为这 类诗正符合她的性格! 素淡稳重∀ 。宝钗有才却贬抑 才 , 她要的是! 封建淑女∀ 的德。 从上述几点我们可以看出, 薛林二人的对立 , 并 不是生活中的对立 , 而是性格精神上的对立。薛宝 钗自觉地按照封建礼教的规范来律己处世 ; 而林黛 玉则是那个时代的独行者 , 她在为世所不容的痛苦 中挣扎 , 彷徨寻觅, 追求而又无可奈何。对于钗、 黛 形象 , 王昆仑先生曾有一段精彩评论 : 宝钗在做人, 黛玉在作诗 ; 宝钗在解决婚姻, 黛玉在进行恋爱; 宝 钗把握着现实, 黛玉沉酣于意境 ; 宝钗有计划地适应 社会法则, 黛玉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 ; 宝钗代表 当时一般妇女的理智 , 黛玉代表当时闺阁知识分子 的感情。如果说林黛玉让我们感到那一时代的阴暗 和沉闷, 那么薛宝钗让我们看到了封建主义虚伪的 本来面目。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塑造了众多深具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林黛玉和薛宝钗是其中两个极具代表性的角色,两者在性格、家庭背景、才艺特长以及命运等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为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的演变提供了剧烈的冲突和变化。
下面将通过对两位主要人物的分析,来探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差异和共性。
首先,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性格上有着显著的对比。
林黛玉性格奔放多情,自由散漫,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情绪起伏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常陷入忧郁和消沉之中。
相比之下,薛宝钗则是一个沉稳冷静的女孩,性格温和,胸怀宽广。
她善于理性地处理人际关系,能够以周全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两者性格的不同也导致了她们在与他人交往时的不同表现,林黛玉对待珍贵的人际关系敏感多疑,在爱情上非常专注和执着,而薛宝钗则更为理智和圆融,对待友情和爱情都能够持平常心。
其次,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家庭背景也有很大的差异。
林黛玉出生于荣府,是贾母的外孙女,与宝玉是亲兄妹关系。
她在家族里地位特殊,家财万贯,但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出家,而她的身世伤感复杂,常常感到孤独和无望。
薛宝钗则出生于贵妃府,娇嫩玲珑,温文尔雅,家庭富裕,地位显赫。
她虽然在家族里与其他女性一样有限制和约束,但是她的出身和家底让她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她的性格也因此更为沉着淡定。
再次,两位女子在才艺特长上也有所异同。
林黛玉具有超凡的文才和诗艺,擅长写作和表达情感,她的才能给她的人生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情趣。
而薛宝钗则以聪明才智、机智敏锐而闻名,她的精明和灵活的头脑帮助她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族纷争。
尽管两者的才艺特长不同,但都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智慧和个人魅力。
最后,在命运的安排和结局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也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林黛玉是小说中最为伤感和悲剧性的人物,她的一生注定是悲情的,没有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和满足。
而薛宝钗则是最为幸运的人物之一,她以她的美丽和贞短,成功地嫁给了贾家名门正派的人物,过上了幸福而体面的生活。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一)林黛玉:林黛玉因为自身得生活经历与教育环境得原因造就了她奇高得天分,极强得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得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得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得攻击性。
她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得处境,又强化了她得以上性格特征与个性表现。
但她得这种性格,就是多向得、动态得、发展变化得。
黛玉得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得喜谑,如她与湘云之间得口角之争。
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
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得人,才显现出得真正得孤傲与讥锋。
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政告密挑唆得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
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得为人品格。
而对宝钗、宝玉,则就是大量得、主要得,但属于爱情纠葛。
前34回中黛玉三天两头得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得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得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
而这些主要就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情因相爱及相伤”。
同时也就是出于对金玉之说得戒备。
这种争吵得最根本原因,还就是“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得对立与争斗!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得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得姐妹、诗友乃至丫头、婆子,又就是那样地谦与、尊重、友好、宽厚。
妙玉嘲笑她“竟就是大俗人,连水都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得诗作。
尤其就是紫鹃,她就是黛玉得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
晴雯这位俏丫头在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得充当了红娘,宝玉得那两条定情手帕,就就是专让晴雯递送得。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了宝钗宁和黛玉自强不息的形象。
林黛玉是贾府中的贵女,才情出众,而薛宝钗则是贾府中的另一位贵女,深受贾母的宠爱。
两位女主角的性格截然不同,也因此在人物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
首先,从性格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感性、敏感而多愁善感的女子。
她天生有一种艺术家般的敏感和眼光,对于美的追求异常执着。
她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对于爱情和友情都有着很深的执着。
然而,她的敏感和多愁善感也让她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和打击。
与此相反,薛宝钗则是一个理性、坚强的女性。
她对待事物和情感都较为淡漠,总能保持冷静的思考和明确的目标。
她的性格使她能够在遭遇困境时坚定地面对和应对,不会被外界的情绪所左右。
其次,从才情上来看,林黛玉是一个文艺才女。
她擅长诗词,且有艺术家般的眼光和创造力。
她的诗作和才华常常给人以启迪和震撼,可见她的才气之高。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博学多才的女子。
她是书香门第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琴棋书画,而且还擅长经管家务,深得贾母的喜爱。
她的才情使得她在贾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最后,从人生观上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有着截然不同的追求。
林黛玉对于人生有着一种浪漫而矛盾的看法,她深信世间万象皆苦,对于名利权势等传统的价值观持有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她渴望自由和真实的爱情,却又被现实的桎梏所束缚。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传统和务实的女子,她将家族利益和个人利益视作重要的生活追求。
她谨守礼仪和传统,努力维持家族的声誉和地位。
她的人生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要顺应社会和家族的规范。
总结起来,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位鲜明的女主角。
林黛玉感性、敏感,追求自由和真实的爱情,而薛宝钗理性、坚强,追求家族和个人的荣耀。
两位女主角在性格、才情和人生观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对比,彰显出不同性格女性所扮演的不同社会角色,也展示了世俗和理想的冲突。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

《红楼梦》林黛玉与薛宝钗之人物分析对比《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在小说中,她们两个既是表妹,也是亲姐妹。
她们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截然不同,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下面将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进行分析和对比。
首先是林黛玉。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天生丽质,聪明伶俐,有着非常出众的才情和文艺修养。
她娇弱美丽,自幼聪明伶俐,被称为“林妹妹”。
然而,她却具有明显的忧郁和敏感的性格,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对于红楼的环境充满了怨念和不满,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患得患失,常常把自己的感情与世俗的利益相混淆。
尤其是对于贾宝玉的感情,她常常表现出距离感和矛盾心态。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她的独立自主,毅然决然,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有一些矛盾的地方。
她崇尚自由和追求真实,不愿屈服于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深知自己的价值,并且不愿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嫁人生子的角色。
她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自己明确的想法和追求,她渴望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追求真爱和真正的幸福。
然而,她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一种对于世俗声名和地位的渴望,对于红楼的荣华富贵也有一定的向往。
她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冲突,她在这个冲突中表现出了矛盾和痛苦的一面。
而薛宝钗则展现出了与林黛玉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
她是贾宝玉的亲姐妹,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她婉约美丽,文静贤淑,通情达理,非常懂得处事处理人际关系。
她为人谦逊,人缘好,深得贾母宠爱。
她对待生活有着平和的态度,不求富贵,只求安宁。
她对于感情和家庭有着执著的追求,对待亲情、友情和爱情都非常珍惜。
她为了家族和她所在的环境付出了很多,但却并不后悔或者抱怨。
她是一个明理和有智慧的女性,她能够把握自己的人生和命运,积极面对生活的困难。
总之,林黛玉和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
她们各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性格特点,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和人生观。
谈钗黛性格的异同

谈钗黛性格的异同《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以不同的性格类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
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具有不同性格特质的类型,代表了两种文化价值取向。
林黛玉,是作者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加以调动,完成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
她的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薛宝钗,是一个历久不衰、光景常新、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不断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仿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她才是最经得起历史风雨,永远焕发艳丽光彩的人物。
钗黛两人性格迥异。
一个钟灵毓秀,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
林黛玉是作者融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是真善美的化身。
诗,是一片奇妙的天地,投入其怀抱,黛玉会忘记一切宠辱烦忧。
优秀的古诗,将她塑造得发散出“美人香草”的韵味。
她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敏锐、智慧、有性灵,把诗当作正经事去做,努力向内发展,成为性格中一部分至要素质,生活中赖以寄情的唯一安慰。
薛宝钗形象端丽、华贵,出身于书香世家,且拥有巨万之富,诗词歌赋,博收广才,做学问扎实有功底。
她受传统文化熏陶颇深,最终目的是想以“贤孝才德”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慈善之职。
这是封建时代女子最高级的出路之一。
与林黛玉的钟灵毓秀形成鲜明对比,奠定了她在园子里受人尊敬肯赞的地位。
林黛玉寄人篱下,但又试图冲破命运束缚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她忧郁、多疑、孤傲的性格。
私有社会在人与人之间造成的种种界线及其他许多精神上的障碍,并未在她心里清除。
其多疑、小性是那个罪恶社会造成的,透过此表象,我们窥知到隐藏在人物内心的巨大伤痛。
她固守秉性,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不怕得罪任何人,不经任何修饰。
其灵心慧舌,造成了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
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对比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对比陈睿正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也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
她们各有自己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让读者百读不厌。
在黛玉与宝钗之间,我认为更多的人会喜欢林黛玉,喜欢薛宝钗的应该在少数。
我的主观感情也倾向于黛玉。
很多人都会拿她们来做一个选择题,就是谁更适合做贾宝玉的妻子?我被黛玉与宝玉的真情感动,当然就希望他们能在一起了。
下面我们就从各个方面来比较下林黛玉与薛宝钗。
一、性格。
从性格上看,黛玉是个很复杂的。
她表现出尖酸刻薄、心胸狭隘、自卑多疑但又多愁善感、文弱善良,骨子里又是坦率、纯真、不畏强权、心高志洁的。
从她的言行举止中,把这些个性刻画的入木三分。
从她与宝玉在薛姨妈家吃饭,宝钗不让宝玉喝冷酒,她就借机讽刺宝玉,还有周瑞家的送来宫花,她不要别人挑剩的,以及叫袭人好嫂子等可以看出他的尖酸刻薄、心胸狭隘等。
从宝玉摔玉时,她哭了以及她感怀身世、葬花等看出她多愁善感,文弱善良。
另一方面,她常与别人说笑、讽刺等,虽表现出尖酸刻薄,但也突出她的坦率、纯真,感觉很真实,没有什么城府。
除此之外,她也是关心别人,与善的,比如他对宝玉时时刻刻关心着,她对紫鹃、香菱等的与善友好。
她的这些特点无疑与薛宝钗形成鲜明的对比。
宝钗是个很有心机,很世故、圆滑、无情,同时又是开朗活泼,内心很强势的人,更主要的是她的交际能力极强,可以用一定的手段为了赢得所有人的好感。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钗是与王熙凤一样的封建女强人。
她毕竟出生商人家庭,多次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偷听小红、坠儿的私情话后转嫁给黛玉,金钏死后,她安慰王夫人说:“是她自己不小心掉进井里的,即便是自杀也是个糊涂人”或者“也就是多给几两银子的事”等可以看出她的心机、世故、圆滑与对下人生命的漠视。
她赢得了贾府上下人的亲近,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顺利当上宝二奶奶。
她在水亭执扇扑蝶却表现出她的开朗活泼人性本真的一面。
但更多时候,她都把自己伪装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
【摘要】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 ,却有言语刻薄 ,行动爱恼人的弱点 ;薛宝钗不仅美丽 ,而且善于待人接物 ,特别是她有着广博的才学 ,成为大观园中的佼佼者。
二人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说 ,林黛玉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少女 ,时时感到封建社会的冷酷和压力的话 ,那么在薛宝钗那里 ,她同封建势力却没有丝毫矛盾 ,而是水乳交融、如鱼在水了。
【关键词】林黛玉; 薛宝钗; 性格差异
《红楼梦》这部长篇巨著,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达到典型高度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以上。
由于这些人物是从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此,《红楼梦》中的人物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一样立体。
作者既突出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主要特色,又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
其中,描写最多的是妇女,妇女中最主要的又是写那些在年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很相同或相近的少女。
曹雪芹异常分明地写出了她们不同的个性,林黛玉、薛宝钗就是大观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位富有个性特点的少女。
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却有言语刻薄,行动爱恼人的弱点;薛宝钗,不尽美丽,而且善于待人接物,特别是她有着广博的才学,两人都是大观园中的佼佼者。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薛宝钗、林黛玉,一个是现实美的代表,一个是理想美的化身。
黛钗二人不相上下,但最终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却是我们眼中的“双面人”宝钗。
这也是必然。
因为薛宝钗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大家闺秀的要求。
她有文才、有捷才、有治才、有德有涵养,会以小恩小惠拉拢人,从不得罪任何人,似乎是一个完善无瑕的女儿。
宝钗会扑蝶,而黛玉只会葬花。
一个会把握活的,一个只懂悼念死的。
一个盼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性格的两种极端展现在二人身上,使得宝钗显得有朝气,很活泼,而黛玉却十分悲观。
然而,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差异的认识,只有从她们在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她们与生活环境的联系中,才能予以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一、封建家族的叛逆女性——林黛玉
在大观园的少女群里,林黛玉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
林黛玉绝不会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她的脑中只有一套惟美的价值观,她心中是一片无瑕的纯洁、真诚,她是理想美的化身。
殊不知,在黑暗的社会里,逆着封建道德而行,只能被无情地吞噬。
她的叛逆性主要表现在,她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采取同情或支持的态度。
此外,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做人标准,林黛玉也并不很留意。
对当时的所谓淫秽小说,如《西厢记》、《牡丹亭》等,她在心里记得烂熟,认为“戏上也有真正的好文章”。
她对于“非女孩家的本分”的读书写诗充满热情,以至成为她生活的重要内容。
她同封建社会的直接矛盾和斗争,集中表现在她同宝玉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上。
可以说,爱情完全是和她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成为她叛逆性格的主要部分。
在黛玉的爱情生活中,她一面承受着以贾母为代表的封建统治的百般阻挠和千涉,一面又经历着内心强烈的思想矛盾的磨难。
因为在那个时代,自由恋爱被吾遍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的林黛玉思想上不能不受着封建阶级的教养和熏陶,她在爱情上所受的苦难是双重的,而后者给与她的痛苦和压力更强烈更直接。
因此,她一方面热烈要求贾宝玉向她诉衷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避嫌疑。
第八回在薛姨妈那里吃了酒,黛玉问宝玉:“你走不走了”宝玉也斜倦眼道:“你要走,我和你同走。
”黛玉听说,遂起身道:“咱们来了这一日,也该回去了。
”说着俩人便告辞。
小丫头为宝玉戴斗笠没戴好黛玉立即站在炕沿上说:“过来,我给你戴罢。
”黛玉给宝玉细心戴好,整理完毕,端详了一会儿,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这一切都是在人前,在宝钗面前干的。
特别是林黛玉在人面前经常说些尖酸刻薄的话,一听就明白是为着贾宝玉和薛宝钗而发的,这是她表现纯真情感的特殊方式。
在这方面说的越刻薄,她的内心隐秘暴露得也越充分。
但另一方面,在宝玉真的向她坦露爱情的时候,她又“气的说不出话来”,认为那是‘胡说”是欺负”她。
因而,在她和宝玉的爱情表现形式上常常呈现出一种矛盾曲折或喜怒
无常的状态。
当然,林黛玉的爱情终于还是突破了自己的封建意识,继续向前发展了,而且最后在婚姻无望时决心以死来反抗,从而把自己的叛逆性格推向了高潮。
二、封建家族的淑女形象——薛宝钗
在大观园的少女群中,薛宝钗是一个封建之一的忠诚的信奉者。
宝钗本是一个“天下灵秀所独钟”的女子,也曾追求至善至美,但
因为灵魂中满是封建道德的条条框框,社会的需求渐渐把她身上那些无邪的美好的天赋都消磨了,使她成了一个一切言行决不违背正统礼教规范的世间政治婚姻的奴隶。
但正是这些封建思想、封建行为才让她在当时的社会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不像黛玉那样遭冷落。
她不单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型闺秀,更是一个走在封建道德顶峰处的巨人。
她一有机会就要宣传封建妇女道德。
她曾对史湘云、林黛玉说:“咱们女孩家不认字的倒好”,“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她不止一次地劝贾宝玉去“立身官场”。
“不可荒废仕途经济学问”。
在对待婚姻的问题上,薛宝钗深信所谓的“金玉良缘”“千
里姻缘一线牵”的论调。
因此,她对于林黛玉的讽刺毫不在心,听见只装听不见,这固然一方面表现了薛宝钗的庄重,但同时也表现了她对婚姻的坦然自信。
在她看来,婚姻是天定的,是父母做主的事。
对于宝玉,她并非没有爱慕之心,但是她从来不敢也不愿意表露,总是远看着宝玉。
因为在她所信奉的封建礼教看来,一个女孩子表露爱情是最不道德的事,是犯罪行为。
因此,后来当薛姨妈问她,愿不愿意
与宝玉结亲,她严肃地对母亲说:“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问哥哥,怎么问起我来了!”
如果说黛玉是封建制度的敌对分子,那么宝钗就应当是它的拥护者了。
然而拥护者最后取得了胜利,却不能拥有爱情,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心灵的空虚却无以填补。
这不比黛玉更可悲吗?无论是理想美,还是现实美,无论是敌对,还是拥护,最终都将被惨无人道的社会埋葬。
薛宝钗“想不到那镌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字迹的金锁,却正是导致她趋于惨败的魔鬼,黛玉没有金锁锁住,被抛到时代外边去了,宝钗死抱着自己的项链,却被活埋在时代的里面。
”⑤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薛宝钗着两个人物形象便引起了人们浓厚的谈论兴趣,成为人们探讨的无尽话题。
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红楼梦》中的人物,是作家独立地根据生活体验创造出来的。
他们来自现实生活而且来自十八世纪中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现实生活。
因此这些人物性格各异,消除了系列化的弱点,而且熔铸着阶级的、民族的特征,尤其是强烈的时代感。
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理想美,一个是现实美,总体不相上下,薛宝钗却因是“封建卫道士”而获得最终的胜利,然而她们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可见封建制度不仅吞噬了它的敌对分子,也埋没了它的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