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

合集下载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 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 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绿化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绿化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的建设,以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概念和意义城市绿化生态网络是指由各类绿地和生态节点组成的连续、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

它通过涉及城市绿地、公园、林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建设道路、河流和绿色走廊等人工环境,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等。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建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

其次,它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再者,它有助于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和形象打造。

此外,城市绿化生态网络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二、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的优化策略为了有效打造城市绿化生态网络,并提高连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法规。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确保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

同时,应积极开展绿地建设和绿化改造,提高生态节点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管控。

例如,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绿化,建立起多元化的植被结构,增加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同时,要加大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减少非法占用和掠夺性开发,真正实现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的建设为了提高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整体效益,需要重点打造生态廊道和绿色走廊。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总则1、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的门面与标示,不仅具有遮 阴、降温、降噪、防炫光、防火、避灾等的生态功能,还起 到卫生防护,组织交通,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在提高 城市辨识度,推动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城市的 更新换代等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1.3 城市道路景观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城市范围规划发展的加快,城市道路也有 了很好的发展。通过规划建设新城区的路网、道路红线 宽度等弥补现有城市道路的不足,给予城市道路景观建 设充分的重视。因此,伴随陆陆续续出现的一批景观大 道,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相较于欧美国 家而言,仍存在缺乏科学管理,环境质量较差,设计形式 单一,生态效益较差等问题,需要逐步改进与完善。 2 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观项目概况 2.1 场地区位分析
关键词院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基本框架,连接着城市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彰显城市风貌,美化人居环境, 丰富绿化空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近年 来的景观规划中,道路景观存在绿化建设结构体系不 完整,空间层次单一,缺乏城市地域特色等问题。为解 决以上问题,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 观为例,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 1.1 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 关系到城市的形象[3]。通过分析和研究阳逻开发区北部 道路的限制因素,发现了道路景观存在争相模仿,绿化 建设不完整,资源利用不合理,景观空间形态不丰富, 人性化设计不足,活动场所空间缺失等问题。在城市道 路景观设计当中,应本着人性化原则,从生态可持续的 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条件,强化景观设计的整 体性与地域性,从而形成真正展现城市面貌,推动城市 建设发展,为大众服务的道路景观绿化体系。 参考文献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实现滨江、滨湖特色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根据2007年武汉市人大3号议案的有关要求,武汉市水务局、规划局、园林局共同组织,开展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为指导,在明确湖泊功能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湖泊水体保护控制体系、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界定湖泊水面控制线,确定环湖绿化控制线,划定环湖滨水建设控制线,调整和完善环湖道路体系,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形成全市1:2000湖泊及周边用地控制图,作为全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规划基本涵义是:1、湖泊水域保护线:即湖泊蓝线,指界定湖泊水域范围,实施湖泊水体生态保护的边界线。

2、环湖绿化控制线:即湖泊绿线,指水生态系统与城市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空间,对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证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具有重要作用。

3、环湖滨水建设控制线:即湖泊灰线,指为减少人为活动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异质性而设置的建设控制区的边界线。

4、环湖道路:包括“环湖车行路”与“环湖步行路”。

“环湖车行路”是指联系环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环湖交通可达性,解决过境交通,同时控制城市建设、界定环湖用地功能的道路。

“环湖步行路”是指构成湖区公园完整步行体系,提供步行交通可达性、休闲性、亲水性的环湖步道,部分环湖步行路也是环湖建设区与非建设区的分界线。

第四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水功能区管理办法》;6、《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7、《武汉市保护城市自然山体湖泊办法》;8、《武汉市“三边”(江边、湖边、山边)建设项目规划管理规定》;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1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3、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摘要:东湖是武汉引以为傲的“城市金名片”,具有优良的自然基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优质景源。

随着东湖由城郊湖转变为城中湖,东湖风景区也由城郊游憩目的地转变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

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东湖的特点,本次规划希望通过缝合城湖、分流交通、激发体验、扩容设施、整固生态五个核心策略,实现东湖风景区品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缝合城湖;分流交通;激发体验;扩容设施策略0、引言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城建新理念,各项城市建设都要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市民意愿,建设东湖环湖绿道是实现“让城市安静下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品质武汉构想的具体彰显。

现在的东湖,由于景点建设吸引力不足,景区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环湖生态岸线、山林植被保护不足,特别是承担了过多的城市交通功能,缺乏慢行游憩空间,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的需求。

然而武汉市民对东湖充满期待。

截止到1月31日,我们通过“众规平台”共收到公众意见265条、规划方案1686个。

经过整理,市民意愿主要表现为:希望东湖真正实现交通松绑、安静下来;希望东湖游览环境更宜人、活动空间更丰富、服务设施更完善;希望东湖能通过文化品位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景观形象提升,更加彰显武汉湖泊文化和楚文化。

鉴于此,本次规划的愿景是:通过东湖绿道的建设,引领湖泊休闲新生活,带给市民一个宁静的东湖、内涵的东湖和活力的东湖,将东湖建设成世界的东湖。

在结合公众调查形成的东湖绿道线网规划热力图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总体形成“环湖聚核、多向连接”的绿道主干网体系。

1、“缝合城湖”策略链接城市居民休闲、游客游览等活动,构建便捷、舒适的东湖绿道网络体系。

东湖绿道网络充分考虑景区周边城市功能区和高校的人流,以及市民、游客、学生进入景区活动的流量和流向;采用空间句法等方法,通过权重赋值,确定人流活动的重要区域和路段,以此作为绿道线网选择的依据。

武汉市光谷二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武汉市光谷二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大道 路 口。全路段分为两种 断面路形 , 5 I 即 0i 宽红线 道路和 含 T 辅道 的 6 I 0i 宽红线道路 。基地周边地势 平坦 , T 无较 大地形 变化 ,
图 1 总 平 面概 念分 析 图 ( 间 组 织 ) 空
2 2 移 动 变 换 的 画 面 .
道路景观是视觉的艺术 。人们在路上进行活 动, 大约 8 %以 0 上的周围环境信息是 由视觉获得的 , 现代 的道路景 观是一种动态
Th o n c pe d sg n u b n pa k e s u ds a e i n i r a r s
YU Yo - u GAO Ch uh i i
Abtat ae nt ec n e to-o n sa e h h s i usssv rl o n sa ed s n meh d ra ak eai atrrve n sr c :B sd o h o cp fsu dc p ,tet ei ds se e ea u dc p ei to si ub n p rsi d 'l fe e i s c s g n n t s wig
要求 , 以宏观的“ 空间收放 ” 手法表现道路空间结构 。
即大开大合 。 紧有致 , 松 而有一定 丰富 变化和 较强视 觉 冲击
收 ( ) 其产生的景观效果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个城市 的印象 , 系到车 力 的“ 放 空 间 结 构 ” 见 图 1 。 关
内司机 、 行人暂 留和行进 中的视觉感 受。其次 , 路绿地 除了增 道
武 汉 市 光谷 二路 道 路 绿 化 景观 设计
郭 凯
摘 要: 分析 了城 市道路绿地 的作用 , 从人 、 车行进 的视 觉感 受等因素整合考 虑, 出了武汉市光谷 二路道路绿化景观设 提 计概念 , 主要包括 收放 的空间和移动变换的画面, 从而为我 国的城市道路建设 以及城 市景观设 计作 一定探 索。 关键词 : 收放 空间的结构 , 移动变换 的画面, 绿化, 景观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武政〔2022〕20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办〔2022〕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10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为推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东湖风景区)“十四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东湖风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三大转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治水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水质提升,东湖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东湖“自然氧吧”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拥抱蓝天”工程,“十三五”期间PM10、PM2.5分别下降45.9%、42.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

东湖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以及游客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

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向全球推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9期2006年9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V ol.26,N o.9Sep.,2006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蔡婵静1,2,周志翔1,3,陈 芳1,郑忠明1,3(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2.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56;3.武汉市园林局,武汉 430010)基金项目:武汉市建设局科研资助项目(200616)收稿日期:2005212226;修订日期:2006208205作者简介:蔡婵静(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生态及生态评价、规划研究.E 2mail :caicj1026@ 3通讯作者C orresponding author.E -mail :whzhouzx @Found 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g overnment of Wuhan City (N o.200616)R eceived d ate :2005212226;Accepted d ate :2006208205Biography :CAI Chan 2Jing ,M aster 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urban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cological planning.E 2mail :caicj1026@摘要:绿色廊道作为城市关键的景观结构要素,在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武汉市建成区为例,探讨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从而指导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与建设。

利用GIS 处理基础资料,对城市廊道系统进行提取与分类,生成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参数。

从廊道景观的构成和绿色廊道的网络结构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武汉市建成区各行政区内各类型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

结果表明:在武汉市建成区内,灰色廊道最长,占廊道总长的63153%;绿色廊道极其缺乏,总密度仅为2163km Πkm 2;在绿色廊道中,绿色道路廊道最长,占绿色廊道总长的60129%。

绿色廊道普遍较窄,绿带的长度不到其它类型绿色廊道总长的1Π3;绿色道路廊道最窄,少数达20m 。

绿色铁路廊道面积较小,为1168km 2,其它类型的绿色廊道面积相当,各占总面积的30%左右;3个行政区中,武昌的绿色廊道长度最长,面积最大。

绿色廊道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网络结构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绿色道路廊道网络结构相对最复杂;绿带的网络连通性最差,没有回路存在;武昌的绿色河流廊道、绿带以及绿色铁路廊道网络结构最复杂,绿色道路廊道网络最复杂的是汉口。

武汉市绿色廊道的建设,应注重长度和宽度的增加,提高绿带的比例;重视各类型绿色廊道及其在各行政区间的均匀分布;减少绿色廊道的断开区,增加网络连通性;使其走向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兼顾通风走廊的功能。

关键词:绿色廊道;景观构成;网络结构;景观格局;武汉市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922996209 中图分类号:Q149,S73112 文献标识码:A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City ,ChinaC AI Chan 2Jing1,2,ZH OU Zhi 2X iang1,3,CHE N Fang 1,ZHE NG Zhong 2Ming1,3 (1.College o 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 ,Huazhong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Wuhan 430070,China ;2.College o 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 ,Jianghan Univer sity ,Wuhan 430056,China ;3.Bureau o f Urban Utilities and Landscaping o f Wuhan ,Wuhan 430010,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9):2996~3004.Abstract :As critical urban landscape com ponents ,the green corridor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maintain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im 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ulating m icroclimat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quantitative study method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urban green corridors taking the built 2up area of Wuhan as a case ,which can benefit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im pro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green corridors.G IS technology was em ployed to process the basic data ,distill and classify Wuhan ’s corridors ,to obtain topological framew ork maps and to calculate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each type of green corridors in each of the three districts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w o aspects ,the landscape com position of the corridor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green netw ork.The results indicate :(1)In the built 2up area in Wuhan ,the gray corridors ,which account for 63153percent of the total corridor length ,are the longest.The green corridors are scarce and their overall density is 2163km Πkm 2.Am ong the green corridors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are the longest and they are 60.29percent in the whole green corridors.(2)M ost Wuhan ’s green corridors are narrow.The green belts are less than one third of theother green corridors.The narrowest is the green road corridor ,which is usually less than 20m.(3)Except for the green railway corridors ,w ith a small area of 1168km 2,the other types ’areas are close w ith about 30%of the total area for each type.Am ong three districts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are the longest and the largest.(4)Ratio of line to node ,circuitry and connectivity are small and the green netw ork is sim ple in Wuhan.The netw ork of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is the m ost com plicated and the green belts ’connectivity is the lowest.The netw ork structures of the green river corridors ,the green belts and the green railway corridors in Wuchang district are the m ost com plicated ,however ,the netw ork structure of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in Hankou district is the m ost com plicated.A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some suggestions should be noticed.The length and the w idth of the green corridors should be increased.M ore green belts ought to be built.All types of green corridors should be distributed evenly am ong the districts.The disconnection of the netw ork should be decreased and the connectivity should be increased.As the ventilation corridors ,the green corridors ’orientation should be parallel to the dom inant w ind direction.K ey w ords :green corridor ;landscape com position ;netw ork structure ;landscape pattern ;Wuhan C ity廊道作为景观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已渗透到城市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与研究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